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业机械发展研究3篇

时间:2023-01-13 11:50:33

导语:在农业机械发展研究3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业机械发展研究3篇

农业机械发展研究篇1

1农业机械化概述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机械设备代替传统人工作业方式,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农业机械化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的始终,例如选种、播种、耕地、除草、施肥、收割、仓储等,以此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如下[1]。1)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而机械化的发展道路是现代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加强农业机械化改革不仅可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2)农业机械化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是各种先进农业科技及技术运用的载体,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通过大力推进机械化可以实现集约化生产,同时也可以大规模使用各种先进农业技术,为农业生产标准化和集约化创造有利条件。加强机械化还可以提升农业抵抗灾害的能力,有助于降低农业劳动强度[2]。3)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环保型农业的有效保障。机械化操作可以有效改善农业劳动条件,提高各类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打造高效环保型的农业生产体系,极大地降低农业劳动强度,减少不必要的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有机肥的精准施肥质量。4)农业机械化有力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机械化操作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土地综合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有助于提升农作物产出效率,最终推动整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1农民因素1)农民收入较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农业机械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并不高,这与广大农民收入不高存在密切关联。一般而言,农业机械化使用成本包含购置成本、作业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而农民家庭收入有限,购买一台农业机械需要花费农村家庭几年积蓄,甚至有些农村家庭需要贷款购买,如果购买不当很可能会倾家荡产。由此可见,多数家庭难以承受购买成本,影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效率[3]。2)农民素质不高。在推广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劳动力素质也会影响到机械化推广的效率。目前,我国农民综合素质不高,大部分农民只有初中学历,甚至还有半文盲农民。农业机械包含复杂操作系统,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但是很多农民经过培训后依旧不能有效操作农业机械,农业机械操作使用超出了农民认知范畴,这会影响农业机械推广效率,最终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2.2企业因素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技术供应不足也会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农业涉及面非常广泛,包含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产业,因此农业机械种类繁多,例如拖拉机、收获机、渔业机械、插秧机、种植机等。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自主研发水平有限,一些关键技术并没有实现完全国产化,许多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结构单一,以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辆、小麦收割机等机械为主,缺少精细化的农业机械产品,比如园林管理机械、经济作物收割机械等。与此同时,我国农业机械生产企业研发力度不够,许多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存在吃老本的现象,并不热衷于新机械研发,尤其是缺乏对于高原地区农业机械的研发,最终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4]。

2.3政府因素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是否制定农业机械发展优惠政策将会直接影响农业机械发展水平,影响各方参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积极性,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并组织各相关主体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

3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3.1加强政府政策扶持

3.1.1转变思想,健全法律法规为了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前发展,需要转变传统思想,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1)树立农业机械化发展意识。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机械的依赖度,通过农业机械化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目标,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因此必须将农业机械化改革纳入到农业改革的长期规划中,发布实施细则,有序引导农业机械化向前发展[5]。2)抓好农业机械化落实工作,大力宣传机械化的重要作用。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向广大农民宣传农业机械的便捷性,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宣传深度与广度,为农业机械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3)出台农业机械管理制度。为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急需出台农业机械管理制度,以弥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不足,明确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措施,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具体细则,健全农业机械化发展各项制度,以此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实效,确保各项农业机械化发展措施有法可依。

3.1.2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补贴力度1)政府应制定农业机械购买补贴政策,补贴额度可以根据机械种类设置,额度一般需要超过40%。农业机械使用效率不高,尤其是大型农业机械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如果政府补贴过低可能会增加购买风险,使很多农民购机时尤其是购买大型农机具时望而生畏。为此,笔者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修订现行的农业机械购买补贴政策,提高购机补贴额度,以降低购买者的经济压力,使购买风险处于可承受的范围内[6]。2)由政府向购买者提供贷款支持,贷款额度控制在50%以内,贷款的利率也需低于商业贷款的利率,同时还需要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政府实施贷款时需要考虑购买者能否承担风险,政府需要确保购买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以此提高机械购买者购买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3)建立补贴监管和贷款管理政策。政府需要加强对各项资金投入的监督力度,可以对贷款购买农业机械人员实施信用评价制度,同时,还需要实时监督农业机械补贴款使用状况,防止出现农业机械资金投入流动无序的现象。

3.1.3引导和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1)构建多元化农业机械投入机制。为了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我国政府可以在自愿基础上采用入股方式将分散的生产要素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农业机械投入机制。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农业协会的作用,由农业协会收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农民力量,由农民共同入股机械化生产企业,以此降低农民购买机械化设备的成本,提高农民开展农业机械化改革的积极性[7]。2)加强税收优惠,强化补贴力度。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我国政府还可以加强税收优惠,对于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可以给予税收返还,对于农业机械自主创新企业可以给予优惠补贴。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部门还可以加大对农民税收优惠力度,尤其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降低种粮农民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他们使用机械的积极性[8]。

3.2积极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工业体系

3.2.1完善农机工业体系,优化农机工业结构1)强化政府部门领导。为了完善农业机械工业体系,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整个工业体系的领导力度,成立专门的农业机械化推动工作领导小组,为推广农业机械,构建健全的农业机械产业链发挥指导作用。2)加强产学研之间的联合,全面提高工业研发能力。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将企业需求传递给院校,由院校根据企业需求研发新技术,构建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对于重点项目还可以开展联合攻关,将企业工程师与高校教授联合,提高研发效率,使高校科研技术可以在第一时间转变成现实生产力。3)加大培育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带动整个农业机械化向前发展。龙头企业可以聚集较多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培育农业机械生产设备龙头企业,提高整个机械的研发进程,满足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机械需求,以此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发展水平[9]。4)加强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工业体系发展。我国对于农业机械的需求量较大,且拥有广阔市场,为此我国可以积极利用外资优势,从技术、资金、机制等方面吸收外资力量,让外资为我国农业机械工业体系发展作出贡献,使其可以分享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红利。

3.2.2调整农机工业的产品结构1)由小型农业机械产品向大型农业机械产品转变。为了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向前发展,需要转变农业机械产品类型,适当降低小型农业机械生产比例,转而投向大型、中型农业机械生产,以适应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要求。2)由精品加工机械向智能化农业机械成套设备转变。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精品加工机械已不再适用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农业生产,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机械成套设备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我国农业机械工业产品结构应当不断增加智能化产品产出比例,逐渐降低精品加工机械的产出比例,使我国农业机械可以顺应信息化时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以此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质量。3)由传统田间作业机械向农业全行业作业机械转变。农业生产包含农林牧副渔等各个行业,为此我国农业机械也应当朝着农林牧副渔等行业转变。比如,农业机械生产可以加强轻饲料粉碎机、打捆机、玉米秸秆揉搓机、机械灭鼠机、药物喷洒机等方向的发展[10]。

3.3加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3.3.1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我国需要不断强化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例如可以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农村地区道路、农田水利、电力、物流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夯实农业信息化发展基础。与此同时,我国还需要不断加强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建设,尤其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建设,让更多农民参加农业机械培训,掌握机械设备操作方法。除此之外,我国还需要加强对农业环境的改造,尤其是加强农田防护林等基础工程的建设,积极落实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一系列工程,大力整治各项污染工程,以此提高农业生态水平,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3.2健全农业耕作、栽培技术的机构与机制1)加强组织协调。为了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还需要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农业机械和农艺配套设施之间的协调。为此,我国政府部门可以组织农业科技工作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使用机械,让更多的农民知晓农业机械操作技巧,以此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2)适当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比例。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需要提高对农业机械的投资比例,逐年扩大农业机械投入比重,实施农业机械专项补贴计划,以调动各方发展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

3.4加大农业机械国际交流

1)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需加大国际交流合作重点,加强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引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以缩短我国新技术研发的时间。2)借鉴国际化的标准与规范。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国际化的标准与规范,使我国农业机械化与世界接轨,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的结构,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我国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不断转变思想,健全法律法规,强化资金投入,加大补贴力度,还需要不断完善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与此同时,我国也需要发挥企业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工业,构建完善的工业体系,以此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除此之外,我国还需要加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机械国际交流,以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提升我国农业的发展质量。

作者:许洪源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农业机械发展研究篇2

1我国农业结构现状

随着社会生产资料和生产需求的变化,农业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种植模式,农业产业化成为农业发展的突出特点和必然趋势。在生产资料方面,我国的农业生产资料技术水平较低,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都比较落后。在生产方式上,农业生产已经从单一的生产模式转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有机农业、乡村旅游、观光旅游等多种生产方式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尽管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目前农业仍是以小型农户为主,各地区的大型农资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影响力度不够。就农业从业人员而言,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许多人在择业时倾向于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此外,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还存在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力素质低下等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创新和发展[1]。

2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现状及应用优势

2.1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现状

2.1.1农业生产模式落后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这种模式的特点如下:1)农业劳动力数量较少,农村土地使用面积较大,导致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并且由于农民自身受教育程度偏低,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在农业的机械化作业中,往往会出现机械操作不规范等系列问题。2)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所以很多农户的知识储备不足,使其不能高效应用农业机械技术。3)部分农户仍在采用低效、粗放的耕作方式,但是传统的种植经验和灌溉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发展要求,同时还存在农田管理缺乏科学性、农作物保护不到位、土壤污染等诸多问题。

2.1.2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很多地区还没有普及到田间管理、农田水利以及农用化肥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无法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2)农业机械技术人员能力不足。在进行农用施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较低,对施肥的效果了解不足,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不当。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如果忽视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则很可能严重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

2.1.3农业机械化发展意识不足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水平较低,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农业机械装备不足的问题。同时,农户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程度不足,不理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此外,部分农户在使用农业机械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目标和计划,严重阻碍了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

2.2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优势

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我国有限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用地的拓展,也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比如无人植保机、玉米收割机等的普及,农业机械化发展既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能节省劳动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同时,要想有效地提升农业机械操作的效率,则需要根据农机的具体条件,选用适宜的农机技术,培养更多专业的农机技术人才。此外,在农业机械的普及上,国家对农机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给予了积极的扶持,政府对农业生产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

3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全面分析和讨论的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与农业结构的调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推广农机技术方面,合理利用农机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优化生产要素,从而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例如,在一个适宜大规模种植的平原地带,采用玉米收割机,可以增加单位工时的收获量,极大地降低人力成本,改善农业的总体品质,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从农业结构来看,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升了农民的素质,为农民选取最优的生产方式进行作业,并不断优化和改进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农机技术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4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4.1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在农业发展与生产过程中,农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选择农机应用技术时,要充分听取农户的意见和建议。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在推广农业机械技术时,要注意教育、引导农民,使其掌握新的农业生产方法,了解新的耕作方式,学习新的农用装备,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机械化作业,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2)建立健全农村的科研机构,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3)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科技对于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以及科技的发展前景[3]。

4.2促进农机和农艺融合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一直是社会和人民关注的焦点。协调好农机和农艺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农机生产达到现代化标准,从而达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我国幅员辽阔,经纬度差异较大,各地的风俗、自然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给农机和农艺的有机结合带来了困难,极大地限制了科学、高效的农业结构调整。例如,部分地区化肥需要人为施用在农作物的表层上,该做法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化肥的作用,然而机械施肥可以深入到农作物的根部,整体提高农业肥料的利用率。为此,我国相关部门要大力推动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制定一个长期、健全的工作方案,使农民正确、透彻地理解农机与农艺的关系,做好二者之间的协调工作,让农机与农艺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农业结构。

4.3加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培训为了提高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素质水平,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对农业机械推广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化的培训教育,让他们了解新形势下的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2)加强对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认识到从事农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以此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3)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真正意识到农机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调动农民的购买积极性,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开展多样化的农机推广活动,向社会各界人士普及农业机械的相关知识,培养出更多的新型人才。5)聘请专家、教授等来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作出贡献[4]。

4.4建立新型的农技推广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关系科学研究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农业科研是调整农业结构和促进农业结构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5]。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注重科技创新与应用,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机推广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好农业新技术与农民的关系。农机推广部门要主动了解农户的实际需要,制订一套完整的技术推广方案,并将推广成果及时反馈给科研单位。研究开发机构将针对农户的需要及调研结果,为农户提供最适合农户生产需要的机械设备。为了确保以上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定期组织农技推广人员与科研人员进行交流,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建立信息系统,了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农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科研部门汇报[6]。

4.5加大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法律法规是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保障和依据,只有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因此,必须加强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认识,使其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农业机械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7]。为了更快更好地推广农机技术,应根据我国农业结构的特点,制定与农机技术推广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并在实践中加以修订和完善。各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要配合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增强农民对农机新技术的认识,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大力宣传农业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5]。4.6改革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手段在过去,单项技术的推广也给农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重点在生产阶段,生产后的销售和加工环节没有纳入推广范围,所以推广效果大打折扣。如推广地膜覆盖小麦、玉米,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但产下的粮食大量积压,价格低且难以销售,得不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取消了此单项技术的推广[8]。农机技术的推广要走产业化的道路,需要综合考虑产前、产中、产后[9]。以种植业为例,产前了解市场需求,确定作物品种,选择优质种苗,配置所需农业资源;产中采用机械化配套技术,科学管理;产后建立销售、加工渠道,做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此,要进行集团化推广,即农机部门在推广机械化作业的同时,联合农业部门、生产资料部门、机械生产厂家、销售加工部门等共同进行推广[10]。

5总结

综上所述,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的现状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农业机械技术普及的前提下,运用该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从而实现农业结构的优化。我国目前已有部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政策,但还应加以完善。同时,可以鼓励地方政府带头推动农民学习新技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激励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加快农业结构的转变。在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上,要因地制宜,要结合农艺品种和土壤类型,选用适宜的农机技术并加以推广。

作者:刘国庆 单位:临朐县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农业机械发展研究篇3

1双辽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些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很大的提升,农民自己拥有的农业机械数量逐年增多,尤其是大中型拖拉机以及配套农具的数量、大中型拖拉机的总动力增速很快,小型拖拉机以及配套农具的数量以及动力增长相对缓慢,这与小型拖拉机原持有的数量较多有很大的关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农民已经认识到大型农业机械的优势,并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吉林省双辽市的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也相对较高,从2004年开始当地植保机械化程度快速发展,且一直处于吉林省领先水平,到了2010年植保机械化程度已经超过50%,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95%以上。双辽市农业收获机械化程度相对于耕地、栽播来说发展较慢,农作物收获时间加长就会耽误最佳收获时间,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要加大收获机械化的推广力度。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各种类型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也迅速发展起来,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机械经销及维修机构、农机教育培训机构等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增多,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到目前为止,双辽市从事农机机械化作业服务的专业户有500多家,农业机械经销企业20多家,从业人员200多人。

2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存在问题

2.1乡镇农机化推广机制不健全。双辽市的农机推广机构是按照行政区域成立农业服务中心,基本上为“一乡一中心”的格局。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只有业务指导关系,没有管理权限,没有抽调及调动农机从业人员的权限。随着农业机械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已经跟不上现代经济的发展,如农机人员信息不通畅、农机推广力量单薄、服务范围小,同时有的地方政府在农机推广工作中还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这也阻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推广为政府的行政行为,推广方式单一,大多为开会或者传达文件的方式,推广的效率不高。另外,农机推广机构的社会化服务相对落后,缺乏对农机具的使用和维修培训,导致农户对农机具的性能不熟悉,操作不熟练,出现一些小问题后不能及时解决,这也打击了农户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目前,双辽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少,农机作业专业户规模小,农机设施简单,服务功能少,同时农机的售后服务不完善,这也不利于农机的推广。

2.2乡镇农机推广队伍有待提高。农机推广的主体为市、乡镇的农机推广机构,他们直接面向农户,为农户提供服务,而农机推广机构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少,服务范围大,任务繁重,而且乡镇的农业服务中心涉及的内容多,包括农业、畜牧、农机,原则上各部门各司其职,但是由于工作人员少,常常是一人身兼多职,甚至有的农机员的兼职工作比本职工作都要繁重。同时,乡镇的工作环境艰苦,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农机推广员大多为在乡镇工作了十年以上的老同志,工作热情不高,技术上不求进步,甚至有的工作人员由于多年没有被提拔,对农机推广工作得过且过,不求质量,这也导致农机推广不能顺利进行。

2.3农业机械配套和利用率低。在发达国家,农机配套比例高达1∶7,每台拖拉机都可以进行几种作业,拖拉机的利用效率很高[1],而双辽市农业机械数量虽然多,但是主要以小型拖拉机为主,而且配套农具数量少,比例仅仅为1∶1,这就不能高效、多方面的利用农业机械,使得农机存在闲置情况,变相的浪费了资源。而且大型农机数量少,动力不足,土壤不能深耕,导致农业减产。另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忽视了农村机耕道的建设,导致大型农业机械进入地块或者转移困难,这也阻碍了农机的推广。在农村人们对库棚建设也不重视,多数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以及配套设施在露天放置,使机械的使用寿命缩短。

2.4农机补贴监管不到位。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政府出台了农机购买补贴政策,让惠于民,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农业机械的价格问题,销售商对价格享有主动权,农民不了解真正的价格,农户普遍认为农业机械价格偏高,虽然国家政策受农户的欢迎,但是农户从中得到的实惠掺杂了水分,得到的实惠并没有政策宣传的那么高,如一件农机具的补贴力度为15%~20%,而到农户手里却不到10%。销售商先调高价格再降价的行为时有发生[2]。其次,有的地方也存在违规套卖的违法行为,如有的农户利用家人或者亲戚朋友的身份证享受政府补贴把农机先购买下来,然后再卖给厂商或者其他人骗取补贴资金,而真正需要农机的农户却因为名额问题不能享受政策补贴,这种倒卖行为不仅使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也会引起农户之间的矛盾。第三,对于购买农机的补贴资金监管难度大,甚至个别工作人员知法违法,影响了农户的购买力度和农机推广。

3对策

3.1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推广运行机制。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把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重点来抓,尤其把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作为改革重点,明确责任分工,服务到位,建立优质高效且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机械化推广运行机制。各级政府要配合农业部门处理好农业机械化和家庭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不足的矛盾,要为农机部门开展经营服务、技术服务提供方便。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监管,通过对农机质量抽查、检验、调查的方式,提升农机产品质量,确保农业机械的安全性。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农业机械销售、操作、维护以及共享等服务平台,提高农业机械的可操作性、利用率等。要更新农机经营理念,加强农机作业服务、农机租赁公司之间的合作,优化资源整合,加强合作,改变恶性竞争的局面。要建立各级农机工作者协会,发挥其协调作用,规范行业管理,提升诚信意识,维护农机市场秩序,使农机推广工作健康发展。

3.2强化人才培养。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关键要做好农机推广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首先,积极从高校引进或者从社会中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以省内高校为依托,积极对农机推广人员做好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组建一支管理能力强、业务精通的农机推广队伍。其次,还要做好对农机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户的作业水平和操作技能,掌握对农机的操作要领,学会保养和维修,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3.3优化农业机械结构,提高其利用率。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制造出适合中国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要和科学的耕作方式、农艺要求相适应,将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同时也要规范种植,制定适宜农机作业的技术规范,提高农机的适应性,否则农机和农艺脱节,就会影响农机的利用,不利于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各级政府要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同时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科研机构进行科技攻关,积极推广新农机和新技术,做好农机技术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农机购买政策补贴制度,制定科学的补贴方法,增加补贴范围和补贴额度,提高农户购买的积极性,增加农机的配套设施,提高其利用率。

3.4搞好农机作业服务,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做好对农机户的服务,为他们的需求提供信息,做好技术服务,帮助他们做好农机检修等工作。同时要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做好安全生产,对于违章违法行为要严厉惩处。农机管理部门要完善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平台建设,组织好跨区作业生产,为农机户及时准确的提供各地区的种植面积、作业时间、已有机械数量、需引进机械数量等信息,要和公安、交通等部门积极配合,保障跨区作业顺利进行。各级政府部门要以大局为重,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营造良好的跨区作业市场环境。要依托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机大户等组建中介组织,并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做好跟踪服务,及时处理纠纷,为农机手排忧解难[3]。

参考文献

[1]杨清娥.加强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09):42.

[2]刘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问题探讨[J].辽宁农业科学,2015(04):69~71.

[3]李增江.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0(29):59.

作者:王海英 单位:吉林省双辽市服先镇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