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探究3篇

时间:2023-01-28 10:21:53

导语: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探究3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探究3篇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探究篇1

高校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各专业人才培养需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思政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各门专业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红色党史相贯通,探讨既符合专业育人特点又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的红色党史教育路径,从而培养高质量人才。

一、红色党史价值蕴涵

(一)爱国主义精神价值蕴涵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在这一历程中涌现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对其加以系统的梳理和综合的研究,使之成为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集聚的精神基础,应内化于青年一代热血之中。国家与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当国家需要青年一代抛洒热血时,青年学生应义不容辞地投身于滚滚洪流之中。

(二)勇于担当精神价值蕴涵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危难之时的直面艰险与勇往直前是其勇于担当精神的体现。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重大的历史关头所表现出的敢为天下先的超凡气魄和率先垂范的优秀品质,立时代之潮头,引领时代之方向,敢于负责、勇于牺牲、不计得失。勇于担当精神表现为民族危亡之时的挺身而出与政治担当;表现为担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与创造美好生活所进行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表现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向其他国家捐赠抗疫物资的大国担当。勇于担当精神与青年一代的“使命”与“责任”相关联,高校教师应教导学生始终不忘初心使命,不断锐意创新、奋力进取。

(三)理想信念精神价值蕴涵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矢志不渝的追寻正是其坚定理想信念的体现。无论革命战争年代外部反动势力如何残酷,也无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何以经济封锁打压,更不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言论如何扭曲中国形象,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坚守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传递,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谱系。青年学生赓续理想信念精神力量,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责无旁贷,高校教师应59将红色党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中,勉励学生不忘初心,坚守伟大理念信念。

二、将红色党史教育融入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酒店管理专业(以下简称酒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酒店专业技能与专业管理知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该群体在校大学生多为“00后”青年,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多维度的思想观念冲击使其很容易在各种思潮辩论中迷失自我,将红色党史教育融入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一)避免酒管学生淡化爱国主义情怀与社会责任担当现今的“00后”青年成长于国家高速发展的阶段,物质生活优越,似乎家国责任承担离他们较远。但是酒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社会责任担当是其必然具备的品德,2020年、2021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酒店作为指定隔离区担负着重大使命,没有强烈的一切服从国家大局的共识,如何成为合格的“酒店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高校教师应加强红色党史教育,通过红色党史教育提升学生的爱国情、厚植学生的强国志,激励学生将爱国热情外化为报国行动,成长为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

(二)避免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年学生的侵蚀“00后”青年基本是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他们认为网络主流舆论代表着大众相对客观的评价,从而对网络上的信息产生信赖感。西方错误思潮正是通过网络,利用“00后”青年对个性的追求,传播诸如“普世价值”一类的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表面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等旗号,实际上是矮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侵蚀、迷惑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高校教师应将红色党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讲述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与奔小康过程中取得的实践成果,向青年学生展现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阶段国情相结合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青年学生的思想免疫力。

(三)克服课堂的“低头率”问题与“沉默”问题课堂的“低头率”问题与“沉默”问题是大学生在网络思潮中迷失自我的表现。课堂上低头用手机上网玩游戏与刷视频、刷淘宝、刷抖音的学生为数不少,他们无法融入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与教学互动中,对教师的提问只能是“沉默是金”。红色党史百年政治实践的智慧给予育人铸魂力量,与思政课程切实地同向同行,形成育人育才合力,配合“大思政”格局的洪流,使学生思想得以洗礼升华。高校教师应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学生思想为主阵地,以专业课教学为主战场,运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将学生思想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三、将红色党史教育融入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教学方法创新,渗透红色基因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酒店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这部分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看待问题容易只看现象而不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看待问题容易从个人出发,观点的表达往往过于主观或片面。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之前应从关注酒店中的真实存在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发现问题,然后学习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清楚为什么要学习该理论,面对问题冲突应如何抉择,相应逻辑顺序是先由外部观察思考转向内在判断决策。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需结合PBL教学法,它主要包括5个步骤:问题设计—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成果交流—反思与评价。第一步“问题设计”最为关键,其中案例情境的设置都来自酒店所发生的真实故事,以提引导性的开放式问题为主,将总问题拆分成几个“支架”式分问题,由以上支架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评价采取多维评价形式,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将过程定量评价与结果定性评价相结合,根据教师反馈意见,学生对原先的思考方向与内容有所调整,将已有经验和未知问题相连接,不断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将习得的知识在大脑中概念化,真正有所获得。例如,“双因素理论”教学不采取常规的直接讲授法,而是先由“2020年疫情下的住宿企业基本薪酬”案例出发,让学生分析:“当时住宿业的生存状况举步维艰,酒店管理者在此状况下应不应给予员工生活保障?”其次以“义在利之上”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激励因素的作用,要以思想重塑激发工作责任以达成员工“满意”。最后提出问题:“一线员工工资的资金从哪来?因为毕竟酒店集团现在亏损的缺口还很大,如何消化这部分人力成本呢?”教师引入毛泽东主席面对国内外形势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名言,引导学生思考:“面对酒店未来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是否可以提取额外利润,建立酒店工资风险基金,防患于未然?”教师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层层深入,让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课堂生态,经历由外到内的思想研判、层层探究,增加课程育人的广度与深度,让红色基因自然而然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二)教学内容创新,内化“四个自信”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整体培养体系中非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诉求,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担负的德育职责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息息相关。教师应运用学术精髓来讲政治,在专业领域中内化红色党史、孕育价值体系,修正认知偏差与强化意识形态。鉴于该学术内涵本身是一部分人的轨迹历史提炼,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多数由西方心理学家或者行为科学家提出,在理论知识的构建过程中隐含了大量的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显而易见它们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例如对人性本质研究,提出了“X-Y理论”和“四种人性假设”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天然的人生目标。但是与红色党史价值蕴涵的典型事实比较起来,只是“小我”而非“大我”,红色党史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为了中华民族复兴而奉献的“大我”,远远超越“自我实现”的格局。教师以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为例,进行教学内容更新。在开幕式上,中国通过“一朵雪花”向世界传达“一起向未来”主旨,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成为“我们”的“共情”与“可能”。“共情”与“可能”解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其背后还有中华民族内敛、包容、坚韧、智慧的文化自信做支撑。教师以不争的事实强化学生对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方面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三)实践教学创新,外化为自觉行动基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将红色党史教育融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是必然的。教师应遵循课程运作协同性原则,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实践才能将课程思政转化为奉献社会的动力,让学生做出对社会有益的行动。首先,在专业实验实践中,以“选、育、用、留”四大板块内容为选题,开展情景剧表演,剧本由学生自行撰写,剧情背景为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所遭遇到的困境,在情景剧里,学生展现解决困境的智慧,呈现从“自发的人”到“自觉的人”变迁的历程,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传承红色基因。其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选择到广西某些乡村民宿点进行调查研究,以走访民宿经营者及消费者、发放问卷等形式实地考察当地民宿经营状况,从切身体验中唤起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应注重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乡村振兴的历程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紧密连接在一起,再次让学生由“小我”向“大我”飞跃。最后,在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着重落实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吃苦耐劳、砥砺前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将这一优良传统外化于自觉行动,引导学生感恩、服务与回馈社会。2022年2月7日,在广西百色市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宣布“封城”之时,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加入防控疫情第一线工作中,目睹面对危险仍然义无反顾的医护人员与人民警察的所作所为,深切感悟“万家灯火通明,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的含义,明白了无畏与担当、奉献与助人的价值。

作者:周晓丹 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探究篇2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发展的迫切性

(一)就业市场暂时性供需压力亟须缓解对高职院校而言,结合当前形势及时构建酒店管理专业招生、培养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对缓解就业市场供需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三年我国乃至全球经济遭受重大冲击,尤其是服务业,大批中小企业难以抵抗疫情造成的经济停摆而破产倒闭,我国包括餐饮、旅游、酒店等在内的服务行业形势极不乐观。服务行业受挫,最终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大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成打击。就目前而言,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市场存在较为突出的供大于求的现象,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酒店管理专业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支柱型专业,酒店行业仍然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截至2021年12月,我国住宿业设施总规模为44.7万家。其中客房的总数为1629万间,酒店设施企业27.9万家,从酒店行业的总供给规模和GDP贡献来看,酒店行业在疫情反复期间仍然是我国住宿业的主导产业,未来也仍然是人们商务与休闲出行的首选。因此,长期来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市场应该是总体平衡的。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短期发展情况不明朗,导致酒店行业就业市场人才资源供大于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调整管理机制,保证酒店管理人才招生、培养与就业三阶段的有效联动,以达到保就业、稳发展的目的。

(二)推动高职教育改革任务重大《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文称《意见》)强调,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深化改革时期,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部分,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承担着培育多样化人才以及保就业创业的责任;同时,《意见》还指出,我国到2035年前要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水平跻身全球前列,并且要实现技能型社会的初步形态,大幅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社会地位。可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高职院校在培养新时代技能型人才方面责任重大。酒店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经过长期的教学管理经验沉淀,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稳定的培养和人才输送体系,在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以酒店管理专业为对象探讨职业院校招生、培养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构建起联动创新机制,有利于解决传统优势专业新发展问题,缓解该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高职院校专业体系的变革和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三)高质量技能型人才需求急剧增长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国际局势相对复杂,我国面临着对外严峻的国际交往环境,又处在对内关键的改革转型期,亟须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的技能型服务人才以推动产业的变革和发展。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探索酒店管理专业招生、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创新机制,有助于促进技能型人才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酒店管理专业作为支柱型服务业的传统专业,目前正处于数字化变革中,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也将从劳动密集型的初级技能人才转型为具有一定数字技能、思维的高质量人才,高职院校需要为此发挥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技能型人才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整套合理的培育体系作为驱动力,高职院校科学、高效的招生、培训、就业联动创新机制有助于强化这一驱动力,实现培育高质量酒店管理技能型服务人才的目标。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招生、人才培养与就业现状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招生难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地的服务业尤其是酒店行业遭受重大打击。在此环境压力下,全球范围内一批中小型酒店企业由于营业收入骤降,难以为继最终破产;一批大型酒店企业甚至上市联盟酒店迫于亏损也不同程度地采取了裁员措施。2021年9月,去哪儿网公布我国酒店业相关数据显示,早在2021年2月中国大陆有超过90%的酒店已经恢复营业。酒店业复苏,其中,上海、成都、广州、深圳等热门城市恢复营业的酒店超过95%;然而,酒店行业虽复工复产,但入住率低。在正常年份,中小型酒店入住率要达到50%—60%方能保证盈利,低于50%则容易出现亏损。自复工复产以来,我国大部分酒店虽然正常营业但高峰期入住率也只有以往正常状态下的四分之一,酒店基本全面进入亏损状态。据广西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招生数据显示,2020年该专业招生人数达标率创历年新低,只有63%,2021年同比下降11%。主要原因在于2020年大规模酒店业因疫情停摆,大批酒店服务人员失业,新生与家长对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存疑。可见,疫情与经济走向影响下,酒店行业困境凸显,这给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招生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二)人才培养环节脱离“保招生、稳就业”目标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及有效开展后续招生工作的关键。招生、人才培养、就业三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业与招生是一种合作的双边活动,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和企业接触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就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社会实践能力的人才群体,这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往往将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分离开来,招生部门往往采用单一的招生模式,采取包括减免学费、到校宣讲等传统的招生宣传策略,未对该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实习与就业等环节进行更多元化的规划与设计,导致专业人才吸引力下降。部分学生出于学费、分数等各种因素的考虑勉强就读,但由于培养体系落后导致学生学科兴趣不浓,最终其掌握的知识无法形成专业技能的核心竞争体系,从而影响就业。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压力趋大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所培育出的人才是各国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高质量服务人才的重要来源,高职院校在其中承担着占比更大的初级、中级技能服务人才的培养责任。然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新增劳动力1400万,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909万,但还未包括大量因疫情等原因回国就业的留学生。可见,我国高等教育人才供给规模不断加大,这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形成了更大的竞争压力。近一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有所恢复,国家对中小服务行业提出了专项纾困计划,酒店行业因此快速恢复和发展。然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压力并没有因此降低,原因是大批留学国外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回国就业,对国内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形成“挤压”。而当下很多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很多资源在分配上不占优势,人才培养体系无法满足数字化转型的市场要求,使得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招生、人才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重整资源,推行专业项目式招生策略招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人才培养是帮助学生深挖个人技能护城河的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高职院校相对完备的招生基础环境,充足的师资与相关资源,以及就业窗口,是高职学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资源洼地。高职院校应利用好、发挥好职业资源平台,构建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为此,高职院校可结合酒店管理人才市场的需求,尝试推行专业项目式招生策略,深挖该专业招生难的原因,做好重整资源的工作。第一,高职院校要重整师资资源,构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研发创新、就业指导四个层次的师资体系,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职业教育。其中,基础教育型、专业教育型师资需具有较强的衔接性,基础教育型师资负责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包括旅游学概述、管理学概论、酒店战略管理等在内的专业必修课教学;专业教育型师资则在基础教育型师资之后进一步带领学生深挖、细分专业知识,比如酒店客房管理、酒店前台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确保不同的高职学生能在酒店管理大专业下深挖个人专业技术“护城河”。主要针对高职学生就业,研发创新型、就业指导型师资。其中,研发创新型师资主要针对专业成绩较好、管理能力强且有一定条件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对其酒店创业、民宿等项目创业进行指导;就业指导型师资则主要对接毕业直接参加酒店行业工作的学生,对其目标岗位业务能力进行专项培训。高职院校要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进行分类分层,为培养和提高该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指导。第二,高职院校要注重整合传统课程资源与前沿技术资源,构建起通识知识、前沿知识相辅相成的专业课程体系。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酒店管理入门系列课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等主修课程为基础,以红酒品鉴、烘焙等选修课程为辅,所有学生通过必修与选修完成全部专业课学习。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酒店行业以及酒店管理行为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一些先进的管理系统、管理理念、机器设备与管理内容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做好酒店管理专业前沿知识课程体系的补充工作,开设一系列营养学、语言学、管理技术应用、体验学、心理学、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等有助于对接新需求的前沿课程,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在新的师资与课程资源的支撑下,高职院校还要提高管理能力,实施专业项目式招生策略,推动各项资源的融合,发挥好资源整合的价值。专业项目式招生策略在师资分类分层、课程分类分层的基础上制订招生策略,即高职院校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细分业务与发展方向制订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对每一类项目进行师资、课程、创新实践、就业指导规划,提高招生计划详尽度,扩大专业就业面,以提升酒店管理专业的吸引力。

(二)紧跟行业趋势,建立酒店管理专业灵活调整机制在复杂的社会、卫生、经济环境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适时进行调整变革,建立更灵活、先进的创新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紧跟高职院校“保招生、稳就业”的根本目标。第一,疫情之下,酒店管理人员需具备基础的应急管理能力、基础卫生知识、防疫基础知识。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适当调整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以及专业入门系列课程,以案例教学、实践模拟等形式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相关意识和能力,提高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旅游行业缓慢发展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需创新调整,培养和提高该专业学生包括新媒体、跨专业、自主创业等多方面的就业能力,为经济恢复以及上行期的酒店行业储备综合素质更高的复合型人才。第三,抓住酒店行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帮助高职学生摆脱低端劳动力的狭窄出路,通过技术型课程、现代化深度管理型课程提高酒店管理专业高职学生的行业服务能力。比如,客房清洁岗位要能熟练使用各类高科技清洁工具、卫生度评价模型、客户服务满意度调查模型,并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等技能。高职院校应培养具备以上能力的服务人才。再如,酒店前台岗位需要使用人工智能软件对顾客进行风险识别、偏好识别与行为习惯识别,以提供更高效、有亲和力以及符合顾客期望的沟通服务。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能输送具备人工智能技术使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管理优化能力的人才。酒店行业与旅游业、商务出行深度捆绑,具有行业的广覆盖特性,酒店管理专业要想培养出符合现代化酒店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就要紧跟行业趋势,建立酒店管理专业灵活调整机制,保证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寻求多元“产学研”合作平台,为稳就业奠定基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满足市场的要求而制订的,因此在招生、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还应与市场建立更深度的对接关系,寻求多元“产学研”合作平台,为“稳就业”奠定基础。一方面,高职院校面对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类型需求的调整,要创新性地提出与当地企业深度合作的就业思路,重视学生就业培养和成才规划指导的同时,应以本地企业需求为导向,着重加大学生实践实训的力度。为了强化与本地(下转第134页)酒店行业的联系,高职院校应以就业指导型教师为主导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融合校友资源、技术服务、人才输送等资源机制,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比如,创立“专业+实体+行业(企业)”“订单式”“技术服务”“双导师制”“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等形式,为人才与就业岗位的深度对接拓宽渠道。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办法,为学生寻求匹配度高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更明晰、特点更突出的现代化酒店管理人才。比如,在项目式招生策略的推行下,高职院校拥有不同特色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标签,可以通过与酒店行业协会、高校就业培训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并为其制订人才标签明确的职业规划,以学生的职业偏好发展意愿为基础指导其就业。同时,高职院校还应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用人方的信息和对毕业生的反馈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酒店业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也因此面临着招生、人才培养以及学生就业一系列的难题。为此,本文提出应构建招生、人才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高职院校重整资源应以推行专业项目式招生策略、紧跟行业趋势以建立酒店管理专业灵活调整创新机制、寻求多元“产学研”合作平台,为酒店管理专业“保就业、稳招生”奠定基础。

作者:黄竞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探究篇3

一、构建背景:科技赋能,行业转型升级

相对来说,酒店产业是传统业态,其信息化程度不及服务业中的其他业态。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酒店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数字化升级的空间和潜力却是非常巨大的。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持下,越来越多的酒店企业借助数字化转型来释放品牌的价值与企业的潜力。数字化转型是文旅行业发展的新契机,能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整个社会转型发展[1]。数字化转型可从多个维度优化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从企业本身看,内部管理的数字化能更好地实现扁平化管理,进而不但可以缩减运营成本,还能提高运营效率;从营销渠道看,数字化可有利于降低佣金成本,提高营业收入;从用户体验看,各类AI设备产品的有效应用能够改进产品服务,改善用户体验。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下,酒店业态大步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已被明确写入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划》。

二、构建方向:聚焦定位,专业服务产业

受到传统观念和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发展颇为不顺。加之,学生以及社会对于服务业的偏见,酒店职业教育存在“入口(招生)不足、出口(就业)不稳”的情况。此次“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顺应了产业形势变革(而这种变革也是酒店产业性质的升级与突破)。可以说,产业性质的升级和专业名称的变化,都会为酒店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因此,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方面要着重聚焦两个方面。
]
(一)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联,就是产业发展的状态及动力,酒店产业也是如此。需求跟供应之间的不平衡会造成一种缺口,这种状态会催生一种产品(或服务)去满足这个缺口。因此,聚焦酒店产业的发展,必须从酒店企业本身的需求、供给两个方面着手。从需求侧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加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催生了对服务领域变革的需求,“以机换人”成为大多数企业降低成本的选择。从供给侧来看,基于大数据算法、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产品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让人工智能做到真正的智能。酒店产业今后一段时间的调整和优化简而言之就是要完成“三化”:客户在线化、管理在线化、运营在线化[2]。产业的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动力和方向所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也必须紧密围绕“客户在线化、管理在线化、运营在线化”展开。

(二)聚焦职教发展职业教育从其诞生之初,就与就业、民生、经济发展等社会现实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其目的是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因此,酒店管理创业发展为导向,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具有较好人文素养,掌握酒店服务与经营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主要岗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应当聚焦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聚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根据“产业人才需求报告,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构建重点:从学生“入口旺”到毕业“出口畅”

尽管目前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合作形式单一、校企合作不稳定性、法律保障缺乏、激励机制不完善,但“服务性、职业性和大众化”仍是职业教育的三个主要特性,其中服务性是核心特性。因此,职业教育要着眼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当地企业和产业。“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这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的。本文对于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也是基于校企合作的思路,从“设立有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招收有职业发展信念的学生,确定在时间、模块两个维度的系统化培养目标,构建可适应酒店企业数字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实施多学期、分段式、交替式教学,打造高素质、高技能‘双师’教学团队,规划建设校企两个教学基地,采取多维、动态的教学评价体系”八个方面依次展开。

(一)设立有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校企合作,制定有企业全面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构建有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各类技能人才,对于企业、院校及学生个人都有明显增益。基于当前校企合作的情况,在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时还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长期的管理经验,也要懂得教育规律,更要有决策能力,其工作指向不但可以反映社会需求,也能推动职教发展;其次,落实工作机构的人与事,成立工作机构,并明确其组成人员、职责分工和工作内容,将人才培养目标逐一落实;再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不但能够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规律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制定人才培养规格,也要能够参与专业教学管理,以便适时发挥督查作用。

(二)招收有职业发展信念的学生入学时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是否为学生的第一志愿,这对于学生“首次是否选择酒店(餐饮)企业为实习单位”及“从业(就业)率”都有着一定影响[3]。因此,录取第一志愿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考生,是事关本专业职业教育对于社会回馈有效性和高效性的问题。在考生招录阶段,学校就应该与企业共同研究招生(招工)制度,在政策的框架下逐步完善院校招生与企业用工同步推进的办法,将企业招聘标准融入考生招录过程。

(三)确定在时间、模块两个维度的系统化培养目标在确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规格时,以绩效价值为导向,在时间上呈现近期、中期、远期的递进,在模块上呈现知识、素养、技能的互补(见表1)。

(四)构建适应酒店企业数字化发展的课程体系专业名称的变化就是指向的变化,指向的变化意味着一些课程的删减,一些课程的添加,或者是一些课程的整合,所有的变化最终要顺应酒店行业所需、企业岗位所求。目前,酒店数字化人才的缺口主要是数字化营销和运营岗位。对于此类人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类平台(软件)的应用技能;二是数据构建的能力;三是(酒店业)商业意识和认知的培养。院校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不但要平衡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更要在课程的先修后续、教学场所(平台)、教法方面予以精准指导(见表2)。

(五)实施多学期、分段式、交替式教学本文所指的分段式教学,不是对具体的某一节课进行各环节的划分,而是指在某一课程(某一教学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将其内容按照先修后续和学生接受逻辑进行分段,不同阶段可安排擅长此内容的教师进行主讲。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职业教育过程必然要基于酒店企业的工作过程,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依旧是学科式的逻辑体系,其主要特征有二:一是在教学形式上大体可分为两段,前一段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后一段主要进行技能训练(顶岗实习);二是绝大多数的课程为学期课程或学年课程,尽管在周课时量和总课时量上有区别,但基本都是按照学期或学年开设。该模式非常有利于教学管理,但对学生技能的提高、教师水平的发挥存在很多掣肘之处。

四、结语

我国酒店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信息技术起步相对较晚,数字化、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疫情的出现促使酒店要加快脚步完成数字化转型[4]。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时代性课题,数字技术的加持将会使以劳动密集为特征的酒店行业产生巨大的变革。因此,职业院校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建设中,要聚焦行业发展,依托政策导向,从招生前直至学生毕业后,用一系列的举措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并不断使之优化,真正拥抱和融入数字化的趋势之中,以强烈的使命感、足够的耐心与投入为社会、为学生创造长期的综合价值。

作者:康明福 单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