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3篇

时间:2023-01-28 11:19:42

导语: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3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3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篇1

一、基于核心素养认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研究数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指引。数学教学应构建以课堂效能为导向的教学策略,针对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体现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前提与保障[1]。构建数学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业需求作出灵活调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发现核心素养要求与知识性教学在课堂教学的构建上有明显的差异,特别表现在教学策略的设置上,并进一步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倾向于选择能体现学生成长的内容,核心素养要求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导向板,使课堂活动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样,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也更倾向于活动教学、小组教学、探究学习的方式,将课堂策略的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二、针对数学策略,凸显学生素养

随着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导向作用愈发显著,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自然受到教师的关注。在此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开始构建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围绕核心素养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也是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发挥学生自身效能的适用方法。制订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核心素养对学生本身的要求,以便在具体的教学中作出更好的调整。

(一)组建学生小组,进行分组学习小组教学是利用不同学生间的学习特征进行编组学习的一种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小组教学拥有显著的适应性与实用性,在强化学生知识认知和发挥自身特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这也引申出将学生整合进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因此,教师可适当引入小组教学,鼓励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并以组间学习为纽带驱动学生的学习向心力,达到小组成员在数学学业上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2]。教师想要有效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就要实现对学生的合理编组。在这一前提下,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作认真分析。比如,部分学生现阶段需要对过去所学数学知识作查漏补缺,教师可将有此类需求的学生编在同一小组,一方面可以引领学生集中处理同类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便于不同成员间开展互帮互助式的补充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又如,部分学生升入高中后不能迅速形成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能力,影响了自身数学水平的发挥,教师可将此类学生编为一组,引导该组学生强化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激励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二)注重学习过程,鼓励自主学习研究课堂效能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目的是优化调整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具有显著的探究功能,更能让学生形成感同身受的体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好适当引导,让学生乐于接受自主学习探究的方式,同时教师要加强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优化学习效果。例如,在统计图表的相关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助力学生的学习动能,教师可从本课的特点出发,构建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堂活动。教师设计的活动主题是“我的班级统计图”。在明确了展示内容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简单分组,帮助学生准备不同方向的统计目标,如身高、成绩、住址等,然后带领学生解析各类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优缺点,并引导学生自主调查制作。最后进行小组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表现机会,并对每位学生的表现作点评引导,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3]。

三、围绕课堂内容设计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活动不仅是为了完成固定的教学内容,还要满足不同教学素养的学生对更高水准的教学活动的需求。传统的数学教学承载能力有限,教法单一,在核心素养的支持下引入有针对性的单元主题课堂活动,不仅能推动课程进程,还能降低学习的难度。课堂活动的开展,可帮助学生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赋予学生自主探索教学内容的机会,为学生高中时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开发单元主题,选择活动方向数学教学中,课堂活动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能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单元主题内容,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深度探究教学内容。因此,深挖单元主题活动,发挥学生自身价值十分有必要。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基本构成表现出了自身的独特性,同时教学知识的有效掌握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性、实践性思考。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很容易偏离教学的重点,陷入问题谜团,导致教学活动效能损失,因而实施过程需要来自教师的指引。例如,在函数的相关教学中,为符合单元主题的教学需求,使课堂活动发挥出引领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活动方案。比如,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从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问题出发,逐步展开深入探究。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指定方向,引导学生以互动的形式开展探究学习。教师先安排学生从函数的概念开始探究,并逐步拓展到函数的图象表述、函数的单调性等问题,并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引出定义域、值域等数学概念,以及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推动学生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掌握本单元的相关知识[4]。

(二)开展变式练习,促进学生认知变式练习是指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程序化内容进行整合,在保证其他部分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比参照部分规则的改变,学习认识新知识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适当的变式练习是避免重复教学的重要方法,可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而言,课堂活动中的变式练习不仅可以避免题海战术,减轻学习强度,更可将多个数学知识串联起来进行学习,降低理解难度。围绕课堂内容展开变式练习,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例如,在开展数列相关教学时,教师教学通常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本身较强的规律性、逻辑性进行变式练习,帮助学生认识多种等差数列,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直观性进行变式练习,帮助学生解析求和公式。学生掌握了等差数列后,教师可以利用变式练习推动学生学习等比数列,进而衍生出等比数列的求和。教师利用数列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发挥变式练习的优势,使知识清晰且富有条理,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四、分析学生需求,优化课堂结构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时,容易被数学学科思维化、抽象化的知识内容拒之门外,学生间的数学素养差距也会随着这一过程逐渐增大。为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结构作多元化开发,同时要意识到拓展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势在必行的,是符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的。优秀的课堂结构依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把握,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依赖于教师对课堂结构形式的规划,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加便捷地掌握知识。

(一)布局重点难点,引领学生解析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识分析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分布情况,再根据实际的课程进度和学生学业发展水平合理布局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虽然数学学科在知识结构上具有一定的递进性,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划定方向,但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进行知识解析,教师选取的重点难点内容在满足相关课程计划的前提下,也必然是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安排的,只有符合学生自身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对直线与方程的教学,教师可通过对重点难点内容的布局引领学生进行解析。比如,教师选出如直线的斜率、方程等重点内容,给学生作简要概述,同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后面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将直线间的位置关系、交点等内容作为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解析。之后,根据学生的需求梳理课堂所讲的内容,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二)注重知识巩固,引入多元教学在数学学习中,对课堂教学内容做好及时的梳理、巩固这一步骤不可忽视,教师也会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需求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数学作为高中的基础性学科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特性,数学知识本身体现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因为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多元化课堂环节,支撑学生的知识巩固过程。例如,在开展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的相关教学时,随着数学课程的推进,学生之间逐渐产生数学素养上的差距。对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播放微课视频给学生作先导性教学,之后再结合学生的微课学习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插入对重点难点内容的针对性解析巩固。为确保微课学习的实际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剪辑、挑选视频内容。比如,通过动画的形式为学生演示平面向量的位移、相交、合并等数学关系,之后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为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在微课学习结束时插入课堂检验内容,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提供方向。

五、落实学生反馈,提升课堂效能

随着核心素养观念的深入,为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围绕学生反馈开展课堂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策略。高中阶段,主导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因素往往不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学生内生的学习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学生缺乏来自学习方面的实际反馈时将越来越缺乏主动性。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给予学生积极的正向引导,帮助学生构建学习上的正向反馈,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为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正向反馈,教师可从课堂互动、自主探究、学习信心等三个方面入手作出调整。首先,在课堂表现方面,为提升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感,教师可在活动过程中留出与学生的互动空间,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其次,教师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与建议,结合学生自主探究结果作积极反馈、点拨,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就感。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高中学业生涯,让学生感受到进步带来的正向反馈,慢慢积累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综上所述,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探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为达成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定位了相应的教学需求后结合学生实际对教学策略作调整优化,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赵亮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篇2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借由理论知识学习以及数学技能掌握而形成的数据分析(处理)、运算能力、直观思维、建模观念、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在农村地区的高中教育当中,立足核心素养展开课堂预设和动态生成,能够突破长期滞后的教学局限性,创建一个能够满足学生个体发展、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环境;宏观来说,这也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践行以生为本

作为农村地区的高中数学教师,想要真正意义上打造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效课堂,就需要勇敢创新,坚持“以生为本”理念,立足农村地区学生的基础情况,改革、创新课堂。思想改变了,课堂教学才能转变,才能够为深化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环境中,老师也能够更加顺利地建设出高质量的高效课堂。具体来说,老师必须要放平心态,将自己视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从传统传播知识的身份,拓展到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身份上。考虑到数学学科是知识为核心的教学,要保证自己选择的教学素材具备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例如在必修1“预备知识”章节当中涉及的“集合”知识点,应该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图形、符号等数学语言描述“集合”,积极发展智力水平和创新意识。

二、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拓展课堂内容

教学的课堂环境始终都是知识传播、能力发展、思维启迪、人格形成的关键渠道。在课堂上展开数学学科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关键阵地。启发数学核心思维、提升核心素养,都需要通过课堂上的教学进程实现。其一,构建情境,调动兴趣。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其思维较之城镇地区的高中生来说更加活跃一些,因此,教学更加有必要激活其兴趣,并将其作为主体驱动。高中数学知识本身逻辑性强、难度高、牵涉面也比较广,在高考中占据较高的分值比例,但是知识点却往往十分枯燥、难以理解。想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就必须从学习兴趣上做文章。立足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构建适当的教学情境。例如必修1“随机现象与随机事件”的教学,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建一个“投硬币”的情境,要求学生们思考是“正面的概率大”还是“反面的概率大”,引起学生们关于“随机事件”的定义的思考,丰富课堂内容。其二,引导探究,巩固知识。完成基础理论的指导教学之后,老师就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活动来丰富课堂,以期能够全面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的思维,也有机会进一步强化学生数学思维,深化核心素养。以“立体几何:直观图”(必修2)为例,该部分的知识点相对来说实用性比较强,虽然看似复杂,但是在理论角度上看只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联合起来应用,因此可以用来组织实践操作教学。老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根据教材当中的内容组织学生拆解一个圆柱体、圆锥体、立方体的纸模型,配合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将视觉、触觉和空间思维联系起来,组织小组讨论,形成对立体几何的初步认知。其三,跨科教学,拓展学习。在2022新课标中,重点强调了学生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而作为核心素养当中比较关键的一部分,建模思维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素养。例如选择性必修1“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当中,其相关知识以及运算方式,可以用于解决物理学科的问题,理清物理问题、数学知识、数学方法间的数量关系,促进知识迁移,构建数学建模,掌握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物理学科问题的方法;再如,“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应用到生物学科的一些知识理解和记忆上,令生物知识得以具象化和形象化。

三、分层设计数学课后作业,促进思维发展

数学作业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强化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有促进其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能够显著深化缺少完善的课后辅导的农村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核心素养培养方针以及“双减”的要求,老师应当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探索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方式。例如选择性必修1当中,“随机事件的条件概率”课堂后,抓住“随机事件”这一概念,设计一些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在设计习题的时候,在题干上增加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作为题目信息,如冬奥会等,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基础知识、意识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充分感悟数学思想,领会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探究精神。最近几年中高考试题都体现出了数学思想的考核,不管是基础知识或者综合应用,都有较强的实用价值。老师可以重点研究高考试卷真题,整理思路,找到适合学生完成的部分,设计在日常的作业“拓展”一项中,要求普通生和学优生主动完成,掌握高考题的数学思想、解题思路,确保兼顾应试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综上,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学生无论是认知能力或者知识基础都要稍微低于城市地区的学生,针对这一情况,更加需要践行核心素养的指导方针,全面深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令学生得以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核心素养体现在不同的学科中会对学生的不同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数学学科上,主要是针对逻辑思维以及理性观念方面进行深化培养,老师需要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技巧,引导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热情。

作者:李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篇3

1“情境—问题”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1.1教学问题缺乏设计高中的数学的教学方式,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情境—问题”教学方法的运用.由于没有将“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运用,教师往往都是满堂灌的教,所以学生并不能在课堂上一直跟着教师的思路对知识进行理解.此外,很多教师并没有对提问的内容根据学生的思维和对知识的理解力进行设计,只是在课堂上随机地提问,使提问的内容没有层次性,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发挥不出“情境—问题”模式的优越性.

1.2教学情境不够生活化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忽略了为学生建立数学情境的教学部分.首先,教师没有将“情境—问题”的教学方式融入教学方案的设计,对情境的建立缺乏思考,没有从生活中挖掘情境,建立的数学情境不够生活化,不能帮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来对数学知识加深理解.考虑到高中数学知识的难度对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的需求,教师需要加强利用“情境—问题”的教学方式,在上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更有条理性,这也是教师的教学工作中需要优化的方面.

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运用“情境—问题”教学的意义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问题情境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于提出的问题情境,也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寻找与数学知识所存在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在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上得到提升.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与所学知识相结合,不要一味地追求新意.要有一定原则地进行创设.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经过情境创设能够更全面地将问题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对于所遇到的问题展开思考和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运用的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也能体验到数学的学习乐趣.所以教师要有原则地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既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情境—问题”教学时要明确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要偏离目标教学.教师要把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问题情境相结合,并且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知识,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问题”教学的应用策略

3.1设置针对性、层次性问题情境,培养数学思维教师创建“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针对性、层次性的设问来创建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程度和认知情况,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进而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提问.此外,教师还可以按照知识点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创建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课堂更好的理解记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还可以在无形中提升学生上课的专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上课的重点,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提倡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可以通过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来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材“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可以表示点和点之间、面和面之间关系的例子,从而引发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室里的不同线和面的位置关系,通过情境启发学生对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的思考.教师针对学生的观察情况进行有层次的提问,由定义到性质,再到判定定理,分别进行设问.通过递进式的提问,让学生由易到难地进行思考,使数学知识可以串联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完成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2以设问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研究深度在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并不是很明确在本节课堂中自己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并且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也仅仅在一个基础的浅层次阶段,无法将很多的知识串联起来进行运用,从而降低了知识运用的效率.随着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不断改变,很多数学教师希望通过采用“情境—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并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挖掘和应用的能力.因此,为了顺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采用设问式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整体框架进行了解,并能从其中找到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自主进行相关知识的查询和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数学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标使得学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对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在进行高中数学“函数的应用”的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可以先对函数相关知识进行了解,然后提出相应的一些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大众性、趣味性,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和思考.如函数分为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函数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函数与方程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函数的模型应该怎样去进行建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函数的实际案例.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结合教材课本进行学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知识进行搜集和查阅的积极性,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函数的应用相关知识的一个研究范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个题目有多种解答想法,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开放性学习,学生在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结合数学模型的建立,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设问式教学方式效率,从而让学生对知识了解得更加深刻.学生要学会将高中的数学知识举一反三,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数学的应用,体会数学的魅力和美感.

3.3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创设,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在当下的高中教学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仍然选择使用教材内容和框架来进行讲解,再加上高中数学知识的难度本身就比较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就容易感到枯燥,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大的困惑.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并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情景的创设,通过采用音乐、朗读、视频、游戏等方式先让学生的思维和心情放松,然后再引入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容,从而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当中,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情境素材是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教师要精心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本身也要充分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教师要设计具有科学性、发展性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进行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中,教师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将圆、锥、台、球等进行板书绘画描述,以此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但是这样的方法往往不能有效地加深学生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绘画出来的图形其立体感是比较差的,因此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观察.

3.4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教师教学要从学生角度和实际出发,可以把学生的生活背景穿插到数学教学当中,丰富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要能够服务学生生活.教师可以渗透小组讨论等形式,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中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共同进步.教师要教授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参与,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还要发挥自身领导、管理者的身份,拉近自身、学生和数学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感,教师要构建学生认知过程,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保证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数学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选修1-2“统计案例”的时候,数学学习内容与生活相接近时,学生更容易接纳,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也容易被激起.教师要帮助学生利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应用数学知识,还要掌握数学知识背后的本质属性,突破学生学习难点.教师教学应该积极地创设学习氛围,教师设计合理科学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认知.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数学课题给学生设计悬念,刺激学生心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积极发现新问题,巩固基础知识.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进行自由发言,当同学发言不完整的时候,其余学生可以帮他补充或者改正,这种形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之中的注意力,还可以养成学生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

3.5完善学校教学机制,保证教学顺利开展学校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场所,学校要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案例分析.学校通过观摩研讨会,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全校教师通过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提高自身的教学经验.学校领导要对情境教学开展赋予大力支持,保证教学有计划、系统地实施.教师可以借助新式的信息高科技教育软件,加强教师专业教学的技能.教师还要不断积累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保证情境教学地有效开展.创造情境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课改的发展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高中学生能够被具体新颖的情景所吸引,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当中,使得学生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当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于学生思考的机会,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作者:鲁新国 单位:甘肃省永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