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索3篇

时间:2023-01-29 15:37:06

导语: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索3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索3篇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索篇1

一、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1.财务风险识别。企业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客观分析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状况,筛选与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严格履行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职能,及时发现和上级部门汇报所发现的异常财务数据,识别存在与潜在的财务风险因素,再依据现行的制度条例,动态性的调整财务管理策略,及时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展开,对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业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其能够仔细分析企业数据,及时发现和预警财务分析风险因素,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助力,切实规避财务风险事件引起的经济损失。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需采取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合理管控投融资风险,综合考量可能会诱发财务风险事件的薄弱环节及影响因素,根据企业的财务战略合理划分内部控制风险等级。由此可见,企业的投融资活动展开,全面的风险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合理制定投融资活动的决策与战略,促使企业得以正常经营运转。或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发挥大数据的收集、分析等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企业需加强对内部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整合企业现有的风险机制,灵活运用现代化的审计方法去规避风险,实现审计与风险管理的深入整合,科学规划内部财产,利用多元化的监管机制去加大监督力度。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真实完整性,用于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目标的价值参照,促使企业立体化风险管控体系尽快成型,从而有效的防范与规避风险。

2.财务风险咨询。企业内部审计负责监督与评价企业经营运转的财务收入、经济活动等内容。相对于企业其他的部门,审计部门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经营等情况,从而为企业内部的投资战略规划、经营管理模式、融资活动等方面的制定与执行提供科学指导。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控制中发挥着财务风险咨询的作用。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分析各类经营数据,预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趋势,并立足企业的经营现状,对接业务部门,发挥咨询等作用,指导企业的决策得以科学合理的制定。这就需要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提高工作能力,明确岗位工作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领等,综合评估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展开的可行性,指导企业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投资融资决策更加客观合理。内部审计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分支,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展开提供资料参照、信息支持等方面的服务,并在风险控制中发挥咨询作用。除此之外,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帮助企业制定重大的事情决策,切实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率。

3.财务风险评估。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中引入内部审计,能够识别各类的财务风险因素,分析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后果严重性等,深挖与把控引发财务风险的危险因素。财务风险因素存在企业经营发展的各环节,尤其是在投融资活动、资源配置等环节,随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强化,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更加完善,内部审计在控制财务风险方面的作用价值更加突出。企业审计人员全面研究经营发展中的财务风险因素,对财务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和等级划分,促使后续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得以规范落实和有序展开。企业融资战略规划制定不能一蹴而就,需重视加强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将其视为财务风险控制中的关键所在。全面把握企业的项目展开与经营运转情况,为开展企业的投融资活动,提前制定风险战略,确保企业投融资活动正规化,更利于推进企业审计融资风险水平的不断提升,整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与投融资,促使融资活动得以有序展开,最终实现良性循环。由此可见,规范展开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可提高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4.拓展效益空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展开的目的是规避财务风险,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伴随着资金流动的不同资金活动的各环节都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虽然可能会承担较大的风险,但效益发展空间更加宽广。因此,企业展开大型的经济项目时,内部审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发挥审计在控制财务风险方面的作用,减少财务风险的同时,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涉及的领域较广,除管理偷税漏税等事务外,有分析企业财务管理情况的作用,及时发现和规避潜在的风险因素。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拓展,财务审计工作更加复杂繁琐,需引入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参与,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审计内容更多的是分析核查财务报表,明确财务状况与预期间的偏差,深入分析偏差的原因,促使企业得以稳健运行。随着审计内容的不断增多,企业的审计观念逐渐发生转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逐步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涉及各方面,需合理安排各环节的审计工作,将精力集中在决策与计划上,有计划、有目的的展开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内容与结果的真实完整性,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活动决策更加科学合理。由此可见,加强企业发展战略与内部审计整合的意义重大,将审计结果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投融资战略制定的依据,确保资金的规范使用与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效拓展效益的发展空间。

5.全程管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内部审计工作,可有效识别经营的风险,客观判定风险的因素指标内容,科学评价企业风险的预防效果。此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模式,一是利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管控商务活动以及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二是对各类风险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可利用风险管理系统有效预防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此可见,规范开展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企业从以前的事后处理,逐步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阶段过渡,在未发生财务风险事件前,通过整理与分析财务数据报表等方式,提前预判预知财务风险,合理制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促使后续的财务管理工作得以有序展开。

二、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1.财务体系运行现状。企业的财务体系运行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负债率高。制造成本费不断提高,项目审计更加严格,加上资金的结构搭配不合理,企业的负债率增高,财务负担更重。二是投资决策失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失误、对外投资决策的失误以及引发的损失,主要与经济信息判断失误、决策者的能力不强、忽视潜在风险规避等因素影响有关。三是回款指标管控不足。企业为解决产品滞销的问题而改变了回款方式,采取先预付销售款,结算时间长,在市场波动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偿债力下降,应收款增加。

2.运行体系的问题。运行体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考核指标失衡,受向银行大量借款、投入的固定资产高等因素影响,导致企业的现金流量到期债务指标比率低。受垫资贷款现象的影响,促使现金债务总额指标设置不完善,企业的偿债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企业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主的指标体系,逐步取代了以前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运行指标体系,如何制定合理的现金流量比,确保企业能够科学并购与销售产品,成为降低风险的关键点。二是投资决策不科学,与对外投资不能产生预期值、能力有限、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有关。三是流动资金指标的管理不到位,未考虑应收账款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签订合作项目时未提前支付资金,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坏账、死账的可能性增大。四是收益分配中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发展相对于分配方式,更注重积累,尤其是采取现金的分配方式,促使投资者的投资增多,企业的运行风险系数逐步增大。

三、强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内部审计对策

1.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内控体制,更利于企业防范财务风险能力的提升。企业需严格实施内控,通过业绩考核等方式激励内控。企业的新项目确定需提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全面分析项目的投入、预期收益等情况,在项目实施中监控资金的流动情况,项目完成后及时展开审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资金管理中心,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逐步突出风险管理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一是统一预算管理每月的现金流,在每月的现金流预算管理中,明确了解每月的现金出入情况,考核现金流预算的执行情况,确保预算执行到位。建立完善的审核制度,确保现金流收支更加规范,促使后续的年度预算工作得以有序展开。二是实现资金的集中运作,通过深入优化融资管理的方式,不断拓展资本效益的空间,逐步提升资金的运作效率。根据短期资金会带来较高融资成本的项目建设特点,建议采取内部融资的方式解决高成本的问题,筹集低成本的资金,节约项目的利息支出。三是财务部门集中管理资金支出,严格控制资金的支出情况,本着“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合理制定企业的资金筹集方案,为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加强对风险的管控,并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实施多方参与的融资手段,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要。通过对资金支出的集中管理,不断节约资金成本。

2.加大审计调查的力度。在企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逐步由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应用所取代,对于系统中的审计项目也需要加大审计调查的力度,积极规避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结果更加完整,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在对风险的防控中,积极引入第三方的审计结构或组织,发挥专业性和独立性等优势特点,积极指导企业的稳中求进。风险防控是内部审计工作体系的重要分支,审计结果直接影响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科学合理性。由此可见,信息系统和先进审计技术的利用应当是动态调整、持续优化的过程,避免直接的依赖性。

3.预测外部经济环境。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投资方向、风险等方面的影响较大,需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尽可能的规避外环境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尤其是负债运营的企业,需关注国家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方面的变化,了解其对企业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带来的不良影响;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了解市场需求、市场格局、供求关系等方面变化对企业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影响,避免成本增加带来的经营亏损。在投资活动中,注重可行性、风险性、可持续性、收益性的有机整合,合理配置资产,不断提高盈利能力,维护企业的市场形象,间接带动融资能力、抵御财务风险能力的提升。密切关注财税政策、银行紧缩等方面的变化,动态性的调整投资方向、经营策略,防止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4.完善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在规避企业运营风险、强化企业内部监管、预防出现内部财务问题影响等方面的作用突出,有利于带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企业需加强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展开,将其置入到经济运营的各环节。尤其是集团企业,需加强对风险管控的重视,合理控制内部管理,加速企业的转型升级进程。要求子母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在思想认识和目标等方面保持一致,避免增大企业财务风险系数。实现审计相关工作人员的权责利一体化,要求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行为更加规范,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领导层及时了解审计人员工作中的问题与阻碍,通过子母公司间的有效交流,及时解决工作阻力和障碍,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依据领导层的要求规范展开对相关分公司的审计工作,披露不达标的部分,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分公司领导需重视工作的薄弱环节,协同制定可操作的解决策略。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强化自身的法律观念,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根据领导层赋予的工作权利,协助审计部门独立性的展开工作,不断提高审计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地位。从整体性、大局观等角度展开内部审计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审计制度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广泛收集员工的意见想法、请专家介入指导、借鉴优秀的经验等措施,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促使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顺应企业与时俱进发展的需要。

四、总结

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突出,包括提升效益、战略评估、风险预期、咨询作用等方面,是企业正规化发展的内驱动力。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展开复杂繁琐,需从财务管理现状入手,在制度保障、技术保障等方面下功夫,整体性的推进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完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促使其充分发挥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指导和评估作用。在此基础上,借鉴优秀的经验,确保企业的内部审计长效机制得以尽快成型与发挥效用。

作者:肖晓兰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索篇2

所谓风险,指的是各项不确定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影响,所可能导致的负面结果。而财务风险即指特定公司展开经营活动时,由于不确定性的财务行为而导致的负面结果。若该公司没有合理管控财务风险,则很可能会导致财务危机的发生。如此,则很可能会导致该公司出现经济损失,甚至会导致该公司倒闭。由此可见,对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都应该有效管控财务风险,使自身财务风险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为自身经营活动的有序展开奠定基础,营造健康的财务环境,实现长期及稳定的发展。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特征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房地产公司都存在着现金流较大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融资行为以及现金流运作的难度。同时,部分房地产公司也往往会面临各类管理问题,且不仅仅表现为资金回报时间较长,同时也表现为资金周转周期较大等层面。而上述各项问题则很可能导致房地产公司资金管理成本大幅度提升。在通常情况下,我国大部分房地产公司进行房地产产品开发活动时,公司现金流都不会表现为均匀分布状态;相反,其位置固定性及单一性特点都较为显著,而这也使得房地产公司资金流向更为复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房地产产品开发过程中,往往需要配置各类工种及工程项目,需要运作庞大资金,而且有着相对更大的开发周期,继而导致房地产公司展开财务管理工作时很可能会受到各类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现金流不可控性也会大幅度提升。

(二)常见的财务风险类型1.筹资风险众所周知,对房地产公司的筹资活动而言,收益不确定性往往较大。具体分析如下,当房地产公司展开筹资活动时,无论是市场环境波动、还是资本供求市场波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公司筹资或者经营活动,从而使得房地产公司面临债务偿还逾期等问题。通过分析现阶段房地产公司筹资活动,可知主要的筹资风险包括以下几类:一是汇率风险,即为汇率波动所可能导致的房地产公司外汇业务收益风险。二是财务杠杆效应,即为房地产公司收益在杠杆融资到期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三是购买力风险,是指房地产公司融资行为所受到的货币价值影响而产生的风险。四是利率风险,是指房地产公司融资成本由于金融资产改变而产生的风险。五是再融资风险,即房地产公司融资行为在融资模式及工具不同的情况下,所可能产生的效率下降等风险[1]。2.投资风险其主要是指由于市场供求波动而产生的房地产公司投资收益风险。例如,在房地产公司对投资目标业绩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则往往会出现本金收回逾期等问题,进而使得房地产公司承担投资风险,最终对公司资金调度与长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该风险具备较为显著的特点,且不仅仅表现为有着较大破坏性以及不确定性,同时也表现为有着相对更大周期等层面。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若投资性质不同,其可能产生的风险种类也有所不同。3.经营风险其是指房地产公司由于销售或者供应等要素改变所导致的资金流动风险,而此类风险很可能会对公司创造价值产生负面影响。不可否认,对房地产公司而言,其财务风险往往伴随着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也能够准确反映出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房地产公司必须对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风险展开有效辨认和处理。唯有如此,房地产公司才能长期和健康发展。4.流动性风险该风险指的是在房地产公司不能对自身资产进行有效转移所产生的风险。除此之外,如果房地产公司没有及时偿还债务,也很可能导致此类风险。在通常情况下,此类风险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第一,是否能够及时偿还债务;第二,是否具备资金流动性,前者反映的是房地产公司的清偿能力,后者反映的是公司变现能力。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

在最近几年间,各地方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炒房热”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地方政府积极调控房地产市场,并且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然而,房地产公司却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如果想要实现稳定及健康发展,房地产公司则必须有效调控自身行为,其中也包括财务行为。在现阶段,我国部分房地产公司已经提升了财务内控的力度,并且对自身经营管理机制展开了不断优化工作。通过上述举措,房地产公司的内控能力得到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有助于长期和稳定发展。不过,通过对房地产行业展开调研,可以发现部分房地产公司的财务内控机制依然缺乏系统性及有效性。同时,部分房地产公司的管理人员也没有足够的财务内控能力,对财务内控意义也没有形成正确认知。除此之外,部分房地产公司管理人员没有结合本公司特点展开财务内控工作,继而导致内控无法满足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如此则无法实现更高效率的财务内控工作。

(一)缺乏财务内控风险意识通过调研工作可知,存在着不同种类的财务风险可能威胁到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与管理工作。而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房地产公司财务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相对薄弱,缺乏预防财务风险的观念,也不能准确辨认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影响要素,最终导致房地产公司市场竞争力的大幅度下降。除此之外,部分房地产公司的资金结构不合理,继而使得公司无法及时偿还债务,最终引发资金运营风险。最后,部分房地产公司也缺乏有效的投资风险规划,使其投资行为缺乏指引,最终引发投资风险[2]。

(二)项目招投标管理不到位笔者通过分析房地产项目招标文件,发现部分文件没有明确工程范围,同时工程条款也缺乏公正性。同时,部分房地产项目招标文件存在缺失最高投标限价等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若审核工作存在人为失误,则很可能会导致招投标风险的发生。除此之外,对报价环节而言,也存在着承包商瞒报信息等问题,从而导致供应商管理风险大幅度提升。

(三)缺乏科学性的战略高度在现阶段,我国部分房地产公司的管理人员都普遍关注公司经营活动,而忽视了公司管理工作。而这使得房地产公司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同时,部分房地产公司职员缺乏财务风险管控的观念,认为风险管控是财务部门的业务,无关自身责任,从而造成不同部门人员无法协同合作等问题。而这使得房地产公司无法从宏观层面展开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成效。除此之外,部分房地产公司的规章制度不符合自身经营与发展方向,继而使得该制度不能有效指引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最终导致相应财务风险,无助于房地产公司的长期和稳定发展。

(四)缺乏专业财务内控人员在现阶段,我国学界依然没有对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理论达成共识。而对房地产公司而言,也存在着财务人员不具备较强专业知识或者职业素养等问题,且尤其表现为没有较强的财务内控风险意识等层面。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则不能准确辨识财务风险,最终使得房地产公司面临财务风险。

三、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和建议

众所周知,对房地产公司而言,无论是其投资回报、还是其收益,都相对较大。然而,房地产公司也往往有着相对更高的负债,并且会受到来自不同层面不确定要素的左右,且不仅仅表现为资金链断裂以及政策变化等层面,同时也表现为资本结构不完善以及成本管控等层面。而上述各项影响要素都很可能倒是财务风险。这就要求房地产公司管理人员必须高度关注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有效预防财务风险,以此排除潜在的财务隐患。唯有如此,才能营造健康财务环境,有效促进公司长期和稳定发展。

(一)提升财务内控意识,加强财务日常经营控制具体应该对以下几方面内容予以高度关注:一是房地产公司应该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具备财务风险管控观念,理解风险管控工作的意义。而对公司财务人员而言,则应该对不同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财务危机予以明确,做到能够准确辨识财务隐患,进而实现有效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二是房地产公司必须通过宣传等方式,确保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管控理论予以充分掌握,并且展开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以此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提供保障。除此之外,房地产公司也应该强化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将财务风险管控落实到经营管理工作之中[3]。

(二)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完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对房地产公司而言,如果想要全面执行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则必须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着手:首先,应该从公司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并不断优化内审监督制度,以此为实现全员内控的目标提供条件。其次,必须确保经营管理工作与监督工作相互配合,以此实现更高成效的财务监督工作。最后,必须确保外部监督与内审工作相互协调,以此使二者的制约性得到全面体现。除此之外,房地产公司也应该对现有的监督评估制度予以完善,从而实现内部监督的标准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还应该进一步延伸审计领域,以此保障不同部门能够得到有效监督。

(三)提升财务战略高度,重视房企的招投标控制在现阶段,为了实现长期和健康发展,我国房地产公司则必须从战略层面出发,展开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具体应该对以下几方面内容予以高度关注:一是应该结合公司管理工作,构建针对性的财务内控机制。同时,也应该确保不同管理单位都能受到财务内控的制约。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全面财务管控目标。二是应该从公司经营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财务内控管理方案,并且确保公司制度能够得到充分执行,进而实现有效的财务内控工作。三是应该合理管控招投标的成本,通过对现有招投标管控制度进行不断优化等方式,实现公平及透明的招标活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对最高投标上限予以明确,并且合理管理供应商。同时,还应该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全面核算,从而编制更为翔实的工程量清单[4]。文章以我国某房地产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得知,不仅仅实现了招投标控制管理流程的系统化建设工作,同时也实现了招标文本库标准化构建工作。一方面,研究对象系统衡量招投标不同环节,通过成立招标团队等方式,确保了工程项目施工与招标工作协调运作。另一方面,研究对象通过招投标启动会等形式,对工程项目施工规范予以明确,进而使财务风险管控成效大幅度提升。除此之外,研究对象全面审核招投标文件,以此确保其具备科学性。最后,通过成本控制流程系统化构建工作,实现了更高成效的公司招投标管理工作。

(四)培养专业内控人员,实现信息沟通交流有效主要应该对以下几方面内容予以高度关注:一是应该对公司经营实际情况予以明确,有效培训公司职工,尤其应该对岗前培训给予高度重视。二是应该对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展开全面评估,以此提高公司财务风险管控水平。三是必须有效结合职业与专业培训工作,以此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四是应该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培训工作之中,并且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对风险管控软件予以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财务人员则能够对公司经营实际情况予以实时监控,从而保障管理工作能够具备针对性。五是应该对现有信息交流体系予以进一步优化,实现财务信息的有效获取与处理。除此之外,还应该实现财务信息共享,以此实现更高质量及成效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

(五)其他相关建议1.多渠道融资模式,日常资金计划执行对房地产公司而言,其生存基础即为现金流。如果融资路径缺乏多元性,公司融资成本则必然提高。因此,房地产公司应该对融资渠道进行拓展,以此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将资产负债率维持在可控范围内,达到分散财务风险的目标。同时,房地产公司还应该保障融资计划能够具备科学性,并且确保短期与长期融资比例合理。考虑到短期融资有着较大清偿压力及较小清偿周期,因此风险相对更大;而长期融资有着较大清偿周期,因此其风险相对较小。除此之外,房地产公司必须对资金计划机制予以进一步优化,财务人员应该将月资金计划支出及时上报给管理人员。在通过审核之后,则应该全面执行计划内容,保障实际支出符合计划支出要求。2.解析国家政策,评估市场风险房地产公司在项目开发之前,应该全面分析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以此确保该项目能够满足市场实际需要;同时,还应该以各地方政府政策为指引,准确评估市场风险,以此有效评判项目收益。除此之外,房地产公司必须对现有的风险信息管理机制予以不断优化,使风险预警能力得到提升,并且保障评估工作能够满足公司发展需要。3.引入项目预算成本控制房地产公司应该保障项目成本计划具备合理性,有效落实招标机制性。进入开发环节之后,房地产公司则应该对成本展开监控,避免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出现较大出入。唯有如此,才能减少财务风险,促进公司长期发展。4.构建应收账款台账,有效催收应收账款房地产公司应该提升应收账款管理力度,对客户信用等级予以明确,建立客户黑名单档案;同时,也应该及时跟进应收账款,构建完善的应收账款台账,并且确保应收账款催收计划的有效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公司应该从欠款类型出发,制定相应的催收策略[5]。5.准确识别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面对不同的财务风险种类,房地产公司应该选择需要的辨识方式。在现阶段,考虑到财务报表分析法具备精准的辨识性,因此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实际辨识财务风险过程中,则应该确保业务与财务核算的合理性,从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各地方政府目前都在逐渐提升房地产行业管理的力度,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在部分地方政府颁布包括限价以及限购等在内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也使得当地的房地产公司面临着较大经营管理问题。除此之外,考虑到大部分房地产项目实现资金回报的时间普遍较长,因此管理风险的发生概率也相应更大。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房地产公司的财务人员则必须严格管控财务行为,进而为自身生存及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邓雅兰 单位:重庆君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索篇3

一、引言

我们身处于一个瞬息万变的经济时代,企业无时无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是一种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生死存亡的客观风险,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和防范公司的财务风险,这对于企业可持续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K企业是一家规模较大的职业教育培训企业,在行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撼动的影响力,但2019年以来,企业出现连年亏损、期间费用增多、营业收入下降等问题,对整体经营状况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本文运用功效系数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K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利于企业管理层更加全面了解公司存在的潜在风险[1]。

二、K企业基本简介

长沙K仪器有限公司于1992年成立,是一家煤质测试公司,主营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煤质智能检测仪器及其配套产品。2012年,公司在深圳创业板成功挂牌,成为国内首家公开募股的煤炭质量分析仪器企业。K仪器上市后,深耕于仪表仪器业务并立足于行业,但是受国家政策影响且所处行业日趋于饱和状态,业绩呈现逐年下降态势。经过分析自身处境,公司积极推进战略转型。2017年,长沙K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完成对中大英才(北京)网络教育和上海恒企教育的并购进军职业教育行业,近三年来公司始终朝着向职业教育行业转型的战略目标努力,积极探索并推动制造业资产剥离,于2020年正式更名为K企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K企业转变成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就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平台。

三、K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准确地认识公司的风险,是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和预防的根本。为了充分识别K企业的财务风险,本文选取了K企业2017—2021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从偿债、营运、盈利、发展四个方面来分析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

(一)K企业财务概况通过对主要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企业财务概况有初步的了解,为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奠定基础。K企业近五年主要财务数据如表1所示。五年间K企业资产总额呈现逐年下降,尤其是2019年企业的资产总额骤然下降,报告年度内企业完成仪表仪器业务资产剥离,正式转型为职业教育类上市公司。负债总额与资产变化趋势相反,呈现出上升态势,2021相比2020年增长了30694.56万元,同比增长33.03%,资产负债率高达97.43%,严重超出职业教育行业平均水平,企业存在资金流不足引起资金链断裂的风险。2017—2019年营业收入缓慢上升,2020年出现断层式下降,主要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且职业教育培训行业线下业务遭受重击,销售订单下降、交付延迟,同时暴露出企业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不足。营业成本的变化趋势与营业收入基本保持一致,反映出企业成本控制没有得到改善。2019至2021年,K企业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经营状况较差且短期内无法扭转,迹象表明K企业存在退市风险。通过简略分析,K企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指标做进一步分析。

(二)基于偿债能力角度的财务风险分析本文选取了3个财务指标对K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从2017至2021年,K企业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持续下降并低于1,说明公司的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如果公司的全部债务都需要偿还,那么企业就无法继续进行正常的运营。从2020年开始,企业的营运资金为负数,而当前K企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机,线上教育平台的构建、线下校区的开拓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无法得到改善,将会引起企业破产的情况发生。对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从表2可知,K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近五年不断攀升且大大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同时利息保障倍数远低于1,主要是K企业合同负债大幅度增加,疫情推迟了企业履约的进度而无法确认收入,说明企业存在履约失败的风险,学员大规模退费,进而影响企业的现金流。

(三)基于营运能力角度的财务风险分析通过对有关营运能力的相关指标分析,可以对其潜在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营运风险主要受企业存货、现金、应收账款等环节影响,本文选取与这几个环节相关的3个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具体如表3所示。2017至2021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呈现上升趋势,但处于同行业居下水平,说明企业回款周期较长,收款政策过于宽松,其原因是企业为了增加营业收入,扩大销售规模,采取较为宽松的收款政策。若企业管理层不加以控制,其坏账风险将增大。K企业的存货主要是教辅教材之类,存货周转率不断变大,说明企业的库存管理得到有效改善,资金占用减少,企业变现能力提高。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逐年上升,说明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逐步提高,公司的营运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四)基于盈利能力角度的财务风险分析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是报表使用者最为关心的,如果企业在日常活动过程中获取足够的利润,资金短缺的问题就好迎刃而解。表4可以看出K企业成本费用率、营业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三个财务指标同向变动,从2018年开始下降,到2019年变为负数,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在逐渐减弱。成本费用率反映了企业获得利润时需要付出的代价。从2018年开始,K企业的利润下降、成本增加,原因是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快速扩建新校区、招聘教师等增加了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说明企业在扩张过程中缺乏成本控制相关的措施,同时新市场变现需要一定的时间。

(五)基于发展能力的财务风险分析发展能力主要用于评价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营业收入增长率反映经营收入变化的比例,K企业从2019年开始为负数,营业收入增长缓慢。资本保值增长率连续五年下降幅度较大,说明企业发展能力较弱。表明企业的持续运营能力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基于功效系数法的K企业综合风险评估

(一)筛选K企业财务预警指标在构建K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过程中,本文基于全面性、可操作性原则,结合职业教育培训行业的特点,从企业4个能力评价指标中选取了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资本保值增长率12个财务指标,构建K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2]。

(二)熵值法确定K企业预警体系指标权重按照熵值赋权法,采用Excel2010计算出K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熵值和权重如表6所示。

(三)确定K企业财务评价标准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致力于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职业资格考证培训服务,在国资委发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没有找到相对应的绩效标准值类别,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对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的分类,选择社会服务业为标准指标。

(四)K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等级划分采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出企业财务风险评分结果后,将结果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区间,能够对企业当前财务风险情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对于区间划分,本文参考相关研究,借鉴国资委对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等级划分标准,按照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将其划分为五档[3]。其中分数区间为0.85—1区间的定义为无警;分数区间为0.7—0.85定义为轻警;分数区间为0.5—0.7定义为中警;分数区间为0.3—0.5定义为重警;分数区间为0—0.3定义为巨警。通过对K企业2017—2021年的财务数据指标进行计算得到2017至2021年综合结果分析系数为0.706、0.572、0.303、0.443、0.139,由财务风险等级划分可知,K企业近五年综合预警结果是轻警、中警、重警、重警、巨警,K企业总体财务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2019年企业净利润出现亏损后,企业的财务风险急剧上升,由此可以看出K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非常糟糕,随时面临退市的风险。从单项指标上来看,发现该企业除了营运能力情况较好外,其他三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风险,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不强,经营效果不佳,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公司的困境。

四、结论及建议

K企业的财务风险现状分析结果和功效系数法模型评估结果均显示,K企业在过去五年中财务状况持续恶化,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现状分析结果和功效系数法模型评价结果是一致的,相互印证,提高了对K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准确性。通过上述分析,K企业存在资金链断裂、合同履约失败、成本费用率过高等财务风险,因此,针对K企业目前面临的财务风险,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与评估机制企业应从实际出发,选取具有较高敏感度的财务指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其建模,并运用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其影响做出科学的决策与风险控制[4]。构建适合企业实际发展的财务风险控制评估体系,并定期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内控存在的缺陷并对其改进,以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二)开辟多元化筹资渠道,实现资金结构的合理优化K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其经济可行性、安全性和风险性。可以对各种财务指标进行评价,以确保营运资金不低于负债的利息率。同时,企业在筹资或融资时,必须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还款计划。在保证合理的风险水平下,根据企业自身财务需要以及融资渠道的不同,形成一种科学的筹资结构。

(三)停止扩张,降本增效K企业应在投资规模与发展速度之间保持平衡,实施收缩战略,减少效益不明显的项目以及和主业业务无关的项目,集中精力在能为公司创造利润的项目上,扭转企业资金流紧张的局面。同时,企业要积极发展线上教育,减少线下教育租赁费用等支出,加强综合预算、成本评估,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作者:黄秋艳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