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9 16:39:14
导语: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索3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新课改明确提出,对学生的教育要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三个目标。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部分,尤其对于成长过程中存在情感缺失的孩子来讲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性格孤僻首先,留守儿童性格孤僻,沟通能力较差。父母是孩子沟通的主要对象,而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心理倾诉的对象,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父母的交流较少,导致其不良情绪难以及时得到排解。同时,父母对儿童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不清楚儿童的心理变化,导致亲子之间的沟通效果不佳。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意识,但留守儿童由于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他人交流,逐渐出现自我封闭的现象,不善于表达自我,形成孤僻的心理。
(二)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是随老一辈生活,监管人受传统思想和自身能力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精力管教留守儿童,往往只重视生活教育,忽视儿童的心理情况,对儿童的管理较放松,导致许多留守儿童有较强的叛逆心理,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淡薄,在学习中容易做出违反纪律的行为,如迟到、在课堂中讲话、不服从管教等。同时,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自尊心,与其他儿童相比更加独立,但由于年龄较小,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性格暴躁,易怒,容易做出冲动的行为,如在学校学习时做出违反校纪的行为。
(三)具有较强的厌学心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管教,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导致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方面,留守儿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心理较严重,总是任性而为,行为管理能力较差,在学习中容易做出偏激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安全感,心思敏感细腻,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同时,留守儿童的行为规范意识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具体表现为在课堂中不敢表达自身的想法、不愿意主动学习、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理想等。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成长的关键因素,儿童处于对亲情最依赖和渴望的阶段,而亲情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缺乏容易让儿童产生不良的心理。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对儿童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儿童在成长中容易遇到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就会产生错误的认知,而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关爱,家长长期不在孩子的身边,无法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另一方面,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情感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内心封闭、胆小,难以融入社会,与他人的沟通效果不佳。
(二)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在农村教育中,受客观条件限制,教学设施不完备,师资力量不强大,办学条件有限,且由于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管教,自身的素质有限,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言语粗俗、出口成“脏”、打架斗殴等,而农村学校对德育重视程度不够,只重视文化成绩,忽视对儿童品德行为的培养,不能及时纠正儿童错误的行为,导致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规范行为意识,认识不到自身的问题,不利于健康成长。同时,在学校教育中,许多教师将关注点放在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忽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留守儿童在班级中被边缘化,教师的教学态度严厉,学习较为被动,进一步增强了厌学心理,对心理建设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都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社会不良因素环境是影响学生的关键因素,而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农村地区受经济发展和硬件条件的限制,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儿童的教育局限于知识文化教育层面,以成绩为标准评价儿童,忽视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儿童处于发展的基础阶段,道德思想和是非观尚未形成,不能够正确地判断是非,在成长中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社会监管不严,如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管理不严格,儿童的自制力较差,容易对网络游戏上瘾,在网络上接触一些不良的社会事物,就会影响健康成长。同时,农村地区部分人员的素质不高,对儿童进行错误的引导,不利于儿童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
三、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满足儿童情感需求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留守儿童占有很大的比例,教师只有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将其渗透到课程教学中,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因素,如可以利用课文中友情、亲情等包含了各方面真、善、美的情感对留守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加深儿童的情感体验,满足情绪需求,从而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
(二)留守儿童的发展需要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较强,相对于其他孩子而言成熟得更早。然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更加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教育,就会对身心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一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会形成孤独的心理,性格内向,缺少交流和沟通会导致其形成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在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不利于孩子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父母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导致安全感缺失。因此,在儿童成长的重要时期,学校只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对留守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让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发展。四、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策略(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心、爱护学生在农村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的爱心。同时,教师要始终坚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对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要充满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和鼓励,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引导每一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心理自愈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尝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例如,当学生意识到自身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来。小学生由于害羞等原因,往往不敢对教师或家长倾诉,导致问题积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记日记等方式解决问题。此外,农村学校还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投入,如设立心理教育机构,招聘专业的心理专家,组织师生开展“心理健康大讲堂”等丰富多样的活动;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
(二)创建学习小组,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在学校教育中,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组,将成绩较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以先进生帮后进生的原则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让每个组展开竞争,营造良性竞争氛围,比一比哪一组进步最大,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学习,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融入班级团体,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还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儿童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负面情绪,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进而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健康发展。为此,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利用环境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首先,学校要创建积极的校园文化,如设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板报,展示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设置宣传栏,宣传光荣事迹,报道学生的积极行为;鼓励教师或学生投递心理健康的相关文章,在校园周刊或是校园报中发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这种方式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又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教育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家校合作,加强心理素质培养首先,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利用积极的评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提高心理素质。留守儿童性格内向、自卑、缺乏自信,教师要积极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及时掌握和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积极的评价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缺陷,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成长。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发言,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中的进步,要及时进行言语上的肯定和赞赏,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对于出现问题的留守儿童,教师要尊重学生,可以在课后将学生叫到办公室,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次,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学校的重视,也需要家庭的配合。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大讲堂”的教育活动,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
五、结语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在性格上往往比较内向、自闭,容易出现自卑心理,情感脆弱,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因此,在农村学校教育中,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王小牛 何小彦 单位:甘肃省甘谷县西坪学区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篇2
近些年,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多,在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到城市当中,导致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留守儿童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确保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还需要针对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能保证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就目前的留守儿童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都已经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问题,而如果能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对其传授心理健康内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领,还能帮助教育者及时了解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的各项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使其心灵创伤能得到有效的弥补,并能应用科学、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一切,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不仅能够强化留守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对其自立、自强意志的形成以及社会理解程度加深也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这是推动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最重要的是,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能促使其更为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在提高其生活情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能对其生活领域进行有效的开拓。与此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心理健康是一个人道德、思想的基础,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是高尚道德的重要体现,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良好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能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心理健康问题一直都是留守儿童家庭较为担忧的问题,但这些家庭普遍不知道怎样科学的解决此类问题,而且心理健康问题通常都是经过长时间积累才出现的,想要对其解决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会对一个家庭的精力和物质造成较大的消耗。还会为家庭成员带来较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在此影响下,家庭成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随之变弱,情绪日渐烦躁,进而产生了很多不和谐因素。对一个家庭而言,孩子不仅仅是情感的纽带,更是保证家庭和谐稳定、实现未来发展的关键,而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让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在造福农村家庭的同时,推动农村社会的平稳发展。
(三)能提高未来农村人口素质在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其对农村人口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对一个国家来说,想要实现现代化发展,其国民素质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但就我国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来看,素质偏低的情况还比较严重,这也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而如果能针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提升,还能使其心理素质更好,情绪更为稳定,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这对农村未来人口素质的有效提升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还需要有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参与,这也对相关教师及留守儿童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及家长学习与应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措施,也可以间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
(一)存在性格缺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很多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往往无人倾诉,这也导致其经常会将烦恼和压力埋藏在心理,而长期的承受这种成长压力,再加上父母的交流沟通不及时,非常容易让留守儿童出现胆怯、寂寞以及性格孤僻等心理状态,导致其不愿意将自己的心扉敞开。与此同时,农村家长之所以要离家在外,就是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但过分关注物质生活,而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引导,也让很多留守儿童形成了较为极端的性格,如逆反、蛮横、霸道以及自私等,而这会使留守儿童经常出现各种不良行为,甚至是产生极端行为。
(二)缺乏安全感由于生活和学习当中父母缺位情况较为普遍,导致留守儿童心理上的各种困惑与烦恼难以及时得到解决,而这会使其产生紧张焦虑、缺乏安全感的情况,甚至会对社会缺乏信任感,进而出现自信心缺乏、社交恐惧以及自暴自弃等心理障碍。
(三)价值观错位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家中祖辈文化水平又普遍偏低,所以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无法及时获得他人的帮助,而这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其产生厌学心理,不愿意进行课堂学习。与此同时,很多留守儿童对父母在外务工的行为不能理解,久而久之对自己父母产生怨恨,并形成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父母在家,留守儿童也不愿意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存在一定的情感距离。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在家庭方面1.对家庭教养观念加以改变,并对孩子加强沟通为了保证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其家庭应该对自身教养观念加以改变,即尽量避免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因为根据相关调查发现,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对于孩子的影响要远高于父母一方外出,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家庭应尽量保证一人在家陪伴和照顾孩子。若是条件不允许,父母双方必须要外出务工,则要注意与留守儿童多加沟通。当然,这种沟通并不仅仅是增加沟通次数,而是要注意沟通的内容,即除了要对生活方面的内容进行交流以外,还要对孩子的情感、心理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沟通方式进行灵活的应用。如除了可以通过电话沟通以外,还应用卡片以及信件的方式进行沟通,实体化的沟通载体,能带给孩子更为亲切的感觉。而在物质供给方面,父母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构建温馨的教养氛围,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对孩子的物欲进行过度的满足。而父母在与留守儿童进行直接沟通的同时,还要与其监护人以及教师加强沟通,经常进行联系,针对孩子的问题加强交流探讨,对孩子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即在关注其学习成绩之外,更多地关注其内心想法,避免其出现心理问题堆积的情况。2.适时陪伴虽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通讯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仍有部分农村家庭较为贫困,且受到地域、文化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农村父母与家里的联络仍然比较困难,这也导致一些留守儿童长期无法获得父母消息,即便在春节时期父母会回家一段时间,但由于分离时间较长,相互之间缺乏沟通话题,也会显得尴尬。对于这种状态,留守儿童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而父母回家时间一般都比较短,这也导致留守儿童还没有适应与父母在一起的生活,父母就又要外出务工,致使留守儿童出现了情感空白,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此,外出务工父母应该认识到长期分离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增加回家次数和在家时长,多陪伴孩子,使其情感空白能够得到有效的弥补。
(二)在学校方面1.针对留守儿童建立档案,落实相关监管机制学校是针对留守儿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校必须要对该项教育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并做好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在档案中,不仅要对留守儿童父母所在地、联系方式以及监护人实际情况、联系方式加以记录,同时还要对儿童在校期间的成长情况进行记录。要通过档案实现儿童成长过程的有效解析,确保在其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学校能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而在针对留守儿童建立监管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推动教师、家长、学生以及档案的全面结合,推动家校共管机制的有效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在学生之间设置信息反馈渠道,很多留守儿童虽然并不愿意与家长或者是教师进行交流,但可能会与同龄人进行沟通和倾诉,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将此作为了解留守儿童的渠道,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而学校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考核内容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则可以作为与家长沟通的主要内容之一,提高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大力支持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对教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加以丰富对于留守儿童,想要提高其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必须要对教育活动的形式及内容加强创新和应用,不断提高其丰富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及自我教育能力。具体需要对留守儿童的想法进行深入的了解,确保课程设计的针对性。首先,可以组织相应的体验活动或者是体育活动,对儿童的品格及意志进行锻炼,达到提高其抗压能力的目的,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其次,可以对地方优势资源加强应用,组织学生进行本地参观,帮助他们对家乡历史以及社会生活加以了解,一方面,帮助其通过社会生活对做人的道理加以学习,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其家乡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崇高的理想帮助留守儿童驱散心中阴霾,使其能够更好地去追寻生活中的美,推动其健全人格的发展。最后,可以运用一些能够触动心灵的教育方法,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正视过去的阴霾,以此来推动其身心的健康发展。3.对学校教育责任加以落实第一,要对教师团队加强建设。学校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关心理辅导编制的设置工作,聘请专业教师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要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通过相应的培训,使其能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需求。尤其是留守儿童相对较多的班级,学校应该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且耐心较好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并为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如引入各项心理教育设施、设置心理辅导室、建立心理辅导网站等。第二,对学校寄宿条件加强建设。很多农村学校都存在寄宿条件不好,甚至是没有寄宿条件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相关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寄宿条件,使留守儿童能在学校当中居住,与教师和同学在一起,由教师为其安排生活所需,改善其食宿条件,并通过同学为其带来更多的陪伴,以此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第三,要对社会力量进行引入。学校应该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一方面,可以对社会中聘请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工作者,将学校教育与其进行有效的结合,更好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此同时,要对社会案例加以收集和了解,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的同时,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了解社会。当然,学校也可以借此获得更多的支持,进一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和教育质量。第四,提高学校的吸引力,学校应该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积极的组织,例如,组织学生在学习中与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活动;为留守儿童庆生等,要通过各种活动的有效应用,提高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丰富性,使其能更为真切地感受学校的关怀,从而更愿意来到学校学习,并在学校中敞开心扉。
(三)社会方面第一,政府部门应给予大力的支持。政府部门应该针对留守儿童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政策法规的建设工作,首先,要对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管理,如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避免周围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念以及心理受到侵害。其次,应该由政府部门牵头,积极组织社会媒体以及民间组织参与到留守儿童的教育当中来,以此来统一社会认知,通过各界力量的齐抓共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最后,政府部门要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设置绿色通道,可以建立“快速回家”通道,使留守儿童父母能借助低价、甚至是免费途径经常回家陪伴孩子,保证其心理健康水平。第二,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投入力度。能否针对留守儿童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会对所在区域教育工作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还应该针对农村教育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现状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例如,从住宿条件入手进行改善,保证其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只有住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才能更加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具体来讲,农村学校要尽力改善学校住宿环境,这样也能让儿童父母更加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学校,并有效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综上所述,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不管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对该项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要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方法进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实现对留守儿童的正确引导。
作者:张芸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山丹镇周家庄小学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篇3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
留守儿童经常看到其他同学朝夕与父母相伴,有人关心和疼爱,而自己却没有,相比之下必然会感到失落和自卑,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自卑内向。任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他人对其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盲目满足造成的一种心理特征。这主要是由于祖辈监护人不知道如何对待孙辈们的各种需求,过度溺爱、放纵造成的。留守儿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其内心较其他儿童更敏感,对老师及监护人的管教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总感到有人在欺负他,压抑难平。这种负面的情绪极易使他们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以自我为中心,不听从正确的管教,与老师及监护人对着干。留守儿童已成为受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其中,留守女童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并且留守女童在性侵犯面前是最措手无助的,犯罪分子也往往最容易得逞。“留守儿童”说他们学习有困难。此外,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差,纪律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低,成绩不理想,缺乏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因此,他们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如厌倦、逃学和缺乏学习动力。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积累的结果。太他们从小就没有受到父母的教导和照顾,所以他们心中有一个只有父母才能解开的深深的结。留守儿童这个词听起来像一个简单的四字单词。然而,当我们真正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时,谁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大标志。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探索
(一)给留守儿童传递温情平日里不够耐心的老人视而不见,言语压制。不论孩子做的是对是错,用抱怨代替沟通,用暴力沟通代替心平气和。被暴力沟通的孩子有可能会马上听话,但心里确暗暗的伤心;也有可能会反叛报复,用同样伤害感受的方式对待。这样长大的孩子缺少对周围人情感的感受,长大后便缺少了同理心和对爱的感受。近几年“寒门难出贵子”的口号比比皆是,还有个很多例子:某农村学生上大学沉迷游戏,网贷,不求上进等等,仿佛农村的孩子已经不求上进了,孩子是可塑性最强的,所以我们都希望教育能让我们年轻的一代又一代越来越强,越来越好,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农村的很多孩子是没有那么幸运的,他们在可以树立价值观,培养品质的年纪,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变得更好的机会。相比之下,所谓的“起跑线”就已经落后了很多。当然也有很多成长为很优秀的孩子,但是也有隐藏在尘埃中本应闪亮的孩子。在我班级中成立帮扶小组,让同学之间相互指导学习,调动留守问题学习的积极性,也解决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从一定程度大小留守儿童的孤独感,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之间主动交往。我还告诉同学们我在网上开设了心理咨询服务,鼓励他们在网上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写下自己平日里存在的心理困惑,解决他们的问题,让他们拥有快乐额童年。
(二)做好家访工作增强交流家访是开展家校合作的重要路径,教师们积极的开展家庭走访行动,才能让孩子的父母清楚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帮扶。通过家访将教师要将农村留守儿童从“边缘角色”重新拉回到学生群体中,重新回归自然、快乐的班级大集体。组织学生的家长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堂”的活动,提升父母的文化水平,让父母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消除自卑心理,以及情感脆弱的问题,父母多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即使不是每天陪伴在孩子身边,也能给他们极大的心理慰藉,这对教师有序与高效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也能让儿童拥有健康、幸福的童年,因此,开展有效的家访活动十分重要。
(三)解决好儿童就近入学问题就近入学可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农民工在哪里务工子女就能在哪里上学,解决好务工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就会随之减少。到目前为止,农村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比如非常偏远的农村教学点,甚至无法开班。这其实也体现了国家在解决务工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很多子女跟着父母进城有学上了,而且上好学,减少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成本。孩子不该输在起跑线上。哪怕苦点累点,也鼓励父母带孩子走,去所务工的城市上学,这样从根本上减少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农村一方父母或双方父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探讨了多年,留守儿童的数量,依然很大,留给了我们这一代人去解决,而且非常迫切。总之,如前文所述,留守儿童是需要关注与关爱的,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潜入他们的生活学习中关注他们遇到的难题,及时进行疏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且正是他们的心理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了给留守儿童传递温情、做好家访工作增强交流以及解决好儿童就近入学问题来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旨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作者:李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