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9 16:08:50
导语:在地摊经济发展困境及路径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地摊经济;现实困境;路径选择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地摊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多样的变化。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然而,地摊经济的重启经历着发展的阵痛,只有敢于面对现实困境,有的放矢,地摊经济才能实现稳定长久的发展。
一、我国地摊经济发展的特征
地摊经济并不是个新生代名词,原始社会末期的物物交换就是地摊经济的雏形,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有一部分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原始人除却满足自身需求之外也有部分的产品剩余。为了避免产品浪费现象,更好满足个体需求,部落与部落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就出现了产品交换的经济形式,比如用果子换取兽皮,用兽皮换取石器。后来随着交易人群的激增,货币的出现,少量偶然的物物交换逐渐转变为有特定地点的习惯性物物交换,这也是最早形式的地摊经济。奴隶社会时已经出现了城市、都邑和贸易,当时的商品交换与消费都是在市集摆摊中进行,地摊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封建社会地摊经济的发展与朝代对于商业的管制程度息息相关。秦朝的抑商政策让地摊经济进入了低谷;汉朝初年文景之治时,商业管制逐渐放开,地摊经济再次兴起;三国魏晋南北朝,由于政局动荡,政府忽视了对经济的管控,这个时期的地摊经济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隋唐帝国的建立,使中国再次迎来了大一统,“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可见在大城市长安、扬州摆摊的商贩众多,同时在乡村各类集市草市也越来越普遍;宋朝出现了第一次完整记录地摊经济的作品《清明上河图》,生动展现了当时汴京地摊经济的繁盛和宋朝百姓的安居乐业;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商业兴起,地摊经济也迎来了最后的繁盛时期。由此可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地摊经济表现为物物交换的社会生活模式,进入商品经济时代,我国地摊经济呈现出新的特征和优势。
(一)特殊性。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文明办明确表示,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国家开始鼓励全国各省市县有序放开并推进地摊经济发展,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地摊经济扶持计划:微信支付的“全国小店烟火计划”、苏宁的“夜逛合伙人”计划、京东的“星星之火”计划、美团的“春风行动”百万小店计划等。至此,地摊经济重回人们视野之中。地摊经济之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进入人们的视野,就是因为它能够发挥其他经济形式所不具有的功能。地摊经济进入起点低,在规模经济运转困难,以及消费等经济运行指标出现下滑的情况下,地摊经济能够促进社会消费和资本运转,有利于经济循环与流通。从经济的角度讲,地摊经济毫无疑问能够缓解当前紧张的经济压力;从社会角度讲,地摊经济作为底层经济,其经营包括了广泛的社会主体,对于社会秩序的构建与优化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地摊经济兼具经济性和社会性,这也是它的特殊性。
(二)文化性。地摊经济虽然是一种经济形态,但它也能带给人精神文化上的愉悦,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摊文化,让消费者体验到地域的文化特色。每个城市都有历史积淀而来的文化人情,比如南京的“长干里潮玩街”,彰显了秦淮风雅的动人情怀;北京的“兔儿爷”,承载着京城百姓的浪漫心性;西安的“关中秦腔脸谱”,赓续了西北地区的朴实豪放;福州的“磨漆画”,尽显时光造就的温润美感。这些地摊经济商品不仅带有售卖的经济价值,而且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隐形载体,它们在城市多元场域中塑造了独具匠心的传统特色文化,最大限度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生态景观。地摊经济发展初具规模后,可以根据地摊经营地的特色文化优化改进自身的销售方案,在扩大自身盈利的同时,加深对传统特色文化的宣传。具体来讲就是利用现代工艺将优秀传统文化所赋值的产品进行规模化、大众化和个性化生产,扩展了城市传统优秀文化的宣传渠道,进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彰显现代城市极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三)便捷性。地摊经济,简单说来就是随手购,不需要复杂的挑选比对,也不需要繁琐的购买程序。一方面对于地摊经营者而言,摆地摊没有高额的店面租金压力,也没有很高的入行门槛压力,运营成本比实体店铺低,售卖的商品大部分以物美价廉为卖点,售卖的群体大部分是中底层收入群体;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地摊上的商品不是奢侈品,而是绝大多数收入群体的基础民生所需。种类多样的地摊商品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既不需要货比三家的价格决策,也地摊经济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文/李颖(武汉轻工大学湖北·武汉)[提要]地摊经济是最原始的经济形态雏形,经历几千年历史的考验,在商品经济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和优势。但是,我国地摊经济发展中仍不需要快递包裹的等待,消费者即看、即买、即用,大大节省了购物时间,提升了购物体验。
二、我国地摊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
诚然,地摊经济缓解了严峻的就业形势,对恢复经济发挥了有力作用,但是作为一种非正规经济,地摊经济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争议。下面将从政府、地摊经营者和消费者这三个主体角度阐述地摊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政府:治理观念滞后。1949年至今,地摊经济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变革不断发展,从公有制经济的计划性和个体经济的私有性的矛盾升级为城市文明与脱贫就业之间的博弈,政府仿佛一双无形的大手,指引着地摊经济的更新换代。依据我国地摊经济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看出,政府对地摊经济治理的探索大致经历了“干预式”治理到“取缔式”治理再到“包容式”治理的转变,但在实际治理中,由于受“管制”“干预”等传统思维影响,难以实现对地摊经济治理的优化升级。甚至在多数实践中,因管制惯性思维影响,地摊经济治理仍是以“取缔式”治理为主。政府作为地摊经济治理的官方主体既要考量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无法实现高效治理的实际,亦需防止治理官方主体陷入低效、失效现况,这一矛盾使得治理“越位”与治理“缺位”等错位现象时有发生,地摊经济可能会陷入碎片化、零散化的发展困境。地摊经济究竟是个短期政策还是长期政策,这对政府来说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因此,治理观念的滞后已成为当前地摊经济发展的隐性阻碍。
(二)地摊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地摊经济作为脱离城市贫困的底层出路,担负着底层人民谋生的尊严,它创业门槛低,不需要店面和学历,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推个小车去摆摊。这也就导致务工农民、下岗工人、中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成为地摊经营的主体,迫于生计,他们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对摊贩经营这种低成本高强度的工作毫无怨言,却匮乏地摊运营管理条例等相关知识,容易忽视商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法律意识的淡薄让他们在经营过程中法律问题频发。一是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因为地摊经营者常常认为地摊货就是廉价的代名词,一些不符合出售法律规范的商品却频频出现在地摊市场。二是当前国家帮扶地摊经济的政策会对地摊经营者的要求放低,所以地摊经营者可能会放松对食品安全的警惕。三是许多地摊经营者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在市场准入、经营许可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欠缺法律法规的培训,不仅关系到切身利益,而且影响到公共卫生安全利益。
(三)消费者:维权较为困难。地摊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边缘经济,地摊经营者不会在地摊售卖高价商品,消费群体也不会在地摊买高价商品,这就导致地摊上售卖的商品质量是低成本的,地摊经营者是缺少售后服务意识的。曾经轰动一时的地沟油事件就是低质量地摊货的剪影,至今人们仍然谈之色变。消费者在地摊上购买商品时,很可能隐藏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在后续的售后追责方面难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大多数消费者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或产品质量问题后,往往会处于同情体谅摊主不容易的心理,自行承受权益受损的代价。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消费者在地摊上购买的产品出现问题找谁申诉,如何有效保障自身权益,这显然是一个灰色地带。
三、我国地摊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稳就业就是稳经济。推出地摊经济是为了给底层老百姓的就业生存托底,为整个劳动人口托底,为整个宏观经济托底。为克服我国地摊经济在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障碍,改进政府治理观念,增强地摊经济的法律约束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下面将阐述我国地摊经济发展的三种路径选择。
(一)优化监管模式,实现柔性治理。目前,我国仍有3,000万人摆地摊,涉及到近1亿人的生计问题,所以对其的监管是一大难题,很容易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困境。政府要想更好地发展地摊经济,必须要优化监管模式,实现柔性治理,但柔性治理不是放任自流,需要政府部门及时转变观念,营造政治新常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改进服务思维,方能为地摊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第一,在外部管理方面,政府要结合地摊经济的特殊性、文化性和便捷性来创新地摊经济管理模式,采取更有温度的行政执法方式,把握好“放”与“管”的分寸,扮演好“引路人”角色。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需要有关部门的柔性执法,也需要基层组织者的积极担当,更需要地摊经营者的依规守纪。如,当前上海、成都、杭州、苏州等城市相继出台了柔性执法的相关政策文件,旨在营造服务与引导地摊经济良序发展。第二,在内部管理方面,由于地摊经济流动性强,给政府治理带来一定难度,而地摊市场拥有较强的自我治理能力。因此,可以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地摊行业协会,通过地摊内部的自我治理、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逐步完善市场设施,增强地摊集散能力,实现地摊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相关法律,提供制度保障。发展地摊经济是国家政策下的权宜之计,还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长久之策?答案显然是后者。原因有三:一是基于当前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中国要想稳就业,保民生,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恢复,就必须牢牢抓住地摊经济这条路子,让底层人民脱离贫困,保住饭碗。二是地摊经济自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以来,在中国的这片大地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有着广泛的认可度和存在感,步入新时代,地摊经济属于个体工商户,是正规经济的重要补充,其存在并非异军突起。三是李克强把地摊经济解读为“人间的烟火”和“中国的生机”,并且很多龙头企业制定了响应国家政策、扶持地摊经济的计划方案。这些足以表明发展地摊经济不是权宜之计。为了实现地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国家层面针对地摊经济专门制定一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法规,赋予地摊经营者合理合法的身份,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一方面针对地摊经营者从业资格和市场准入标准的问题,可以制定相关法律进行统一,既让地摊经营者合法从业,也让监管者有法可依、违法必惩;另一方面针对地摊摊位、经营范围、时段规划等具体问题,可以依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立法,彰显民生权利与公共权力的互让性,加强实地考察调研,建立自上而下的法律法规,实现法律法规与基层实际的有效接轨。让地摊经济在法律规制下平稳运行,保证制度实施有效,完善地摊经济的制度保障机制。
(三)利用网络平台,深度融合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京东、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中国互联网企业充分彰显了社会责任感和大数据作用,此次对地摊经济的放开,更加需要网络平台的深度融合发展。首先,政府应牵头建立多方参与的网络大数据平台,根据大数据分析为地摊经营者提供合适的摆摊地点和时段,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其次,监管部门可以采取数字化监管模式,实时监测但不干预摊主的经营,线上能够解决的问题绝不拖沓;网上向地摊摊主普及监管方面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再次,地摊经营者要通过网络平台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法律意识,根据互联网实时共享开放的特点,以合理规范的手段采购商品、制作商品和售卖商品,让消费者买的安心,用的安心。同时,可以借助自媒体平台,依据商品特色大力宣传,增强客户黏性,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可以利用网络地摊平台,依据关键词搜索、评价指数和相关推荐来寻找自身要的地摊经营者;在购买商品后,根据用户体验为优质地摊进行大力宣传,为劣质地摊提出合理化建议,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总之,让微观的民愿汇入宏观的民生,才能让人民在保障基本温饱后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倡导重启放开“地摊经济”,是为了保障民生就业,维持底层人民谋生的尊严,让老百姓在人间烟火中找到中国的生机。地摊经济的发展,要积极响应新时代的要求,优化政府治理理念,倾听民众的声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民众的权益;结合互联网大平台,方便民众的生活;让“干净卫生”替代“脏乱差”的标签,展现地摊经济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蒙昱竹,姚旻.“地摊经济”的理论逻辑与中国路径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0(01).
[2]霍小山.烟火人间,一梦千年:中国古代的地摊经济[J].中国中小企业,2021(06).
[3]胡彦伟.刍议地摊经济[J].辽宁经济,2020(10).
[4]张佳佳,韩平.地摊经济的内在逻辑与数字化演进[J].商业经济,2021(03).
[5]汪博文,谢菲.新时代城市地摊经济治理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01).
[6]万卉英.地摊经济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挑战[J].商业观察,2021(05).
[7]宋恩轩.地摊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商论,2021(06).
[8]李猛.发展地摊经济的要义、问题与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动态,2022(04).
[9]温柳笛,王喆,赵雨彤,孙名辉,戴伟伟.互联网与地摊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调研[J].北方经贸,2022(01).
[10]中央文明办.地摊经济[J].群众,2020(12).
作者:李颖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