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财会专业就业实习探究

时间:2023-05-11 10:21:33

导语:在高校财会专业就业实习探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财会专业就业实习探究

关键词:财会专业;就业实习基地;

企业需求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2019年~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834万人、874万人、909万人、1076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2022年7月1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到要抓好高校毕业生重点群体就业,落实已确定的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政策,对未就业大学生采取“一人一册”专项帮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1]。民办高校因学校知名度低、生源差和匹配教育资源少等原因,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行业竞争压力都很大[2]。另外,财会专业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在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参加校企合作实习是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就业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平台,是学生走出校园前的演习,可强化毕业生对储备知识的实操运用。因此,打造优质的财会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强化实习与就业的联动,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就业导向作用,对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民办高校的重要任务。

一、民办高校财会专业就业实习基地的现实状况

(一)缺乏大型优质合作企业

大型优质企业的就业实习门槛较高,就业实习岗位更多地提供给了“双一流”大学,民办高校很难与其建立就业实习合作关系。当前,民办高校的合作企业较多的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因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福利待遇较差等原因,人员流动性大,企业整体质量偏低,大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不高。一些民办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重数量轻质量,重就业协议签订轻实习生提升教育,实习生的权益也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例如:有的民办高校、学生、实习合作企业三方签订的就业实习协议流于形式,企业随意取消协议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民办高校对有的合作企业了解较少,合作企业实际提供的岗位工作内容和招聘时大相径庭,学生会再次面临选择困境。因此,民办高校就业实习基地的质量有待改善和提升。

(二)合作企业积极性不高

目前,很多企业接受实习生的意愿较低,建立实习基地的积极性也不高[3],民办高校财会专业就业实习基地建设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民办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建就业实习基地,一般由高校主导、企业配合,企业单方面人力、物力、财力付出较多,增加了企业运行的负担,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的意愿有待提高。民办高校合作企业多为中小民营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弱,近几年受疫情影响,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经营不稳定,更加需要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出谋划策,进行财务诊断,规避风险,而实习生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一般对企业的业务、客户、经营都有接触,在企业中占有重要位置,不适合经常变动;而大学生实习与就业脱节严重,尤其是财会专业学生,在小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学会开发票、整理凭证等会计基本技能,清楚公司财务制度和审核制度,掌握财务软件进行登记入账,能熟练运用会计准则、会计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预测等,有一定财务工作经验之后,会迅速选择跳槽到大企业,这对实习企业来说损失较大,造成校企共建中企业的积极性无法提高。

(三)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应用[4],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财务工作逐渐被人工智能替换[5],极大地提高了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民办高校财务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随之,一些民办高校建立了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审计、财务管理(智能财务方向)等相关专业,但有些民办大学因师资力量薄弱、经费周转困难等原因,财会专业人才改革培养流于形式,仅停留在专业名字的变化,缺少现代化的校内实训中心。例如:专职教师讲课以教材为主,而部分知识点已经过时,财会专业学生实训工作还停留在基础的手工记账等,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需求、社会发展相脱离,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另外,民办高校每年培养的财会毕业生较多,中小企业容纳有限,民办高校就业基地岗位数量有待扩展。

(四)反馈和考核机制不健全

反馈和考核机制不健全严重阻碍民办高校财务会计专业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大学生的毕业实习只能停留在短期实习,而不是转化为就业,具体表现如下: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企业给学生安排的岗位一般没有技术含量,如登记日记账、单据粘贴、填制记账凭证等,学生就业实习类似短期临时工;学校对学生的实习动态缺少关注,仅定期进行一下安全教育,至于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如何,专业技能提升情况很少过问,学校、企业、实习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反馈。另一方面,考核制度和指标的制定不合理。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一般由企业或者学校独自制定,缺少学生的参与和三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学生实习结束,企业一般盖章了事,评语主观随意,有的甚至让学生自己写评语,缺少具体量化考核,毕业实习往往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大打折扣。

二、增强民办高校财会专业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措施

(一)选择优质合作企业

就业实习基地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高质量的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民办高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遴选优质合作企业是保证民办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民办高校财会类专业选择校企合作单位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并量化优质企业的标准,可以从企业规模、就业人数、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薪资福利、发展前景等多方面制定,综合打分,从高到低依次选择超过标准分值的企业作为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对象;第二,企业类型多元化,财会类专业学生不但专业性强,而且就业实习涉及各行各业,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应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第三,动态监督、管理就业实习基地,优胜劣汰[6],通过实习学生反馈、企业调研等方式对合作企业综合评价,对优秀的实习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连续2年不达标的企业末位淘汰,确保就业实习基地的质量。

(二)提高企业参与意识

民办高校和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共建就业实习基地的积极性。譬如:高校与企业针对财会专业学生共建实习方案,满足企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高校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提供一定的经费,明确资金用途,专款专用,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在就业实习前,高校聘请知名专家对财会专业学生进行就业实习动员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明白财会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提高学生就业实习的积极性;高校与合作企业协商,定期派专业团队免费到企业做咨询服务和财务诊断,及时规避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等。政府应优化校企合作的环境,针对企业实习经费专项支出给予减免税政策,减少企业的支出;对优质的就业实习基地给予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等,以增加企业收入;完善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针对在企业就业实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允许企业与学生签订适度的服务期和违约责任条款,减少企业财会人员的频繁变动和损失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为社会培养优质的财会人才。

(三)打造高质量教师团队

民办高校的财会类教师是培养新时代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主力军,民办高校应注重教师的与时俱进和技能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民办高校应积极推动财会教师深入学校的就业实习基地,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探索财会工作的新技能,了解财会工作的变化和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更好地为学生讲解财会知识。其次,要聘请合作单位的财会专家到校兼职任教。优秀的企业财会专家进入课堂,可以给学生带来“作战经验”。例如:在审计工作中,应注意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两个容易出问题的会计科目;在纳税申报时,如何合理地归集成本和费用,依法纳税;国家出台新政策后,对财务会计工作有什么影响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再次,要鼓励高校教师与时俱进。民办高校要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督促财会教师不断充电,在以教材为主的基础上,及时纠正过时的知识点,补充新变化的内容。例如:税法课程知识点变动较多,教师上课时就要注意去旧布新。最后,高校财会教师上课内容要与财会专业相关的资格证考试相联动。一方面,教师在上课时要给学生普及财会类的相关证书有哪些、在校期间可以考取的证书有哪些、哪些财会类证书必须有一定工作经验才能参加考试等;另一方面,教师要把教材内容中与资格证考试相重合的重点部分给学生体现出来,方便学生着重学习和掌握。

(四)安排短期提前实习

就业前的实习对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可以成为大学生求职时的加分项,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7]。民办高校通常安排学生在学制的最后一年或半年集中就业实习,当学生在实习中遇到问题、发现不足想要补救时,已经没有在校内系统学习的机会和专业老师的指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实习的效用。因此,要在课程中间或者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大学生短期提前实习,并配备专业教师带队,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8]。民办高校财会类专业采用上述人才培养模式,与财会专业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特点相呼应,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及时查缺补漏,促进其在专业的实践中快速成长,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财会类专业学生增加对社会行业和自身专业的认识,做好实习到就业的准备。

(五)完善反馈与考核机制

良好的反馈和考核机制是一个企业提升员工能力、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措施,也是高校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财务专业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应制定合理的反馈和考核机制。

1.完善反馈机制,发挥反馈职能。反馈是考核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通过有效沟通开展实习效果分析,有助于实习生了解自身的水平,针对自己的不足及时更正,从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能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促进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因此,学校应在学生就业实习中、实习后建立动态定期反馈机制,通过问答或者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实习收获、企业的管理、指导老师情况等进行调研,同时,也向指导老师和实习企业了解学生的表现,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发表各自的想法,完善反馈机制,促进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稳定健康发展。

2.共建考核指标,提高考核质量。考核指标的制定应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第一,考核指标由企业、学校、学生、指导老师通过充分协商共同制定,广泛考虑各方的意愿。第二,考核指标应从遵守纪律、工作业绩、工作态度、问题解决、财务软件操作、财务专业知识运用、实习报告和总结等方面综合制定,全方位考核。第三,保证各项考核指标能够量化,并且根据就业实习基地的不同情况适当改变。第四,安排专业指导教师负责,针对学生实习情况动态管理,及时查缺补漏,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高考核质量,发挥考核的正向作用。

三、结语

打造财会专业就业实习基地,实现民办高校财会专业大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对接,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积极的正向作用。财会专业就业实习基地建设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探索,才能逐渐发挥其改善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此,提高就业实习基地的质量,促进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稳定、健康发展,才能有效实现实习与就业的对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N].人民日报.2022-07-14(1).

孙焕焕,梁会青.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源分析及对策思考[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7(3):80-82.

徐辉.基于实训、实习、就业一条龙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分析[J].教育现代化,2020(2):62-63.

高璐,张春晖.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就业职业培训—财务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研究[J].财会学习,2022(2):145-147.

郝梅岭.浅议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纳税,2020(8):51-52.

聂永刚.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20(23):163-165.

曾宏.大学生实习与就业结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181-183+121.

丁伟,赵中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6(5):36-38.

作者:赵百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