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注”在清律学中的方法论价值及意义

摘要:'辑注'是中国古代经学注释的常用方法,律学家们也常用其注释律文。现代学者对辑注作品的关注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宏观性研究;另一类是微观性研究。清承明制,这种政治体制的承袭也决定了清初在立法上对明代法典的继承:明代大量的注律成果为清代'辑注'方法的出现提供可能;清代律学为'辑注'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明清交替,私家注律却没有因此中断。在清朝,私家注律由于被国家认可,私家注律活动开始兴盛。清辑注律学一是通过'辑注'采纳明代精准实用的比附及量刑方案,二是通过'辑注'明确清人和明人在重难点律文解释上的分歧,三是通过'辑注'大力批判明人的注释错误将其方法论的价值推至实践。以清代'辑注'形式为视域,可以呈现出中国传统法律解释的技术方法和精神意蕴。在法律解释的技术方法上,从字词考据、文义疏解再到文理阐释,始终围绕罪与罚的精准性,中国传统的法律解释与传统汉语中的文义解释路径高度契合。

关键词:
  • 清律学  
  • 辑注  
  • 注释方法  
  • 精神意蕴  
作者:
杨剑
单位:
江苏大学法学院
刊名:
法学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法学

法学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1-1648/D。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56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

发表咨询 文秘咨询 加急见刊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