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地区下苇甸剖面寒武系张夏组鲕粒硅化成因探讨

摘要:鲕粒作为碳酸盐岩中非常重要的指相颗粒,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上面,而成岩作用研究较少。北京西山地区下苇甸剖面寒武系张夏组发育大套鲕粒灰岩,通过对该剖面野外实测、薄片观察、XRD测试等手段,结合有机碳、热解等地化参数,对鲕粒的硅化机制及其硅质来源做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鲕粒溶蚀再沉淀或者新生变形作用造成鲕粒边缘有机质富集,有机质演化释放的有机酸是硅质沉淀的主要因素,硅质来源主要为陆源输入和黏土矿物的转化。由于有机质主要富集在鲕粒边缘,形成有机质膜,从而造成硅质的沉淀主要沿鲕粒边缘发生,形成鲕粒边缘特有的硅化套,这种结果也从侧面反映了微生物在原始鲕粒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 鲕粒  
  • 硅化作用  
  • 张夏组  
  • 寒武系  
  • 下苇甸剖面  
  • 北京西山  
作者:
郭芪恒; 金振奎; 朱雷; 朱小二; 王金艺; 吴进; 李思澎
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10224
刊名:
古地理学报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

古地理学报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1-4678/P。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99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