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生育期不同灌溉量对甜高粱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摘要:在甘肃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甜高粱总灌水量不变的前提下,以每次灌水量相同为对照,设拔节期~孕穗期增加20%灌水量和开花期~成熟期减少20%灌水量、拔节期~孕穗期增加40%灌水量和开花期~成熟期减少40%灌水量两个处理,研究关键生育期不同灌溉处理对甜高粱生长特性、生物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孕穗期增加灌水量和开花期~成熟期减少灌水量,甜高粱的株高和茎秆直径均有所升高,且茎秆直径显著提高;同时也显著提高了甜高粱的茎秆和地上生物产量,且拔节期~孕穗期每次灌水1 050 m 3 ·hm^-2 和开花期~成熟期每次灌水450 m 3 ·hm ^-2 (拔节期~孕穗期增加40%,开花期~成熟期减少40%灌水量)处理下最高,分别为 72.89 t·hm^-2 和89.04 t·hm ^-2 。甜高粱的糖分产量和乙醇产量也有所提高,拔节期~孕穗期每次灌水1 050 m 3 ·hm ^-2 和开花期~成熟期每次灌水450 m 3 ·hm^-2 处理下也最高,其糖分产量为12.47 t·hm^-2 ,乙醇产量为6 842.47 L·hm^-2;水分利用效率在拔节期~孕穗期增加灌水量和开花期~成熟期减少灌水量处理下也显著提高。这说明在总灌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拔节期~孕穗期增大灌溉量40%,开花期~成熟期减少灌溉量40%有利于甜高粱生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同时也实现了水分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
  • 甜高粱  
  • 灌溉量  
  • 生育期  
  • 产量  
  • 可溶性糖  
  • 乙醇产量  
  • 水分利用效率  
作者:
解婷婷; 单立山; 苏培玺; 赵文智
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刊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是国内旱农领域创办最早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综合影响因子:0.852。《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介绍国外有关最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