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不同下垫面地表能量通量的变化特征

摘要:利用“中国干旱气象科学研究计划——我国北方干旱致灾过程及机理”的观测数据,分析塔中站、奈曼站、平凉站和锦州站2015年8—10月及定西站2016年8—10月地表能量通量变化特征。分析发现,不同下垫面辐射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相对于向下短波辐射和向下长波辐射,不同下垫面反射辐射和向上长波辐射差异更加明显。塔中站反射辐射和向上长波辐射最大,锦州站和平凉站相对较小。净辐射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和总辐射相位一致,农田净辐射日峰值相对较大。地表反照率3个月平均从大到小依次为塔中站(0.27)、定西站(0.19)、锦州站(0.16)、奈曼站(0.15)和平凉站(0.14)。各站点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为单峰型,其中,奈曼站感热通量峰值最大(276W·m^-2),平凉站潜热通量峰值最大。定西站和锦州站净辐射分配以感热通量为主,平凉站则以潜热通量为主。

关键词:
  • 能量通量  
  • 地表反照率  
  • 下垫面  
  • 中国北方  
作者:
周甘霖; 李耀辉; 孙旭映; 张铁军; 赵采玲
单位: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西北区域数值预报中心; 甘肃兰州730020;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刊名:
干旱气象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干旱气象

干旱气象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62-1175/P。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58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