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研究通讯》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2010年,该杂志的办刊宗旨是促进国际汉学研究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一个亲切和睦、彼此尊重的学术环境,让学者们能够轻松地相聚、交换信息和心得,互相切磋和自由辩论。这种学术氛围不仅有助于推进学术进步,也对增进不同文化间的友谊起到了积极作用。内容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汉学论坛、文献天地、汉学人物、论著评介、研究综览、基地纪事等栏目。杂志还定期增设特色专栏,如马可波罗研究和普安迪专题,通过这些专栏深入探讨特定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此外,杂志采用彩色插页设计,提升了阅读的视觉体验。
杂志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其丰富的内容和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上,还体现在其广泛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中。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与众多国际著名的汉学研究机构、高校和文化教育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汉学知识的互通。不仅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也为广大读者了解国际汉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提供了重要窗口。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该杂志致力于推动国际汉学的发展和繁荣,促进中国文化和学术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成为连接中外学术界的桥梁和纽带。
重要注意事项,请认真阅读
一、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因抄袭而引起的一切纠纷,本刊不承担连带责任。本刊不接受一稿多投,如果投稿后1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请另行处理。
二、小标题单独占一行,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表示为:一、1、一、2、……二、1、二、2、……
三、作者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要研究方向、通信地址、电子邮箱等,以上信息需以脚注形式标注于文稿首页。同时可在稿件尾部留下作者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
四、正文所引文献须在正文末尾列出。中文参考文献在先,外文在后。中文按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外文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每条文献必须顶格书写或打印,换行时前面空两格。
五、注释:凡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所作的必要的解释或说明为注释。用“①、②、③、④……”编号,置于正文之后。
六、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应选取稿件中的关键性词组,避免使用较宽泛的词,数量3~8个。
七、引言一般勿超过250字。概述本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可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并应明确提出本文目的。
八、图表上符号要清晰注出,所视部位与背景对比度要大。图上符号与正文完全一致,函数图的纵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要注出其中文名称、代表符号及法定计量单位(与坐标位置平行写出)。
九、图中外文字母用斜体,单位符号应为正体。框图中英文字母用正体。图中法定计量单位用符号标出,不用单位中的中文名称。
十、论文作者自愿将其拥有的对该论文的汇编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和发行权转让给编辑部。
及时下单,安全放心
合规安全,方便省心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邮编: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