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纳雍-水城一带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演化

摘要:黔西北纳雍-水城一带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区内断裂和褶皱极为发育。通过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沉积地层接触关系,对区内构造行迹及其组合特征、构造变形期次和构造演化进行探讨。研究表明,震旦纪末至中侏罗世纳雍-水城一带经历了多次构造事件,特别是广西构造事件和印支期构造事件,导致明显的差异剥蚀,但均未造成地层褶皱变形,地层间表现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晚侏罗世以后的燕山构造期和喜山构造期才是区内发生构造变形的重要时期。纳雍-水城一带发育的NE-SW、NW-SE及近E-W向三组构造以及在NE-SW、NW-SE向两组构造交接转换部位发育的穹窿构造、构造盆地,均为侏罗纪晚期至早白垩世时期强烈构造事件的产物。其中NE-SW向褶皱及近E-W向断层先期形成,NW-SE向褶皱后期形成,并对先期形成的NE-SW向褶皱进行叠加改造。

关键词:
  • 黔西北  
  • 褶皱  
  • 断层  
  • 燕山期  
  • 构造演化  
作者:
吴开彬; 蒋开源; 黄文俊; 跃连红; 张德明
单位: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省地质物探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地质调查院院士工作站; 贵州贵阳550081
刊名:
贵州地质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贵州地质

贵州地质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52-1059/P。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84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