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1980
影响因子:1.21
纸张开本:A4
语言:中文
邮发代号:66-13
价格:¥340.00
近代西方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演变
作者:王庆新 单位:清华大学; 北京100084摘要:西方自然法和自然权利概念从古希腊开始一直到现代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化。中世纪著名经院哲学家阿奎那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相融合,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超验性自然法。欧洲的启蒙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淡化了基督教形而上学基础,重新建构自然法和自然权利,创立了古典自由主义学说。在面临着现代科学的兴起之际,卢梭和康德开始将自然法从形而上学中剥离出来,不承认自然法的超验性,而强调人的自由和道德自律。现代自由主义如罗尔斯更是完全抛弃了形而上学而提出了以人人平等原则为中心的世俗化权利学说。近年来现代新后经院的自然法学说的兴起正是为了回应世俗主义的过度扩张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和理论危机,他们试图纠正现代自由主义和世俗主义自然法学说的偏差,提倡回到基督教传统的形而上学基础,重新寻找和阐释自然法与自然权利。
为“经济人”正名:斯密利己经济人理念的悖论解析
作者:刘清平 单位:复旦大学; 上海200433; 武汉传媒学院; 湖北武汉430205摘要:斯密在《国富论》里主张,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只会基于利己动机、凭借理性权衡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从而为现代经济学有关“利己经济人”的基本预设奠定了基础。但反讽的是,他在某些经典论述中又自败地否定了这一预设,不仅自发地承认了经济人也内在拥有利他的动机,而且还自觉地要求经济人遵守不可害人的正义底线。解开斯密在这个问题上的悖论,有助于我们回答“看不见的手”、“经济人”与"道德人”截然二分等著名的难题。
论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历史性困惑
作者:陈玳; 张以明 单位:吉林大学; 吉林长春130012摘要:新自由主义将自生自发的市场作为基本的理念加以坚守,并以人类行为中的先验原则为这一理念辩护,但是,先验主义的方法论却无法解释市场经济的发生问题,对此,新自由主义只好求助于神圣的意志。新自由主义之所以陷入先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二律背反,从思维方式上说是出于对形而上学确定性的寻求,没有认识到人类行动中的历史性的辩证结构,而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为走出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性疑难指明了正确的路径。
再思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逻辑维度、实践意涵、新时代价值
作者:黄婷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南京210023摘要:青年马克思在批判、继承与发展黑格尔、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论证并生成了科学的人的本质思想体系。作为无产阶级关于主体话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蕴含着马克思通过物质生产关系、社会共同体的变革,实现人全面占有自己本质的政治理想与实践追求。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表达的逻辑内涵,需要走进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生成并出场的文本语境,把握其对黑格尔、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发展。这有助于领会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中的价值深意,更有助于人们反思新境遇下中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对思考和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阳明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思想研究
作者:黄昊 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贵阳550002摘要:研究发现阳明文化中“天地万物一体”、“万物一体之仁”、“良知上自然的条理”、“存天理去人欲”、“知行合一”等理念蕴含有生态思想、生态智慧和践履特性。这种生态思想、生态智慧和践履特性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种不同于以往、不同于国外的思想文化基础,可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文化理论基础,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别现代:如何面对西方哲学和美学的四道坎
作者:王建疆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200234摘要:欧洲哲学家和美学家们对中国人文学科包括哲学和美学表现出一个持续且不断深化的质疑。这个质疑对中国美学的国际学术资格准入构成了四道坎:第一,所谓的哲学/美学是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还是西方哲学和西方美学在中国?第二,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这样的概念本身是否有必要存在?第三,中国的人文学科包括哲学和美学有必要领先世界吗?第四,中国哲学和美学在国际上的发声是人和动物都有的“声音”还是唯有人才有的“语言”?这四道坎并非完全由西方学者为中国人文学科设置,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的人文学科缺乏人文精神所致,是自设坎限。与居于世界前茅的中国当代先锋艺术相比,中国人文学科的落后既有思想欠发达背景的制约,又有发展内需疲软的问题。西方学者对中国人文学科的矛盾说法,也暴露了西方哲学和美学四道坎的缺口,为中国人文学科跨越这四道坎提供了机会。
“别现代”何去何从——王建疆“别现代”理论初探
作者:谢金良 单位:复旦大学; 上海200433摘要:王建疆提出的“别时代”,不只希求一种话语创新,而是寄托了构建中国特色美学话语的期盼。故此,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有别于现代;二是有别于西方,三是有别于前理论。其有助于学术界改变思维定势,尤其对美学与艺术的方法、理论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如果“别现代”主义过于局限在主观的范畴之内,则有可能出现无法解决不断衍生的实际问题,并进而遮蔽本身的创新性上的风险。故此,要更为客观地了解、评价“别现代”理论,既需要学界能够尽早形成对“别现代”的共识,亦需要不断加以更新和完善,让中国学者原创的学术主义理论真正造福于全人类。
论“哲学时刻”、解放美学和贾樟柯电影中的“别现代”
作者:罗克·本茨; 李隽(译) 单位:斯洛文尼亚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 卢布尔雅那999151;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200040摘要: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创造力的巨大爆发,是以某一时刻和它出现的特定地点为特征的。阿兰·巴迪乌的“哲学时刻”概念,非常接近于王建疆所讨论的别现代主义。王建疆教授所说的“主义”与西方的"主义”可能有些区别,但大体一致的地方还是明显的。由于中国和西方在人的解放这一主题下,步伐不一致,以至西方到了解构时代也就是后现代时期,而中国还没有达到200年前的西方启蒙时代的解放状态。因此,对解放这一主题的呼应,是否会在中国和西方之间形成一个共同的哲学方案,这也是别现代主义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构成哲学时刻的需要。至于别现代主义的一些理论,有的尚需被进一步理解,但就中国的现实和中国的电影艺术而言,确实能够从中找到二者的结合点,贾樟柯的电影就具有时间空间化餉非常典型的别现代特征。
20世纪“世界数学研究中心”的洲际转移
作者:李工真 单位: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430072摘要:1933年纳粹政权发动的“文化清洗运动”给德国这个传统的“数学王国”带来了灭顶之灾,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美国数学学会”的领导者们成功地抓住了这次千载难逢的良机,顶住了美国数学界内部的民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浪潮的压力,以统一的优待政策接纳了这些被纳粹政权扫地出门的德国数学大师。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和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科学研究所”的快速发展,最好地证明了这些流亡而来的德国数学大师们对美国数学发展的决定性贡献,正是这种贡献,才使美国成功地取代德国成为了新的“世界数学研究中心”,从而完成了这场“世界数学研究中心”的洲际转移。
美国制宪会议议事规则对联邦宪法的影响
作者:石庆环; 方瑞华 单位:辽宁大学; 辽宁沈阳110036摘要:1787年费城会议(后人称“制宪会议”)创造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近代自然法学派倡导的分权制衡等理念变为可操作的制度规范。最终促成这部宪法的因素有很多,议事规则既是其中非常重要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之一:一方面,它确保了会议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掺杂进个人主观倾向的大会服务机构改变了宪法的内容。分析“制宪会议”议事规则对《美国宪法》的影响,有助于深化对美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对“不列颠民族”认同的构建
作者:肖先明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武汉430070摘要:18世纪初,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苏格兰社会遭遇前所未有的身份认同危机。苏格兰启蒙知识精英通过祛除苏格兰“自我历史观”、构建“不列颠性”的民族认同观、培育苏格兰人的“勤勉精神”之三步曲,在批判苏格兰野蛮的社会习俗、解构不文明的苏格兰历史基础上,倡议向文明的英格兰社会学习,逐步树立苏格兰人对英格兰性和不列颠性的认同和融合,最终引导苏格兰社会走向文明开化,成功融入到“不列颠人”的认同中。
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陈刚; 宋玉玉 单位:北京大学; 北京100871摘要:在2016年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正式将数字创意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但是目前数字创意产业的落地情况并不理想,学术界对于数字创意产业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这一新兴产业的研究并不充分。当前,数字创意产业需要形成新理念,构建新模式;积极探索数字化背景下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重构的路径,促进数字创意产业成为文化发展的高点和经济增长的亮点,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记忆、塑造和认同——清杭州《城西古迹考》《柳营谣》解读
作者:李桔松 单位:北京教育学院; 北京100120摘要:清咸丰初年廷玉的《城西古迹考》和清光绪时期三多的《柳营谣》,以留存并挖掘旗营历史文化为目的,重塑了杭州旗营在杭州城西的文化形象。《城西古迹考》对旗营内河梁坊巷及文化遗迹进行了梳理并记录,塑造了杭州城西驻防旗营的文化形态。《柳营谣》以“竹枝词”的体式,诗意地回忆并记述了旗营中的历史与风物,接续了杭州城西驻防旗营的文化身份。通过对杭州驻防旗营的文化书写,杭州城西和驻防旗营不仅在地理空间重叠,更在文化层面上完美契合。杭州驻防旗营文人也通过对旗营历史变迁的书写以及文化身份的塑造,与杭州城和杭州文士形成了身份上的认同。
相生与相克:人工营林的认知与实践----基于对清水江流域人工林业项目的探讨
作者:吴声军 单位:贺州学院; 广西贺州542899摘要:清水江流域苗侗族人民在长期的人工营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性知识与生态智慧,其中不乏植物间相生与相克的经验积累。通过生态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探讨清水江流域苗侗林农在人工营林生计实践中对相关知识的把握与运用,不难发现传统的营林体制至今仍具有直接的推广应用价值。这一活态传承的林业经营体制理应成为优秀的农业遗产加以发掘、传承与保护,以服务于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
对清水江流域“林粮间作”文化生态的解读
作者:罗康智 单位:凯里学院; 贵州凯里556011摘要:清水江流域侗族、苗族群众在人工营林中实施的“林粮间作”技术,既有前人对相关技术原理的误判,也展现了当地苗侗林农拥有的成套本土知识和技术。当今学人重新审视这一传统技术获得了全新的认识,进而深入理解民族文化能动适应于所处环境的禀赋,并可望对传统山地农业的现代创新提供依据。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贵州省贵阳市梭石巷19号,邮编:5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