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

时间:2023-01-14 01:48:21

导语:在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

第1篇

为了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每一位学生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创建“团结、文明、拼搏”的一年级48班,特制定本评分细则。每人基础分85分,每月一评。低于75分进行班级谈话,低于65分进行校级谈话。高于95分者进行奖励。

+加分细则: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加2分。

2、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加2分。

3、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同学,加2分。

4、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铃声响后马上静下来,加2分。

5、上课专心听课,积极发言,声音响亮,不做小动作,不讲空话,加2分。

6、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整洁,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加2分。

7、认真及时完成作业,字迹端正,卷面整洁,正确率高,加2分。

8、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加2分。

9、月考中前5名按5、4、3、2、1加。

10、知错能改,学习、表现等有较大进步者,加2-3分

11、积极参加学校各项竞赛或比赛活动,加2-3分。

12、每月评选学习最刻苦、劳动最积极、管理最负责、守纪最突出的同学各一名,加2分。

—减分细则:

1、迟到、早退、无故缺席,每次扣2分。

2、不讲文明礼貌、不尊重老师和同学者,每次扣2分。

3、不遵守纪律,课堂上睡觉、吃东西、玩小物件、交头接耳、嬉笑打闹;擅自换座位、离座、中途离开教室者,每次扣2分。

4、不认真做早操、眼操者,每次扣2分。

5、拖欠作业不完成作业者,每次扣2分。

6、骂人打架斗殴者,每次扣2-4分。

7、值日不到位,卫生不彻底者,每次扣2分。

8、乱扔垃圾,不讲卫生者,每次扣2分。

9、不经允许拿别人东西,每次扣2分。

第2篇

强化年级管理 加强制度落实 抓实校本研究 提高办学质量

——洼子店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简述

姚淑玉

几年来,洼子店中学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强化年级管理,加强制度的落实,抓实校本研究,学校办学质量有所提升。下面和各位同仁作一下交流。

一、强化年级管理

20__年,蒋校长就提出了“校长——副校长——年级主任”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并不断强化年级管理。几年来,我校总结了一些管理经验。

年级管理是同一年级教师一起办公,年级主任对本年级教师以行政管理为主,兼顾业务协调与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年级主任要对本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负责,除了对教师的专业成绩进行考核外,还包括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如七年级组细化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年级主任制订标准操作细则,每周收集班主任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录入微机统计,及时了解学生发展情况,为年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较好地解决了教育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今年上半年,年级组管理再次作了改革,各委派一名校级领导深入年级,较好地保证了上下级之间沟通的渠道。同时,年级主任开始参与学校行政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使年级主任行政权威得到强化,又缩短了信息传递的链条。年级管理使管理重心下移,整合和传递信息的速度加快,管理更直接更有力,提高了管理效率。

二、加强制度落实

年级组管理的执行基础在于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年级组管理的力度和效果在于学校总体协调之下对制度的落实。下面举例谈谈。

1、教师业务考核制度

今年我校教师个人业务考核做了很大改革,把学年度评优名额平均分配到了各年级组。过程考核由年级主任和教导处考核,年级主任考核占1/3。值得一提的是过程考核的辅导项目转向评价辅导效果。如九年级组计算前100名学生单科平均分,低于平均分者为该科辅导对象。辅导效果则体现为下一次月考中这部分同学等于或高于平均分者所占该学科这部分人数的比例,并按比例赋予分值纳入过程考核。这一制度,强化了对优生弱科的关注。所以今年中考才有一名学生进入“珍珠班”, 13名学生进入全县前300名的好成绩。教师专业素质终结性评价,我校自去年就由考评教师单科成绩转变为对团队的考核。教学成绩40分化为班团队10分,备课组团队30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计算教师所教班级总成绩的三率和+平均分作为成绩一部分,按开放班级成绩名分为A、B、C、D四个等级,依次赋予10分、9分、8分、7分,第二部分成绩以教师单科成绩的三率和+平均分为依据,第一名赋予30分,其他教师得分= (单科三率和+平均分)除以(第一名单科三率+平均分)结果再乘以30分。教师终结性评价成绩等于两部分之和。这种团队考核的优势在于:促使每一位教师自觉团结协作,促进每一位教师自觉提高个人素质。所以说,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是年级组管理执行的基础。年级管理又要去落实,落实到位,公正、合理,自然会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2、考勤制度

我校考勤由主管领导和年级主任双方负责。教师请假必须向主管领导和年级主任同时说明。每周末,年级主任和主管领导核查教师出勤情况,并及时量化结果。再加之年级主任一天三次查岗制,所以我校教师迟到、早退、旷工等现象绝少发生,真正做到了人人坚守岗位。

3、候课值班制度

我校借鉴了求实中学的候课制,要求上课教师和下课教师在教室门口做好岗位交接。年级主任配合值班领导检查候课情况,对不候课或候课不及时的教师进行记录汇总于年级主任纳入考核。不久,候课已成为一种自觉,规范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后来,变候课为课间每一层楼设一名教师值班对学生管理,并要求值班教师每次至少完成一个扣分任务。这一要求看似不近人情,但效果极佳。一段时间过后,学生自觉养成了轻声慢步、文明用语、靠右通行的良好习惯。

再如住宿生管理,学生养成教育等,均在年级组管理下进行落实、调控,使管理趋于扁平化。

三、抓实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是年级组管理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校本研究中,我们重点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以年级为单位的培训

我校教师培训以年级为单位,强调年级培训,年级主任协调教研主任、政教处,根据年级特点、教师和学生特点确定培训内容。如七年级组织了“班主任管理策略”培训,“如何进行学生评价”的培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探讨”培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训等,八年级作了“如何防止学生两极分化”等培训,毕业班作了“优化复习模式”的培训,培训由年级组管理,便于组织,有针对性,效果明显。

(二)大力推行课堂 数学的改革

近几年,我校充分考察了求实、洋思、杜郎口等名校,根据校情,确定了“分层教学、全面发展”的观念,实施了“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手段,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推行,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在年级组管理之下推行。在年级组确定重点学科,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铺开。为了增强改革力度,年级主任和包片校级领导推门深入听课已成为一种习惯,保证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第3篇

(2012年6月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质量技术监督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规范各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教育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制定了《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规范》,现印发你们。请各省级教育行政、质检部门参照本《规范》,认真抓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

教育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从2012年起,每年将从各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中遴选出一批国家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请根据《教育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建立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质量教育的通知》(教基一函[2011]6号)要求,制定本地区质量教育基地的申报规范和评审细则,部署本行政区域省、市、县三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创建工作。

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规范

1.目标

1.1 规范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工作,探索建立基地活动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机制,提升中小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质量教育基地网络。

1.2 依托企事业单位,建立设施完善、内容适宜、形式多样、注重实效,适合各年龄阶段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需求的质量教育基地。

2.依据与范围

2.1 本规范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及《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建设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质量教育的通知》(教基一函[2011]6号)制定。

2.2 本规范适用于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命名的国家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包括:消费类产品的生产企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内的企业;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院所和检测机构、实验室;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企业等。

2.3 高危险、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等不适宜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企业不建设质量教育基地。

3.申报与评审

3.1 申报时间从每年7月1日起至8月10日止。

3.2 申报材料。

(1)《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申请表》;

(2)质量教育基地建设情况;

(3)质量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4)适合不同或特定年级学生的活动实施方案;

(5)接待手册;

(6)申报单位全貌、生产线(或检验检测设备)及开展质量教育活动照片共6张。

各省教育行政、质检部门将推荐的国家级质量教育基地的申报材料纸质和电子版(刻录成光盘),纸质材料一式两份分别报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3.3 评审。

3.3.1 省级质检、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从本地区省级质量教育基地中,确定申报国家级质量教育基地的推荐名单。

3.3.2 教育部与国家质检总局组成联合专家组,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质检部门推荐的质量教育基地进行文件审查。

3.3.3 文件审查包括:申报材料齐全性、申报范围符合性、申报条件符合性等。

3.3.4 教育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可安排专家组或委托省级教育、质检部门联合对通过文件审查的部分单位进行现场评审。

3.3.5 现场评审包括:申报单位基本条件、承担质量教育基地适宜性、质量教学内容、质量教学方式、动手操作体验、讲解人员、参观路线、接待能力、安全措施等。

3.3.6 专家组依据评审结果,形成评价报告,提出初选名单,经教育部、质检总局两部门审查批准后,确定并正式入选名单。

4.建设与管理

4.1 基本要求

能够根据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对工作环境、参观路线、教学场地、学习内容、人员师资等进行合理安排。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检验检测工作的前提下开辟参观走廊,明示质量教育标志,提供相对封闭的培训、教学场所;能够满足教育部门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要求,并培训专业讲解人员。有明确的机构及人员负责中小学质量教育工作,并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4.2 教育内容

结合生产和检测工作特点,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各学习阶段,或针对某一知识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相应的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质量基础教育,涉及质量基本知识和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如对质量的含义、质量和质量安全的相关标志、标识等。

(2)生产(检测)流程控制及质量管理知识,包括生产(检测)流程设计与控制、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展现与介绍。

(3)与生产或检测工作相结合的互动性体验。

以上三个方面为质量教育的主要内容,申报单位应根据不同对象(小学、初中、高中)的实际特点设计教学方案,拟定从“知道”到“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4.3 接待条件。

4.3.1 讲解人员要求。

(1)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讲解人员。

(2)应保证所有讲解人员具备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生产操作规范,讲解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讲解技巧,应对中小学教育情况有基本的了解。

4.3.2 设施要求。

(1)有适合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有关产品质量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国内外质量管理读物等。

(2)本单位有关的资料、实物、案例等。

(3)应能具备可供中小学生操作、体验的检测仪器设备或能够动手制作的相关产品。

4.3.3 环境条件。

(1)参观场地应该满足安全、环保、通畅的基本要求。

(2)应具有明确的参观区域标识,必要时制定专门程序或参观路线。

4.3.4 接待要求。

(1)应明确公示接待时间。分期、分批接受中小学生开展质量教育实践活动。

(2)全年接待天数不少于36天。每次可接待60-100名以上的学生。

4.4 安全措施。

4.4.1 应强化安全管理。建立保障安全的组织管理机制和保护措施,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4.2 现场活动中的讲解人员和企业负责安全的人员应认真履行安全职责,做好参观区域的现场管理,保证学生安全。

4.5 监督管理。

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将对质量教育基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检查,对出现以下情况的质量教育基地的实行退出机制,撤消其命名。

(1)开展质量教育活动明显偏离方案目标的;

(2)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

(3)管理不善,不能及时报告发展动态的;

(4)未按要求推进质量教育活动或成效不明显的;

(5)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有关部门处罚的。

4.6 工作交流与信息报送

4.6.1 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广泛宣传质量教育活动成果,加强质量教育经验交流,及时反映质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班级全员性;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57-02

小学生班级全员性自主管理,其实质是小学生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之下,严格依据班级制度,充分的发挥出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对班级实现自主管理。由此可见,小学生班级全员性自主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小学生为主体,显著提升了小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小学生管理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小学生班级全员性自主管理应从意识、文化、制度、策略以及热情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1.提升小学生班级全员性自主管理的意识

提升小学生班级全员性自主管理的意识,应首先从教师做起。教师应在思想的层面上深入理解小学生班级全员性自主管理的理念,并对该类管理模式的意义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对该类概念进行正确的把握,进而能够实现对小学生的科学指导。因此对于学校而言,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在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责任心,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掌握小学生班级全员性自主管理的核心理念,提升思想的先进性,以发展的眼光对待班级的管理。

小学生班级全员性自主管理应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由班级内的小学生干部直接组织实施。因而对于教师而言,应在对班级内的学生干部进行定期培训的同时,加强对班级内全体小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均能够体会到实现全员性自主管理的重要意义,使其拥有与班级管理的优劣呈正相关的责任,提升小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具体而言,教师应指导小学生树立以下几种意识:其一,互助意识。教师应培养小学生养成团结互助的意识,使其明白班级的管理效果同每一名小学生的参与有着直接的关系,激发小学生参与到管理当中的热情;其二,约束意识。教师应要求小学生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意识,即严格依照学习以及班级的管理制度,对自己的言语以及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其三,责任意识。教师应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2.建立小学生班级全员性自主管理的文化

对于一个集体而言,文化建设是对其中成员的一种无形约束,且其对各个成员的约束力以及约束效果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因此,教师应在对小学生班级全员性自主管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班级管理当中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在对班级文化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着深入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对小学生参与到文化建设当中的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突出小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提升小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提升其自主管理的能力。笔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的注重班级内精神文化的建立。首先,教师应帮助小学生在班级内建立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帮助小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的组织班级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之后对活动精神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应意识到良好的榜样对小学生的带动作用。其榜样可以是班级内的学生,同时也可以是各个领域的先进人物。

3.完善小学生班级全员性自主管理的制度

在对小学生班级全员性自主管理的制度进行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的了解到小学生对自主管理的愿望,在对小学生的意见以及建议进行全面采集之后,经过民主的评议,班级制度进行合理的建立,从而能够体现出班级内成员的共识。此外,在班级内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制度的建立目标进行合理的确定。笔者认为,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目标应分为近期以及远期目标。在短期目标进行实现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其实现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各条制度的实施合理性进行深入的判断,及时加以指导,从而能够大幅提高班级管理制度实施的合理性,使得班级内的小学生对制度拥有更高的认可程度。而在长期目标的逐步实现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对实现的效果进行预想,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得学生能够在制度实行以及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体会到自主管理的乐趣,提高其对班级管理制度的依从性。

4.形成小学生班级全员性自主管理的模式

由于在小学生班级全员性自主管理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小学生直接实施。因此,小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参与积极性对其管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笔者认为,在班级自主管理的实现过程中,作为教师应首先对班级内干部的类型、数量以及职责等进行合理的确定,从而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表现平台,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在对班级干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对班级内的学生拥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对其各自的特点以及擅长的领域进行掌握。而在选举的过程中,笔者通常会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对部分学生心声的倾听,对候选者名单进行确定,之后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将学生内心当中适宜做班级干部的候选人进行推选。在选举结束之后,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要求,对班级干部的轮换机制以及罢免机制进行详细的说明,并尽可能的使得班级内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班级干部轮换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详细的考察,避免班级干部轮换机制留存于形式之上,而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生班级全员性自主管理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之一,教师应根据班级内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管理体系,实现高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第5篇

对话管理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管理。在对话管理过程中,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又班级管理者。在对话管理过程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参与班级管理事务,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可以更好的构建民主人文的班级管理模式。对话交流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效沟通方式。把“对话”引入班级管理,倡导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的迫切要求。在平等对话教学的条件下的班级管理要注重人性化,理应贯穿“对话”的管理艺术。班级对话管理,指的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与协商的形式,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对方意见的相互交流,在平等交流意见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平等的交融,在平等的基础上对班级事务进行协商。是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和班级契约并共同践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对话管理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接触,以活动为中介,旨在建设班级的良好形象,使学生联合起来,反思学习、生活现实,改造班级。通过对话和交流,学生才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了解别人的愿望,了解班级规约,了解班主任的意图,在这样的基础上去改造自我、影响他人、构建和谐、充满活力的班级。班级“对话管理”和常规的班级管理相比具有更有效,目标更明确的特点和优势。

1.管理的目的性明确。

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才能知道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只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目标,学生才能更好的遵守。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理解和支持,决定了班机管理制度执行的效果。新课程要求课堂上实行平等对话,在班级管理中也应该实行平等对话。有许多老师总认为小学生缺乏自觉性,对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就是老师管理学生,学生只要听话就行,所以表现在班级管理中基本上就是老师说,学生听.制度是老师制定的,学生只有执行的份。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管理,而不是学生主动接受管理。对话管理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是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事务,对班级的制度,规定都能够参与制定。管理的目标明确,学生也能主动的接受班级制度和管理。在对话式的管理制度下,学生自己参与制度的制定,也就能自觉的遵守自己订立的制度。明确的管理目标,自觉的参与班级管理,是对话管理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最为明显的管理优势。

2.管理具有开放性。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在班级对话管理中,学生既是被管理者,也是主动管理的参与者。在班级管理中,对话管理使管理的对象和内容都具有开放性。对话管理既是一种制度,也成为师生相互交流的形式。在班级管理中,开放的管理内容和管理形式,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和接受,使管理更有约束力。

3.管理的有效性。

源于学生内在精神发展需要的对话管理,本质上体现了民主性和科学性,从决策、规约到过程展开、实施监控直至成果的反馈都在全员的推动之下、行动之中,一切都在正常的轨道上高速运行,这样的管理无疑是高效的。

二、小学班级“对话管理”模式的建构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行班级对话管理的前提。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平等的对话,也就不可能有效管理。有许多老师总是恨铁不成钢,动辄就训斥,整天板着脸,使学生敬而远之,你不爱学生,学生又怎么能去爱你呢。据报道,有一个小学老师用针扎不听话学生的手,用烟头烧学生的屁股,有的老师因为学生没有及时完成作业,还罚学生抄写100遍。平时讽刺学生,挖苦学生,甚至体罚学生的老师大有人在。试想,不爱学生的老师怎么可能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呢,你不爱学生,学生怎么又可能喜欢老师呢。没有爱的德育是不会有效果的德育,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对话管理模式。学生对老师不信任,就不会和老师对话,就不可能自觉的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作用,是对话管理的基础。学生是被管理者,要学生自觉的接受管理,参与管理,就要教育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做班级管理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以前他对班上制定的什么制度都看不惯,什么都不满意,总觉得这个制度不合理,那个制度是错误的。自己参与班级对话管理中,他一人就提了20多条意见。在班级讨论中,老师虚心听他的意见。采纳了他关于每月班级举行一次体育活动的建议,并委托他负责组织和安排。后来,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他都能够自觉参加。自己定立的制度,自己更能理解和遵守,对班级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对话管理的内容很多,生活上的管理需要对话,要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在学习上也要对话,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在班级活动的安排上也要和学生对话,吸收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意见。

三、结语

第6篇

一、班主任工作中要有爱和责任心

1.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作为一名班主任,爱学生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热爱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既要爱优生又要爱差生。既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还要教育孩子怎样做人。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多,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他们,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深入了解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爱,对班主任产生充分的信任。

1.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要有耐心。孩子的成长规律就是在不断犯错中来完成身心成长的,所以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要用自己的耐心,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引导。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不止一次的出现,作为班主任就要耐心地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教育。

2.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要细心。班主任的细心表现在真正了解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家庭情况;认真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发现学生的问题,发现他们有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服教育。

3.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要有信心。班主任要相信学生,经常用激励表扬的话来鼓励他们,增强学生的自信。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如果经常接受一些打击性的、批评性教育,会逐渐变得缺乏自信。因此,班主任要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

“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只有真正做到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学生才会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

二、制订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管理制度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没有制度约束是难以实现的。班级制度是班级工作开展的准绳,是学生行动的指南。班主任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先要制订出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以此来约束学生的行为。班主任制订班级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本班实际情况,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把制度决定权交给他们。我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通常做法是:入学时,由班主任拟定班级制度,再拿到班上让学生讨论、修改和补充,最后确定制度。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出来的班级制度一般比较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更容易接受,几乎都能够遵守这些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了规范作用,学生自然就养成遵规守纪、服从集体的良好习惯。

三、班干部队伍建设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要培养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选出的班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因为班干部是要辅助班主任管理好班集体的,只有全体学生拥护的班干部才能辅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

1.班干部的选拔方式要灵活多样

对于班干部的选拔,我采用了这样几种方式:对刚入校的学生,我就根据学生的最初表现,由班主任指定第一批班干部人选。一学期后,班干部的选拔就实行“自我推荐”和“投票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先进行自我推荐,再由全班同学投票选举,最后结合当选的学生的意愿和特长确定他们的工作职责。由于班干部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所以学生都愿意听从班干部的指挥,当选的班干部也乐意为班级服务,从而为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还使用一些创新的选拔方法。例如专门让上课爱讲话的同学担任纪律委员,专门让不爱劳动的同学担任劳动委员。通过换位思考,让他们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责任意识。

2.实行班干部负责制

班主任虽然是班级的管理者,但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事必躬亲,必须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管理作用。班主任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班干部,实行班干部负责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并把责任落实到人,各位班干部各施其职,分工合作。这样既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又起到了锻炼班干部的能力的作用。班干部毕竟也是小学生,在工作时也会出现失误。这时,我就会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勇于面对问题,敢于承担责任。

四、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

身教胜于言传。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工作和生活中,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到这些,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二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因学生成绩好而偏袒,因成绩表现不好而歧视。对班干部和优秀生更应该严格要求,当他们犯错误时,要严厉批评,决不姑息。对待差生要注意尊重、理解,肯定他们的长处,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学生如果都看到班主任处理事情是公平、公正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和班主任进行心理沟通,为班主任管理好班级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五、调动科任老师和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第7篇

关键词:高校 班级管理 模式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一直处于一个班集体中,我们对于班集体的重要性深有感触。当我们置身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我们身心愉悦,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同学与老师都是其乐融融。但是当我们置身于一个不好的班级中时,同学们无组织无纪律,即使我们想提高成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一、高校班集体的特点

与小学,中学的班集体相比,高校的班集体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共性包括,都是由多个学生组成,都具有组织性,并且是一个整体。除此之外,高校班集体还有其特殊性。

首先,高校班集体的成员以青年为主。青年人有他们的特殊性,思想独立,要求自己的空间,并且有自己的一套判断事物的标准,不喜欢别人的过多管束等特点。

其次,高校的班集体空间上的不固定性。在小学与中学阶段我们的班级都是有固定的教室,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同学一起度过,相互之间比较了解,感情比较深,学习上也是互帮互助。然而在大学里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实行走班制与选课制,没有固定的教室作为班集体,并且可选的也不尽相同。同学们的感情没有小学、中学那样深厚。

再次,高校班集体管理的复杂性。在小学与中学,班级的管理以学习为主。但是进入大学以后班级的管理不仅仅限于学习,还包括生活与工作。

最后,高校班集体人员的复杂性。小学与中学我们接触的同学多是同村同县的。但大学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地区的学生的特点不同,这使得班集体的管理难度加大。

二、当前班集体管理出现的问题

首先,由于高校班集体成员多是青年,思想独立,他们的思想工作比较难做,统一他们的思想,是的一些班集体的活动难以顺利进行。比如,组织一项活动,有的同学喜欢有的不喜欢,喜欢的就参加不喜欢的可能就不去参加,这样照成班级的凝聚力下降。

其次,由于高校班集体没有固定的班级教室,并且课程的不同,导致同学们之间见面交流少,同学们的感情比较淡,使得班级管理的难度大,一但管理不好班级就可能成为一盘散沙。

再次,高校班集体的管理难度加大,任务重。由于没有固定的教室,辅导员与学生的见面次数也减少,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动态,于是很难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导致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同时,由于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处于青年时期,情绪容易波动,其问题不仅仅会出现在学习上,更多的是出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这对辅导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这要求辅导员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是辅导员的任务加重。

最后,学生的复杂性是的学生中的矛盾摩擦不断增加。大学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经济、文化背景不同,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矛盾与摩擦,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的矛盾会严重影响班级的团结。

有此可见,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是班级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班内同学共同进步的基础,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

三、班级管理模式

1.班级管理模式原则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要求。按照绿色成长计划的要求,我们设计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目的在于指导自主参与型的班级管理实施。

首先,班级管理制度化。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守则”“教学常规”“行为规范”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管理,强化学生的法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制度管理,要力求科学。除其之外,要处理好制度管理与班级管理体制创新的关系,逐步建立一种新的班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构成动态的班级管理系统。

其次,班级管理民主化。班级管理要“两手抓”,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着手创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象“水”,学生象“鱼”;学生在民主、平等、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中,会表现出一种愉快的心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提倡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最后,班级管理个性化。注重完整性、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创造性,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理念,在班级管理中要提供和造就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精神,创新性学习能力,是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

2.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

分层选择管理模式与分层均衡管理模式是两种常用的班级管理模式。

分层选择管理模式,简言之,抓两头,带中间。即以优秀的学生与问题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重点,通过管理这两个头来带动中间学生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节省管理者的人力物力,通过带动的方式促进全班的进步。缺点是,对中间的学生不够重视,如今的学生比较敏感,如果管理者过于忽视中间学生那么将会大大影响中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层均衡管理模式,即均衡的管理学生,对学生无差别对待。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每个学生都得到重视,不会影响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但他也有不足就是太耗时耗力。

良好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分层选择管理模式与分层均衡管理模式的结合。其中,管理者应该掌握好度,一松一驰,游刃有余。此外,,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可以从构建班级组织内信任和提升班级文化管理水平两个维度实现班级组织认同,师生会积极地共同努力参与班级组织的事务、促进组织班级组织的发展;通过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情感基础的生生间的同伴关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学生完全能够自主管理的成熟班集体,是构建班级组织内的信任关系的三个重要方面,这将有效地促进班级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思维、目标、道德、价值观等班级文化的有效建设,形成班级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取向,能够增强班级组织成员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总之,建构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又一新课题。肩负着关系教育改革成败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 唐云水.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 [D].苏州大学, 2008..

第8篇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制度 班委 评价 家长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76-01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单位,它不仅是教育工作的主阵地,而且还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管理效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班级中小学生能否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实施者和组织者,理应担起班级管理的这个重任。班级管理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如果班主任能够很好的掌握这门艺术,不仅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而且也会使得自己的工作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那么,怎么样才能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呢?以下是笔者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浅显的体会。

一、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一方面,班主任要严格地要求自己。不仅要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而且还要在班级日常管理活动中,以“一切为了学生”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关爱学生。在学生和生活上,想学生所想,力所能及为学生排忧解难;另一方面,班主任要严格地要求学生,除了要求学生遵守学校制定的学生守则之外,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自己编制适合本班学生的行为准则,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自觉地遵守。管理过程中,要多指点,指导学生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这样处理等等。好的环境可以激励人,可以改造人。因此,班级里的“大规矩”要把握准。

此外,除了班级管理制度的编制、执行和遵守之外,班主任还要强化安全教育制度。如针对目前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在班会、晨会等集体活动中进行宣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详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身体、社交等等。发现矛盾及时化解,确保学生各方面状况都保持正常;对于上、放学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和安排,有特殊情况要及时通知家长,避免中间出现管理的空档;注意交通安全常识的教育,可以组织参观交警支队或交通安全教育基地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交通安全的关注和安全意识。只有安全教育制度做到位,才能保证学生安全的学习和生活。

二、培养优秀的学生管理团队。

“群雁高飞头雁领”,一个成功的班级,不仅需要一名优秀、能干的班主任,还需要一个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学生管理团队。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班级中,班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他们在学习、生活、纪律等多个方面都会是学生效仿的楷模和榜样。班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成败。班干部的出现,一方面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才能得到发挥,能够带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好的班集体;另一方面还能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培养出一批得力的小助手还能有效避免出现因班主任长时间包办代替而导致群众基础不稳的现象。因此,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学生管理团队是班级中的一件大事,决不能马虎了事。我在选拔班干部的过程中,会采用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先由学生自己以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心目中适合各项工作的班委,班主任再结合学生的票选情况,对于票数最多的几个同学进行考量,合理选用和角色分配。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不仅同学们心服口服,也愿意听他们的话,而且班干部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地开展协助管理的工作,使得班级管理井井有条。

另外,选出班干部之后,不能只是交代任务,一味地使用。班主任还应对其进行教育和培养。帮助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责任心和光荣感,要求他们不仅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而且还要大胆创新,认真工作,严格要求。“人无完人”,选出来的班干部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缺点。因此,对于他们的工作班主任要注重引导和辅助,不过分苛求。尤其当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应给予正确的分析、指导和帮助,并加以鼓励,让其能再接再厉,总结得失,不断提高。

三、运用多元的管理评价机制。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的单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评价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要构建新的,符合教育规律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班级管理也不例外,也应有属于自己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小学各个阶段教育教学的特点,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认知水平等因素,选择合理、多维度、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此来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首先,评价要多一把标尺。“多一把标尺,就对一批好学生”,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拥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也有展示自己的独特的方式等等,班主任要摒弃传统“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给与不同的评价。从注重结果评价到结果和过程双侧重的评价,从一张试卷的单一评价转变成为综合能力的多元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更加真切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鞭策自己,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其次,评价要多一分创新。教学评价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颗砝码。用得好,事半功倍。用不好,事倍功半。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仅只是笼统的“好”或者“不好”,而应该增加些“手段”。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容易且乐于接受的方式,既要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将其从错误中带出来,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能够敞开心扉,接受教育。

第9篇

关键词:班主任;学校;管理问题

时代的步伐不紧不慢,在面对教育改革的当下,学生、老师都是面对这教育改革呈现出探索的局面,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核心与主力,在班级的管理中起着核心的力量,只有在班主任尽职尽责的情况下,学生的整体走势才能呈现良好的状态,一个好的班级走势势必会让班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会提升。况且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班主任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本文,笔者将根据自身的状况去探索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现今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何种情况下都不可能存在所谓的完美,在教育事业中更是如此,学生本身存在着差异性,个性鲜明,不论是在高中还是小学,或者是更高的学府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都是不可避免的,况且学生的能力也是大不相同。另一方面老师的能力也是有差异性的,管理的方式与方法在学生中也是大不相同的。所引起的管理效果也会有不同。

应试教育的压力更是加重了班主任的任务,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分以及学生的升学率,这无疑是在让老师把学生的成绩提升上去,而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生无疑是被应试教育一体化,朝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成绩与升学。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因为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学习的进度以及理想程度都是由一定差别的。因为应试教育的现状,老师便没办法管理日常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为了让学生的成绩提高,为了不影响学校对老师的考评,就以批评的方式让学生努力学生,这样的班级管理中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反对与排斥。一定的批评是恰到好处,但是过多的批评就是对学生本身自尊心的伤害。当下教育中,有的学生成绩止步不前;有的学生对学校产生反感;有的学生对应试教育产生怀疑,这些都是因为在应试教育的环节中,班主任老师管理方式不当,没有把教育实施在每个人身上,并没有做到所谓的因材施教。

二、班主任需要具有哪些素养

所谓“身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育事业中老师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老师只要站在讲台上,就需要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作为班主任应该注重的就是师德,在当班主任的刹那就需要做好准备,热爱当前的教育事业,并对教育事业忠诚,要富有很强的责任心,并愿意在当主任的这条道路上付出。第二,在当班主任的过程中,要一直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本着爱为本分的原则。再者,作为学生的老师,就需要有为人师表的样子,班主任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是极其重要的,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当好学生的楷模。只有自身端正应试教育的思想,不管应试教育的要求是如何,不管压力已经任务有多大,在教书育人中不能盲目的抱怨课程的繁杂以及学生压力重。要在现有的情况下,就算挑灯夜战,也要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享受学习又有成绩的提高,时刻关注学生的心态问题。这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多与学生沟通,多去学生的寝室。从生活点滴发现学生的不同之处,以及各自的长处。

三、相应的班主任管理里问题及措施

如何在任务繁重的当下做好学生班级的管理工作是老师面临的问题,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又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只有在班级维持正常秩序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一个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才能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所以,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管理班级:

(一)班级里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

所谓一个好的管理制度才能让班级走向正常的规划,在班级的管理制度中班级管理制度就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学生只有在班级里约束好自己的行为,才能确保班级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在班级管理制度中也能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无疑是在生活与学习中都十分受益,并且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把习惯丢掉,多年的班级管理制度总能让学生受益。这样班级就会正常的发展下去。

(二)确立一个共同的目标

目标在班级中也是相当重要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目标,但是班级目标就是在学生知道的情况下强烈灌输进学生脑海的目标,潜移默化的就形成了一种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班级里有共同的目标,学生就不会只是为了自己而学习,更是为了整个班级而努力,但是在共同目标环节中也会有相应的问题存在,学生因为个体不同,对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管理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不要因为个体性就教育学生,要因为个体性的存在去开导学生,自然就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

(三)班级里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

学生之间肯定有比较的存在,没有比较的存在一个班级就失去了意义,在班级中,争强好胜、不甘落后都是学生身上明显具有的特点,班级中的学生成绩也会分好与坏,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激励是最好的动力,学生受到老师鼓励,并且朝着成绩好的榜样看齐,班级就会自然形成学习的氛围,班级的整体走势也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四)健全班级班委职责

班级里有班委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而是班委能在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管理好班级,组织班级的一切活动,班委的职责也不同,但是都应该有相应的职责明细,班级新建立初班主任不应该只是问谁以前担任过班委,而是占时定班委不定太多,根据学习中学生的表现再定班委。这样根据表现定班委,公平,并且在学生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对不同的学生心中一定有不同的评价。

结束语:

中小学校的班主任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存在并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相应的会抑制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健康的发展,学校要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进行审查,更要鼓励班主任多关心学生,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班主任更需要做好为人师表的表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方法,不断对教育现状进行探索,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才能使得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伏杨新形势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改革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