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对外经贸

时间:2022-05-28 17:22:38

导语:在对外经贸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对外经贸

第1篇

[论文摘要] 古英语词(archaic word)在现代英语中虽已不再广泛应用,且正在逐渐消亡,但在法律英语、合同英语中却仍较常见,如副词here, there, where加上一个或几个介词构成的副词,这类古词语的运用可使合同简练、严密、庄重,且具有很强的文体效果,但同时也为初次接触英语合同者带来了极大困难,本文将对这些词进行说明,以使初学者初步了解对外经贸合同的英语用词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领域的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经济合作更加密切,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如贸易、金融、投资、经济合作等都离不开合同。但我们也发现,在经贸活动中出现了不少涉外经济纠纷,这些纠纷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中不少纠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合同文字引起的,要避免这些纠纷的发生,首先就需要读懂合同原文。合同文件枯燥、乏味,句子长、术语多,另外一个难点是这些英文合同中包含大量的旧体词,这些旧体词在现代英语中已很少使用,但在合同文本中却很常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避免误解、避免歧义,使行文准确、简洁,这些词各有各的含义,但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只选择其中几个进行详细说明,以使初学者初步了解对外经贸合同的英语用词特点。

一、以here开头的词

1.hereby

该词意为by means of , by reason of this, by this agreement,“特此”,“因此”,“兹”,“在此”。此词常用作法律、经贸文件、合同、协议书等正式文件的开头语,在合同条款中需特别强调时也可用,表示当事人借此合约,要宣示某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如保证、同意、放弃权利等,一般放于主语后,紧邻主语。如:The Company hereby covenants and warrants that…… 意为:By this agreement the Company covenants and warrants that……即:公司在此保证……再如:Both parties hereby agree that……意为:By this agreement both parties agree that……即:双方当事人在此同意……

2.hereof

该词意为:of this agreement,“关于此点”;“在本文件中”,表示上文已提及的“本合同的、本文件的……”,一般置于要修饰的名词的后面,与之紧邻。如:to take effect on the date hereof 意为:to take effect on the date of this agreement 即:于本合约之日期生效。再如:the headings of the sections hereof 意为:the headings of the sections of this agreement 即:本合约各条款之标题。

3.hereto

该词意为:to this agreement,“至此”,“在此”,表示上文已提及的“本合同的……本文件的……”,一般置于要修饰的名词的后面,与之紧邻。如:both parties hereto 意为both parties to this agreement,即本合约之当事人双方;items specified in Attachment I and hereto 意为:items specified in Attachment I to this agreement 即:本合约之附件I所列之各项。

4.herein

该词意为:in this agreement,“此中”,“于此”,表示上文已提及的“本合同(中)的……,本法(中)的……”等,一般置于所修饰词后,紧邻所修饰词。如:to file a suit in the court agreed to herein 意为:to file a suit in the court agreed to in this agreement 即:向当事人于本合约中同意管辖的法院提起诉讼;再如:to follow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herein 意为:to follow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in this agreement,即:遵守本合约所规定的条件。

5.hereinafter

该词意为:later in the same Contract,“以下”,“在下文”,一般与to be referred to as, referred to as, called 等词组连用,以避免重复。

6.hereunder

该词意为:under this agreement,“在本合约内”、“依据本合约”。如:obligations hereunder,意为obligations under this agreement,即“本合约内的义务”。再如:rights granted hereunder,意为rights granted under this agreement,即“依本合约所赋予的权利”。

二、以there开头的词

1.thereof

以”there”为前缀加上介词构成的词,如thereafter, thereby, therein, thereinafter, thereinbefore, thereon, thereof, thereunder, thereupon, therewith等,在文中具体指什么,需要读者依照合同的上下文来判断,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复杂,请看下例:

This Agreement is writte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case of any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English version and any translation thereof, the English text shall govern. 句中”the English version and any translation thereof”从上下文判断意为 “the English version and any translation of the English version”,即thereof一词代替of the English version。与以here开头的词如hereof的理解方法类似。

2.therein

该词意为in that, in that particular context, in that respect,“在那里”,“在那点上”,“在那方面”,表示上文已提及的“合同中的”“工程中的”。如:the contract or any part thereof意为the contract or any part of the contract,合同或合同的任何部分。

3.thereto

该词意为:to that,“随附”,“附之”,如:“Contract Products” means the products specified in Appendix 2 to this Contract, together with all improvements and modifications thereof or developments with respect thereto. 句中or developments with respect thereto 意为:or develop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ments。

4.thereunder

该词意为:under that, “在其下”,“依照”,如:The Borrower fails to pay any amount payable thereunder as and when such amount shall become payable. 句中any amount payable thereunder意为any amount payable under the contract。

三、以where开头的词

1.Whereas

该词意为:considering that, “鉴于”,“就(而论”,常用于合同协议书的开头段落以引出合同双方订立合同的理由或依据。如:Whereas Party A desires to use the Patented Technology of Party B to manufacture and sell the Contract Products……鉴于甲方希望利用乙方的专利技术制造并销售合同产品。

2.Whereby

该词意为:by the agreement, by the following terms and conditions,“凭此协议”,“凭此条款”,常用于合同协议书中以引出合同当事人应承担的主要合同义务。如:

第2篇

2009年5月中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将《对外经贸实务》杂志2009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统计数据公布。数据显示,我刊在2009年一年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文章达88篇,其中全文转载的有3篇,这是我刊自创刊以来首次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大量转载,表明我刊的用稿质量和学术水准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广大读者中将会产生良好的声誉和社会影响。

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统计

(一)全文转载情况统计

【文章标题】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对中国的启示性意义

【作者】刘光溪

【原发期刊】《对外经贸实务》2009.3.4~8

【全文载于】F8《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6期

【文章标题】中国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及产业安全问题分析

【作者】张晓莹

【原发期刊】《对外经贸实务》2009.1.82~85

【全文载于】F14《物流管理》2009第05期

【文章标题】金融危机下环渤海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分析

【作者】樊敏,洪芸

【原发期刊】《对外经贸实务》2009.9.85~87

【全文载于】F14《物流管理》2009第12期

全文转载数:3 篇

(二)摘要索引情况统计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现状的五点忧思/邱少明(载《国民经济管理》2009第06期)

西方失业理论与我国当前就业实践/郭晨(载《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9第06期)

应对挑战,加快亚洲次区域经济合作/卢国正(载《区域与城市经济》2009第09期)

对外开放发展经验的回顾与思考/张燕生(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9第05期)

发达国家物流管理体制特征及启示/吴爱东(载《物流管理》2009第05期)

金融危机下航运物流业路在何方?/王凌峰(载《物流管理》2009第08期)

中外物流绩效指数差距与制约因素分析/吴爱东(载《物流管理》2009第08期)

广西国际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邹忠全(载《物流管理》2009第09期)

多哈回合谈判评析/朱启松(载《农业经济研究》2009第05期)

朝鲜粮食问题及国际援助通道/沈晓丹(载《农业经济研究》2009第05期)

日本农产品进口卫生安全检查的新变化/张明峰(载《农业经济研究》2009第08期)

湖北水产品出口遭遇美欧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与对策分析/陈玉祥,王京(载《农业经济研究》2009第11期)

制造业国际转移对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贡献分析/刘江萍,杨玉桢,齐述丽(载/《产业经济》2009第04期)

生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分析/周蕾(载《产业经济》2009第04期)

中国与巴西的钢铁业竞争力分析/赵丽红(载《产业经济》2009第06期)

外资并购的垄断倾向及其防范分析/李宁顺(载《产业经济》2009第10期)

我国钢铁业面临的产业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陈爱萍(载《产业经济》2009第10期)

浅论美国跨国企业中的多元商业文化/陆颖,刘星(载《企业管理研究》2009第05期)

我国两大家电连锁集团的市场比较分析/山静静(载《贸易经济》2009第05期)

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及我国的应对之策/王丰(载《贸易经济》2009第09期)

本土零售业生存之路:“沃尔玛”还是“阿尔迪”?/段满珍,郭芳,陈光(载《贸易经济》2009第09期)

文化营销:我国外贸企业成功开拓海外市场的利器/周婷,李文静(载《市场营销(下半月・理论版)》2009第08期)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包玲(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5期)

出口企业应对欧盟“REACH”法规的注册方式选择/孙丽燕(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5期)

对外贸易和谐发展的理论分析及实现途径/吴汉嵩(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对外开放发展经验的回顾与思考/张燕生(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的国际比较分析/董今飞,郭继鸣,牛欣(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中国入世与反倾销歧视性的变化/汪小雯(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制造业国际转移对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贡献分析/刘江萍,杨玉桢,齐述丽(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发展服务贸易推动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张少辉(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齐述丽,俞会新(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WTO对“相同产品”认定是否要引入PPMs标准?/牟文义(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新形势下我国FTA的特点及战略取向/姜茜(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现状及中国的对策/洪涓,白燕(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影响我国对俄贸易的几个关键问题/刘长生,邹革新,安永明(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分析国际经贸形势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中日韩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贾燕霞,胡丹婷(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科学评价我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冯雷,张宁(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外商在华投资独资化的动因分析/鲍洋(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当前金融危机中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之道/盛水源(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车文立(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浅析《亚太贸易协定》优惠原产地规则/钟昌元(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比较与分析/董勤(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美国WTO争端解决政策与实践评析/孙立文(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以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李健(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国际贸易单证格式标准化与我国标准体系的建设/胡涵景(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新兴市场的贸易保护与中国的对策/毕夫(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WTO贸易救济权的行使与规制/高维新(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中国与美国、印度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赵书华,张弓(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论美国《自由贸易协定》的新特点及应对策略/王玉婷(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TBT的困境及出路/米薇(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外贸强省的冲击及对策分析/蔡春林,陈万灵(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当前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与应对/宋林飞(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金融危机中的贸易保护特点及我国的应对之策/程燕(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金融危机下多哈谈判前景影响及中国之对策/孙磊(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美国FTA政策协调经验对我国的启示/高越,付松(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探求传统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转型之路/杨永清(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金融危机下我国出口加工业的“倒逼效应”解析/范蓓,朱发根,刘拓(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论加工贸易的“产业毕业制度”/金志刚(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广东出口贸易外部市场结构问题的分析/刘亚玲(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及我国应对策略/丁宝根,闫娅(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及其对策/陈万灵,任培强(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多哈回合谈判屡陷困境的原因及其前景探析/陈松洲(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跨国公司在华R&D新趋势及对策/孙本芝,吴凤平(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湖北水产品出口遭遇美欧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与对策分析/陈玉祥,王京(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竞争与合作:日本、中国与东盟的区域三角关系/邓芳(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中美纺织服装贸易的现状分析/张燕芳(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论中国FTA贸易救济权制度之构建/高维新(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2期)

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思考/董海英(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2期)

国际金融危机后对广东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马强(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2期)

“国家破产”危机的实质与根源探讨/陶士贵,孙玲(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2009’国际金融新秩序如何迈步?/成万牍(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外商在华投资独资化的动因分析/鲍洋(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现状及中国的对策/洪涓,白燕(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的国际比较分析/董今飞,郭继鸣,牛欣(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金融危机下国际资本流动新特点及其影响/孙中和,王红霞(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朝鲜粮食问题及国际援助通道/沈晓丹(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从日本经济急速衰退中想到的问题/孙立坚(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应对挑战,加快亚洲次区域经济合作/卢国正(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8期)

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全球化还是区域化?/邢倩倩,张卓,彭静(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8期)

美元汇率变动的原因、影响及我国的应对之策/梁艳芳,顾宝志(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9期)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探析/密桦,程勇(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9期)

跨国公司基于“退出”动因的战略联盟及其策略选择/王宗光,黄聿舟(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9期)

国际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黄范章(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10期)

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滞后分析/段炳德(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10期)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孙立坚(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11期)

我国入境旅游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赵银德,彭雪玲(载《旅游管理》2009第09期)

第3篇

(一)地理格局:亚洲国家(地区)占主体的对外经贸关系

我国已与世界所有国家建立了经贸关系。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经贸关系迅速发展。2009年,我国已同世界上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对外投资目标国达到102个,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对象国达到183个,对外援助对象国(经常性援助)达到123个,并与14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并实施了自由贸易协定,经贸关系拓展的深度和广度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亚洲国家(地区)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是从亚洲起步的。1978年,我国贸易伙伴国仅为40多个,其中,亚洲占16个,对亚洲贸易占外贸总额的49.2%;利用外资主要来源于日本、东盟、香港和澳门,约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的70%以上。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集中在伊拉克、埃及、索马里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尚未起步,对外援助主要面向亚洲周边国家和部分非洲国家。2009年,亚洲国家占我国对外货物贸易总额的53.1%,亚洲十国(地区)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的63%,亚洲占我国对外投资流量的77.9%(2008年),占我国工程承包总额的51.1%(2008年),占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的79.2%(2008年)。从对外开放三十年来发展变化的态势看,我国对外经贸关系正在逐步从亚洲向全球更广泛的区域拓展,但以亚洲国家为主体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

(二)领域格局: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领域各有侧重的经贸关系

1以货物贸易为基础形成的对外经贸关系全方位格局。中国的对外经贸关系格局是从发展双边货物贸易关系开始,逐步形成的。目前,我国货物贸易往来对象遍及全球所有国家(其中包括25个没有外交关系或已经断交的国家)。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贸易规模持续扩大。1978年至2009年,我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由206.4亿美元扩大至22072.7亿美元,共计增长了105.9倍。

2依托外商直接投资不断深化的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利用外资是我国深化与其他国家经贸关系的重要纽带,以发达国家为主体,投资与贸易相互促进成为当前经贸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之一。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前10位投资来源地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0%。1992-2009年,美、日、欧发达国家占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虽然没有显著提升,但我国与上述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却从35%提高到43.4%,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的更快发展。目前,我国利用外资的来源国(地区)约有190多个。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近68万家,实际使用外资9850亿美元,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跨国投资东道国,在国际投资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

3依托多种形式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迅速发展的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与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结构相比,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对外投资及对外援助等各种形式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均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对象。2008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91%,对外劳务合作的86%,对外投资的93%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对外援助也以“南南合作”为主要特色。多种形式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仅促进了东道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为进一步密切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1990年至2008年,我国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货物贸易年均增速达到21.4%,与非洲发展中国家贸易年均增速达到28.6%,均高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增速。

(三)产业格局:依托制造业分工合作形成的对外经贸关系

制造业是我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重要载体。从贸易角度看,一是货物贸易发展规模大于服务贸易,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达到22072.7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为2868亿美元,前者相当于后者的7.7倍;二是货物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2009年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82.1%。从投资角度看,一是外商直接投资以制造业为主,2009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占比达到52%;二是对外投资主要体现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下游环节的对外延伸。虽然2008年我国对外投资产业类别中商务服务业的占比达到29.7%,居第一位,但这些领域的投资大多是制造业下游环节的对外延伸。因此,我国当前的对外经贸关系发展主要是以制造业为载体形成的。

产业分工合作是当前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特点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已经由1981年的5%提升至42%。其中,加工贸易进口主要来源于日本、韩国、东盟和中国台湾,占我国加工贸易进口总额的57.4%,加工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中国香港,占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61.9%,这一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主要体现为美欧发达国家与亚洲周边国家在产业梯次转移过程中形成的多层次的分工合作关系。

(四)发展模式:双多边合作共同推进的对外经贸关系

1世贸组织框架内机制性开放条件下推进多边经贸关系。2001年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经贸关系发展模式从双边框架下的自主选择性开放,转变为多边框架下的规则机制性开放,对我国经贸关系发展规模、水平及经贸关系处理方式等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有利的方面看,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的经贸发展环境更加开放和透明,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经贸关系的发展,2002年至2008年,我国外贸总额从6207.7亿美元增加到25616.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26.6%,高于1978-2001年的年均14.9%的增长速度。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527亿美元增加到108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12.8%,高于1979-2001年的年均11.6%的增长速度。大型项目、高技术含量的投资项目显著增加,对外经贸关系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从不利的方面看,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贸易摩擦的数量显著增多,从加入世贸组织前年均22起发展到目前的年均82起。据世贸组织统计,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以来,成员方反倾销立案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案件占总数的七分之一左右,且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反倾销案件针对中国。2008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反补贴调查14起,中国分别遭遇73起和10起,占总数的35%和71%。中国已连续十四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三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2009年1至8月,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50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3起,特保7起),涉案总额约100.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贸易摩擦的增多对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下更为紧密的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关系。自2002年中国签署《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我国对外经贸关系发展形成了新的推进机制。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目前,我国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并实施了自由贸易协定,加快了双边和区域合作进程的发展。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加快了我国与有关国家的关税减让和领域开放进程,提高了领域开放程度,对发展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中国一东盟自贸区为例,2002年以来,我国与东盟各国货物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27.1%,高于自由贸易区成立前年均17.4%的增长水平。中国与东盟的相互投资也取得了较快增长,2009年,东盟主要国家对我国的投资额达到43亿美元。2008年,我国对东盟各国的投资额达到24.84亿美元。东盟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以货物贸易为例,我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额占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以前的8.2%提高至9.1%,在亚洲国家(地区)中的地位从第四位提高到第二位。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格局呈现出“多边框架下全面推进与区域、双边框架下重点发展相结合”的局面。

二、我国对外经贸关系格局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平衡”的经贸关系格局

1地理分布不平衡的经贸关系格局。目前,我国经贸关系格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理失衡现象,贸易与投资的主要合作伙伴集中于少数国家。从货物贸易领域看,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前十大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印度及俄罗斯,与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占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6.4%。从服务贸易领域看,也存在着贸易伙伴集中度较高的现象。2009年,我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依次为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与该五大伙伴之间的服务贸易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68%。从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看,截至2008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中,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美国和中国台湾省居前五位,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8.1%。从对外投资发展看,截至2008年,我国对外投资存量排名居前五位的分别为中国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占我国对外投资存量总额的83.4%。综合比较,美国、日本、东盟、欧盟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高度失衡的经贸关系格局将增加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发展的风险。

2领域分布不平衡的经贸关系格局。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而在世界投资格局中的影响力则相对较弱,表明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领域格局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从货物贸易发展看,2009年我国占世界贸易比重达9%,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其中,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进口则仅次于美国、德国,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从服务贸易发展看,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已经达到3060.3亿美元。其中,出口1471.1亿美元,进口1589.2亿美元,分别增长了66、57.8及82.6倍。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排位也不断提高,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及进口在世界的排名已升至第五位。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看,2008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仅占全球FDI流量的6.4%,截至2008年底,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6.6%。从对外投资流量和存量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占比虽然呈现上升趋势,但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仅占全球的3%,而对外直接投资年末存量的占比仅为1.1%。由此可见,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以货物贸易为主的不均衡现象是十分显著的。这种领域分布的不均衡使我国在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和应对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方面的灵活性大大降低。

3贸易收支不平衡的经贸关系格局。这主要表现在货物贸易领域,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额不断增加,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额已达1960.7亿美元;另一方面,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集中在美、欧等发达国家,而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韩国和日本。尽管贸易收支状况并不完全代表国际贸易竞争力和各国实际获益情况,但美、欧发达国家动辄以顺差问题作为其挥动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干涉人民币汇率问题等行为的口实,这不利于我国处理与美、欧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也不利于我国对外经贸全局的健康发展。

(二)“低层次”的经贸关系格局

1加工贸易方式占据半壁江山,产业分工层次较低的对外经贸关系。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2%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完成的。其中,由外资企业完成的加工贸易总额近80%.这表明我国利用外资的较大部分也是以加工贸易为载体实现的。由于大部分加工贸易是以OEM为主要方式,附加值低,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率一般在5%左右,大部分处于价值链分工地位最低的加工组装环节。即使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所占比重也达到81.5%(2009年),这些都表明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产业分工格局仍处于较低水平。

2关键设备和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贸易竞争力水平较低的对外经贸关系。从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看,我国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达到94.5%,但同时,关键设备和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我国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的对外依存度达到85%,高端核心芯片与电子元器件99%依靠进口,石油化工装备的80%、数控车床的70%,光纤制造设备的100%依赖进口。这说明,虽然我国经贸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已居世界领先地位,但在对外经贸关系格局中,特别是同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中,我国的贸易竞争力仍处于较低地位。

3以价格、资源、环境成本为主要竞争手段,综合收益水平低的经贸关系格局。作为全球第二贸易大国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贸关系发展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现有对外经贸关系格局主要是依靠低价格的成本竞争力,并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成本代价形成的。因此,是低收益水平的经贸关系格局。以出口产品价格来看,我国主要商品的出口价格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很大差距。这说明现有经贸关系格局的扩张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不利于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从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看,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我国,在促进我国对外经贸关系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当前经贸关系格局具有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是综合收益水平较低的发展格局。

(三)“被动型”的经贸关系格局

1外资企业为主体的被动型贸易关系格局。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外资企业完成的贸易额已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5.2%。其中,外资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5.9%,进口占进口总额的54.2%。由于形成了对外资企业、加工贸易方式的高度依赖,使得外资企业成为左右进出口货物流向和引导外贸关系格局的主要力量,而广大内资企业长期缺乏自主营销渠道和国际化发展经验,市场格局的拓展受制于人,现有经贸关系格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动形成的。

2“引进来”多于“走出去”的被动型投资关系格局。我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相对而言,“引进来”的发展规模、速度均大大超过“走出去”。因此,长期以来我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投资关系的发展更多地是以我国接受国际产业转移为主要形式。尽管我国制定并多次修订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各级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大多制定了明确的发展定位,但从“被动型引资”向“主动型选资”的转变仅是近年来在部分沿海地区才有体现,而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利用外资仍以被动型接受为主。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虽有较快发展,但主动配置国际资源的能力仍比较弱。因此,投资关系格局总体上仍处于被动状态。

第4篇

经济快速增长仍有诸多挑战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由于受到国际制裁,南非经济出现衰退。1994年新南非成立后,直至2006年,在政府一系列宏观经济的带动下,南非经济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1994年种族隔离制度解除后,经济年均增长3%,2005年至2007年超过5%。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南非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降至3.1%。2009年南非出现17年来的首次经济衰退,2010年,南非政府进一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使当年南非经济增长恢复到2.8%。

尽管经济复苏势头较强,南非经济增长仍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包括通货膨胀率和官方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内消费不旺、外商直接投资不足、制造业活力不足等。第一,由于国际货币流动性日益增强,对南非货币兰特估价过高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南非经济持续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第二,制造业是南非支柱行业之一,产值约占GDP的16%。然而制成品出口产品种类单一,出口竞争力有待增强,制造业对促进就业增加、减少贫困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挥。第三,南非通货膨胀率压力过大。南非统计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南非通胀率由2011年4月份的4.2%增长至5月份的4.6%,同时该数字达到该年以来最高值。食品、燃油价格持续升高,尤其是蔬菜、食用油、面包和麦片热饮、生活用品等上涨幅度较大,导致通货膨胀压力过大。第四,虽然南非已经走出经济衰退阴影,但南非就业人数与两年前相比下降了5%,失业问题依然十分严重。据南非官方统计,目前南非失业率高达25%。另外,吸收了全国大部分就业人数的小型企业也面临着许多就业问题。据南非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南非小型企业成长要么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人,要么因《劳动法》太严格而不敢雇用更多职工。上述因素均对南非经济增长前景提出严峻挑战。

外贸产品结构单一

南非实行自由贸易制度,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南非进一步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包括实施新工业政策中的优先本地采购政策,以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重点开发非洲地区内部市场;在维持与欧美国家贸易关系的同时,重视开拓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关系。上述政策使南非对外贸易呈现出新的特点(参见图1)。

南非虽然是非洲大陆的经济大国,但贸易产品结构单一。从出口看,其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主要依赖矿产品和金属制品。为了改变出口结构单一状况,南非政府大力鼓励矿山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建材、酒类、食品和高技术产品等出口,但出口产品结构变化不大。2000~2010年间,南非农产品出口占南非总出口的比重仅由3.8%上升到4.2%;矿产品比重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有所下降,2009年以来随着国际矿产品价格上涨,矿产品出口比重快速回升到40.5%;制成品出口比重在由2000年56.9%上升到2008年62.9%后迅速下滑到2010年55%。

南非进口产品结构则比较稳定,制成品进口占比约为80%,矿产品比重约为15%。

2010年,南非主要出口商品为矿产品、贵金属、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等产品,主要进口原油、交通运输设备等。其中,前10位出口商品出口金额合计达3214.3亿兰特,占南非总出口的55%,前10位进口商品进口金额为2088亿兰特,占南非总进口的35.7%(参见图2)。

欧盟和美国是南非主要的传统贸易伙伴。然而,近年来,南非与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发展中国家贸易迅速增加,尤其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南非与欧盟等的贸易额大幅下降,而与上述四国的贸易却经受住了考验。2006~2010年间,南非与四国贸易在南非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快速提升。其中,总贸易额由913.8亿兰特增加到2036.1亿兰特,占南非总贸易的比重由10.8%上升到17.4%;出口额由224.3亿兰特增加到880.9亿兰特,占比由5.8%上升到15.1%;进口额由689.6亿兰特增加到1155.2亿兰特,占比由14.9%上升到19.7%。

利用外资达1250.9亿美元

南非利用外资主要来自欧美,尤以欧洲为主。欧洲对南非累计投资额占南非利用外资总额的近70%,美洲占近20%。英国是累计对南非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占2/5左右。外资以证券资本为主,直接投资(FDI)较少。在南非拥有资产的外国公司投资大多集中于采矿、制造、金融、石油加工和销售等部门。截至2009年底,南非利用FDI存量达1250.9亿美元,占世界FDI存量的0.7%。

第5篇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摘 要:高校实验中心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主要载体,是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实践教育阵地中的“排头兵”,在高校实现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型转型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阐述了高校如何通过优化实验中心的软环境,进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硬指标”.

关键词 :实验中心;管理;软环境;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36-02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讲话中指出:中国将要实现600所本科地方高校的转型,实现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类型的转型,淡化学科、强调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实现岗位的对接.2014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也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具体要求.

高校实验中心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主要载体,是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实践教育阵地中的“排头兵”,在高校实现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型转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实验中心建设中,优化实验中心的软环境,才能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硬指标”.

1 高校实验中心软环境建设应主抓三项建设

1.1 环境建设

相对于设备资源、实验设施、实验条件等“硬件”环境,高校的软环境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制度环境、文化环境、服务环境等方面.硬环境建设工作,主要应做好实验室建设的战略规划、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而软环境建设应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实验管理制度应该“与时俱进”,其建设步伐应紧跟实验室发展的脚步;应有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广大师生营造积极向上、治学严谨的文化环境;应有“以人为本”的服务环境,实验中心工作人员以服务广大师生的实践教学为根本目标,不断提高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

1.2 制度建设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好高校实验中心建设,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工作,做好高校实验中心软环境建设工作,更要加强制度建设工作.

2004年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实验中心建立至今,始终坚持“以制度事、以制度人”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在实验教学管理规定方面,先后出台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本科教学实习管理办法(试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实习实训教学评价办法》;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先后出台了《实验室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整理与上报规定》、《院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计算机管理暂行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借用管理规定》、《仪器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试行)》、《仪器设备报废管理办法》、《实验室消防与安全管理规定》、《实验室卫生与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上这些管理制度,全面保障了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

1.3 内涵建设

内涵可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包含了事物本身的主要内容,具有决定事物品质的基本属性.加强高校实验中心内涵建设,有利于实验中心的科学的定位,特色的凝练;加强高校实验中心内涵建设,有利于实验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高校实验中心内涵建设,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基本需求,更能彰显高校本身的校园文化精神.2014年是学院实验中心投入使用的第十个年头,已将主要的工作重心从最初的硬件投入转移到内涵建设中来.各个实验室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中、长期规划,根据规划,有目标、有步骤的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其中包括根据学科分类建立的各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十年来,实验中心不断扩大实验室开放程度,增加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学习的实验学时数,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学习人次数不断增加,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

2 高校实验中心软环境建设应积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积极推进两项工作

2.1.1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

2014年,根据规划,实验中心联合相关部门组织申报了4个实验室建设项目:多语种同声传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摄影实验室、环境设计专业材料与构造实验室、数字图文艺术设计实验室.目前,多语种同声传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经完成了前期考察、论证阶段的工作,承建厂商的洽谈和具体建设设计工作正处在洽谈过程中.

2.1.2 普通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申报

2014年,实验中心联合国际经贸学院和国际商学院组织申报了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经济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获批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2.2 创新管理模式,严抓四项管理

2.2.1 管理模式创新

实验中心日常工作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度化管理是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的基础和根本,可以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制度化管理下的管理工作更具有广泛适应性,为此,实验中心先后出台了《实验中心保洁人员管理细则》、《实验中心门卫人员管理细则》、《实验中心值班室工作守则》、《模拟银行实训室的功能及管理规章制度》等.

流程化管理是以流程为主要线索的一种管理方法,可以使实验中心及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简单化和高效化,实验中心先后出台了《实验中心参观准备流程》、《实验中心设备维护使用手册》、《大型机考考试服务器准备标准化流程》等.

标准化管理是在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实验中心先后出台了《实验中心假期值班工作细则》等.

2.2.2 严抓四项管理:实验教师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实验教学秩序管理、实验设备管理

在实验教师管理方面,开展“实验教学秩序整顿月”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对实验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情况的检查;对实验教师上课内容的检查,是否存在信息量少、过多播放视频、过多涉及与教学无关的内容等,及时发现、及时通报、迅速整改.通过“整顿月”活动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秩序,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对实验教师和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在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方面,要求全体实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工作特点——服务实验教学;明确工作职责——保障实验教学;明确工作范围——不推诿不推卸.

在实验设备管理方面做到“五个一”.即每天一检查——检查实验室记录;每天一反馈——反馈实验室设备维修情况,保证设备问题不过夜;每周一例会——良好沟通,回顾问题,部署工作;每月一总结——汇总问题,及时通报,畅通沟通渠道;每学期一部署——制定计划,积极部署,注意细节,把控过程,关注结果.

2.3 积极推进实验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

高校实验中心积极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高校实验中心可以通过微信平台、URP综合教务系统、联创机房管理系统、北京化工大学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高校实验项目管理系统等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积极推进实验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日常工作中,通过实验中心微信平台,实验教学公告、通知等;通过URP综合教务系统对日常实验课程进行管理和调整;通过使用联创机房管理系统,对斯坦福开放机房进行有效管理,比如学生自助学习刷卡上机、实验课预约管理等;通过使用北京化工大学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对实验中心的全部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包括设备更新、设备报废、设备移动、设备借还等;通过高校实验项目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部门上报高校实验项目管理情况.

2.4 组织各项实践类学科竞赛项目,为实验教学服务

实践类学科竞赛,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大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跨越的一个重要手段.高校实验中心通过组织erp沙盘模拟大赛、企业模拟运营大赛、创业大赛、期货模拟交易大赛等实践类学科竞赛项目,可以更好的为实验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服务,为打造“应用型本科大学”服务.

2006年至今,实验中心与各系(部)连续8年组织学生参加了“用友杯”ERP沙盘模拟比赛、金融模拟投资交易大赛.2014年,实验中心还指派指导老师,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实践类学科竞赛,比如“大商所杯”期货模拟交易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大赛、“两岸四地”全国大学生微创业大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由实验中心教师楚振宇老师指导的团队,在大连市期货协会举办的“期货知识进校园”暨“大商所杯”校园期货模拟交易大赛中,学院获团体总冠军,且包揽前四名的好成绩.由实验中心高碧聪老师指导的学院代表队,获得第十届ERP沙盘模拟大赛辽宁省决赛二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大赛进入国家复赛,国泰安“两岸四地大学生微创业大赛”进入国家复赛.

3 结束语

加强高校实验中心软环境建设,可以在文化环境、服务环境、制度环境等方面做工作,在创新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手段、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下功夫.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大对于实践教学的经费扶持力度,为实验室设立专项经费,定期更新设备,提升软、硬件实验设施,并加大对软环境建设的经费投入.只有建立合理的实验室规划,准确的实验室定位,特色鲜明的实验室建设方案,紧贴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优化实验中心软环境,并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硬指标”.

参考文献:

(1)吕.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14.12.

第6篇

一、进一步改进外经贸企业信贷管理办法,完善内部信贷管理体制。各金融机构要探索建立适合外经贸企业经营特点的信用评级方法和贷款审批制度,在确定外经贸企业的授信额度时,充分考虑企业的出口收汇情况、新增贷款的还款记录、发展潜力等。各金融机构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各分支行信贷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实事求是地确定其外经贸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权限。尤其对一些行政级别较低但外经贸业务发展较快、资金需求较大的地区以及国家级口岸所在地区,要进一步下放信贷管理权限。

二、完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政策,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配合,继续促进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发展。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要做好国税部门、各金融机构和出口企业三者间的沟通及协调工作,为国税部门和银行加强合作,确保出口退税账户唯一性、账户的合理转移提供必要支持;为商业银行了解出口退税企业资信及企业应退税款信息提供方便。目前,各金融机构仍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需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的通知》(银发〔20*〕276号)的要求,继续推进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对于资信可靠、该项贷款还款记录好的企业,贷款比例可在70%的基础上适当提高。

三、进一步支持“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等外经贸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周边国家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的双边磋商与合作,建立、健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国际结算渠道,将边贸结算逐步纳入到正常的银行体系中来。各金融机构要支持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强经营能力、资金实力的外经贸企业在巩固和增加传统市场份额的同时,开拓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对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加工装配、开发资源或开展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各金融机构要积极予以支持,逐步扩大对境外承包工程的投标保函、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等中间业务。

四、针对外经贸企业特点,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力度。金融机构要充分考虑外经贸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自身业务条件,努力探索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要利用当前外汇资金较为充裕、本外币利率差距缩小的有利时机,加大外汇贷款的营销力度,同时积极试办专利权、应收款权利等权利质押贷款。要加大福费廷、国际保理等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力度,同时研究国际贸易融资发展趋势,积极发展非信用证结算业务。

五、对符合条件的外经贸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并继续运用利率手段支持外经贸企业的发展。各金融机构对经贷款审查、评估,确认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外经贸企业,尤其是对已经评定为本行优质客户的外经贸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在向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布的出口收汇荣誉企业发放贷款时,贷款利率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基础上适当下浮,最大下浮幅度为10%。

六、继续加大对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中国进出口银行要在有效控制贷款风险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出口买方信贷的规模,对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出口企业,应适当降低企业提供担保的条件;各商业银行要继续扩大商业性出口信贷业务,优先支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并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积极合作,扩大混合出口信贷业务。

七、调整、简化、规范外汇管理政策措施,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外汇监管中的作用。进一步放宽中资企业外汇账户开户条件,推进外汇账户管理制度的改革。要进一步简化进出口核销手续,对部分优秀企业试行事后自动核销制度,并放宽远期收汇备案的期限,取消部分进口付汇备案登记手续,改由银行按照结售汇管理规定进行真实性审核,事后定期向外汇局报送付汇记录,由外汇局跟踪核销。要逐步清理和解决银行信用证项下外汇垫款的有关问题。

第7篇

论文关键词:CA认证体系;信息安全;数字证书;公钥

一、CA概述

CA是CeritficateAuthoirty的缩写,通常翻译成认证权威或者认证中心,是负责发放和管理数字证书的权威机构,并承担电子商务公钥体系中公钥的合法性检验的责任。

CA认证系统是一个大的网络环境,从功能上基本可以划分为CA、RA和WP。核心系统和CA放在一个单独的封闭空间中,为了保证运行的绝对安全,其人员及制度都应有严格的规定,并且系统设计为离线网络。CA的功能是在收到来自RA的证书请求时颁发证书。一般的个人证书发放过程都是自动进行,无须人工干预。

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A认证体系的规划和建设

(一)背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大学校园网始建于1997年,经历了建设、调整和完善的阶段。截止目前为止校内所有建筑物全部光纤接入到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网络设备400余台,信息点数近17000个,实现了所有办公楼及宿舍楼的上网需求。各部门相关业务系统也在逐渐完善,信息系统在日常工作中的使用频率在迅速提升,与此同时,学校全面实施信息化校园(一期)建设,搭建了统一数据库平台、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并建立了统一信息平台门户,基本实现各系统的信息共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园网建设成已基本形成了运行比较稳定、速度比较快捷、应用比较广泛、相对安全可靠的网络,为全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然而,单纯的用户名/口令身份认证方式已经不足以保证用户登陆系统的身份安全性,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对稳定成熟的基础上,我们考虑在校园网中建立一套完整的CA数字证书认证系统,通CA认证,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捆绑在一起,其中包括用户名个人信息以及电子邮件地址等,以实现在网络上验证用户的真实身份。在开放网络上实现密钥的自动管理,保证网上数据的安全传输。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相关运维策略,按照学校实际情况,颁发给校园内用户标识个人身份的数字证书,使用户利用数字证书登录业务系统,替代原有的用户名/口令登录方式。真正做到既简便了用户的登陆操作,又进一步提升了业务系统的安全性。

(二)建设原则

结合学校各业务系统自身应用的现实情况,在相关国际标准的指导下,对外经贸大学CA认证系统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实施都将依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政策法规,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依靠科学技术,依靠科学管理的思想进行设计;将长远规划和当前建设相结合,安全可行和方便适用相结合。因此,项目的研究和实施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原则、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方便适用的原则、需求、风险、成本折衷原则、坚持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原则和保护已有投资、易于扩展的原则。

(三)建设内容

考虑CA身份认证系统在国内建设的相关情况以及结合对外经贸大学各业务系统的应用现实情况,对外经贸大学CA认证系统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如下:

1.制订标准规范

制定符合对外经贸大学自身特色的标准规范,指导对外经贸CA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推广、使用,保证系统的高效管理和使用,保证系统之问的互联互通。

2.建设对外经贸大学的CA安全认证体系

所建立的CA认证系统面向全校8000余名在校学生及1500名教职员工提供全面证书安全认证服务,认证系统将具备万张级别的数字证书签发管理能力,使整个校园信息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从安全性方面保证数字化校园网络的高效、可靠运行,为对外经贸大学涉及的多套教学及办公业务系统提供完善的数字证书服务。

3.数字证书与业务系统的结合

①与公文系统的结合

建设一套电子签章平台,来管理发放相关人员的电子印章,可以实现在OA审批流转系统中对审批电子文档的盖章确认,包括对签章人的身份确认,对审批文档的防篡改,以及盖章行为的不可抵赖。由于具备了真实性、完整性及可追溯性的安全机制,极大的推动了信息化系统中无纸化办公的可靠性。

②与其他业务系统的结合

另外一种情况是业务系统不是流转公文,而是流转各种业务数据,比如合同、申报数据、审批表格等应用系统。由于业务系统情况千差万别,不能用一个盖章、签字软件与其结合,因此需要具体业务具体分析,学校将对于签章、签名系统提供二次开发接口,系统调用这些接口,实现电子签章、电子签名的应用。

4.其他拓展功能建设

作为安全基础设施的CA认证系统,在建成后其颁发的数字证书不仅使用于对系统的安全登录,同时还包括一系列拓展功能。包括身份认证、数字签名/验签、数据加/解密、安全传输、应用支撑、安全审计等等。随着校园网整个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完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跟进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结论

第8篇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扩散和蔓延,2009 年将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一是发达经济体全面衰退,国际贸易增长急速下降,而且外需还将继续萎缩。二是国内外大量企业破产倒闭,严重侵蚀我国出口增长的微观基础。三是全球面临通货紧缩,世界贸易价格总体下行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出口额增长。四是经济衰退必然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我国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趋紧。五是在外需持续收缩的情况下我国出口鼓励政策可维持出口企业开工和就业,但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对我国实行贸易保护措施。因此,2009 年我国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出口增速可能大幅回落,部分行业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预计2009 年全年出口将呈现先降后稳的总体走势。

2009年外贸政策取向

为防止出口大幅回落,并争取实现货物贸易增长与国民经济同步的预期目标,就要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的同时采取以下积极措施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第一,继续将稳定出口作为对外经贸工作的重点,防范出口大幅回落的风险。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仍未结束,出口仍然面临大幅滑坡风险,要继续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出口大幅回落作为重点任务。

第二,继续密切跟踪形势,及时采取调控措施。针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要密切跟踪形势发展,及时监测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结合国内宏观调控需要,综合分析长期趋势和短期变化,积极研究对策。同时,要指导各地结合各自产业特点、贸易结构等,加强预警监测和协调服务,对重点商品、重点市场、重点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及时捕捉真实的、具有代表性的新情况,不等不靠,及早、灵活地采取对策措施努力实现稳定出口增长目标。

第三,继续加大结构性扶持力度。采取积极措施继续加强对出口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商标注册、质量认证、品牌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有条件的企业在此轮优胜劣汰中实现转型升级。要大力改善公共服务,着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各方面齐心协力帮助解决出口企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共度难关,实现中国制造的顺利转型。

第四,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继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大对外贸发展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适当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商品目录,将不属于“两高一资”的产品以及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从禁止类目录中剔除,将部分提高出口退税的产品、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含量较高、节能环保的产品从限制类目录中剔除;支持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发展,引导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向欠发达地区和中西部转移;协调金融部门切实改善出口的金融环境,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改善企业融资担保条件,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应该强调的是各地稳定出口增长的政策一定要符合WTO 规则,避免采用出口补贴等WTO 明令禁止的措施。

第五,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在继续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市场的同时,要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充分认识新兴市场的作用,下大力气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出口市场。通过驻外经商机构广泛了解、搜集驻在国的市场信息,及时为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提供良好的服务;引导企业利用好现有的区域及次区域合作机制,扩大与区域内新兴市场的贸易往来;鼓励和支持企业到新兴市场参展办展,进行商标注册、质量认证。此外,国内举办的各类展会,也要广泛邀请新兴市场客商参加。

第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推动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大型机械、成套设备以及优势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扶持力度。在明确界定产品目录的基础上,完善“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调控政策。深入推进科技兴贸工程,搞好创新基地建设。提升加工贸易产业产品层次,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条。加强出口产品质量改进工作,面向企业提供进出口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咨询服务,完善出口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

第七,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支持软件、文化和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在航空、运输、金融、旅游等优势行业中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积极鼓励中小型服务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培育服务贸易品牌。

第9篇

关键词:比较优势陷阱;竞争优势;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一、比较优势理论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绝对成本理论,认为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成本的差异之上。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并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可以获利。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具有其局限性,如果一国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生产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按照绝对成本理论,该国就只从他国进口产品,而不出口产品,则不能在贸易中获利。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则解决了这个问题,认为一国应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处于劣势的产品,即出口机会成本比较小的产品,进口机会成本比较高的产品,“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从而可从交换中获利。

二、比较优势陷阱及其产生的原因

比较优势陷阱指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理论专业化生产其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即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然后用这些产品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交换。在这种贸易方式下,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不利地位,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贫困化增长,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

比较优势陷阱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

它是指执行比较优势战略时,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机会成本的大小来确定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运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附加值。

第二种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

由于初级产品出口形势的恶化,发展中国家开始以制成品代替初级产品的出口,利用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升级。但由于自身基础薄弱,主要通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接受技术外溢和改进型技术等作为手段来改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有可能进入高附加值的环节。

但是这种改良型的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度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

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意味着中国贸易在产业链中处于利润率最低的低端位置。2004年1月到10月,中国进出口加工贸易累计4371.5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47%。虽然加工贸易有零关税的优势,但其科技含量低,究其根本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由于缺乏品牌价值和创新内涵,加工贸易的附加值较低。

虽然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有所发展,但总量依旧不大,而且“产品顺差、技术逆差”的构成显示了中国贸易对国外科技进步的依赖性。

况且,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以组装、加工方式,产品贸易本身科技含量低,更多意义上依旧是依仗劳动力资源优势。这两方面都说明,中国面临着比较优势陷阱。

如何在对外贸易中既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又能避免掉进陷阱呢?就此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探讨。

三、应对策略

(一)保持传统比较优势,不放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专业化生产

虽然我国面临比较优势陷阱,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放弃传统的比较优势产业,毕竟良好的要素禀赋是形成竞争的基础。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我们始终拥有庞大且廉价的劳动力,在专业化生产纺织、服装、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占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我国贸易中的地位不可动摇。若我们放弃了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与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上竞争,无疑是拿鸡蛋跟石头碰,并非明智之举。

所以,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时,我们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产品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

(二)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

美国经济学家罗默与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外贸易作为国际技术引进和技术外溢的主要渠道之一,对技术进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技术进步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要使我国不陷入比较优势的陷阱里,我们就要注重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应用,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

首先要扩大技术引进,充分利用技术外溢;其次,引进技术后,要消化、吸收,加大研发力度,鼓励技术创新;最后则是要把先进的技术运用到实际,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同时,可以把高技术同劳动密集型产品结合起来,提高附加值,形成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新特色,更具有竞争优势。

(三)调整贸易策略,把国家竞争优势同比较优势结合起来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一国的兴衰的根本在于赢得国际竞争的优势,一国在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它建立国际竞争优势。

因此,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结合起来无疑会大大促进我国贸易的发展。从波特的钻石模型出发,我们可以利用劳动力生产要素的优势,结合不同的市场需求,借助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帮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制定最优的贸易战略。

同时,我国政府应该扶持和保护高技术产业和幼稚产业,为其形成竞争优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晓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