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0 13:32:55
导语:在设计原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J5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220-01
住宅室内设计的艺术美感是视觉的美感,是居室的色彩、陈设造型、风格的统一。住宅室内设汁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辩证的,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好的住宅室内设计不仅使用起来方便、舒适、实用而且具有艺术性,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科学性和艺术性缺少哪一一方都不是好的室内设计。
一、住宅室内的设计要布局合理、功能实用
住宅室内的设计是根据使用功能来确定空间的合理布局。在室内面积有限的条件下合理分隔空间显的尤为重要。根据住宅不同的持点利日常人们在室内活动特点,通常从居室构成、布局方面可分为三大区域:一是休息区域,二是生活区域,三是活动区域。休息区域宅要供睡眠、休息、梳妆、巫衣之用。如卧室,卧室一般面积不必太大,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私密性,这个区域需要安静,尽量避免外界干扰。生活区域主要是供备餐、就餐、盟洗、人厕等之用。
家庭相应的生活必需用具要在住宅空间构成之后配置完备。休息区域应放置床、衣柜、梳妆台,照明可选用台灯、床头灯、壁灯等。除应避免外界的干扰外,还要保证夺气流通,保持―个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生活区域的厨房应放置炉、灶,与厨房在一起的餐厅应配备储藏柜、电冰箱等设施;卫生间具体设施包括浴缸、洗脸池、淋浴器、洗衣机、抽水马桶等。墙面要安装镜子,安放一个放洗浴卫生用品的框架,毛巾、香皂等物可摆放在框架中、活动区域的起居室、客厅设施包括沙发、茶几、电视机、音响等,如果是书房就应配备书架、书柜、写字台、坐椅等家具。在无起居室的家庭、书房也可起列储藏家庭用品的功能,可采取用组合柜贮存物品的方式。
二、住宅室内设计要有艺术性
艺术性是美感的一部分、它通过人的触觉、视觉、嗅觉、听觉等反映到人的大脑,使大脑产生刺激,产生对客观事物愉悦或反感的判断。人们看到盛开的鲜花,欣赏动人的歌舞会感到英、看到商蛤蜡、脏乱的环境又会感到业,这是大多数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感觉。住宅室内设计的艺术性,就是要把握住人们长期以来村美的追求,把握美的规律、使住宅室内设计只有平衡莫、空间英、色彩美和形式美。
居室的平衡美是视觉和知觉现象中最基本的美学要求平衡就是指居室内所有物品的分布达到一种最佳的状态。如将用室内分为三大区域就是一种知觉L的平衡。出为它方位了人们的生活。室内陈设的摆放,其造型都应达到一种平衡。家具的布置技各个房间或区域选用成套的家具,从造型到色彩都应达到一致,从而达到平衡。
作宅室内的美感就是按不同功能需要财空间予以合理的布局。把住宅室内空间分为休息区、生活区、活动区三大区域是对空间的一种合理划分,本身就是―种形式美。休息区位置宜在空气畅通、安静的室内空间位置。活动区可在门厅或连接走道的位置,房间要求活动自如、整治美观。生活区要求通风安全、卫生、耐火、防潮等。
室内陈设的布局分对称式利自由式两大类。对称式陈设是传统的市局形式,具有庄重、严谨、稳定的感觉,如卧室双人床左方两边放置大小形状一致的球形台灯就是一种对称的布置形式。自由式是一种不对称的布局形式,容易使室内产生轻松、活泼的感觉。自由式的布局方式不是随意的摆放东西,那样会使室内杂乱无章,而是通过自由变化的方式达到新的视觉平衡。它和物体的大小、形状、质地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客厅的长沙发旁有一石头盆景,由于质地是坚硬粗糙的,显得厚重,与沙发质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形状和长沙发相比要小得多,这样也可以保持一种视觉、心理上的平衡。住宅室内的暖现形式要和风格紧密结合起来,一般来说古典风格的房间可采用对称式的室内陈设,现代风格的房间可采用自由式的布局形式。
总之,住宅室内的艺本美感要和功能结合起来,使人们在室内享受愉快、舒畅的生活。
三、住宅室内设计要有个性特征
【关键词】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原则
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的构成因素是复杂的、综合的。诸如:技术、艺术、文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并非单纯的视听、图文处理那么简单。但是,无论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的构成再复杂、影响因素再多,它作为信息展示的一种方式,它也不能从脱离人与展示信息的传递的科学依据。根据展示信息的传播规律并结合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的特性,可以总结出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1 准确传达信息原则
传统的平面展示方法或单一媒体在传递信息时会觉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而言,这样的限制由于数字多媒体虚拟技术的特性而弱化。这是一种设计人员对数字多媒体信息进行制作与创作的过程,它是一个综合的图像思维和形式操作的过程。设计人员的根本任务就是遵循展示信息的准确传达原则,在他的设计中选择、优化相关信息,从而组织出一个“理想”的形式和系统,进行信息传达展示。
并且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是综合多项技术的设计手段,它具有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信息的传递方式更加自由和自然,它通过参观者的多种感官进行信息传递,运用的传递渠道也比较丰富(比如文字图像、影音动画、虚拟互动等),它具有声音、图形、文字等多媒体多种传输功能,又具有高度自由交互的特性。但是多种展示能力的简单堆砌并不意味着信息能够准确地传达,而应该注意展示元素各方面的处理,坚持准确传达信息的基本原则,使之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所以,设计人员必须对展示的目的要非常明确,并且对展示的内容、观看展示的对象、展示所要达到的效果、展示的媒介特征等都要非常熟悉。进而确定清晰的展示目的、合理的运用展示手段,理性分析展示设计的主、次要矛盾,抓住重点,保证展示信息的准确、合理、高效地传达。
2 人性化设计原则
人性化设计原则是现代设计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那么什么是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营造舒适、高雅的居住空间,使人们享受空间的使用趣味和。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与满足。人的心理更加健康、情感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善,达到人物和谐。”美国设计师普罗斯也曾经说过“人类总认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 [1]
影响人性化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环境因素、人的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设施本身的因素。[2]对于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来说,笔者认为,应该主要是指信息展示的美观性、舒适性、识别性、和谐性、交互性和便利性等。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归根到底是为人的设计,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为设计的核心是人,所以应该是围绕着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要。应该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通过多媒体虚拟技术手段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合理的信息感受,坚持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另一方面,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使信息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它使设计师在艺术创作中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使设计更加贴近于对人的关怀。
3 适合传播原则
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作品的传播依靠的是数字媒介,所以往往会受到所选择的传播媒介自身属性的限制,并且由于多媒体虚拟技术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技术形式,所以它对传播媒介的软硬件条件要求相对较高,在设计制作初始就要明确所选择的传播途径,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的因素在内。比如,要选择网络传播就必须适合网络传播的条件,诸如文件的大小、网络虚拟技术的支持、网络硬件的搭配等,如上海世博会在互联网上建立的“网上中国2010年世博会”,较好的满足了网络传播的软硬件需要;一个效果良好的多媒体虚拟展示作品如果不考虑其传播途径的特性,一味的追求某一方面的突出性能,那么它就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生存条件,如果展示信息不能良好的传播,那么多么先进的展示手段和效果也都是失去意义的。所以必须遵循适合传播的设计原则,适时、合理地根据不同的应用背景、应用条件来选用虚拟技术进行信息展示设计,并对其进行优化。使它的传播应用适合一定条件下的要求,确保能够良好的传播与应用,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4 艺术化原则
卢那察尔斯基曾说:“如果人没有创造的自由,没有艺术的享受,他的生活就会失去乐趣人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这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生活日用品不仅要实用,合人民的口味,而且要使人感到愉悦。服装应当使人愉悦,家具应当使人愉悦,餐具应当使人愉悦,住宅应当使人愉悦,宏伟的艺术工业的任务将在于:探索简单的,健康的,令人信服的愉悦原则,并将此原则应用到比目前更加宏伟的机器工业中,应用到生活的建设中。”所以,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追求一种自由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预测的审美取向,它的设计创作也越来越需要一种艺术化的整体审美把握与保障。
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作为一种尚在发展中的展示设计手段,它的目的是通过相对较低的成本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设计创造出一种互动的、丰富的、逼真的环境景象或物体,但是并不是非要完全依靠真实环境,根据需要它可以创造出不存在或者人类不可能到达的环境或真实不存在的视觉效果,来满足展示的需要。这样的创造就像用画笔去对真实世界进行描绘一样,更多的是设计者主观意愿的表现。所以正如凡・高所说:“绘画并非把我们肉眼所见的予以正确的再现,而是如何把自己意象中的造型的颜色按自己的需要予以再生。” 而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就是真实环境或物体的数字虚拟化再现的设计艺术,因此,艺术性也是其设计所要追求的目标和原则之一,从多媒体虚拟的三维几何造型设计,到虚拟物体视觉效果的设计,还有整体氛围的渲染、音效环境以及友好的人机交互设计,都应该遵循艺术化的设计原则,这样才能使虚拟的世界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化设计;原则
目前小区的居住环境需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现状为基础,充分考虑地域因素,科学地分析规划地区位和自然条件,点、线、面互为串联,全方位营造彰显生态观、人性观的高品质住宅小区。房前屋后需要充分的“绿”和足够的活动空间,动、静结合,同时满足各个人群段的活动需求,合理规划营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并设置休闲活动区、老年健身区、儿童活动区、林荫小道、停车场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以下从功能分区和植物配置两方面阐述小区绿化设计的原则。
1 功能分区
小区环境的设计有特定的功能性,按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要求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1 休闲活动区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绿化为居民提供一个自然的休闲空间,供人们活动憩栖。作为小区的主景,应结合建筑风格,以自然流动的休闲步道贯穿全区,并结合硬质铺装、组团花园,完成整体视觉景观,另以架、廊、亭、景石、水系、景墙,突出小区的景观特色,多种材料的地面铺装也是体现景观特色的主要手法之一。
1.2 儿童活动区
儿童活泼、好动,自身保护能力差,对新鲜事物好奇,对色彩搭配敏感,故儿童活动区要充分考虑到安全性、趣味性,并做到寓教于乐,除了专门的活动器具外,可添加安全的游戏设施,如秋千、沙坑,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并将儿童活动区设置在相对开阔,视线可及的范围内。
1.3 老年活动区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都对居住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由于子女都在工作,退休后的老人从心理感觉寂寞、空虚,而身体机能随年龄慢慢退化,他们大部分时间在住宅周边活动,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时,结合这一现状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在小区主景广场之外,考虑小面积的铺装广场,作为老年人聚散、交流、锻炼的空间,从植物景观上也要考虑到不同的需求,以常绿为主要有遮荫树种,视线开阔,铺装要考虑防滑,并安放简单、安全的健身器材。另外,休闲坐凳、桌椅,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4 停车场的设置
尽管目前大部分小区设置了地下停车场,一方面缓解了人车争道的矛盾,另一方面扩大了绿地面积。但对于一些需临时进入小区的车辆或是地下车位不能满足使用的居住区,还是要考虑地上停车位,停车场要避离广场活动区域,并不影响消防通道,确保小区居民和住宅的安全。
2 植物配置原则
绿化可起到降低气温、调节湿度、遮阳防晒、屏蔽噪音、净化空气的作用,从而改善和提高小区生态环境质量。对植物的设计配置遵循以下原则:
2.1 人性化原则
房前屋后需要充分的“绿”和适当的活动空间,同时注重休闲活动空间的开放性和半私密性的不同特点,充分考虑人的亲水性。
2.2 生态化原则
人心向“绿”已经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设计师可以通过绿化种植和空间分割等手法隔离城市的喧嚣,亲近自然,使人视觉和心理感觉是处在生态环境之中。
2.3 规划景观原则
选择乡土植物和耐阴植物为基础种植,另适当选择适应本地生长的外来观赏树种合理配置,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各季开花与季相变化相结合的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植物景观,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另外配以活动广场来满足居民视觉及休息活动的需求。
2.4 简洁即美原则
运用现代设计的手法及理念通过简洁的元素达到突出主景风格,体现时代特征。
2.5 空间尺度原则
按人的尺度和需求布局休息绿地,组织上区景观视线,根据住宅楼间距,充分考虑人的视线所及范围的舒适感,布置和选择植物大小,让人感到尺度适宜。
3 植物配置细则
3.1 乔、灌、地被、草相结合的复式绿地结构
乔木在小区绿化中常作为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的基调,形成植物景观的骨干树种,乔木树冠较大,枝叶茂密,能够制造更多的氧气,吸收更多的废气和有害气体,利于人们身体健康。落叶乔木越古朴,枝干、树形越迷人,最具备树木的色彩美、形态美、季相美、风韵美,因此最能体现园林的季相变化,使小区一年四季各不同;而常绿乔木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
灌木的平均高度接近人的视觉高度,在高达乔木的树冠落差下,配置花灌木既缓解了视觉落差又易形成景观焦点。增强景观观赏性,又丰富了植物的品种。常用到的灌木有紫荆、榆叶梅、樱花、黄馨、金钟、迎春、棣棠、紫薇、金丝梅、栀子花、桂花、红枫、鸡爪槭、蜡梅、红瑞木等。
地被植物的应用一方面丰富地面景观,另一方面又解决了黄土的问题,地被布置时要求色彩简洁明快,可作出各种图形图案,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要求。养护相对简单,只需要一次成形后经常间断性进行修剪,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地被色块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草坪虽然绿期长、美观,但对修剪、浇水、除草、杀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尤其是种植后人工养护的费用以及浇水水量,都高于乔灌地被,而它所带来的抗菌、防尘效益远不如灌木地被。故在小区规划时应适当减少其面积。
3.2 乡土树种的选择应用
乡土树种易成活、好管理,能体现地方特色,比如北方的白皮松、皂角、国槐能促进人与自然的亲近,并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产品设计领域,随着设计研究的更加深入,一些设计师开始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积极评价各种材料在设计中的价值,挖掘材料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潜力,有意识地运用新材料来创造新的产品形态,从而出现了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材料设计,这同时也说明材料运用已成为产品造型设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设计师深知:任何一种新材料只有落实到设计应用中,才算有价值。为了进一步明确新材料与产品设计的关系,作者先后走访了多家企业与设计公司,针对材料与产品设计,新材料与产品设计这两个问题并与他们的设计师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交流发现现在很多公司对材料的应用比较保守,多年来一直沿用一套产品生产工艺,对新材料的应用可能性很少考虑。有些设计师在选择材料还以经验选材为主,这些情况都抹杀了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新产品附加值的产生。通过调研分析,对目前企业新材料的应用状况总结为以下3点:(1)设计公司在应用材料时,主要按照客户要求来操作,缺乏引导客户选择新材料的理论支持,主要缺少新材料知识的积累;(2)设计师在选用材料时缺乏环境保护方面的考虑;(3)有些设计师选择材料时,主要考虑成本对设计的限制,缺乏创新性,其原因还是缺乏新材料知识的积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分析,对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如下总结:(1)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应该遵循产品的功能需求。假如一款手机产品,设计师需要它的按键材料具有杀菌功能,那我们选择新材料时就需要寻找具有杀菌功能的材料,来满足设计师的最初设计意图。(2)新材料的应用会增加产品的附加成本,所以产品设计在选用新材料时必然以产品的成本为依托,以产品所能实现的最大收益为尺度。(3)新材料的应用要考虑该材料对环境的影响。(4)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个顺时针方向,也就是说新材料的选用有时也是被动的。设计师设计一个新产品,他需要一种新材料来满足自己的设计意图,但是如果这种新材料市面上是没有的,这就需要材料工程师去开发新材料来满足设计师的设计需要。工业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是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产品,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即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设计可以说是人的需要的产物,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产品及其非产品的需要的产物。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不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然而,产品设计的基础是材料,科技发展所出现的各种材料是一切设计的载体,每一个设计最终都要落实到材料的应用上去。产品的功能和形态必须经过特定的材料来维持。
2建立需求——材料选择原则
任何一项设计产品的产生,既包括造型也包括选材,都是建立在一定需求基础上。结合实例分析和设计师访谈的结论,对产品设计中新材料的应用原则进行了归纳,从而建立了需求-材料选择原则:(1)新材料的选择首先考虑产品的功能需求功能是产品设计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因素,要实现这些功能,所选材料必须具备能够满足这种功能需求的性能。包括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疲劳断裂性能、抗复杂环境侵蚀的性能等等。材料性能指标往往受当前材料科学发展的局限,设计选材时必须了解材料的各种性能。例如:联想Y650笔记本电脑,使用16:9宽屏显示器,机身采用了碳纤维原料,以轻、薄为主要卖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要更轻的、更容易散热的笔记本电脑外壳材料。碳纤维材料不但强韧性高,而且碳纤维材料的散热效果很好。碳纤维材料还是一种导电材质,可以起到屏蔽作用,保护人体不受辐射的危害。(2)新材料的选用要考虑用户的情感需求当今社会是一个注重人性化的时代,人们的感受,体验,情感越来越受到重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各种新材料被陆续开发使用。材料是构成产品的物质基础,除了具备功能特性外,还具有特有的材质感与情感。当市场上同类的产品越来越多的时候,人们对于产品的选择从过去单纯的功能考虑转化为精神层次上的追求。同样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色彩材质,往往可以使产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设计中,充分运用材料的感觉特性,可以使产品在充分发挥功能特性的同时,提升产品的审美价值。(3)新材料的选择要考虑材料的环境需求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废弃后的可降解性等是全生命周期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绿色环保材料应该能够提高效能,延长生命周期,减少产品的淘汰率;减少对环境有破坏和污染材料的使用。在低碳、健康、环保这个时代主题的号召下,作为产品设计师在应用材料时,应减少产品的淘汰率;减少对环境有破坏和污染材料的使用,避免使用有毒材料;材料的使用单纯化、少量化,尽量避免多种不同材料混合使用;选用废弃后能自然分解并为自然界吸收的材料;选用可回收或者能重复使用的材料等。手机制造商NEC生产过一款型号为701iECO的环保产品,该产品除液晶显示屏和按钮外,全部采用一种以植物为原料的塑料:主要从玉米中提炼的聚乳酸,并添加洋麻纤维作为加固材料。其在耐燃性和坚实度等方面与传统手机相比毫不逊色,而生产上述塑料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为生产传统手机所用的化学树脂的一半。而且在2006年12月之前,这款手机的用户交纳的通信费有1%将用于植树等环保活动。(4)新材料的选择要具有创新需求在产品设计中,蕴含着很多创新元素,如形态、色彩、肌理等,他们都可以创新,但是,对于设计师而言,这些因素的创新实现的难度系数较大,所能起到的作用又不能立即显现。而选材的创新却为产品设计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选用新材料,不但可以赋予产品更优良的性能,而且可以提升产品的质感,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我们知道利用新材料是实现产品创新的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将一些传统材料以新的形式应用到新的领域中的方法来实现创新。如图所示的NECN705i木质手机,将木材的典雅与手机的科技感相结合,提升了手机的附加价值。
3总结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存在问题;设计原则
城市园林的建设为了实现经济化和社会效益,一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利用区域原有的植被以及水域等资源,所以在设计中必须要遵循生态和自然的原则。另外,由于园林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社会审美,使人达到精神愉悦的目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还要遵循审美原则。总而言之就是要想进行高质量的园林建设,在设计中必须要对园林的布局、色彩、植被以及文化墙等进行有效的组织,如果不能遵照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那么园林的构成要素便不会形成统一的整体,其美感也会受到影响。
一、我国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计理念落后,景观单调性严重
设计理念落后,景观的单调性严重是目前园林设计表现的最突出的问题。设计的理念落后主要是在现在的园林设计中,层次感和艺术感运用的较少,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着重考虑的是城市园林的生态功能,对于景观布置设计较为落后。以沈阳的八一公园为例,此公园是沈阳当地比较有名的公园,但是公园的观赏性比较一般,主要是因为在整个公园内,没有景观设计的层次感,有的只是植被的统一安排和道路的平铺直叙。从园林设计的艺术感来考虑,此公园的价值较低。
2受经济观念的影响严重,园林意识不高
目前的园林设计,受经济观念的影响比较重,所以园林的意识性并不高。从社会功用来看,城市园林满足的主要是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就是说城市园林的价值在于精神层面,但是目前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大都考虑的是其物质功能,正是这种处于经济性的考虑,所以园林设计在整体上缺乏园林的本质意识,而这种意识的缺乏,就使得园林的价值大范围的下降。
3园林设计的同一性较为严重
园林设计的同一性比较严重也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园林的设计来讲,主要结构大都具有类同性,这就使得各个园林没有了其本身的特色。正是因为特色的缺乏,所以现在城市园林的吸引力和魅力不足。而出现这种同一性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园林设计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利用差异性原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二、我国城市园林的设计原则
1保护多样性原则
保护多样性原则是我国城市园林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此原则主要是基于生态保护的基础,目的是要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所以在园林设计的时候,要着重考虑生物物种的生活环境,尽量减少或者是避免园林建设带来的物种多样性破坏。在具体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是在园林设计的时候,对于园林区域内的植被以及动物要有全面的了解,对其生活环境要有详细的分析和掌握。其次就是在进行园林施工设计的时候,要在设计中多利用自然材料,这样就能保证园林整体自然的完整性,从而保证生物多样性。
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
因地制宜的进行园林设计主要遵循的就是经济适用的原则。因为我国东西南北的区域差别很大,所以在园林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既有因素,这样既可以保护园林内的原有物种,又可以避免因为物种搬迁等造成的不必要损失。比如在水域面积较多的区域进行园林设计,那么可以参照湿地景观的设计标准,对园林内的水域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不仅天然水域成为了园林的一部分,而且利用园林优化的管理,还可以保护水生植物的进一步生长。在山林地区进行的园林设计,就要考虑园林和山体的融合性。综合言之就是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园林设计,可以使得园林建设更加具有经济性。
3文化艺术原则
因为城市园林是现代人们休闲娱乐的较好去处,所以需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追求,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遵循艺术的原则。从目前的园林设计来看,艺术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园林文化景观的建设。在目前的园林设计中,都会有一些文化景观的点缀,比如雕塑、盆景等,利用这些文化景观,人们可以感受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其次就是在园林内,会有文化广场、文化墙或者文化长廊的建设。通过这些文化设施,整个园林甚至是城市区域的文化意义都会得到突显,人们在园林中可以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
4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也是园林建设需要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之所以在园林设计的时候要强调差异性,主要就是为了避免园林的类同性,因为类同性较为严重会直接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差异性原则在南昌的城市园林建设中体现的比较明显。瑶湖森林公园是南昌有名的公园,利用差异性原则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巧妙地安排了水域、陆地以及景观的关系,建成了错落有致观赏风景。独具魅力的沙滩、湖泊使得这里成为了南昌的“马尔代夫”,造型各异的石桥、木桥使得整个园区搭配协调而自然。另外,高地的环路开发,坡地的花卉种植都使得这里别具一格。
结束语:
城市园林是现代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利用城市园林,不仅可以实现对生物资源的保护,还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换言之就是城市园林既可以进行生态保护,又可以实现社会效益。所以必须要深入的分析城市园林设计的问题,并对其原则进行强化和明确。
参考文献
[1]李明鑫.我国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原则[J].北京农业,2013,33:104.
[2]王春阳,刘松江.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原则[J].江西建材,2016,10:215+217.
[3]苏晓东.城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分析[J].商品混凝土,2013,07:173-174.
关键词:园林;人文景观;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48-0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中,作为城市商业化与繁荣化的标志物,作为城市建筑的最典型表现,各种高楼大厦屡见不鲜,面对城市,也就是面对高楼。鳞次栉比的大厦,各具特色的展示着不同的设计理念与审美风格。在欣赏这些或高贵或华美或前卫或科幻的现代化建筑群的时候,人们难免会觉得有几丝疲劳与冷漠。因此,如今美好的园林景观环境带给城市中人们贴近自然的享受便更为重要,园林景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硬件设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人们不会总是呆在水泥房子里,动物的本性永远是向往自由空间。那么这种贴近自然的人造自由空间是如何以科学方法精心设计呢?这需要我们根据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着手。
在园林中,园路铺装和山、水、植物、建筑等共同构造园林景观的统一体。园路是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园林各个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能引导人流和疏导交通,而且将园林绿地规划成不同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在城市现代化的今天园路及其铺装更有寓意更规整更有装饰性。因此,园路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规划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畅通,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地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用花草树木来加以搭配,使之不孤立。那么我们应该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意境创造: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植物配置是构成绿化园林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2、空间处理:为园林建筑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狭长空间的感觉很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相结合,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绿化率要达到50%以上,园种植物疏密相间,高下相称,与建筑相互配合,呈现一种和谐美。这样才能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
3、线形变化:由于广场建筑或者道路的平行直线条较多,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有变化,打破建筑群落的单调和呆板感,增加园林的丰富性动态园林的均衡性。
4、植物配置:设计中可以选择按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植物,早春开花的桃花、迎春花、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龙柏、桧柏等,这四季的植物配合,总的配置效果遵循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设计原则。同时也选用了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使游人来到公园树木葱葱、花木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释放身心压力,感觉满目青翠心旷神怡。植物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象征着新生与活力,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绿色的草坪与园中其他的绿色点缀联系在一起,使整个公园在有限的空间里,制造出无限的意境。绿色草坪设计是集科学性与人性化为一体的设计,因为这种绿色的视觉大餐能够缓解一天的疲劳,使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引起干涩而疼痛的双眼得到了极好的放松。
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体现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延续,要以科学的方法解读和设计好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有保护意识而不是开发利用意识,中国的园林建筑景观就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发展的典型代表,建筑依附着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地貌而建,依照地势,地形,水流设计出亭台楼阁,水榭花亭,使具有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与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内涵上从文化历史中挖掘元素,以求达到人们心灵的暗示和传统空间的营造。其中园林小品体现生活性、趣味性、观赏性、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自然。其尺度适宜,做工精细,富有寓意和文化内涵。
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气候,充分考虑光照和林荫,加之水景的应用使整体自然和谐。理想的栖居场所是自然场址和景观环境的最佳组合,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可作为衡量居住的好坏以及居者适应性,健康程度的标准。同时景观设计应始终秉承用一颗尊重自然的心,尊重地域文化的心,尊重足下文化的心,尊重野花野草的心来描写人与土地与自然的诗意。
【关键词】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1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概述
空间是的概念比较宽泛,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解释。科学家认为空间就是欧氏几何学所展示的实际存在的空间。哲学家认为关于空间的知识领域是地理学。一定的空间分布是地理现象的重要特点。地理学的一大视角就是空间视角,因而各种各样的空间观得以产生。建筑工程师认为把握空间应该从空间知觉入手,认为空间包括路径空间、领域空间、理想空间、街道空间、游牧空间和广场空间。我国有些专家把空间限制较少的空间叫做开放空间,是以大部分居民为服务对象的敞开的空间,除了包括绿地等自然景观,而且也包括庭院、巷弄等人文景观。这种定义比较全面,一方面强调服务目标,另一方面对开放空间的要素构成做了规定。也有专家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开放空间,它由公共绿地、道路、广场、自然风景和休憩空间等组成。因此,目前只能说,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有很大得相似性。但对于公共空间或者城市公共空间现在还没有比较统一的定义。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秩序性、层次性和整体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一种物质空间,其功能就是供人们使用,使人们的身心需要得到满足;它是城市公共资源之一,空间资源是其本质;拥挤性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特点。
2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
2.1以人为本的原则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人使城市的主体,为人们的活动提供空间以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是城市空间的最大价值。因此,在创造城市空间时,要贯彻尊重人、关系人的理念,使得人们的多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在以前,城市管理和规范者把生活、交通、工作和游憩作为城市的四个功能,并以此为原则来设计城市布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巴西利亚就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但它只注重汽车交通,却将步行系统排除在外,使得城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这种规划显示出了设计者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片面理解,最终使城市的活力消失不见,使人们对公共空间缺乏兴趣。现在我国处在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发展很快,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也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存在一些问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长远考虑不足;层次感不强,结构系统性不佳;城市规划没有地域文化特色;休闲娱乐空间不足,交通集散空间过多;城市广场规模过大。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在以后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来说,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规划要有系统性,要对开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给与高度重视。无论是街区,还是社区和邻里,都要做好规划,而且规化要体现城市的总体结构。第二,要适度围合一些建筑,创造积极空间,使人们的领域感和安全感得以提高。如果空间规模过大,可以进行改造,使用地面高差、色彩、设施和植物等来进行改造。第三,尊重边界效应,在使用者容易接触的地方开展空间布局,做好空间边缘部分的设计,使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增强。第四,以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设施的群体为主要的考虑对象,同时也适当兼顾其他群体的需要,使各个群体都有自己合适的活动场所。此外,把残疾人、母婴和儿童的需要也要考虑进去,体现人文关怀。第五,公共空间应该建设一定的设施,使人们的活动需要得到满足。此外遮阳、日照和通风等因素也要考虑进去,使人们能在空间了舒适地享受生活。第六,在公共空间设计要将可能的磨损和后期的维护考虑在内。以前在进行公开空间环境设计时,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一般考虑很少;现在设计者却非常注意环境与人的协调,想法设法使环境满足人的需要。
2.2系统性原则
对城市建筑的研究和分析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古与今,远与进这是整体进程的。城市与分区、单元、地段,体系与城市,地区与城是等等相对的整体。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社会、建设、管理、教育等是各个层次。建筑的内外、单元的内外、城内与城外也是相对的整体。粗与细、上与下是设计操作和系统规划的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应该以工作作为突破口,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环境客体、环境主体和环境主客体之间的交互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三个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造的复杂系统。系统的核心是整体。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功能正常、要素结构稳定和要素和谐共存。城市空间的一个部分是城市公共空间,所以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应该综合考虑。整体性的思想不仅有物质层面的意义,还有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意象理论认为,每个人眼中的城市环境是多种视觉元素叠加而形成的整体效果,也是几个空间场所的叠加。根据系概念,如果城市街道是点,那城市空间就可以看做是线,点线要完美结合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3动态性原则
很多城市的寿命是很长的,它不像某些建筑存在的寿命比较短。时间跨度长是城市建设的一个特点,它从建立起就会一直新陈代谢,城市空间的塑造也不是某一个建造者或设计者完成的,而是很多代人的智慧结晶。动态性原则主要有四个表现。首先,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是一个建设,反馈,在建设的过程,所以是动态的;其二,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使其系统性逐步增强。其三,互动的动态性。与人为本的原则与互动原则联系紧密,互动原则是基础,实施其他原则要以互动原则为前提;互动原则的发展依赖于其他原则。第四,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施过程中,其具体设计的的约束条件是政策框架和三维轮廓所提供的。空间尺度、形态及其与周围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等众多因素都应该考虑进去。这使得城市设计框架的弹性增加。其实质是要求动态把握公共空间使用者的心理、生理、社会层面、人群细分的关怀。综上所述,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城市整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功能的发挥有较大影响。开展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有三个,即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
参考文献
[1]付永芳.禅文化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5.
[2]赵娟.北京高校新校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
关键词:马家窑;宋瓷;少则多;无印良品
中国分类号:TB48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10-1
艺术的本源是什么?历代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都有着自己的界定。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康德、席勒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绝对理论的感性显现”;列夫・托尔斯泰、克罗齐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对美与艺术的定义在人类不同时期是存在差异性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要以现代人的角度去认识与创作美的艺术。陶艺作为从远古时期就伴随着人类的手工艺,是很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在现代陶艺的制作上,化繁为简,重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正如包豪斯最后一任校长密斯凡德罗所提出的“少则多”。
纵观美术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从远古时期黄河流域的马家窑文化出土的陶器可以看出原始人类对美的追求,当然那时的图画以图案来阐述更为贴切。绘于器物上的也大多与宗教巫术相关,人物动物事件都是以极其简单的线条几何图形表现。一大部分原因是制作者的写实能力达不到如实表达的水平,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在致幻药物影响下所做的提炼。所谓云纹、水纹、谷纹、蝌蚪纹,都不是具象的抽象,而是旋转纹,导致幻象。另一个是振动纹,由幻听起作用。这种简洁提炼的处理,让我们现代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在中国瓷器的发展过程中,经历着单纯与繁杂交替的装饰审美转换。我想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属宋瓷。在五大名窑中,钧窑有窑变,定窑是白瓷,而较为珍贵的汝、官、哥三窑,则都是青瓷。宋代青瓷上承五代,五代时最著名的是浙江越窑秘色瓷,因陆龟蒙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而有“千峰翠色”的美誉。虽然只是一种青色,但细看或呈湖水绿,或呈天青,把大自然的美都凝固在瓷器上了。宋代瓷器的单色釉,深沉朴雅,精气内敛,宋瓷单色釉那种平和的颜色,正符合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仿佛是修身养性的君子,将会心的微笑定格了。这种简洁而不简单的美学考虑让使用者专注于器物的实用性的同时也不失美的享受。这与现代的陶艺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谈到现代设计不得不谈及包豪斯,这个现代设计与教育的摇篮,不光在建筑上,在工艺美术上同样给世界输入了新鲜的血液。
作为包豪斯最早建立的工作室,陶艺工作室贯彻着现代主义的实用简洁。从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所倡导的理性的、大众化的、老百姓可以消费得起的设计思想中决定了制作的产品的模式,陶艺并不追求过度的装饰与工艺,生活器皿大部分是模制可以批量生产,色彩选择也以黑白为主。功能性与实用性成为设计的重点。在后期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提出少则多“lessismore”的设计原则更是对此的总结。
同时我们可以从日本的无印良品的设计中找到相同点。他在简化造型的同时,也进一步简化生产过程,制造出一批造型简洁、朴素且价格适中的商品。正像他的广告语“有品质且便宜”。无印良品生产的瓷器大部分采用单一的白色且为模制,这样将成本有效降低,但是出色的设计又将实用性与美观完美结合。在包装上也力求简单朴素,使用环保的无漂白纸张做商品袋。这种将功能性与实用性摆在首位,更好地为大众去服务的理念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
当代设计大师,被称为“新功能主义”之父的迪特・拉姆斯(DieterRams)提出最好的设计是最少的设计。也许是他早期跟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合作让他的设计系统继承了包豪斯的理念,被称为“简约风格”。色彩上同样主张采取中性色彩:黑,白,灰。拉姆斯认为单纯的风格只不过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果,提供最大的效率并“清除社会的混乱”,这位已经81岁高龄的设计师一生致力于设计开发好用的产品。这些产品非常实用,而且细节经过周密考虑。
同样重要的是他对简约的执着追求。每件产品,小到打火机大到家电,他都力求去除不相关的元素,而保留属于事物最本质的东西。
正像他说的“拿掉诗意的东西”,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清新的工业美学。如今拉姆斯的设计原则深刻的影响着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
他所提出的好设计的十条原则,成为现代产品设计的标准:
(1)好的设计是创新的(Gooddesignisinnovative)
(2)好的设计是实用的(Gooddesignmakesaproductuse-ful)
(3)好的设计是唯美的(Gooddesignisaesthetic)
(4)好的设计让产品说话(Gooddesignhelpsaproducttobeunderstood)
(5)好的设计是谦虚的(Gooddesignisunobtrusive)
(6)好的设计是诚实的(Gooddesignishonest)
(7)好的设计坚固耐用(Gooddesignisdurable)
(8)好的设计是细致的(Gooddesignisthoroughtothelastdetail)
(9)好的设计是环保的(Gooddesignisconcernedwiththeenvironment)
(10)好的设计是极简的(Gooddesignisaslittledesignaspossible)
在现代陶瓷产品设计中,只有遵循上述原则,认识到优秀的设计一定是实用的设计,优秀的设计也一定是耐久的设计,是经得起岁月考验的设计。无论是古风宋瓷的青碗还是包豪斯的餐具,在现在看来无不体现着这些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去除日益增长的所谓“视觉污染”和“肤浅的垃圾文化”,使设计回归艺术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唐]陆龟蒙.秘色越器.
[2]AnnaRowland.Bauhaussourcebook[M].PhaidonPressLtd,1990,6.
[3]TheFutureOfAppleIsIn1960sBraun:1960sBraunProd-uctsHoldtheSecretstoApple’sFuture[EB/OL],2008,1.
[4]https:///de/ueber-vitsoe/gutes-design.
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使建筑物安全和能够适应使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在具有足够可靠性的前提下,完成全部功能的要求。结构的功能是由其使用要求决定的,具体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1、结构应能承爱使用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如:不发生影响正常使用的过大变形或局部损坏。
2、在偶然荷载(如地震、强风)作用下或偶然事件(如爆炸)发生时和发生后,结构能保持整体稳定性,不发生倒塌。
3、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如:不发生影响正常使用的过大变形或局部损坏。
4、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如:不发生由于保护层碳化或裂缝宽度开展过大,导致钢筋的锈蚀。
上述要求中,第1、2条通常是指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关系到人身安全,称为结构的安全性;第3条指结构的适用性;而第4条指结构的耐久性。故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这三者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可靠性的数量描述一般用可靠度,安全性的数量描述则用安全度。
结构在使用期间的工作情况,称为结构的工作状态。
结构能够满足各项功能要求而良好的工作,称为结构的“安全可靠”。反之则称结构为“失效”。结构工作状态是处于可靠还是失效的标志用“极限状态”来衡量。
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状。
构造物的结构都是由若干基本构件连接而成的。这些构件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按其主要受力特点可分为受弯构件(梁和板)、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受扭构件等典型的基本构件。
结构设计逻辑还要遵循结构设计的主要要求是结构安全可靠,所以,我们在结构设计中要保证这样的要求和遵循这个原则。在实际工程中,结构及基本构件都是由建筑材料制作成的。根据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种类,作为总称,常用的结构一般可分为:
1.混凝土结构 以混凝土为主的结构。它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2.钢结构造 以钢格为主制作的结构。
3.砌体结构 以砌体为主制作的结构,它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混凝土砌块结构。
4.木结构 以木材为主制作的结构。
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和建筑业的发展,同时,还会影响到使用者的安全。而结构设计要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的原则,它涉及到方案比较、材料选择、构件选型及合理布置等多方面,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性问体。对于构计设计,不仅仅是构件强度和变形的计算,同一构件在给定的材料和同样的荷载作用下,即使截面型式相同,设计结果的截面的尺寸和截面的布置也不是唯一的。设计结果是否满足要求主要看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济南,并且满足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等。最终保证构的安全可用。
基于这样的要求,我们就不能不去考虑一下有关结构设计的要求及其基本原则之一---安全原则。如何才能保证在设计中使结构更加安全,更加可靠,下面是设计中我们要遵循的原则:
一、刚柔相济的原则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合部毁坏,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结构是刚多一点好,还是柔多一点好?刚到什么程度或柔到什么程度又才算是合适呢?这些问题历来都是专家们争论的焦点,现今的规范给出的也只是一些控制的指标,但无法提供“放之四海皆准”的精确答案。如何把握结构“刚”和“柔”的尺度?最后,专家们达成以下准确言传的共识:刚柔相济乃是设计者的追求。
二、结构构造原则
结构体系靠力学计算保证构件的承载力,又靠构造措施将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结构体系,合理的构造保证构件传力明确,保证在力的作用下能量的吸收及能量的耗散,避免因部分构件破坏而使结构体系丧失承载能力及抗震能力,保证在设计使用年期限内耐久性。安全的结构体系是层层设防的,灾难来临,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都在通力合作,前仆后继。这时候,如果把“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某个单一的构件上,是非常非常危险,也是无法实现的。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也许我们会自信计算的正确性,但更要牢记绝对安全的防备构件是不存在的,还是应该多多考虑:当第一道防线跨了,第二道防线能顶住吗?或者能顶住多少?还有没有第三、第四道防线?
三、抓大放小原则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得要的概念。有人问:为什么不是“强柱强梁”“强剪强弯”呢?为什么所有构件都很强的结构体系反而不好,甚至会有安全隐患呢?这里面首先包含着一个简单的道理:绝对安全的结构是没有的。简单的说,虽然整个结构体系是由各种构件协调组成一体,但各个构件担任的角色又不尽相同,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轻得之分。一旦不可意料的破坏力量突然袭来,各个构件协作抵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信最重要的构件免遭摧者至少是最后才遭摧,这时候牺牲在所难免,谁牺牲呢?明智之举是要让闪要构件先去承担灾难。而如果让构件平均受力,损失则会更大。在建筑结构中,柱倒了,梁会跟着倒;而梁倒了,柱还可以不倒的。可见柱承担的责任比梁大,柱不能先倒。为了保证柱子是最后失效,我们故意把梁设计成相对薄弱的环节,使其破坏在先,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而反之,如果梁柱等同看待,企图让它们都“坚不可摧”,则可能会造成梁柱同时破坏,后果会更糟糕,损失也会是更大。所以关键时刻要分清主次,抓大放小,也就是要取大舍小,来尽可能使损失降到最小。
四、关节协调通畅原则
在结构体系中,所谓关节,是指变化相聚之处,或变化出现的地方。不同类型的构件相处,同一构件截面的改变之处,是关节。广义上,诸如结构错层之处,力量改变之处等是关节。关节无处不在,因为结构体系是变化的统一。外力突然袭来时,对于单一的构件,因为力量的传递相对简明,因而容易控制。而对于复杂的结构体系,关节的复录像机性难于预测和控制,即使从理论上保证了每个组成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但因关节的普遍存在,力量的传递往往不能畅通而出现集中甚至中断,破坏由此而生。所以我们在设计和施工,尽最大可能保证各关节间协调、顺畅、受力均匀,从而有效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消除症结和隐患。所以,理想的结构体系当然是浑然一体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关节的,这样的结构体系使任何外力都能迅速传递和消减。基于这个思路,设计者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结构中各种各样的关节“打通”,使力量在关节处畅通无阻。
五、做好抗震设计
地震的随机性很大,建筑物遇到地震时所产生的地震作用难以判断,目前规范所提供的地震抗震的计算方法是理论的方法,而有关参数则是在有限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概率分析得出的,据之作出的计算结果,仅能是理论上的和近似的,不能认为它更真实的反映建筑物在地震时所受到的作用和它的真正工作能力;而另一方面,通过过去比较大量的震害调查研究,已从宏观上总结出各种形式的结构和构造,哪些是对抗震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从而制定了一些抗震设计的原则,它反映了客规规律,遵循这些原则就能使建筑物在原则上具有比较可靠的抗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