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9 23:31:37
导语:在工业企业会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能够更好的防范财务与经营风险
会计内控机制的一项实施目的便是帮助企业有效防范风险。施工企业由于其自身性质,自己需求量较大,且项目周期较长,企业自身往往需要垫付大量资金。因此,无论是经营风险还是财务风险都相对较大。有效防范这类风险便成为施工企业会计内控机制的一项主要目的。会计内控机制能够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将风险测定在合理范围之内,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
(二)能够使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
每个企业的经营都有其自身特点,施工企业也不例外。其不仅周期长,且工程所在地较为分散。这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一定难度。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在内部管理上都较松散。而加强会计内控,能够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等进行有效监督,有助于其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态度,从而有助于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
二、我国施工企业会计内控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一)针对会计内控环境的有效性分析
在会计内控环境方面,施工企业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施工企业的管理者权力过大,常常是“权力凌驾于制度”。此外,结构设置也不甚合理,岗位设置和人员职责落实不明;投资等重大事项的办理未实行集体决策制,从而给企业埋下了风险隐患。其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施工企业除了岗位设置和人员职责落实不明之外,并未实施有效的竞争约束与激励机制。不仅不利于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相关考核可能也不甚公允。再者,在社会责任方面,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管理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导致产品质量存在隐患。因此,施工企业的会计内控环境亟待疏导。
(二)针对会计内控活动的有效性分析
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虽然普遍都能建立比较规范与完善的会计内控机制,但是实际的执行效果却并不佳,执行力度也不强。导致企业的会计内控机制成为“摆设”。在内控活动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施工企业无论是在预算的编制,还是在审批与执行方面,都并未体现为“全员参与”的局面。普遍是由企业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负责编制、审批,以及执行追踪等,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其次,在对工程款的结算、收回、欠款管理,以及合同管理、工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管理职责不清、未按合同约定执行、奖惩不到位等现象。再者,在财务信息管理方面,很多施工企业并未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从而无法对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给予充分保证。
(三)针对会计内控监管状况的有效性分析
在内部监督方面,有些施工企业对会计内控机制并未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并缺少对会计内控机制实施有效性的评价机制。内部监督顾名思义,就是对企业的会计内控机制的实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并评价其有效性。然而,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在此方面的工作并不到位。此外,良好的会计内控监管机制还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内控机制具有充分的了解与评价。然而,我国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并不具备这种先进的审计模式。内部监督也仅限于账项审计等方面,无法对风险、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等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监督。
三、施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关键细节分析
(一)关键点之一:强化施工企业的会计内控能力
强化施工企业的会计内控能力主要有三种措施,详见表1。
(二)关键点之二:强化内部监督
作为会计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主要用于监督与评价会计内控的执行效果与风险衡量,并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中的潜在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实现审计的增值服务,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然而我国目前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内部监督状况都并不尽如人意。对此,笔者建议施工企业除了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素养之外,还应改变原有的内审模式,适当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将风险评估作为审计重点。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重点对企业的经营、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继而分配审计资源,确保审计工作的效果与效率。此外,施工企业还应有针对性的实施审计程序,针对潜在问题从专业角度提出审计建议,以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和内部控制能力。
(三)关键点之三:强化内控考核
除上述措施之外,笔者建议施工企业还应定期对会计内控机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针对考核结果给予奖惩。考核标准可以设置以下三点,详见表2。
(四)关键点之四:提高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
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个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电力施工企业会计报表。
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利润分配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和其他有关附表。电力施工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依据和起点,为了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判断目前企业财务的状况,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个衡量,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财务分析就是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比较、分析并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着重对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全、经营成果是否优良等进行解释和评价,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财务报表时财务分析的基础,所以正确的理解财务报表就是财务分析的前提,同时,由于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客观存在导致财务分析和评价并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所以就需要我们对财务报表进行逐步的详细化,使之可以客观、准确的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真实情况,处理好企业会计利润。
会计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也就是企业的账面利润,是公司在损益表中披露的利润。公司的盈利要考虑机会成本在内的经济利润,从另一方面而言,就是自由现金流。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利润也是衡量企业盈利水平的标准。同时,因为会计利润会根据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不能完全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所以分析会计利润的质量就是企业一个重要工作。
企业会计净利润是投资者最关心的核心指标,然而向外公布的企业财务报表中所披露的净利润在很多方面都会存在着企业真实收益水平的失真性,这些不真实的部分除了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观操纵外,更多的就是会计报表的不完整分析,而净利润也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会计利润=总收入一显性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一隐性成本=总收入一所有投入的机会成本。电力施工企业的总收入如果超过了全部的经济成本,那么剩余部分归企业所有,而这一剩余被称为利润即纯利。会计利润中,计算会计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以建立价值管理为核心。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试论电力施工企业会计报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公允价值在不同具体会计准则中的运用程度在具体准则中,有些准则允许采用市场法以外的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有些准则不允许采用其他估值技术:①只允许采用市场法确定公允价值,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等准则;②允许在约束条件下采用其他估值技术,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准则;③可宽松地允许采用其他估值技术,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等准则。
2、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度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总体情况在2007年度的1547家上市公司中,有404家上市公司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总额68.73亿元,占利润总额的0.51%。从公允价值计量上看,多数上市公司采用评估价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使用股票或者债券的市场价格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但是由于准则没有明确规定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计价方法,目前对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限售流通股投资的计价存在一定的不一致。关于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的确定问题,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普遍采用“一次授权分批行权”模式,不少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等待期存在跨会计年度的情形,有的公司将股权激励费用计入了一个会计年度,而没有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在等待期内合理分摊。有些公司在激励计划中规定授予日或事后追认授予日,还有的公司授予日不明确,影响了期权公允价值的计量。
二、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面对公允价值概念及运用的分析可以发现,公允价值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会计信息相关性、可理解性的同时,也使会计信息可靠性受到挑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根据公允价值计量的内涵,公允价值的获取应该是在一个活跃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进行的,它要求参加交易的双方在自愿的原则上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应尽可能地缩小。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市场还不成熟,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因此,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和环境尚不成熟,致使公允价值计量在实践中较难运用。
2、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由于公允价值在获取和处理上千差万别,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是历史数据的记录者和报表的编制者,而且还应是估价师。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大约有1200万人,80%左右的从业人员处于基础会计阶段,会计人员整体的执业能力较低,会计电算化水平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不高,很难正确理解、计量和运用公允价值。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综合判断能力较差,便成为合理应用公允价值的又一难题。
3、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缺乏一致性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估计的规定缺乏一致性。有些具体准则允许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有些具体准则不允许。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等具体会计准则只允许采用市场法确定公允价值,《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具体会计准则允许在约束条件下采用其他估值技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会计准则更宽松地允许采用其他估值技术。此外,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规定和阐述分散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关于公允价值规定的差异导致了不一致,这些不一致性又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复杂性。
4、在极端的市场状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把危机严重放大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能够合理地反映资产的当时价值,但在极端市场状况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放大作用显然实非投资者的福音,在市场存在泡沫时会给投资者传达过于乐观的信息,反之则过于悲观。在金融市场处于泡沫时期,公允价值计量使金融机构的资产能以远高于其基本面的高昂估值入账,有关机构便能在超额账面利润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借贷和投资,从而进一步推高杠杆比率和催生泡沫。相反,在危机的市场状况下,正如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动荡一样,伴随信心的丧失,它足以触发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
三、结论及建议
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产权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它代表了会计计量体系变革的总体趋势。针对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参照欧美国家的经验,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从企业会计实务的角度,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完善:(1)建立公允价值的信息收集系统。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和市场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将极大地推进价格信息的公开化、实时化、规范化,方便会计人员在采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计量时选取适当的数据。把本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历年已实现的收益、报酬率、成本、价格、生产量、销售量等情况,输入市场信息数据库,以备以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时采用。企业历史实现的收益,往往是预测未来收益的重要依据,通过数据库里过去的现金流量资料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从而使现值技术由复杂变为简单。(2)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公允价值的计量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法制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同时,切实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发生。二是通过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除对新会计准则的技能不断巩固和提高外,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如估值技术、行业分析、金融工具和宏观经济理论等。
1.新会计准则。
在2006年,财政部门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新增的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作了调整,像存货管理、债务重组收益确认等;对于投资性房产价格重估损益、递延税项、生产物资折价等作出了具体的会计处理规定,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和规定对于企业的利润等财务指标具有重大影响。
2.基本现状。
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大多数供水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亏损现象,由于供水企业水价形成机制缺乏完善,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干涉,城市管网的改造等因素,直接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供水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存在一些不足,成本核算的基础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不合理,供水企业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由于其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和费用范围规定的不够明确,给工作人员带来困惑,致使成本核算不确切,因此,要研究供水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该方法要和国家会计制度统一,便于实际操作。
二、对供水企业带来的重要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进行了系统规定,重点强调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也是会计改革的一大内容,公允价值的应用和计量是准则修改的一大环节,公允价值模式顺应发展的趋势,对反映供水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会计准则采用后进先出法及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规定,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法,更好的反映企业长期经营的状况;新债务重组,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并将债务重组收益纳入营业外收入,对于用实物抵债的状况,可以将公允价值引进,作为计量的属性;新会计准则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较为彻底的修改,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可以有效反映出其对未来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准则改革的内容:合并报表的基本理论,其合并理论发生了变化,从母公司理论转向实体理论,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变化,中国的供水企业都是统一控制的合并企业,不代表公允价值,新准则的出台,对供水企业合并报表利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阻止个别供水企业利用若干分离子公司,将持股比例缩小,将经营不好的业务从合并中去除,进而粉饰企业集团的业绩的行为,阻断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伎俩。
三、供水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1.分类核算成本费用项目。
现阶段的相关制度规定了供水单位的成本核算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经营,另一类是公益服务,供水企业的成本费用项目不能包括供水单位发生的所有成本,即不能将和供水经营不相关的费用纳入供水成本中,进行企业经营成本核算,要将成本项目费用和期间费用进行合理的划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将真实且完整的原始成本资料作为依据,将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应该计入的成本不能遗漏,不该计入的成本一定不允许计入,例如:固定资产折旧应该计入,而供水企业超编人员的费用则不应计入;会计核算人员要结合各种成本核算原则,进行严格成本核算,将供水企业生产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划分为制水成本、税金及期间费用三大项目,制水成本是合理的支出,一般分为直接工资、福利费、材料、修理费等六类明细项目;期间费用成本是合理的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税金是供水运行成本的税金,上述各供水项目之间不能混淆;公益服务成本采取一定方法进行合理分摊。综上所述,只有通过项目分类核算,才会获得准确的会计数据,进而总结财务管理经验,掌握水价成本费用的组成,形成完善的供水成本核算体系。
2.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
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要积极建立供水成本控制体系,并加强监督、分析和考核制度的建立。对供水成本开支要做到预测、控制和分析,分析出核算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对成本控制目标的业绩进行评价,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出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案,管理人员要制定科学的考评奖惩制度,并将考核内容进行细化,例如:对于供水成本的分摊、单项工程的结束等要有明确的规定;制定的奖惩制度要结合企业实际,做到因地制宜,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像电话费、办公费等,要适当调整;对于企业内的维修材料、物资领料卡等的控制要计入本月月度考核中去,同时还要将财务评价指标纳入考核中,财务分析要遵循科学、实用、可比、全面性原则,凭借科学的分析方法,运用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动态、静态财务指标,反应供水企业的经营状况。
3.建立责任成本中心。
现阶段,我国供水企业的总成本呈上升趋势,因此,企业要想保证自身的发展和运营,就要从成本中收回运营成本,从利润中获得投资成本,所以,要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人员要立足实际,建立责任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控制总目标,健全水价成本费用组成,做好企业总体规划,培训员工,提高员工成本核算意识,实现全员控制成本的目标。
四、结语
摘要:我国的工业企业亟待解决环境会计不力的问题,应该从各个角度同时出发,立足企业自身,不断学习与创新,在西方先进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绿色会计体系。
关键词:工业企业 绿色会计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管理层的任何一项战略都将直接决定企业的成功与否。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提出,企业将战略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如何增加企业可持续竞争力上来,尤其是一些工业企业。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欠缺的国家,环境治理一直比较落后,在工业企业大规模、高速度发展的背后往往蕴藏着高污染、高成本的隐忧。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绿色会计的兴起与发展为工业企业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从绿色会计发展的角度,讨论工业企业如何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中运用绿色会计进行发展的。
一、绿色会计概述绿色会计也被称作是环境会计,它是将环境科学、资源条件、统计分析和会计等多学科有机统一,相互结合的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定的方法,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专业科学。绿色会计的核算范围不同于传统会计,而是将周围的空气、水等环境资源划入计量范围,并从企业的发展中寻求一定的价值补偿,从而真正体现出社会成本的或者社会效益。
二、工业企业实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实行绿色会计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而且是以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和谐作为转型基础。工业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但同时也是污染严重的行业,两者只有有效协调,才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只有将周围环境和资源列入我国经济核算体系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
2.绿色会计是工业企业发展的必然条件工业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污染性也不能忽视,我们应该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在当前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也应该为后代创造继续发展的条件。因此,工业企业应该重视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一方面,可以增加投资者和消费者关注看好企业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为工业企业减少环境治理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三、我国工业企业推行绿色会计所面临的挑战
1.指导方针不健全我国的环境会计还处于摸索阶段,更多的是照搬国外的现有成果,于我国的现实国情连接不完善。而且一些重点环节与国外的差距较大,没有达成一致。因此,我国的绿色会计现阶段还没有完善的指导方针政策,国家虽然支持鼓励企业推行环境会计,但是没有完整的方针政策,企业不敢贸然采用,一旦实行,一方面是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企业没有系统的绿色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作为指导,这使得企业面临两难的选择。
2.对绿色会计的重视还不够绿色会计或者说是环境会计,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来说,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施绿色会计要求会计主体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但是我国的工业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了周围环境的恶化。而且,我国企业的道德责任较差,没有意识到环境责任与企业利益的直接利害关系。虽然2005年,国家统计局和环保总局要求各省市要研究《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提出完善建议,并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并且开展污染损失调查和环境核算,但是这是我国进行的为数不多的大范围环境核算的活动。这些足以证明,我国的工业企业对环境会计学科没有充分的重视。
3.绿色会计的理论体系不健全任何一个学科的实践都需要完整的相关理论作为支持论据,绿色会计的实施同样如此。我国的学者引进绿色会计概念后,虽然进行了一些探讨,但是不够深入,对于一些理论细节问题做得还不够好。比如,绿色会计的实施与我国目前资源耗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企业进行绿色会计的成本相当大等问题。再者,学者进行研究的时候一味的翻译造成理论不能联系实际,而且只注重绿色会计单一方面的研究,而没有将绿色会计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进行探讨,致使我国在推行绿色会计时缺乏有效地理论支持。
4.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缺陷我国的会计工作通常是由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来规定和指导的,但是会计准则只涵盖了会计工作的问题,没有涉及到环境等专业会计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从颁布实施已经经历了二十年,在日益进步的今天,配套的相关法律没有进一步颁布实施,无疑为进行环境会计设置了障碍。
5.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缺乏绿色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而且综合了环境科学、会计科学、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这大大增加了国家对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难度。现阶段,工业企业的会计人员一般都是传统会计核算人员,专门从事环境会计的人才为数不多,企业也不愿意花费高额的成本进行培养。国家也没有专门定期的培养绿色会计人才的计划,这大大制约了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脚步。
四、工业企业推行绿色会计的建议对策
1.加强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我国的会计学者应该加大对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尽管绿色会计相对来说比较冷门,但是学者应该秉承应有的学术风范对绿色会计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应该建立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然后在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进行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并且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工作经验,为我国工业企业推行绿色会计做铺垫。
2.加大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做到积极宣传,将绿色会计的理念通过各种媒体普及的社会中去。这样一方面使会计人员可以建立对绿色会计学科的兴趣,也可以使企业关注环境保护知识,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给绿色会计人员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国家应该建立绿色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定期进行培训,积极选拔具有综合文化知识的人才进行会计方面的培养,还可以设立等级考核制度,通过评定职称等方式增加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建立一支系统的绿色会计师队伍。最后,在某些地区先行试点,特别是以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为主要内容,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最终逐渐推广、普及完善的绿色会计制度准则。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我国的工业企业应该在现有的制度下进行发展,绿色会计同样也应该在相关制度下进行建设和发展。财政部应该尽快推出绿色会计的相关准则和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会计法》、《税法》等相关法律,使绿色会计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且应该坚决落实制度和规定的实施。按照规定,上市的工业企业应该披露关于环境的会计信息,但是大部分工业企业没有按照规定披露。这样的现象应该坚决打击,加大处罚力度,增加监督治理环节,一定要让违法的成本大于获得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4.建立环境审计制度,
--> 加强监督职能目前我国的相关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审计职能上,并没有进行环境会计的审计,这不利于对工业企业的环境会计进行监督。我国应该建立环境审计制度,将工业企业的环境会计纳入审计的范围,加强外部监督治理,有效约束企业的经济活动,督促企业及时进行整改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此外,建立民间环境审计组织,配备环境审计人员,以利于做好环境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监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威,张英.浅谈绿色会计[j].地方财政研究,2008,(10)
[2]杜德春.对实施绿色会计的研究及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7,(02)
[3]贾芬阁.浅析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j].时代金融,2007,(02)
[4]王泽淳.浅析企业环境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0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内部会计控制 问题 策略
一、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
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为了保护资产的完整、安全,提高信息质量,确保相关规章制度和案例法规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程序。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
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可以提高会计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保证企业的财产不流失。当今社会物质诱惑力较大,很多会计造假问题在企业也时常发生,因此在企业中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尤为重要,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1、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以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帮助,通过建立起规范、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降低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概率,对会计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归类、记录、汇总的真实性,可以对企业真实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反映。
2、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防范
企业要想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就必须对各类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之一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有效的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以有效的评估企业经营风险,对企业经营风险的薄弱环节进行控制。
3、有利于有效的避免企业现象的发生
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进而对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进行监督,保证企业的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履行好自身的责任,可以有效的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概率。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会计控制环境不够完善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环境还不够完善,这严重影响到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性,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组织模式还是采用的是传统的模式,这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就会出现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管理层、领导层过多、管理机构繁琐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进行。
其次,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比较关心工程的效益和进度,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一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简单的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是应付审计和检查的工具,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时候也是形式化比较严重,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作用也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再次,没有明确相关的岗位责任。在一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中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各个部门机构的岗位职责,例如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将财务、审计、造价等都设置在了一个部门,并没有做到不相容的岗位进行分离,一般来说财务和会计是财务部门执行的两种基本职能,不利于内部会计控制发挥出相互监督的作用,比较容易发生个人的舞弊行为。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提高建筑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这样可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有法可依,降低内部会计控制失控的概率。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相继推出,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都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但是仍有一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连贯性、科学性,这样就会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很难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贯彻实施,不利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建筑施工企业中顺利进行。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机制也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建筑施工企业在设立审计部门的时候形式化比较严重,大多数是走走过场,因此就不能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另外建筑施工企业也缺乏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这样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监控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内部会计控制队伍素质有待于提高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上有着施工时间长、投资数额大等经营特征,往往在日常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方面,财务人员要负担起较重的工作任务,因此就需要内部会计控制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既要要求内部会计控制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财务过程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还要对施工项目进行详细的了解。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对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工程还不够了解,甚至还有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人员存在着无证上岗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水平需要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能够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营造出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的时候,要坚持适应性、牵制性、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原则,更好的做好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工作,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建筑施工企业财务舞弊问题的发生。
其次,要树立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的观念。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管理者更应该以身作则,要在企业内部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大力的宣传,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再次,明确相关部门的岗位职责和权限。为了避免建筑施工企业在内部会计工作中出现授权责任不清的问题,要对财务部门岗位的权利进行详细的分工,这样就可以确保岗位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
(二)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时候需要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样就可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清楚地、严格地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制定,建筑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清晰的明确会计控制的方法,具体的方法应该包括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环节的资产、财务处理,要制定出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条例。
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还必须制定出相应的业绩考核制度,在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可以更好的激发出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样也可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各个部门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过程中相互监督,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科学合理性。
再次建筑施工企业也要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要保证审计部门在工作的时候不受任何部门的干扰,这样就可以更有效的对会计部门进行监督,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监督的权威性和完善性。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会计控制队伍
高素质的内部会计控制队伍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对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的行为动机和思想变化进行及时的了解,建筑施工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会计控制队伍: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定期的对内部会计控制人员进行技能和思想理论意识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内部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思想意识水平。
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要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人员在岗学习的重视程度,要不断提高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的自身约束力,保证内部会计控制人员严格的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会计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因此建筑企业要在实际的工作中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获得长期发展。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水平会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也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霞,邱志蓉.论我国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J].金融经济,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