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

时间:2022-12-10 16:42:48

导语:在小学数学教育叙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

第1篇

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

其一,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讲风太盛是当前普遍存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一堂课往往从头讲到尾,唯恐讲不够。例如在对于数学例题的教法上一向的做法是:首先出示例题,然后教师读题、析题,指出关键所在,应注意的问题,可采用的技巧,最后给出完整的解。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来可谓面面俱到,无一疏漏,却极大地削弱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容易让学生养成坐享其成、不愿独立思考的惰性心理。

其二,盲目追求形式的多样性。

小学生相比抽象思维能力,更擅长的是行为模仿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恰当的形式,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但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过犹不及的后果。盲目追求形式多样,不讲实效,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的时间和效率。现在一些课堂上,以说、跳、演等外化活动取代思维过程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与数学应当具有的学习方法是背道而驰的。

其三,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压力大。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小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愿望也比较强烈,但心理压力很大。主要原因在于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相比难以掌握和理解,部分学生存在恐惧心理。尤其是有的学生在运算小数、分数、方程、应用题时感到吃力,个别学生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运算应用题时经常出错,感觉到数学这门课难学。

其四,多媒体教学喧宾夺主。

现在的教师往往喜欢采用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来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思维受到了课件内容的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并且忽视了知识的本质,轻视了重点。譬如在一次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名教师设计了一个精美的迷宫,在迷宫内写上算式,以此来学习几道进位加法,但是当他问学生“看哪个小朋友最先算出来”时,没几个同学算出来,因为大部分学生被那美丽的迷宫给迷住出不来了,找不出应当计算的算式。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就偏离了教学目标,喧宾夺主,冲淡了教学主题。

其五,探究学习只停留在表面。

在探究学习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欠缺,很多时候学生的探究仅停留在表面,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合作交流也同样如此。

其六,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感知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皮亚杰认为小学生在认知上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儿童进行的运算还是不能脱离具体事物的运算,体现到小学生学习数学中,许多概念对他们来说是抽象的、模糊的。想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首先应当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很好的表象,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感知、发展、自动探索,建立新的认知机构,而这些都需要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感知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只顾一味空洞、乏味的说教、练习,忽视了学生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认为只要多重复几遍,学生自然会记住,却不知枯燥无味的、不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更甚者会适得其反。

解决好以上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一、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轻松和谐的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从小培养健康情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热爱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或被迫的,学习的自主性也就慢慢形成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学生从小具有的强烈的接触认识物体,探究研究物体的本能和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

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的想象开始。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将创新思维的结果实物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体验到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创新探究的意识。

总之,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维的乐趣,创新的愉悦。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要克服和纠正“形式过多”的毛病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并非形式越多,学生兴趣就大,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师应该在认真学习好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恰当地选用必要的教学形式。要抱着明确的目的选用一些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知识,服务于教学目的的教学形式,避免形式掩盖内容,喧宾夺主。另外,追赶时髦盲目效仿,华而不实的种种做法,应当竭力避免,使教学形式成为教学过程有效的载体。

三、 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

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必要的休息时间,经常与学生谈心聊天,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缓解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时的心理压力。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为了将来步入初中、高中、大学学好数学课和相关课程的基础。老师也可以私下与学生讨论并帮助其解决一些难题,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完备的声、像、动画等方式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领会、突破难点的目的。比如说,在讲解“长方形的面积”的时候,在屏幕上方显示出一个长方形,在长方形的下面有个单位1的小方格,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将小方格沿着长方形的长、宽逐个排放,学生对整个过程的感知形象、具体,认知深刻,不需要教师提示就可以准确地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总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直观、形声结合、视听并举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扫除文字障碍,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结构,形成空间观念,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五、 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在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体现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灵活调控,使学生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探究学习。

六、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知能力

结合生活实例,建立、培养、发展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数学问题的感知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身边的日常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性。有一次在“百分数的认识”的课堂上,我在安排学生分组探究百分数的意义时,突然有个学生举手报告,“某某同学在偷喝酸奶”。我趁机发问:“请那位同学观察一下,你的酸奶袋上有没有百分数呢?”他看一下说:“酸奶袋上写着脂肪3.3%,蛋白质2.9%。”我接着转向全体:“那你们知道这两个百分数表示的意思吗?”学生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2篇

【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教师;中小学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骨干力量,应具有更强的学科知识、专业理念以及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同时,在基础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潮流下,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个人成长的内在需求,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叙述和梳理研究对象的专业发展故事,解析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以期丰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并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时间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同类研究综述

1、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20世纪70、80年代兴盛于欧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传入我国并很快成为教育决策部门、教育理论工作者关注的焦点[1]。关于教师发展的内涵,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指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生学习,逐渐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在教育专业时间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 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2]。从内容角度来看,赵娟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概况起来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或者说专业态度)三个方面[3];李瑶瑶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意[4]。

2、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近年来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研究。一类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的研究方式,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维度主要有专业意愿、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等;一类研究对教师的专业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了信息技术教师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查分析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通过对现状的调查研究,旨在发现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2)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已有研究认为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如进修机会、软硬件条件、经济待遇、人文环境、工作负担、社会环境、学校信息化氛围等;内部因素,如个人认识、个人知识与能力、职业倦怠、缺少交流与合作等。(3)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如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认识、优化培训以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开展网络教研、组建学习团队、营造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设计体现学习主题的游戏等。

3、研究述评

已有研究涉及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多个层面,内容较为丰富,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深层次地挖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隐性因素及个性化信息。已有研究大多关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对内在因素的探讨也局限于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等。(2)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已有研究大多是通过文献阅读、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以思辨的方式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阐述,从而形成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观点和看法;少量的调查研究也大多采用问卷调查等量化的研究方法,缺乏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这类动态性、过程性较强问题本质的研究。(3)鲜有专门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二、研究方法

第3篇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在工作实践中把学生放在应有的主置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的行政性、强制式的管、卡、压的工作方式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生的进取精神,压制学生的创造力,使教育管理失去生机和活力。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情感,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要坚决反对和防止任何损伤和践踏学生情感的行为。教职工既要按章办事,又要实施情感投资,充分体现工作的人情味,通过沟通交流,去了解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使其处处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从而有效地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尊重是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理性追求,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就是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责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教育是核心,管理是保证,服务是拓展。一般来讲,学生思想问题有三点:一是是非不够清楚的问题,主要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二是行为养成的问题,主要靠以管理为主的养成教育;三是具体的实际问题,主要靠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要将教育、管理、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整合学校教育、管理、服务资源,建立起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就业。只有为学生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实心实意做好事,学校的工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职工必须始终以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重,用组织赋予的职责服务于学生、造福于学生。做到情为学生所系,坚持与学生心连心,始终把学生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倾听学生呼声,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难;做到利为学生所谋,时刻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既享有作为公民应享有的一般的法定权利,又享有作为受教育者应享有的特殊的法定权利,他们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近几年来,高校在其管理中侵犯大学生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母校侵权的法律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说明大学生权利意识、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因此,依法管理、依法从教,尊重和保护大学生合法权利,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这是依法治国对高校管理提出的要求。2005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使这一要求更为突出。如果不强化依法治校这一意识,老师或学校就很可能成为学生的被告。高校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与国家新的法律法规相适应。教育者在做到依法办事,按章办事的同时,要适时在学生中开展成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守法意识、维权意识,即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就家庭地位而言,大学生应该自己照顾自己,自觉减轻父母负担,甚至应自食其力了;就社会角色而言,自己已是一名社会公民,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就法律意义而言,自己已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必须遵纪守法,对自己的一切言行应当负起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有权通过正当的途径、合法的渠道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虚拟 真实 实践教学基地

[作者简介]张连峰(1964- ),男,山东东营人,东营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王栋(1972- ),男,山东邹平人,东营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山东 东营 25709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64-02

一、引言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实训得到了蓬勃发展,虚拟实验实训与传统实验实训方法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同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只有认真分析虚拟实验实训的利弊,正确处理“虚拟与真实”的关系,构建虚实结合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才能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传统优势,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者通过传感设备或利用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便可以进入虚拟空间,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的基本特征,其应用于高职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为虚拟实验和虚拟实训。

虚拟实验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环境下对实物实验进行的一种较为逼真的模拟,是利用虚拟仪器和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人机交互和显示处理的实验形式。虚拟实验在高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中运用较多,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虚拟实训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或虚构某些情境,供学生观察、操纵、建构其中的对象,使他们获得体验或有所发现。虚拟实训主要针对于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其主要形式为虚拟工艺、虚拟工位、虚拟车间、虚拟工厂等。

三、虚拟实验实训的优势与局限性

虚拟实验实训与真实实验实训相比,在以下几方面优势明显。第一,抽象内容形象化。虚拟实验实训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示模型和过程,能够多角度地提供声、像、图文等内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形象化思维的形成。第二,功能全,成本低。虚拟实验实训中用的仪器主要是虚拟仪器及设备,其功能较全,种类多,可以达到真实的实验实训所无法达到的功能。同时节省了建设的资金投入、用房面积、耗材,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本。第三,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虚拟实验实训是一个程序,只要装到电脑上就可以操作,学生可以在任意的时间内做,也可以更换地点做。对于课堂上觉得不顺利的实验实训,可以在课后重做,进一步熟练操作。第四,操作规范化。虚拟实验实训采用的是错误操作中断设计,学生如果不按规范程序进行操作,过程将被迫中断,这将迫使学生进行分析思考,重新回到正确操作,有利于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避免操作过程的随意性。除此之外,虚拟实验实训还具有质量评估适时化、报告数据库管理等优势。

由于虚拟实验实训是以虚拟仪器为主要工具,它所仿真的元器件、仪器仪表和系统功能与真实硬件系统存在着必然的差异,所以虚拟实验实训存在着一些局限性:第一,缺少“实物感”。如EWB为基础的虚拟电子实验实训技术,常用的测量仪器仪表、元件、集成芯片、多种多样的传感器等,在虚拟教学中,学生是见不到的。第二,不利于操作技能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要求进行“真刀实枪”的技能实训,虚拟实验实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第三,不利于培养团队精神。虚拟实验实训的操作界面是电脑,是人机对话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人的因素,不利于集体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处理好 “虚”与“实”的关系

虚拟实验实训是对真实实验实训的模拟,真实实验实训是虚拟实验实训的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教学中要坚持能“真”勿“虚”、“虚”“实”互补的原则,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第一,能“真”勿“虚”。 真实实验实训是利用实验实训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操作的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特别是职业综合技能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应主要采用真实实验实训的形式。如:服务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等专业的数控车床实训车间、数控铣床实训车间、普通机械加工实训室、焊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等,如果用“虚拟”替代“真实”则达不到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第二,“虚”“实”互补。对于成本高,用虚拟手段能够很好完成的实验实训项目,可采用虚拟实验实训;对于一些强调观察现象,采用真实实验实训现象不明显的项目,可通过虚拟实验实训来实现;对于操作规程严谨、步骤繁琐的综合性、生产性实训项目,可先开设虚拟实验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及步骤,再进行真实的“真刀实枪” 的训练;在虚拟实验实训开设前,可安排简单的真实实验实训,熟悉项目中主要仪器、仪表和元器件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五、构建虚实结合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由于受建设资金、场地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还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且已成为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一大瓶颈。构建虚实结合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第一,虚实结合科学设置实训室(车间)。根据各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构建服务多门课程的虚拟或真实的实训室(如表1所示), 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依据专业的需求依托不同的实训室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依据专业(专业群)建设要求及岗位需求建设虚拟或真实的实训室(车间)(如表2所示),满足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提高职业能力的需要。第二,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化平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涉及很多虚拟实训室,为能够充分发挥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同时实现真实实训室的开放管理,需要依托校园网建设安全性高、交互性强、处理数据量大、访问方式多样化、用户群体庞大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从而提高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六、结束语

作为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还处于应用与不断完善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虚拟现实技术理论的不断完善,实训内容、实训手段、实训模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模式将向着虚实结合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模式发展,必将开拓应用型、创造型人才培养的新格局,开创高职教育的新未来。

[参考文献]

[1]田丰.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整合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

[2]李军,王雨静,李星华.基于虚拟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合作式学习;过程评价;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在教育中的深入,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信息化、网络化不仅使社会更加开放,而且使教育资源更加容易获得,学习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特别是对广大需要继续教育的学生,信息技术的这种跨时空特点,给学生兼顾工作与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可以超越传统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学习方式,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自由控制学习内容、进度,自由选择教师,自由参与全球各地教师的交流,通过在线方式与教师探讨感兴趣的话题,享受到与在校学生一样的教育环境。教育信息化不仅为参与继续教育的学生提供了极大自由度的学习环境,也有助于教师通过开设网络课程、微课、MOOCs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由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注重因人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创造性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是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团队成员紧密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合作学习是合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获取新知识、形成新知识结构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合作化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交流,同时有利于学生通过交流对新旧知识的吸取巩固,产生知识的碰撞或者灵感的火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团队中其他同学、老师甚至与课堂以外其他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合作,对生成的理解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化。何克抗教授在解读《美国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时也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成效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文章在研究高校网络课程辅助教学中也发现,在颠倒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对学习成效有重要影响。

二、高校继续教育中信息化“合作式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技术支持不足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为现代化学习方式的开展提供了条件,用于教学的信息资源不仅包括诸如多媒体计算机、移动学习终端设备等硬件系统,还包括各种教学演示工具如PPT、视频、微课,信息检索工具如谷歌、百度及大量的网络教学平台如各大论坛、微群、QQ群等,这些条件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超越时空的便捷,如果能加以利用,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但事实上,在继续教育学习中这些信息技术使用效果并不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虽然表面上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但由于成本、安全、吸引力等因素,在网络上想获取所需的资料并不容易,比如著名的网易公开课及各大慕课、微课网站,为了提高访问量,课程内容基本上以经济、文史类课程为主,基础科学、工程技术课程相对很少,而且主要以概论、导论课为主,很少有完整的体系课程内容,面向继续教育学生的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虽然国家精品课程网上有一部分针对性的课程,但却需要付费而且也缺少视频资料,因此访问人员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访问并不积极。

2.学校因素

绝大多数高校内部有大量的图书、微课、精品课程等数字资源,但一般都只限于在校网内部如学校内部数字图书馆使用,学生即使在学生寝室使用都受限,更何况很多继续教育的学生要身兼学习与工作,并不在学生寝室居住,有的学校对继续教育的学生还进行额外的限制,因此继续教育学生使用校园内部资源比例普遍不高。同时,高校图书馆的数字阅览室设计以独立查阅、独立工作为主,一般不开设专门区域供小组讨论,W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化学习时,只能先独立查找资料,然后再找教室、宿舍等地方集合讨论,这种方式对合作式学习中灵感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除去对学生使用校内资源限制,高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干预政策也限制了教师推行信息化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因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素质直接影响合作式学习效果,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往往没有足够的独立师资,要依赖外来师资,外来师资在信息化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重要性,参与积极性不高,即使已经建立起的网络课程,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课程内容更新缓慢,很多课程网络形同虚设,学生访问量少。另一方面,虽然也有很多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但据文献的581份样本调查显示,在有66.1%的接受过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中,63%的教师都是自学或者参加自费培训,32.4%的教师从未参加过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因此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层次不齐。

(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式学习”积极性低

目前我国移动网络的普及率极高,根据201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稳居世界第一位,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动端网民数已超过5亿,成为网络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但如此巨大的信息技术便利并没有提高学生“合作式学习”的积极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间交流缺乏

文献的调查结果显示,当遇到困难时,在学生群体中,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询问身边的同学、资料、询问老师、打电话给异地的朋友及其他。对于继续教育的学生,同学间没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沟通,同学关系一般比较生疏,所以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碰到困难能及时向同学请教,继续教育的学生碰到困难不能独立解决时,往往会束之高阁,现代通讯工具的发展虽然使时空对交流的限制几乎不存在,但继续教育学生间的交流并没有因此增加。文献的研究也显示,现代学生交流恐惧程度总体上高于普通人群。实践中发现学生可能在虚拟的网络中非常活跃,但现实中却因为害羞、不自信、缺乏交流技能等原因,具有交流厌恶甚至恐惧心理,从而产生回避、退缩的行为。合作式学习不仅需要小组交流,而且需要与教师和其他知识相关体进行必要的交流,学生的这种交流缺乏状态使其在“合作式学习”过程中具有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不善于记录、总结等特点。

2.信息技术技能不足

文献的调查发现,在学习中碰到问题更倾向于通过微大众网站寻求帮助,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百度知道或问问占63.64%,专业论坛占16.16%,图书馆网站只占13.13%,而对于其他重要工具比如Microsoft Office、“云课堂”学习平台等掌握情况并不乐观。由于技能的缺乏,学生在碰到问题不能迅速找到专业的解决方法,常规专业检索工具使用能力的不足也降低了学生交流的效率。

3.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合作式学习”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及创新精神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对继续教育学生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意愿不强,虽然参加继续教育学生主观上的希望能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增强自身能力,但由于时间、精力及自身素质等方面的限制,学生投入到课外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在小组“合作式学习”研讨中就会采取不发言或少发言、少参与的行为,从而使学习效果大大打折。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信息技术支持力度

1.扩大信息技术开放程度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合作式学习”提供了超越时空限制的便捷,虽然不可能完全解决各种需要付费的信息资源的开放,但继续教育学院应保证学校现有资源对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无限制开放,如绝大多数学校自己的精品课程网站、图书馆网站及BB平_。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校可以实时开发、开放移动数字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

2.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培训、宣传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信息技术技能不足,主要是缺乏相应的指导,绝大多数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计划中都没有开设文献检索类课程,也没有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安排。虽然绝大多数继续教育的定位是提升职业技能,但现在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掌握基本文献检索技巧可以培养学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技术、经济等各领域的变化。同时,针对学生在信息摄取方面关注点倾向于娱乐、社交,对新信息、新技术、科技的关注度低的现状,从新生进校、教师上课、学生各种活动方面加大对新信息技能的宣传。

(二)加强信息技术辅助工作管理

1.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文献强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重要作用,提出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作为课程实施的主导者,教师在课程建设中要实现从“重教”向“重学”的转变,信息化“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实施可使课程教学方式从封闭单向向开放互动转变。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提高信息化“合作式学习”的重要性的认知程度,针对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独立师资少,绝大多数授课老师来自于其他学院,师资管理难度大的现状,应制定多种鼓励措施,促进教师实施信息化“合作式学习”的积极性。其次,与教师所属二级学院积极沟通,允许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犯错误,赋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由,减少对教学的行政干预,从教学管理上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2.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针对高校对教师进行系统性信息化技术比例低,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现状,应对参与继续教育教授的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对常规的信息技术如基本的操作系统软件、office系列软件和专业检索软件及一些专业多媒体软件如“图像、声音的采集与处理、“Flash、Author ware课件制作”“网络课程设计、教学网页设计”等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及反馈。

(三)改变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1.加强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虽然学习主要是自主的过程,但要达到“自主”,需要一个督促、强迫的过程,人都是有惰性的,当可以通过“浑水摸鱼”的方式达到目的时,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再努力了,因此完善的成绩评价体系就非常有必要了,“合作式学习”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获得过程相结合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程度、深入探究能力及参与程度、信息化应用程度,如作者在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建立了小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体系,按照2:3:5的评分比例进行成绩核定,从共对180名学生的实施效果来看,这种多元评价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评价结果与知识的掌握相关性也比较高。

2.融入理想教育,建立课堂文化

针对学生在进行“合作式学习”中参与意愿不强,课外学习成果不理想的状况,应该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课外学习具体困难,通过建立各种网络交流平台、课堂沟通的方法,通过专业的分析引导、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提升学习动力。作者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课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的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很有趣,非常有用,但也有的学生觉得一点用都没有,觉得有用的学生能提出很多延伸性的问题,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利用课内外各种平台,建立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从而引导学生从喜欢课程开始去实现学习目标。

四、结语

“合作式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化平台为这种合作超越了时空,使学习效果得到更大的改善。通过实践发现在实施信息化“合作式学习”过程中将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信息技术工具融合在一起面临诸多挑战,仍需进一步探讨,以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2]马金钟,赵国宏,徐鹏.基于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颠倒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260).

[3]朱成林,吴媚,谢艳秋.高校学生群体信息交流行为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科,2014(8).

[4]赵红利.大学生交流恐惧心理现状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79).

第6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11-02

小学生的思维一般来说倾向于形象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抽象事物或抽象问题转化为比较直观、比较具体的实物,即形象表达,才能更加方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调动课堂气氛,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潮流,应该充分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生机勃勃,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价值。

1 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俗话说:一切知识的获取均从感官开始。对于形象思维感官较发达的小学生来说,知识的趣味性是他们学习的首要条件。对于他们来说,有点儿难度的数学学习,若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仅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导致他们排斥学习数学;而巧用信息技术,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如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动画、视频、语音等功能,将课本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生活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学数学的趣味性[1]。

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生活情境:风景如画的郊外,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在互相嬉戏,五颜六色的风筝迎风飞舞,一只只漂亮的蝴蝶簇拥芬芳的花朵,蔚蓝的天空中时不时地划过人们的视线……人们在这如此美好的郊外快乐地生活着。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思考所描述的生活情境中,哪些事物具有轴对称结构?为什么会觉得那么美?等等,引申到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更加投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知识。

2 基于学生认知创新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的融合,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但是其教育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以及学习需求,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否则会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等,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创新教育方式[2]。如在“圆的认识”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圆的半径有无数条这一知识点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圆心画出无数条圆的半径,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再将合并为一的图像显示出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无数条圆的半径都相等,又不脱离他们的认知水平,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要注意培育学生的想象力,既不能片面地否定学生的想法,也不能放任学生不切实际地瞎想一通,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保持正确的认知轨道。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想象、创造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要有一定的限制,防止学生漫无目的地、无厘头地凭空乱想,混淆教学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过程中,把握好学生的认知水平至关重要,不可松懈。

3 找好信息技术应用切入点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课件的依赖依旧过于严重,甚至出现滥用现象,不利于教学方式的创新,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点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因此,需要把握好教具使用的适时适度。所谓适时适度[3],就是指在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不贪大求全,保证不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特有的思维方式,保证课件制作的适度、使用的适时以及课件的效果。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要十分注意适度,不能像放电影似的,整堂课都使用视频。要在适当的时机加入板书或者口语传授,在学生认知困难的时候,暂停媒体课件的教学,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想象的空间,启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简单地来说,就是让学生牢记教学本质及根本目的,灵活运用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线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竖琴中的琴弦,可以引出线段,并对线段进行理论讲解,深化学生对线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由手电筒的光线引出的射线。同样的道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板书、口语传教方式相结合,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列举学生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线的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提高教学效率。

4 开展情境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丰富教育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其中,情境教学是目前教学过程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由教师结合所学知识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都能普遍参与其中,提高课堂效率[5]。过去受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只能通过讲授来向学生灌输某一个知识点,教学方式单一,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而当前的信息技术蕴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一些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在多媒体技术下显得更为直观、简单[6]。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配合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张日历图片,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生日对应的阴历日期与星期,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讲授有关年月的知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画面性比较强,能够对学生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也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种多媒体手段下的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

5 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是当下人们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小学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应把握的几个度,期望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唐彩斌,彭翕成.基于超级画板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92-95.

[2]王东海.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8):1483.

[3]陈丽萍.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以《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为例[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2):171-172.

[4]沙景荣,孙沛华.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叙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9):44-46,43.

第7篇

关键字: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

在数学教学上一直存在培养学生兴趣的问题,有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只是一味的在黑板上板书,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觉得课堂没有趣味,便不再喜欢数学的学习。长此以往,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们对于计算的本质不能把握,不仅无法高效的进行记忆,而且不利于成绩的提高,一些基础好的学生成绩反而出现下降。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得教学生动有趣,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不二选择。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方式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和精神注意力都比较差,很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或打瞌睡,这就需要一些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可以更好地进行数学的教学。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从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事情上入手,制作一些关于在菜场买菜、超市购物这些生活中会经常发生的事情的视频和PPT,学生会更有亲身的体验,此外还可以播放一些动态的数学解题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进行不同解题方法的经验交流,谈自己的感想。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用一些多媒体上彩色的记号笔进行教学,亮丽的色彩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所以这种方式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利用计算机加强口算能力培养

口算能力也是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基本技能,在生活中最常运用的就是口算,口算的方法是十分考验学生的头脑灵敏度的。同样,在数学考试中,如果每道题目都在纸上把过程步骤清晰写出其实是比较费时间的,考试考察的不仅是数学题目的正确率,还是考察做题的速度的一种形式,而且数学口算能力可以有助于在检验题目的正确与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进行口算测试,在课堂上增加数学计算的抢答环节,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体验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还可以运用计算机程序编写一些游戏形式,让学生爱上学数学,成绩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利用软件进行教学评价

以往学生的成绩评定都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这就不免带来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家长甚是教师自己都只注重学生做题的培养,忽视了其他素养的培养。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重视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成绩,也需要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应变能力。所以,可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一些教学评价的软件,从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分析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里哪些方面是强项,哪些方面还有所欠缺,教师根据这些统计对学生需要进行弥补的地方加强教学力度,平时的学习侧重点也放在这些薄弱的地方,这是很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此外,学生最终的数学成绩应当不仅仅是考试的成绩,还要包括平时的表现情况,作业正确率等,这样可以防止一些孩子因为最后考试失误而没有取得良好成绩,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优势

(一)可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数学的教学是非常严谨的,因此,数学教师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出现错误,尤其是在板书过程中,应当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展现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解题过程。除此之外,教师除了具备严谨的教学态度,还要能够具备创新精神,能够在课堂教育中推陈出新,信息技术的引进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能够进行多媒体的操作,教师在平时准备教案时就要思考如何与新的技术相结合来吸引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有的教师的板书字体学生有可能看不懂,运用多媒体备课后可以避免这一个问题,电脑的板书过程都会展现整洁的字体和符号,给学生清晰的解题过程,非常有利于数学计算教学的改善和提高。

(二)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

有些学生在数学计算法则上掌握的很好,但却在做题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小错误,成绩也一直提不上去,这不仅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会让小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题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还可以严格的控制错误率,让学生记住教训,下次不会犯错。与此同时,计算机上的格式书写都是相当规范的,这在无形之中也给学生带来了榜样作用,是学生在数学计算时要按照教师编写的课件上的书写格式进行做题,注意规范,把自己的运算思路清晰的表述出来,计算的方法和步骤要清楚的体现在每一道题目上,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错误率,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引进,不仅仅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演示的工具,还是一种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好帮手,学生学习数学更加主动,兴趣浓厚,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再放弃或直接求助他人,而是选择自己先进行独立思考,或者观看课堂上的PPT等课件,找到同种类型的题目,进行分析理解,最后解答出题目。

三、总结

总而言之,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段里尽可能高效地、准确地向学生们传授他们应掌握的数学计算知识,从而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一直都在思考和探求的问题。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也跟着在与时俱进,我们要更多的引进新的信息技术方式来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改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沙景荣,孙沛华.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叙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9)

[2] 赵.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验与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2)

第8篇

一、明确改革理念,让教师心中有理想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及感染力和感召力;要有独特的品位和智慧及博学广闻的内涵;要有独到的理解和整合教材能力;要有独到的教学灵感和教学设计能力。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我们以“育个性的孩子,塑智慧的教师”为课改目标;以“让每一名孩子的童年成为一段精彩的故事,让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成为一次智慧的旅程”为课改追求;以“激情孕育课堂感情,开放激发课堂活力,探究培养学生灵气”为课改主旋律。激励教师用充满智慧的教育,培育自主、个性、快乐、成长的学生,真正使老师更智慧,学生更自主,从而为“学生主动、课堂灵动、教育生动”的高效课堂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二、定义课堂模式,让老师实践有标准

纵观成功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都是先定义模式,然后在模式的规范和指引下展开教学,既“先入格,再出格”,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基于这一点,我校于2012年秋季学期成立了由各学科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课改小组,在反思、借鉴、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斟酌和研讨,并通过课堂实践,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分学科制定出了东街小学高效课堂模式。分别为:语文“四步阅读教学法”教学模式、数学“122”教学模式、英语“四环节”教学模式和具体操作方法。与这些教学模式同时跟进的还有各学科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如语文学科《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研究》、《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生本课堂与学生能力生成研究》;数学学科《“先思后导,互动双赢”教学模式的研究》、《生本课堂中小学生自我管理策略的研究》、《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小学数学“先学后教有效预习”教学策略的研究》;英语学科《生本教育背景下前置作业的研究》、《小学英语教学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新课程环境下创造性地使用英语教材策略研究》等。这些教科研课题的介入,不仅让我们的高效课堂模式更具多元化,而且为我校高效课堂的打造注入了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三、实践高效模式,在课堂转型中提升质量

我们通过聚焦教师专业成长,聚焦课堂教学,聚焦学习阅读,聚焦集体备课与作业设计,聚焦活动开展(教师论坛、沙龙研讨、教育叙事、说课比赛、学科赛课)等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高效课堂实践过程中,我们用模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明确高效课堂要以高效“导学案”、高效“前置作业”、高效自主学习、高效小组合作、高效集体备课做支撑,并分学科制定了高效课堂方案、实施计划、推进计划和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采用“学名师、听讲座、写反思、办研讨、抓展示”等办法,开展40岁以下教师“人人上一节精品课”系列活动,使更多的教师在活动中历练技能,历练中激发活力,在实践中突破难点,激发教师课改热情,使课堂焕发新鲜活力。首先由名优教师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分学科上“高效课堂示范课”;然后由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分学科上“高效课堂研讨课”; 最后,在学习研讨,反复锤炼、综合实践的基础上,由年轻教师分学科上“高效课堂展示课”;鼓励教师“跨学科、复合化”学习与发展。鼓励学生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把教室真正打造成学生快乐学习、自我展示的平台。

第9篇

2.A君与南蛮姜亦炜

3.忘带钥匙崔亚博

4.踏雪谢凌志

5.我爱我"家"俞虹莺

6.挂吊针记杨世宏

7.让青春的翅膀随梦飞翔——学生工作侧记徐忠奎

8.才女好色魏晓婷

9.经典的生命力散文选刊(理论版) 崔海亮

10.元代文人生命之歌——散曲龚永标

11.余秋雨"从历史怀疑主义到历史参与主义"之评析沈韬

12.试论魏晋诗歌中彰显的侠义精神之嬗变蔺梅芳

13.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吴琳瑛

14.从跨文化视角看翻译语境及其移植赵敏

15.浅谈孔子之"仁"禹慧平

16.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左光华

17.爱国宣言曹希柱

18.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的网吧市场现状与管理张宝珍

19.谈音乐表演艺术的情感体验张昌通

20.美术教学改革初探潘秀妹

21.浅谈中学班级管理艺术姬书明

22.浅析中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化廖德珍

23.浅议张叔良与近代苏州报业庞红舟

24.救救孩子——对开展生命教育的几点认识曹木

25.畅想大学生思想素质工作体系的提高刘孟荣,王亚

26.春风拂面杨柳青细雨润心桃李开——浅谈班主任的情感教育艺术姚长猛

2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学生一个世界——新课程改革下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聂红

28.我国服装品牌发展与运作模式初探张朝阳

29.刍议交际用语牵手高考试题陈秀红

30.解读写作背景感悟文章主题陆斌

31.对等腰三角形分割问题的教学研究与反思高兴平

32.行动为导向教学模式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初探窦俊霞

33.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丁红

34.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李小萍

35.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学政治新课改赵爱红

36.新课改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丁红

37.巧用留白艺术,昭显语文个性林建国

38.探究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张冬梅

39.数学教学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刘献龙

40.巧析古诗词刘华

41.赏析创新示范课《乡愁》谭正坤

42.寻异路探古文胜景——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王瑞红

43.散文选刊(理论版) 英语教学与文化意识培养王秀琴

44.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白静

45.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马庆明

46.浅谈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张荧

47.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初探秦浩

48.探究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能力赵会霞

49.试论体育的智育功能陈长义

50.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崔文华

51.中考作文复习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浅探朱咏菊

52.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赵鑫源

53.整一块菜地,播下数学的种子于士春

54.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韩静

55.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思索黄学勤

56.新课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两种类型郑民生

57.浅谈语文课堂的素质训练尹娜娜

58.浅谈如何解决学生习作中的汉式英语郭凤娟

59.如何培养职专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刘玉红

60.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刘爱霞

61.浅谈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杜丽丽

62.语文活动课的探索任广丰

63.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王会超

64.浅谈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设计孙造

65.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教育张志强

66.浅谈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刘复建

1.怎一个"情"字了得——说刘云散文仵从巨

2.走进三毛的真情博爱世界刘丽丽hHTTp://

3.自我沉沦的代价——论毕飞宇近作中女性的悲剧命运郭廷梅

4.爱的味道——比较阅读《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李雪

5.生命的赞歌——谈金波童话陈曦

6.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诗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读后任敬伟

7.论文学创作中的作家创作陈曦

8.再读《风波》:叙事运动节奏中叙事意味的彰显王凤玲

9.悠长的忧,悠长的美——论《故乡》的美学风格张开翔,李亚欣

10.挪威的森林谢凌志,曾海

11.落后的世情韩松

12.我家宝贝初长成张荧

13.浅谈利用图书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李荣莉

14.评估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钟惠荣,韦武

15.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张帅,钟会菊,刘凌云

16.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互动合作张燕

17.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师评价方法初探周恩莲

18.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和改善途径曹宇,贾绍宁,史建伟

19.论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张慧

20.浅谈古文阅读教学王爱梅

21.作文教学中的"激情"散文选刊(理论版) 朱捧霞

22.引路,开门——语文教师要努力上好作文教学课赵桂芬

23.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及改进策略刘小湖

24.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曹木

25.初中科学多媒体教学与思考贾爱云

26.谈作文教学中赏识方法的运用寇小敏

27.教会学生查字典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李桂娥

28.朗读——阅读中的佼佼者罗瑾花

29.新时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王海朋

30.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尹功良

31.用数字资源辅助语文教学司园园

32.作文教学,我有话要说刘丽

33.如何提高政治教师自身信息素质李玲

34.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备考指南王建青

35.如何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潘俊彦

36.浅议中学英语"情境体验教学"刘向荣

37.怎样上好一堂英语阅读课刘骁

38.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郑金涛

39.浅谈历史教学的求异思维刘振文

40.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何伟杰

41.化学学习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裴红云

42.初中历史新课程活动应重视突破学生思维定势黄美君

43.浅谈初中英语口语训练宁银海

44.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探索吴伟静

45.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吴永雁

46.健美操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罗洪涛

47.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体验齐娜

48.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张安霞

49.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及其策略张素斌

50.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张晓英

51.高中阅读教学之我见王荣慧

52.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姬爱芝

5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石兰兰

54.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杨春华

55.职校班主任探索德育新思路董剑波

56.科学管理班级的几项建议陈建仁,孙淑怀

57.散文选刊(理论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漫谈刘浩永

58.初中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学应君飞

59.挑剔的"O"——拼音教学的一点启示刘新

60.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应从兴趣开始任建荣,才智

61.谈谈中学班级管教张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