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三国故事的歇后语

时间:2022-08-26 09:14:23

导语:在三国故事的歇后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三国故事的歇后语

第1篇

鉴于《三国演义》与初中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及初中生阅读时间偏少、教师指导不尽人意的现状,我们以《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为课题进行了研究,旨在重构名著,高效利用。

一、引入之准备:构建校本课程

所谓《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就是指在对《三国演义》原著的内容、结构、主题和风格等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从指导初中生阅读的需要出发,整体重构《三国演义》文本内容,形成便于教师教学、学生阅读的校本教材,构建可操作的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初中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并设计出一系列相应的教学措施。因此,构建有效的载体――《三国演义》校本课程,是《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

(一)教材框架设计

在编写《三国演义》校本教材(即《三国作品选编》)时,我们按以下框架设计:

1.确定单元数目,加注单元标题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六个人物形象是《三国演义》人物群像的核心,与他们相关的成语、故事、谚语、诗文与初中语文课文关系尤其密切。因此,我们就以这六个三国英雄人物为中心,分别组成六个单元,并加注了每个单元的标题。

2.编写单元提示语和主要人物评语

单元提示语主要介绍本单元主要人物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在政治、军事、文化或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人物评语主要对各单元的中心人物而言,我们统一引用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的评语进行简要评价。因为陈寿对于史料的取舍选择比较审慎谨严,文字也以简洁见长。

3.选编篇目,注析诗文

这一栏目主要选编与人物相关的诗歌、成语、故事、歇后语、谜语、文章等。同时,对深奥难解的诗文进行恰当的注析。

4.设计思考与实践题

这一栏目旨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5.设立人物欣赏栏目

围绕单元主要人物,设立“请欣赏”栏目,选择一些鉴赏性、评价性的文章或观点有争议的文章,刷新原先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旨在换一个角度评价人物,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二)教材选文原则

在选择《三国演义》校本教材的作品时,我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经典性和通俗性相结合

围绕三国主要人物精心选择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同时,考虑到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和审美观,选文时力求通俗易懂。

2.小说和史实相结合

在选择作品时,我们还注意了小说与史实的结合与互补,让两者相得益彰,初步体会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差异。

3.兼顾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时期,需要多方面的精神营养,所以,教材除选择诗歌、小说、散文外,还选了一些典故、成语、歇后语等,让学生广泛涉猎。

(三)教学安排

由于《三国演义》是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学生感兴趣、易接受,所以我们根据新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初中各年级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每周1节),把“《三国演义》校本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但考虑到初一学生文言文刚入门,初三学生复习迎考任务重,因此把课程安排在初二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教学时间为每周1课时,共20课时(不含学生课外自读时间)。具体教学内容、类型、课时如表1所示。

另外,我们还通过讲三国故事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并进行成果展览或表彰,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三国作品的兴趣,增强阅读自主性,提高阅读效果。

二、引入之过程:实施分类教学

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按照重点突破、兼顾全体的原则,避免平均用力,把校本教材《三国作品选编》内容分成四种类型(“单元导读”“比较教学”“综合性学习活动”和“课外自读”),然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既有“面”上的单元导读又有“点”上的比较教学,既有课内教学又有课外自读,既有阅读课又有活动课,从而促使《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得以具体而有效的落实。

(一)单元导读

从“面”上对校本教材各单元内容进行导读,使学生对各单元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进而激发他们深入阅读的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1.教学模式

我们以“导引―点评―延伸”的模式作为单元导读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所谓“导引”,就是从背景介绍、内容梳理、方法点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点评”,就是师生对该单元的主要人物诸多方面进行评价。“延伸”,就是进一步探究该单元主要人物及其相关作品的社会影响和价值,用现念观照该人物及其相关作品对人生的意义。

2.教学方法

(1)设疑诱导。在“单元导读”中,利用紧张的三国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迫切阅读校本教材的好奇心。(2)总结导读。没有总结性的阅读,学生往往会陷入“囫囵吞枣”的状态中。因此我们要求把各单元经典诗文的具体分析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3)趣味问答。在“单元导读”前,我们事先汇编三国趣味竞赛题,引导学生搜集相关三国知识并形成一个个知识链,并在单元导读课上进行必答、抢答活动,这样既加深记忆,又有一定的娱乐性。

(二)比较教学

从“点”上对校本教材各单元的具体篇目进行比较教学,引导学生精读校本教材,旨在“点”上突破对三国作品重点、难点的理解,进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比较教学”主要由以下四个教学环节组成:

1.相关内容烘托

为在教学中营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可以引用相关的三国诗歌、成语、故事、歇后语、谜语等,可以剪辑脍炙人口的影视歌曲,也可以配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画面,以此为烘托,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作品的相关内容。

2.比较阅读

运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方法,从现象入手,进行甄别、提炼,找出与本文有共同点的其他三国作品,或找出本文之中塑造人物的异同,并揭示一般规律与个性特征。一般可以按三个步骤进行:(1)归纳梳理文章的文言词语,《三国演义》全书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的文言词语大都在初中文言教学的要求范围;(2)讨论文章的艺术特色;(3)在充分了解文章的基础上,比较异同。

3.总结归纳

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进行提炼、归纳,然后以这些知识引导下一次的教学实践,形成螺旋式提升。

4.迁移练习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与文章深浅程度相当或内容有关的三国作品中去,进行有效的练习,达到巩固已有知识、运用已有知识的目的。

(三)综合性学习活动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是综合性学习活动。名著阅读也可以借鉴运用,设立此项活动。因此,在“单元导读”“比较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搭建综合性学习活动平台,展示阅读收获,交流阅读心得,激发学生对三国作品、三国文化的热爱,也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校本教材。此活动根据校本教材内容,可以分为六个活动项目,活动主题分别为“走进曹操”“走进刘备”“走进孙权”“走进诸葛亮”“走进关羽”“走进周瑜”。我们如此做的目的是,既唤醒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又拉近学生与三国英雄人物的距离。这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个体审美意识的学习活动跳出了传统教学的窠臼,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人物。

(四)课外自读

第2篇

在快餐文化充斥市场的今天,文学名著备受冷落。特别是中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对于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大部头名著,很多学生认为,阅读名著就是浪费时间。就算有些学生读这些名著,也是囫囵吞枣,看个热闹,根本达不到储备知识的目的,更别说让名著指导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了。如何让学生爱上名著,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应对策略及理论依据

针对高中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 “正大综艺”“三星智力快车”等形式,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既能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是让学生爱上名著阅读的好形式。

三、竞赛的内容及形式

1.趣味性竞赛

比如讲三国故事、说跟三国相关的成语及歇后语、甚至可以根据三国人物编歌词等等,通过这些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2.知识性竞赛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经典名著,里面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学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肯定收效甚微。教学过程中,如果把里面的文化经典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习内容指向就会大不相同。

3.娱乐性竞赛

这种竞赛可以模仿电视上“我爱记歌词”之类的娱乐性节目,识记三国中的人名、地名、计策名、战争名等等,让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巩固并落实《三国演义》中的基础知识。

四、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国》是一部大部头小说,高中生学业重,一口气读完几乎不可能。于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战略战术,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阅读。两周读十回,每十回做一次总结,经典情节、经典篇目师生可一起鉴赏、品读。赏读完后,针对这十回出一些竞赛题,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特别精彩的,可以五回竞赛一次。竞赛环节根据需要,任意设置。可以设置为:四个环节(书面答、对错答、选号答和抢答)、三个小组、两名主持、六名选手。具体做法如下:

1.四个环节

这是竞赛的主要内容,这四个环节的题目,一定要有层次性,环节不同,培养的能力目标也不同。四个环节如下:

第一环节:书面答。本环节选手需听写一定量的词语,每个词多少分,共多少分。本环节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重视积累基础知识,扩大词汇量。

第二个环节:对错答。此环节选手只许答“对”或者“错”,不许反复,否则,不加分。速度要快,每题限时5秒。本环节设置目的,在于提醒学生,关注细节,准确记忆。

第三环节:选号答。每名选手有三次答题机会,答对一题加20分,三道题中有一次向亲友团求助的机会,但得分减半。本环节设计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别题目带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学生有个人独到的见解,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

第四个环节:抢答。抢答的规则是:先抢后答。选手必须在主持人读完题后说“开始”时才能抢,抢到答对加分,不抢就答无效,抢到答错倒扣分。本环节重在考察细节,强化记忆,激发兴趣。

2.三个小组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为了避免力量悬殊太大,也可以根据学生性别、性格、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面等按强、中、弱交叉分组,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进行公平竞争打下基础;每个小组可以给自己命名,如:猛虎队、牛人队、无敌队等。

3.两名主持

在全班范围内,选出两名主持人,男女各一名,主持整个竞赛活动。

4.六名选手

六名主选手分别由三个小组推选出,选手代表各自的小组参赛。

六名选手中,三名是主选手,三名是副选手。主选手负责主答,主选手答不上时,副手帮忙。

5.比赛要求

为保证比赛在文明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在比赛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共同制定比赛规则,为以后每次比赛的成功实施起指导作用。一切服从裁判,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要过于看重分数;文明参赛不哄闹,对于乱吵乱闹影响比赛秩序的小组和个人给予批评并扣除该组一定的分数。

6.积分统计及奖励

每节课比赛积分情况在黑板公示,对获胜的小组和表现优秀的个人颁发小奖品予以鼓励;学期结束把积分累加在一起,该组的积分成绩作为该小组成员语文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7.注意事项

在回答必答题时,教师要等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交流后再指定某个小组回答,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了避免学生只注重比赛结果,忽视课堂听课过程的现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一些比赛题目“泄密”给学生,让其尝到认真听课的甜头。

五、竞赛的意义

1.改变了名著阅读的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因而,名著阅读不是从外向内不断被动填入新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进行知识储备和拓展。

2.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学习中比赛,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扩展了知识储备

使学生学习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和活跃状态,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知识探求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地接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学习知识的种种乐趣。

3.争强集体荣誉感

为了能使本组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他们课堂上听讲格外认真,这有利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长期坚持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竞赛式教学的优点不仅在于竞赛本身,还在于学生要成功的参与,就必须具备丰富的课外知识,学生往往在课前就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能够深入到名著当中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关注名著的细枝末节,领略名著的精神内涵,见识经典名家的风采。

5.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①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目前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主要表现在:小组讨论时,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而只关注自己的发言机会;②有利于培养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比赛规则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竞赛中的表现不仅决定自己的成绩,还决定本小组其他成员的成绩,自己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不论是谁,违反规则都要受到处罚,只有人人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比赛的正常进行。这不仅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意义重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及事业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