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7 17:56:10
导语:在低碳经济理念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碳”;教育
数学是“生活”。新课程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很明确: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的教学应从生活出发,基于生活,为了生活。数学因生活而产生?生活因数学而多彩,生活和数学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基于生活的数学教学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低碳生活”主要是倡导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倡并去实践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当前“低碳”问题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低碳”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现实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太阳”,绝大多数学生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加上在家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理念指导下,形成了浪费粮食、浪费金钱、不珍惜学习用品等普遍现象。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意义毋庸置疑。
一、营造“低碳”小学数学课堂环境。潜移默化地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数学姓“数”,这毋庸置疑,而数学学科渗透?低碳生活”教育也是责无旁贷:作为数学教师,应树立“大教育观”,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明确教材中有关“低碳生活”教育的内容要求,使之具有计划性;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教育因素,把“低碳生活”教育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使之具有整合性;结合教学实际引入国际国内“低碳生活”新成果,增加教育信息量。使之具有开放性;制订教案时,考虑到与知识能力同步进行的“低碳生活”教育,使之具有协调性。“低碳生活”教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二、挖掘教材中已有的“低碳生活”教学资源。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低碳生活”教育的信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在数学教材中,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低碳生活”教育,就要求我们教师细心研究教材内容,对其中的“低碳生活”教育内容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灵活有效地抓住时机,融于教学之中,内隐渗透、潜移默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如果每人每天节约2千克水,―个3口之家一年大约可以节约多少吨水?了解你家每月的用水量大约是多少吨,你家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苏教版小学数学三(下)第52页)“为了鼓励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小明家十月份付费电费64.6元,用电多少千瓦时?”(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上)第94页)通过引导学生计算自家的水费等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追问“关于鸟类,你知道些什么?我们本地还有人喜欢吃野味,你们吃过吗?你认为吃野味对环境、对家庭有哪些不好的方面?……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吃野味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不符合“低消耗、低开支”生活理念。
三、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低碳生活”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教材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是众多专家、学者的集体成果,教学中我们应遵循教材,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我们可以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利于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资源替换教学内容,从而获得既达成学科教学目标,又较好地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多层效果。
四、设计富有“低碳生活”内容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受到“低碳生活”教育
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活动既能够让学生切身感悟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一些实践活动还能够渗透“低碳生活”教育。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上)第118页“了解周围的家庭”时,让学生在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接受“低碳生活”教育;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认识百分数”时,让学生上网搜集含有百分数且体现“低碳经济”的信息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搜集、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低碳经济”,逐步形成“低碳”意识。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圆柱体体积”时,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废弃的各种长方体药盒、牙膏盒、饮料盒、火柴盒、圆柱形易拉罐等作为学具使用,让学生利用废物动手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五、通过指导学生撰写体现“低碳生活”内容的小论文,让学生在收集资料、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受到“低碳生活”教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体验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广泛的应用,进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是我们的追求。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注学校、关注社会,结合南京市教研室组织开展的《生活与数学》比赛,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小设计、小研究、小论文等比赛活动,一方面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收集资料、开展小设计、小研究、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受到“低碳生活”教育。
关键词:低碳健身 理念 家具设计 健身家具
检 索:.cn
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持续受到关注,低碳经济的主张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低碳理念融入健身当中,低碳健身作为一个新鲜的组合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等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顺应低碳理念的形成,家具设计必须满足人们对生活理念的植入,促使家具设计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
一、低碳健身理念
(一)低碳相关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二)低碳健身
“低碳健身”是指在低消耗、低能量、低排放的条件下健身运动的方式。
低碳健身是低碳经济倡导下的是一种健身理念,低碳健身的形式多样,但也不局限于某些形式,如室内瑜伽:避免开着车去健身馆练瑜珈的路程中增加的碳排放和尾气污染;结合办公家具进行的办公室低碳运动等,这个理念的提出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健身方式和生活方式。自奥运后“低碳健身”成了一种新的节约、绿色、环保的大众体育生活方式,是今后大众体育健身的发展方向,更是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低碳健身理念下的家具设计
低碳健身理念下,人们对家具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现代都市,人们每天为紧张的工作、巨大的生活压力所笼罩,一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电脑前和办公椅上渡过,对健康的渴望与忙碌生活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每天腾出专门的健身时间似乎只能作为一个奢侈的想法。利用身边的有限资源来健身成为都市人们一种新的健身方式,也是一种低碳的健身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一个家具设计的新的方向――健身家具。
健身家具的目的是通过家具功能上的增加,形式上的改变或材料上的变化,在不增加空间负担的前提下,让家具拥有健身功能,让健身融入生活之中,如同洗脸、刷牙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需。
三、低碳健身理念下的健身家具设计原则
在国内外,健身家具设计作为新的方向,设计的案例不多,很多企业还在在探索开发中,设计师在进行健身家具的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遵守以下原则:
(一)家具功能的增加,应满足不同健身形式
对于家具来说功能性和舒适性构成美感,是技术美的核心,健身家具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方面,就是实用性,达到健身与家具使用功能;二是审美方面,既美化环境,设计审美品味,传递健康运动信息。健身家具的使用性能除了满足“坐”的功能,还要满足“健身”功能,以满足“坐”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健身”功能,健身家具增加健身功能,以家具所希望提供使用者怎样的运动前提,合理处理坐与健身的关系。如2012年省长杯家具专项赛获奖作品――无穷大健身沙发(图1、2),沙发的扶手不但可以做掌上压,同时,可以在沙发上做仰卧起坐。沙发另一侧增加哑铃收纳功能,方便使用者做哑铃运动。
(二)健身家具造型富有运动感
健身家具在造型设计上,既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对家具功能的基本要求,又要提高人们运动的欲望。如图3,无穷大健身沙发从造型设计上运用倾斜的流线型设计,不但满足实用功能,并且增加运动的视觉感受。同时健身家具应在造型也要符合艺术上的审美要求及现有技术设备的加工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化造型来降低产品制造难度,最大化地减少原料和能源消耗。
(三)家具材料的选择满足低碳原则
健身家具的材料选择上需要考虑透气环保,不吸汗防臭,便于清洗的环保面料,如用在运动器材上的环保皮、网面材料等。和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在尽量选择丰富易得的本地材料的同时,要选择可回收、可降解、可再生、易加工的材料,同时要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家具各部件材料寿命也应该尽量一致。
(四)家具结构设计安全,符合健身条件
健身家具的结构设计上要求简化结构,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具有互换性,符合安全要求,以适合批量化、机械化生产。对于易于生产加工。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各种速生材和人造板材制作的家具,其结构设计应该尽量按照工业化设计标准,方便生产过程中的现代化管理,尽量控制能源损耗和加强环保管理,顺应低碳经济,环保生态设计理念。如现在已经成熟的32mm系统板式结构以及利用各种现代连接件而实现的拆装式结构设计,在倡导低碳环保的未来社会将是我国家具上业化生产发展的主流趋势。如图4,家具设计师Camille Jaigu,Mathilde de Colnet&Marion Veauvy设计的健身家具,结构简单,柜子的金属部分是统一的标准件,不但外观美观,从功能是可以按照使用者的运动不同使用不同高度的金属横杠。
结语
如今在低碳健身理念下提出的健身家具设计,不但迎合了人们对保护环境、低碳健身生活方式的向往,并通过家具设计细节上的改变,节约了材料,增加功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让人与自然能够更和谐,并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为家具设计师提出一个新的挑战,只有把科学的逻辑思维和艺术的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家具设计创造出新的亮点。健身家具不仅是物质的艺术化,还是美的另一表现。创新环境,改善生活条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许灿、王玉霞:《低碳理念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运用》,《住宅科技》,2012。
2 王珊珊:《论低碳经济理念在家居创新设计中的运用》,《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 祝明慧:《低碳健身理念下的高校体育》,《体育师友》,2011。
4 梁兆云、吕九芳:《论低碳经济与家具绿色设计》,《科技信息》,2012。
5 于冬波:《家具设计对低碳室内环境的影响低碳经济与家具绿色设计》,《科技创新导报》,2010。
6 胡波:《基于功能意义的家具设计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关键词:低碳经济;旅行社发展;转型
当前世界经济和气候发展的现状表明,必须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尤其是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各国对低碳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更加需要。这里所讲的低碳经济是指在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都力求低消耗,减少污染,坚持走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1]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保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机遇。我国的专家学者还没有对旅行社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但是,从旅行社承担的职能和所起的作用可以看出,旅行社的发展方式对我国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旅行社发展面临的机遇
世界气候的变化逐渐引起各国的重视,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环境,比如进行理念的教育、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给各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旅行社的发展也是如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旅行社及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培训。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之下,旅行社必须特别注重对于资源的利用和消耗,保护自然环境,完善旅行社内部的管理,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希望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了解相关理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旅行社正好抓住这一机遇将低碳经济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员工。2)有利于旅行社充分了解旅游市场的情况,做好宣传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旅游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供,在旅游过程中开始追求对环境的保护型的消费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旅行社就要及时做好应对措施,针对旅游者的消费观念,制定合理的宣传方式。在旅游市场对环境友好型旅游产品需求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如果旅行社能够及时转变观念,把握时展的脉搏,做好营销宣传工作,必定会得到更多的认可,有利于旅行社的发展。[2]3)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旅行社市场也是充满着激烈的竞争,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促使旅行社积极采取更加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效率,不断的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从而提高竞争力。从另一个方面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扩大了旅行社发展的机会,也为其发展制定了明确的目标,旅行社的创新能够保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二、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旅行社发展面临的挑战
1)过于要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发展之下,一些旅行社在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自身经济利益的获得,而对于低碳经济理念和环境保护的观念认识不足,大部分的旅行社认为对于低碳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应当归于国家和政府,没有社会责任感,且存在道德缺失的现象。2)在旅行社的工作中不注重对游客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和引导。旅行社所关注的发展并不是走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而是一种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旅行社通常都是对于游客进行景点的讲解,追求趣味性和娱乐性,根本没有注意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更不会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缺乏对游客环境保护意识的引导是造成当前景区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
三、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实现旅行社发展方式的转型
1)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工作人员的低碳意识。在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中都要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这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旅行社的发展也是如此。要从原来注重经济利益的模式转变到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利益。同时对于旅行社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提高其低碳环境保护的意识,指导其在工作中教育引导旅游者保护环境。2)转变服务重点,引导游客的行为。旅行社的行为是影响旅游者的重要因素,所以旅行社要转变传统的服务方面,注重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时刻提醒旅游者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要确保不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情况下从事旅游活动,尽量在旅游过程中降低游客对环境的危害行为。同时在旅游过程中组织游客从事与环保有关的一些活动,比如植树等。[3]3)在政府的支持之下规范行业管理。低碳经济背景下旅行社的发展方式转型不会一蹴而就,而应当有计划的前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多个方面的问题,往往靠旅行社单方面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寻求政府的支持,在政府的宣传和帮助之下开展工作,积极进行创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好的行业环境。
参考文献:
[1] 杜宗斌.绿色营销理论及其在我国旅行社管理中的策略分析[J].企业经济,2006(8).
[2] 王红,颜淑蓉.发展方式转型中政府在旅行社行业的作用与影响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3).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一: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以文件形式确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形势下,农业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显得更加重要。而;绿色农业、低碳农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大力倡导经济发展转型调结构,农业经济发展必然要争当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头兵,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环保模式,减少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最终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笔者围绕我国农业经济的绿色发展和低碳循环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推动措施。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三、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队,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四、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五、结语
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10(5).
[2]周丽.加快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探析[J].新经济,2014(7).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二: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途径
[摘要]低碳经济时代下,世界农业经济逐渐开始从高碳向低碳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低碳农业这一生态革命产物被广泛关注和推崇,这就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向生态、低碳、友好模式的转变。本文主要探讨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途径,实现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造成人类对常规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碳足迹等概念应运而生[1]。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通过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必然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重大进步,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及改变生产方式,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通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研发低碳技术并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困难
目前制约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小农分布。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已经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但基本生态生产单位仍是农户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中碳生产的合理标准规划。例如农村地区仅只有一户或几户开展低碳农业生产,而大部分农户依旧仍采用粗放生产,碳生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这种情况下依然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增加推广和开展低碳农业的成本。
2.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基础设计健身不完善,例如水利设施出现设备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是由于水利投资偏向于大型水利工程,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较小,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业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
2.3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技术创新是发展农业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业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完善等,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技术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缺乏先进的技术,例如沼气的开发和使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只适用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生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大中型沼气池等技术还不完善,使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2.4农业生产方式还未完全转变
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得到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等污染土壤的资源的依赖性依旧严重,导致农村污染仍在加剧,造成土壤结块、肥力下降等恶性循环。粗放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3.1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西方国家低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例如阿根廷实行完善的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打破传统的额种地必须先耕的现状,有效的保护土壤面积;巴西政府在2010年实施低碳排放农业计划,运用生物固氮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我国人口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且农业生产效率低,耕地污染严重,因此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化肥等资源的使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降低资源消耗率。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情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3.2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首先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理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屏气原有的重农业产出,轻生态环境理念,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坚持集约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农村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提高现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其次,坚持资源的多层利用,实现资料良性循环,例如发展沼气利用模式、病虫草防治模式、产业链延长增殖模式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农田平原、水体立体等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低消耗、高产能[3]。
3.3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积极开发新技术,整合现有的先进技术,降低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本,同时要注重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增强安全意识,更好地发挥低碳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有机物多层利用技术的推广,在生态系统中形成物质良性循环多级利用的状态。
3.4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加强树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再次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后,要加强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在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经济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民逐渐转变生产理念,坚持低碳环保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等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适当利用优惠的经济政策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鼓励和扶持绿色低碳农业生产。
3.5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
农业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农业文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的休闲观光作用逐渐显现。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模式既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还能够在农村形成品牌经济,带动品牌效应。要以农村现有的旅游资源为开发和发展基础,加强对低碳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力度,构建农家乐旅游的新形态。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模式,首先要保护农村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色,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业高新技术,将农产品作为农业加工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业务,将旅游业融入至低碳农业经济之中,带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例如发展农业生态种植园参观、农业主题公园、农家乐等旅游业务[4]。
4结论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农业的发展,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一部分。低碳农业的发展应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相结合,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加强开发和利用清洁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从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强农业低碳生产、环境保护、生态涵养、文化旅游等各项功能的融合,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宁夏休闲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2010(10):38-39.
[2]胡新良.低碳导向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3]刘国斌,党美丽.低碳经济时代吉林省县域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114-120.
[4]张蓓.低碳经济视野的都市农业旅游:政府行为与市场边界[J].农业改革,2011(2):62-68.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上海世博会
1 引言
如果要评选2009年最流行的词汇,“绿色”和“低碳”一定榜上有名。随着全球资源短缺情况的日趋严重,城市发展陷入了瓶颈区,我们迫切地需要一种理想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模式,来化解由于工业革命以来200年的“高碳”城市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风险。,低碳。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成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所谓低碳经济,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城市则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低碳。
2 低碳城市需要绿色建筑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城市化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城市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中心、社会发展的心脏,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危机,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追求“低碳”的城市模式已势在必行。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会上提出,低碳城市作为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
建筑作为城市的主要载体,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并消耗着巨大的能源。因此,要发展低碳城市,首先要求建筑实现生态转型,而绿色建筑就是城市建筑生态化的产物。它的基本内涵是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节约资源及能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亲近自然,并能够做到人、建筑、环境的和谐共处和永续发展。
3 上海世博会绿色建筑诠释低碳理念
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各种建筑、场馆均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创意,反映出世博会所思考和前瞻的理念,体现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这些作品传达了21世纪建筑的新思潮:节能、环保、健康、绿色、和谐、多样。笔者通过实地考察,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来探讨上海世博会绿色建筑诠释低碳理念的技术手段。
3.1 世博轴:阳光谷
世博轴是上海世博会园区主入口及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为半敞开式建筑,地下、地上各两层,全长1045m,宽约100m,建筑面积25.2万m2,是一个集商业、餐饮、娱乐、会展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商业、交通综合体,也是园区内最大的单体项目。
世博轴的设计充分引入生态、环保和节能的低碳理念,通过大型张拉膜结构顶盖和轻型钢结构搭建起“喇叭花”状的阳光谷,将绿色、新鲜空气和自然光引入各层空间,大幅降低照明、通风、降温所使用的能耗;圆锥形的阳光谷还可像漏斗一样收集雨水后再处理,提供厕所、绿化灌溉等用水;此外,还采用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LED照明等环保节能新技术。,低碳。
图1 世博轴景观图2 “喇叭花”状的阳光谷图3 自然采光
3.2 法国馆:垂直花园
法国馆位于世博园区C片区,设计师雅克·费里埃则希望通过“感性之城”的设计理念,表达对水环境及绿色植被的重视。
漂浮于水平面的法国馆尽显水韵之美——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法国馆在展馆内部呈现了垂直的法式园林,与水面上的倒影交相呼应,而屋顶也被绿色所覆盖,绿意盎然、动感十足,由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垂直花园”。这一设计理念主要是考虑到目前一些特大型城市的拥挤状况,需要对建筑和自然进行重新布局。
图4 法国馆鸟瞰效果图图5 法国馆外观
图6 法式内庭院图7 建筑底层架空溪流环绕
图8 垂直的法式园林
3.3上海案例馆:沪上·生态家
沪上·生态家是专为上海的地理、气候条件量身打造的实物案例项目,它位于浦西E片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面。
沪上·生态家通过引领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诠释了绿色生态之家的设计理念。它的总建筑面积3147 m2,建筑整体以灰、青、白为主色调,兼以绿墙、砖墙、玻璃幕墙和景观水池等点缀,渗透了许多里弄、老虎窗、石库门、花窗等上海地域传统建筑元素,并通过夏三伏、冬三九、梅雨天等本土气候特征,描绘出“沪上”映像。,低碳。该案例对“风、光、影、绿、废”五种生态元素进行一体化设计,“呼吸窗”、“导风墙”等自然通风技术、智能化控光系统、自遮阳系统,以及薄膜光伏发电、垂直绿化、LED 照明和再生材料的综合设计选用等,充分展现了上海未来人居的都市绿色住宅理念。,低碳。
图9 沪上·生态家外观
图10 中庭生态核:植物过滤净化系统
图11 微藻栏杆图12 绿墙图13 人工湿地
3.4 伦敦案例馆:零碳馆
伦敦零碳馆案例的原型是全世界首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位于英国伦敦南部的贝丁顿零碳社区,它位于浦西E片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面。
“零碳馆”的设计理念是尽可能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与此同时,尽最大可能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源热能等,力争使建筑达到能源“自给自足”。“零碳馆”由两栋零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而成,总建筑面积2500 m2,四层高。场馆内温度、湿度通过太阳能和22个风力驱动的吸收式制冷风帽系统来调节,电力则通过太阳能发电板和生物能热电联系统产生。此外,还运用了水源热泵、雨水收集回用等技术解决节能减排的问题,并利用环保材料及可回收的废弃物,设计出了各种对人类环境友好的家居用品。
图14 伦敦低碳馆模型
图15 太阳能电池板图16 零碳家园房门
图17 风帽:帮助室外冷空气和室内热空气能完成热交换图18 利用废弃光盘做的椅子
3.5 汉堡之家案例馆:被动房
“汉堡之家”位于浦西E片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它的原型是位于汉堡市的“港口新城”的“被动屋”H2O(Hometo Office)大楼。
“汉堡之家”案例馆是国内首座获得认证的“被动房”,它是一幢高约18m的典型汉堡式传统红砖房,总建筑面积3150 m2,线条硬朗、简洁大气,造型像四个不同方向打开的“抽屉”叠放在一起,并集办公和居住的功能于一体。“汉堡之家”不需要空调和暖气,而是通过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如利用地源热泵获得采暖、制冷、通风和去湿,利用太阳能实现建筑能源供应的自给自足和零废气排放,同时结合上海的气候特点,通过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创造出相对隔离的空间,使得室内能四季保持25℃左右的恒温,做到冬天保暖、夏天降温,而建筑本身所消耗的外部能源只有普通房屋的10%。
图19 汉堡之家外观:型似抽屉状
图20 汉堡式传统红砖外墙:隔热、隔音、密闭性强
图21 汉堡之家内部构造图
4 结语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上海世博园区正是由绿色音符组成的优美乐章。“绿染世博”,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所有场馆建筑都以生态可持续为基本宗旨,呈现出最精彩、最集中、最前沿、最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低碳。然而,当这些超前的技术被引入到现实生活中时,究竟该如何规划设计诠释?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创新,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更广泛的实践,在绿色建筑创作和低碳城市规划之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城市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2]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 城市发展研究,2008(4):98-102
[3]龙惟定.低碳经济与建筑节能发展[J]. 建设科技,2008(3):15-20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居民;能源消费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023-01
1 引言
本文选取江苏省镇江市为例研究城乡居民对能源的选择以及对能源的产品的消费,本文认为不同的能源消费选择不仅能对能源相关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影响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落实。居民对于能源的自主性选择消费一般分为以照明、炊事、取暖制冷、交通等为主的直接消费和以食品、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居住等为主的间接消费这两种形式,本文侧重于能源的直接消费。
2 能源消费阐述
能源消费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消耗的能源。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费主要有两个方面构成,即这个国家在一定的时间内所消耗的能源总量以及各种能源的消费比重。一般来说,能源的消费量都和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费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能源的单位使用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更加高效合理的利用能源也会促使能源消费量增速的减缓。
3 镇江市城乡居民能源消费现状
本文所说的居民能源消费主要指生活能源的消费。生活能源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消耗的能源,现阶段我国生活能源占能源消费量基本维持在10%的比例。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城乡居民的能源消费差距会逐步缩小,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大量家用电器的使用,这样就需要耗费更多的能源,由此造成近年来居民能源消费水平的大幅上升。
3.1 镇江市的区域地理位置概况
镇江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江苏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是南京都市商圈的核心城市和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镇江市经济发展迅速,201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52元,相比较2012年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相比较2012年增长10.7%。中国社科院将镇江排名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第38位。
3.2 镇江市的样本调查分析概况
3.2.1 数据来源
本篇论文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获取资料数据,结合问卷调查与面访的形式对城乡之间的居民能源自主性消费差异进行分析。总计发放300份问卷,150份在城市发放,150份在农村发放。其中,回收有效城市问卷145份,有效回收率96.7%,回收有效农村问卷138份,有效回收率92%。
3.2.2 数据样本分析
(1)样本家庭特征。
关于户主受教育程度调查,总体来说,城镇居民所受教育程度要远远高于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由我们所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城镇居民所受的初中教育及以下仅15人,占城镇调查人数10.35%,而农村初中及以下受教育人数为83人,占农村调查人数60.15%,农村远远高出城镇一半以上;城镇居民本科及以上的受教育程度为98人,占6759%,城镇高于农村的3.62%。
(2)样本的家庭收入特征。
由所搜集到的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要远远高于农村人均年收入。城镇居民10000元以下仅仅8户,所占比重为5.52%,而农村有35人收入在10000元以下,占样本比例25.36%;而在中高等级的收入中,城镇居民年收入比重也远远高于农村人口,20000~30000元的年收入区间中,城镇居民有55人,占比例37.93%,而农村仅24人,占比重为17.39%。
(3)样本能源消费理念及种类。
①对能源的消费理念调查。
随着我们的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节能环保的能源消费理念,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节能环保,而不仅仅是经济实惠。其中,城镇居民较倾向于节能环保,有92人选择了这样的消费理念,所占比重为63.45%,农村也有53人选择了节能的理念,占比重38.41%。
②能源消费种类分析。
从表1的数据主要看来,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电能和液化石油气都是日常能源消费的主要产品;而城镇居民用天然气的较多,占比重70.34%,农村有的地方不接入天然气,自然就用不了;但是大多数都用太阳能;而煤炭及制品却少有人用,无论城镇还是农村,所占比例都较少。
4 镇江市城乡居民能源消费对比性分析
本篇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城镇和乡村能源消费自主性差异,在被调查的城乡居民中对电能的使用为100%。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二元化差异扩大,大部分农村都没有接通天然气管道,导致有些农村没有天然气的选项,更多的是液化石油气与生物质能;而城镇居民在用气放也是以液化石油气为主与天然气为辅相结合,液化石油气在被调查者占比率为91.03%。在太阳能利用方面,由于城市居民经济基础较好和城市空间的局限性太阳能使用的居民占比率为42.76%;在农村居民中,太阳能主要以太阳能热水器的形式加以利用,因为其经济环保几乎被大部分农村居民使用其占比率为90.58%。
5 总结及政策建议
5.1 进一步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通常,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将引导我们的资源消费,对于居民来说,能源的选择性消费也将更多。可以在农村加大对液化石油气站的建设,增加农村居民对液化石油气的消费量,减少煤炭及生物质能的使用,以优化农村的能源消费结构。其次,也可以适当的将天然气引入部分农村,带动农村的能源新的变革。
5.2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不仅提升了环境质量,而且还低碳环保。应该要鼓励能源企业创新,提高清洁能源的研发及能源的利用效率,毕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清洁能源的推广,不仅能使相关的产业得到发展,还带动了镇江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5.3 大力宣传节能环保,鼓励低碳生活
以政府为主导向广大城镇居民宣传节能减排,举办有关节能环保的讲座倡导城镇居民低碳生活。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让节能环保观念深入广大居民内心,逐步形成节能意识,自主的去注重节能环保,选择低碳生活。
5.4 因地适宜,合理利用农村资源
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农村依然在大量使用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不仅热值低,而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大,会加重雾霾天气的形成。政府应该因地适宜,考察农村的资源利用情况开展沼气池的相关建设,不仅可以供气,还减轻了部分生物质能燃烧的危害,可谓一举两得。政府在此过程中可以为农户沼气池建设及后期使用方面提供一些技术支持,以解决农户在建设及使用沼气池中遇到的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补贴来提高农村居民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低碳保护机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逐渐升温,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断加强。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理念和研究实践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之中,有效利用能源,实施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高效发展,已是城市重点工作内容,这与提倡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不谋而合。可见低碳理念在中国实行是得天时顺地利。
现阶段,内地的各个省市都在争相打造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名片。北京、上海、保定等大城市已经采取行动,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和低碳城市。其他各级城市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然而,研究发现,对于低碳城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几无设想,论述甚少。
本文选取煤炭大省―山西省的煤炭重镇兼世界文化遗产先进市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其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如何应对大量文化遗产的保护,期望得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低碳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化的“低碳革命”正在兴起,人类也将因此进入低碳时代,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时代。城市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关键环节,只有整体城市在这些方面实施到位,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百科全书关于“城市规划”的定义],必然担负着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在城市规划中有效落实低碳城市的建设理念,关系低碳城市的实现程度。现在已经有很多专业人士致力于研究低碳城市规划,并做出了相应的实践探索。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从属于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理念深入到城市规划,必然反馈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但对于如何将低碳理念引入到历史文化保护中,如何确定低碳历史文化保护的定位、内涵,以及如何具体实施,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应用低碳策略的必要性
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除了自身对于专业研究人士的固有价值之外,更多的表现在开发旅游的价值上,向游客展示曾经的辉煌,这也是政府能够接受的、可以增加政府收入的方式。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历史文化遗产所处的历史环境遭受破坏,亟须应用新观念、新方法进行全面保护和开发。
历史文化遗产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其所处的环境,环境是承托其形象的重要因素。1999年国家颁布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价标准》(GB/T1775―1999),其中确定了评价旅游区等级的三大体系,即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定体系,景观质量评价体系,游客意见评价体系。这三大体系的提出为旅游区生态保护提供了可量化的指标:空气质量,噪声质量,水环境质量,景观、文物、古建筑保护,环境氛围协调性,生态状况等[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775-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中提及的相关论述]。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逐渐提高,对环境的要求日益增加,旅游者更倾向于在环境优良的旅游区活动。他们更多青睐于原始古朴、自然宜人的生态、人文环境,而那些环境恶化、充斥劣质人造景观的地方则日益为游客所厌弃。
在建设“低碳城市”这个系统的过程中,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开发,这样对于丰富低碳城市内涵,全面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历史文物的可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晋城市简介
晋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
说她古老,是因为晋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相传女娲氏、神农氏、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神农躬耕等众多的神话传说就发生在这里。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厚的文化底蕴,给晋城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文物古迹,古石窟、古雕塑、壁画比比皆是,古代建筑物随处可见。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是全国拥有国宝单位最多的地级市,另有省保35处、市保55处。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6处、历史文化名村14处。现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约占全国同时同类期遗存的1/3,全省近2/3。说她年轻,是因为她诞生于1985年市管县体制改革,今年刚刚25岁,正像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处处充满蓬蓬生机和无限活力。它自然资源丰富。无烟煤、煤层气、白云岩、石灰岩、铝土矿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尤其是煤炭资源储量大,品质优,享誉全国,全市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49%,无烟煤探明储量为273亿吨,占全国的1/4多,山西的1/2多[ 省略/kpw/kjbnews/edit/UploadFile/20081016113332331.doc中晋城市基本情况介绍]。
正是在这样一个既年轻又古老的城市中,历史文物与煤炭资源交织纠缠着,而低碳策略的应用正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出路。
晋城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所作的低碳探索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需要观念上的进步,也需要政策上的创新。晋城市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保护文物与发展煤炭资源之间的平衡点。近几年,采取了“生态兴市”战略,确定了建设生态强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政府集中财力投向市民假日休闲和历史文物旅游处实施绿化工作。这些实践探索,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4.1在规划低碳城市的过程中,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专门规划
在确定建设低碳城市目标的过程中,晋城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产业多元、低碳发展、生态优美的现代化宜居城市理念”,积极开展城区及周边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先后投入10多亿元,全力构筑“汇碳银行”。对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地区进行专门规划,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现以白马寺森林公园为例说明。
白马寺森林公园[太行日报《荒山变“绿心”――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景观绿化纪实》]位于市区北4公里处,面积1万多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自然风景旖旎如画,而且人文景观底蕴深厚,主要景点有“白马寺拖缰”、“白马禅寺”、“景公塔”、“石佛像”、“黑龙潭”、旅游滑道等。白马禅寺创建年代不详,但毁坏的比较彻底,原来的旧址上仅剩下一座"景公塔",耸然矗立,向人们昭示着她往日的辉煌。在整个城区绿化美化工程的基础上,特聘浙江大学园林专家对白马寺森林公园进行高规格规划设计。
4.1.1总体规划
城市绿心,到2020年,建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形象鲜明的5A级生态休闲和旅游胜地。
4.1.2规划方案及相应措施
历史景点的恢复:恢复修建了白马禅寺、景公塔、长江支队纪念碑、方山观景台、汤王庙、小祈山、黑龙潭、黄龙庙等自然人文景观,同时又建设了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平安系列工程、标志性建筑白马雕塑、四季园等,使公园充满了文化魅力。
白马寺山造林绿化:市政府鼓励大型煤矿与景区展开合作,联手开发白马寺后山,建设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园区。借此机会不仅可以逐渐改善环境,而且为煤矿的转型提供良好机会。晋煤集团2009年一次性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四季园精品工程和登山步道绿化工程。
4.2开展历史遗产的生态保护行动
晋城市在历史遗产的生态保护方面,主要采取了“以煤换绿”和低碳旅游两种方式。
4.2.1“以煤换绿”行动
开展“以煤换绿”行动,关闭或整治了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大型碳排放企业,坚持“节约型、多功能、园林式”的历史遗产生态保护理念。
2011年1月,皇城相府[山西新闻网《晋 级 之 路皇城相府创建5A级景区记》]正式获得国家旅游局批准,成为山西省继云冈石窟、五台山之后第三家5A级景区。整治污染对这一硕果的取得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皇城相府所处的位置紧邻山西第二大河流―沁河。沿沁河沿岸开发有很多煤矿资源,一些采矿污水排入沁河,导致周边的环境遭到污染。为有效保护这一地带的文物,政府决定大力整治环境,将周边的煤炭企业整体迁移。同时皇城相府景区进一步整合沁河周边旅游资源,形成以皇城村为龙头的特色城镇化示范区,并构建全国一流风景名胜旅游区。
4.2.2倡导低碳旅游
观光旅游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有力体现,在近年受到极大的重视。旅游与低碳的结合不仅能促进低碳城市的建设,而且有利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晋城市蟒河景区被亚太旅游联合会、国际度假联盟组织、中华生态旅游促进会联合授予“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
蟒河景区被誉为“华北小桂林”、“北方小九寨”,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近年来,大力倡导低碳旅游,坚持以创建循环型经济为发展理念,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优先发展体现低碳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积极应用电子检票系统和针孔摄像头;通过建立景区网站,增加网上购票、网上订餐等功能,来减少人工成本等[ 来源于2010年10月13号人民网-山西频道]。
借鉴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目前针对低碳与城市规划结合的相关理论很少,而且大多停留在宏观的目标层次上,缺乏实际可操作的实施策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城市规划的分支,低碳理论涉及相对更为贫乏。晋城市突破惯有做法,率先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案例,尽管目前所做的实践和尝试大多停留在历史文化的环境生态保护方面,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视野:低碳策略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只有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低碳保护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理论基础,明确具体着手方向,建立可操作指标体系,才能促进其不断完善和发展。诚如国家《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价标准》(GB/T1775―1999)中旅游区(点)等级的确定依据一样,历史文化低碳保护也应确立一套完整、可量化、可推广的实施指标体系,并融入相关保护条例和保护规划规范中,才能真正将低碳理念落实到历史文化保护的规划建设实际中 。
参考文献:
[1] 谷永新,李洪欣. “低碳城市”的思考[J].建筑节能,2008,8:24-25
[2] 张泉,叶兴平,陈国伟. 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 城市规划,2010,334(2):13-18
[3]顾朝林.低碳城市规划发展模式[J].城乡建设,2009:71-72
[4]杨鸿勋.关于历史城市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观点[J].建筑文化,2007,1:24-28
[5] 赵中枢,胡敏.历史城市的生态保护[J].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电力企业;碳会计体系
中D分类号:F275;X19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前言
近年来,世界气候变暖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过程中,温室气体的大量产生使得温室效应更加显著,这已经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鉴于此,“低碳经济”的概念随之而产生,在财务会计方面,“碳会计”理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这种大环境下,“低碳经济”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一、低碳经济对电力企业会计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低碳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方式,尽最大努力降低高碳能源的消耗,以此大大降低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排放,从而达到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形态。在各个国家,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各国开始将低碳经济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将低碳经济理念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次,通过开展实施各种战略来促进经济以低消耗低污染的方式发展。
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生计的支柱性产业,特别是火电为主的发电企业,其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均可谓体量惊人,由此决定了电力行业与低碳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的飞速发展,碳交易的日益活跃,伴随低碳经济所产生的会计问题也日益增多,电力企业碳会计理念亟待普及,碳会计体系的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碳会计体系建设
“碳会计” 一词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作为会计分支进行研究的。我国的低碳经济起步较晚,在最近十几年,我国才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碳会计的发展史不过十几年时间,加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研究手段特殊复杂,所以除了政府和国际机构之外,鲜有电力企业研究碳会计体系建设方面的话题。对此,本文按碳财务会计体系及碳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分别进行阐述。
1.碳财务会计体系
碳财务会计体系主要围绕“碳排放权”的确认和计量来构造,辅助以碳会计信息的披露。
(1)碳“排放权”的确认与计量
“碳排放权”对电力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了限制。“碳排放权”不仅是电力企业拥有的权利,而且预计可以为其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流入。因此“碳排放权”应确认为一项资产,这种认识得到了国际上的一致认可。具体地,“碳排放权”通常可确认为金融资产、无形资产和存货三种资产,其中:一是金融资产。“碳排放权”之所以具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性质是由“碳排放权”在交易市场中可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自由交易决定的。二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指不具备物质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碳排放权”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可以被出售,也可以自身使用,是一种没有物质形态的权利。因此,将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也是合理的。三是存货。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存货在一般情况下需具有物质形态,但“碳排放权”作为一项权利,不具备这样的特征。
(2)碳会计信息的披露
在国外,专门从事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机构将碳会计信息的披露称之为“碳披露项目”。笔者通过分析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框架结构,发现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碳资产、碳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表现。电力企业只要进行碳排放,就存在与碳排放相关的资产和负债信息的改变。第二,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引发的机遇与挑战。即相关报表信息要对气候变化下电力企业承担的碳排放风险进行反映。经研究发现,碳排放对电力企业的生产活动影响较大,因此应将电力企业所面临的真实风险与机遇披露出来以供利益相关人决策。第三,碳减排的核算以及核算方法。在低碳经济盛行的今天,电力企业报表中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已经越来越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对碳披露项目的分析,有助于利益相关各方判断气候变化为电力企业带来的风险,从而为决策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依据。
2.碳管理会计体系
上述碳财务会计体系仅考虑了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在当前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对碳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亦不容忽视。旧有的根据成本、费用进行决策的方式已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而碳管理会计要求对成本管理有更深层次的剖析及细致研究。例如,碳管理会计可将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碳因素提取,对由此产生的成本费用分解并分析,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对企业碳会计成本的影响一目了然,最终形成可供电力企业高层进行决策的依据。由此可见,碳管理会计是适应可持续经营发展需求所产生的一项管理手段,它可促使电力企业不再盲目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保护环境,从而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动态平衡,这样发展的电力企业才能长久,才会有前途。
三、结语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碳会计体系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无论是相关课题的论文研究还是实务会计处理均不够成熟。与发达国家比较而言,差距还是巨大的。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建议从碳会计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国家不仅需要完善会相关企业会计制度,尽快出台碳会计核算、披露相关的制度依据,还需制定一系列税收法规,对企业进行政策引导,例如,对于排放温室气体量一直处于标准以下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对碳排放收益给予一定的所得税减免等。
参考文献:
[1]李萍.浅谈央行强化会计核算内部控科与风险防范的方法[J].听中国总会计师,2009(3).
[2]郭晓莉.国有电力企业内部控科存在的问题与时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宋美鲜.关于电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探讨[J].电子世界,2014,141(12):254.
【关键字】中国风景园林特色现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风景园林的构成
简单来说,所谓风景园林是指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它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基础,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风景园林的四大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和建筑是形成园林空间和园林景观的基础。其中地形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所有室外活动的基础,也是其它诸要素的基底和依托,地形布置和设计的恰当与否,对于景观空间环境的质量的优劣意义重大,同时它对其它设计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具有主导作用。除了地形、水体、植物和建筑四大要素以外,有的专家还将铺装和其它园林构筑物也纳入园林的构成要素之中。
二、园林景观设计
这里我们将重点介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水景景观设计、园林园路景观设计三部分的设计。
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造景可谓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时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园林水景景观设计
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在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当然这也和水本身的质地有关。一般来说。水要求是透明、无色、无味的,各种水体用途不同,对水质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污染的水就不是这样,它是景观的反面。个别的时候,也有人为了观赏需要。把水染色的,又当别论。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刮了大风。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光线对水体观赏效果更为明显,每一个人都知道白天和夜晚如何去欣赏水景。为了达到效果,往往要在水体中补充人工照明,而这时的观赏效果往往是优于白天的最佳景观。
3、园林园路景观设计
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凳、椅处外延边界;路旁的过路亭;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不一,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园路的转弯曲折。这在天然条件好的园林用地并不成问题: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话下。为了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游览趣味,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园路往往设计成婉蜒起伏状态,但是上海园林用地的变化不大,往往一马平川而根据不足。这时就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配合园路的转折和起伏。例如,在转折处布置一些山石、树木,或者地势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为曲而曲,脱离绿地而存在。陈从周说:“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
三、中国风景园林的特色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理念
中国风景园林的特色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时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跟风景园林的特色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如何使用更合理,满足各种生活工作尺度,并在实现风景园林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园林的舒适度和美观,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增强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
2、生态理念
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类大量开采和开发自然资源和能源,导致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园林的设计中把生态理念作为一项重要的设计理念,风景园林定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3、整体艺术理念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一些人过于追求物质生活,导致精神世界贫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弊端。因此,必须要把人们从物质世界中解放出来。这就需要在园林的设计的过程中坚持整体艺术理念,实现园林的整体美。具体来说就是风景园林的环境应是形体、色彩、空间、以及虚实关系的整体把握,意境创造的整体把握、功能组合的整体把握。
4、个性化理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越来越追求生活的个性化。因此,为了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在园林的设计中需要坚持个性化理念。
四、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
当前,全世界对于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都是方兴未艾。建设生态园林、建设设低碳风景园林成为未来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低碳风景园林营造,将会从操作层面上切实降低能源消耗。例如:通过本地或就近选择材料,即可大幅度降低材料在交通运输中的碳排放,从而达到降低总体能源消耗的目的;通过选择“低碳”材料来替代“高碳”材料,来降低风景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比如减少钢材、玻璃、水泥的用量;鼓励、促进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能等)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及其产品在风景园林中的推广应用,例如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路灯来照明等;通过规划设计手段合理延长园林的使用寿命,进而减少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能源消耗总量。杜绝单纯为所谓景观效果,而设计高耗能(如大面积的玻璃墙,易散热的薄墙体,不必要的大空间等)的建筑或构筑物。由此可以看出,以低碳为目标的风景园林营造,将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然选择。现代风景园林营造中,在满足城市居民对休憩等城市功能的需求的基础上,同时还需要积极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园林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施工到管理维护)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每一个环节所需的碳成本及碳排放,始终贯穿以低碳为导向的设计准则和管理规范,使其符合生态和可持利用的基本原则。
简言之就是,遵循低碳、自然的艺术的心境和发展的趋势,从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设计和遗迹中,吸取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思想和哲学,特别是在自然观方面,达到超越社会制约的、归复自然的自由与完美。
总结
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富于中国特色和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必须要做好风景园林的设计。由于风景园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因此设计师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和把握各种因素,掌握设计的主要方向。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艺术素养,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建筑产品,促进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斌峰试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挖掘及设计要点[期刊论文]-城市建设 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