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2 17:39:59
导语:在公共关系课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公共关系所涉及的主要学科内容
《公共关系》是高校公共管理科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有关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公共关系与公众的基本概念,企业所面对的主要公众及如何处理与这些公众的关系,公共关系实务等内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能从总体上把握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体系,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公共关系实践,分析实际案例,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一)公共关系概念的理解
公共关系课程中有很多理论点都可以通过案例来教学,案例教学可以贯穿整个公关课程当中来。如在讲授“公共关系概念”时,要求学生理解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就可以把组织和公众都通过例子来讲解,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关系的程度实现组织与公众关系的运行。如销售企业与其顾客之间的关系,物业公司于小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等。这些丰富生动的例子可以让学生迅速明确公共关系所要研究的内容和理解公关的本质特征。
(二)公共关系所涉及内容类别的理解
根据内容所涉及的具体分类,可以通过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讲到塑造组织形象的问题上,主要包括建设型公共关系、维系型公共关系、防御性公共关系、交际型公共关系、宣传型公共关系等十种类型。对于这些不同组织形象的塑造,我们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以阐述,如建设型公共关系,一般来讲都是适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或某项事业、某个产品的问世阶段,所以像类似于开业广告、开业庆典、免费招待等活动都是很好的案例资料。在讲到公众的分类问题上,仍然有大量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来理解问题,公众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分类,顺意公众,指的是那些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赞成和支持的公众,如针对某个产品的忠诚消费者就成为组织的顺意公众,如中国移动的广大客户就是这个产品的顺意公众。
(三)对公共关系中实务问题的理解
根据具体的公关实务,把案例贯穿于课堂当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可以增加课堂的效果。如讲到公关广告,公关广告和商业广告有一些差别,如何更好地理解公关广告的涵义呢,可以播放一些企业的MV,如“康美药业”等,加深学生对公关广告的理解。类似于企业的赞助广告、创意广告、致歉广告、服务广告、宣传广告等都有非常多的例子来解释其现象和本质。在讲到公关职能时,就可以通过案例“日本人巧探大庆石油”来解释公共关系采集信息的功能。
三、案例教学的积极意义
《公共关系》这门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并且在实际的讲解过程中,确实有生活中直接可以拿来的案例,这些例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更能在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案例的智慧和乐趣。
(一)理论与联系相结合,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高校现在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理论要联系实际。案例教学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便是将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事例作为教学内容,以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真实的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各种类型案例的剖析,运用创造性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协作能力。
(二)案例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事物,这在公共关系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堂上很不实用,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乏味,产生厌学心理。但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来体验角色,如我们可以通过参加者的角色来举行庆典活动、新闻会、公关策划活动等,让学生以真实的身份来体会公关活动中的具体操作和实践。
(三)注重双向交流,达到双赢效果
长期以来5公共关系基础及实务6这门课程都被视为是一门理论+实践的课程。但在教学中,仍然主要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配合案例教学法,结合少量实践。而实践部分往往流于形式,或者干脆省略掉。以至于学生对于国内外众多知名一流企业经典公关案例了解不少,进人中小企业后却缺乏公关理念,不知道如何提高企业形象,更不会策划公关活动。因此,高职院校中5公共关系基础及实务6课程必须改革,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贴近真实的学生能把握并完成的情境任务,配合其它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置身于工作情境,充分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情境体系设计方案
情境教学法试试效果的关键是情境体系设计,既要贴近真实岗位,又要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满足学生学习兴趣。传统公共关系基础及实务课程目录内容较多,且相对分散。根据姜大源教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思想,设计情境体系时,只选择岗位必需的工作内容设计为学习情境,并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顺序排列。下面是本课程的情境体系设计方案:以我院实训基地/学创超市0为载体,由学生组成的每个公关小组针对该超市开展公关活动。情境一:公关调研。背景:学创超市成立五年来经营业绩一路下滑,远不如校园其它超市。公关小组成员要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等方式调研该超市在师生中的形象,并总结撰写调查报告,小组长以即t的形式做汇报。备注:管理学专业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市场调查与预测、统计基础及实务、经济应用文写作等相关学科,此部分内容教师以引导为主,公关小组有能力协作完成。情境二:公关策划。在前期所做调研报告基础上,结合该超市实际情况,公关小组设计公关战略、专题活动和具体公关活动最佳行动方案。备注:学生在做策划方案时,要考虑到超市的实际情况,切忌假、大、空的规划蓝图。策划方案中要清楚表达做些什么?能不能做?怎么做?谁来做?什么时候做?情境三:公关专题活动。在策划方案基础上,公关小组自主联系分管/学创超市0的行政部门以及学工部和其它学生组织,以校园每年一度的大学生运动会、中秋晚会、新生军训结业典礼、迎新晚会等重大集体活动为契机,执行至少一次公关活动。活动借结束后,每个小组提交一份活动总结及公关效果评估报告,小组长以PPT形式作汇报。备注:学生要落实开展公关活动并不容易,必须要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同意,与各学生组织沟通协调。在此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却能真正锻炼到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情境四:危机沟通。在前期供关系小组所做的公关活动带动下,学创超市得到师生一致好评,业绩一路上升。但今日发生了一起学生饮用该超市酸奶后轻微中毒事件,对超市造成重大冲击。在此危机下,公关小组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应对危机。
3、教学实施及评价
3.1组建模拟公关小组
长期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按照学生自愿的方式自由组建模拟公关小组,学生往往只愿意与自己同寝室或交往紧密的同学组成,容易造成组内成员性别单一,以及成员分工和小组长评价有失公平的情况。为了增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可以采用学号随机组合,以5人为单位组建小组。公关小组成立后,由小组成员推荐小组长,负责日后小组完成情境任务的组织、协调、反馈、评价等管理工作。
3.2完成情境任务
根据本课程情境体系,每个公关小组都要完成4个学习情境,按照要求提交一份报告,并用pPt展示每个情境任务完成成果。
3.3考核评价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素质培养;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关注点。公共关系课程要起到其应有的学生素质、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全方位提升的作用,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式变革,多种方法结合应用,注重能力素质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与融入社会。
一、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
公共关系课的内容及目标要求,决定了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以体现公共关系工作的作用,如:课前提问、课间讨论、课后交流;融合热门话题与事件使学生参与到公关活动的模拟策划中;组织演讲与辩论,模拟招聘会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更多自信。公共关系的教学可以在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对人真诚友好的态度。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重要的人力资本,高职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者,肩负着重要使命。而公共关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心理素质及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才能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际环境。因此在公共关系教学中强化培养学生有关社交礼仪与人际交往的规则等可以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社会交往。通过课程教学,提升学生交际能力,也有助于其形成更强的心理素质[1]。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合作能力
高职生除学生干部外,都很少有机会锻炼自身的组织能力,而公共关系课程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比如对公共关系“调查分析、制定计划、实施传播、评估效果”的四步工作方法的情境模拟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对组织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有力锻炼。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型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努力的方向。而公共关系的教学实践很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对塑造组织形象的方法与原则部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做塑造班级或专业形象的公关活动。在具体活动中,学生们各有任务,通力合作,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良好过程。
二、对完善高职公共关系教学方法的探讨
能力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与社会需求接轨,高职教育必须面向市场,而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管理、传播、心理、营销与社会等多学科的结合。高职院校应努力将就业导向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下面对如何进一步改革完善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理论教学方法多样化
高职院校进行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时,应突出职业特色,将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纳入教学体系当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活动形式进行理论教学: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后,揭示其背后的规律或原理,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要点,是很多应用性学科普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选取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对案例进行总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案例,梳理出主要原理与观点[2]。
2.知识问答法
对于一些学生可以自学完成的浅层次理论老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引入抢答机制,可以在保持趣味性的基础上培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问答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以小组为单位、以宿舍为单位或随机分组,在课堂进行。
3.课堂讨论法
讨论可围绕社会时事或较复杂的案例进行,课前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并留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课堂上学生围绕话题进行发言,其他同学做出点评与讨论,老师做出总结与拓展。
4.学生讲课法
选取一些条理清晰,教材讲解充分的部分,以学生讲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以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为依据与学生共同制订课堂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等。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完成备课后,实施讲课。
(二)实践教学形式全面化
内求团结,外求发展,获得和维护良好的公众形象与关系是公关的职能与目标。公共关系实践教学要围绕这个原则,培养学生的相关职业技能。
1.工作情境模拟法
工作情境模拟法是把工作岗位职能需求作为核心,最大程度地模拟现实中工作情境。在公共关系实践教学中可由学生进行岗位角色扮演,如公关基层公关人员、部门经理、记者招待会的组织者、面试应聘者等。学生进入角色,以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应对各种情境,学习与工作相融合,理论与实践共同提升[3]。情境模拟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应用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情景模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第二,要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第三,要注意引导学生。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以某个具体的活动项目为中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与协助下,尝试项目的各环节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理论与技能。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毕业纪念活动的策划:利用学校的场地、设备等条件,策划各种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的职业能力[4]。项目教学法需要以某个活动项目作驱动,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可以很好地锻炼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能力提升的过程是与未来工作相对接的。
3.实地观摩法
实地观摩法是在学生完成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后,现场观摩一些庆典活动、博览会、美食文化节活动及公益活动等。在近距离接触、了解与学习的过程后,分析各类活动的成功之处与需改进的方面,以口头及书面报告的形式完成。实地观摩法生动鲜活,极具直观性,帮助学生完成由知识到认识的转化;在分析活动与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又锻炼了观察、信息整理及交往能力。
实践教学法,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理论知识,更快地提升实践能力,更好地培养独立性。为了更好地完成社会教育和职业思想教育,增强学生职业体验及职业角色的转换。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到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应与社会现象及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了解社会及相关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明确职业素质培养目标,最终增强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
(三)考核模式科学有效化
公共关系课程教学以就业为导向,考核过程也应该体现这一导向。所以考核过程不是以传统的卷面考试为主而是以工作能力的提升为核心。因此,公共关系课程考核,应该以实践环节考核为主,这一部分成绩占学期成绩的50%,针对公关理论知识进行的笔试,占学期成绩的30%,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平时成绩,占学期成绩的20%。由传统的试卷考核向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的转变是必然趋势,也才能做出更有效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张维.在公共关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1):65-66.
[2]孟宪琴.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8,22(6):133-138.
[3]邵翠华.《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0(36):284-285.
[4]刘强.公共关系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理论探析,2005(9):
【关键词】 酒店管理;公共关系学;改革;实践;思考
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公共关系对于饭店行业运用信息的传播手段,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信誉,提高饭店管理和处理问题能力和饭店员工的凝聚力,以促进企业目标实现等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从从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对公共关系系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什么是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一词源于英文Public Relations。Public意为“公共的”、“公开的”、“公众的”;Relations即“关系”之谓,两词合起来用中文表述便是“公众关系”、“公共关系”。自从公共关系诞生以来,人们给其下一个准确定义的努力就没有停止过。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莱克斯・哈洛(Rex Harlow)博士就搜集到47个公共关系的定义。美国学者H.弗雷齐尔・穆尔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用政策和实际做法表示的社会管理哲学,它争取在双向沟通基础上通过与公众的敏感的交流活动,得到相互理解和好感。
在我国,公共关系一般是指社会组织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它通过社会组织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同时与各种社会公众协调好利益关系,塑造出良好的形象并传播出去开赢得良好的赞誉和较高的知名度。公共关系不能等同于商业广告,也不能等同一般的推销活动,它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各种关系的整体表现,是一种通过塑造形象、传播形象、管理社会组织来增强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使其向有利于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自身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与公众之间结成的社会关系。从上面的概念看,公共关系不是“拉关系”、“走后门”,不等于人际关系,不等于新闻宣传,不等于市场营销,不等于广告,不等于CI(英文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企业识别系统和企业形象战略)。它的目的就是为社会组织营造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
二、开设课程的必要性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公共关系课程不仅对学生个人还对其以后从事的酒店行业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公共关系课程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利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公共关系学课程涉及到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秘书学、经济学等很多学科,既吸收了相关社会科学的理论成果,也吸收了自然科学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的最新成果。在高校学习公共关系课程,可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管理、策划、传播和礼仪知识,掌握公共关系能力,有助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2)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桥梁与纽带
双向传播沟通交流是公关工作的基本模式,是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联系并保持良好关系状态的基本手段。对于涉世之初的大学生,只有掌握人际交往的常识与一般技能,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公共关系学的传播沟通观念和实践技能将使大学生确立起自觉与外界建立联系的意识,在内外信息互动中,调整自身行为,保持身心平衡,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同步。
(3)具备良好的形象意识是实现大学生与社会全面、和谐、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
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与宗旨。懂得珍视自己的存在状态,并积极追求良好的存在状态,已经成为现代个人的基本生存观念之一。公关形象塑造讲求内外双修,表里如一,即通过提高产品与服务品质,提升文化内涵,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修为来增加自身的品牌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塑造个人良好形象是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与良好修养的有机结合,通过形象教育确立形象意识,将有助于社会个体提高道德修养与文化品味,遵守社会信誉,珍惜个人名誉,推动社会和谐、文明发展。
对于学生以后工作从事酒店行业的来说,公共关系课程的开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1)有利于树立酒店良好形象
酒店的形象是社会公众和饭店员工对饭店整体性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它是公众对饭店发展历史、物质条件、服务产品、管理人员、工作环境等总体认识,反映了公众对饭店整体的特点的了解和倾向。公共关系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通过具体工作树立与发展饭店的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信誉,以取得公众理解和接受,进而赢的信任和支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商业的竞争,对于产品和服务不再是质量,价格的竞争,更多的是公众对于组织的认可程度。
这就需要提高酒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公众知道、了解酒店并对其有良好的印象,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发挥公众的舆论作用。在此过程中就需要酒店每位员工在和公众沟通过程中展现良好的形象。接受过公共关系学课程培训的员工能更自动自觉并有效的维护组织的良好形象。
(2)有利于酒店对外公共关系活动的展开
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需要组织内部每一位成员的努力,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标。接受过公共关系学课程培训的员工具备相互合作的意识,能主动地、自觉地将自己的言行和工作内容、工作任务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配合组织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
(3)有利于协调饭店内外关系
饭店不仅要为顾客服务,也要让员工感到家的温暖。只有让每位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凝心聚力,以主人的身份将工作做好,全体上下团结一心,饭店才能健康发展。
(4)提高饭店经济和社会效益
酒店经营的主要目的是取得效益。效益来自顾客,只有顾客光顾才会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而公共关系正是要让更多的顾客了解饭店,光顾饭店,在提高饭店效益方面起着不可缺少的地位。饭店公共关系在提高饭店效益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处理好就会给饭店带来良好的收益。
三、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教材少。目前虽然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材很多,但专门针对酒店管理专业而设置的教材来说,版本很少,只有姜华主编的《酒店管理公共关系》和梁东梅主编《旅游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寥寥几本,教材内容也不够全面和完善,不能完全满足对于学生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的要求。
2.师资队伍较弱。由于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学科还很年轻,公共关系学课程在前几年的其它专业课程设置里可有可无,如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很多任课教师上学期间自己根本就没有学过这门课程。如今,为适应专业培养方案与市场接轨的需要,一些老师转行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从师资队伍整体上看,还没有形成一个团队,教学和科研能力还较弱。
3.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公共关系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但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的实践,难以顾及学生的兴趣及需要上的个体差异,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4.考核评价体系陈旧。目前,公共关系课程的教学效果考核大多数采用的是一次性闭卷笔试的考核方法,考试的内容上侧重基础理论知识,忽视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显然这种考核评定的方式方法已不适应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加大对公共关系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当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及社会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积极推行教学改革,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高等院校中被广泛采用,在酒店管理专业中亦是如此。公共关系案例,是对某一特定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容、情景及过程进行的客观描述,其内容包括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与策划、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等。公共关系案例是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座由“知”通向“行”的桥梁。实践证明,利用公共关系案例进行教学,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探索,揭示公关活动的规律,可增强学生对公共关系理论的理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互动教学法。多元互动教学就是把教学过程作为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它是通过优化选择互动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多元”的“元”则指“要素”或者“手段”,即与教学和学习相关的各种教学因素和手段。多元互动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多元沟通和动态影响的过程和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调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和谐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
3.课堂模拟法。由于受环境所限,公共关系很多实训课内容很难在社会实践中完成,更多的则是在课堂上模拟。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模拟宾客、迎宾、接待、餐饮客房工作人员等不同角色进行模拟。虽然课堂不能代替真实场景,但是通过角色模拟,让学生对事件进行还原和演示,再加上自己想象的语言与情节,使事件变得有血有肉,学生在表演中体会问题、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公关意识。这种模拟活动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及表演的积极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公关工作的感性认识,使教学尽量与酒店实际工作相接轨。
总之,酒店管理专业公共关系是一门集理论、实践、谋略、技巧为一体的极富创造色彩和可操作性的应用行课程。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舍弃了教师的传授环节就不能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深人实际,积极探索,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多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能力着手,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注重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技能训练,掌握公关实务,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公共关系能力的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22-02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与社会体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社会与经济不断与国际接轨的形势下,“公共关系学”逐渐兴起。公共关系这一门学科具有非常复杂的特性,不论是综合性、理论性还是实践性都非常的强,它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起着影响作用,是职业学校中应当尤为重视的一门课程。公共关系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系统性、全面性的获得理论知识,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措施,使学生的公共关系理论知识得到实践性的构建,提高他们的公关传播、人际交往、社会环境适应等方面的素质能力,让他们掌握形象树立、关系协调、信息沟通等方面的技巧,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社会工作生活中为自己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当前的一些调查来看,人才的环境适应、人际交往以及信息沟通等方面的公共关系能力,被社会企业看得非常的重要,甚至与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基本持平。所以,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公共关系教学的实践与探讨,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
二、当前职业学校公共关系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对公共关系教学的重视力度较低。职业学校主要以培养社会实践性人才为主,主要关注于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这一点在许多教师心中都是非常明确的,所以在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上,都做足了研究、下足了力气,因为就以往的观点来看,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就业率。但是,随着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转变,人才的公共关系能力,也成为了决定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内容。可是在当前的职业学校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没有认清这点转变,依旧一味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并没有了解到公共关系教学的重要性,对公共关系教学的重视力度较低,这就直接导致了公共关系教学质量较低,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公共关系能力。
2.重理论、轻实践。公共关系这门学科,并非只由理论部分构成,其更多的部分倾向于实践,因为只有在实践过程当中,才能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的公关技巧,并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得到应用,可以说实践才是公共关系教学的主要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老师并没有作出实践教学的组织安排,虽然学生获得了基础的理论部分知识,但是却没有办法在有老师引导的情况下,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这也就制约了公共关系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与实际教学目的之间的脱节。
3.不具针对性。职业学校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各不相同,职业环境、所接触的组织也会有较大的差别,所以他们会对一部分特殊的公共关系能力有突出的需求。但是当前职业学校的公共关系教学对学生的专业而言,却没有针对性,或者说公共关系教学与学生专业学科的有机结合程度不够高,这就使学生难以获得最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那一部分公共关系知识与实践能力。
三、职业学校公共关系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1.重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案例选择中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广泛收集与理论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尤其是与学生具有相近性相关性的案例,介绍事件是怎样处理的,结果如何,启发学生思考。案例教学的实施如下:第一个部分,在课程开始之前应该引出案例,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与思考来进行有目的的听课,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也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在对学生讲解完基础的理论知识过后,之前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也会自己找到答案,最后就需要让学生进行最后的归纳与总结,将问题答案用自己的思路进阐述。第二个部分,在下课前留给学生一个案例作为课后思考题,这个案例既要包括本次课程所学的知识又要包括下节课将要讲解的内容,这样既有助于本节课知识的消化,又有助于下节课的预习,既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提高其综合素质。
2.进行模拟训练。公共关系教学中的模拟训练,对于学生的实际公关交际能力提升,有着明显的作用,从作者的教学经验来看,模拟训练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前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以公共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以及纽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为主,这一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通常由老师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对学生进行讲解;后一个组成部分则将一些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内容,留给学生去自己进行分析,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讲解,这个过程是第一种模拟训练形式的核心部分,学生需要通过自己已有的公共关系理论知识,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资料收集来进一步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基础知识则能够得到实际的应用,并且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第二种,这种方法就是通过情景模拟,为学生创建最具真实性的公关活动场景,使学生的公共关系实践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在这个模拟训练的过程当中,每个参与的学生,都会根据情境设计,扮演一个参与公关活动的角色,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论知识,结合活动场景来进行操作、演练,整个过程当中老师需要做的是观察、引导以及给出评价建议。同时,还要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轮流的参与模拟训练中,既当“观众”、也当“演员”,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他人的身上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以及需要避免的地方,在模拟训练之后学生之间也还要进行一次相互交流、沟通,说出对方做得好与不好的地方,相互指正、共同进步。
3.开展社会实践。公共关系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尤其是实践部分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能否创造性地解决公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对学生加强实践教学就选的格外的。总之,老师与学校方面应当利用一切可取的资源,为学生创建实践经验。如上面所说的,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情景表演来体会公共关系中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纽带的关系与处理技巧。除了这点之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进一步的真实感受公关活动。比如,由学校打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渠道,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公关活动的实地观察,这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公共关系的感性认识。或是直接由企业组织安排实践,这样的仿真度更高,且便于企业人员直接向学生传授真实经验、真实技巧。其次,还需要加大公共关系教学与学生专业之间的衔接力度,通过从企业方面收集相关的真实资料、信息,整合进教学资料当中,提高公共关系教学与学生专业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程度,使学生能够针对性的获得最适合其自身职业发展的那一部分公共关系知识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月如.案例教学在公共关系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科学教学,2010,(10):265-266.
一、公共关系学课程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增强课堂活力和发挥学生潜能。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活力,发挥学生潜能。其次,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参与式教学理论中的多种教学方式有利于交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公共关系学参与式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最后,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该方法中的头脑风暴、小组活动等教学活动紧密的契合了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特点。学生会很自然地进入角色,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中。通过给学生创造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公共关系学参与式教学的主要实现形式
根据课程的学科性质,结合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本着激发课堂活力,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可采用的参与式教学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拓展思维的方法,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来拓展思路。在这门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公关专题活动均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策划这部分内容中,可以在特定的背景资料下,充分发挥想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给出更多具有创意的方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活动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法,由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可充分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加学习,激发思维,让学生在自己的活动和思索中获得知识。如“公共关系演讲”专题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次演讲活动。通过活动,构建丰富的思维场,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能力。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旨在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新闻会”“庆典活动”等内容的教学中可以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来模拟整个“新闻会”和“庆典活动”的组织、策划及实施工作,在合作交流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案例教学法。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从当前社会中的热点话题中寻找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诊断。譬如“公关危机”等内容,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三、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公共关系学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合作学习法中注意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法首先要确保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分组时应尽可能地使每一组学生的水平保持基本一致,以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
(二)注意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
参与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参与式教学方案。如怎样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怎样选取参与素材,怎样去挖掘新的教学手段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课前的精心设计。所以新理论的钻研、知识面的拓宽和较强的沟通艺术均是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的表现。
(三)注意评估教学效果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 公共关系学 教学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培养目标的专门教育,它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可见,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因此,对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探讨是非常重要的。
一、实践性教学方式在高职公关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1、实践性教学方式在高职公关课程中的应用是市场、社会的要求
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且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应用性学科。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曾明确指出,“21世纪的大学生,无论学什么专业,无疑都应具备较好的公关能力和素质,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由此可见,《公共关系学》在提高大学生公关意识、协调沟通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各类组织对公关人才的需求非常巨大,并且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公关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加强实践性教学,积极探索培养符合社会、市场需要的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人才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商品生产的现代化对现实劳动力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选择不再仅凭一张文凭,而要看他是否具有实际操作能力,是否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灵活运用能力。
2、实践性教学方式在高职公关课程中的应用是教学目的的要求
由于公共关系在传播信息、协调关系、塑造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审美意识和热情、自信、开朗、乐观的性格;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宣传推广能力。换句话说,公共关系课程就是培养“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跑出去能干”的应用型人才。
3、实践性教学方式在高职公关课程中的应用是学生认知心理的要求
人类对知识的感悟和认识是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而作为高职生,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不满足被动地接受,愿意并能主动去探求相关的知识,他们的强项是实践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理论学习是我们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的弱项,如果我们按精英教育的方法课堂上理论过多,他们是很难接受的。因此,我们要挖掘这些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因材施教,要根据生源特点,着力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理论,在实践中掌握理论。
二、实践性教学方式的内涵及原则
1、实践性教学方式的内涵
实践性教学方式是指以诱导学生参与、吸收学生进入实际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是通过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活动来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和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的人才培养方式。
2、实践性教学方式在高职公关课程应用时的注意原则
(1)实践性教学应用必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吻合。岗位需要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将来职业继续发展的基础,公关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忽视专业知识体系将会阻碍公关专业人才的成长,因此,实践教学方式的应用不能忽视对公关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2)实践教学方式的应用必须尽可能地满足市场对岗位技能的需求。这一原则要求该体系能随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 并经常对该方式自身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学生的素质及技能能够满足市场动态的需求。
(3)实践教学方式的应用要具备有效性。实践教学必须注意有效性,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因此,必须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可采取分层次步步过关的方式,使学生学有动力,做有目标。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考核方法应量化、可行。
三、实践性教学方式在高职公关课程应用中的具体做法
实践性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在公共关系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能将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通过案例的解析变成生动的事实或现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在理论阐述前将案例的背景资料先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或方案,从案例中引出理论。当然,教师必须精心挑选案例,太偏、太陈旧的案例都不是最好的。如可以从近期报纸、电视、网站上寻找案例,也可以让学生寻找案例在课上进行交流。实践证明,案例分析法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2、演讲
演讲是一种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态势语言表达为辅,通过面向听众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以达到感染人、说服人、教育人为目的的艺术化的语言交际艺术。演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增长,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及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公共关系人员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言语表达能力。基于这样一个考虑,教师教学可在教学组织中设置课前五分钟演讲环节,一是可以调动课堂气氛,缓解学生上课的紧张感和疲劳感;二是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三是可以传承真理、启迪人心、唤起行动。
3、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扮演角色的方式来达到体验及学习的目的,重视藉由实际的体会及行动达到认知情感、了解情绪,从而创造自主、自发的效果。在公众关系协调、公关礼仪及公关危机管理三大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了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创新教学方法,由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公共关系事件,在参与中领悟公共关系。比如,在公众关系协调模块中,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公众关系情景扮演角色,培养公众关系协调能力;在公关危机管理模块中,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危机事件情景扮演角色,进而处理危机事件;在公关礼仪模块中,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扮演公司前台如何接听电话,扮演政府办公室主任如何在会议和宴会中安排座位等等。让学生切身表演礼仪,引人发醒,教育意义颇深。
4、情景模拟
模拟教学法即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模拟公关角色,解决“实际问题”。可尽可能设置具体周密的模拟情境,有时甚至可以利用大家都熟悉的真实场景。我们在本课程设计了四个模拟专题活动,包括企业VI 设计展示会、公关知识竞赛活动、校园参观活动、新闻会。具体的做法:首先,根据学生分成的小组来进行思考与策划,撰写并提交策划书;其次,按策划书的要求进行组织实施,包括准备道具及场景布置,安排成员分别进行模拟、演示;最后,由参与组织的学生、观众学生及教师就各学习小组的设计方案及模拟演示中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组织评比。通过模拟教学,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辛苦,从而提高公共关系实战能力。
5、小组讨论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传统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陷入“奉送真理”的漩涡,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没精打采地听,已经是很多课堂的常态。而小组讨论就是一种“教人发现”的教学方法。所谓小组讨论就是指教师针对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拟出问题,让学生分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大家在开放式的教学中轻松掌握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讨论可以是协作式的,也可以是对抗式的,课堂辩论就是引导学生参与的一种最好形式。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如公共关系概念辨析:何谓公共关系?何谓庸俗关系?可让大家展开辩论。辩论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也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自学式教学
教育专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探求知识,学会自主学习。“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安排学生自学部分,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其实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大量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了公关作用与公关意识,掌握了公关活动操作实务技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孔令海:公共关系思想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23).
[2] 岳炳红: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学生公共关系素质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尝试运用模块教学理论,依据课程体系将不同课程模块划分为不同的板块。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其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拓展课以及其他课程等5大课程模块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约为23%;专业基础课主要由“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原理”、“经济法规”、“基础会计”、“统计基础”等课程构成,占总学时的比例约为23%;专业技能课主要由“连销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基础”、“生产运作管理”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训课构成,占总学时的比例约为44%;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学校特色所开设的一些课程,如“东莞经济综述”、“市场调查与预测”、“管理沟通”、“公共关系”等,占总学时的5%左右;另外5%主要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规划的需要,在全院教师所开设的一些特色课程中自行选修。可以看出,目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仍旧局限在学科方面,对于实践操作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相对比较少,同时,过于追求课程体系的大而全,缺乏将相关学科进行有效的衔接。
二、当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呈现趋同化现象
人才培养目标指的是基于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对所需要培养的人才所设定的一种预期。在教学活动组织和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目标是其得以进行的核心,在教学工作中,任何活动的开展通常都是基于这一目标来进行的,例如: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教学水平进行有效评估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该目标能够较好地体现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培养与市场“适销对路”的人才。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一个人学历的高低并不能准确反映其管理能力与水平,而我国高职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基层管理者,这就导致课程体系设置内涵不清晰、结构不合理,直接制约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另外,在该专业的教学目标设置中,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趋同化现象。尽管各高职院校无论是其办学条件还是历史文化,甚至是在区域依托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这一差异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未能在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各校自身的特色或不同。因此,在市场需求不断多元化的今天,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仍然无法较好地适应市场发展。
(二)课程体系结构设置缺乏职业性与前瞻性
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普遍存在课程体系结构缺乏职业性与前瞻性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体系的设置相对缺乏职业性,同市场发展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在课程的教学中普遍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却相对较少。3.在课程的开展中,应用性的课程比例较低,无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4.学科的设置缺乏实际性、前瞻性等,缺乏对市场发展的有效调研,普遍存在着照搬的现象。5.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少,没有充分结合不同学科之间的良性互动,缺乏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6.学科没有有效地同职业岗位进行对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就业时脱节现象的发生。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在培养和发展中存在片面性,使得学生踏入社会工作岗位后,无法良好地开展和适应工作。
(三)综合能力及技能培养有待强化
通常来讲,要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是一个非常适用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体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状况。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所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得到有效应用,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应该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整合。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实践课程的配置水平都相对较低,而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则相对比较偏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掌握了较好的理论知识体系,但是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却比较受限,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只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错误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些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实习实践课程存在脱节现象,还有的院校为了能够凑足学分,在课程体系中重复进行实践课程的设置,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四)实践教学的师资匮乏,课程实施途径单一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中,普遍重视对专业类别的系统性发展,同时,在学科内容上也主要追求专、精、深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高校教师类别中理论教师占据着较大的比例,而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和技能教师、实习教师的比例却比较低。因此,在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理论能力远大于实践能力的现象。由于实践教学的师资匮乏和能力的不足,导致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不高,就算建好的实验室等基地也大都成了摆设,使用率相对比较低。同时,高职院校的课程实施途径比较单一,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大多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模式,比较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同社会和企业的衔接相对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相对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有创新意识。
(五)考核形式僵化,内容重知识轻能力
现阶段,我国各高职院校教师通常都具有较重的教学任务,为了能够尽快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考核,在大多数课程中都倾向于采用试卷的考核方式来进行,采用论文来考核的方式仅出现在少部分的课程中。一些类似于创业策划、演示等方式的考核,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通常很少采用。而在考试中,通常倾向于采用闭卷考试,只有少量选修课会采用半闭卷或者开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在题型的设计方面,通常涵盖了选择判断、名词解释、问答和计算等。因此,这一评价方式最终反映出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而缺乏对于主观性分析和扩展性的考核。通常来讲,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对其相关技能的培养,都离不开客观知识的传授,然而,学生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基于现实环境所进行的相关决策和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能力,是难以从理论知识中得到提高的,同时,对于理论知识的过分重视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完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可以通过课程体系的设置表现出来。高职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应该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不断提升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和合作意识;进而在课程的日常开展中,有效地融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实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对市场需求进行探析,不断地调整和改善自身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适应能力,使得学生的发展能够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多元化的需求。在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日常培养中,应该基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加大对学生沟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等的培养,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不断促进其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形成。例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基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求而设置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基层管理、中层管理和综合管理的能力,同时,还非常重视学生管理咨询能力的提升等。
(二)以满足社会市场需求为目的,优化课程结构
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满足市场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在人才培养中,需要紧密地衔接“知识—岗位—技能”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1.应基于工商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充分融合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重视专业性质和学科核心课程的构建,调整课程设置以达到最优的配置。同时,需要同其他学科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正确处理好本学科与交叉学科间的逻辑关系。2.在课程的设置中需要基于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岗位实际操作和需求进行充分协调,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为学生以后走入社会岗位提供一定的帮助。3.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要全面结合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等,针对企业管理开设相应的课程进行系统化的学习。4.在课程的设置上还要根据该专业的就业特点,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开设创业课程,为学生在以后的创业中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增加实践创新课程的开设比例
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市场需求提供应用型人才。基于这一最终目标,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必须打破传统的模式,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体系。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需要增设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地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2.充分地协调社会实践比重,规范教学管理体系。在开展实践操作课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地协调社会实践的比重,不能只局限在学校层面进行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实验室等配置完善的实验场地设备,同时,设置研究小组,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展实践创新课程。例如,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对管理学知识进行探讨;通过在学校举办企业管理模拟大赛,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等。4.学校应加强同企业或政府等单位的有效合作,利用暑期实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同时,为他们深入了解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提供帮助。
(四)优化师资结构,促进教学改革
教学工作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师资队伍的影响。在师资力量的设置中,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地适应人才培养的改革,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导向,不仅重视教师理论知识的提高,还要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1.教师应重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的更新。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深入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光电技术等快速融入到高职教学中,另外,也要鼓励教师进行相关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从而提升他们的教学经验。2.学校要积极地协调与社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可邀请企业或者社会中经验丰富的知名人士到校演讲,与教师和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际管理经验;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关讲座的开展、管理技能演练等方式,不断完善和丰富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强化教学团队的学术能力和企业实务操作能力,不断优化高职师资结构,促进教学改革,从而促进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有效运转与实施。
(五)创新并改善考核方式
关键词:工商管理 就业能力 课程设置
1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1.1 课程设置滞后,与经济发展不适应 如今的普通中国高等全日制本科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多数院校都开设企业管理咨询,质量管理,组织行为学,企业经营战略,经营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管理学原理等专业课,从中可以看到专业课程中,以当今国际或国内实际工商管理事例为基础的管理课程基本没有,有的学校把就业相关的实践知识以零散的形式融入到教学计划当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而且教学中所用的教学用书是外国很久以前的创业教材,不仅脱离中国实际,也没能与时俱进;有的就是国内的教材,里面的内容陈旧,创新思想少,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指导性低,实用性差。
1.2 理论知识过多,与重实践岗位不符合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工商管理就业方向上的岗位都是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岗位,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但在课程安排上并没有安排与岗位实践操作相配套的课程体系,要么是只讲解课本案例,要么就干脆不安排任何有关的课程与培训,而是完全偏向理论学习,缺乏足够的培养实践环节。这使得在教学模式上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找工作过程当中,出现眼高手低或者所学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
1.3 就业指向不明,与课程体系联系不紧密 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工商管理是冲着管理这两个字来的,一毕业就想着能去公司企业担任管理职位,而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对就业期望值偏高。这方面也是由于工商管理课程在设置上偏重于管理知识,以及管理身份的灌输与培训,造成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眼高手低,创新能力不足。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等与学生就业相关联的内容,由此带来的就是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自身定位,使学生们认为从基层开始做起,就是与本专业相脱离,形成错误的就业观念,而一些管理岗位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几年的岗位工作经验,可学生在学校里面又学不到实际知识,无法从事管理工作,于是就有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
2 改革工商管理课程体系的建议
2.1 社会实践课程要相对独立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以实用性、应用性为特征,要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设置多种类型的实习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践创新的能力。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应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合理合情的建立与时代相接轨、循序渐进的实践课程体系。要能有对实践中所学到的操作和应用固化、分析、分类。总结和提高的效果。有条件的还应设置校外课堂,提供现场教学,让学生做到亲身经历、亲手操作,提高实际上岗操作经验。
2.2 构建“理论+操作”课程相结合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按照就业能力与知识结构相接合的模式,将相关学科与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有针对性的设置相应课程。构建“理论+操作”课程体系模式,不仅有助于减少轻理论重实践的知识结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在理论课程设置上,不仅要安排计算机、英语、法律等基础性的学科,还要安排像管理学基础、会计学原理、经济学、统计学等理论性强的课程,培养学生工商管理学知识结构,为以后发展打好基础。
在操作课程设置上,同时要安排像大学生就业指导、模拟就业、就业教育项目活动课程等与就业相关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思考习惯,以便能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中能够顺利脱颖而出。
2.3 以比赛和活动为中心,推广新课程教学模式 新课程模式是指以比赛和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它指以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动力,把比赛机制纳入到教学模式或教学计划当中,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在比赛中提高,实现以赛帮练,以赛促评的目的。比如设立就业规划计划大赛,或创新就业训练计划等新颖的比赛活动。但是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就业竞赛、活动这个层次,还应该建立相关的激励和长效机制,比如给予参加竞赛或活动的学生一定学分奖励,或把在竞赛中优秀的学生推介到企业中进行实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就业的综合素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3 结束语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如何在这急剧变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其关键在于如何有效的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等院校应根据市场及就业形式的变化,及时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可以有效地做到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就业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樟林.姚卫华.基于就业能力核心的课程体系的构建[J].前沿,2012(15).
[2]陈嘉川.怎样提升就业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2-09-24.
[3]周萍.从课程体系假设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1).
[4]秦远建.房海鹏.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水运,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