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国餐饮市场报告

时间:2022-11-20 04:03:42

导语:在中国餐饮市场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国餐饮市场报告

第1篇

关键词:旅游网站建设;美国;经验

美国旅游网站建设起步较早,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时期,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网站经营思路和管理方法,其发展现状也代表了一定时期内其他国家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美国旅游网站建设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

1 建设概况

从市场规模来看,旅游是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先锋,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消费群体在美国,且发展迅速。comScore最新的《201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美国旅行电子商务市场报告》中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旅行电子商务支出总计达1030亿美元,同比增长9%。其中,航空旅行支出665亿美元,同比增长10%,在所有在线旅行支出中占比高达65%;酒店预定支出为194亿美元,占支出额的19%。

从网站类型来看,根据在旅游产业链位置的不同,美国旅游网站细分为五大类型:一是供应商官网,主要为航空、酒店公司的官网,这类网站在美国旅游电子商务中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如西南航空、Delta和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网站,万豪、洲际酒店集团和德姆集团等酒店网站等;二是在线旅游商类型,这类网站主要从事销售,从中赚取折扣或佣金,如Priceline、Expedia、OrbitzWorldwide等著名旅游网站;三是大型旅游点评公司网站,如旅游分享网站TripAdvisor;四是旅游搜索类型网站,这类网站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全面的价格比较,把用户链接到供应商网站,如Kayak;五是综合型旅游在线服务商,随着美国旅游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YAHOO、EXCITE、INFOSEEK等大型的综合性导航网站也都纷纷开辟了旅游网站。

从美国网上旅游预订市场来看,网络预订订单占全部旅游订单的比例处于连续上升的趋势,而且市场相对成熟,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如图1所示。但美国旅游网站却竞争激烈,促使各网站努力寻找自身特色,开辟发展未知市场,锁定忠诚客户群,从而造成市场集中度较低[1]。根据Hitwise的2008年数据显示,Expedia、Travelocity以及Orbitz排名前三的旅游网站市场份额总和仅为33.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网上旅游预订市场一直保持着携程网一家独大的竞争局面。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网:http://,2010.09

2 建设经验

2.1 法规完善

规范旅游网站的电子商务交易、确定旅游电子交易的合法性、防范网络风险等问题是网站经营者和旅游用户都十分关注的焦点,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美国从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着手网络立法,陆续出台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规章,如1997年的《全球电子商务纲要》(A Framework for Global Electronic Commerce)、《国际互联网免税法》(InternetTaxFreedomActof1997)、《统一电子交易法案》(UniformElectronicTransactionAct,

UETA)(1999年)、《全球及全国商务电子签章法》(Electronic Signaturein Global and National Commerce Act)(1999年)以及《数字著作权法案》(Digital Millennium Cop

yright Act)[2]等,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得旅游网站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的不法行为得到了约束,网络交易环境更为安全,网络支付、信用体系、风险投资机制等不断完善,从而促进了旅游网站的快速发展。

2.2 建立网络竞合关系

美国旅游网站竞争虽然激烈但并不排斥采用网站品牌合作的模式来增加网站流量从而提高在线旅游预订量,实现双赢或多赢。由表1中可见,Expedia是Priceline最大的流量来源,Priceline有18%的推荐流量来自于Expedia,同时Priceline和Orbitz也为Expedia带去了7%和4%的流量;此外,Expedia还是Orbitz的第二大流量来源方,贡献了13%的流量,仅次于谷歌的14%,而且虽然Orbitz和Kayak近年竞争白热化,但根据花旗银行的调查显示,Kayak在过去三年都是Orbitz推荐流量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为4%。

2.3 旅游网站信息服务功能全面

美国众多旅游网站在旅游资源及相关信息提供上,不仅数量巨大、准确性和时效性强,而且组织到位、管理有序。在旅游信息资源提供方面,包括旅游目的地概况、住宿、娱乐、旅游线路设计、餐饮、购物、天气、电子地图、社区论坛等功能;旅游产品和在线销售方面,不仅提供网上订购飞机票、饭店预定和汽车租赁服务等服务,同时还有各种旅游团、旅游方式的网上推销和预订;此外,很多旅游网站对市场进行细分,还支持个性化的定制服务[3]。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下吉林省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策略研究”(2011416)

参考文献:

[1]胡媛媛,美国网上旅行预订市场集中度低来源[R].艾瑞咨询,2008-11-20.

第2篇

关键词:生物柴油产业 发展现状 趋势 预测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0-024-03

近年来,全球受到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寻求缓解能源和环境方面压力的办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世界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生物柴油的重要性,在能源战略中,都把生物柴油作为后石油时代的一种新能源。

1 世界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

1.1 世界生物柴油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近几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生物质能源发展作为本国的能源战略重点,各国对生物柴油产业的投资额度不断加大,优惠政策不断增多,生物柴油产业化规模明显增大。据Global Data的全球生物柴油市场报告,从2001年到2009年,全球生物柴油生产量从9.59亿升增长到157.60亿升,年均增长率为41.9%。其中2004年到2005年的增长率达到86%。图1为截止到2012年底的世界生物柴油产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世界生物柴油产业增长比例很大,2006年前处于导入期,从2006年开始,生物柴油产业呈现井喷增长。

1.2 欧美领跑世界生物柴油产业

欧盟一直很重视生物柴油的发展,是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和消费地区,也是全世界生物柴油发展最快的地区。欧盟的生物柴油产量占世界生物柴油总产量的50%左右,2009年,生物柴油产量达到840万吨,消费量达到1180万吨。欧盟颁布的相关政策要求生物液体燃料在汽车燃料消费中的比例在2005年达到2%,2010年为5.57%,2015年为8%。欧盟的生物柴油产量从2001年的78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956.9万吨,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2005年增长最多,达70%左右。生产能力也由2005年的422.8万吨/年增加到了2009年的2100万。在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是生物柴油使用最广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国,它主要以纯态生物柴油(B100)做为车用燃料进行市场流通,且免征燃油税。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生物柴油生产国,2009年生物柴油产量为140万吨,占世界生物柴油的17.7%。目前生物柴油约占美国柴油消耗量的8%,根据美国国家生物柴油委员会的计划,到2015年,生物柴油产量达到610万吨,将占全国运输柴油消费总量的比例为5%。

2009年,欧洲是全球生物柴油领先的市场,生产份额占49.8%,美国为32.8%,亚太地区为4.4%。世界五大生物柴油生产国是德国、美国、法国、阿根廷和巴西。这些国家所生产的生物柴油总量占世界生物柴油总量的68.4%,在亚太地区,澳大利亚是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国,其次是中国和印度。可以看到,欧美国家一直是生物柴油产业的领跑者,是生物柴油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而且产业规模在持续扩大。

2 世界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趋势

2.1 作为长期的能源战略重点,产业将持续化发展

生物柴油与传统的柴油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增大,其替代石化柴油的趋势更加明显,大力发展并推广使用生物柴油将是世界各国长期的能源战略重点。目前欧美在发展生物柴油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对该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通过立法、规划和鼓励补贴等政策,持续推动生物柴油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马来西亚、印度、日本、巴西、西班牙等国家陆续制定了本国的生物柴油发展规划,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持该产业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原料的多元化,加上各国的大力推动,生物柴油产业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2 作为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核心,科技将创新化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因素一直以来是制约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需要加强对生物质能转化的研发和技术工艺的研究,完善生物柴油生产的技术标准。生物柴油生产国通过投入科研资金,建立专业的研究机构,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等措施,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生物柴油的技术研发能力,促进世界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目前,世界很多国家围绕第二代生物燃料展开研究,“工程微藻”也是各国研究的新方向。

2.3 作为生物柴油产业的基础,原料将多元化发展

目前,世界上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主要有大豆、油菜籽、废弃动植物油脂以及木本油料作物等。其中,欧盟主要以菜籽油为主,美国主要以大豆油为主,我国坚持以非粮原料生产,东南亚国家大多以棕榈油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以大豆、油菜籽、玉米等农作物为原料,违背了“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同时,生物柴油的产量,会直接影响大豆、油菜籽等农作物的市场,影响农作物的价格,这样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其直接挂钩,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制约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走原料多元化之路,是生物柴油产业长远发展的策略。一方面,依据本国国情,充分利用各种可能发展的原料,比如废弃动植物油脂。利用废弃动物油脂发展生物柴油不仅可以将废弃油脂回收利用,而且还能有效遏制“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以木本油料作物果实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发展空间有很大,发展木本油料作物,不仅可以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起山地和荒漠化土地、盐碱地,而且可以保证原料供应,解决生物柴油的原料问题。

2.4 作为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后盾,扶持举措将长效化

生物柴油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各个方面发展还不成熟,需要政府提供支持政策,以保证该产业的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对该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通过立法、规划和鼓励补贴等政策,持续推动生物质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比如,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继出台B5/B20/B30/B100的生物柴油标准,美国早在2003年就规定了B10生物柴油可免除部分消费税,B10以上生物柴油可免除全部消费税。世界各国通过提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撑,以促进该产业的有效发展。

3 世界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预测

近几年,世界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速度很快。我们根据2000年到2012年的生物柴油产量数据建立了曲线回归模型对未来生物柴油产量进行预测。

根据历年数据画出散点图(year为自变量,amount是因变量),如图2。

由方差分析表给出的结果看,R 方大于0.9,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还是不错的。

根据模型预测2013-2023年世界生物柴油数据,如表4。

通过模型对世界生物柴油产量进行预测,我们看到世界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是很有潜力的。

参考文献:

[1] 刘轩.中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开发潜力与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

[2] 汤颖,陈刚,穆淑珍.国内外生物柴油发展现状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世界农业,2010(8).

[3] 茹蕾,司伟.欧盟生物燃料政策转向对油菜籽贸易的影响[J].世界农业,2013(3).

[4] 吴方卫,付畅.我国及上海餐饮废油“能源化”的潜力与政策建议[J].科学发展,2013(5).

第3篇

作者简介:王大悟(1947- ),男,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研究方向:旅游经济,饭店管理,旅游规划。

摘 要 本文以美国会议承办商的经营模式和运作细节为对象,对会议承办商的类型与作用、角色与性质、收入与报酬、合同与纠纷等进行了解析,并以合同和法律为基础,阐述解决利益纠纷的方法,对中国会展业提出了带有导向性的建议。

关键词 美国;会议承办商;合同

中图分类号F5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5(2006)―05―0073―05

自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起,中国会展活动呈快速增长趋势,诸多相关行业聚焦这一新兴的市场,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生的行业――会展业。中国会展业起步迟,无论是经营组织、策划创意、法律合同等各方面都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会展包含会议与展览,经营显然要比单项来得庞杂。本文的讨论限定在会议经营,但一些基本原理仍适用于展览经营。美国是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会展历史最悠久、会展法律也最细致的国家,本文以美国会议承办商的经营模式和运作细节为对象进行解析。

一、类型与作用

根据美国《2002年会议市场报告》(2002 Meetings Market Report)的数据,美国在2001年举办了近100万个会议(含展览),参会者8000万人次,其中公司企业会议5200万人次,协会会议1600万人次,专题会议(含政府的会议)1200万人次。会议为酒店提供了400亿美元的收入。而当年全美国酒店总收人才1100亿美元。那就是说,会议消费占酒店总收入的比例高达37%。如果把差旅费也计算在内的话,会议总消费则高达1020亿美元。其支出比例大致为:住宿31%,餐饮23%,航空20%,演讲8%,地面交通6%,其他12%。

在庞大的会展市场中,我们首先有必要把主办方和承办商区分开来。从最大的概念区分,办会有主办方直接操办和承办商受委托代办2种。有些大公司如微软、通用、波音,都有自己专门办会的机构,各协会也有自己办会的。但有许多会议是交给承办商的。在美国,办会已有相当稳定的市场分工。公司自办会议约占34%,各类协会自办会议约占27%,政府和旅行机构办会约占26%,由独立的会议公司承办的约占13%。

如单纯只从“承办”这个概念出发,那么实际上,旅行社和旅游公司一类的旅行机构应归人承办商之列。但这中间又有着很重要的差别。在美国的经常举办会议的大城市,有2类3种公司,一类称为目的地接待公司(Destination Hospitality Company,简称DHC),这类公司基本类同于旅行社,或本身就是旅行社(注:美国旅行社与中国的旅行社经营范围差别很大,大量小旅行社主营业务只是代售机票,而大的旅游公司不仅统揽旅游,甚至涉足金融、房产)。它们负责协调会议活动、组织安排与会议相关的服务,包括参观、游览、考察、配备陪同、落实城际和市内交通等。这类公司的服务功能主要不在会议本身,而在于为会议安排服务。当然,有一些单位的内部会议(如董事会、学术会)、恳谈会、研讨会等不需会议公司涉足,一般只要安排好会场、落实好交通和旅游即可。这类会议公司虽也是承办商,但它们基本是旅行社转型,并仍以旅行服务功能为主。

另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议承办商,又分为2种情况,一种称之为PCO(Professional Conference Organizer),即专业会议组办商,一种称为IMP(Independent Meeting Planner),即会议独立承办商。这两者都是专营会议市场的策划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要把握整个会议的主题和运作全过程,尤其是前期与会议内容直接有关的选址、会议类型的确定、会议形式及场景、会议内外的全部安排、会议预算等,要既有创意,又达到理想效果,对会议的顺利进行担负着重大责任。如果说PCO与IMP有什么不同的话,前者是Organizer,因而往往还承担招徕客源、组织客源的任务;而Planner主要是策划、安排、管理,一般较少直接去组织客源,至少对参会者的多少不负有经济责任。简言之,在会议的设计、营销、运作和管理4大任务中,PCO往往全部挑起担子,而IMP则不揽市场营销这一块。因而本文所论析的会议承办商主要指IMP。

二、角色与性质

首要的一个实质问题就是对会议承办商的角色及其性质的认定。自有市场经济以来,就有了中介商(或称“中间商”)。在商品生产和销售的价值链中,中介商的服务历来存在于消费者和生产商之间。如房产商、旅行社(注:travel agency直译就是“旅行商”)、财务顾问等。在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浮出水面的会议独立承办商(以下简称“承办商”)就是会展业的中介商。IMP从事重要的组织、谈判和安排服务。有时,他们代表买方,并由买方支付费用;有时他们代表卖方,并从卖方那儿获取报酬;有些的安排让中介商角色更模糊、更微妙――时而代表买方,时而代表卖方。

由于美国会展业成熟,法律也齐全,因而对中介商的地位、角色、作用和利益都有着明确的界定。乍看起来,会议承办商既然是帮主办方在操办会议,顾名思义应是主办方的全权代表。实际上,在美国这样高度市场化的国家里,判断“代表谁”的唯一准绳就是“利益原则”。承办商只是从会议主办方那里得到报酬吗?一个会议的成功举办,有哪几方得利?譬如说,即使是一个非盈利性会议的成功举办,有哪几方得利?无论从长远经济效益还是即时社会影响来看,主办方是获益的;但是我们又要看到,承办方把会议“卖”给了某家酒店,这家酒店得到丰厚的营业收入,酒店同时也是获利者,承办商从酒店也能得到佣金(commissions)的回报。从法律角度看,承办商不可能只是主办方的忠实代表,完全有这样一种可能:为获得更多的佣金而增大会议在酒店的开销。站在法治的高度,对承办商一切可能产生利益的渠道都应有公正、公平、透明的规制,而不是依赖承办者的道德水准。随着会展业的发展,会议的规模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复杂,承办商的作用愈加凸现。在美国,办会的一般规律是:与公司和协会核心业务有关的会议仍捏在自己手中,其他则实行外包(outsource),从而使承办会议的市场越来越大。现在美国大大小小的会议承办商已达几千家。

美国对会议承办者的法律界定是独立于买方与卖方之外的第三方(thethirdparty),这也是IMP中强调Independent(独立)的道理。承办商是人,而不是主办方的雇员。他们与酒店打交道,就和公司直接与酒店打交道的性质截然不同。他们既不会、也无权代表主办方的一切意愿和利益。

在具体承办中,由于主办方各有自己的能力和要求,因而委托的内容和项目详略不一,差别很大。总的来说,承办商的主要职责包括:会议选址、合同谈判、登记注册、活动促销、程序设计、会场管理、展览管理、旅游安排、考察联络、往返交通、遴选演讲者、礼品选择等。从美国IMP统计资料看,现场服务管理占46%,一揽子全包服务占36%,选址与现场督导占30%,合同谈判占28%。

在美国,由于市场专业分工的成熟和诚信机制的确立,各种机构愿意聘请IMP来承办会议。其中选址当然是第一位考虑的,把会议要求告诉对方,接下来谈房价,也包括附属设施和活动价格在内。谈妥后,代主办方与酒店起草一份对双方均公平的合同草稿。在合同中,房价和会议人数是关键。会议房价折扣比例在25%―40%之间,折扣大小取决于3个主要因素:淡旺季、客房档次和会议规模。

有经验的承办商为确保双方公平,会把承接酒店需要提品和服务、赔偿、意外、使用语言都详尽写清。美国的会议合同在双向公平上考虑得极为周全严密。譬如说,会议主办方改变主意取消会议,那就要对酒店作出赔偿;反之,酒店碰到更有利可图的活动有变卦的可能。因而在合同中对双方的赔偿责任都写得明明白白。与之相比,我们的会议市场随意性很大,常见的是,突然一道行政指令让酒店回绝早已安排好的会议,也不向主办方作出赔偿或道歉。政令大于合同,这也是我国市场经济远未成型的突出表现之一。

三、收入与报酬

根据美国《2002年会议职业经理人薪酬调查》的数据反映,IMP的人均年收入为56,000美元。从整体上分析,收入高低显示了一定的规律。一是本科学历收入高于研究生学历,前者年均收入94,000美元,后者为78,000美元。这是因为会展业中更需要通才,更需要事务操办能力和公关能力强的人才,而专业理论水平高而动手动口能力差的只能沦为二流人才。二是经验是收人高低的关键因素。有研究生学历的往往不愿长期从事忙于事务堆,从而也难以获得丰富的办会经验。调查数据说明,只有3年以下办会经验的年收入仅d4,000美元;而有19年以上办会经验的年均收入可达87,000美元。

收入来源主要有3种渠道:一是按会议预算的固定比例收费。根据主办方的要求以及与酒店签订的合同内容,承办商完成所有应该提供的服务,主办方按会议预算比例支付给承办商。这个比例国内会议一般为20%,国际会议一般为30%。二是按小时收费,为会议办事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另计,实报实销。根据会议要求的工作量,收费标准从每小时70美元到140美元不等。三是从酒店获取佣金。如果承办商只承担选址等很少量的工作,一般也就拿酒店会议客房收入的10%左右,如果海外客人则为5%,一些顶级品牌的酒店如丽嘉(Ritz―Carlton)对仅选址的承办商给予3%的佣金。以上第一种占绝大多数,IMP的75%是按会议预算比例收费。

比较以上3种收入来源,显然拿佣金是承办商最不愿意干的事。一方面,拿佣金象是拿小费的服务员,身价大大降格;另一方面,拿佣金就没法发挥办会人员的专业水平,大材小用。此外,佣金要等主办方把帐全部付清后,酒店才会付给承办者,从美国办会的实际情况来看,拖几个月、甚至几年才拿到佣金的不为鲜见。

按预算比例收费,因承办商与主办方签有协议,故付款及时,数额也到位。一般的行规是,主办方按应付给承办商的总额的20%支付一笔启动费,这笔费用不管中途有什么变化,哪怕会议取消,承办商是不退还的。接下去,主办方按与承办商商定的比例按月支付,直到会议结束,主办方把余款全部付清。

但实际上,会议承办商的收入来源还不仅仅是以上3种正规渠道。作为第三方的中间商,他们在办会过程中随时都有从买卖双方同时获利的机会,这是调查不清、但却普遍存在的“灰色渠道”。根据业内粗略的估算,灰色渠道能使IMP在显性收入上再增加5―8个百分点的隐性收入。

四、合同与纠纷

酒店、主办方和承办商是3个独立的经济利益体,在办会前后及过程中必然各有其利益诉求。美国在这方面已有比较成熟的行规,可以通过谈判、签订合同、调解和法律诉讼来解决利益纠纷。归纳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的问题较为常见。

1.参会人数

IMP一般不承担参会人数的责任。会议规模和代表人数均由主办方定,而且也由主办人确定具体名单,承办人充其量代为邀请、代为网上登记等。矛盾的突出方面倒是在于主办方与酒店之间。任何会议参会人数不可能预计得那么精确,也有略晚报到、早走等各种随机变化。酒店对小量的变化一般不会苛求,但合同中还是要写明定量界限。也就是说,如果变化额大到造成酒店损失,那必要的赔偿还是合理的。

2.报到截止时间的确认

这是一个在操作中更难以处理的问题。订了房的代表未到有两种可能,一是迟到,二是不来了。这对酒店和办会方来说都有风险存在,尤其是在旺季。因而一般在会议合同中会写明“酒店不能重复出售会议订房”的条款,但前提是办会方先要把房款打到酒店帐上,然后再按“最后出售”的原则,在约定时间过后再出售给其他客人。如果售出,房款退还给办会方。合同中有了这一条款,承办商必须不能疏漏那些已经入住酒店、而办手续时未显示会议代表身份的客人,尤其是网上预订的客人。要将参会者名单与入住酒店名单仔细核对。如果实际到会人数确实少了,还得与酒店协商减少支付。一般来讲,美国酒店对会议有行规惯例,可以协商。但直接退现金不太可能,多数合同意在淡季或6个月内给另一个会议提供相应的免费房。从全美会议统计来看,主办方白付空房费的情况只占20%不到。

3.价格约定

美国网上订房已成主流,而且网上往往能拿到便宜房价,承办商必须坚持酒店在网上不能提供低于会议团队的房价。否则,参会者上网各自另行订房就会乱了套。参会者也不是都按会议指定议程同一天报到同一天离开,只要是参会代表,合同中要约定,早到和迟走,仍按会议团队计价。有经验的IMP在参会者达到、甚至超过预订客房数额时,往往会站在主办方的立场上进一步与酒店协商在餐饮方面提供优惠。另外,从公平对等原则出发,既然酒店对未到和早走的客人要收费的话,那么对没有预计而“闯会”的代表就也应提供房价打折的优惠。

4.会议内容

承办商不对会议内容本身负责。会议主题及其演讲或讨论的内容是否精彩?代表们是否感兴趣?与会者是否有收获和启迪?这是主办方的责任。美国曾发生过这方面的诉讼,但最后承办方胜诉。理由是,承办方主要的责任是确定会址并负责全部流程及后勤保障;会议内容是主办方决定的,如果会议的项目、方案、讲演者不妥而造成参会人少或提前离会,与承办方无关。

5.佣金和积分

这是美国会议承办中最突出的、也是最错综复杂的问题。这不仅在认识上大相径庭,而且在具体处理也有很大差别。

在美国,所有酒店都有旅行社订房付10%的佣金,并有奖励积分,分值累积到一定数额,有房价优惠。但对会议却无定式,这就会潜在地影响到会议的选址。客观而论,佣金不仅影响选址,而且还会使承办商对房价敏感度降低。对他们而言,房价越高佣金越多,并能借此与酒店搞好关系。要解决佣金问题,会议主办方应直接给予承办者以能抵补佣金的报酬而让承办商放弃佣金和积分。有些承办商主动不拿酒店的佣金和积分,而把利益还给主办公司或协会。这两者之间又有区别,对主办公司来说,佣金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不感兴趣。但主办协会却很看重,因为他们可以拿这笔钱作为志愿者的津贴和补助。

所以,对佣金和积分在不同利益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事先放到桌面上,拿不拿?若拿,由谁拿?主办方、承办商和酒店签好协议,防患于未然。

五、结语

第4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国际化 策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06年10月底,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到43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68.3%和50.2%。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0%以上,研发新产品超过全国的八成,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济全球化是伴随世界多极化和科技信息化趋势同步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它对各国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走国际化经营之路。鉴于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日益活跃,如何加快、迈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必然性分析

1、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中国战略的新取向是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客观条件

世界跨国公司在其全球战略的指导下,大规模地在华进行直接投资,特别是以抢占中国市场为目的的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由于跨国公司的进入,使得在我国市场上既有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内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有在华投资的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我国企业已经完全被卷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即使不出国门也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国包括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竞争。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经营环境,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只有放手一搏,勇敢地走国际化经营之路,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进军国际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成长和扩张的必然路径

即使企业当前的市场没有受到威胁,也应该积极收集海外市场信息,寻找进军具有潜力的国际市场的机会,争取和扩充新市场,尽早建立竞争的优势。因为如果行动迟缓,原有的市场也可能会被抢先行动的企业侵占。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外资企业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劣势,因此为了获取企业深层发展的先进技术和资源,企业也要走出国门,主动与国际市场接轨。

3、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

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态势从国内企业间的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与国外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展开更直接、更全面、更激烈的竞争,这是严峻的挑战。当然,加入WTO后,我国也可以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借助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机,全方位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上争取更大的合作空间。

4、我国的国内市场状况及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要求中小企业走出国门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由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大量的生产能力过剩,不少产品出现积压。在这种形势下,中小企业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国内市场,开发新的产品,创造和引导需求,另一方面,则有必要把目光转向国外,寻找国外市场。同时,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在这方面,除自身努力外,必须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

1、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选择2003年至2005年在国家海关总署登记注册、出口额在100万美元至2000万美元之间、年均增长率25%以上的中小企业进行样本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出口型中小企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05年我国出口总额为7619.9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73.83%,中小企业出口额达到了5181.59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68%。

从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构成来看,出口方面,纺织服装产品、鞋产品、玩具箱包等轻工产品、日用塑料制品和金属五金制品等几乎全部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有调查显示,我国主要出口产品中,企业数名列第1和第2位的是纺织服装和轻工类产品,分别为25.54%和15.58%。这几年来,中小企业也积极参与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技术含量较高、附加价值较大的行业。在这三个行业中,中小企业数分别占总企业数的15.35%,14.53%和12.05%,而且有快速增加的趋势。

2、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中小企业不但是我国出口的重要力量,还是我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主体。在我国的“三资”企业中,中小企业所占的比重很大。从对外投资方面来看,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企业纷纷涉足海外经营,抢占国际市场,使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已累计在海外投资非贸易性企业6960家,协议投资总额累计137.8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累计93.4亿美元。这些企业涉及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工程承包、交通运输、旅游餐饮、贸易和咨询服务等行业,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少项目的投资主体都是中小企业。它们不但为拓宽我国产品的出口渠道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也为我国企业大规模开展国际化经营起了铺路石的作用。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1、缺乏国际化经营的资本,往往是很多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碰到的首要问题

在财政政策上我国主要通过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关键点上的资金缺口。但仅仅依靠财政收入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资金缺口;专项资金以“给予”方式运行,这些资金的利用效率也是值得思考的。在税收方面,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存在明显不足:优惠政策目标起点不高、针对性不强,税收优惠措施多而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优惠手段单一、力度小。另外,由于企业规模偏小带来信用差、风险大以及金融机构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不通畅,不能及时地获得充足的贷款,中小企业很难进行有规模的对外投资,严重阻碍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一些从事承包劳务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不足,又无法获得进出口银行的贷款,受国际市场带资承包要求的限制,这些企业难以开展和扩大国际业务。

2、缺乏人力资源

缺乏跨国经营人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又一个紧迫问题。我国2434家民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91.4万人,大专以下占八成以上,大专以上仅占17.9%,技术人员占13.40%,高层管理人员占2.70%。民营企业总经理中,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的占三分之一,大专及以下文化的占三分之二。由于企业缺乏真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造成企业核心资产――人力资本的内在素质低下,技术创新能力非常有限。

3、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繁琐,且缺乏事后监管

我国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必须要接受多个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查和批准。企业用境外投资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也要再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这一些环节多、时间长的审批,不仅使企业丧失了良好的市场机会,也影响了企业对外投资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对境外投资的事后监管却极为薄弱,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或无能为力的状态,极易造成海外资产的流失。

4、对外投资的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我国目前尚无规范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中小企业在发展跨国经营时经常陷于“无法可依、无法可循、尤法可助”的境地;与对外投资相关的国际法律、会计、评估、咨询等领域的涉外中介机构还很不健全;境外投资的保障机制有待建立。

5、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出口额也有较大的增长,产品种类增多,出口市场扩大,但总体上来看,这些产品低档低价,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需要,出现了出口数量增加,但出口价格连年下跌的现象。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人才和技术积累的不足,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有限,这无疑阻挡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步伐。

6、信息不灵,缺乏强有力的支持

中小企业对信息的渴求十分迫切,其信息来源是客户、报刊、广播、电视,但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还非常薄弱,仍然依靠原始的方法获取信息,市场触角有限。它们的生产批量小,人员规模小,无法承担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的费用。由于国际商情不灵,企业很难掌握出口主动权。而这种制约在短期内靠企业自身是无法克服的。企业不仅需要政策规定的“硬件”支持,更需要“软件”支持,如信息、咨询、协调、配合等方面的支持,类似于新加坡半官方的“贸发局”、美国商务部的“全球信息和贸易系统”。

7、行业层面联合讨价还价能力的缺失问题

2004至2005年间,我国温州鞋商分别在西班牙和俄罗斯遭遇两起重大事件,造成了近亿元的损失。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代表,温州中小企业的遭遇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品牌管理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现状。虽然我们采取了能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便利的方法,但仅凭一家企业的力量,难以应对类似突况。我国中小企业需要能在国际事务上代表企业进行谈判的行业代表。

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水平提升策略探析

1、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宏观财政政策支持

综观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各种举措,有这样三大特点:一是各国在推行各种政策的同时,都十分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运用财政、信贷、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对中小企业施加影响;二是各种政策如指导政策、扶持政策、调节经济政策等,都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而且对于法律条文都加以详细、具体的规定;三是大部分国家关于中小企业的各种扶持政策,涉及到所有中小企业的运作和发展。各类各种法律相互配套,协调一致,保证政策的完整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但就总体而言还很不完善。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发挥财税政策的支持作用。融资渠道不畅是当前影响中小企业发展和国际化的首要问题,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第一,要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作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措施。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据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学者统计,截至1999年8月底,全世界已有48%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共同特征有两个:一是政府出资、资助和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二是担保体系和机构绝大部分由政府负责中小企业的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政府运用少量的财政资源为政策杠杆,通过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向中小企业直接提供优惠贷款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务之急就是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政策措施,要通过人大立法,安排每年财政预算的一定比例,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基金,划拨给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管理。第二,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制度。中央和省(市、区)财政预算都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要按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重点用于中小企业的新技术产业化资助、入股和贴息。要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资金投入和退出机制,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导向作用。中小企业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开展培训服务、信用服务、创业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的补助,中小企业助资金的使用应当科学、公正、透明,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第三,要借助深圳设立“中小企业创业板”的有利条件,建立优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育成制度;尽可能更多地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促使更多优强中小企业实现社会直接融资。

2、围绕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程

我国中小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其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相形见绌。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生产手段陈旧、管理落后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通病。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中小企业摆脱落后和免遭淘汰的关键之举。重视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用新经济改造传统经济。一是全面淘汰陈旧设备。市场竞争本质上是技术的竞争,中小企业要把技术进步放在突出地位。用一流技术和设备,生产一流产品。企业除自身增加这方面的投资外,要积极争取银行、金融部门增加用于更新改造的贷款。二是用新经济改造传统经济。我国中小企业大都从事传统加工业,网络经济不仅包括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和推动网络发展的工厂产业,还包括网络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传统产业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更有效的设计、管理和物质供应,并可以更好地收集用户信息来调整和改进产品,从而使传统产业得到新的活力。建立技术创新基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可以选择若干个城市对中小企业工业园进行试点,总结区域性、行业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推广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成功法,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要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协作、挂靠、配套等形式,加强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紧密联系,引导一定知识和技术基础的中小企业加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行列,从整体上提升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现有中型企业应瞄准本行业技术尖端,以多种方式,包括提供试验场所、设备,配备辅助人员,提供研制经费等,与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的产、学、研联合体,获得优先享用技术专利及产品的生产经营权。

3、建立全口径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我国目前虽然有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办公室、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管理协会等对中小企业活动的某些环节进行管理,但这些机构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建议尽快建立全口径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负责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当然,这个机构的职能要符合政府职能转换的方向,不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直接干预,而是负责中小企业的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具体而言,其职能应包括:协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提供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提供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等。

4、提供国际化经营人才与我国中小企业交流的平台

在现在金融危机的特殊环境中,欧美国家势必有大量的人才技术流失,这也是中国中小企业引进人才的一个机遇。我国中小企业需要抓住这样的机遇,引进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彻底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创新能力,提高其竞争力。在这里,政府提供一个国际化经营人才与我国的中小企业交流的平台,可以以各种交流会、论坛等形式进行。

5、搭建我国中小企业获取国际化信息、知识的平台

可以参考欧盟的欧洲信息中心(EICS),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使其成为中小企业的首选信息服务窗口。通过这个信息中心,中小企业可获得包括国际市场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服务。欧盟还通过“征求合作伙伴网”和实施“合作伙伴计划”,帮助中小企业寻找跨国合作伙伴,建立国际分包合同,创办国际性合资企业。这里重点要提的是海外华人网络的搭建。我国有4000多万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外直接投资经营经验丰富。共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情节,使中小企业容易与当地海外华人合资、合作创办境外企业,顺利地融入到当地市场。

6、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面对我国中小企业联合讨价还价能力的缺失问题,中小企业本身无能为力,因此更加需要政府的帮助。加入WTO后,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行业协会逐渐走上前台并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应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来提升我国中小企业联合讨价还价能力。例如代表行业企业进行反倾销、反垄断、反补贴等调查;参与地方或者国家有关行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参与行业发展、改革及与行业利益相关的政府决策。世界各国(地区)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设立了很多非政府组织,帮助中小企业间的国际合作。因此,建设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非政府组织,将有助于政府政策的实施和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同欣: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国际竞争[J].市场报,2001-01-12.

[2] 蔡宁、杨旭:论企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2.

[3] 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探讨与经营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2005.

[4] 尤宏兵、杜玉兰:中小企业拓展跨国经营探析[J].北方经贸,2002(1).

[5] 方英、刘梅英:中小企业如何实现国际化经营[J].经济问题探索,2002.

[6] 卢馨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J].理论月刊,2002(11).

[7] 鲁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8] 郭君、苏勇: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J].品牌营销,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