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9 06:13:18
导语:在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36-02
新乡医学院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英国基督教牧师劳海德在古城卫辉开办的教会医院。1922年加拿大传教士维特立夫创办“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是为新乡医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开端。1962年,学校更名为豫北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升格本科,定名新乡医学院。80余年的办学经历,学校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为国家教育、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康复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与卫生部的要求相差甚远,我院于1999年开始举办三年制康复专业新高职班。2002年开始开办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康复医学方向)本科教育[1]。
国内外诸多专家的观点是大学本科学历教育,仅可以培养康复治疗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而不是培养康复医师,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从我院近几届临床医学专业(康复医学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也可看出[2]。为此,我们组织专家搜集资料,进行调研,反复论证,认为康复治疗学专业市场潜力巨大,我院开办本科层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时机已经成熟。
1 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育现状
美国的治疗师[3]必须全面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取得相关学历认可,而且其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进入一所注册认可的物理治疗学校学习开始,一直到退休不再从事物理治疗为止。所以美国康复医学教育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康复医学特别是PT已成为美国教育的热门专业。学历教育的层次: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康复机构中[4],往往只有几个康复医师。更多的是各种治疗师群体。例如全香港只有几名注册的康复医师。他们的治疗师培养主要来源于理工科大学的康复治疗本科专业学生,甚至开设有治疗师的硕、博士学位。目前我国内地还没有自己培养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康复治疗师,而在香港地区一半以上的康复治疗师有硕士以上学位。随着康复医学的深入发展,相信我国将来也会有自己培养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康复治疗人才。
2000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在南京医科大学设置本科康复医学(100307W)专业。开创了中国开办正规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先河。南京医科大学于2001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该专业的建立为康复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使我国康复医学融入国际康复医学奠定了基础。此后申办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院校逐渐增多,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截止2010年12教育部备案或批准了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医学院校44所,另外还有13所院校开设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学制多为四年,毕业生学位多授予理学士。2011年3月份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已将《康复治疗学(授予理学学位)》列为正式专业目录,专业代码:101005可以说,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建立,对于我国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康复治疗学专业[5]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同于以往医科院校的其他专业,是科学技术与医学相互渗透结合,逐渐发展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医学应用技术学科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4-7](PT师、OT师),而不是康复医师,所以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初步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现代康复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并有一定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PT师、OT师)。大学本科学历教育,仅可以培养康复治疗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而不是培养康复医师,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2 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由于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交通事故的增加,人民群众对康复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康复治疗师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根据卓大宏、纪树荣等专家预测目前我国康复治疗师缺口较大。国家卫生部多次明文规定二、三级综合院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属一类临床科室,作为评审综合医院等级的必备条件。1996年卫生部专门下发了(卫医发[1996]第13号)《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管理规范》的文件,文内对二、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人员配制及硬件做了明确规定。人员配制最低要求:二级医院康复医师≥1名;康复治疗师≥2名;三级医院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师≥4名。2009年公布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对人员配制要求更高,目前我省的专业技术人员无论从数量、质量上,还是和理论需求量及卫生部的最低要求量均相差很远,尤其是康复治疗师更为突出。河南省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目前大约有450所,民政系统还有许多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和儿童社会福利机构,以及残联系统各种康复机构。因此河南省本科康复治疗师市场需求巨大。
康复治疗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近年来国内各高能院校正相继开展,如何在各教学环节中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精神,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1]。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作为应用性学科的康复治疗专业的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一种模式,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老师则起到促进和引导作用。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从新整合,把教材内容和教材目标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任务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是围绕一个个任务来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适合操作性较强专业的教学。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1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配合不足
上课前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过分依赖老师,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欠缺,不能高质量的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在课堂上学生思维不够活跃,不能形成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活跃思维氛围;可能会存在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的学生。
1.2 教师经验不足
教学质量参差不等;知识体系不完善,知识量欠缺,不能从分的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课堂进度不容易控制,组织讨论时引导、组织能力不够;尚未有与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向匹配的教材、教案、教学评估体系。
1.3 教学时间不足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花在任务驱动法教学准备中的时间和精力都要远远多于传统教学,而目前的课程安排难以组织更多的教学内容。
2 对老师素质的要求
2.1 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知识可逐渐改变或完善个人品质,而优秀的品格也将为获得新的、有益的知识提供可能。谦虚好学、幽默诙谐、智慧、友善都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教师优秀的品质有助于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文化[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对教学的配合程度,有利于任务驱动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开放式教学需要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需要教师具备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同时将这种精神带到课堂,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2.2 要求教师理解任务驱动法内涵,明确实施步骤
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学习方法,老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3],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拥有处理实际问题的“工具包”,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步骤分为四步:一、创设情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并尽可能真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化,生动化,利于学生用有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新知识。二、确定任务:教师要选择与当前学习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使学生面临一个立即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三、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构成中以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主,教师起到引导思维和帮助的作用;四、总结评价:评价学生完成当前任务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其内涵并很好的掌握的实施步骤,才能真正将任务驱动法实施到教学当中去。
2.3 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大知识的储备量
传统教学方式老师通过认真备课,准备出课上教授的内容,课上有老师为主导,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学内容容易掌控。而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是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就某一问题或某几个问题做较为深入的探讨,学生思维处于主动、活跃状态,思维所涉及的层面可能会超出当堂课所学内容,提出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储备大量的知识,遇到类似情况能从容应对,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
2.4 要求老师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正是师生配合,共同完成的一个教学过程。在上课前需要学生查阅大量资料,认真思考和准备。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自觉的、高质量的完成任务。怎样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是影响任务驱动法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育人,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的学习是他们的需要和责任,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成功的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互动[4],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5 要求教师具有课程组织和编制的能力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法 诊断学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以满足学生求学有效需求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人才需要,促进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为目的,通过教与学全方位的相互促进和沟通达到上述目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教与学双方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使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提高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同时,更提高教学质量,发散思维,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1]。该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心理需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医学基础课之一。由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特点,其与临床专业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不尽相同,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往往感到学生对该课程重视不够,没有意识到该课程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所起的重要作用,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诊断学教学效果不佳。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我们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实践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诊断学64学时,依据大纲,贯彻“少而精,够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裁减,对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有用的知识作为讲授重点,教学内容设计上注意与康复评定、临床康复等专业课程相联系,在课堂学时分配上尽量向体格检查和影像、心电图检查等章节倾斜,剩余知识少讲或不讲,减少名词、概念的数量,避免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保留诊断学各章内容的主线和框架。
二、互动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互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完成[2],例如:
1.情景模拟训练
情景模拟在互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首先创设临床诊疗情境,并提供“剧情”,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表演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锻炼学生的思维及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技能训练的问诊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完问诊内容之后,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医生的角色,模拟临床问诊过程,围绕主诉展开系统询问。在学生表演完后,教师针对他们的不足进行点评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诊技巧及归纳总结主诉的能力。这种方法课堂知识容量大,学生参与性高,趣味性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2.案例教学
由学生事先找案例或者由教师提供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由易到难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案例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教师进行总结性点评,并注重引导学生案例分析的正确思路与方法。
3.提问式教学
老师可使用直接、间接提问和反问、追问等多种方式在课堂上不断向学生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关注该问题的积极性,引起听课者解决该问题的欲望和兴趣,变过去教育中的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促使学生思考。如讲解神经反射检查时,因学生之前有解剖、运动学基础,先提问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股四头肌收缩分别会产生什么动作,然后操作,最后让学生思考当刺激相关肌腱时为什么会出现相应的阳性表现,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4.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4-6人的一个小组,事先提出一个议题让每个小组讨论,最后形成小组结论,以该小组一名学生为代表在全班展示其所在小组的意见和结论。该教学方法可与案例教学结合,即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和辩论,最后由教师总结。案例教学与小组活动相结合可以解决某些班级学生因个人性格和基础知识差等原因不积极参与讨论、“冷场”的问题,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更高。
5.“游戏式”教学
如讲解协调功能试验时,可让学生上台做示范,另一学生在旁边指导,其他学生监督以上两个学生是否指挥出错或者动作错误,可活跃课堂气氛,纠正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学生很轻松就可掌握该知识点,同时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6.“互动式”教学信息化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网络技术的普及、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可操作平台和施展空间,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该课程的课外学习,从而达到互动的效果。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设计与真实场景相似的情景开展互动教学。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情景互动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的诊断学知识掌握十分有利,能有效地改善传统沉闷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对诊断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结语
互动式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学习,改善教学枯燥、效率不高的学习状况。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的诊断学教学实践中尝试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较好的效果。
姓名
准考证号
拟录取专业
龚静欢
201604016
护理学
王楠
201604028
护理学
唐怡云
201604026
护理学
郑嘉雨
201604040
护理学
何秋瑶
201604029
护理学
张鸿
201604013
护理学
苏传琦
201604023
护理学
李美霖
201604032
护理学
王钰
201604033
护理学
张培
201604036
护理学
潘佳女
201604003
护理学
吕蓓蕾
201604031
护理学
张铮
201604021
护理学
杨海琳
201604034
护理学
张红波
201604009
护理学
平思泓
201604027
护理学
张燕
201604035
护理学
王之音
201604020
护理学
张骞允
201604001
护理学
乐迪
201604007
护理学
曹敏
201602015
康复治疗学
姜佳宁
201602003
康复治疗学
卜丹
201602005
康复治疗学
黄珊珊
201602011
康复治疗学
章雪琳
201602001
康复治疗学
朱芙荣
201602008
康复治疗学
柏羽瑾
201602010
康复治疗学
杨汶钢
201603001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陈艳
201603003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陈跃强
201601001
中药学
王鸿卿
201601004
中药学
丁佳琪
201601008
中药学
倪清华
201601021
中药学
许贝芳
201601010
中药学
严雯倩
201601009
中药学
吴爱玲
201601020
中药学
郑昭
201601012
中药学
傅诗佳
201601002
中药学
臧艳
201601016
中药学
陈振东
201601017
中药学
桂佳依
201601013
中药学
沈盈捷
201601018
中药学
吴佳怡
201601011
中药学
全国各地2016年专升本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汇总
关键词 特色 课程 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康复治疗特色专业目标定位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康复治疗一般是指使病、伤、残者身心健康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也是病、伤残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康复治疗常与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康复医学最早是从国外引进,以至于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均是西医化的康复治疗教学。
据《管子・入国》记载,我国在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曾在国都设立“养病院”收养残疾病患者。书中说:凡国都皆有掌养疾,聋盲喑哑跛辟偏枯握递不耐自生者上收而养之疾。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谓养疾。这样把残疾病患者和心理伤残者收容起来,集中进行调养,在我国历史上是一创举。管仲设立的这种养病院,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康复中心。当时的康复没有今天的高科技设备的投入,依然达到了康复的目的,因此中国的康复治疗更需要突出中国的传统治疗特色。
放眼康复治疗的未来趋势,康复治疗技术和手段的完善与健全可以开辟广阔的就业空间,提高实用型大学的竞争力。而中医传统康复治疗与西医康复治疗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完善康复治疗技术的有效方法,这便是应用型高校康复治疗专业的目标定位与特色所在。
2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大。临床医学水平的提高使许多疾病的生存期延长,残疾的患病率相对增高,各种疾病的恢复期、慢性病、先天性疾病等均需要进一步康复治疗。人们对疾病的治疗要求亦不再限于生命的延长,更重视功能的恢复、社会参与能力的恢复以及生存质量的提高。综合性医院、康复机构、社区医疗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均需求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尤其是较成熟的不同专业方向的康复治疗人才。
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均是引进西方国家的康复治疗技术,主要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及心理康复治疗。在临床中,康复治疗几乎涉及了医院的所有科室,无论什么样的病人或多或少都需要康复治疗,所以康复治疗应用极为广泛,这就给康复治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康复治疗特色专业课程设置
基于康复治疗技术应用极为广泛,且目前临床工作对康复治疗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康复治疗技术的完善与健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将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技术与西医康复治疗技术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技术,达到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具有中医传统治疗也有西医现代康复治疗。下面笔者以高职高专三年学制逐年课程设置情况作介绍:
一年级:主要以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导入课程为主,同时专业特色课程要有中医基础类理课程。列如:
二年级:主要以治疗性课程为主(包括中医传统疗法和西医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4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
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是搞好教学的基本条件,要想保证康复治疗学这个新专业的教学质量,除了要有教学计划、教材更重要的还要有一个保证临床实践教学的基地,同时还要有能胜任PT、OT专业课教学的师资队伍,如果既无教学基地又缺乏师资,同时又没有康复教育的教学经验,则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是教学工作的核心。
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设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医传统治疗的具体方法,如:针灸、拔罐、雷公火疗、放血疗法、水针等传统治疗技术。根据要求设置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民族传统疗法。当然具体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要结合各高校的学时安排、师资情况以及硬件设施而定。
参考文献
[1] 陈鸣,王伯华,陈烽.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中西医康复相结合是中医康复教育的一个方法。中医康复教育的对象是在职中医人员和中医本科生;最常见的康复病种以神经损伤为主,例如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对主要病种进行中医康复教育,尽快掌握康复流程及主要内容,使从事中医康复的人员将中医康复理念及方法推广到心肺等其他领域应用。
现职中医工作者的康复教育
由于现在许多医院的康复科是在现有中医科人员基础上组建而成,因此对现职中医师、针灸师、按摩师的培训和教育大多采用送到康复医疗发展较全面的医院进修学习,因此对进修生的培训在重视中医康复疗法的同时应该进行现代康复疗法及评定内容的补充,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理论授课及实际操作相结合,使进修人员在进修后能将中西医康复知识运用于临床。
1培训计划:将康复评定及中西医康复疗法设置为培训内容,与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的使用与具体问题相结合。以脑血管病及脊髓损伤的评定、康复为切入点,将现代康复理念融入中医康复疗法。针对具体的康复问题,如假性球麻痹、痉挛、肩手综合症、偏瘫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失语及脊髓损伤并发症等,设置相关课程,使进修医生对中医康复有全面认识。通过以上培训,使中西康复融合贯通。
2现代康复疗法的介绍:在介绍以上评定和不同障碍康复的基础上,介绍物理治疗法、作业治疗法的基本方法及内容。培训计划目的是将中西医康复概念及方法融会贯通,必将对中医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作业活动分析;临床作业疗法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062-02
一、临床作业疗法学教学目的
临床作业疗法学是研究作业治疗理论、方法的科学,是康复医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由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的患者,为其进行评价、治疗和训练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以期功能障碍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提高独立生活和劳动能力,回归家庭、重返社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作业疗法的定义、种类、对象、基本理论、评定、治疗方法以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熟悉常见疾病的功能障碍特点、功能评定及作业治疗技术[1]。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严谨的作风[2]。
二、活动分析法的含义
活动分析法是将其某一生活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动作成分,如穿鞋这个动作可分为:①把一条腿放到另一条腿的大腿上;②伸手碰到脚;③把鞋子穿到相应脚上;④拉上鞋跟;⑤脱掉鞋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研究比较,并给以针对性的训练加以纠正,是康复治疗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采取的重要手段[3]。作业活动分析是逐步分析一种活动中所需的基本技能成分,是作业治疗中一项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作业治疗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技能。它能观察和了解每个作业活动的基本动作组成和顺序,找出适合每个患者需求兴趣和生活习惯的治疗性作业活动,观察患者完成作业活动的能力(如协调、平衡、耐受能力等),使作业治疗内容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家务活动、工作和休闲活动协调一致。让患者充当作业角色,配合治疗师完成作业治疗的每一步骤,熟悉和掌握活动技能,形成适合自身角色的行为模式[1]。
三、实施的必要性
作为年轻学科的康复治疗专业,没有悠久的教学历史和完整的学科体系,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大力实施改革来完善教学体系,以期提高教学的质量,增加学生的应用能力[4]。康复治疗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在缺少师资、教学经验、实用教材以及环境不完善的条件下,怎样培养新一代的康复治疗师,已经成为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要课题[5]。熟悉康复治疗程序和医疗环境,使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融合一体,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不再闭门造车,开阔视野、丰富经历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使学生尽早具有所学课程的专业意识,改变学生低年级时还对所学专业不了解的状况,专业意识的渗透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培养过程的始终[6]。教学坚持以教学大纲要求为指导,以临床应用为目的教学要求,合理安排学生的课程内容和时间,以教材建设为中心,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注重培养学生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及临床的操作技能[7,8]。活动分析法的应用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技能实践操作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掌握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9]。
四、具体操作步骤
1.实验要求。教师列出实验目的、介绍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步骤,让同学深入理解活动分析法的定义、治疗性作业活动特点和作业活动分类。
2.每组分别布置一项作业活动。分别包括A.笔和尺把两点连起来;B.纽扣;C.纸飞机;D.筷子捡食物;E.手上5个钱币逐一放在桌上(不用另一手帮忙);F.拼砌小火箭。每组针对自己的作业活动进行逐项步骤列表并根据作业活动技能成分分析将上述步骤进行归纳,例如A.笔和尺把两点连起来,这一组经过大概30分钟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如下,步骤分为:①拿尺子②用尺子对齐两点并压紧③拿笔④连线;成分分析为:指捏①③按压②手眼协调①②③④双手协调②④运动控制①②③④操作技巧③④;功能锻炼活动为:①扭螺丝(螺母)②手指肌力训练器③手指串珠④木钉盘。
3.归纳讨论。将归纳好的每组讨论结果写在纸上,分别贴在教师前面的挂板上,然后按顺序每组成员依次上台,由组长讲述,组员演示并补充说明和解释其他组同学的提问。
4.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归纳总结,再次与开课时呼应进一步理解活动分析法的定义及应用特点。
5.教师将收上来的6组分析作品作为平时成绩登记记录。
五、实施结果
给学生发放问卷,内容包括两类,一个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其中包含了教学的方法、教学的灵活性、教学的气氛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安排和教师示教等,评价层次分为很满意、较为满意和一般。另一个是改革后对学生影响的调查,包含了学生的自学、提高协作、解决问题等能力以及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开拓知识面、提高临床技能和缓解心理压力等,评价层次分为明显提高、提高和无变化。结果显示学生对灵活性、教学气氛、理论与实际联系、教学方法等满意度较高。学生在自学能力、提高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开拓知识面、提高临床技能和缓解心理压力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同时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更加生动,同时通过实际的病例发现书本知识和实际案例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敢于质疑书本的知识,增强求知欲,能正确地、理智地、科学地对待文献资料和信息[10]。
参考文献:
[1]王刚,王彤,“临床作业疗法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陈庆亮,王小燕,倪刚.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8).
[3]窦祖林,李奎,兰月,等.活动分析法在中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8).
[4]常华,张琦.“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8).
[5]李晓捷,吕智海,张丽华,等.融创新精神于实践教学注重康复治疗学学生应用能力培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4).
[6]葛少华,杨丕山,郭春晓,等.以提高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
[7]舒彬,蒋宛凌,邓皓月,等.第三军医大学康复医学课程建设改革初探[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6).
[8]王于领,黄东峰,王淑珍,等.物理治疗学本科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6).
[9]吴庆文,崔颖,刘广天,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康复评定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1).
[10]王涛,张晓,李爱冬,等.建立医学创新实验课程体系的思考[J].重庆医学,2009,(16).
【关键词】高职教育 音乐治疗 职业培训 就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09-02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理念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即从过去的单纯的生物医学观念(只重视生理器质病变,而忽视人的心理情绪因素的需要)转变为人文关怀与医学并举的观念。实践证明,不良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对人的生理健康和疾病的治疗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病人在患病,特别是患严重疾病之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和情绪的问题。音乐治疗旨在满足患者的各种心理情绪需要,因此是一个集中的体现人文关怀精神的新兴临床应用专业。音乐治疗作为一门音乐与心理学、医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在国际上尤其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现代音乐治疗最早始于美国,目前世界上已有200多个国家开展音乐治疗,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仅美国就有近80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在我国,虽然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都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但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心理健康的日益关注,音乐治疗在国内迅速发展。
据中国音乐治疗学会高校专业委员会统计,我国已有7所音乐学院、11所综合大学、6所医学院建立了音乐治疗专业或开设了音乐治疗方向。北京市现仅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在研究生、本科层次开设本专业,但每年的招生人数都非常有限,无法满足社会对该类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北京高职层次没有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在本调研以北京市为调研范围展开,旨在对本市开设高职层次音乐治疗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究,并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提出见解。
一、音乐治疗专业的发展背景
(一)全球背景下的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于1940年在美国卡萨斯大学正式成为学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音乐治疗已经成为一门成熟完整的边缘学科,已经确立的临床治疗方法多达上百种,并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流派。从1944年和1946年,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肯萨斯大学先后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疗课程,来训练专门的音乐治疗师,世界上的第一批音乐治疗师诞生了。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一些欧洲国家,如荷兰、瑞典、挪威、丹麦、东西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士、比利时、南斯拉夫、加拿大建立了音乐治疗的专门机构或治疗协会,七十年代后,又有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乌拉圭、日本、纽西兰、以色列、芬兰、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南非、葡萄牙等国纷纷建立了音乐治疗专业。在欧美发达国家音乐治疗已形成了一个社会职业,仅美国就有6000多名注册音乐治疗师在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种心理诊所工作。
从全球的发展领域来看,世界各地的音乐治疗主要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逐步兴起的。在美国有近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生。学生毕业后需要经过严格的职业资格考试才能获得国家注册音乐治疗师的资格。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音乐治疗传入亚洲。近年来,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台湾省和日本、韩国的发展都异常迅速。目前在日本和台湾较大的医院都设有专门的音乐治疗室。
(二)中国大陆音乐治疗的发展
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建立音乐治疗大专班,由中国早期研究音乐治疗的学者张鸿懿等任教。后由于师资等原因,此专业很快停办。但以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招收第一届音乐治疗专业学生和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成立为标志,中国音乐治疗开始了正式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在八十年代,中国的音乐治疗研究领域扩展到了儿童智力障碍与儿童孤独症的发展研究领域,并在此领域中获得了众多的成果。除此之外就是关于传统音乐治疗观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对传统音乐治疗理论的研究和挖掘成为后来所提倡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西结合的音乐治疗发展观的基础。1989年成立的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每两年开展一次年会,并组织各地各领域中音乐治疗临床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并推动音乐治疗的研究与发展。在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积极组织之下,为数众多的音乐和医疗工作者投入到音乐治疗的研究探索中来。但是,虽然在此期间众多的医疗机构都进行过关于音乐治疗的研究尝试,但大部分都只是采用简单的为病人播放“音乐处方”的形式。使得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段时间里,音乐治疗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局限性的阻碍。随后中国音乐治疗专业教育纷纷崛起。此后,众多的音乐治疗学者以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为中心,在各地及不同领域开展音乐治疗工作,使得中国音乐治疗专业发展逐步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音乐治疗学术世态。
1997中央音乐学院建立了音乐治疗研究中心,由归国留学生高天系统地引进音乐治疗学科,并于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四川音乐学院开始招收音乐治疗本科班。2006年江西中医学院开始招生音乐治疗本科护理班。除此之外开设音乐治疗专业的医学院还有福建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哈尔滨医学院等等,随后中国音乐治疗专业教育纷纷崛起。此后,众多的音乐治疗学者以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为中心,在各地及不同领域开展音乐治疗工作,使得中国音乐治疗专业发展逐步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音乐治疗学术世态。至此,中国的音乐治疗走向成熟,并与世界接轨。
关键词:康复医学 康复技术专业 物理学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038-01
康复医学的发展经历了物理治疗学、物理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技术的发展过程。物理治疗学是以力、热、光、电、磁等物理因子有效特性及临床应用的学科。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患者和伤残患者,重点在于功能上的恢复。本学科研究使患者在体格、精神、社会等方面得到康复,消除或减轻功能,有效发掘残留功能,恢复生活、工作能力,重新回归社会。
1 国外康复医学专业发展简史
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的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萌芽期,1910年以前。康复医学的理念已在各领域为残疾人进行了服务。欧洲于 18世纪开始对盲聋儿童进行特殊教育和职业训练。在医疗上,古罗马、古希腊曾将运动、光、海水等因素作为治疗方法。
形成期,1910年至1940年。将“Rehabilitation”(康复)一词用于残疾人始于1910年。1917年美国纽约市成立世界上最早的残疾者康复中心――残疾和丧失劳动能力者院。在这里对患者进行医学康复和职业训练。1931年,英国皇家医学会以电疗分会为主成立物理医学分会。1936年美国人克鲁森创立物理医学专业教育机制,康复医学基本形成。
确立期,1940年至1970年。康复医学进一步完善。美国人鲁斯克等,提出了康复医学的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康复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47年美国物理医学会改称为物理医学及康复学会,并设立专科医师。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康复医学专家会议,发表了关于康复医学的专门报告。1969年里切特创立国际康复医学会。
发展期(1970年至今):大量康复医疗机构在陆续成立,康复医疗立法得到完善。
2 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中国北平市协和医院在国外专家的帮助下成立物理治疗室。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体疗医生通过将气功流派进行分类,进一步研究其本质和医疗作用,肯定了一些气功的医疗原理,使之成为国家正式体育项目。在此期间,中西结合,发明了电针,又发明推广了探测针灸穴位的专门仪器。20世纪60年代早期我国开始对高频电疗、药物离子导人疗法、紫外线、空气离子法疗等进行详尽研究。
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推广磁疗,开创针刺麻醉,通过动物实验对针刺刺激的部位、频率、强度、时间进行系统研究。20世纪80年代,医疗界明确康复医学概念的。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完成物理医学向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的转变。建立了专科医生认证制度。
21世纪以来,我国与国外的交往增多。学会、医院、群众团体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成为经常、普遍的现象。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得到确立。
3 物理学对康复医学的决定性促进作用
纵观康复医学的发展历史,其每次进步、发展都与物理学的理论认识密不可分且交织在一起。现代物理学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使古老的物理疗法得以不断的完善,并充实了丰富的有意义的内容。
公元前,一位罗马帝国的公民在海滩偶然踩到一条“电鱼”,其所患的痛风随即痊愈。之后地中海各国,尤其是罗马,广泛采用电鱼以治疗痛风。17世纪,有人开创性的采用摩擦生成的静电来治病,从而产生了古老的静电疗法。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放电现象治疗瘫痪病人。18世纪末,莫斯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始采用直流电疗法。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表了有关电磁波的论文,使日光疗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世纪由于感应电现象的发现,还产生了感应电疗法、直流――感应电诊断(古典式电诊断)、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局部共鸣火花电疗法,同时产生并迅速发展出了现代光疗中的红外线疗法和紫外线疗法。
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性发展,物理因子在医学中的应用和作用原理研究获得了全面、显著的发展。梅曼在1960年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发生器,医学界将其应用于眼科手术,20世纪60年代,新型稀土材料制成的永磁体问世,极大促进了磁疗法的创新和发展。自1942年杜西克应用超声监测颅内肿物开始,超声诊断不断发展,至今已形成独立的分支。20世纪初,产生了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超声波等物理疗法。20世纪50年代,低、中频电疗法有了进一步发展,水疗法、磁疗法等进而颇受重视,并在应用技术方面有了进步性发展。20世纪60年代,激光已成为现代光疗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获得显著发展的射频治癌和光敏诊治癌症技术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
4 康复技术专业学生深入学习物理学的必要性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康复医学是物理学因子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典范。可以说,临床的康复治疗工作者就是普遍的物理原理的应用者。除了必要的医学知识,一定深度的物理学掌握也是康复医疗工作者的必备素质。这直接影响到,康复医疗中所采用的物理干预手段是否恰当,操作是否到位,是否有效,是否可以提高恢复效果与效率。而且,在很多不具备普遍性的病例中,需要个性化的,甚至是创新性的治疗方案,此时,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对物理因子的把我就变得极为重要。深入学习物理学知识,可以极大的提高诊疗的靶向性和效率。
另外,目前康复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也急需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去探索、解决。今后康复技术的进步,将围绕恢复或改善功能,开展康复治疗的机理、方法、器械三方面的研究。脑神经康复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脑性瘫痪仍是主要的研究内容。此外一系列脑疾病如帕金森综合症,阿尔兹海默症的康复问题,也将进行重点研究。内科疾病康复研究如心肺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康复,即将成为另一个重点研究领域。专门的器械、辅助手段、操作技巧对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将起很大的作用,此类辅助技术的研究在将来也占优先地位。在史无前例的发展道路上,扎实的理论基础可以使一线的工作者具备创新、提高,甚至发明出新技术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乔志恒,郭明.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322-324.
[2] 励建安.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