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9 04:01:18
导语:在见习期专业技术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为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工作中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规范行为、保证质量,逐步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评定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科学、客观、公正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机制,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评定范围及条件
(一)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单位和人员范围以及晋升中、高级职务的条件仍然按照《绵阳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绵职改〔*3〕2号)的规定执行。其中,长期从事相应专业技术工作,而具备非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毕业学历的人员,应取得大专院校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主要科目(三门以上)进修结业证书,或参加大专院校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培训累计1年以上,或在绵职改〔*3〕2号文件规定的任职年限基础上增加2年;本意见下发前,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未按规定初定或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的,可在相应职务规定的累计年限基础上,增加1年的专业工作年限,直接申报评审高一级职务;机关调入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以及按照绵职改〔*3〕2号规定,在教育、卫生、城建、环保、交通、财政、审计、统计、农、林、水等行政机关的部分专业性强的技术岗位上工作人员,可根据其学历和专业工作年限,直接申报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
(二)企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学生,在所学(或相近)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除按规定须参加全国资格考试的外,可初定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1.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大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大学本科或双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初定助理级职务;
2.博士学位获得者,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初定中级职务。
中专、大专毕业生见习期(1年)满,初定助理级职务前,按员级进行考核和管理;硕士研究生在见习期内或双学士学位获得者和研究生班毕业生初定中级职务前,按助理级进行考核和管理。
不在所学(或相近)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按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选定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
(三)市外调入(含从中央、省属单位调入,下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原专业技术工作或市外调入、市内变动岗位后从事不同系列同一专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经6—12个月试用期试用合格的,可向人事职改部门申请对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进行确认。上述人员变换岗位后,改行从事不同系列、不同专业工作的,按规定程序重新申报评审同一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
从无外语、计算机要求或从外语、计算机降低要求的地区或系列到有外语、计算机要求或外语、计算机有较高要求的地区或系列,须参加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并合格,方可重新确认或评审。
市内变动岗位的人员或省内调入的高级人员,从事原专业技术工作,无需进行确认或重新评审,其原专业技术职务继续有效。
二、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是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主要依据,必须真实、可靠、无误。
(一)晋升中、高级职务的主要材料
1.本人申请、工作总结、单位综合推荐材料和《推荐评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花名册(级)》各1份。
2.最高学历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3.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明:任职文件或评审表或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4.有外语要求的系列,外语合格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符合“先评后补”、“先评后考”或免试或暂不作要求条件的人员,须出示相关证明材料。
5.职称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符合免试或暂不作要求条件的人员,须出示相关的证明材料。
6.继续教育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7.实行考评结合的专业,专业、理论考试合格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8.任现职期间的主要业务成果、获奖证书、成果鉴定证书、社会经济效益等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1套。
9.任现职来年度考核表原件及复印件1套。
10.《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高级须填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信息表》)原件2份,复印件10份。
11.隶属关系不在我市需委托评审的单位,应出具主管部门委托函1份。
12.评委会要求的其他材料。
以上材料的份数系申报中级职务要求报送的份数,申报高级职务的份数按省高评委的要求报送。评审材料必须用牛皮纸档案袋按人分装,并按以上顺序填写《材料目录清单》2份(注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1份贴于档案袋、1份装于档案袋)。除《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和《推荐评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花名册》外,其他材料复印件要按以上顺序装订成册。
(二)初定职务的主要材料
1.《初定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2份。
2.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二)确认职务的主要材料
1.《确认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审批表》2份。
2.原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明:任职文件或评审表或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4.试用期内参加继续教育的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5.试用期内年度考核表原件及复印件1套。
6.从无外语、计算机要求或从外语、计算机降低要求的地区或系列到有外语、计算机要求或外语、计算机有较高要求的地区或系列,须出具补考职称外语、计算机的合格证原件及复印件1套。
三、申报程序
(一)晋升中、高级职务的程序
1.申报人向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按要求填写相关申报表,并提交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及学历、论文、获奖、社会评价等有关证明材料。
2.单位对申报人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工作业绩等情况和所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全面审查,并将申报人员的基本情况、学历、任现职时间、培训考试、继续教育学时、任职以来的主要业绩等情况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
3.单位对经公示无议异的人员,撰写综合推荐材料,并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基层单位意见栏中注明“经公示,材料真实无异议,符合申报X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同意推荐”的意见、加盖单位印章,并统一填写《推荐评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花名册(级)》1份(附电子文档)。
4.县市区(园区)人员,由单位将材料报当地职改办(园区党群工作部)初审并在复印件上盖审验章。经初审合格的,由县市区职改办(园区部门党群工作部)开具《送评通知单》,再将申报材料送市职改办审查;市属单位人员,由单位将申报材料直接报市职改办审查。经审查合格的,由市职改办开具《送评通知单》,单位持《送评通知单》将评审材料按级别分别报送市行业主管部门或省高级评委会。
(二)初定职务程序
单位或本人持申报材料按属地原则到市、县市区职改办办理审批手续。其中,申报初定中级职务,由市职改办审批。
(三)确认职务程序
单位或本人持申报材料,县市区初级人员报所在地职改办审批;市属(园区)单位初级人员、全市中级人员报市职改办审批;高级人员经市职改办审核后,报省职改办审批。
以上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如系事业单位人员,申报前须由业务主管部门初审并在相应申报表上签署意见。
四、评审组织和评审工作
根据国家、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对市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的组建、管理进行调整,并对评审工作进行规范,原各系列中级职称评委会不再履行评审职责。
(一)评委成员的产生和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以确保评审质量为前提,推荐相应系列中级职称评委成员人选。推荐人选经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由市职改办建立“绵阳市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专家成员库”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党政机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原则上不作为推荐人选。
(二)评委会的产生。召开评审会前,由政府人事(职改)部门根据当年申报人员专业分布情况,从评委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委,组建当年度评审委员会,评委会正、副委员从抽取的委员中产生。
(三)评审工作的实施。评审工作须在政府人事(职改)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召开评审会时,首先由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组织评审委员会抽取正、副委员,对评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对评审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评审工作按以下程序开展:
首先由专业组对申报人的学术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实际工作业绩、成果(含著作、论文)和贡献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必要的考核、答辩及现场考察,写出推荐意见,填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的“专家评议意见”栏中,推荐意见还应概括对申报人的学术水平和主要业绩的评价。推荐意见分为:同意、基本同意和不同意三种,基本同意和不同意推荐的应写明原因和理由,同时提请评审委员会评审。
评审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推荐意见,对申报人的学历、资历、水平、能力、论文、成果和贡献进行全面的评审,综合权衡,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以决定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水平。表决意见分赞成、反对、弃权三种(在统计评审结果时,弃权视为反对票)。得赞成票达到出席会议委员的三分之二及其以上的,视为评审通过;评审未通过的人员,一般不得复议。未出席评审会的委员不得委托其他委员票或会后补投票。
五、任职资格的审批
各级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必须报经相应人事职改部门审核批准,未经批准的评审结果无效。人事职改部门对评审通过的人员进行7—15天的公示,对公示中反映的问题认真查实,及时处理,并对公示无异议及查实无问题的人员核发任职资格通知。市级单位的初级职务和全市中级职务由市职改领导小组审批,县市区的初级职务由县市区职改领导小组审批。
确认和转岗评审的专业技术职务按原职务连续计算任职时间;晋升和初定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时间均从人事(职改)部门批准之日起计算。
六、其他事项
(一)取消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的有效期;取得较高级别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合格证,可作为晋升下一级职务的依据。
(二)按照《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每年须达到8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60学时,公共科目20学时。公共科目采取网上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学习。不参加继续教育或未达到规定学时,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得聘任(续聘)专业技术职务、不得进行资格证书注册、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三)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年度考核要按管理权限报市、县市区(园区)人事职改部门(党群工作部)备案,经备案后的考核结果记入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凡未进行年度考核的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单位无特殊理由未参加年度考核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取得专业技术职务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继续在行政机关工作的,不得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和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考核。
基于岗位能力素质的培训体系是以岗位定制化的素质要求为主,注重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技能等显性素质的提高,还注重员工隐性素质的培养。以此为基础开展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2选拔为先
选拔是新员工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以“可用”为核心,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上的侧重点为清“知”、辨“情”、谋“意”。清“知”是以企业为主体,充分理清企业现有的岗位及定员冗缺情况,认清储备整合式招聘的现状。辨“情”是立足企业实际,做好需求分析,辨识最有利于企业的价值需求计划。谋“意”是谋划设计最有效、最能选拔到适合企业新员工的具体实施方案。具体流程措施:
(1)定员测算。根据南方电网公司《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对现有岗位数量和岗位工作量计算定员人数,掌握各专业口人员配置现状,了解冗员、缺员情况。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结果如何结合定员测算结果,科学、准确地提出招聘需求。按照“加强管理,控制总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人员数量、学历层次、专业配置4个因素编制需求预测,科学、准确的为招聘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3)招聘方案。完善人员招聘甄选机制,创新招聘方法,丰富招聘手段拓宽招聘渠道,坚持招聘录用高质量的应届毕业生。本着“适岗胜任、人岗匹配”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挑选“有用、能用、好用”的可培养、有创造力的适合人才,为实现战略目标及创先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培养为重
培养要作为新员工管理的重点环节,以“能用”为核心,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上的侧重点为:明“知”、疏“情”、育“意”。明“知”是以新员工为主体,通过多样化培训课程设计、岗位能力素质模型讲授、任务式学习手册,让新员工对企业及自己的目标有明确的认识。疏“情”是通过服务式的生活指南,互动式的联谊活动,让新员工感受企业的关怀,帮他们疏导过度焦虑的“情”,并以最佳身心状态度过见习期。育“意”是通过观察式的轮岗实习、体验式的定岗见习、仿真式的技能培训等,培育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水平,成为能用之人,服务企业。具体流程:
(1)课堂式培训课程设计。新员工培训从不规范到规范,公司级培训不能兼顾企业自有特点。在公司级培训课程外,结合能力素质模型要求,设计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短期课程式培训。
(2)任务式学习手册。针对在实习期里,新员工到基层班组后没有学习目标,基层班组老员工不管不带,转正答辩突击应付等问题,编制《学习手册》,每周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计划及完成情况摘要、学习笔记、心情签到、班组长检查4个模块。学习任务中包含安全知识、管理制度、电力通识、基层班组要求、相关拓展5个方面的内容共计383道题目。电力通识中又针对基础知识、变运检修、电网调度、线路、电能计量、配电、电价电费、营业用电、用电检查等专业分类编制了学习任务。此举体现了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帮新员工明确学习目标,从多角度熟悉企业,了解各专业工作主要内容,对兴趣专业、努力方向有所思考,促进其全面成长。
(3)服务式生活指南。针对外地生源多的情况,采用80后惯用的方式,编制生活指南、在招聘专用QQ空间开辟“完美昆明”栏目,共享各类生活服务信息,给新员工生活提供便利。加快新员工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有效增强了新员工的归属感。
(4)互动式联谊活动。开展新员工联谊会及电力知识竞赛,局领导与新员工座谈会、文艺表演、新老员工经验交流、达人秀等,动员新员工自编自导自演,邀请有经验的优秀老员工及中层干部与新员工座谈,言传身教,与新员工分享成长历程,分析得与失,帮助新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为新员工提供舞台,发挥才艺,增进凝聚力,加深归属感和认同感,快速融入企业、了解企业。
(5)预备式持证培训。新员工入职后组织参加特种作业证取证培训、岗位准入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保证新员工上岗前100%符合持证上岗和安全上岗的要求。
(6)观察式轮岗实习、体验式定岗见习。安排新员工在入企培训后进行1-3个月的轮岗实习,之后5个月定向岗位见习。不论是现场的严寒酷暑、抢修的挑灯夜战,还是巡线的翻山越岭,各种正常的、急难险重的工作都让新员工参与其中,从而使其逐步形成对电力工作性质、环境的全面体验,逐步积累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并对自己的专业兴趣方向、职业生涯岗位意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实现新员工在校学习的符号、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环境及设备的关联。
(7)仿真式技能培训。针对新员工在转正前一年的见习期里,为了保证设备人身安全,他们只能看不能操作,转正后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优化培训流程,把定岗见习由原来直接到一线班组站跟班转变为先到一线班组跟班3个月,对设备运行情况、相关操作流程先产生一定的认识,然后再进行2个月的集中培训。除了理论培训外,还对变电运行岗位所有日常可能遇到的操作进行一次全面的仿真演练讲解,之后新员工再回到一线班组站,对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回味、强化。集中培训内容包括了技能知识实操、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等内容。技能实操是重中之重,培训不是单纯的在教室里照书讲授,而是到仿真实训基地的设备面前边学边操作,真实地接触设备,真正地动手操作。让新员工带着问题听课,带着书本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更好地巩固了技能水平,加快新员工的自我提高和成长,缩短新员工岗位能力上手的时间。
4使用为本
使用是新员工管理的根本,以“好用”为核心,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上的侧重点为:变“知”、激“情”、促“意”。变“知”是通过职业能力测评、理论考察、个性分析等方式方法,在充分了解新员工的前提下结合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确定新员工的定岗方向,转变新员工对自己和工作环境的不合理认“知”。激“情”是通过提前转正的方式激励新员工,树标杆、树榜样,引导新员工积极上进;激发推动职业发展的积极“情”感。促“意”是定岗配置后,进行持续跟踪,关注新员工成长轨迹,及时纠偏,及时指导,以便新员工能够“意”志坚定、“行”之有效。具体流程措施:
(1)测评(知识、个性、本人意愿)。局级培训时针对新员工的专业知识能力、个性特质和本人岗位意愿进行测评调查。基本了解每个新员工想干什么、会干什么和适合干什么,为整个见习期里培训、辅导提供支持,为定岗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2)激励——提前转正。一年期满前3个月提前开展一次转正考核,根据“知情意”三分法的主旨,打破原先仅限于“知和情”的单一纸上谈兵的答辩,结合岗位说明书,创新采用真枪实弹的专业技术问答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对通过转正上岗考核的在工资岗级上予以提升,对其师傅予以奖励。对2次转正考核都不能通过的予以辞退。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逐步将理论型的转正答辩转变为综合型的转正考核,促进了理论与实操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新员工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以岗位说明书为依托,立足岗位考核,深化了岗位能力素质及行为的应用,促进了人才开发工作重心下移,落实了人才到一线培养的举措。
(3)定岗配置。结合新员工在入职培训、考试考核、心理测评、轮岗实习、团队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所学专业方向、个人意愿等因素,结合各基层单位定员测算情况,对新员工定岗进行了科学的思考、合理的分配,力求做到“适岗胜任、人岗匹配”的人才配置理念。既有效缓解了各部门、单位缺员的情况,同时也为新员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4)跟踪调查。轮岗实习后进行一次岗位意向的调查,与招聘时求职表的意向对比,及时了解对岗位工作的认识变化给予交流指导;人力资源部定期收回《学习手册》了解新员工学习、工作情况,基层单位不定期收取查阅;人力资源部不定期到基层与新员工负责人进行访谈,一起帮助新员工培养正确的职业发展观;不定期找新员工进行个别谈话交流,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新员工入职2年后,要求提交工作总结,重点为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针对性的安排参与有关竞赛、论坛。
5实施成效及创新点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的成功运用结合供电企业及80后新员工的特点,创造性地将心理学“知情意”三分法理论具体应用于选拔、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创新管理机制。摒弃了过去新员工管理存在的弊端,是人力资源精细化、差异化和规范化管理的体现。用80后的方式沟通,满足新员工情感需要在招聘及入企阶段都选择些80后惯用的沟通方式,如通过QQ、空间、微博及达人秀等方式与他们联系、交流,为他们提供情感沟通的渠道、表达意愿的平台、相互了解的媒介。入企后服务式的生活指南和互动式的联谊活动既满足了80后享受生活、崇尚参与、有良好沟通环境等需求,又体现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尊重与关爱。形成80后新员工管理的应用模式及成果物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4年多的实践、完善,形成了基于“知情意”三分法的80后新员工选拔、培养、配置的完整应用模式,具有在其他供电企业推广应用的价值。形成“四个一”可为其他单位直接应用:一本学习手册、一本生活指南、一套实操考核题库、一个管理办法。新员工招聘质量提高在理清企业现有定员及中长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招聘方案,明确了招聘指导原则、创新了方式方法,引入了能力、性格测试等手段,大大提高了新员工与企业的匹配度,招聘质量逐年提升。适应期缩短,上岗进入角色快预备式的持证培训保证新员工100%持证上岗。仿真技能培训让原来需2年才能使新员工达到技能水平在一年内熟练掌握;提前3个月让具备岗位胜任能力的优秀新员工转正上岗,大大缩短了新员工从“生手”到“熟手”的培养周期,更激励他们向“能手”努力的意志愿望,同时也有效缓解生产任务重与人手紧张的矛盾。有效加快新员工成长,成就企业技术骨干2007年后入企的448名80后新员工已在局内各关键岗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上一个5年相比,新员工成长速度加快近3倍。
关键词:电网公司;新员工培训
近年来,广东电网公司全面统一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培训管理和考核评价,通过准军事化训练、团队建设操练、企业文化宣贯、基本业务知识和安全技能学习,使新员工加速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为基层不断补充新生力量。当前,广东电网公司正处于全面深化创先工作的重要时期,加速提升新员工履职能力、适岗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南方电网公司新员工培训工作统一部署,结合前期新员工培训实践和基层单位意见,开展新员工培养规划研究。
一、适用范围
广东电网公司系统新员工(含中专中技毕业生)。
二、总体思路
新员工入企后实施“五年培养规划”,按照适岗期、成才期、发展期三个阶段,使新员工全面掌握岗位技术技能,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阶段(0-1年)适岗期:统一建立集中培训、专业轮岗、定岗见习和评价上岗四个环节的标准培养模式,使新员工快速适岗上岗。
第二阶段(2-3年)成长期:明确新员工职业能力发展规划,并按照培训规范继续编制学习计划,采用导师制和回炉锻造两种培养方式,逐级参加初、中、高级作业员工培训课程,提升岗位胜任能力,把新员工打造成班组技能骨干。
第三阶段(4-5年)发展期:在具备本专业岗位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拓展职业能力,参加学习班组管理知识、通用管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等,鼓励新员工提升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促使新员工多通道发展。
三、工作内容
(一)第一阶段(0-1年)适岗期
采用集中培训、专业轮岗、定岗见习和评价上岗四个环节的标准培养模式。
1. 集中培训。集中培训主要目的是加快新员工与企业融合。总结新员工培训实践经验,缩短培训周期,精简培训课程,增强培训互动性和针对性,提升培训效能,确保新员工做好入企准备。
(1)培训时间。为期约1个月。
(2)培训重点。传递企业文化。通过广东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讲解、广东电网公司创先工作介绍,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熏陶,并开展法律常识、保密意识及职业角色认知培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职业化素质。培养工作作风。以准军事化训练、团队建设操练为主,全面培养新员工“令行禁止、严勤细实”的工作作风。掌握基本技能。通过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知识学习,使新员工掌握广东电网公司运营的基础技能。强化安全意识。学习十个规定动作、消防灭火、现场急救等安全技能,并前往安全体感中心进行体验式培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3)组织形式。采用统一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培训管理和考核评价的“五统一”标准化培训模式。
组织安排:集中培训由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统筹管理。直属各供电局、输变电广东电网公司分别承办本单位新员工培训,东莞供电局承办其他直属非供电单位新员工培训。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承办粤中西北片区供电局的安全体感培训,惠州供电局承办粤东南片区供电局的安全体感培训。
培训课程:共设广东电网公司企业文化、企业保密与法律常识、电力基础知识、安全生产教育等9门课程。
培训教材:由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负责新员工集中培训教材、试卷的编制和发放工作。
培训师资:由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统一开展内训师培养。
(4)考核评价。集中培训结束前新员工须参加综合测评、基本知识考试和撰写心得体会等环节的考核。
2. 专业轮岗。专业轮岗主要目的是增加新员工对企业感性认识。通过前往生产、营销、基建单位进行轮岗学习,使从理论到实际,从整体上了解电网建设、经营管理和基层班组日常作业的全过程。
(1)培训时间。专业轮岗在集中培训结束后开展,为期约1-3个月,单个岗位的轮岗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2周。
(2)培训重点。业务概况。采取专题讲座、座谈交流或参观实践等方式,组织新员工学习了解各单位组织架构、主要业务开展情况和基本规章制度。
岗位概况。充分利用现场教学、跟班见习等方式,使新员工熟悉相关岗位工作职责、安全知识、工作设备和作业技能要求等。各单位新员工工作现场培训时间不得低于轮岗总时长的60%。
(3)组织形式。专业轮岗由各单位组织,制定轮岗学习计划。各单位可按实际分成若干小组,对应分配到生产、营销、基建单位进行专业轮岗,确保使每个小组完成三个专业线条轮岗学习。其中:生产单位轮岗主要为前往各地市局的变电管理所、输电管理所,在变电运行、继保检修、输电线路、输电电缆等班组进行跟班学习。营销单位轮岗主要为前往各地市局的客户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在业扩报装、装表接电、电费核算、95598客服、计量检定、电能计量等班组进行跟班学习。基建单位轮岗主要为前往各地市局就近的多经三产基建工程广东电网公司,在电气安装、设备调试等班组进行跟班学习。
(4)考核评价。由各轮岗单位(班组)按照轮岗学习计划,组织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考核,评估培训效果。
3.定岗见习。定岗见习是新员工实习关键阶段。将新员工预分配到各基层单位(班组)进行见习,使新员工认识对基层班组之间协作关系,学习掌握实习岗位的主要作业流程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定级上岗做好准备。
(1)培训时间。定岗见习在专业轮岗结束后开展,为期约7-10个月。
(2)培训重点。依据《广东电网公司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按“单元制、模块化”思路,学习各岗位初级作业员岗前班和一年级学习课程。具体岗位培训课程见《广东电网公司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
(3)组织形式。各单位可采取单向选择(用人单位或新员工主导)、双向选择(用人单位和新员工相互选择,人力资源部统筹安排)等方式,对新员工进行预分配,定岗见习。
制定定岗学习计划。依据《广东电网公司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由新员工定岗见习单位(班组)和员工个人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形式、进度、目标和评价考核等,学习计划由新员工指导老师负责实施,见习单位及时协调解决实施所需资源。
签订“师带徒”协议。指定具有较强责任心,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水平的资深员工担任新员工指导老师,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指导新员工定岗见习期培训学习,并通过签订协议规定培训目标、双方责任和奖惩措施。各单位要通过评优表彰精神激励、任务考核绩效激励等多种方式,提高指导老师教学兴趣和荣誉感,营造新员工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全面发挥业务骨干“传帮带”作用,切实提高新员工技能实操水平。
(4)考核评价。由新员工见习单位(班组)按照学习计划,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考核,评估培训效果。
4. 评价上岗。建立新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和择优上岗机制,评价后再上岗和转正定级,确保新员工具备上岗所需技术技能。
(1)评价时间。新员工入职一年。
(2)评价重点。知识维度。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采用统一网络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评价。技能维度。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采用实操考试、工作认证和现场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价。潜能维度。从绩效表现和从业行为两方面进行评价。
(3)组织形式。按照广东电网公司评价标准和规则,由各单位组织实施评价。转正评价。依据集中培训、专业轮岗、定岗见习阶段绩效表现和工作情况,结合评价情况,形成转正上岗综合评价结果。择优上岗。依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广东电网公司劳动用工管理办法》,新员工转正后,必须到一线班组工作。用人部门和新员工采用双向选择,确定新员工上岗岗位。主要步骤如下:
①公布可选岗位。
②填报上岗志愿。新员工根据培训期间对班组的认识和了解,结合自身能力情况,填报分配志愿。
③组织双向选择。各单位人力资源部依据新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结果,优先安排绩优员工的志愿岗位,并收集用人部门反馈的用工需求。
④公布分配结果。各单位人力资源部根据用人部门的需求及新员工的意愿,综合考虑分配安排,并分配结果。
如新员工未通过评价,暂不转正,在加强学习培训后申请复评,复评通过后再进行上岗定级。
(二)第二阶段(1-3年)成长期
明确新员工职业能力发展规划,并按照培训规范继续编制学习计划,采用导师制和回炉锻造两种培养方式,逐级参加初、中、高级作业员工培训课程,提升岗位胜任能力,把新员工打造成班组技能骨干。
1. 制定职业能力发展规划。经过入职第一年的学习锻炼,新员工对今后自身的企业提升路径会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初步的设想。开展职业能力发展规划制定,由员工明确本人在五年内各阶段的学位发展目标、技能等级提升目标、技术职称评定目标、岗位胜任能力评价目标,通过定期的进度跟踪及直线管理者的指导,令员工把握好个人发展方向,更好更快地达成自身提升,与企业形成双赢。
2. 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根据本人实际能力情况和岗位工作需求,按照《广东电网公司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由员工制定本人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个人学习计划,重点学习所在岗位初、中、高级作业员二、三年级课程。
3. 实行“导师制”。第一阶段时期对新员工采取“师带徒”培训方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员工技能提升,快速适岗上岗。在新员工培育的第二阶段,基于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新员工队伍建设理念,各单位要指定班长等以上岗位干部,作为新员工的技能导师和思想导师,即除了在技能上继续给予新员工指导,更在职业生涯发展上给与新员工辅导,从工作、生活和思想上,全方位关怀新员工成长,激发员工潜能,激励和凝聚员工向共同目标奋斗。
4. 开展“回炉锻造”。组织新员工在工作第2和第3年,参加长时间、封闭式技能实操培训,通过“回炉锻造”,提升学习针对性,力争新员工在入企3年内通过中级作业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
(三)第三阶段(3-5年)发展期
在具备本专业岗位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拓展职业能力,参加学习通用管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班组管理知识等,鼓励新员工提升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促使新员工多通道发展。
1. 强化通用管理能力。组织新员工参与个性化选学培训,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碎片化的网络学习,全面扩充新员工的知识面。通过模块化的通用管理集中培训,由各地市局组织,按需办班、按需施教、按需参培,带动员工学习氛围和参培热情。结合班组培训经费,加大在岗培训力度,开展“班组员工上讲台”,通过班组内定期的上课和讨论,加强互促互进,提高员工业务总结能力、技术研究能力及演讲表达水平。
2. 扩充专业业务知识。统一组织新员工按需参加各专业线的常规业务和新业务培训,坚持“省公司为主体、地市级单位为延伸、县区级单位以在岗培训为主”的原则,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核心,提升新员工的岗位履职能力,确保一体化管理落地。
3. 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在新员工中选取优秀员工作为班组长后备队伍,参加班组长轮训,通过在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客户服务、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开展系统性、规范化的轮训,切实抓好优秀新员工素质提升,提高广东电网公司系统班组长后备队伍的思想文化素养、综合业务水平、基本管理技能和协调能力,使优秀新员工成为懂技术、会管理、善于带班的一线直接指挥者和管理者。
4. 加速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职业生涯发展定位,通过常态化的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促进新员工参加评价认证,通过评价前培训、评价后培训,查找补齐个人能力短板。并在技能通道、技术通道和管理通道上给予新员工充分选择权,在符合岗位说明书任职条件后,鼓励新员工参与技能、技术、管理岗位的组聘、竞聘,加速职业生涯发展,达成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四、工作要求
(一)培训组织管理
赋予各级供电所和班组培训自,积极为基层单位配套完善培训场地、师资、课件等资源,以政策和资源支持,传递责任,使各级直线管理者在培训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推动各单位新员工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培训工作。
(二)学员管理
1.各单位务必加强新员工培训管理,确保行车安全、食宿安全、技能培训的安全防护,做好培训全过程的人身安全管理工作。
2.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提高新员工企业保密意识,培养新员工遵章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做好微博、微信等通信平台的使用指引。
(三)安全培训管理
1. 新员工在所在单位、部门(机构)、见习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分级要清晰,要明确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有各自针对性,岗前总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2. 对变电运行、检修、试验等危险性较大的岗位,岗前安全教育总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且必须对新员工进行熟悉氧气、氢气、乙炔、六氟化硫、酸、碱、油等与工作有关危险介质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培训。
3. 新员工进行现场参观前,各单位应对其进行有关安全知识教育,告知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法,并做好相关监护工作。
4. 新员工须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安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跟班见习。
5. 新员工培训期间不准进行生产营销操作,各单位不得将需要相关资质的工作安排给新员工。
一、上好开学第一周的学前教育课
新生入学后,按学校的教学安排,第一、二周是学前教育和军训时间。由于新生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和学校,他们所受到的教育状况不尽相同,个人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利用第一周的学前教育时间,促进学生间有效地沟通与融合。通过学生自我介绍、与学生谈心和到学生宿舍走访等方式,尽快熟悉班级每一位同学,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守则、宿舍管理规定、教室管理规定、操场管理规定、食堂管理规定、一日生活制度等)的学习教育,并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体会,谈感想。对于一些常规的管理要求,如一日生活制度,每一位同学必须熟记于心,可采用笔试和口头竞答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规定的有效记忆。
二、制定合理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
在入学前两周对学校各项管理规定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班主任根据专业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拟定一份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实施细则讨论稿,内容涵盖守纪、学习、劳动、体育、卫生、请假等各个方面,奖惩分明,在班级学生大会上通过讨论的方式对每一条规定进行讨论通过,形成班级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张贴上墙,作为每一学期学生德育考评依据,严格执行。制度的制定要体现人性化,比如请假制度的确定,由于很多新生可能是第一次出远门,刚开始两个月,规定每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情况,一至两个星期就允许回家一趟,当同学之间相互熟悉了以后改为一月一次,可以让学生逐渐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养成互相关爱的良好品德,这样学生乐意接受,也能自觉执行,管理效果好。
三、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班级管理中可试行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制度,每人一份,详细记录学生五年成长过程中的各类信息。首页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电子照片、党团员情况、家庭住址、入学前的学习经历以及家庭成员基本信息、联系电话、家庭收入状况等;第二部分按年度划分记录学生的五年成长历程,包括每个同学的学业成绩、每一点进步、过失以及学生每学期个人小结和心理感悟等;第三部分记录每一位同学的同桌评价、同舍评价、任课教师评价;第四部分记录各年度的班主任评语和家校联系记录。每一学期放假时都给学生家长寄去家庭报告书和学生假期学习活动安排建议书,向学生家长汇报其子女在学校一学期的具体表现情况,并请家长让学生在下一学期返校时带回家长反馈意见书,以便学校与家长及时互通信息,形成对学生的无缝隙连贯性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四、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五年教育始终
针对刚入学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可结合就业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利用学生集会、班会课等集体活动时间,根据学校就业办公室对学生实习就业推荐情况统计、学生实习的典型案例剖析和实习检查管理工作中了解的情况,以及行业企业对劳动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和需求动态等,向学生进行宣传讲解,让学生了解现在市场就业现状、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机制、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要求、自己所学专业和职业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转变角色,尽快适应职业学校校园生活,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开设系统的专业指导课,使其对涉及的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用专业发展前景鼓励他们端正学习目的,努力学好理论基础知识打好专业基础。教育学生立足我国计算机相关行业的现实,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自觉地走艰苦创业的成才道路。充分利用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的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个人专业发展的研究性课题,升华专业理论,拓展专业知识,尝试革新专业技术,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针对四年级和毕业班的不同个性、不同就业倾向的学生,开设就业形势指导和个性化的专业思想教育,使其做好择业心理准备和调适,具有个性化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强调个人志愿应服从社会需要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理解和对待将从事的职业,帮助他们树立敬业思想,把立足本职与实现成才和个人价值的愿望结合起来。通过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职业教育学习是又一次新竞争的开始,尽早地思考如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逐步树立职业理想,充分利用好高职教育几年美好的时光,努力学习,掌握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较好的基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五、建立立体的多渠道交流平台,延伸学生见习期间的学校教育管理
创新实践管理的依据
“双师”型人才紧缺
电网规模的日益壮大,以及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近两年,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双师”型人才的培养,把具备“双师”资格作为岗位晋升、评优评先、人才选拔的必要条件,而济源供电公司目前高层次人才匮乏,“双师”型人才比例低,导致公司在严格执行省公司各项政策开展相关工作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培养“双师”型人才已迫在眉睫。
青年员工成长的必然性
1998年公司上划以来,已通过大学生招聘接收110多名青年员工,青年员工成为公司发展的新鲜血液,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青年员工工作热情饱满,学习积极性高,对“双师”型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高度认可,是公司“双师”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对象。公司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人才的成长,为新进员工科学规划职业发展通道,加大培训,提高新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把青年员工“双师”型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信息渠道不畅
以往工作中,我们主要通过公告和公司内网途径宣传职称申报和技能鉴定工作,导致部分员工因出差、工作等原因未及时关注信息而错过申报时间;公司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工具用来监控职称、技能等级工作的申报、考试等情况,不能第一时间将信息通知到符合条件的每一个人,影响省公司下发的“双师”型人才培养计划顺利完成。针对这些问题,公司自发研制了职称信息管理软件,通过及时维护员工的职称、相关考试成绩等信息,随时按职称级别对未取得职称的人员进行分类统计汇总,为职称统计和申报提供数据支持。人力资源部可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和个人参加本年度职称及相关考试申报,大大提高了宣传力度和工作效率。
创新实践管理的主要做法
健全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结合省公司《关于“双师”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以及《河南省电力公司员工配置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公司创新出台了《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办法》,按照“一年认知、三年成长、五年拓展”的培养模式确定各个节点的培养目标,量身定制培养计划,量化考核细则,对各个节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培养计划可控、能控、在控;采取“师带徒”等方式,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考核办法,加强过程监督和效果评估,促进青年人才快速长才;建立青年员工技术档案,完善档案信息数据,连同考核结果作为岗位晋升、评优评先、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培养考核体系
针对“1+3+5”三个阶段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分类别设计不同培养方式。第一阶段为“认知期”,公司参照《新聘高校毕业生见习期管理办法》采取集中培训、岗前培训、轮岗见习相结合的方式对培养对象进行管理考核。第二阶段为“成长期”,通过师带徒方式,为培养对象制定师傅,签订《师徒合同》,一对一负责思想政治、业务技术上的指导,提升其专业技能、组织融合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合同期满,建立师徒连带考核机制,加大奖惩力度。第三阶段为“拓展期”,通过选派优秀培养对象参加公司各类竞赛调考、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工业余文化生活、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等方式提升其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由所在部门负责人主动承担起职业导师职责,帮助培养对象岗位成才。该阶段不再实行年度考核,公司根据“双师”型人才培养目标时间节点对培养对象和所在部门进行考核。
全面推广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为提高“师带徒”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型,要求《师徒合同》的培养目标必须参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中Ⅰ、Ⅱ、Ⅲ级适用对象和培训内容制定并执行,杜绝新聘高校毕业生盲目追求两证(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进一步转变“重理论、重证书”的培训观念,提高新聘高校毕业生业务技能水平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开发信息管理系统
为完善人才信息化管理,提高人才信息统计效率,公司自主开发了涵盖人员学历、入局年限、职称、职称英语以及职称计算机等内容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员工职称申报情况、职称计算机、职称英语考试情况,第一时间通知符合条件人员参加申报或考试,确保不遗漏一人,并对取得证书人员信息进行及时维护,为年度考核提供依据。
工作流程
公司“双师”型人才培养工作流程图见图1。
制定计划是基础
一是做好政策宣贯工作。结合省公司有关要求,通过召开会议、座谈会、公司内网等渠道向员工传达省公司涉及“双师”型人才的有关文件精神,尤其是在新聘高校毕业生座谈会中重点将人才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政策解读到每一位大学生,鼓励大学生拓展职业发展通道,走“双师”型人才发展道路。
二是制定培养计划。公司结合新聘高校毕业生岗位、专业情况以及自身特点,为新聘高校毕业生量身制定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学历层次,按照“助理工程师”“高级工”“双师”三个梯次,利用4-9年的时间培养“双师”型人才,明确培养过程中各个时间节点的考核内容和要求。各部门根据公司总体培养目标及当年新分高校毕业生等情况,结合部门实际制定部门青年人才年度培养计划。
规范措施是关键
一是各部门严格按照人才培养工作实施程序逐步开展工作,做到专人负责、专业管理,将培养计划落实到每一名青年员工,及时传达公司关于人才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等政策要求,督促青年员工积极参加各类资格评审和相关考试,确保部门培养计划顺利实施。
二是充分发挥现有专家人才的优势和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让现有专家人才与青年员工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师徒责任、目标和任务,实行部门、师傅、徒弟连带考核机制。
三是各部门为青年员工岗位成才提供各种便利。组织参加公司各类培训学习,增强综合知识水平;压担子、提要求,在工作中承担一定责任,适时选派优秀培养对象参加相关专业技能竞赛及调考,促其成才。为青年员工建立青年员工技术档案,收集学习培训、技术等级提升、奖惩等相关材料并及时入档,作为今后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四是人力资源部在每年的职称申报和技能鉴定工作开展前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导出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名单,并通知到每个部门和个人,确保不遗漏一人;在证书发放时及时维护各类证书等信息,保证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维护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加强考核是手段
每年年底,各部门结合一年来人才培养工作落实情况开展自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分析原因并制定出整改措施;合理修订部门下年度培养计划、严格明确责任,确保人才培养工作落实到位、执行到位。在此基础上,公司对各部门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员工给予奖励和表彰,对未按时完成培养计划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应用于年度公司评优评先、人才选拔、岗位晋升等工作中,激发各部门员工自主学习、自发成才的积极性。
总结提升是目的
公司年底对“双师”型人才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当年新聘高校毕业生定岗情况、各部门人才培养工作有关建议以及省公司“双师”型人才计划,合理制定下发下一年度“双师”型人才培养计划,为顺利开展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效果评估与改进
主要成效
一是通过制度和信息化平台的双重保障,2012年公司参加职称申报和考试、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和通过率明显多于往年(见图2)。二是青年员工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由以往的被动报名转变为主动参与,由以前的拒绝申报转变为现在的主动作为,学知识、强素质、提技能的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三是同业对标指标有所提升。人才当量密度、高技能人才比例以及技师、高级技师占生产人员比例等指标均得到较大提升,为公司同业对标工作取得新突破奠定了基础。
论文关键词:复合型;技能人才;轮岗实习;竞赛;业绩考核
供电企业是集技术性、专业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技能密集型企业。长期以来,供电企业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复合型技能人才不断涌现,使供电企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在电力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在当前国家电网公司以“四化”要求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的新形势下,复合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仍难满足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新时期新任务,对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深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这一形势的发展,尽快将过去某一领域的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向具备多种才能和本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方向开发转变,努力打造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成长绿色通道,就成为急须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实际对此进行了有益探讨。
一、供电企业加强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是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的迫切需要。在当前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新形势下,管理和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供电企业,不仅需要“高、精、尖”的各类专门人才,更需要具有双重任职经历、双重资格证书、双重技职能力等复合型技能人才。为此,供电企业必须审时度势,积极拓展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通过人才的轮岗交流、双师培养和拓展打造等,逐步建立培训、考核、聘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方略,以适应和满足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是优化技能人才结构的迫切需求。当前,供电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供电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即从业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的供电员工应具有多种专业知识、多项业务技能、多方应变能力,才能适应当今职业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我们必须在供电企业现有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技能人才结构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异质性,建立健全衡量技能人才“复合”程度的考核评估体系,努力在培和育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成长绿色通道,培养造就大批能力宽泛,“学”、“术”合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二、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供电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中,由于在技能人才使用培养方面缺乏长远观念,育人和用人互动性不强,致使复合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一岗多能”的复合程度较低
一些技能人员不能适应岗位高素质要求,技能单一化,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较弱。有些人通过努力,虽然取得了学历文凭等证书,但由于没有真正地扩展自己“一岗多能”的业务技能,往往只是增加了企业人才数量比例,却未能提升“一岗多能”的复合程度,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效益难以真正地显现出来。
2.技能人才开发形式单一
近年来,供电企业通过后续学历学习、技能鉴定、专业培训等形式,投入了大量的培训资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缓解了部分用工的紧张程度。但仍有部分职工虽然经过培训取得了高级工、技师证书等,但业务技能水平却没有实质性提高,很大原因在于技能人才开发机制缺乏创新性,致使员工参加培训为的就是取证,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是培训过程,过多关注理论灌输,而不是业务技能水平的有效提高。
3.任用机制不够灵活
由于供电企业一般都是垄断的国有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员工的岗位流动性较少,一般技能人员缺少多样化实践锻炼的机会,其应变能力和“一岗多能”比较弱。加之一些企业在技能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一岗多能”的技能人才相对短缺,大大降低了供电企业发展中人员的配置效率。
三、培养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复合型技能人才不是简单地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管理经历、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拿到高校毕业证和技能上岗证的拼盘式组合,而是需要供电企业将技能人才再加工、再磨砺、再培训、再教育,进行高端复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途径,使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机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从而达到有效的融合和共用。
1.对相近工种班组复合重组,搭建造就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平台
随着电力生产过程的优化和劳动组织扁平化,按专业工种对应设置生产作业班组的固定思维模式被逐步打破,这在客观上为供电企业相近专业工种班组的兼容复合重组提供了条件。因此,供电企业可通过兼容复合重组,对部分班组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工种,按照优化后的流程确定重组后班组的职责范围。如将修试中心开关班和变压器班的工作职责合并,整合成变电检修班;将输电中心线路运行班、线路检修班的工作职责合并,整合成输电运检班。重组后班组工作范围和内容的扩张丰富,使一线技能人员在本班组工作范围内就有机会学习另一门专业技能,自觉地不断对新技能、新工艺进行交叉互补性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增长相关专业知识,促进自身业务技能复合及专业拓展,达到精一、懂二、会三的复合效果。
2.开展职称和技能等级双取证,促进复合型技能人才良性发展
结合工作实际,一方面积极鼓励、扶持一线生产岗位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凭借自身优势积极参加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的考试、考评,并在其取得资格后及时聘任,发放津贴。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校企联办、个人自学和选派半脱产等形式,培养、帮助生产岗位的技师、高级技师参加学历教育学习,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视学业成绩进行分级奖励,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在达到申报资格的前提下,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并及时落实相关待遇政策。通过交叉性和异质性的培训、考核、聘用、待遇等一体化激励,不断培育和扩建双证人才队伍,提升“一岗多能”的复合率,促进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良性发展。
3.实施轮岗实习导师带徒培养制度,加快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大批高校毕业生不断地充实到供电企业生产一线,为使他们尽快成为理论和实际均达标、“学”和“术”兼备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在其一年的见习期里,有计划地安排其到所在单位的每个班组进行定点跟班实习,并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带徒的方式,选拔具有过硬操作技能和良好工作业绩的各类技师作为导师,签订师徒合同。在轮岗实习和导师带徒过程中,以现场实际为教案,以工作项目为课题,实行计划推进,其所在班组和单位进行分级督导、督查,定期考评,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不同标准的实习补贴和带徒津贴。以此不断磨合新进高校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把握各个班组岗位的专业特点和业务技能,丰富其实践经验,促其加快向复合型技能人才转变。
4.开展复合工种技能竞赛,培育优秀复合型技能人才
复合工种技能竞赛是对专有工种技能竞赛内容的扩充,要求参赛选手必须同时参加两个专业工种的技能竞赛,选手以本专业工种为主,自选第二工种为辅。其分值权重比例按6比4形成综合总成绩。竞赛主要依据“供电企业岗位技能培训考核标准”,分类对供电企业各岗位技能人员应掌握的安全和业务知识技能进行考核,重点侧重于现场操作技能的竞赛。参赛选手通过主、辅两个工种的理论特别是技能的比拼,在每个主专业工种中,综合总成绩第一名的员工为本专业“复合工种最佳操作手”,并给予一定的月度奖励补贴。通过每年度各主专业复合工种最佳操作手常态竞赛评选,不断在技能员工中实施以赛促学、以学促培的技能评价复合机制,以此鼓励和引导供电企业员工跨专业学习钻研业务技能,培养和发现优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5.加强岗位交流和轮岗锻炼,不断增强“一岗多能”的实效性
在努力拓展内部人才市场,实行竞争上岗,促进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建立常态的岗位交流和轮岗制度。一方面将能力强、潜力大的机关专职管理人员释放到生产一线,创造条件使其学专业、钻技术、增长才干,以其丰富的岗位综合能力服务一线。另一方面,将一线岗位懂技术、会管理的技能人才充实到核心业务管理岗位,结合实际压担子、训练能力,不断加强他们的专业管理、组织协调和开拓创新能力。通过岗位交流和轮岗锻炼,有效地实现育人和用人的互动、专业和技能的复合、业务与管理的衔接,丰富其实践经验,扩展其工作视野,提高其复合效率,不断增强“一岗多能”的实效性,促使他们尽快成为懂生产、会管理、精业务的高效能复合型技能人才。
6.强化业绩考核管理,发挥业绩考核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激励作用
建立以技能人才多岗位工作标准为基础的复合型业绩评价体系,量化“德、能、勤、绩”四个纬度的考核指标。其绩效数据主要通过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年度业绩考核和能力评价表,以及他们对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贡献率、个人的各类培训档案、取证等级、职称资格、工作总结等进行采集。在考核过程中,采用“月度考核,年终归积”的办法,按个人自评、直接主管评价、监督修正三个层次组织实施。并将业绩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专业评审、人力资源配置、评优评先等相结合。在客观评价中引导技能人才跨专业、跨岗位、跨部门地拓展业务技能,在主观激励中促进专业技能队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复合。
关键词:“六个一”体系 新入职 培训 内涵 效果
一、“六个一”体系创建的背景
人才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在企业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众所周知,石化企业是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也是高危行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很高,近年来,中石化金陵分公司员工新老交替幅度在不断加大,如何使新入职大学生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较快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实战水平,从而尽快胜任工作岗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显得越来越迫切,培训的实效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六个一”体系的内涵
“六个一”体系是指:一个培养网络、一项培养计划、一次岗前培训、一项月度考核、一项季度考评、一次论文答辩。
1.一个培养网络
为加强新入职大学生培训的组织领导,炼油运行二部成立了包括运行部领导、装置专家、高级技师、各科室、各工区负责人和培训干事组成的培养网络。
2.一项培养计划
(1)确定培养目标
经过三年(研究生两年)的强化培养,90%以上大学生岗位业务素质达到以下水平:技能型大学生达到技师水平,具备副班长履职能力;技术型大学生达到技术员水平,具备技术员岗位履职能力;管理型大学生达到管理协办水平,具备管理协办岗位履职能力。
(2)确立工作原则
坚持系统性原则。企业培训具有丰富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绩效等功能,更肩负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培养未来发展的人才的重担,所以大学生强化培养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所在工区和运行部等多方共同努力。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运行部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培训工作,既要讲授专业技能知识和一般原理,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更要培养他们解决装置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坚持超前性原则。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尽快成长,在培养内容上应适当超前,积极创造条件给大学生压担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接受新挑战,实现新跨越,实现培养目标。
坚持模块化原则。将大学生强化培养内容分阶段设置若干个模块,各个模块内容既相互独立、又循序渐进,每个模块侧重一到二项职业技能,采取针对性的考核手段进行强化培训。
(3)组织分工
运行部综合管理科负责制定和组织落实大学生培养的相关制度及总体方案,负责跟踪指导各工区做好大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计划,负责考核大学生强化培养工程建设情况;各工区负责具体实施大学生培养方案,制定各阶段详细的培训计划,确定具体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师傅(师傅必须是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员)、考核标准、考核方式等,指导大学生建立健全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综合管理科审核各工区的培训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督促并参与对大学生的阶段性考核,并对各大学生的阶段小结情况进行公示。
(4)制订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和职业发展通道
个人职业发展计划。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是根据大学生自身价值观、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等特点,结合运行部需要,为他们制订的个性化的旨在持续开发自身职业潜能的长期发展计划。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个人职业计划目标与运行部目标协调一致”的原则。首先,大学生要准确地认识自己并能客观地自我评价;其次,个人的职业目标一定要同自己的知识、能力、个人特质及工作适应性相符合,同时还要考虑客观环境和条件;再次,大学生个人要依靠运行部这个平台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职业发展通道。运行部制定了大学生职业发展通道,明确了他们的培养方向。将大学生职业定位归纳起来分为技能型、技术型、管理型等三类。大学生制订好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后,将沿着相应的职业发展通道进行职业发展。
(5)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运行部定期组织技师带徒考核,对考核合格的按标准进行奖励;运行部优先为素质好、潜力大的和年度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提供各种较高层次的培训机会;优先给予年度考核优秀者参加岗位技能竞赛的机会;获得的年度优秀大学生,其师傅优先安排带徒;在见习期提前完成实习计划的,可提前撰写并上交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经运行部考评会审核通过的可优先安排其它岗位的学习。
(6)工作程序
大学生到用人单位三个月内,在运行部和各工区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公司实际做好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各工区根据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制订阶段详细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每个模块结束后对培养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进入下一培养模块;大学生和各工区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和培养计划进行动态调整完善;综合管理科每季度对各工区培养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比。
3.一次岗前培训
利用新大学生入职两周的时间,进行一次系统地岗前培训,该岗前培训规定了培训的内容、培训课时及授课人,并进行结业考试。通过岗前培训,使他们了解运行部的基本概况、安全特点、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员工的行为规范,工作环境,了解运行部所属装置发展史、工艺技术、原则流程、原料产品分布和单体设备的结构。同时,通过岗前培训,也使运行部了解他们的基本状况,个人在培训中的表现,达到初步双向了解的效果。
4.一项月度考核
(1)考核流程及要求
大学生月度考核由运行部统一组织,试卷命题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各工区所出的试题,第二部分各科室所出的公用试题,第三部分为运行部领导加试题,三部分分别占月度总分的55%、15%、30%;各工区主管、技术人员(包括工艺、设备、安全)、技师(包括首席、主任技师)、装置专家组成的命题小组负责工区命题部分,运行部各科室负责公用部分的命题,每季度出题作为公用题题库,当月公用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每月23日前各工区交月度考试卷电子版到综合管理科,各科室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3日前交下季度公用试题电子版。综合管理科将电子版试卷交运行部领导审核,运行部领导根据试卷难易程度加试1~3题作为考题的一部分。每月27日(遇节假日提前)统一考试;各工区做好试卷的阅卷工作,并及时归档,在30日前交综合管理科统一存档。
(2)奖励与处罚
制订奖惩制度,将月度考试成绩与奖金挂钩。运行部将视大学生考试情况,对表现突出的进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进行处罚。具体如下:
与本人挂钩。对考试成绩优秀的大学生予以奖励;在考试较差或考试作弊人员进行不同处罚。
与师傅挂钩。根据所带徒弟考试成绩对其师傅相应奖惩,对带徒严重不负责任的师傅取消带徒资格直至降低其技能等级资格。
大学生的培训成绩将纳入工区干部的绩效考核。其均分与工区干部考核挂钩,给予工区干部相应奖惩。
因培训内容大多是石化技术类知识,对于非技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月度考试,给予一年的学习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在其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加10分作为月度考试成绩。
5.一项季度考评
大学生跟踪考评每季度一次,考评分为综合表现、学习报告、季度成绩、加分项目四项内容。综合表现、学习报告和季度成绩分别占总考评分40%、40%、20%,另设立加分项目,上不封顶。
(1)综合表现
综合表现考核内容分为学习态度、工作表现、技术水平、工作业绩、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沟通能力、执行纪律八个方面,并列表评定。
综合表现采取运行部考核与工区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运行部、各工区成立两级考核小组。考核小组人员组成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运行部与工区考核分数为考核小组成员打分的平均分,分别占综合表现的40%、60%。考核小组对大学生的综合表现考核要严格掌握“优秀”的比例,原则上考核“优秀”的分数要达到90分及以上,评优比例不得超过15%。要本着对大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统一尺度,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
(2)学习报告
学习报告根据季度以来的学习情况,可针对某一专题撰写,也可针对季度所从事的工作进行总结。运行部成立由部领导、各科科长、首席技师、装置专家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学习报告进行考评。
设置考评档次对应分值表,考评分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档次。
入职不满一年大学生学习报告的要求:
第一,重点汇报总结季度学习情况,掌握的现场及理论知识,可以针对一季度以来所学知识谈自己心得体会,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语言流畅。第二,所写学习报告,师傅须写评语,同时工区主管要附上审核意见。第三,字数在1500字以上。
入职一年以上大学生学习报告的要求:
第一,针对生产环节开展技术分析和总结,要有深度,有自己独立见解,行文规范,语言流畅。第二,所写学习报告,师傅须写评语,同时工区主管要附上审核意见。第三,字数在2500字以上。
(3)季度成绩
季度成绩是根据本季度三个月的月度考试成绩算术平均所得。各工区要根据培训计划每月月底对大学生进行应知、应会考试,应知、应会成绩各占50%。
(4)加分项目
加分直接计入总分,因此加分要尽量量化、慎重。加分由各工区据实上报,运行部负责审核。
竞赛类。参加竞赛个人项目加分、集体项目加分统一设置加分表,竞赛级别与分值挂钩,规定最大加分单项不大于15分;非技术类竞赛加分必须是运行部安排的,个人自行参加的不加分。
非竞赛类。统一设置加分表,视安全环保达标立功等级、改善建议等级、技术论文、管理现代化成果、QC成果等级给予少量加分,规定最大加分单项不大于10分。其中技术论文加分遵循就高不就低,不累计加分原则。
6.一次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考核大学生知识与能力综合水平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深入分析技术问题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论文答辩原则上每年一次。
首先,由运行部领导、首席技师、装置专家组成评委。其次,确定参加答辩人员名单及顺序。
(1)答辩要求及程序
论文答辩公开举行,并做详细记录。要求不参与答辩的大学生旁听;答辩者答辩过程中思路清晰,态度应热情大方、彬彬有礼、文雅得体。
(2)论文答辩的程序
宣布答辩评委名单;答辩评委组长主持会议,宣布答辩开始;答辩者报告论文主要内容;答辩者回答答辩评委提问;
(3)答辩者报告论文的内容及要求
简介自我;答辩人介绍自己的姓名、毕业学校及专业、所在工区、答辩论文题目;简述论文梗概;答辩者就所写论文作简要报告,简述梗概应该使人对自己所写论文有一个简要而全面的印象和了解,突出文章的创新点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现实意义;答辩自述一般为5―10分钟,答辩者要很好的把握时间,把问题讲述圆满。讲述既不能过于冗长,累赘无绪,也不能过于短促,词不达意。超过规定时间者将适当扣分。
(4)答辩者回答问题
答辩者回答答辩评委的现场提问,提问一般限于文章所涉及的范围及相关专业知识,数量为2―5个;答辩者回答问题的时间一般控制在 15分钟左右。
(5)答辩成绩给予
评委针对大学生答辩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炼油运行二部大学生论文答辩记录表》上打分并签名。评分分为四级: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一般(60―79分)、较差(60分以下)。对论文中有重大原则性错误、有严重的抄袭现象或答辩时概念不清,对主要问题回答不出者,一律评为不及格。
三、“六个一”体系实施效果
1.进一步完善了新入职大学生培养体系
炼油运行二部在以前培训考核制度的基础上摸索总结出的“六个一”培训体系,从员工入职的培养网络、计划开始,一直到培训施行、考评、答辩,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切合实际的闭环培训考核体系,对加快新入职大学生的成长富有实效。
2.成批次的大学生迅速成长为所在单位骨干
炼油运行二部通过“六个一”大学生培养体系的实施,80%以上新入职大学生走向了装置内操以上技术岗位,其中多人走上了工区、运行部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另有多人因为专业技术优良,被充实到公司各处室和兄弟单位,其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所在工区、处室的一致认可。
在中石化集团公司的技能竞赛中,运行部新入职大学生表现优异,有两人分别获得中石化集团公司催化裂化工种竞赛金奖、银奖,一人获硫磺工种金奖。
在经过富有成效的“六个一”培训体系实施后,新入职大学生较快地成为石化企业的一支技术业务过硬的生力军。
作者简介:
关键词:教学型大学;环境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大连民族学院
作者简介:崔玉波(1968-),男,内蒙古林西人,大连民族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冉春秋(1976-),男,四川成都人,大连民族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讲师。(辽宁大连1166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民委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科研课题(课题编号:C-3-8)、大连民族学院教改课题(课题编号:Z201160)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32-02
环境类专业属新兴行业,也是交叉行业,其知识体系、技术和要求随时展和政策变化很快。尤其是信息和环境市场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对环境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结合师资力量更有效地培养适合于社会需求的环境类本科毕业生是我国教学型大学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结合大连民族学院的办学特点谈谈教学型大学环境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我国高校层次划分
目前我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大约2300余所,大家基本认同现代大学是分层次的,相对一致的看法是,依据大学科研程度和研究生的拥有量等把高校大致分为四类,即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职业型。
第一类是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是精英教育,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各类高层次专家等会从这类学校走出来。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类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应用技术的高层次开发人才。教学研究型大学并不是一个精确表述的概念,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它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之间。哪些大学属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学界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讲,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设计型技术人才,承担从“原理”到“方案”的转化。培养的人才应该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是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开拓精神和研究潜力,以技术开发、技术应用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区域、地方和行业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在某些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第三类是教学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是指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全日制大学。它以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为主体,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即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研究型后备人才,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少量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可招收一定数量的专科生。与研究型大学相比,我国的教学型大学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突出表现在: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主要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社会适应性强,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区域化优势明显,办学效益显著。
第四类是职业型大学。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
二、教学型大学的环境类创新人才培养
我国实施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质量提升工程对教学型大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连民族学院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师资力量和生源特点,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内外教育形势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培养模式,尤其是在环境类学生的培养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全员育人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传统意义上讲,中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每所大学都有一批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辅导员队伍。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专职辅导员队伍已经难以承受工作重压。再者,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大学生的影响存在减弱趋势,需要专业教师结合专业实践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将思想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因此,大连民族学院自2003年以来全面实施班导师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班导师制是以同一专业的一个自然班为单位设立一名导师的制度。班导师由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专业教师兼任。班导师的主要职责是依托专业优势,结合学分制改革实践,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科研引导、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就业意识、危机意识,引导学生科学地构建知识结构,确立发展方向,培养专业技能,拓展自我优势。
班导师在学生考研、就业、出国、素质训练等方面全方位体现了班导师的价值和贡献,同时也锻炼了一批思想坚定、作风过硬、业务拔尖的班导师队伍。现任环境专业教师中,担当过或正在担负班导师工作的教师比例为100%。同时,专业教师积极申请和承担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科研课题,有50%的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上进行探索。该类项目全面提升班导师理论水平的同时,也赋予了环境类专业新的内涵,成为特色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的有力保障。
2.构建了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基本教学模块。按照国家环境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建设指导性文件,保留了基本的课程框架,除保证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开设了符合师资和应用特点的专业选修课程。最大的特点是针对环境类专业的特点,所有涉及的实验环节都独立设置了课程;除此之外,在专业课学完之后还开设了两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涵盖了具有一定科技创新含量的创新性实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综合性实验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设计性实验。实验环节中凡涉及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强化标准方法的训练,这样就为学生就业后从事相关环境检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之能够快速顺利地适应工作环境,缩短见习期,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教学框架中还充分考虑了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环保工程师的执业制度、考试需求,将涉及到的考试科目或必修、选修在教学计划中充分体现,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和空间,为未来就业做准备。在所有课程中融入双语教学内容,即通过英语词汇渗透、英文作业、英文实验报告和英语试卷等环节训练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同时将国内外行业政策和趋势纳入课程教育,让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更加广阔。
(2)实习实训模块。实习实训环节可以有效地锻炼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让大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社会以及未来的工作环境。因此,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实习基地建设,把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例如环境类专业先后与12家企业签署了产学研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并进行建设。在实习实践中完善大学教育,并根据企业需求,在理论、实验课程中加强相关环节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实现了针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订单式”培养。
此外,学校还根据目前大学生考研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例如将第七学期的理论课程压缩到前八周,之后的时间进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和用人单位实训,并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提前,在第七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实际上,这种做法实现了根据学生需求将学生进行分流,考研的以复习为主,就业的以企业实训为主,其他的以提前进入毕业环节为主。通过这样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优化,学习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3)创新教育模块。以教师的创新工作室和研究室为平台,以大学生“太阳鸟”科研项目、精品实验、研究型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为载体,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形成了一整套课内外创新教育体系。目前环境专业12名教师中,有研究室12个、创新工作室4个,年接纳大学生能力120人,在本科生培养中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教师研究室和创新工作室的学生来源可以是大一到大四的学生,早期进入创新团体的学生实施“倒置式”课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也为以后的理论学习奠定了实践和思想基础。
创新教育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学生竞赛获奖、发表学术论文、申报专利等。近年来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年均承担“太阳鸟”科研项目15项,参加人员60人,获得学术成果20项,参加人员80人。每年有30%的学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3.创新教务管理
大连民族学院教务处为保障创新型、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培养目标的实现,采取了灵活的教务管理政策。例如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毕业生、毕业实习实训和用人单位直接挂钩等;并采取保障措施,如学校为参加用人单位实训的学生购买保险、校企双方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等。同时实行参加生产实践满一个月可以代替教学实践环节2个学分的政策,拥有学术成果的学生可以申请毕业论文/设计免于答辩并授予优秀学术成果奖的激励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本科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培养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三、结论
教学型大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侧重点,但如何适应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本科毕业生是教学型大学需要解决和面对的问题。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通过介绍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得出以下结论:教学型大学需要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合格人才培养的衡量指标;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基础教育模块、实习实训模块和创新教育模块,可以有效地保障创新人才的有效培养;全员育人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专业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劳动,在本科生的培养中发挥作用;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度和政策保障,学校教务处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务管理政策,鼓励多元化、个性化培养,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王祥瑞.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教师[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
26(2):16-17。
[2]Cui Yubo,Ang Xueye and Liu Lizhan.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in China[A].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C].
[3]兰善红,范洪波,武秀文.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18(5):109-113.
提高工作效能在日常行政工作中,以办公自动化为依托,做好各类文书的起草,记录、文印,以及相关文书上传下达,对需落实的文书及时布置、落实,对落实中发现的新状况、新问题,认真收集归纳,分类整理,变被动为主动,确保一切工作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人力资源部的年终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人力资源部的年终总结1截至2019年12月底,_公司在岗员工_人,比去年增长15%。
一、2019年人力资源工作小结
(一)招聘工作基本满足公司各部门用人需求
参与人才交流会6次,集体面试多次。2019年通过招聘竞选方式引进各类各级人员109人,离职人员39人,退休14人。招聘工作的及时、规范和有效的实施,基本满足了公司生产管理所需人员的数量与质量要求。
(二)薪资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2019年,我们根据2019年制定的《薪酬管理办法》,改革了薪酬结构,适度增加了员工月薪标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吸引力。在薪酬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公司管理流程操作,在定岗定级、薪酬审核、薪酬发放等方面力求准确无误,并协助公司做好2019年度年薪考核、核算和兑现工作。
(三)绩效考核工作稳步推进
2019年度绩效考核做到了管理部门、房地产业务部门的全员覆盖,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和年度效益奖金挂钩。
(四)劳动关系基本和谐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重新进行了定员核定,并对组织机构、岗位、人员等进行了局部调整,使岗位设置更加规范、科学,人员配置更加合理。对项目公司临时聘用人员进行了全员资料登记,房地产项目公司长期雇佣的员工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并进行备案。截至目前,2019年解除劳动合同19人,新签劳动合同123人。通过劳动年检,等级为良好。
(五)人力资源制度建设推进有序
一是负责修订了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干部聘免管理办法》等基本管理制度;二是通过宣传、知识竞赛、讲座、访谈等形势,促进全体员工学习新制度,执行新制度;三是通过调查和分析新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制度执行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规章制度做了大量的工作。
(六)社会保险管理及时规范
按照_市社保中心下达的各项保险费用征缴要求,完成了本年度社保基金的调整和征缴工作。及时为职工办理各种参保、退保、社保转移手续,公积金领取和转移,医疗保障卡登记。目前,公司五险一金各项帐目准确无误。
(七)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准确
我们及时更新人员各项信息,所有员工均建立了规范的干部档案,完成了劳动保障和统计部门的劳动信息登记。同时,我们收集同行业人力资源及相关信息,完成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分析,为公司领导提供参谋服务。
二、2019年我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储备略显不足
近年来我公司逐步开展人才储备工作。但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征和人才市场形式,房地产专业人才储备略有不足。个别岗位招聘不能及时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其他部门的工作进度。
(二)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公司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并设有专项经费,但由于多重原因,公司尚未有明确的,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培训体系,业务部门忙于抓现金收入,对培训重视不够,管理部
门对培训认识上存在误区,培训计划难以实行。目前,仅有公司高管和财务、审计部门员工达到年度培训时间49小时以上。
(三)公司人力资本的潜力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
目前,人力资源部和若干年前协作公司的人事科还没有本质区别,我们做的都是日常事务性工作,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进公司业务流程改造和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本的评价体系等方面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2019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
(一)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日常管理工作,完成业务部门、员工和公司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做好人才引进和配置工作
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肯定会对公司内外的人力资源质和量形成冲击,公司既有可能抄底人才市场,招聘到好的专业人才,也可能有优秀员工对公司前景产生动摇,形成人才流失。
2019年重点保障预决算、水电、策划、结构、建筑设计、前期、物管等环节各配置一名高级人才。同时盘点公司人才存量,促进公司内部的人才流动。
外贸业务方面,重点引进法律、会展、图像处理、品牌管理等综合性高级管理人才,以强化公司外贸业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功能。
(三)做好绩效考核工作
通过2019年的绩效考核实践,我们认为,目前的绩效考核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各部门不能把经营目标分解到员工个人,二是绩效指标空泛,无法用分数衡量,三是各部门考核宽严不一,和效益年薪挂钩难以做到公平。2019年绩效考核重点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拟通过绩效考核动员会和加强绩效沟通和绩效辅导来解决上述问题。
(四)加强培训工作
我们认为,经济危机是进行人力资源投资的最佳时机。鉴于用人部门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人力资源部在2019年打算给予各用人单位一定限额的培训经费,并将培训落实情况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同时继续提供优质的培训信息和培训渠道,加强新员工培训,积极鼓励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传授职业技能。在集中培训方面,房地产业务方面拟开展一次法律方面的培训,贸易业务方面拟开展一次风险防控方面的培训。
(五)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保障员工权益
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最普遍最微妙的关系,人力资源工作者做为中间人,既要为资本增值服务,又要保障员工权益。
2019年,我们:
一是继续规范用工管理,加强对劳动合同和薪资福利的监督和审核,减少用工风险。
二是保障员工福利,2019年,人力资源部将积极推进员工年休假福利,为了不影响公司正常的业务开展,公司将通过集中年休和各部门轮休的办法保障员工的年休假福利,为了工作没有年休的,将给予经济补偿。
三是薪酬管理方面更加透明,效益和月薪比例更加明确,另外我们将参考同行做法,2019年起提高见习期员工的工资,发放过渡期租房补贴。
四是倾听员工意见,为员工业余文化活动争取经费,改善目前公司形象古板、管理和业务两张皮的局面,提高公司活力。
(六)支持业务部门的组织工作
2019年,公司完成了房地产组织构架的初步工作,房地产业务的决策、执行和操作三个层次进行了区分,分散经营,多头管理,资源配置低效的局面有所缓解,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仍在发挥作用,人力资源部将在定岗定编、岗位职责制订、工作流程划分和绩效标准制订方面发挥作用。贸易方面,我们将积极为公司贸易业务平台提供人才、信息、薪酬和考核支持。
总之,本人认为自己基本称职的,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学习,虚心求教,克服不足,把工作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人力资源部的年终总结22014年度人力资源部紧紧围绕公司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开展工作,加强人力资源引进开发管理,有力地保障了公司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储备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进行薪酬绩效体系改革,体现了多劳多得、按绩取酬、高效公平的,兼顾激励保障的薪酬制度;构建职称技能评定管理体系,以制度保障形式为员工职业提升发展打通了各种有效渠道做到人尽其才,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及潜能;以新劳动合同法新版规定为契机,完善合同用工管理,创造了一个良好和谐的用人环境;贯彻“提升企业文化、改善员工素质”的原则,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专业管理的纽带作用,为公司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良性文化保障。
面对这即将过去的2014年,重组后的人力资源部以其应有的专业性、针对性、系统性的面目呈现在每一位员工面前,现归纳总结,示之于众,接受领导及兄弟部门的评价。
一、大力加强部门发展建设,顺应公司战略发展趋势
1.部门员工内部管理
人力资源作为公司多种制度与规定的制定与维护部门,在部门主管领导王_总经理的关注与引导下,部门负责人李_经理一直以来不断加强部门管理规范,严格要求团队成员,以身作则,已然成为公司员工遵纪守法、专业忠诚的榜样与楷模,成为公司一扇形象展示的窗户,一面自律管理的镜子。
1.1不间断的专业能力提升
人力资源部在部门李_经理的带领下,每周定期周五下午进行2小时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探讨、各模块经验交流与问题分析、管理实践工具与英汉语言工具的训练等,使各位部门员工都能不断的提升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1.2内部纪律与职业操守
人力资源部内部有一不成文的规定,那便是每一位员必须严格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遵守公司各种制度规定,并要严律自身的职业操守,任何一名成员都必须以公司利益为重,而不得有任何违反原则与道德的行为。这一不成文的规定是部门李_经理在每次部门内部会议强调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一位成员深记于心并严格执行的标准。
2.人力资源工作模块工作优化
人力资源部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理论与实践并重、涉猎工作层面较广的管理部门,并且其随着公司的建立、成长与壮大的各个发展周期,其工作深入程度和专业分工亦会随之而变。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积极进行内部专业划分整合、组织结构调整与重组,分解为招聘培训模块、薪酬绩效模块和员工关系及事务模块。最终架构了现行的以部门经理统一领导,三个专业模块并行运作,内部整体工作协作配合的局面,体现了企业管理的专业性与实践工作的有效性。
3.制度与流程建设
作为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与流程的起草、拟定、建设及执行的主要责任部门,人力资源部在公司领导的指引下,一直紧跟公司的战略发展要求、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专业理论实践知识更新,不断更新、维护、起草建设了公司各种相辅相成、严谨实用、有效优质的管理制度与运作流程。2014年以来,完成的相关制度规定与流程建设如下:薪酬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职称评定管理规定;考勤假期管理规定;招聘管理规定;培训管理制度维护;员工奖惩管理规定更新;劳动合同管理规定;档案信息管理规定;内部竞聘流程;离职员工管理流程;员工转正流程;员工异动流程等共计20多项制度流程的编制、梳理、更新及维护。
4.职能创新
人力资源部深刻认识到,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结合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时俱进,坚持多角度深层次地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理念的创新,人力资源部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及时更新端正自己的理念,紧跟时代与公司的发展要求和方向;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成员拥有良好的心态,正确的定位,服务的意识,积极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达到企业与自身共同成长。
管理机制的创新,人力资源部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仅只做好招聘员工、手续办理、薪酬发放、离职管理等行政性、事务性、非动态性、非连续性、非系统性的工作,而应是整体、全面、系统、战略的管理职能。在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积极完成了多项具有远见性战略性的工作,例如围绕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建立制定企业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发展导向、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倾向性的薪酬绩效规划、设计开发了公司人员能力素质模型系统、心理及个性特征模型系统等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为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多超前的管理方法和工具。
二、责任艰巨而效果卓越的改革任务,摒除不利因素,为公司的战略发展做好铺垫
对于公司及人力资源部来说,2014年是任务艰巨的一年,改革巨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完成了组织机构的重组再分工,完成了薪酬绩效体系的重塑再造,完成了职称评定体系开发制定,完成了具有先进意义的指纹考勤系统的引进使用。
1.薪酬绩效体系改革
从2015年底开始,公司新的总经理领导班子经过近半年时间,多批次与几乎全体员工沟通、访谈、讨论,进行外部行业比对及对公司长远战略目标的重置定位后,做出了一项对公司及全体员工都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进行薪酬绩效体系改革。旨在提高员工有效收入、激励员工工作潜能、屏除不利因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积极影响力、顺应企业长远目标及战略规划的重要举措。
从2014年3月开始至8月新的薪酬方案的正式实施,历时半年之久,期间人力资源部在公司总经理班子的领导下全面深入的投入到了薪酬方案的分析、探讨及设计项目当中。
在整个薪酬绩效方案改革设计中,人力资源部薪酬绩效模块在部门魏经理的带领下,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加班加点,全面投入到了方案的设计中。完成近60批,1000余人次的访谈调查;1000余人的问卷调查及统计总结;170多个岗位13轮次的评定打分统计及计算;20万人次的数据信息统计分析汇总;近百个岗位的各薪酬结构对比分析;无数次的与外部管理专家的讨论,50余遍的新制度方案细致入微逐行逐句的研读修改,多人无数次加班加点,甚至多次工作至凌晨2点钟后,合计多人次共计加班超过30工日。最终,在公司总经理领导班子的亲力及大力支持下,在人力资源部部门领导及薪酬团队的呕心沥血的付出下,新的方案成果如期呈现在公司全体员工面前。
薪酬体系改革最终方案诗司高层、人力资源部和管理咨询公司专家一起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多轮探讨研究、精确统计测算,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及公司实际生产特点、岗位配置及员工构成情况,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心血共同付出的成果,诗司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晶。
此次薪酬改革,基本颠覆了公司原有薪酬评价方式、薪酬发放结构及员工对薪酬发放的认知,制定建立了将员工职称、技能、绩效、质量、价值等归为一体的兼顾激励性、控制性的薪酬体系,体现了高能高效高收入的特性,提高了员工实际工作满意度和贡献力,也从根本上为公司节约了成本,可谓是双赢。
2.绩效体系建构
公司成立以来,绩效考核工作一直处于摸索的过程,未成体系,不曾连续,未起到对员工工作客观的考核评估、量化评价、持续激励。针对这种现状,顺应公司相关体系改革的潮流,人力资源部吸收外部人力资源专家的智慧,参考公司项目生产运营的特性,先后2轮次与公司高层、公司各部门负责人长时间的沟通交流,设计了通过与项目业绩挂钩捆绑性考核,强调团队绩效,协同运作理念,引导共赢良性文化的部门层面业绩考核体系,同时建立了将员工试用转正考核、员工年度考核、员工奖惩考核及年终评优考核纳为一体的员工层面的考核制度,实现了绩效管理的系统化、整体性及全面化。
3.员工职称技能评定体系的制定
人力资源部在完成了薪酬改革及薪酬制度、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之后,又积极跟进,对公司170多个岗逐级进行分类分级,制定了职称技能评定体系,体现公司对员工全面技能的重视和促进,并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员工提高成长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
4.考勤系统更新及考勤假期管理制度的完善
4.1考勤系统的更新换代,保证考勤有效管理所需
公司的考勤管理系统诗司核算员工报酬的一个重要依据,为了做到科学管理,有效激励,公司人力资源部近两年来先后使用测试了三代考勤系统,期间调试录入更新了大量的考勤数据、员工资料等,同时进行了无数次机器测试、试用安装、考勤班次逻辑测算等,最终根据公司的需要、市场同类产品使用特性、员工的反馈建议,为公司引进了指纹考勤管理系统,并于2014年3月份正式启用,至今运行良好。基本保障了考勤的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管理,避免了一些不规范的情况出现,为公司节约相关管理成本。
4.2考勤假期管理制度的完善及维护
在保障考勤系统及数据的准确和有效的前提下,人力资源部一直紧跟国家相关劳动休假制度条例的修订步伐,积极学习研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先后3次超过20遍的修改了公司的考勤假期制度,做到了合法、合理、保障,为公司规避风险,为员工谋得利益。
三、深具战略意义的人才供应保证,为公司的长远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公司领导一直对招聘培训予以特别的重视和关注,对招聘培训工作的需求计划、实施计划、完成评估等各个环节严格要求。人力资源部积极应对,主动分析,完善规范招聘、培训各程序环节的工作,100%的完成了公司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各部门各级人才的招聘配置,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工作基础和核心作用,做好“选聘、吸纳、任用、培育”的每一项工作,为企业人才资源的提供、使用、发展和提升做好有力保障工作,高质量、及时的完成了各项工作指标任务,保证了公司人力资源的供应和提升。
1.完成公司2014年相关招聘培训计划,满足各部门招聘培训需求。
2014年以来,人力资源部先后13次奔赴全国各地10省市招聘现场、各大中专院参加各类招聘会,收集登记人才信息5000人次,电话通知4000余人次,有效面试达2600人次,完成各类人才测试测评1700人次,最终共完成了75人次各类社会人才的有效招聘配置;完成了7人次外籍人员的招聘及相关手续的办理;
2.各级人才储备招聘工作的完成
公司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资源,认识到人力资源就是人才资源,就是知识资源;认识到一线关键岗位的操作技能人才的充足及储备是海洋工程行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做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各层次应届人才的招聘、储备及培育工作。为公司关键操作岗位注入了大量的新生力量,为公司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1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招聘储备
2014年人力资源部在对全国各地知名院校进行分析,比较选择了15所具有对口专业、教育水平强、知识度高的一流院校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并全年派出达25人次参加各地28所院校应届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人才招聘会,选拔面试、审核检查并录用接收50名应届毕业生。
2.2各中专技工学校焊铆工人才的招聘储备
人力资源部近年来积极与全国各地优秀技工培训学校合作交流,引进培训了多批有较高素质的焊工、铆工。特别是2014年,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通过对全国各地技工学校比较、专业选择,先后与12家学校合作洽谈、考查审核,共7批次引进合格技校焊、铆工学员达200名。
本年度对各级大中专院校,本科、研究生高学历专业人才及焊工、铆工学员的选择招聘引进培训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人数之多,均创公司历史之最。此项战略措施为公司知识资源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大力完成公司各类培训需求计划
3.1充分完成需求计划,挖掘相关资源
人力资源部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至今完成了各级、各类培训2600多人次,其中如超过1000余人次4R执行力培训、200余人次的班组长管理培训、各类安全培训、技术专业类培训、超过200人次的各类英语培训、300余人次计算机办公软件类培训、300余人次焊铆工电工培训、200余人次的设备操作管理培训等,效果显著,充分挖掘发挥内外部专家知识资源,提升保障了公司人才技能资源的供应。
3.2充分完成新接收各类各级应届毕业生的后续培训工作
对于新接收录用的20名高学历应届毕业生和200名优秀焊铆工技校人才,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求知能力及团队精神,在公司领导支持,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先后30余次举行了相关军训、规章制度培训、职业精神培训、公司各部门业务及流程培训、焊铆工操作技能培训等,使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型员工做好了身份转变与职业认知培训,为日后各岗位的人力资源储备配置做好充分准备。
3.3劳务招聘与劳务管理
配合各项目生产,协助各部等招聘、审核劳务人员,并修改签订相关合同。在劳务工招用高峰时期,在司人员超过400人。
四、顺应时展的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保证,提升企业影响力与知名度
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关系是一项弹性化、柔性化非常强的工作,关系到企业内员工工作氛围、人际关系、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及声誉,因此事务工作事无轻重大小,都必须亲力而为,可谓举重若轻、任重道远。
1.员工薪酬福利保障与绩效激励管理
薪酬绩效工作关系员工切身利益,涉及公司员工各类薪酬的核算、发放、统计;相关部门、各级员工、转正等层面的签定考核及结果评估汇总、员工考勤假期管理、各项统计及分析工作;负责各类薪酬管理、绩效管理、考勤假期管理、加班管理等制度体系的建构、更新和维护;直接影响到员工评价结果、薪酬发放,诗司与员工双方直接对话的重要平台和最为实际的通道。
人力资源部根据薪酬绩效工作过程复杂、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结构项目繁多、精确性要求高的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岗位要求、人员考核标准,规范、细化了相关工作。
薪酬绩效管理工作每月要完成10万余条信息量的考勤数据;3000余人次的薪酬费用核算;3000余人次的薪酬条的制作和钉钉发放;每月的统计更新、每季的数据汇总统计及年终近10万人次和信息量的反复测算汇总统计及分析;每年近万人次的保险系列工作的更新维护;每季每年度的部门、员工绩效合同量表的制作考核及结果的汇总分析汇报。
2.员工关系及劳动合同管理
2.1规避风险,保障权益、遵守法律、适当调整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2014年竖家《新劳动合同法》执行元年,人力资源部响应《新劳动合同法》的章程,积极学习探讨,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及时签订无定期劳动合同,并且转变其它员工及新进员工劳动合同周期,对关键岗位实行5年合同周期,普通员工实行3年合同周期,规避了相应用工法律风险,降低了用工成本,清晰了劳资关系,保障了员工利益。
2014年共完成315份新入职员工合同签订工作。完成了公司在职员工188人次合同签订。
2.2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吸纳优秀技术人才,充分保证了项目生产进度。
2.3接待处理员工争议100余人次,化解员工矛盾,和谐劳资关系,提高双方满意度,促进合理和谐发展。
接待沟通办理离职人员267人次,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末端管理,为企业形象维护与保持及日后的双方合作做好铺垫。
2.4据深圳市用工政策,及时为非深户员工办理深圳市居住证,切实及时的保证了员工的相关需求和利益。
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充分保障部门及公司相关工作的高效有序
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优势,提升体系建设工作,特别守键管理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贡献率,人力资源部积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工作,强化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完成了人力资源统计信息系统以及员工信息数据的电子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部从2014年6月起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资料的录入工作、档案整理工作、各模块台帐编制工作、完善薪酬福利、培训、组织的岗位信息、报表系统、系统管理和绩效管理各模块的信息化,包括人力资源基本信息、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工种、继续教育、社会保险、离职人员管理、信息查询等强大的功能,先后5次5000余人次员工档案、人员信息、各类招聘、培训、薪酬、合同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及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六、积极开展各类项目活动,提升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专业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实践,将工作丰富化和兴趣扩大化结合,举办各类有益的拓展训练、执行力培训、班组长管理培训、员工素质培训等各种业务相关的项目活动,极大的提升规范了员工职业面貌,改善引导了企业工作氛围,延伸提升了企业文化。
七、部门工作展望
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的一扇窗户,一面镜子,将责无旁贷的完成各项本职工作。
2015年将做好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配置各项需求计划分析,有效实施各项人员配置及发展计划;
继续落实改革后的薪酬绩效体系的执行,使改革成果得以有效发挥、实践和实现;
不断做好员工关系事务处理,改变员工的认知观念,进一步完成良性企业文化建构工作,切实改善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回顾2014,我们欣然坦然,展望2015,我们信心依然。人力资源部将在公司领导运筹帷幄的战略决策下,紧紧围绕2015年度工作目标,扬长避短,尽职尽责,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将继续紧密配合各部门的相关工作,高质高效、努力奋斗致力于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立足企业,节约成本,保障需要,激励员工,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完成专业工作,贡献专业力量。
人力资源部的年终总结3我叫_,主要负责核算、行政、人力、等基础性工作,x个多月来,及时转变观念,适应工作环境,顶住工作压力,克服种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公司主管交给的工作任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行政工作
提高工作效能在日常行政工作中,以办公自动化为依托,做好各类文书的起草,记录、文印,以及相关文书上传下达,对需落实的文书及时布置、落实,对落实中发现的新状况、新问题,认真收集归纳,分类整理,变被动为主动,确保一切工作向既定的方向发展。
认真贯彻公司的各项制度,及工作流程,对实行中的制度和规定需要改善补充的,提出合理化推荐,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理念,降低工作流转环节,减少耗能;对办公用品的使用状况,本着节约的原则,定额领发,同时做好库存管理。对车辆的使用状况,认真统计使用状况,对油耗和行驶公里做好统计,正确反映车辆运营成本。
在对职工的档案和公司合同的归档工作中,联系实际工作透过管理,研究和发现人的有利因素,提出合理化推荐,使人这个重要因素能在不一样工作岗位中发挥各自才干,各尽其能;其实公司效益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各类资源的合理搭配,如果资产闲置,人才搁置,这对公司都是极大的浪费,在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协调各类因素的关系,个性是人的关系,在出勤率等制度的约束下,关键是让人的因素发挥到极致,首先要饱满工作热情,融入到工作中,劳逸结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工作才有成效,因为疲倦的工作是没有效率的,只能在消耗财力,物力。
(二)做好核算
正确反映公司成本核算过程按照我一贯的工作习惯,在核算工作中时刻遵循“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职业道德理念,对财务核算按照公司客观发生的业务事实,及时、客观、准确的记录,反映,上传,对发生的反常现象,及时发现,及时查找原因,客观公正反映经济事实;记录核算台帐资料齐全,数据准确,正确反映机械设备的收入、通用车辆的使用状况,对各工地的机械及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各类材料的消耗及时统计、比较,掌握动态变化,对出现较大变化的状况,及时分析原因,掌握变化方向。
对各部门的上报的报表认真汇总、审核,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及时上报各职能部门。
对主管交办的工作,按照急事急办的原则,合理分配工作,确保公司业务正常运行。在搞好核算工作地同时,注重和企业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工作事项的发展进程,及时总结经验,摸索工作地发展规律,增强对工作事项的预判力;透过对工作地完成,极力提出工作推荐,为公司管理提出合理推荐,提高效能。对公司的业务及核算数据,保守秘密,维护公司利益。
(三)做好人力管理
实现效益最大化人是公司最活跃的因素,是创作价值的更本,因此对本公司的人员状况,要及时掌握和更新人员的信息,利用工作之便充分发现个人的优势,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出合理推荐。根据每个人的工作实际认真统计人员的绩效考核状况,根据公司的实际薪酬福利制度认真上报。
为实现公司的不断发展,要不断更新职工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化知识,因此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时间,拟定合理培训计划,并注重实施,要透过培训,要对提高公司效益,增强公司知名度,树立品牌意识起到促进作用。在工作中要注重沟通,注意工作各环节的顺畅。
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深感自我工作岗位的重要,有些工作可能做的不够好,但我用心学就必须能胜任,尽管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有待在工作中摸索和改善,各项工作的管理知识掌握的还不够,但我有信心做好自我的工作!工作心得:干一行就要爱岗敬业;做人就要诚实守信;做事就要客观公正;要做好工作就要提高技能、不断学习;要想提高企业品质就要参与管理、强化服务意识。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有待在工作中摸索和改善,各项工作的管理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还需在今后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自我鉴定:热情大方,待人和蔼,工作有条理,语言表达清晰,很快能融入新的工作中去,善于与人沟通。具有团队意识,工作认真,自觉主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工作。
工作业绩:正确核算机械设备、通用车辆的租赁和使用状况,对各工地的机械及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各类材料消耗及时统计、比较,掌握动态变化,对出现的异常状况,及时分析原因,掌握发展趋势;对各工地上报的报表认真汇总、审核,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及时上报各职能部门。认真做好档案和部门合同的归档分类,及时掌握和更新档案信息;按照各种工作计划,注重落实。
人力资源部的年终总结4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又迎来了崭新的、充满期待的_年。回望_年度的工作生活,感受到公司及身边的人这一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的品牌在快速提升着,身边的同事也都在不断进步着,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着。新的一年到来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我们准备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新年的到来时,也不忘来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来所做的努力。人力资源部自成立到现今已经一年半时间了,很荣幸本人参与了人力资源部成长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当初的不完善,慢慢成长到今天的成熟。
自_年以来,人力资源部的队伍在慢慢壮大,引进了专业人才,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力资源建设正在逐步走向规范,职能作用也在逐渐得到体现。公司领导对人力资源部的建设极为关心,这对于人力资源部同事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强心剂。过去,大家可能对“人力资源”这个词语感到有点陌生,不知公司设如此部门真正的用意在哪里。通过今年大家的同心协力,已慢慢取得了公司各部门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与支持。上半年因部门人手紧缺,使得一些工作无法真正展开,一直在做着基础工作,今年上半年莫总监任职以来,对人力资源部工作进行了整理,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使分工更加细致化,现对于今年的工作总结
一.对于公司员工的人事档案及其他资料进行收集及管理,使其更加完善化,保持公司档案的完整性,为保证日后的分析工作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因档案内容涉及公司有关机密,期间我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和很强的保守意识。协助上级掌握人力资源状况;填制和分析各类人事统计报表。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提借准确的信息。
二.负责管理员工劳动合同,办理劳动用工及相关手续;到目前为止,劳动合同的签属工作开展的不是特别的顺利,主要因为市场推广部业务人员较散,集中的机会较少,经常都是来去匆匆,致使部分业务人员至今未能签署劳动合同。计划争取过年这个机会,把合同签署工作完成好。
三.结合公司制度及国家规定管理员工考勤和请休假管理,按月准确出具考勤报表。其中员工考勤又是一个难点,公司实行上班刷卡办法已经一年半时间了,由于部份员工一直未能适应新的考勤办法所以效果一直不太好。
今年人力资源部特意为此问题进行了考勤重申,并与综合管理部技术人员讨论后改善了考勤系统,但因公司许多工作岗位性质的不同,员工工作时间经常需要弹性化管理,还是不能很好的交上令人满意的考勤数据,但为了防止有些员工“言过其实”,照成考勤不公的结束,考勤系统还需更加完善。
一.执行各项公司规章制度,处理员工奖惩事宜;对于有些员工不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致使工作上出现较大失误或较大错误,人力资源部通过周密调查之后,给予了合理公正的行政处罚,并对当事人进行了思想教育。本年度共有约十人左右人接受了公司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均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
二.公司充分考虑员工的福利,各项福利制度正逐渐开始实施。比如以往只有市场推广?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辈畔碛械钠放仆乒阌醚蹋诒静恳驳靡允迪?每月协助行政部人员进行生日活动的策划及实施工作,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考虑到员工的安全保障问题,公司也已为全部员工购买了平安团体意外险及医疗险等险种,保险期间有一员工不慎摔伤,我们及时与保险公司取得了联系,并申请了相应的理培,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等等这些都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起到了激励员工的作用。
三.进行促销人员的管理工作。自今年9月份以来,人力资源部正接手促销人员的管理工作,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发现虽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发现许多市场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随意性较强,人员增长率过高。促销人员是五叶神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加强促销队伍的管理迫在眉睫。下一季度计划尽快重新制定促销人员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控制好人员的增长速度及提高整体素质水平,为公司的将来储备的业务人才。
四.协助做好招聘与任用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包括发放招聘启事、收集和汇总应聘资料、安排面试人员、跟踪落实面试人员的情况等;五.帮助建立积极的员工关系,协调员工与管理层的关系,协助组织员工的各类活动;此外,在部门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对员工考勤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办法等相关的人事制度进行了修改工作,使其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符合了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对个人来讲下一步重要应该在认真工作之余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面对更大的挑战,也才不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扎扎实实做好每份工作。_年人力资源部的责任将更加沉重,人力资源部一定安排并实施好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用实际的工作业绩来说话。最后,祝愿公司在新年里一帆风顺,一年更比一年好。
人力资源部的年终总结520_年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各级领导和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指导、其他部门的配合支持下,积极开展自身的工作,在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加强定岗定员、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为更好地开展好工作,对20_年我们部门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公司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我们部门根据工作的需要,先后制定了“关于夜餐补助的发放办法”、“职工请假工作交接管理规定”等文件。
二、人力资源管理。
发耳项目分公司是我公司在建工程中最后进场的工地,人力资源严重匮乏,为了工程能有序开展,在职工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情况下,_x年通过返聘公司退休职工和向社会招聘等多种形式,解决了施工管理、资料、新闻宣传、库房管理员、微机管理、后勤服务、罐车驾驶等岗位不足的人员。由于用工体制多样化,为了管理有条不紊,我们部门对不同的使用单位和用工形式鉴订了不同的用工合同,满足了分公司的用工需求。
三、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工作。
为不断提高职工和协作工的素质和能力,满足公司及职工个人发展的需要,20_年我们部门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各类培训工作。20_年9月、10月配合省经贸委安全生产监督局、省质量监督局和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发耳工地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取证、换证工作,此次培训取证涉及焊工、电工、门(桥)式起重机操作工、流动式起重机司机、塔吊司机、起重司索工、叉车、厂驾、架子工、卷扬机操作工、施工电梯操作工共129人。另根据公司安排,转岗培训门式起重机操作工3人三个月的实操实习。通过以上的培训,缓解了分公司对特种作业人员的需求,为分公司完成20_年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日常工作,完成上级和分公司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1、协助公司人力资源部完成职工教育培训计划、职称考试及申报工作,完成各种统计报表。
2、根据经济核算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种报表台帐。
发耳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现有职工2人,为完成月度的承包核算和年度的结算。为此,我们建立了如下台帐:职工调入、调出的基本数据台帐,安装协作工的用工档案及费用台帐;个人、专业处收入台帐;社聘用工、收入台帐等。
3、认真执行工资政策,及时兑现工资、奖金及各种津补贴。
4、负责分公司的人员调出调进,协作工的日常调配,职工的请假、销假登记等。
5、项目分公司各配合队职工工作服的采购、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