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3 05:32:27
导语:在小学音乐教师师德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音乐游戏的作用
1.音乐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从实践来看,无论是曼妙的音乐还是一首歌曲,都是对情景和情愫的描绘。当学生真正地进入到游戏情境之中,实际上就与音乐融为一体了。为此,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教材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并且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适当应用音乐游戏,使他们能养成在音乐伴奏下做游戏的习惯,并在此过程中能够表达个人的体验和情感。比如,《龟兔赛跑》曲子聆听过程中,我们可以设定某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比如在该音乐情境下进行角色扮演,如何扮演乌龟、怎样扮演兔子等。聆听音乐过程中,可在游戏背景下进行角色扮演,展开情节,并且帮助学生全面认知和感受音乐乐段、情绪等层面的差异,同时了解和感受乐曲结构及其在速度、力度以及音程和节奏变化上的表情作用等。这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了解乐曲,而且对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也有很好的作用。
2.音乐游戏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挖掘其音乐潜能
小学生们在游戏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且通过个人的探究来独立解决问题,有利于孩子们在自发状态下进一步挖掘个人的潜能;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个人的音乐编创意识和能力。比如,《牧童》一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并且提出一些质疑。“牧童为什么在放羊时,哼起歌来,小羊就安静了呢?”当提到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学生沉默了,其中很多学生产生了疑问,此时引导学生想一下刚才所表演的角色与情境。基于此,学生能够或多或少地编创一些新歌词,然后进行分组歌唱,其中有学小羊叫声,有的则是牧童的吆喝声。事实上,音乐游戏仅为音乐教育教学的环节和手段,实践中应当注意:对于音乐游戏而言,其灵魂在于音乐,由于音乐游戏仅仅是音乐教与学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音乐游戏过程中一定要伴随着音乐。
二、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音乐游戏应用实践
1.音乐游戏的律动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这里所说的律动,实际上就是音乐旋律节拍,根据规律展示其优美动作。其中,律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音乐美感。在课前,小学生们感受着轻快的节奏以及优美的律动走向教室,有利于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小学生对音乐律动并不会感到陌生,比如日常活动中的拍手、跑跳步以及踏步和点步等,都或多或少地包含着律动。小学生会随着老师一起做一些动作,也可以自编动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可以采用音乐问答的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在选择发声练习曲时,可让学生模仿常见的动物叫声,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配合对应的律动。比如,公鸡打鸣、鸵鸟走路以及青蛙跳跃等,这些均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集中精力听讲。采用该种律动模式,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和理解发声气息以及游戏运用呼吸,这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2.基于音乐游戏应用的音乐知识教学
一般而言,小学生们都非常喜欢游戏,音乐游戏符合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天性,而且音乐游戏可以规范游戏者的行为,这样可以在游戏中实现美的享受。以音乐游戏来娱乐学生,可使其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展示音乐课件。比如,“小动物们在开会,天空突然下雨了,雨水滴在小草、小花上……”;此时,我们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大家从多媒体上能看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将幻灯片上所看到的画面给大家讲述一下。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让举手或者表现积极的学生做模范,让他们到讲台上来做一个“演讲者”。同时,我们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所讲述的情况归纳总结,并且以歌词的形式,配上节奏朗诵。值得一提的是,须注意进行反复的朗读,让小学生能够理解生字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复杂词语。领读后,让小学生自由朗读;在此过程中,允许学生有序走动,去读给朋友听。第二,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比如《小雨沙沙》等,让学生在听歌时,思考春天的景象。同时,我们可将小学生们共同创作的“春雨图”编号,引导他们将画中的内容用歌词来表达;然后,老师按编号让学生按照歌词学习《小雨沙沙》,并注意控制好他们的声音。总之,采用音乐游戏的方式将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可在一种愉快的游戏中,快速记忆歌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歌词的认知程度。
3.创新教学方式,强化道德教育
在音乐游戏应用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比如,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实践中,可采用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程。“同学们,每周一早晨咱们学校都会举行什么活动?什么仪式?”学生的回答几乎异口同声;此时,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升旗仪式上大家必须保持什么样的姿态,谁能给大家说一下自己的感悟”。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国旗相关资料,并以此来让学生领会国旗的意义。在教会学生《国旗国旗真美丽》一首歌以后,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多种形式表达歌曲中的内涵与感情。结语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应当尽可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体验,创造出适合学生特征的音乐游戏,以此来促进教学。音乐游戏在当前小学阶段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效率。
作者:唐玲颖 单位:杭州市留下小学
参考文献:
【摘要】音乐游戏是让学习者在音乐学习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寓教于乐中享受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内涵,从而提高音乐学习欣赏能力;寓音乐于游戏,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游戏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体验音乐艺术的内涵。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能力,游戏是缓解心理紧张和使儿童掌握大量经验的反映。”游戏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能满足其需要。他们在游戏中能身心放松,能充分表现自己,实现个人的愿望。通过操纵材料,控制所处的环境,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信心,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活动。当我们把音乐融入到游戏中,发展适宜的、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游戏,把音乐和游戏整合,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教师提供音乐让学生游戏,用语言随时提示,这样学生就把教学的任务当作“玩”一样,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但是,如何才能实现寓音乐与游戏,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呢?
1.音乐游戏的设计
1.1角色游戏
在小学音乐教材之中,很多歌曲都是以动物、小朋友等角色为主题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角色的音乐游戏。如在学习《下蛋》这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母鸡下蛋时高兴的情绪,进一步感受音乐,使学生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角色,就设计了《母鸡占窝》的“舞蹈”游戏。在玩这个游戏时,提醒学生倾听音乐,并注意遵守游戏规则:在前奏部分学生两两结伴围着“窝”边走边拍手打节奏,头有节奏地摆动,开始唱歌曲的第一个字时,一个学生做立、跳的舞蹈动作,迅速跳进圈里蹲下占窝扮演母鸡,另一幼儿扮演公鸡,合作表演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对这首歌曲产生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唱这首歌曲表现出积极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很快就掌握了这首歌曲。
1.2竞赛游戏
设立竞赛游戏,通过学生的竞争意思,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大家来劳动》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玩了一个游戏――“劳动接龙”。让学生比赛,做劳动动作,把这个劳动表现完整,做完之后回头看下个同学,接下来的同学做其它的劳动动作,动作不能重复,看看最后停在谁那里,谁就输了。在玩的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大家来劳动》。在游戏结束时,学生都已经会唱这首歌曲,而且还能自己编出新的歌词了。
1.3听觉游戏
康拉德・朗格是德国艺术理论家,他认为“从个体发生德角度看,听觉游戏是音乐的先导。”我们在解释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一些知识时,单纯的理论解释,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如果我们通过听觉游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理解,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声音的强弱》一课,让学生接触、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的强弱,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各种材料所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设计音乐游戏《一个雨天》,让学生去表现。通过不同音响引发学生不同版本的“雨天”,让学生在静中有动,动中有乐的听听、想想、打打、敲敲、玩玩、创创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学生的兴趣浓厚,在他们玩的过程中知道了音的强弱。
2.音乐游戏的实践作用
创设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情景。当学生进入游戏,进入游戏中的情节时,他们也就进入了音乐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设置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设置的情绪及情景背景下,做相应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学会在音乐伴奏的形式下做游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聆听《龟兔赛跑》这首曲子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定情节活动的内容,给学生营造某种环境,并用语言说明需表达的内容情节。让学生想象如何在乌龟音乐的情境下扮演乌龟,如何在兔子音乐的情境下扮演兔子,怎样才能体现出音乐中描绘的乌龟和兔子。在聆听音乐时,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情节发展,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不同乐段、不同情绪,了解并感受乐曲的结构以及在力度、速度、节奏及音程变化上所表现的表情作用。让学生在音乐变化与情节变化的过程中表现乌龟与兔子的动作和表情,愉快而有趣地聆听了这首曲子,理解了这首曲子。
3.利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发展音乐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创新意识 音乐创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76-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拥有一个相对属于自己又能自由健康发展的平台,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低年级音乐教学的几点粗浅看法。
1 创置形象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音乐知识和听辩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较易转移,但他们特别爱跳、爱说、好动、模仿力强,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能力和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先给孩子们创置一种便于记忆的直观形象,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将形象化教学寓于音乐教学之中。
首先我根据学生模仿力强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现象的教学活动,使他们对各种声音能够回想起来。利用打击乐器、电子琴、非常规音源等来模仿鸟鸣声、风声、雨声、马的奔跑声、汽车喇叭声、敲门声等各种声音来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联想,并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形象化的直观教学。在教学法中,我做了各种各样的头饰,小鸟、小猫、小狗、汽车、飞机、火车、军号等,在教学中按照不同的练习,创设不同的场景,选择有针对性的头饰,让学生分别戴上。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幻灯片设置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其次,音乐教育内容在创造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音乐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需要教师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教师要利用各种教育手段,敢于突破教材,选择一些适合儿童音乐活动的形象化教学内容,以自身的创造精神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如:在教节奏“××.|××.我就用汽车的喇叭声音“笛笛.|笛笛.等来教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形象化教学,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又使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体会到了各种节奏的长短。
2 培养创新意识,提供想象空间
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现代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合作”的方法,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应该是引导的教,学生的学应该是发现的学。为此,教学中必须把学生置于一种崭新的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把学生置于主人翁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不断培养。例如:在学习《共产儿童团》时,这首歌的主要节奏型是:“××.×××|×.××××-”。在做练习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办法,说:“老师我想在鼓掌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节奏型”。又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更有趣的问题:“老师,可不可以用舌头打节奏”。当采用这两种办法的时候,同学们很快掌握了这种节奏型,也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大胆创新的意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还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要相信学生的表演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探索新知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童心是小鸟》这一课时,学会这首歌后,学生根本不满足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这时,教师启发学生创编歌曲的肢体动作,让学生来表演。在活动中,教师注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伙伴、朋友,教师以隐蔽性的间接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演时,教师鼓励学生想象歌曲的意境和理解歌曲的内容,通过体验,学生都能勇敢地争着表演,而且创编出吻合意境的动作和一些小树、小鸟、小鸽子、小蜻蜓这些环境氛围,教师和学生互相讨论、共同交流,最后综合加工,选出一组代表表演,教给其他学生。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在创新活动中体验了创新实践的乐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以及动作表演的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我通过有趣的游戏对学生进行听辨音的高低、速度、力度、音色变化的训练。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给学生一个逗真、贴切、生动的音乐环境和直观音乐形象,让孩子们置身于所设置的音乐环境和形象之中,不仅耳听有声,而且眼看有形,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学生以自身的动态形象配加音乐与歌曲所表现出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达到形声有机结合,来唤醒孩子们幼小心灵所蕴藏着的巨大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首先,我利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长短、快慢、高低。如:学生在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时
5 3|1 3 | 5
师问:布谷鸟在叫?
5 3 0|5 3 0 |3 1 | 1
生答:布谷布谷布谷
在弹奏的时候教师必须把布谷鸟由近到远的力度变化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布谷鸟渐渐飞远了。
其次,在听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自身的感受,自身的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让孩子们先听后做,边听边做,以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去感知音乐的意境、速度、力度的变化。
4 用打击乐器促进学生兴趣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育 识谱教学
一、认识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总的来说,识谱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服务的。
二、绝不能把识谱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应当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
有人说“学生不识谱怎么学音乐?”确实,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综观反应,许多人都不是直接通过乐谱去认识、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就象要求婴幼儿先学会按节奏踏步,才会走路一样;就算是一些有造诣的音乐家,可以从乐谱中直接感受、理解音乐,但他们也是靠训练已久的内心听觉能力来感受、理解音乐的。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如果把识谱教学摆在“首要”位置,那结果只会造成学生的负担,音乐上的“高分低能”,只会“说谱”不能“唱谱”,更会让学生感到识谱是件头疼的事情。这样的机械识谱,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了。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识谱教学的位置,在音乐教学中顺带地进行。
三、把识谱教学融入各种音乐活动中
由于乐谱是音乐的语言符号,是一种教学工具,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容忽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音乐活动,把识谱融入其中。
(一)在歌唱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这是由于唱歌时附带使用乐谱较多,而且每个学生都有音乐书,在识谱教学上比较方便,也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当学生已经会唱《国歌》后(未识谱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提问,“歌曲中哪一句是你最容易学会、印象最深的?”很多学生都会选择第一句前奏和最后一句(通常,歌乐曲的首尾乐句是学生印象最深的),然后把这两句乐谱写出来进行分析:这两句都由不同节奏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种是紧迫感的,一种子是信心坚定、勇往直前的,再通过唱歌练习感受,使学生对这两种节奏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在唱歌中通过提取学生印象深刻的地方为识谱教学的前提,也可作为兴趣的升华来积累知识的做法,在活动中融入识谱教学。
(二)在器乐学习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也如学唱歌一样浓厚,但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诸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视唱曲、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活动练习,也可以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这样,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三)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最容易、最能直接感受音乐的一种活动。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也是非常浓厚的,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当他们还是婴幼儿的时候,已经对音乐(音响)有敏感的反应了,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如: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或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欣赏主题性音乐时,可让学生从视、听、唱、想象等方面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曲式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听出各乐段是否相同,各乐段的排序,然后归纳曲式结构、作用等,以此进行识谱教学。事实上,用“听力训练”比“视唱练习”的识谱教学更为妥当。
学校美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利用美、创造美的能力。小学音乐教学,是美育的最好载体,学生则是美育的主体。
[关键词]音乐教学;美育;策略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西方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没有审美价值,教育过程就失去一半的美好的意义。”美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因为美能治德,美能育智、美能激情、美能励志、美能健体,一句话,美能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现阶段学校美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能够泾渭分明地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激发学生养成良好地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利用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与身心共同地健康发展。那么,如何让在沟通和对接中所实施的策略,如春风化雨在学生的心灵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呢?笔者认为:
一、理解教材,引导学生展开美的想象
儿童认识事物要经过感受――重视――理解这样一个过程,只有对事物感知得越具体,才能理解得越深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和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美的想象。现行小学音乐教材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和素材。因此教师不要只局限于音乐知识的传授和练习,而要有意识的挖掘和利用好教材中的那些美的因素。根据教材内容充满诗情画意的特点,教师更多的选择一些直观的影象、视听教具,把课堂构建成让学生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是直观的、具体的、美的情境和氛围。教师再辅之以精炼的、充满激情的诗歌式的语言激励,学生美的情感一定会激发起来,达到入情入境、入理的境界。如教《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一课,根据歌词的含义,我录制了一段祖国山美、水美,人们生活美的影象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然后组织学生结合看到的画面,进一步想象和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民美好生活的情景。有的学生说:“我国有许多风景秀丽的名山,我去过庐山,它四季景色如画,夏日,满天云雾缭绕,状如云海,秋季枫叶染红山谷,如火海。我在那里游玩,如进仙境,美极了!”还有的学生说:“我国江河纵横,我去过桂林,漓江的水最美,江水清彻见底,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学生们绘声绘色的想象和描述,不仅颂扬了祖国山河壮美秀丽,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对歌词含义的真正理解。教学中通过对作品中美的素材的理解和想象,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理解美的能力,感受美的能力,欣赏美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就是审美主体对各种审美对象,相对稳定的主观兴趣、爱好,审美态度是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在审美上的体现。审美情趣是在一个人的整个审美活动中反映出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表现为喜欢、不喜欢、比较喜欢、非常喜欢等形式。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的生活,通过设置一定情境再现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验氛围,搭建一个体验的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去认知美、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进而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如教《红灯停、绿灯行》一课,在指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我们都是小交警”情境模拟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交警、汽车司机、老人、儿童。进行指挥交通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境模拟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亲自模拟体验。使学生不但感受了交警指挥交通动作的形体美,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美,帮老扶幼的心灵美,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提升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
三、寓教于乐,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美育具有愉悦性。美好的事物与形象会带给学生赏心悦目的快乐感。设计学生喜欢的寓教于乐活动,更适用于美育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乐于表达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影象回放、情境设置、知识娱乐化、问题生活化等有效的教学方式,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发展认知与思维水平,获得丰富的、美好的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如教《做个好娃娃》一课,课文中的歌词,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只是一首内容简单的儿歌,借用动物的叫声告诫学生应遵守社会公德的条文内容。如果按惯例单纯地组织学生背歌词和试唱,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会好。于是我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把共公道德的条文内容,改编成拟人化的动物化妆表演。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极强的参与热情和表演欲望。学生们把“不乱倒垃圾”、“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务”、“对人要有礼貌”等社会公德规范条文,融入到童话世界的生活里。表演的惟妙惟肖,给人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睹其形的之感。大家都在心灵愉悦,精神满足的状态下上完了这一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的实践证明,生活是儿童审美意识发展的肥沃土壤,美的意识的萌发到形成是从儿童对生活认识、体验、感悟开始的。脱离了生活基础,所有美的概念对儿童来说都成了外在的东西。教学中只有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实现有效的对接。这中间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特点,把握和寻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结合点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时要以教材目标为点,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面,设计出开放性的话题和活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音乐;古诗;融合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具有音乐美与意境美的特点。在古代,古诗是用来吟唱的,古诗与音乐具有天生的合一性。《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正是因为古诗与音乐的这一种密切联系,把古诗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用音乐来演绎古诗的美,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一、古诗运用“三重新”――提升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通过古诗新唱、古韵新歌、古曲新诵的古诗运用“三重新”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古诗新唱――提高歌唱能力
歌唱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素养,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歌唱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古诗具有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的特点,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古诗新唱的策略能够激发起小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
例如,小学生对《春晓》这一首古诗是十分熟悉的,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春晓》这首古诗改编的歌曲。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聆听这首古诗歌曲在速度、节奏和旋律上的特点,并且对歌曲中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之情进行触摸。这样,小学生就明白了要用一种欢快的节奏去唱这首。在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唱法以后,我再引导学生进行“古诗新唱”,让他们先对这首古诗的意境进行想象,然后让他们进行歌曲创编,很多学生根据这首诗的意境,在歌曲创编的过程中,加入了“唧唧、啾啾”等歌词,这样,他们在演唱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深入地体现这一古诗的意境美了。
可见,通过“古诗新唱”的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歌唱能力,在这样的歌唱教学中,小学生会主动参与到歌曲的创编过程,这对于提升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古曲新诵――引导音乐想象
音乐想象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素养,小学生在音乐想象的过程中,才能与音乐进行深入对话,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深入音乐的优美意境中去。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古乐新诵”的方式来引导小学生进行音乐想象。
例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古曲,这一首古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如果在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方式,小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这首古曲的意境中去。在教学这首古曲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出示了春江花月夜的相关图片,然后对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进行配乐朗诵,学生一边观看着多媒体图片,一边听着我的配乐朗诵,他们有效地进入到了这一首古曲的意境中去。然后,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首古曲进行配乐朗诵,他们在朗诵的过程中,把一轮明月仿佛被无数浪花簇拥着从浩瀚的大海中涌出,幽渺的海面顿时开拓一个银光皎皎的壮美境界进行了再现,把“春欲老、花已落、江远去、月西沉、夜将尽”的失落美进行了升华。最后,我再给学生播放《春江花月夜》这一首古曲,这样,他们也就很容易融入到其深远的意境中去了。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通过古曲新诵的方式,学生就有效地走入到《春江花月夜》这一首古曲的意境中去,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古韵新歌――组织音乐创编
所谓“古韵新歌”就是指引导学生借助不变性的旋律及多变性的歌词进行古诗填唱的创编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取这样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编,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郊游》这首歌曲时,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二拍子的节奏特点以后,我组织他们进行了“古韵新歌”的古诗填词创编活动。很多学生基于《郊游》这一歌曲的 “走 走|走走 走|”节奏中,利用《咏鹅》中中“鹅,鹅,鹅”进行填唱。学生在填唱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进行了音乐创编,这对于提升他们的音乐创新能力是很有作用的。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古韵新歌”的形式十分受小学生欢迎,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体验到创编的快乐,能够促进自己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诗情画意“三重美”――培养审美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音乐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音乐具有节奏美、意境美与情感美,这与古诗的美学价值刚好融合。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把音乐与古诗的这“三重美”进行融合,以此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音乐美与语言美的搭配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古诗词歌曲的创作,引导他们用音乐旋律去彰显古诗词的语言美。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所蕴含的语言美,并且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古诗的一种语言美。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一诗是以“ang”为韵脚的,读起来具有琅琅上口的特点,这是古诗语言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音乐旋律为基础用这一首古诗进行填歌词,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感受到古诗与音乐的这一种内在语言美的联系,这对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十分有好处。
实践证明,通过音乐美与语言美的搭配,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与音乐在语言上的美感,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引导他们进行审美体验。
一、做好音乐教学准备工作,提高教师对音乐赏析课程教学的管控能力
1.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做好与学生对应的音乐教学准备工作
老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可以将学生的音乐特长如演唱、乐器、音乐知识等进行汇总与整理,系统掌握学生的音乐基础与音乐兴趣,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合理规划与设计音乐赏析教学的流程与音乐作品,让学生可以在音乐作品中找到自己的音乐兴趣,实现音乐赏析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联动与协调。
2.收集大量相关的音乐赏析教学材料,尤其要扩展音乐的类型与种类
老师还应该通过专业的音乐网站以及教学网站,收集大量与音乐赏析教学相关的教学材料,尤其是要积极扩展音乐的类型,让古今中外音乐作品在小学音乐鉴赏课堂中都有涉及,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以及音乐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多样性音乐类型的认知与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自己思维逻辑的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赏析模式。
二、采用多样化的音乐赏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让学生观看与聆听音乐材料,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性感知与理解
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将音乐赏析材料以音频或者视频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在音色与节奏上的把控能力,进而让学生听得进去、愿意聆听、主动聆听,让音乐赏析教学建立在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感知上,强化学生在赏析教学过程中对音乐“听”力的增强。比如,老师可以利用电影中的配乐进行音乐赏析教学,通过音乐与画面之间的联想与对应,激发学生对音乐意境与情感的理解,实现音乐赏析教学的目标。
2.对学生进行音乐赏析教学,实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度理解与广度扩展
由于音乐赏析在情感与意境上的赏析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的,每个人对同一个音乐作品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与理解,因此,老师在进行小学音乐赏析教学时,应该主动让学生进行音乐赏析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自己收集音乐素材、整理音乐作品内涵、表达自己的分析与感悟,激发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实现音乐赏析教学由“主动教”向“主动学”转变。比如,老师可以安排一个对《义勇?进行曲》的赏析教学任务,让学生收集相关的创作背景、不同形式的音频文件,整理对该作品的情感认知与精神理解,帮助学生完善对该类音乐作品的系统化认知与体会。
3.系统讲解音乐基础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与综合音乐素质
老师还需要进行系统化的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是应该将音乐类型、乐谱、乐器、名家名曲等进行全方位的讲解与梳理,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比较全面、比较仔细的音乐知识体系,进而让学生在进行音乐赏析学习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对音乐风格以及音乐类型有一个精准、详细、有效的描述,进而提高小学音乐赏析教学质量。
4.构建音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音乐展示、音乐讨论、音乐扩展
音乐文化是文化领域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试图从音乐文化教育于高校学生,于社会两方面益处的论述,来说明音乐文化教育对培养跨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意义。同时,建议所有高校院校开设音乐文化课,尽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气氛,让学生充分地施展音乐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高等教育;音乐文化教育;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189-02
就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着过于重视教育,忽视能力的培养和轻视“通识教育”的现象,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的要求,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人文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倾向,都影响了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然而,21世纪所面临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出人文素质与科技素质相统一的、既通又专的人才。正如周远清同志在“中国高等教育创办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高等教育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高等教育来说,针对当前的薄弱环节,则要加强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这里强调的人文素质即文化艺术素质其内容当然包括音乐知识与鉴赏。针对教育问题,我国有关领导曾严肃指出:“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地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音乐文化作为文化领域重要的内容之一,其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以及对建设文明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文化教育的作用,一在学生,二在社会。
说它有益于学生,是因为:
第一,它能够培养完整的人。
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新型高素质人才,要求未来的教育者本身是“精品”,即完整、完美的人。而音乐文化教育可以发展受教育者的直觉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丰富受教育者的情感,使受教育者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修养。
第二,它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
以往学生所接受的早期教育主要是语言和数学方面技能的获得,久而久之,学生们无意识地学会了从始至终线性和序列思维,使所学知识与实际经验割裂开来。而音乐文化教育则不然,其培养的是直接的感觉经验:通过音乐文化教育,使人与经验直接联系起来,架起词语和非词语之间以及严密逻辑和情感之间的桥梁,以便更完美地理解世界。因此,掌握多种思维方式可以避免学生的无能。
音乐文化教育还有益于社会。因为学生学习音乐文化能够获得有力的工具。它有助于:
第一,更好地认识,理解人类社会。
音乐是通过具体、生动的音乐形象来塑造刻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灵活,揭示各个历史时期善与恶的斗争等。它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等,从而提高他们认识、理解生活的能力。
第二,促进交流、增强自我内涵。
学生在对音乐文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借鉴、尊重其他人(往注是很不同)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表达方式,结合自己的体验来交流他们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对音乐这样一种非词语交流方式的分析,对有关人类历史文化的产物和问题作出有见识的判断。同时,在任何学习、工作和生活困境中进行决策,这些都有力地增强了自我表达内涵。
第三,享受美感,延伸艺术影响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响能刺激人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反映,这种音乐化的声音本身包含着感情的信息。优美的音乐具有和谐的美,同自然美、生活美一样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同时,音乐还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它能使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美,延伸其艺术影响力,即学会解决问题的艺术方式,为各种人类的环境提供表达、分析和发展工具,即人们常说的教学”艺术”、政治“艺术”等。
第四,音乐的教育作用中理解艺术及其影响的最终结果。
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往往学生们在理解音乐文化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在音乐中体验到美。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注意到正派的艺术会“在所有的心灵中颤动”,会使“好人和坏人的眼泪交溶在一起”,“坏人走出包厢,已比较不那么倾向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来得有效”,由此可见,音乐文化的感染力非同寻常。
既然音乐文化于社会于学生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而就目前高校学生的现状来看,他们从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在他们成长的的道路上所接受音乐的教育又是很少的,因此在高校实施音乐文化教育(不包括高校音乐系)势在必行,这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校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针对高校学生实施的音乐文化教育既要区别于其它专业音乐院校的专业性,又要有别于普通高校的泛泛性。而应结合高校学生学习特点和就业方向来进行音乐文化教育。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这告诉我们艺术的享受以艺术的修养的前提。一般来说,高校学生音乐文化修养主要指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具有对音乐的实际欣赏能力这两个方面:所谓“艺术细胞”也并非是天生的。高校学生要跨入音乐文化天地,应从如下两方面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第一,应以音乐欣赏为主,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
音乐欣赏是指学生通过聆听的方式,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欣赏教学时,可以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为线索进行欣赏。
无论是中国的音乐作品还是外国的音乐作品,都离不开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大环境。因此在学生们欣赏音乐作品时,应结台文化发展史来讲述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教师要以简炼生动的语言介绍音乐家的国籍、成长经历,并选一些他们的代表作品给学生听,还要对代表作创作的历史背影、作品的含义、怎样欣赏等作简要、正确的说明和介绍。
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的音乐作品深深根植于丰厚的文化土壤。中国的民歌如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都是伴随着文明进步而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劳动人民创造了音乐文化。二十世纪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涌观出了大批的作曲家、演奏家,他们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音乐杰出人物如华彦钧、刘天华、查阜西、肖友梅、黎锦晖、青主、任光、贺绿汀、黄自、刘雪庵、冼星海、吕骥、聂耳、王洛宾、麦新、马可、郑律成、李焕之以现在仍活跃在乐坛上的陈钢、何占豪、秦咏诚等都写下了不朽的音乐篇章。在这些音乐家中.有的为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有的创造了新的音乐文化表演形式。有些人的作品成为了反帝反封建的强有力“武器”,他们创作的作品能够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呼声,刻画出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因此,高校学生欣赏音乐文化,首先要对本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有所了解,要让他们知道我国音乐史上都有哪些杰出人物,他们的代表作品是什么,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什么样的推动作用。除了上述内容以外,笔者认为还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认识民族民间音乐戏曲。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我们要在高校学生中弘扬发展,我国的地方戏也有很多种,也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
在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主旋律,提高多样化的文艺工作方针指导下,西方音乐作为音乐欣赏的重要内容也应走进我们高校音乐教学课堂:
在对学生进行欣赏教学时,还可以器乐为线索来进行。西方交响乐队即管弦乐队有哪几种乐器构成,有什么特点,中国从古至今的乐器如古琴、琵琶、二胡等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演奏起来有什么特点。
在欣赏声乐作品时教师可结合具体实例讲解什么是美声唱法,它的大致发展历程以及卡鲁索、夏里亚宾、吉里、梅里尔、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等一些著名歌唱家的演唱风格及在西洋声乐发展史上的贡献。我们中国的声乐发展史相对西方来说晚一些,但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民族声乐歌唱家和教育家,他们是应尚能、黄友葵、喻宜萱、林俊卿、周小燕、沈湘、王昆、郭兰英、郭淑珍、马玉涛、吴雁泽、金铁林、关牧村、等,这些都属于常识性的知识,应该让学生们有所了解。
这里还要顺便说一下对通俗音乐的欣赏。通俗音乐之所以通俗就在于它容易懂、容易学、容易记,有很强的自我推广能力。对高校学生来说不应让其一味地排斥,而是应鼓励学生们听、唱那些优秀的作品宋体现当代大学生的风貌。
第二,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享受音乐,还应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阶、音符、小节、时值、拍子、常用记号、和弦、简单的和声及曲式知识等等,还可以配合理论讲述来穿插些有关声乐演唱方法、听音节奏练习、常用指挥图式练习。
笔者建议针对以上两方面的内容,高校可把音乐作为一门选修课,加一点学分,有些专业还可列为必修课,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欣赏中国的作品,还是欣赏外国的作品,无论是欣赏器乐曲,还是欣赏声乐曲,只要经过老师的介绍及有针对性地听音响,学生们就可以记住很多作曲家、作品甚至会哼唱主题旋律。经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学生们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和场合听到他所学过的曲目便不再感到窘迫和陌生了。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研究
长期以来,小学音乐与小学其他学科相比较,对其重视的程度不高,这对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开展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一、以教学观念的更新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小学音乐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素质教育,必须从教学观念的更新入手,摒弃与现代教学不相适应的小学音乐教学理念,以教学观念的有效更新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高效实施。传统音乐教学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基于小学音乐教学最终实现的结果,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缺乏应有的重视。而新课程的教学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不仅关注教学的结果,更关注教学的实施过程。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小学音乐教学实施的核心,教学实施的全过程都是以音乐教师所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为主,学生在教学的实施中,其所本来具有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学主体性的发挥也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的每一个教学实施内容都要被学生视为绝对的权威,学生不能有丝毫的异议,至于通过自主探究开展学习活动更是一种奢望,实现的希望渺茫。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音乐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教学的实效性不强。要改变小学音乐教学的这一教学现状,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改变那些不适应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需要的陈旧教学观念,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需要作为教学实施的根本出发点,通过教学观念创新与有效落实,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推进高效课堂的更好实现。
二、以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中,现有教学方式的运用尽管有许多与现代的教学理念是相契合的,但是,从整体来看,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方式的运用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一些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有的甚至已经影响到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成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实现的“绊脚石”。因此,教师要根据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加以选择,将一些与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保留下来,与此同时,要尽可能地改变与小学音乐教学不相适应的教学方式,通过旧有教学方式的改进,更好地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实施。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运用中,教师大多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教师的知识传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旧有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性被严重地压抑了,学生在教学的实施中,只能够围绕着教师机械的知识“填鸭”而开展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缺乏学习的吸引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渐丧失,音乐教学的效率渐趋低下。要改变这一低效的教学方式,就要求教师创新更多实效性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创新要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中心,以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出发点,以此促进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更好实现。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作用很大,应该说,好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催化剂,学生在充满吸引力的音乐教学情境中,学习的主动性被有效的激发,教学也因此而效率倍增。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想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结合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点,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创设更多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有关的自然风光视频,为音乐教学创设一种充满大自然氛围的教学情境,让作品内容与视频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这样的教学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对高效课堂的实现是大有帮助的。
四、以合作学习的开展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传统的教学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以那种单打独斗的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孤立无援的学习活动,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启发性的研究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引领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的有效合作,通过学生的彼此交流、互动、合作,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课堂的效率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开展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对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为视角,对相关的问题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