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15:31:35
导语:在行政人力工作经验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人力资源 职业发展 职业通道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企业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只有企业员工的卓越发展,才有企业的目标实现。员工职业发展不仅仅是员工个人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企业要为员工设立发展通路,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发展机会。
一、员工职业发展简述
员工职业发展是指员工与工作或职业相关的整个人生历程。员工职业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就员工个人不断追求,经过企业和个人的认可找寻并适应职业角色,从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满意感;二是企业帮助和鼓励员工结合企业的需求和发展制订个人职业目标,为员工提供咨询和指导并创造条件帮助员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本文主要从企业角度就员工职业发展进行探讨。
二、企业关注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是吸引、激励、保留优秀员工的关键因素
哈佛大学教授哈克曼(Richaad Hackman)指出,对大多数人来说,一个具备内在吸引力和价值的工作包括五大关键因素:工作的多样性和个人发展机会;对于工作的认同感;相应工作具有意义;独立、自主;成就感。一个能为员工个人发展提供有效平台、设置清晰通道的企业往往更受优秀人士的青睐。作为国有企业,薪酬水平往往不会比外企甚至民企更具优势,关注员工成长,建立职业发展阶梯就成为吸引、保留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砝码。特别是员工进入企业真正体验工作后,员工的个人发展机会往往比薪酬福利更能留住和激励人才。毕竟对员工来说,“拿钱干事”和“力争上游”之间还是有巨大差异的。根据美世最新的《2010年中国人才保留实践调研》结果,除了最为流行的“非物质奖励”之外,排在第2至第4位的被最多公司采用的措施,都和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有关 。
2.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赢得员工献身精神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帮助他们完成自我实现――使他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获得成功。企业切实关注员工职业发展,设置职业发展通道,搭建个人发展平台,为员工发展提供培训和支持,都是帮助员工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关注员工职业发展,给员工所需要的,将极大地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我要工作”变为“我乐于工作”。
3.是强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之一
关注员工职业发展,能正确引导员工认识自我,结合企业发展找准自我定位,提高员工自身追求和企业需求的一致性,缺什么,补什么,企业需要什么,员工学习什么;关注员工职业发展,为员工成长成才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设立通道,鼓励员工不断寻找差距,提高职业能力,有助于员工在技术、技能、管理等各方面不断提高,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实现员工自我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三、企业在员工职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员工职业晋升通道单一
在多数企业中,员工晋升只能单纯地依靠行政职务(职位)晋升。然而行政职务(职位)晋升阶梯的数量毕竟有限,仅仅以此来促进员工的发展局限性越来越大。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到一定层次后,就把精力转移到了谋取职位晋升方面。不擅长管理的优秀技术人员转变角色之后,容易给企业带来双重的损失:一是因为失去优秀技术专家所遭致的损失;二是由于接受了不良的管理者而遭受的损失。
2.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职业晋升阶梯有限
过少的职业晋升阶梯设置,让员工容易丧失进取和提升自我的欲望。阶梯的有限就意味着可晋升职位的减少,对大多数人来说,职位晋升就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月亮,明知发展无望自然就没有奋斗的动力了。而对于成功晋升的员工来说,他们的目标已到尽头,没有了目标员工往往会停滞不前。笔者所在公司员工职业晋升阶梯曾经也是十分有限,而公司年轻人又多,占职工总人数的71%,综合素质又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0%及以上。这个年龄段员工的学习和求职欲望十分强烈,而他们的知识结构、个人素质以及与岗位的匹配程度,也使他们对职业发展需求更为迫切,对职业发展空间要求更为广阔。对他们来说,最需要的就是个人职业的发展。有限的晋升阶梯将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重复固定的岗位工作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就企业而言,很多岗位工作内容相对固定,基本上是重复劳动,挑战性不强。特别是在作业高度细分、流水线生产的企业,员工的工作可能就是每天高频率的拧一个螺丝,工作单一、枯燥。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中,员工的工作激情不再,职业倦怠滋生。
4.处于职业生涯稳定期的员工发展潜力容易受阻
对与正处于职业生涯稳定期的员工来说,他们在工作岗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需要通过职业发展平台展现自我,肯定自我,以进一步激发工作潜力。如果没有有效的职业发展,员工的发展潜力将停滞不前。
四、改善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状况的建议和措施
针对当前企业在员工职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从构建职业发展通道、配套人力资源制度、搭建员工发展平台、实施人才培养和培训等方面着手,给每一名员工提供不断成长、发挥个人潜力并建立成功职业的机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多通道的纵向职业发展阶梯
员工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还有赖于具有顺畅的职业发展通道,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和实际情况,为广大员工设立多条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一是继续保持传统的管理(职位)发展通道,员工可以走管理序列,通过走上管理岗位,承担更多应负责任来实现职位晋升。二是建立专业上的晋升通道。员工可以注重个人专业技能发展,通过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经验和技能的提升,成长为技术专家、企业技师和首席员工。三是建立咨询服务晋升通道。员工可以依托技术的积累、经验阅历的丰富成长为专业岗位服务的咨询人才、指导专家。笔者所在公司正是这样实施的:合理设置了管理序列职位晋升接替:办事员-科员-业务主管-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同时打破了管理和非管理的界限,非管理人员也可以走向管理岗位,循级而上。同样,员工可以选择技术系列,通过职称评聘、技能考核,员工可由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专家,或由技工-高级工-技师-首席员工。此外,公司员工还通过自我工作经验总结、知识的积累成为为企业“兼职培训师”、“企业培训师”、“高级培训师”。
2.拓宽横向职业发展通道
(1)在非管理岗位是实行一专多能。要求员工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岗位专业技能,同时要了解与领会本岗位上下游的能力要求,丰富自身的技术内容,增强自己的岗位选择、岗位适应能力。例如公司要求污水处理运行工除了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外,还要学习一定的维修知识,以及时地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简单设备故障问题。机修工不仅要求精通某一工种(如钳工)技术,同时要熟练掌握其它工种(如电工、焊工等)技术,还要涉猎污水处理知识。
(2)管理岗位实行岗位轮换。通过跨单位、跨职能的横向岗位交流和轮换,增加员工工作内容,丰富工作经历,增强员工工作新鲜感,多方位提高员工素质。笔者所在公司通过“机关管理人员下沉、基层员工上派、各单位班组与班组之间、基层单位之间进行岗位轮换”等形式,盘活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广大员工积极性。
通过一专多能和岗位间的轮换,员工被给予了多样的视角,每个人都有发挥其全部潜能的空间,将有效解决员工职业倦怠问题。
3.建立与员工职业发展相匹配的薪酬体系
(1)基于企业宽带薪酬制度,设置双向工资晋升通道。根据企业的岗位(职位)合理划分岗位类别(岗位族),并科学设置岗位等级。每个岗位等级的薪酬水平不再对应为一个值,而是一个范围。员工可以通过岗位等级的纵向上升实现晋升,亦可通过岗位薪档的横向右移实现晋升。
(2)加大技术对薪酬的影响比重。建议通过实施岗位技能结构工资制、技能津贴等多种途径加大技术对薪酬的影响,引导员工学技术,促进员工在专业上的发展。笔者所在公司实行的是岗位结构工资制,工资结构由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通过调整技能工资所占工资结构比例,由原来的5%调增到8%,加大员工技术水平对薪酬的影响。
4.建立与员工职业发展相协调的用人机制
探索推行根据员工能力、业绩、成果晋升员工的“破格式”管理机制。大力推行竞争上岗,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企业应建立健全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管理制度,如岗位出现空缺,尽可能首先考虑内部竞聘上岗。通过竞争上岗,实现优胜劣汰,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5.提供培训服务,提升员工能力
员工的职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员工自我的提升需要培训的支撑。企业应针对每个岗位设置清晰的职位描述,明确任职资格,建立能力素质模型。每年结合员工能力评价、个人发展愿望以及岗位胜任核心能力要求,制定员工培训规划和计划。通过技术与管理知识培训、工作体验与岗位实践、短期外训等多种的培训形式,提升员工的职业安全感和工作能力,加快员工职业发展。
6.推行首席员工、企业培训师聘任制度,塑建员工发展平台
关键词 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074-03
Research 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thods in Uni-
versity Performance Appraisal//ZHANG Shuang, HUANG Jiacai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im-
provement of manager’s incentive mechanism. Many human resource
managers have misunderstanding both on the concep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on the specific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there
are also lack of systematicness and scientificalnes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formance appraisal process. 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erformance appraisal will be discussed and the improvement advices will be proposed.
Key word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management personnel; perfor-mance appraisal
1 前言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国家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也逐渐引起重视。怎样对管理人员进行合理、规范的管理,调动其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效率,对推动学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所谓绩效考核,是定期考察和评价个人或部门的一种制度,其已成为我国各个单位部门工作的重要部分[2-3]。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绩效考核的实际操作与理论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有很大的普遍性。当人们在绩效考核工作上投入大量精力时,绩效考核的效果并不明显。
高校管理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只有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岗位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并总结其工作特点,才能使制订的绩效考核计划符合实际,便于执行,起到监督、奖励与惩罚的目的[4]。本文首先总结目前高校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绩效考核的改善措施。
2 高校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核目的不明确,方法单一。目前,高校对管理人员的考核为每年一次的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首先,学校人事部门组织员工进行个人总结。被考核人应依据岗位职责的要求,对全年的德、能、勤、绩、廉主要情况进行总结、述职,填写《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其次,设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在听取所在部门领导意见、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平时表现及个人总结,得出被考核人的考核结果,报校考核委员会审定。
最后,教职工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在十日内向校考核委员会(人事处代为受理)书面申请复核,校考核委员会应在接到申请复核之日起一个月内提出复核意见并将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教职工本人。
被考核人员被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可以具备晋升职务的资格;连续两年以上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则具备优先晋升职务的资格。高校每年实行的这一考核模式已经程序化,统一对职工进行笼统的考评,容易使考评过程流于形式,考评结果的参考价值不高。
2)原考核制度有很强的主观性,其结果准确性,程序公平、公正、公开性都比较差,使员工存在不满。在考核过程中如何准确地给每个人恰当的等次,并没有详细的标准,往往考核结果受个人主观影响较大。
3)绩效反馈不到位。在每年的年终考核过程中,每个职工填好考核表以后,最后考核的结果,本人并不知情,也没有把考核的结果充分总结,扬长避短,应用到工作中去。这容易形成暗箱操作,被考核者也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对每个管理人员工作的总结分析,导致管理人员缺少提高工作能力的动力和依据。
3 高校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 高校作为科研、学术氛围都很浓厚的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等其他单位有很多不同之处。高校在管理过程中的很多政策、法规都倾向于搞科研的教师岗位,涉及管理岗位人员队伍建设的却很少,这导致对管理人员的考核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
缺乏系统科学的考核方法、标准 相对于教学科研人员而言,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有其复杂性、特殊性。在不同部门,因工作岗位的差异,工作内容、性质不尽相同,很难用同一尺度来衡量。因此,要制定出一套符合管理岗位的考核指标,就必须考虑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差异,通过全面细致的调研,把各种评价因素细化、具体化,最后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缺乏对绩效考核的反馈 绩效考核不仅仅是得出一个考核的结果,更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把考核的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使被考核者通过考核的结果来反思工作中的不足。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单位在考核后都忽略了及时反馈,一是在考核过程中缺少必要的交流,二是考核结果也没有很好地与绩效工资、职务晋升、干部提拔等联系起来,使得年终考核成为一个年年要做的常规工作,得不到重视。
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临时成立,缺乏专业性 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以各基层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成员由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及教职工代表组成。由于成员不固定,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导致对考核的方法、目的、内容掌握不够,也影响了考核的结果。
4 高校管理岗位绩效考核的改善措施
建立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 高校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要找准目标定位,不要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在考核中应强化考核实施前的准备要充分,考核过程中要严谨、公正,考核结束后要结果公开,便于个人经验总结和领导决策制定。
1)严格详细地制定考核细则及实施方法。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比较杂,不同部门有不同的工作分工,要充分考虑各部门的情况制定出适合全体的考核细则,主要从德、能、勤、绩、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2)考核过程中要分工明确,领导考核、小组评议、自评等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
3)考核结束后要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功能、评价功能、辅助决策功能,通过考核结果与薪酬、荣誉、个人发展联系起来,增强个人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通过考核来评判员工工作的好坏、绩效的高低,从而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进一步发展的途径。通过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并为人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防止出现凭主观认识用人的情况,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
开展关于绩效管理的培训 培训对于一个单位的发展是很重要的,由于培训不到位,常常会导致其员工竞争力的下降。伴随激烈的市场竞争、迅猛的科技创新和改革,对员工的培训更显重要。对绩效管理的培训是实施绩效考核的重要保障,其包括理论培训和考核方案实施的培训。通过培训,可以大大提高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使员工消除对绩效考核的顾虑,从而更加有信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加强绩效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薪酬的有效联系 通过绩效考核,使管理者了解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聘期考核合格者具有职务晋升、增加薪酬的资格:聘期考核基本合格者在下个聘期只能申请与前一聘期同级及以下岗位;聘期考核不合格者在下个聘期只能申请比现聘岗位低的岗位;连续两个聘期考核不合格者,学校予以解聘。并且力争做到弹性工资、按劳取酬的绩效挂钩制度。
加强绩效考核中的员工参与 对于领导者来说,要想实现管理过程中的和谐,需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因此,管理者只有让员工参与决策,参与单位规划的制订,才能增强员工对组织的信任。自己所要遵守的是自己参与制定的规章制度,这样在工作中才能自觉遵守,不会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因为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有了深刻的了解,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避免浪费,高效地去执行。对于领导者而言,不但得到最真实、实用的信息,而且跟员工的关系会更加融洽。
这种让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不仅会使员工感觉到被尊重,领导者也不会失去权威,而且能够接受下属建议的领导更值得下属的敬佩与尊重。管理者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的同时,还能够得到一些更实用、具体的工作经验,以及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对制定下一步的决策至关重要。
对于绩效管理,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人事处制定表格,再由个人填写上交,感觉这项工作就结束了,至于结果怎么样,到底有什么用处,似乎不重要。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是需要员工参与的,员工需要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如果管理者只是把设计好的表格交给员工来评估,会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让员工主动参与到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与管理过程中来,才能更好地实现绩效管理,更加体现绩效管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对考核体系不断地进行完善 在施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考核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制订合理的改革方案,使绩效考核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也许员工对绩效管理的作用认识有所偏差,导致其对引入科学管理的思想和做法不适应,相对于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可能更适应原有传统的管理方法。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在细节上规范员工的行为,让员工充分体会到主人翁的归属感,让员工与学校共同发展。这样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下实施绩效管理则更有针对性,实施过程更容易,实施效果更明显。
5 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管理岗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周志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公共行政评论,2009(1):34-57.
[3]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建筑业也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行业本身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加强安全文明施工,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
二、安全文明施工的意义
安全文明施工,也就是要求施工单位要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对于任何一个施工单位来讲,追求工程的最大经济效益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建筑施工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市容市貌。所以,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前,许多国内外的施工单位的实际经验和教训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企业只有做到了安全生产,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但是,仍有很多企业只是把“安全文明施工”当成了口号来喊,并未在实际行动中落实。甚至一些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人员认为增加安全的成本投入会影响工程的效益,只是在安全形势比较严峻的时候,才采取一些控制措施,严峻的形势一旦结束,立马又是听之任之,对日常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疏于管理。建筑工程一旦出现问题,便会给企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害,同时,还会毁坏企业的社会形象,造成一些无形的损失。施工企业若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便能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使企业获得很好的效益。所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和施工企业的效益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企业如果忽视安全文明施工,而仅仅是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三、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举措
(一)、加强领导重视,实行责任制
我们要做好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首先就是要引起领导的重视。任何一项工作,缺少了领导的重视,没有明确的责任,都不可能做好,安全文明施工更是如此。施工企业的领导要始终把安全文明生产纳入企业的议事日程,并对相关的管理负责人,实行经济收入与安全文明施工挂钩的考核制度,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具体来讲,就是企业自身要不断提高文明施工的管理意识,这是解决建筑安全施工频发的关键。企业的高层领导要站在一个宏观的长远的层面上来认识安全文明生产的重要性,要深刻认识到安全文明生产对建筑的质量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认识提高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的迫切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发展的前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创造企业的品牌,提升企业的形象。
企业领导重视了安全文明施工的问题之后,就要在企业内部全面落实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责任制。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合同的相关要求,施工单位要建立文明施工的长效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做到层层分解管理目标,确保责任到人,使各施工人员能够明确各自的职责,使各项工作能够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实施的开展。
(二)、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
各级主管建设的行政部门应该加大对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规和精神的贯彻力度和执行力度,规范和调整监管体系,把各项建设法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都贯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施工岗位,全面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水平。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做到严格执法、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惩处不文明施工的不良行为,加强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的监管力度,增加巡查人员,加大对建筑工地的巡查频率,对建筑施工工地实施动态管理,充分发挥监理在施工现场的监管作用,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单位的不良施工行为,避免这些不良行为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壮大,新的问题,新的情况也在不断出现。只有做到了制度规章的完善,才能保证企业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健康发展。
(三)、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的安全文明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此,企业一定要做好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首先,要组织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学习和考核,并参加县(镇)、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考试与培训活动,再取得了上岗证书和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之后才能上岗,对于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其上岗直至培训合格;其次,再取得了合格证书之后,企业还要为安全管理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参观的机会,使安全管理人员的技能得到不断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安全管理队伍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工作
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劳动力众多且受教育水平偏低(绝大部分是农民工),自身的安全意识也较为薄弱,因此,企业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培养并做好安全文明施工的培训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方针,自觉遵守各项安全文明施工的法规制度。首先,对新入工地的员工要进行安全教育。施工人员要统一进行三天的集中培训,对其进行安全文明施工意识的培养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在考试合格后对其进行文明施工和三级安全的教育。其次,利用专栏板报、班组例会等形式向施工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安全生产”竞赛、“文明工地创建”等富有趣味的活动来进行宣传和教育。第三,做到适时安全教育,也就是根据建筑施工的生产特点进行“五抓紧”的安全教育。即:工期紧赶任务,往往不注意安全,要抓紧教育;工程接近尾声时容易忽视安全,要抓紧教育;施工条件好时,容易麻痹,要抓紧教育;季节气候变化,外界不安全因素多,要抓紧教育;节假日前后,思想不稳定,要抓紧教育,使之做到警钟长鸣。最后,对出现违章的情况,要及时进行纠正教育,对于工地上出现的典型安全事故相关领导要密切关注,并召开经验总结会,及时从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出现。
结语:
企业要做好抓好安全文明施工,就需要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国家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进行,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和具体的操作规程,从而保证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投入的资金和措施都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对负责的工程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玲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 城市建筑,2012年第13期
[2] 王南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控制及对策 建筑与文化,2012年第8期
关键词: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服务;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土地作为主体的综合整理,确保耕地使用面积,根据国家国土资源局《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其目的是对农村土地进行科学开发、利用,开垦耕地面积、土地复垦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整理,增加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其项目范围包括荒山的开发、农田的平整、农田的水利建设、村庄的道路完善、村庄的整体规划整齐有序,居住环境美好。为确保耕地面积总体平衡的同时,改变农村新面貌,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
1 土地在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生产资料,是农民生存的根本。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土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条件比较落后是发展中国家。广大数亿农民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国家才能稳定,社会才能更快发展。近10a来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施,增加了耕地面积,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坏境,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1 改善了农田的基础设施
建平县基本农田大体上分为两部分,一是平原地区,主要分布在老河地区如三家、太平庄、黑水等乡镇;二是丘陵山区,占全县大部分土地。近年来,建平县国土资源局共完成国家、省、市整理项目32个,面积9654.53hm2,不仅实现了全县耕地占补平衡有余,而且大幅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对农田进行平整由小块变大块,有利于农机作业,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经过开展土地整理项目,增添农田的水利设施,改造了农村电网,扩宽了乡村道路,开发荒山造林,修缮了农村住房,新设计整理了村庄街道,改善居住环境,使农民心情愉快,为建设新农村增强了信心。
1.2 确保耕地的高效利用
建平县大部分土地属于丘陵山区,农田地块分散、大小不等,道路狭窄、零乱,土墩、坟墓、杂树星罗密布。通过土地整理,丘陵山区地段修梯田,改造土壤结构,增加耕地面积,使农田土地连片,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同时,兴修水利,增加的滴灌,提高了农田的增产增值;乡间道路狭窄变宽、零乱整理变为有规则;农民进城务工土地闲置,为了使其复垦,采取“以租代征”、“集体土地流转”、“以地入股”等形式农业建设逐步形成新一轮的占地热潮;农村房屋的改造换新,使其开发利用开商店、搞养殖创造经济价值。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的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提高了耕地的单产能力,增加了经济效益。
1.3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建平县部分乡镇没有矿产资源还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建平县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重点。自实施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来,通过多方筹措社会资金,还有国家扶贫安排了项目资金,8a累计安排资金超过3.5亿元。使农民增加了收入,为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土地整理改善土质,改变原始耕地使用性能,增加了农田的单产,从而提高了农民收入,活跃了农村经济,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1.4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建平县部分乡镇山地矿产开发,易破坏环境,对于采矿尾砂用于平整土地,对于废弃矿井采取回填,种植树木,有效的保护了环境。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 查找土地整理过程中存的问题
2.1 土地整理工作应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通过几年的土地整理工作经验认为,该项目应该围绕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村土地整理项目从农田基本建设出发,增加农田的平整,丘陵修梯田造地为主;增加农田的水利建设投入,已解决辽宁朝阳长期干旱问题;对矿区生产过程中山地和林地及其植被环境破坏等的治理;对村庄建设的治理;通过土地整理有利于贫困地区的农民经济收入,起到扶贫发展区域经济的牵动作用;具有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2 提高工程质量、防止腐败发生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国土部门建立巡查,健全乡、村、组监察网络和群众举报制度,乡、县、市三级建立公开举报电话,防止出现土地整理项目出现虚假工程、欺骗工程;如在路旁栽种几行树、修几处水泥灌溉渠等就能骗到项目工程款。土地监管部门确实做到地动我知,监管到位。防止干部从中从事苗木、砂石生意中攫取利益,对监管不到位、知情不报的,将按有关规定从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农村土地整理工程预决算往往是乡镇国土所代办,造地款流入村政府,而后是村支书一人说了算,形成了无人监管的“真空”失控状态。对于上述情况要依法从重追究经济责任、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 逐渐完善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建议
3.1 国土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相应土地整理项目审批标准
农村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农村土地千姿百态,所以要因地制宜制定土地整理项目审批制度标准。有些项目已增加土地面积为目标,平整土地及其连片整理,丘陵的梯田建造,这样应该以增加土地面积为标准;有些项目则以改善矿产破坏生态环境为目标,恢复植被,改善自然环境为标准;有些是为改善畜牧养殖条件为目标,应根据畜牧养殖圈舍建设标准或规程进行审批;有些项目则是改善人们居住条件为目标,应根据新农村建设标准审批。对不符合相应标准的项目不得审批。同时,还要考虑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能够提高人们收入。只有这样的土地整理项目才有意义,才能够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3.2 建立建全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责任制
农村工作比较复杂,有很多困难,在土地整理项目工作中,应根据相对应的标准,土地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设计、规划,在项目施工地向社会公布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检查单位名单,工程质量验收单位,并规定相应的责任。如农业项目,组织农业专家进行规划、设计;水利应组织水利专家参与规划设计;畜牧项目组织畜牧方面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并且组织能够受益的群众进行监督、检查。总之,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完善土地整理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3.3 发动社会力量监督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质量问题
前期准备工作与规划设计之间、规划设计与项目施工之间均存在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为了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消除各阶段之间重复环节,聘请各方面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必要时进行现场办公,通过优化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不仅可以缩短工期,更有利于提高项目质量。
3.4 国土部门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措施
在新农村建设规划选址、用地面积、功能布局等方面借助土地整理工作中给予帮助。新村建设涉及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保持同步。积极争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指标,努力为新农村建设用地提供用地保障。积极推进农村废弃地和宅基地复垦整理,对符合要求的旧村土地宜耕则耕,宜建则建,优先用于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并借助于土地整理工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舰,吴冠岑,胡明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范动作的若干问题[J].国土资源,2005(02).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创建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载体,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和作用,不断提高我县中医药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统筹兼顾、共同提高,推进中医药在中医药服务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全面发展;坚持继承优先、科学创新,既保持特色优势,又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坚持事业发展、产业联动,推动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协调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年11月底,县基本落实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任务,并完成自查验收工作。此基础上由县创建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年初向市申报创建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验收报告,力争年底建成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三、创建内容
一)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
1.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中医药工作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建立与下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推动中医药工作的协调机制,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制定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县政府成立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制定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每年至少研究一次中医药工作,向相关部门分解发展中医药的工作任务,落实人、财、物等各项基础保障。
3.县卫生局有分管中医药工作的局长,设有中医药工作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干部。主管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和专职干部熟悉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管理知识和我县的中医药工作情况。
4.中医药事业费实行财政预算单列。县级中医药投入占全县卫生总事业费不少于20%用于中医药基础条件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中中医药服务项目经费比例不少于1/5
5.深化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1)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床位补助标准提高到同级综合人民医院床位补助标准的1.5倍。
2)将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乡镇卫生院必须设立中医科、村卫生所必须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3)医保经办部门严格落实城镇医保中医医院起付线降低一个档次,报销比例提高10%优惠政策。对定点医疗机构使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年版)中的甲类中成药、中药饮片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年版)中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为城乡居民诊治疾病所产生的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给予全额报销。将定点医疗机构自制生产、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并只在本院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用药范围,按照甲类药品给予报销。
4)新农合经办部门严格落实县级以上中医医院起付线降低30%报销比例提高20%优惠政策。对定点医疗机构使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年版)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年版)中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以治疗为目的基层实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全省统一调剂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为城乡居民诊治疾病所产生的费用,分别在门诊和住院统筹资金中定给予全额报销。
5)根据疾病谱排序确定10个优势病种,编制中医药协定处方,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利用地产中药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由新农合全额报销工作覆盖率达到100%
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实施零差率销售工作中,对中药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较多的社区和乡村卫生机构适当提高补偿标准。
7)公立医院改革中充分考虑中医药服务费用低廉的特点,科学合理增补中医药服务收费项目,适时调整中医药诊疗服务收费标准。
二)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中医医院基本条件。
1)基础设施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要求,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
2)一级临床科室达到10个以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为必备科室)市级中医医院一级临床科室达到15个以上(除中医科室外,ICU为必备科室)临床科室命名符合国家《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要求。
3)医院设备配置符合《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标准》要求。县上还要积极为医疗机构配置中医诊疗设备。
4)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药煎药室符合《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
5)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从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特点。
6)信息化建设达到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要求。
2.综合医院中医药基本条件。
1)设立中医药管理科并设有专职工作人员,门诊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住院部设立不少于总床位数5%中医病床。
2)中医临床科室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要求。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药煎药室符合《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
3)将中医药内容纳入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基本指标和日常业务工作考核指标,建立西医临床科室中医药业务考核评价体系和工作促进激励机制。
3.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基本条件。
1)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2)建成10个以上有中医药特色的乡镇卫生院,中医就诊人数占总就诊人数的1/3以上,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1/3以上,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1/3以上。
3)建成1个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2个以上在当地有影响力的中医药优势病种。
4)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包括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
5)中药房应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消毒锅、标准筛等,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并能提供煎药服务。
4.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基本条件。
1)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电针仪、TDP神灯和中医治疗包(箱)内含针灸器具、刮痧板、罐具、艾条等)等中医诊疗设备。
2)所有村卫生所开展利用地产中药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农民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由新农合全额报销工作。
3)90%以上的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200种,村卫生所的中药饮片可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送。
5.建立中医药业务对口帮扶与协作机制。积极争取市级中医医院与县级综合医院和县级中医医院建立业务帮扶合同,对综合医院进行中医药技术指导,对中医医院进行业务帮扶。
6.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医药业务协作。县级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安排专人负责,对乡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要组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所开展中医药技术业务指导,定期对基层中医药人员进行培训。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综合医院院内参加3个月以上西学中培训班学习人员占西医临床执业医师总数的60%以上。综合医院西医临床科室至少配备1名中医执业医师。
2.县中医医院院级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3.积极开展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县卫生行政部门每年至少督导检查一次师承教育工作,强化日常监管,保质保量完成经省级有关部门批准备案的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任务,出师合格率达到90%以上。开展本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4.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30%
5.100%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所至少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运用中西医两法防病治病的乡村医生。
6.开展中医药人员和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有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1)有具体培训计划和措施,并注重培训的正规化、系统化,近3年县级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药人员,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均参加一次以上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率达到100%
2)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培训,提高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中成药应用水平,临床类别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培训率达到90%
四)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1)至少有2个市级以上或3个县级以上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
2)急诊科(室)具备常见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常见危急重症救治成功率不低于80%
3)临床科室能够根据我县疾病谱科学规范制定并实施本科室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本科室医师熟练掌握本专业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含中医诊疗技术操作及常用中药方剂等)熟练运用本科室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4)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不低于10%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计算)不少于60种。
5)住院病案甲级率达到90%中医处方书写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病床使用率不低于95%平均住院日低于卫生部门公布的县内平均住院日。
6)积极使用中药饮片和全省统一调剂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门诊处方中,中药(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处方比例不低于60%中药饮片处方比例不低于30%常年应用的全省统一调剂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不少于20种。
2.提高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1)门诊至少设立1个中医综合诊室,开展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不少于4种的中医药服务。
2)中医临床科室门诊日均中药饮片处方数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次占本科室门诊人次比例不低于70%中医临床科室日均门诊人次占全院日均门诊人次比例不低于5%中医病房病床使用率不低于80%
3)每个西医临床科室至少有1个中医优势病种或2个病种的中医优势治疗环节,严格执行有关中医药诊疗规范,治疗过程能体现辨证施治。
4)建立并完善中医临床科室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以及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平均全院西医临床科室申请中医会诊次数不少于每月10次。申请中医会诊的西医临床科室占全院西医临床科室的比例不小于80%要在急诊科、ICU开展中西医结合急救工作。
5)中医药管理科对全院临床科室中医药服务比例、中药使用比例、中医药特色三级医师查房、中医医师会诊、中医非药物疗法、康复治疗人次等中医药服务内容建立考核体系,有考核分析记录,有改进建议,有激励措施。
3.提高乡村和社区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1)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站能提供基本的中医医疗服务,门诊、病房、出诊、家庭病床等工作中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处理常见病、多发病。
2)有中医药特色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充分结合当地疾病谱排序,至少确立3个以上重点发展的中医优势病种。优势病种的门诊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不低于80%
3)一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数占全院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30%
4)村卫生所利用地产中药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处方数占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50%
4.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1)县级中医医院设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有专门的示教室,配置视频会议系统、录音录像等设施设备,制定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制度,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5名、每个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名医生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
2)投入专项工作经费,为基层配备必要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设备,配备的必要设备不少于5种。
3)建立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并以师资为主要成员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指导组,建立长效的业务指导机制。
4)分层分类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①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基层临床类别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推广临床简易、安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知识。
②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基层中医类别医师和以中医为主的乡村医生推广针灸、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压、蜡疗等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③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县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推广平衡针、铍针等中医药新技术。
5.积极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
县级综合医院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县级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能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骨科术后功能障碍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五)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1.健全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成立中医科,配备中医药人员,研究运用中医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与途径,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2)卫生监督所成立中医药监督科,负责监督检查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对中医药法律法规、有关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考核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医药工作量,净化中医药服务市场。
3)县级中医医院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室(治未病中心)按照《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求,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并对基层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
2.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中中医药内容不少于30%
3.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90%以上。
1)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料。每年提供不少于10种有中医药内容的文字资料,播放不少于2种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
2)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设有固定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年至少有4次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3)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公众健康中医药咨询活动,每年至少举办4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城乡居民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4)每个村卫生所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中医药预防保健科普宣传,每年不少于4次。
4.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包括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等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保健方案,指导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
6.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不少于5种慢性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骨关节病等)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干预。
7.卫生行政部门应将中医药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并及时总结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工作经验与成果。
六)促进中医中药的协调发展。
1.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并出台当地的实施方案,投入一定资金,扶持地方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积极开展当地中药资源调查,择优确定符合地方工作实际的优良中药材品种,研究制定并积极推广道地大宗中药材的人工种植和加工技术规范。
3.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有关机构以道地中药材为主要原材料,研发院内中药制剂、中药新药、保健产品、日化用品和中间提取物。
4.支持有关企业研发中医诊疗新设备,并积极引导我县医疗机构优先使用省级招标目录中的地产药品和医疗器械。
5.集中农林、旅游、中医药等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建设以中医药文化资源为题材的生态旅游区,积极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新闻出版和广电部门能够以艺术形势传播中医药文化,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
七)提高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
城乡居民中医药常识科学知晓率不低于90%对当地能够提供的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90%辖区内的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95%
四、职能分工
发改局:积极争取项目,统筹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单位严格落实在深化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卫生局:作为创建工作的主要实施部门,要对中医药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经常性开展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指导、检查和考核;配合财政部门做好创建经费的测算工作。
财政局: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中医药事业费实行财政预算单列,县级中医药投入占全县卫生总事业费不少于20%用于中医药基础条件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中中医药服务项目经费比例不少于1/5要保证中医事业费和各项专项经费及创建经费及时到位。
人社局:优先解决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及人才引进工作,落实中医药工作管理机构负责人待遇。
工信局:按照《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并出台我县的实施方案,促进地方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教育局:学校宣传中医药文化,努力提高老师、学生中医药常识科学知晓率。
农牧局:集中林业、旅游、中医药等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建设以中医药文化资源为题材的生态旅游区,积极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林业局:积极开展我县中药资源调查,择优确定符合地方工作实际的优良中药材品种,研究制定并积极推广道地大宗中药材的人工种植和加工技术规范。
药监局: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有关机构以我县中药材为主要原材料,研发院内中药制剂、中药新药、保健产品、日化用品和中间提取物。
文体局:以艺术形势传播中医药文化,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
广电局:积极宣传中医药文化,努力提高城乡居民中医药常识科学知晓率。
五、实施方法和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由县政府召开创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营造创建氛围,研究制定创建具体工作方案。
二)自查评估阶段:对照《省中医药先进和示范市(州)县(市、区)建设标准》进行自查评估和经验总结,形成书面申报材料,积极创建全省(农村)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三)巩固提高阶段:积极总结工作经验,全力巩固创建成果,完成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任务,建成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四)建设验收阶段:由县创建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完成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申报工作。进一步对照标准,查漏补缺,全力完成各项建设任务,顺利通过省上评审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发改、财政、人社、工信、教育、农牧、林业、食药、文体广电等部门为成员的创建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领导,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中医药事业发展。县上每年将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向相关部门分解发展中医药的工作任务,落实人、财、物等各项基础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负责创建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日常事务工作。
二)密切配合,协同实施。各有关部门要相互协作,严格执行创建内容,共同推进创建工作,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认真落实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共同推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
三)完善网络,全面监管。卫生部门要转变管理职能,实行中医药工作全行业管理。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工作管理机构的职能,制定中医药事业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建立和完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从业人员的行业准入制度,依法加强对各级各类中医服务机构和中医医疗行为的管理和监督,不断完善中医药行业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承担中医药工作的业务指导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