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

时间:2022-07-01 10:35:14

导语:在事业单位人才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

第1篇

1.管理科学流派众多,但没有达成基本共识

从管理科学发展的逻辑看,管理科学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大时代,一时间管理理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是一些学者把前人的管理观点曲解,去没有改变管理的本质内容,这就导致管理科学对一些基本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

2.管理科学学科体系日益完善,但国内外发展趋势存在一定差异

从国内外管理科学学科体系建设看,管理科学学科体系不断细化,并日趋完善,但是国内外存在一定差距,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的管理学学科,正在波动增长,不断与国外相接轨,而国外的管理学已呈现出衰退趋势。3.国际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以实证为主,我国管理科学思辨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基于科学视角的管理学研究,多可以方法进行研究,而基于人性和文化视角的管理学研究多可以通过归纳、思辨等规范方法进行研究。随着定性研究的不断加深,单纯的思辨研究已经乏科学性和说服力,对实践的指导也越来越差,因此实证研究成了国际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流范式。”

二、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人才结构出现断档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选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公开考试,但由于受到人数限制,通过考核的比例比较小,造成事业单位人才结构缺乏骨干型人才,人才出现断档的现象,事业单位中的新老交替和人才培养出现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

2.事业单位内部的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

由于事业单位在管理模式上比较落后,管理人才队伍难以发展壮大,后备人才建设和管理写法系统的计划,导致了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人才结构体制不合理,人才资源配置也不合理,缺乏科学性,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正常工作的运作以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3.事业单位内部的人才培训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存在的明显问题就是对管理人才培养不够重视,人才从选拔、考核、录用、培养都是一些列的持续过程,但是许多事业单位,自从将人才招进大门以后,就不再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在管理技能、专业知识方面很少进行继续教育和提升培训,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单位老人与新人之间无法实现平稳过渡,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得不到提升,缺乏管理知识的实际运用,从长远来看,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速度。

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议

1.制定长期的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

长江后浪推前浪,事业单位的年轻人员是管理人才的生力军,要针对事业单位人才结构实际情况,制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规划,对事业单位的现有人员进行考核、培训和辅导,对于提高管理人才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将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目标与职员个人发展愿景相结合,最职员的职业生涯惊醒规划,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在职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后,有计划性的对职员进行职业知识和工作理论技能的培训。以此实现事业单位人才管理模式的合理化配置。

2.重视在职人才再教育,完善人才培训管理

加强对事业单位在职职员和新进职员的继续教育,强化事业单位的人才管理,实行事业单位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优化人擦资源配置的最佳途径。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和需求,划分继续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责任重点,可以外聘相关的讲师、专家教书进行专题讲座或者专门研讨,对事业单位职员进行全面培训。为了使单位职员能够学会运用,可以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从而对教学成果进行预测,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方式,达到理想的培训管理成果。

3.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的人才队伍结构

事业单位的人才结构应该呈现出系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特点。目前,许多事业单位人才结构类型单一,技术型人才年龄偏大,管理人才、专职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缺乏,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重视对骨干型人才的培养

骨干型人才是团队的支柱,是事业单位的核心力量,也是事业单位的灵魂人物,为了彻底改善事业单位人才结构断档的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重视对骨干型人才的培养,可以采取人才引进策略,输入高层人才;第二加强事业单位后备力量的培养,使事业单位后继有人,通过提前培养,优质选拔,形成事业单位阶梯式人才队伍,是人才结构得以优化配置,树立长远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5.完善事业单位的人才管理方式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人才管理水平,在人才资源管理中,应该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建立人才管理平台,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考核制度,提高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现状 改革策略 人力资源 对策

事业单位主要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举办的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和卫生等活动的非营利社会的服务组织,与政府机关和企业不同。同时,和企业等组织相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政府和事业单位还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从而,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事业单位社会服务的职能需求以及事业单位改革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求,现代事业单位应加快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

一、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由于事业单位自身特殊性的影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这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指的是国家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所进行的管理,主要包括制度、政策、管理权限等的安排;微观层面主要是指事业单位自身在相关政策的范围内依法对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招聘、配置、培训和使用、考核以及薪酬的管理等活动的过程。目前,一是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正在进行深入的推进,国家也正在进行合理的规划、统筹安排,科学地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些弊端,但是,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以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规律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避免不了的,那么,这也就直接影响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二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在积极探索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途径。但是,由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效益双低的局面,所以,很难激活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活动以及达到正真地达到事业单位改革的最终目标。

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以及出现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落后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比较保守,现在,已经达不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入改革开放发展后期,为了适应现在的社会经济条件,我国的事业单位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改革的深度还没有触及到管理制度的根源,管理水平还是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多数的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职能只有工资分配、员工分配、晋升以及培训等,不仅没有将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与员工统一的统筹规划,也没有对员工的选择、任命以及激励制度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进行规范。在保守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下,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是很高。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因人设岗的现象,导致事业单位活力、效率都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二)重视程度的欠缺

现今,人力资源管理在事业单位中还未得到重视,无论是在哪个机构中的地位都是不被重视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只是针对一些科室的员工进行培训、薪资管理等这些方面来体现,他们仅仅是停留在领导层的下面,至于对别的部门的影响力是非常的有限。

(三)管理理念过于陈旧

长时间以来,我国的事业单位严重缺乏“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统一”的人员选拔机制,岗位晋级是由组织里内定的,平常的工作循规蹈矩,严重缺乏创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整体水平低,也正由于裙带关系非常严重,致使事业单位人员不能被很好地配置。

三、解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人力资源的理念的转变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当中,第一,要改变事业单位的保守思想,鼓励独立思考和创新。第二,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出适宜人才成长的工作氛围,发展激励、保障、服务以及培训等具有引导和开发的管理功能。第三,要重视对人才的工作条件、福利的关心,实行弹利制、可以给员工可选择的工作时间表和人才为中心的监督管理。第四,注重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用他们的能力来决定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努力凝聚人才、尊重人才。

(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完善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实施定量评估能够正确的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提高考核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健全人才激励的机制,事业单位的员工的工作危机感以及责任感不是特别的强,只有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才能够提高工作的工作激情。构建人才合理的流动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拓宽人才的进出界面,疏通人才发展通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提高组织活力。

事业单位在我国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的宗旨是提高社会效益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因此事业单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事业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在决定本单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所需高层次人才的适时引进,从实际出发加强对本单位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和再教育,通过业绩考核和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努力发挥薪酬激励机制在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人尽其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程国方. 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创新[J]. 教育与职业,2012(05).

[2] 赵艳. 我国地方普通高校人才引进问题的研究[D]. 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8.

[3] 陈琨. 浅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J]. 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第3篇

关键词:人才;事业单位;招聘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01

现行的事业单位人事招聘与公务员考录制度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凡进必考”,然而事业单位也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报名设限少,二是人才专业性强,三是招聘时间不确定性[1]。回顾事业单位人事招聘制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传统干部制度

在早期的计划与大统一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我国对事业单位按照需求进行统包统分的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在人员组成上,具体可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类为本科及大、中专毕业生,根据专业类别由国家直接分配到相应事业单位获得干部身份;第二类为军队转业分配,在退伍后由国家直接分配到地方事业单位获得干部身份;第三类为社会人员吸收,从城镇待业青年、工人及农民中吸收可用人员进入事业单位。早期的分配制度其目的在于对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够最大限度的与国家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使人才聘用能够有效地与国家发展规划相协调,达到“人尽其才”的配置状态[2]。

面对早期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建设局面和计划经济为主的社会环境,国家采用计划分配,思想政治动员等方式,使人民热情投入到初期的社会建设当中,在“支援”的大旗下,进入到偏远和困难地区,有重点较全面地保证了国家各个部门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劳动力和人才需要,使得人才的自身技能和所学知识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当时的社会而言是成功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众思想上的进一步解放,传统的干部制度弊端逐渐显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搭配式就业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就业者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个人兴趣的实现,人才与单位进入了双向选择的时代,自从以来到2000年,传统的包分配制度全面停止。

二、公开招聘制度

从80年代起,国家开始探索事业单位招聘制度改革,由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这一“阳光工程”的有效实施,国家决定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提上进程,实行事业单位聘用制,通过直接聘用、公开招聘、公开推选、委任等多种方式充实人才队伍。这其中又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集中管理阶段和目前的自主选择阶段。

早期的事业单位人员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统一选拔,再进行统一调配。由于上级对人员录用、分配或任命方式有着最高权限,各单位没有明确的用人标准,也不全符合用人实际,人员“进出口”相对狭窄,流动性缓慢。由于高度集中的管理权限,用人单位通常缺乏人事任免自,使得单位内部难以通过人事激励政策来调动人才积极性。由于统一分配,不符合人才最优配置原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浪费[3]。

现阶段的事业单位招聘在之前聘用制基础上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上级主管部门采取了合理范围内的“放权”政策,各单位在人员聘用过程中不在依照过去固定的的统一标准,而是根据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进行区别对待。由于拥有了自主选择权,其招聘不仅在考试内容上也在形式上有了较大幅度的转变,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手段例如心理测试等来考察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让他们能在某些方面充分发挥专长,形成了专业的人才资源池,也促使单位人才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单位内部也因为自的提升从而激发了员工工作积极性,推动了事业单位本身的良性发展。

三、基于互联网方式的新型招聘制度

除了以上两种基于传统考试选拔分配的招聘方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新型网络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人事招聘形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当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已经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极其信息技术,也必将越来越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和虚拟化。各种类型的网站也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更加的贴近。根据互联网目前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我们可以充分地相信信息技术将更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甚至带动社会价值观的变化[4]。

运用WEB技术,无论是招聘单位还是应聘人员在招聘信息、招聘成本及招聘范围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便利:一方面是招聘信息快速高效。运用WEB平台进行信息,其信息时效性和是传统的招聘方式无可比拟的。另一方面是大幅度降低了招聘和求职的成本。由于成本控制是单位的一项重要指标,网络招聘的低成本高效率受到了更多的青睐。如今,网上求职已经成为求职者重要的求职方式之一,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全国性的求职招聘网站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地方性求职招聘网站凭借地域资源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各地方事业单位纷纷建立了自身的人事信息网,借助本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优势资源建立的项目,弥补了单一政府部门人事信息的局限性和缺乏对求职者的个性化服务等需求,同时也弥补了市场化运作的人才网站单一面向企业,极少关注政府、事业单位等政府性质的招聘的局限性。

四、小结

从事业单位人事招聘制度的变迁来看,虽然经历了多次变革,但其总体是朝着更加公开、有效、透明的方向来发展的。当然我们还应看到,由于多重历史因素,事业单位的招聘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公开招聘机制不完善、考察内容方式不全面、招聘流程不规范等几个方面。未来的事业单位人事招聘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和成熟机制,在适应时展的同时,推进科学招聘制度的完善、加强招聘流程的管理、创新招聘形式和内容。由此可见,事业单位招聘制度发展的路程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井阳.我国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2013.

[2]李朝军.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制度研究(19501965年)――以上海为中心的历史考察[D].2007.

[3]华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新增人员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2):21-22.

第4篇

一、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1、加强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巩固政风建设年成果,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深入开展“迎奥运、树新风、争做先进公务员”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促进公务员道德建设。加强督查考核,完善考核体系和考核手段,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能力水平。

2、严格落实公务员管理制度。落实公务员录用、调任、考核、任免、奖励和申诉控告等实施办法。坚持公务员录用凡进必考制度,完善公务员录用考试办法,加强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培训工作,完善表彰奖励机制,规范表彰奖励项目,发挥表彰奖励对于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的作用。

3、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强化公务员管理政策法规培训工作,确保公务员法配套法规落到实处。继续实施公务员“英语人才库”培训计划;继续开展公务员公共行政管理(MPA)核心课程培训,力争年底前完成95%的培训任务,采取多种方式,抓好公务员初任、任职、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培训,突出提高理论素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训。

二、加强工资规范管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4、切实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严格执行公务员工资管理制度,严格工作程序,严肃工资纪律,切实加强工资监督管理,确保分配秩序有序。加强工资政策培训,建立规范工资收入报告制度。开展工资水平调查,落实国家关于级别与待遇挂钩的政策,落实国家有关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和干部工资套改政策。

5、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和做好事业单位核定绩效工资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规范工资管理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落实岗位工资调整工作。认真做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核定与调整工作。

6、落实离退休政策及休假政策。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休假政策。认真开展提高退休费计发比例和延长退休年龄审批工作。

三、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7、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根据*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逐步实现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做好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的政策解答和疑难问题的处理。

8、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按照*市统一部署,巩固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成果,指导事业单位解决好聘用合同续聘、解聘等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9、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按照*市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指导各单位人事干部掌握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转变思想观念。做好专业技术人员20*年申报职称工作,并按时完成2007年职称备案工作。指导区教委完成20*年中学高级教师系列的评审及检查验收工作。根据*市高等职业学院、成人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有关精神,做好我区高校教师的聘任工作。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0、加强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选拔和表彰奖励工作。根据《*区杰出人才奖评选工作实施细则》,组织实施*区杰出人才的评选表彰工作。做好“首都杰出人才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候选人的推荐,进一步扩大选拔范围,创新培养方式,为各类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11、加强区域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内人才市场及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核审批工作程序,定期开展走访和自查,保障区域人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推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金融人才开发服务中心的作用,制定有效措施,完善人才服务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1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开展专家慰问活动。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促进金融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意见》及《*区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科技园产业发展规定》,为入驻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德胜科技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发挥人才引进、工作居住证政策的导向作用,满足区属、区域企业对高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五、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安置工作,确保计划落实

13、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严格计划调控,合理引进紧缺急需专业非*生源高校毕业生,按照市人事局的统一部署,做好应届毕业生双向选择招聘月等活动,积极开发和挖掘岗位,努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14、认真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计划。按照市安置领导小组的要求,克服困难,挖掘潜力,做好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落实完成年度安置任务。加强自主择业相关问题研究,做好自主择业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做好企业转业干部解困和维稳工作方式,全力保证*奥运会良好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持我区安置工作稳妥有序的局面。

六、加强人事干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能力素质

第5篇

关键词:职业年金 机关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

一、职业年金在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战略定位

(一)职业年金在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战略定位

20世纪中后期以后,发达国家面临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人均寿命的增加,这就导致了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口比率不断上升,国家公共养老金制度的财政支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作为公共养老金制度补充的养老保险计划即职业年金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由于职业年金作为一种延期支付手段它比当时大部分实行现收现付的公共养老金支出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因此很快就取得成效。

职业年金制度在国外建立之初,绝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政府进行强制建立;二是雇主根据雇员需求进行自愿性的建立。在职业年金制度建立之初,有的国家就实行强制性的方式如英国、法国等;而美国、德国、意大利在制度建立之初就实行的是自愿参与职业年金计划。总的来看,职业年金制度在国外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实行是非常普遍的。

(二)职业年金在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战略定位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退休金“双轨制”,这项制度自进入新世纪就被社会大众所诟病。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为双轨制的终结迈进了重要一步。随后在去年的3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作为前一项改革决定的补充,为职业年金在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做出了细节性的规定。

完善的薪酬体系有薪资和福利计划共同构成。当前机关事业单位的退后后养老金的“双轨制”取消之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后的待遇不再比企业退休后职工的养老金待遇高出好几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随着企业薪酬及福利体系的不断完善,建立了像如利润分享、员工持股计划等激励机制安排,大大提高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竞争力。而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其岗位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组织的人力资源队伍需要比较高的稳定性,职业年金它以延期支付的方式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并轨之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和心理上的落差,对稳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队伍具有重要作用。

二、机关事业单位劳动者对于职业年金的需求分析

(一)单位劳动者参与职业年金的意愿

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最大的不同在于,企业年金是通过政府给予税收优惠企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但从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状况来看,企业年金建立的动力明显不足,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企业的经济能力有限,而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就意味着不能更多的资金投入企业再生产,在企业有限的资金范围内,企业自主建立企业年金的意愿并不是很强烈。而职业年金虽然也规定了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缴费,且缴费比例为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由单位代扣。但机关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在大多数源于财政拨款,所以机关事业单位为职工建立职业年金的主观意愿要比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强得多。而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大多数劳动者来说,在目前累进所得税率的税制下,参与职业年金计划能够产生显著的税收储蓄效应,即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的劳动者来说,相比就业时期的收入水平,退休后的收入是要下降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劳动者退休后的较低的退休金和较低的税收是相辅相成的,也正是基于此,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有参与职业年金计划的需求,从而将工作期间的一部分收入有效转移到退休之后再缴费,因此也可以将参与职业年金的劳动者采取了一种延期性较低额度的纳税计划。

(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职业年金是实现生命周期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套用经济学中常用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职业年金对于生命周期效应最大化的影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职业年金并向该计划缴费,其实是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因为他实现了合理安排生命周期内储蓄和消费支出。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职业年金是劳动者在工作期间的部分收入转移至退休后,因此,劳动者退休后的收入与其在职期间的贡献程度是相匹配的。

(三)职业年金是一项重要的退休收入保险机制

一般来讲,劳动者在退休之后将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风险,收入替代率风险、长寿风险以及通货膨胀风险等。而这些风险如果仅有退休后的劳动者承担,将必然面临很大的社会问题。职业年金的建立能够充分化解这些风险,为劳动者退休后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正是基于劳动者退休后面临的种种风险,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能够有效迎合劳动者退休后的需求,从而吸引劳动者参与职业年金计划。

三、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的动因分析

理论上讲, 组织长久存续的本质在于长期劳动契约的结合和团队生产带来的持久收益,由于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组织的特殊性,对于组织中人力资本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具有较高的要求。职业年金的建立就是把机关事业单位所需要的有用人才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制度相结合,担负起劳动者福利制度的责任,其功效发挥将是以激励劳动者和增强劳动者凝聚力为核心,以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队伍为重点的。从双轨制的终结到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计划的建立都是掺杂着众多的社会动因和经济动因,在此,我们只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的经济动因。

(一)职业年金能够吸引、留住人才并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在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现有薪酬体系下, 主要根据劳动者职级不同、贡献不同设计等级不同的福利待遇, 这就为单位内部合理竞争氛围提供了契机。首先,有较强能力的人才通过能力竞争上岗,享受到较高层次的职业年金待遇标准, 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地位也得到了承认, 这样对吸收优秀人才大有裨益,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劳动者根据工作贡献而获得的不同的职业年金待遇水平,这实际体现了制度对于劳动者贡献的认可,因此它利于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二)职业年金的建立利于机关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稳定职工队伍

我国目前的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招录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招考程序实现的,此外,还要经过岗前培训和较长时间的工作实践才能较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 这就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实际上要为职工的适应过程进行大量的投资。如何能够在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队伍素质的同时减少投资的风险成为目前机关事业单位所必须考虑的问题,职业年金作为一种兼具养老保障和延期支付的工资性质的福对劳动者具有多种作用,一方面,它鼓励职工在单位发挥长期作用,这对职工队伍的稳定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降低了机关事业单位培训风险的作用。

(三)职业年金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职业年金的建立与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的缴费息息相关,将职工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生存发展相挂钩,使职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热情,此外,健全合理的职业年金制度往往能够带给劳动者较强的单位归属感。这样就产生了弱化劳动者由于担忧自身养老保障带来的生产效率的低下和增强劳动者凝聚力的双重效应。

(四)职业年金的建立有利于职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机关事业单位这一最基本的单元来看,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单位对于人力资源的长期投资和管理。因此,职业年金制度建立时稳固的联系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的纽带,是国家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而实施的一项单位和个人共同维系的利益共同体计划。因此,职业年金计划的建立,不但有助于相关单位建立一个有效的职工激励机制,而且还有助于确保职员对单位的忠诚度、激发劳动者为组织长期效力的动力。以人力资源理论来分析,由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关事业单位为更好的提供社会大众所需的服务,将职业年金作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构成,促使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从而激励劳动者关注组织的长期发展,促进绩效,减少人员流动,确保组织人力资源的人稳定性。

尽管职业年金以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重要补充的使命登上我国的历史舞台,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但职业年金发展又是我国机关事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折射出对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重要认同,及其在全球化和老龄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从这点来看,它的出现又极具时代必然性。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 招聘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事业单位的体制得到不断改革,人力资源招聘工作得到较为全面的实施与实践,招聘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断发展,持续增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在文中结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招聘实际,从其中的缺陷入手,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招聘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招聘计划亟待完善

事业单位内部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其招聘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制定人力资源招聘计划时间应更灵活。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在进行招聘以前都是等到内部的职位存在了一定的空缺情况下才想起进行人才的引进,没有对人才进行事前储备的意识。第二,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其所设定的招聘的相关的计划并不完善,一些岗位在进行招聘时没有详细明确的岗位说明,无论对于招聘人员或应聘人员,这都会影响他们对目标岗位工作性质和内容的准确判断,增加了招聘难度。第三,在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时,都是由其内部的人力管理部门进行的,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对应聘者的学历、能力进行关注,是否充分满足基层部门的其他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事业单位的各部门间没有一个真正的合作与对接,使得其进行人才的招聘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招聘信息渠道单一

事业单位在进行人才的统一招聘时会受到一定的阻碍,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有几点,第一,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招聘时仍较多使用传统的招聘理念,招聘信息不具备一定的技术进步,就算使用网络进行人才的招纳,但招聘的目的还是停留在传统招聘的思维上,网络上的招聘信息只能是形式上的,并没能真正的融入到其中去。第二,一些事业的单位因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岗位,使得其在进行招聘时会具有一些特殊性的具体要求,而其进行招聘时如果直接面对学校,那么获取信息的渠道会较为单一,仅从校园招聘会得到的人才,会显得相对的被动。

3.招聘方式与方法具有局限性

很多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在使用较为传统的招聘方式开展工作,这是无法满足蓬勃发展中的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的。一般的招聘流程大多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笔试的方法,对应聘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看其掌握知识是否与招聘岗位相关专业相符。其次对应聘者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考察,对其性格、品质、价值的取向等进行一一的评定。最后就是进行面试,在面试中对应聘人员进行更为直接的进一步评价。这些传统的人员测试方式目前看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仍无法真实判断出一个人员的潜在水平,不利于人才的招纳。

二、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的具体对策

1.对招聘工作进行合理设计与规划

我们对于前文中所提到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招聘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知,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对人力资源招聘管理进行规划与设计,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并且设计出整年的招聘的计划,对于单位内部的不同岗位间的岗位说明进行详细的制定,并且在开始实行人力资源招聘工作时,不能只是由人力资源部门自已进行,应更多地与其他部门配合,制定出一套符合科学原则的人力资源招聘计划。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我们应该对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员进行未来的工作发展的规划,根据内部人员相应的离职或是退休的情况进行提前的判定,对于那些可能发生岗位变动的人员提前制定招聘计划和对策,使得整个人力资源招聘管理可以有序的进行。

其次,我们在进行招聘工作以前,对于内部所需要进行招聘的岗位提前做好详尽的岗位分析,对职位的工作内容、任职条件、考核指标进行明确的要求与清晰的理解。并且通过岗位说明书的形式固定下来,对招聘工作进行规范和提供指导性说明。

最后,如果事业单位内的部门出现了一定的岗位空缺,那么其部门相关人员要第一时间上报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管招聘的工作人员也要与需求部门的相关的管理者进行提前的探讨,使得对于所要进行招聘人才的具体要求进行提前的了解和确定,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制定出科学的招聘计划。

2.对招聘信息渠道进行完善

事业单位在进行招聘信息的时还应该在相应引进渠道上进行提前的完善,这样才能使得更多的招聘者对招聘信息进行了解。通过对一些信息渠道的开拓,使得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应聘者的关注,迅速便捷地找到更多的符合条件的人才,以便进行遴选。

笔者认为,事业单位的内部还应该对进行应聘的人才进行一个信息的储备工作,这是招聘工作中典型的管理优化的手段。很多的人员是通过投递简历的方式进行应聘的,但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简历的管理与筛选是很难集中开展的,工作量较大,信息琐碎,耗费时间和精力。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建立一个应聘者信息的数据库,应聘者所投的简历可以在此进行集中,然后通过系统软件一一的筛选,不仅减轻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其人才进行保留。

3.采取网络招聘测试形式拓宽招聘渠道

如果在事业单位的招聘中我们引入网络测评的方式,那么对于传统的招聘手段是一种丰富和创新,对于应聘者综合能力的测试也更加深入。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测评对应聘者的多种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其一可以对其进行心理素质的考察,其二对于专业的水平进行测试,甚至包括性格判断和职业发展预测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测试的环节简化处理,对于相关人员的信息了解的也更加的透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考核的公正与公平性。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员招聘时,应该着重对招聘的具体渠道与方式进行拓宽,使得招聘的相关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传播,这种情况下,岗位需求部门的管理者与人力资源部门应该相互配合,制定出一套符合事业单位内部要求和未来发展的人才招聘规划计划,进行岗位分析,明确岗位要求,使招聘工作不是应急而生,而是变成单位内部人才储备的常态化手段,更好地满足单位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衣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招聘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v.14,No.5804:53-55

[2]鲁晓辉.我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

第7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论述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67

推行公开招聘,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公开招聘,能够进一步地扩大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整体格局,对于有效拓宽事业单位的选人用人渠道,改进提高事业单位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以及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招聘模式单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的招聘管理,提高公开招聘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已经成为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促进提高事业单位整体运转水平,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1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概念特征概述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主要是指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进行人员招聘的工作,这也是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来最为关键的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管理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内容上主要包括申报事业单位研究招聘人员编制、制订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计划、明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标准、开展公开招聘录用等工作。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组织方具有多元性,虽然国家对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组织管理有着明确的要求,但不同地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公开招聘组织也进行了细化分解,按照事业单位性质、职能等的不同,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可以由事业单位本身、政府组织人事部门或者是第三方组织机构等开展。第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手段具有多样性,最为常见的是采用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对于一些专业技能有着明确要求的岗位,往往还需要进行岗位实际操作能力的测试。第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在编制方面,大多数实行的是聘用制,也就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与事业单位签订人事劳动合同,这对于改进提高事业单位人才流动非常有利。

2当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计划性不强。有些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事业单位有关的人力资源结构方面,没有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有时仅仅知道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着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但是对于具体需要补充多少人员以及在哪些岗位、哪些专业方面进行人才补充等,缺乏深入细致的考虑,这也是导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针对性不强的主要原因。

(2)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公开招聘工作的开展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方式方法不够科学专业的问题。虽然,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在公开招聘的过程中,都适当地增加了专业技术岗位测试内容比例,但是有一些测试,深度和广度还相对较差,不利于准确地掌握参加公开招聘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程度,也导致了对于高层次技术人才有较高要求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针对性不强、人员引进效果不佳。

(3)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的有关反馈评估工作缺乏。有些事业单位在公开招聘过程中,组织完成笔试、面试、体检以及政审等工作,就完成了事业单位的人员招聘,对于有关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的整体评估反馈不到位,不能及时总结招聘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整改提升。

3改进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实施措施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仅关系到考生的合法权益,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于事业单位自身、对于事业单位公信力以及对于社会稳定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该坚持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的原则,保证招聘的规范合理。

(1)改进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流程环节。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工作,关键应该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的环节流程等进行完善。首先,应该针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等,科学合理地制订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按照事业单位用人自的不同情况等,明确事业单位短期工作实际需要以及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等,合理确定用人计划。其次,应该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具体岗位资格以及任职条件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确保经过科学专业的评估分析、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分析,提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精准性。此外,在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工作的组织开展过程中,对于事业单位的急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精尖缺人才等,应该会同组织、人事部门等,确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提高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储量。

(2)提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针对性。改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工作,还应该对事业单位招聘的

考试有关内容进行调整,以便于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科学化水平。首先,应该对事业单位招聘的岗位等进行分类,重点是对事业单位的专业技能岗位、工勤岗位、管理岗位等,按照这些不同岗位的不同特点,进一步明确这些岗位在招聘过程中应该采取的考查方式,科学合理地制订考核方案。其次,应该注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科学化水平,在笔试方面,应该重点准确地把握事业单位岗位招聘有关要求,对笔试工作的深度以及广度等进行把握,既要能够全面地反映考生的基本知识功底,同时也可以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在公开招聘的面试方面,应该科学地选择面试考官人员队伍,尽可能地吸收高校教师、专业化面试考官、心理测试专家等组成考官队伍,并注重开展考官的考前专业培训,提高其考试面试能力。

(3)建立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信息反馈以及评估机制。首先,在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组织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尤其是对于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报名、笔试面试、体检、政审以及报道等有关环节,对于需要公开的信息必须进行及时公开,保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整个环节的公开透明。总的来说,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德才兼备、公开公平以及人职匹配的原则。其次,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施阶段,还应该做好录用人员的整体评估,尤其是对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等,并有针对性地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的教育培训。此外,对于在公开招聘组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该深入总结分析问题及经验,对下步组织开展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提供参考依据。此外,为了保证整个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规范有序,防范杜绝招聘过程中出现各种漏洞,应该积极配合接受外部监督,尤其是主动接受组织、人社、纪检、社会等部门的外部监督,督促整个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规范有序开展。

4结论

对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应该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重点在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信息,改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有关流程,强化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的评估,加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监管,以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晓娟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人才招聘策略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4):82-83

[2]张福仁中国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的当代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理论,2014(6):45-51

第8篇

卫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经济时代,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当前我们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有效提高竞争实力,而我国卫生事业单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也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

一、卫生事业单位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卫生事业单位属于我国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相比,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方面的需求,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主要由医疗事业单位、卫生防疫事业单位、血液事业单位、计划生育事业单位、卫生检验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卫生事业单位构成。

二、卫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一)其评价标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我国大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属于差额拨款单位,不仅保证自身的社会公益性和福利性,还要自身承担一部分,引起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追求经济效益,维护人才队伍的稳定和确保单位的正常运转。原来卫生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和医生绩效考核都以病人为中心,当前却以盈利为重点,忽视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他们这种行为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诟病。可是卫生事业单位如果缺乏经济效益,就无法给员工发工资、发奖金,甚至流失人才;而无法聘任到学科带头人,其自身的竞争实力也会下降。

(二)缺乏明确的人才流动机制

卫生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尤其在经济特区,分别以事业编制、雇员、临时聘用等不同身份导致的不同收入现象严重。首先,事业编制身份可以有效吸引人才;而这种单一的人才引进机制不利于卫生事业单位优化人才。主要由于卫生事业单位的编制是限额的,可是卫生事业单位极度缺乏人才。而事业单位中以不同身份进入的人才在经济收入上有差异,同时户口迁移、社会保险等方面也阻碍了卫生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导致其无法有效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绩效和发展动力。

(三)缺乏制度化的人才培养

医疗卫生人才,尤其是医生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所以如果卫生事业单位流失人才既损失了投入,也减少了病员数量,还降低了经济效益。当前大部分卫生事业单位缺乏培养人才的主动性,将重点放在了专业职务晋升所需要的继续教育、新业务开展的技术学习等,缺乏制度化的机构人才储备,同时也缺乏制度化的人才个体知识转化为机构知识的机制。所以,卫生事业单位制定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高人才培养机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三、卫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评价标准中的社会效益指标

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职责和任务指标,并且全面考核职责和任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并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促使人们更加认可医疗人才对卫生事业单位和社会的贡献。所以有必要制定适当的激励机制,满足人才的各种需求,促使他们积极工作。还要奖励那些对卫生事业单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并且不断探索和创新奖励机制。

(二)制定科学的人才流动引导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流动是一个矛盾问题,各个组织都希望留下最好的人才,并从其他组织吸引人才。卫生事业单位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适当流动,其中医务人才是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管理核心。而卫生事业单位人才的合理流动是医院正常运作的剂,也推动了其可持续发展。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据,在医疗人才的待遇到达一定水平之后,他们最需要的是自我实现。

(三)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

首先是人才自身的需求,当前医学是一门跨领域的综合性学科,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不断出现新的医疗方法。因此医疗人才有必要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医疗方法,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其次是单位发展的需求,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人才队伍,而合理的人才队伍需要合理的配置,培养当前的学科和将来发展学科的带头人以及业务主干,并且进行梯队建设。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积极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然后,人才知识结构变得更加专业,有必要引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要积极更新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理论,积极学习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有关的学科,比如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丰富自身的知识,进而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办法,进行有效的人才开发和管理。接着,也要不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战略性问题。

四、结语

卫生事业单位面对不科学的评价标准、不确定的人才流动机制、缺乏制度化的人才培养等问题,要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制定重视社会效益的评价标准、明确人力流动的引导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最大程度的改善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吉瑞.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4:97.

[2]刘佳.公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5,08:230-231.

[3]钟庆洪.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采取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5,25:156.

[4]钱学欣,庞建红.以薪酬管理改革为抓手推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J].F代事业单位,2011,06:126-128.

第9篇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推进载体建设,人才工作有新突破

成立了____县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引进了5名省内知名专家,分别与县宏电电瓷电器有限公司、洁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以及我县两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对接,取得了初步成效。成立了我县白樟镇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站。将重点突出农业技术推广员、生产能手、经营能手和能工巧匠四支队伍建设,纳入全县各乡(镇)、村的农村实用人才公共服务网络。积极向市公务员局上报2013-2014年度我县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目前涉及3个领域,11个专业。

(二)健全机制,公务员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公务员考录工作有序推进。2013年招考政府系统公务员12名,及时对试用期满的23名新录用公务员进行考核、任职定级和登记。二是严格考核,激励先进。圆满完成20__年度政府系统副科级以下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完成对20__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49名公务员和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等次的16名公务员给予嘉奖和记三等功的奖励工作。三是加强面试考官队伍建设。选派3名干部参加公务员面试考官初任资格培训,充实我县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队伍。四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及时组织政府系统新录用的33名公务员参加市公务员初任培训;选派我局5名干部参加市“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干部业务培训班”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稳妥有序,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

一是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及人事调配工作。2013年委托市公务员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人;组织公开招聘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81人,有效缓解卫技人员紧缺现状;采取考试的方式,选聘2名服务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和4名2013年度退役士官充实到我县事业单位;采取考试和考核的方式,完成对县环境监察大队等六家单位自收自支人员转为全额拨款选聘工作,较好解决了因机构改革遗留的历史问题。办理各类人员调动手续57人,其中调往县外6人,从县外调入9人,进一步优化了人才结构,推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二是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圆满完成了20__年度考核合格的政府系统机关工作人员年终一次性奖金、退休人员过节费、机关工作人员绩效管理奖等以及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追加绩效总量审核工作;做好工资变动审批等日常管理工作,指导政府口机关事业单位对人事软件的运用。

三是强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2013年累计开出委托评审函20份,委托省、市各职称系列评审委员会为我县专技人员评审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115人;确认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4名;严格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审核管理,累计为我县878名专技人员办理岗位聘任手续。组织工勤人员353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223人参加公修课继续教育培训,工勤人员参加岗位技术等级考核66人。

(四)改革创新,人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继续落实完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跟踪服务和管理工作,为我县服务期内的5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统一办理社会保险,对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根据相关政策,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议拿出一定比例岗位考试招聘;积极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今年共申报了____县医院等4家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58个,为我县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培训和实践渠道;积极为在我县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新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人事服务,截至目前,共办理人事781人次,新增人事协议133人次。

二是提高退休干部管理服务水平。严格到龄即退制度,2013年审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及企业干部退休221人;及时落实退休干部生活待遇,审批病故人员遗属抚恤金85人;调整遗属定期定额生活困难补贴502人,高龄补贴205人;年初组织走访慰问退休人员202人,拨出慰问金6.26万元;积极筹措资金2.8万元为乡镇退休干部活动室改善活动场所和条件。

三是做好安置工作。圆满完成了今年干部指令性安置1人的任务;4月份组织召开了由市、县相关部门领导、驻梅部队和县干部代表近50人参加的座谈会,有效促进交流;及时落实我县36名企业退休干部调整生活补贴标准。

四是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认真做好信仿、督办等工作。今年共受理“12345”市民诉求件34件、群众来信来访10件、办理人大 建议3件、政协提案8件、领导批办件99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人事部门子网站的日常维护和更新工作,公开政府信息26条,各类动态信息128条;结合“四个万家”活动,认真做好白樟镇园头村和金沙溪头村两个挂钩村帮扶工作;积极协调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引进福建华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实到资3480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16%。

二、2014年工作思路

(一)积极推进引才引智工作。会同县委组织部完善我县的人才政策体系,推进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和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站两个引才载体建设,摸清掌握农村实用人才状况,建立相应服务人才、用好人才以及留住人才的机制。利用市人才交流平台,推进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工作,积极推进人才创新培优工程。

(二)强化公务员管理工作。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推进绩效考核工作;健全公务员培训体系,积极与县委党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县继续教育基地)等教育机构探讨创新公务员培训的方式和方法;继续完善公务员考录机制,2014年计划招收11名公务员和21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公务员信息系统建设,加大公务员法宣传力度,积极探讨公务员遴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