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热爱祖国演讲材料

时间:2022-09-04 16:59:27

导语:在热爱祖国演讲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热爱祖国演讲材料

第1篇

1.1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山河大川、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知识,也能了解中华民族存在的各种忧患和独到之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去了解和观察各族人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及风土人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1.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能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求真、求实的态度,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历和教材来激发对地理的兴趣和探索性,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意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些学生亲身经历过或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地理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1.3有利于学生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面

地理学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各个方面,从地理学习中,能了解各国的基本国情,风土人情及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对资源和环境的节约意识和保护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面,还增强社了会责任感,并对以后学习地理形成良好的习惯。

2高中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上的措施

2.1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遇到理论需要实践来论证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演讲、辩论等方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教师在教“好好爱护地球,地球只有一个”时,就可以采取演讲的方式来教学,在教“大气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时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来授课,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2.2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无论是什么样的课程教学,教师都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因为不同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课程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2.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关心时事热点

在现实生活中以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学生也能切身感受得到的问题,教师可以以社会实践报告的形成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有的放矢地收集资料,通过材料收集、整理、提出论点,并结合教材内容,综合了解环境污染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通过问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探讨发电厂的选址和处理污水的对策。从而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关注身边的环境,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学生也进行了自我教育,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3总结

第2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情感态度 意义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1-01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爱国感情、人文地理知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学生学好这门学科,教师必须注重从情感态度这一方面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它把地理教育的重心真正放在了学生的身上,体现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的教育理念,贯彻人本教学的新理念,将着眼点放在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情感态度上。注重理论与实践先结合,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我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很重要。

1. 对地理教学情感态度的理解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不仅包括生活的喜怒哀乐,还包括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人或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科学的求实态度、豁达的人生态度等;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富有感情的去学习我国的国的地大物博、壮丽河山、历史悠久的人文知识和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感从而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同时态度决定一切,用“初步养成求真、科学的求实态度去学习地理。

2. 高中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上的意义

2.1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古人云:“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可为社稷之臣”。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山河大川、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知识,也能了解中华民族存在的各种忧患和独到之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去了解和观察各族人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及风土人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能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求真、求实的态度,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的生活经历和教材来激发对地理的的兴趣和探索性,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意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些学生亲身经历过或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地理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2.3有利于学生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面

地理学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各个方面,从地理学习中,能了解各国的基本国情,风土人情,及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对资源和环境的节约意识和保护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面,还增强社了会责任感,并对以后学习地理形成良好的习惯。

3. 高中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上的措施

3.1加强理论与实践先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遇到理论需要实践来论证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演讲、辩论、等方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教师在教“好好爱护地球,地球只有一个”时,就可以采取演讲的方式来教学,在教“大气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时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来授课,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3.2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无论是什么样的课程教学,教师都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因为不同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课程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3.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关心时事热点

如江苏省沭阳县地面水厂监测发现,短时间、大流量的污水侵入到位于淮沭河的自来水厂取水口,城区生活供水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水流出现明显异味。经过水质检测,取水口的水氨氮含量为每升28毫克左右,远远超出国家取水口水质标准,这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以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学生也能切身感受得到的问题,教师可以以社会实践报告的形成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收集资料,通过材料收集、整理、提出论点,并结合教材内容,综合了解环境污染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通过问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探讨发电厂的选址和处理污水的对策。从而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关注身边的环境,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学生也进行了自我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4. 总结

总而言之,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强调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地理教学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更好的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的目标,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戚宏杰.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与

发展[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6:126-128.

[2] 张小宝.我国中学地理教学情感教育目标之变革[J].兰州教育

学院学报,2011,06:301-307.

第3篇

赵xx是xx县xx小学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曾荣获“三好学生”、 “文明礼仪小标兵”、“小小舞蹈家”等称号,学校演讲比赛一等奖、县绘画比赛一等奖等,范文之事迹材料:小学生十佳美德少年事迹材料。在家中,她总是想方设法为父母分忧解愁,是父母的好帮手;在学校,她勤奋好学,心系集体,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且成绩显着,是老师的好助手和同学的好榜样;在社会,她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事业,是传递爱心的小天使。

孝敬父母 尊敬长辈

赵xx是一个非常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她心地善良,追求纯真,无私无邪。在家长的眼里,她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甚至可以说,是父母的知心朋友。在家里,她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自己的事情很少要父母操心,自己主动分担不少家务。从一年级开始,就坚持自己洗脚、洗袜子、叠被子等,妈妈非常高兴。现在她更勤快了,每天吃饭前后,主动给父母盛饭、端菜、收碗、擦桌、洗碗。懂事的她从来不挑吃穿、不攀比享受,只是和别人比自己学到的知识、比在学校的表现。她知道,自己努力学习,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勤奋好学、品学兼优

赵xx同学热爱祖国,学习勤奋。她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指导。她从小就养成了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从小就懂得守纪律、讲文明、爱集体、乐助人,从小就热爱劳动,勤于锻炼。她求知欲强,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她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有益的书报,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学校开展“讲文明”活动,她带头不买零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平时见到有同学违反了纪律规定,她勇于上前指正。有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了她会耐心辅导,把自己的解法讲解给同学。班里组织的活动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做节目的主持人、唱歌、朗涌、舞蹈样样行。绘画是她的最爱,班级里办黑板报更是她的拿手活。通过这些活动,既锻炼了自己,又丰富了课余生活,为同学们带来了快乐,也为自己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久而久之,培养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热心公益 传递爱心

学校开展的各项公益劳动或实践活动,赵xx都积极参加、认真准备,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近两年,每逢周六日,她经常组织同学到一些小区、公园、街道打扫卫生,搞环保宣传教育,既美化了环境、又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她的带动下,全班学生都积极投入到了这项活动当中。

赵xx同学就是这样心中有长辈,心中有同学,心中有老师,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社会。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努力按照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去做。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成绩和表现,确实做到了令家长放心、令同学敬佩、令老师满意,是名副其实的好学生。

小学生美德少年事迹材料二

孔凡洋,男,现年12岁,现在曲阜市马庄中学六年级二班学习。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他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在家里,他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他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他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

一、品学兼优,屡获佳绩

孔凡洋同学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把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他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他从小就懂得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他热爱劳动,积极带领少先队员参加少先队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学习上,他求知欲强,课堂上,他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课外,他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六年来,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在学校演讲比赛和古诗文诵读比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一等奖……这一张张鲜红的奖状,都是他努力奋斗的结果。

二、尊敬长辈,孝顺父母

在家里,在每天的日程计划里,他都会列上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家尊敬老人,家中有八十多岁半瘫痪的奶奶行动不便,他会帮着父母倒水端饭还和奶奶聊天,从不嫌弃老人,使奶奶生活的幸福。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是他和妈妈周末的必修课,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他对自己的一惯要求。因为他,家庭里充满了欢笑、和谐。

三、诚实守信,热心公益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的毅力,增长自己的才干。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在汶川大地震后,他积极呼吁为灾区孩子献爱心,不仅自己主动把平时攒的零花钱全部捐到灾区,还带领全班同学发起倡议,争取身边的亲人、同学和朋友积极为灾区孩子损款。并通过勤工俭学与灾区的小朋友共渡难关,他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中担当主持人,策划并编辑宣传栏内容。

四、懂得感恩,深受爱戴

孔凡洋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尊敬师长,他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敬爱,校园内总能听到他亲切的“老师,您好!”他说是老师给予了他知识,帮助他成长;是家长的殷切希望让他快乐成长,没有老师和家长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他所取得的众多成绩,因此回报老师和家长是他勤奋的动力。

第4篇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柳斌说:“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心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单纯的知识教育不能造就新一代四有新人。”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初中生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我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教研工作多年,确实感到情感教学的魅力。我主要用“立报效祖国之志”的教学做例证,就情感教学对促学、明理、导行的三大作用阐述拙见。

一、情感教学的促学作用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指出:“一个带有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源于需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积极学习,就必须想方设法地使学生对知识产生需求感。

在教授“立报效祖国之志”时(设计成两课时共分五步骤完成教学),就特别注意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步、要求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和祖国的文化艺术精华。这时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们争相发言,他们说到四大发明、四大古典小说,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背诵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望岳》……之后,我又设置了一个互动平台:杰克是你远在美国的朋友,过几天,他要来惠州玩,作为东道主,你打算带他去参观哪些景点、介绍哪些文化?为什么你要向他介绍这些?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对祖国的壮丽山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也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受到教育。这样的资源源于学生生活,切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特点,密切了教材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学生感到可亲可信,不会觉得教师的教育远离生活,讲空话、大话,增强政治课的说服力和战斗力。

第二步、投影一些爱国的名言警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加强教育效果。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根据教学内容和现实结合的需要,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歌曲欣赏、漫画等活动,学生所展示的成果也能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与老师指导,情感交流自然、和谐,学生兴致很高,教学效果自然就较好。

哲学家狄德罗说:“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人关注,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我的课堂上,会用更多的掌声送给那些所谓的“差生”。课堂上,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政治课堂效率。

二、情感教学的明理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前言:“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然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空洞的理论说教,效果是极不理想的。教师应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利用情感因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仍然以“立报效祖国之志”第三、四步为例:

第三步、视频播放日本强占“”让中日美势态升级。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个个表情严肃,纷纷表示“这是美日的霸权主义行径”,“我们要捍卫国家尊严,维护国家”、“综合力决定国家地位,我们要增强综合国力”等等,爱国强国之情油然而生。

其后,我例举了学生看过的影视片《亮剑》、《铁道游击队》等片中一些人物、情节,以及现实生活中“抗震救灾”、“保钓”活动中涌现出先进人物、事迹等等。学生都能明白一个道理:爱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再播放近来中国人民爱国热情高涨、随意打砸日系车辆的视频,学生都能从法律上和道德上对这种行为进行评价,要理国意识得以生成。

第四步、先让学生观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时升旗仪式的录像,接着介绍历史上岳飞、邓世昌、李四光、钱学森等人的爱国故事。

通过这一系列步步引入的教学活动,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使学生从理智上,意志行为上受到熏陶,引起共鸣。

同时,我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切实用情感渗透的力量,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积极的影响。如国庆节讲“热爱祖国”,教师节讲“尊敬老师”,新的班集体组成时讲“爱护集体”,开运动会时讲“拼搏精神”等等。

三、情感教学的导行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精神财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多数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情感教育,其结果是学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言行分离,德行分离。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继续以“立报效祖国之志”第五步为例:

第五步、学以致用,落实行动,在实践中成长。讲述“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胡主席彻夜未眠,温总理整夜指挥在一线;一批批人民子弟兵、公安特警和从各地抽调的医护人员以最快速度排除万难赶赴灾区,一批批抢修道路、电力、通信工程的技术人员日夜奋战,一批批急需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灾区,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可歌可泣的感人画卷正在书写。

任务一、作为中学生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这时学生的心灵受到了触动,在实际行动中尽自己的力量积极参加抗震救灾,为灾区人民捐赠物款;写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积极宣传抗震救灾的先进事迹等。

任务二、制定成长计划,以获得报效祖国更大的动力与活力。

第5篇

各党支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同志“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我院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卫生服务。院党委决定,在全院范围深入开展“学习‘八荣八耻’,争当健康卫士”主题教育活动。一、活动内容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3月4日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讲话,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当健康卫士。

二、活动安排

1、学习教育(3月27日——4月30日)

医院4月上旬举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服务为民健康卫士”专题讲座,同时各支部要以“学习‘八荣八耻’,争当健康卫士”主题教育为载体,组织干部职工通过党团组织生活会、主题座谈会、讨论会、撰写心得体会等学习教育形式,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做到人人有笔记、人人有体会。(党办负责)

2、主题征文、演讲(5月1日—5月30日)

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以“学习‘八荣八耻’,争当健康卫士”为主题,“我与医院共发展”为内容的征文、演讲比赛(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引导干部职工把“八荣八耻”内容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工会负责)

3、实践教育(6月1日—12月31日)

继续开展“以一带五”、“青年志愿者”、“我与医院共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实践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医院蔚然成风。(团委负责)

4、总结表彰(20__年元月)

各支部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民主评选、支部推荐2至3名健康卫士,并将活动总结和健康卫士事迹材料于12月20日前报党委办公室,经院党委确定,给予表彰奖励。(党办负责)

三、活动要求

1、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荣辱观念是善恶、是非、美丑等价值理念在一个时代的具体体现,是人们赖以行动和自律的标尺。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从法律、操守和信念的高度,以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涵,科学定义了我们时代应该具备的是非观念、善恶分辨和美丑界限,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引导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理清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紧迫问题,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思想道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坚持不懈地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全院干部职工。各支部要在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中贯彻“八荣八耻”,要把干部职工引导到热爱祖国、决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全部热情和力量的道路上来,把干部职工引导到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的道路上来,鼓励干部职工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激励干部职工在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两个层面与错误的观念作斗争。

3、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工作实际和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全院干部职工要在具体的岗位实践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争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践者和促进者,以实际行动忠诚于党的卫生事业,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4、坚持与当前开展的学习贯彻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各支部要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引导广大党员认真践行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加强道德修养,切实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严格规范思想行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群众做出表率。

5、坚持与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医院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各支部要狠抓已经制定的 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建设、医德医风建设等方面措施的落实。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载体,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教育,增强医务人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让何以为荣、何以为耻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做人做事的准则,树立人民群众健康卫士的良好形象。

第6篇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

(一)讲述法渗透。依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有关思想教育的内容,如时代背景的讲述,相关故事的讲述,人物内心世界与作者写作缘由的介绍等。例如教学《土地的誓言》时,笔者先介绍时代背景,再组织学生听故事《》。同学们都静静地听,好多学生眼含泪花,有的学生甚至泪流满面。同学们听了这些讲述,了解了的艰辛,知道了关内的东北人无家可归的艰难处境,深感和平生活来之不易,进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阅读理解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讨论等形式对课文中重点段落、重点语句自主阅读,感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教学《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时,笔者指导学生阅读文中的重点语段,理解“雄健”一词,使他们明白了中国人一定要自立自强,否则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坚定了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一定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笔者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引导他们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加强阅读理解,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了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三)比较对照法渗透。根据课文中反映的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及思想内容进行比较对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笔者引导学生将文中每个人对羚羊木雕的不同看法进行比较对照,使他们在比较中体会万芳仗义的品质,并下决心向万芳学习。

(四)联想法渗透。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从而受到思想教育。例如教学泰戈尔《诗两首》中的《金色花》一诗时,笔者启发学生想象自己长大后该如何回报母亲。在教学《荒岛余生》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情况,假想自己就是鲁滨逊,如何在逆境中克服困难,做一个坚强的人。

(五)写作练习渗透。笔者认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文本中的德育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写作练习之中。例如教学了《济南的冬天》,笔者就指导学生写《我爱家乡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了《藤野先生》,就指导学生写《我最尊敬的一个人》,以此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教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就指导学生写以“诚信”为话题的文章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讲究诚信的美好品质。学生在这样的写作练习中就会很好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渗透德育

笔者认为老师应该爱生如子,常把微笑带进课堂,积极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要把学生当作朋友,常和学生平等交流,这样才能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才可以体验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人人平等,更能懂得互敬互爱的道理,并做出互敬互爱的表率。

例如在本学期,笔者所在班级转入一名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刚开始时,她回家告诉母亲不想读书了。原因是觉得自己比班上的学生低一等。知道这一情况后,我不敢直接找她谈话怕她本就敏感的心灵受到伤害,于是就想运用课堂来温暖她。我将平时营造出的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更进一步深入到学生中间,并特意安排机会与她的心灵进行碰撞,让她产生自己的思想总是能与老师“不期而遇”的感觉。如在教学《心声》一文时,我特意安排她来回答“京京读课文的效果如何?”,这个问题,她很快找到答案:“京京充满真情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他自己。”笔者因势利导:“李京京这样一个极不起眼的学生凭着他的真诚与勇敢感染了老师和同学们,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给自己机会,相信自己和别人一样很棒。”那时,笔者看到竟有泪珠从她的眼中缓缓流出。久而久之,她感到自己与老师息息相通,自己和班上的同学一样受到尊重与关爱。现在,她不但爱学习了,而且比以前更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尊敬师长。

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热爱学生,用美好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让德育借助语文教学如涓涓细流一般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之中。

三、在课堂内外的融合中渗透德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设生活情境,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统一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样他们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才不会感到无法适应。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笔者课前请学生观察母亲为自己做了些什么,父母经常对自己说什么,由于学生在课前获得了感性材料,上课时便被文中老斑羚们自我牺牲的精神感动不已。后来,我班还开展了“在家如何做小孝星”的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了父母的辛劳。

课余时间,笔者还组织学生举行一些活动:①在重阳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来临之际举办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如做家务,帮助邻居等。培养学生关心、理解别人的习惯。这样一来在实践活动中便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习泰戈尔的《金色花》时,笔者不仅让学生懂得应该关心、体贴父母,还激励学生要落实到行动上,多讲让父母开心的话,多做让父母开心的事,并布置“为父母洗脚”的课外作业。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改正了不良行为,促进了良好品德的形成。

第7篇

一、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习动机的培养在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居核心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虚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学习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爱因斯坦说:“如果所有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做一件件礼物来接受。”

实践证明: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环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课堂导入可以有多种方法,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就在这不一而同的导入过程中生成了。

第一种:开门见山,明示教学目标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法直奔主题,展示目标是为了明确传递给学生一个信号:围绕目标学习,必能学有所得。

第二种:亲力亲为,亲身体验导入法。这种导入法是把学生调动起来,让他通过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获得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第三种:诗词名句,历史典故导入法。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诗词典故欣赏能为课堂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厚重,激发其热爱祖国语文的热情。大多数的古文课教学都可以采用这种导入法。

第四种:播放音乐或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法。这种方法通过对听觉或视觉的冲击为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学生更易于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二、坚持课前小活动环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责任意识

每天抽出课前约三分钟的时间来,开展一项学生活动,目的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既能让学生得到锻炼,变得更自信,坚持下去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积累大有益处,能培养其学习毅力,加深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意识。

这项活动的设计不能随心所欲,要考虑到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变化的认知水平,解决其不同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

七年级的学生,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对生活前景有美好的展望,行为心理仍不脱稚气,好说好动,但随着课程的增加,作业量变大,会有一部分同学出现手忙脚乱的烦躁感,陌生环境中重新开始的人际交往有可能出现障碍,自信心因此会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这一学年的课前小活动分三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主题设计为“真我的风采”,以向同学自我介绍为主,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展示出来,增强其自信心,加快适应新环境。第二阶段主题改变为“我爱我班”增强其班级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第三阶段主题为“精品诗文诵读”,感受祖国语文的美,培养其读书精神。

八年级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也是我们常说的容易出现两级分化的时期,而且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心理会出现一些变化。这一学年课前活动主题为“我的座右铭”要求学生选择能给学习、生活、做人带来正能量的格言警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实际推荐给大家,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积累本记录下来背诵,这样坚持下去,厚厚的积累内容既能在情绪困扰时用来鼓舞自己,又能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一举两得。

九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对前途的考虑与担心,急躁情绪会抬头,同时对家里父母的说教产生抵触心理。这一学期的学生应加强心理疏导,这一学年的活动前期仍以课外积累为主,后期改变为演讲活动,主题为“我的未来不是梦”,激励学生为梦想而奋斗拼搏,还可以围绕实现梦想的路上拥有的爱的陪伴谈自己的理解认识。增强其自信心和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意识。

三、加强课外指导环节,提高学生的独立性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课外指导要兼顾到作业的各项基本功能。即检查和巩固功能,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教学诊断功能。这里着重谈谈一些创造性和探究性作业的布置与指导。首先要变统一完成的作业为自主性选择的作业,由学生根据自己自己的学业水平自行决定做哪项作业,只强调一点必须独立完成。比如学完《行道树》一文后,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性题目:1“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从本文获得了哪些宝贵的生命体验。3仿写《行道树》一文。这三个题学生任选其一完成,完成课文与生活的接轨,所学知识向课外的延伸,题目的设计避免了统一布置作业的雷同性,让他们在独立完成作业时能产生一种成就感,意识到独立精神的可贵。

有些创造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比如《桃花源记》〉一文学习之后,可以布置一个小的课本剧的改编和汇报演出,由10位同学们组成评委会评出一二三等奖,这个课外活动就需要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同时具有团结意识和竞争意识。

第8篇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很多地方在这个节日会举办一些活动。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端午节的计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的计划1

一、活动背景: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之转音也。"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

二、活动主题:

我的端午,我做主,给自己一个端午节最棒的礼物

三、活动日期:

6月20日,也就是农历五月初四。

四、活动地点:

贵州大学北区中山园

五、活动目的: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同时通过此次活动让中心成员增进感情,让贵大的兄弟姐妹们(尤其是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过端午节的人)感受到节日气氛,和家的气息。让每一个参加活动的人过一个难忘,有意义的温暖节日。

六、活动内容: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用展板展示于活动场地)(1)端午节的来历;(2)端午节的节日意义;(3)全国各地或国外的端午节习俗;2、包粽子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 将粽叶折成漏斗形(2)、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 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 蒸煮。

具体流程:

(1)前期准备:联系或委会,借来锅和炉子,并准备好包粽子所需材料;(2)参加的同学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有序的到包粽子场地自己包粽子,每个人只限一个。(此环节进行包粽子大赛,每组10人,包得最快而且可以煮的获胜,有奖品,考虑工作人员人数有限,每次限3--5组一起);(3)包好粽子后到登记台登记,写下粽子主人的名(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自己想送的人),留下联系方式(便于煮好粽子后联系相关人员到现场取);(4)统一在下午特定时间段来取自己的粽子。

七、注意事项

1、端午节所需资料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2、为确保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活动前作好分区(登记区、操作区、展览区、取物区);

3、登记时要注意,将名和粽子固定在一起时要注意:

(1)名不能弄混;(2)名固定的方式,最好用长线把名绑定在粽子上,煮的时候名剩在锅外面,不能沾水。

4、取粽子时人可能比较多,容易混乱,将粽子按主人名进行分类,按汉语拼音排序(a区、b区、c区........),组织人员到相应区域领取;

5、参与人员不限。

端午节的计划2

活动主题:“青年置业——小户型当家”华商报看房团暨浓情端午?“粽”享未来

活动时间:20__年6月15日

活动对象:华商报报名客户(200人左右,分为两批)

现场来访客户

前期来访来电客户(置业顾问回访邀请)

活动内容

(一)线上部分:(华商报宣传)

1、活动前期的新闻预报和参与读者的咨询、报名;

2、6月10日的特刊释放,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小户型的新闻报道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小户型展示的形象广告;

(二)线下部分:(华商报北线看房直通车)

组织读者参与专门针对小户型的看楼直通车活动;

(三)现场活动:(浓情端午?“粽”享未来)

目的:以端午节为噱头,结合华商报看房团的到场,通过现场客户参与性小活动,并以赠送小礼品形式给客户利益点,使看房团及来访客户愿意长时间停留在销售中心,营造现场销售气氛。

形式:

1、华商报看房团客户及端午期间来访客户在销售中心登记个人信息,即可领取端午节精美礼品一份(如粽子等);

2、购买端午荷包制作材料,邀请荷包制作老师,现场给客户制作荷包,客户更可亲手DIY端午小荷包。

3、外场接待,在邀请荷包制作老师现场教客户DIY荷包的同时,做茶艺表演,同时会有演绎四人组配合表演现场弹奏古典音乐,让客户亲身体验高雅的茶文化,品评幽香茶味。

4、现场提供冷饮、冰激凌、爆米花,给客户带来凉爽夏季的感觉。

5、在沃尔玛超市门口请2个环保大使派发环保袋,环保袋内装MAX未来宣传资料树立MAX未来节能环保楼盘的公众形象。

端午节的计划3

一、活动背景:

让学生充分了解各地在端午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这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人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目的:

1. 初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 通过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时间:端午节前两天

四、活动准备:

1、将学生分为4组,分课题收集世界各地端午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端午的相关资料。

五、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搜集有关端午节的名称、由来、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二、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三、端午节故事演讲。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一、情境导入

激情朗诵有关端午节诗歌

二、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话说端午

第二主题:端午实践活动

三、讨论端午节活动方案

四、小结

队员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端午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祝福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老师感到好开心!最后,我提前祝大家端午快乐!

第三阶段: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欣赏吟诵了有关端午的诗词。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分4个活动小组)

1、端午的风俗习惯。

2、端午的传说和故事。

3、关于端午的诗词。

4、关于端午的食品。

六、实施策略

这次活动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活动准备,搜集有关端午节的名称、由来、端午节的传说故事;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活动的节目,端午故事演讲等等。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行“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看龙舟。齐欢聚,贺佳节”的班会活动。第三阶段,拓展,延伸,进一步研究端午的风俗习惯,传说故事等,在此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可研究关于,端午的诗词,端午的食品等,使学生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队员带来快乐与幸福。

第9篇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训练 七个“结合”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通过灵活多样的训练才能逐步获得;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常识、语言表达,也只有通过灵活多样的训练才能得以强化。语文教学中,最困难的莫过于作文教学。作文课上,题目一出,学生一片愁眉苦脸的样子,挖空心思,硬着头皮东拼西凑,结果写出的作文只能是:假、大、空。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了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根据层次性,实践性原则,应采取以下七个“结合”。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写作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超出课堂,针对实际进行练笔更不可缺少。这虽是老生常谈,但作为基础阶段的作文教学来讲,课外尤显重要。课内课外的结合,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走出校门,领略自然风光。老师可以抓住劳动课、活动课,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等时机,课前有目的地对学生提出要求,要学生多留心、多观察,把看到的、体验到的、感受到的记在心中,为写作积累素材。

2.参与活动,亲自实践。活动是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亲自参与活动,从中体味了活动的趣味和魅力,才能有真情实感地写出文章来。

3.鼓励孩子玩。玩就是学习,老师应重视学生的玩。严文井先生在多年前就提出了“玩也是学习”的新观点,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玩本身是一种参与,是一种实践,孩子在玩中,会受到更多的启发。学会了一种玩,就增长了一个实际参与实践的本领,通过玩,能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他会玩,在众多同学面前,就会增长自信,同时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为日后成长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为作文提供带有无限趣味的第一手素材。

二、前思与后讲相结合

每次练笔之前都要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深入思考:文章的要素是什么,文章名家是怎样写的,材料如何安排详略、过渡、开头结尾,等等,想好了再讲出来或写出来。学生在作文之后,往往有感情激荡的余波需要平息,有酸甜苦辣的感受需要宣泄,也会有许多想法要向老师、同学倾诉,教师要给予一定时间,采取一定的形式让他们讲出来。这是了解学生作文甘苦,掌握学生发展趋势,明察写作教学得失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一结合搞好了,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大小与长短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要把大作文、小作文、整体、单项、长文合理搭配并灵活穿插。这样做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写作疲劳,也能较好地调整学生的写作情感,防止厌烦情绪的产生。在教学实践中,除按《大纲》要求、教学计划安排好必要的大作文训练外,还应根据课堂教学,结合学生特点,有机穿插一些连词组段、摘抄优美语句、场景片断、人物肖像、人物对话、事物的局部说明、读后感等相应的小练笔,再利用每天语文课前请几名同学和师生共同分享他的学习收获。分享的同学也可以做相应的点评。同时要大力提倡学生写周记、记日记,通过一定形式的检查、交流,提高学生练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要始终贯穿到教学中。

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针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集中时间、精力组织学生统一进行写作训练是完全必要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写作上形成的某些差异、偏向,要通过分散训练来解决。一方面积极鼓励优秀者和冒尖者敢为人先,另一方面耐心诱导后进者努力赶超。力争每次训练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练有所进,写有所成。

五、书面与口述相结合

作文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也具有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首先要让学生能逐渐清楚地、有层次地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在指导学生作文训练时,不但要注意书面写作训练,而且要注意口头作文训练。口头作文是比较难的,不是轻易能做好的。口头作文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审题,组织材料,考虑层次,斟酌词语。因此,这时学生的精力要高度集中,反应敏锐。在平时讲读课上,学生回答问题、复述课文时我就注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使是三言两语也让学生口头作业,坚持严格要求。作文前让学生集中精力,给足时间进行充分思考,有时也可相互讨论,然后当场进行交流、评分。还应组织学生多开展一些演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书面训练、口头训练的结合,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情感与兴趣相结合

爱是一种情感交流,教师把炽热的爱通过言行传递给学生,就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情感的教诲。我对学生有了感情,学生也信赖我,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情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的作文潜移默化地有了长进。

首先,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让学生体验生活,获得新的感受,是培养情感的有效途径。作文前,我们有时组织学生去参观,自然是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唤起对所有人和事的情感,发现作品素材,这样写文章才得心应手。创设作文情境,就是教师把学生引导到生动的环境中,激发写作激情,加深对生活的理解,诱发对写作对象的热爱,然后作文。

其次,教师对学生真诚和美好的希望,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在评改中流露对学生的爱和希望尤为重要。在评改作文时我总是提醒自己:爱学生吧,给他们希望。不对学生做冷峻的评价,而对学生的内心情感表示理解。在作文评比时,我学着像琴师弹琴一样,和缓地触动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弦,或安慰,或鼓励,让学生在和谐、宽容的气氛中领悟道理,在平等的对话中,在感情交融的气氛中领悟道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应从培养兴趣入手。

1.要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趣,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正确评价作文成绩,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进行表达。遇到太差的学生作文,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找出文章的不足之处,这样原来对作文失去信心的同学也会慢慢地喜欢上作文。

2.学生对作文本身不可能产生多少直接兴趣。要让学生尝到写作的乐趣,引导他们去认识结果,以唤起学生写作的激情。学生写作文,希望把信息传递给老师。教师收到信息后,要加快处理和反应,学生知道了作文结果,也就获得了反馈信息。所以,当学生把作文交上时,应及时批阅。好的作文评语又能刺激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3.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

情感和兴趣相互联系,情感教育贯穿于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有可能得到很大提高。

七、作文与做人相结合

育人先育德,成人先成才。教师明白这个道理,应结合作文练习有效地转变学生思想,培养道德情操。小学生阅历浅知识少,一些深奥的道理不易接受,因而在渗透着全面的教育过程中,要本着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原则。如何热爱祖国,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此热爱祖国教育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可以从对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班集体或学校的热爱开始。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从热爱自己的家乡开始。因为家乡的历史,家乡的变化,他们耳闻目睹,家乡的新鲜事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教育他们只有热爱自己的家乡才能热爱我们的祖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体会生活美。在写作训练中做到说实话,写实事,真心实意,踏踏实实,这样做既能促进学生养成观察、分析、概括、抽象能力,更能促进学生作文与做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