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9 00:47:13
导语:在如何学好高中物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复杂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中最本质的东西抽象出来,将其模型化,并能总结出其基本规律。其次,实验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全过程,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技能技巧的训练。另外,在学生学习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时候,要将研究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揭示出来,以帮助指导学生掌握这些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众所周知,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物理学科的记忆是物理学科智力活动的基础,也是物理学习的仓库;没有丰富的物理知识信息储藏仓库,物理学习活动这座工厂就只有停工待料。因此培养学生记忆物理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引导自己的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记忆力。
笔者认为,指导学生记忆之前,首先要把知识系统化,以便于归类记忆。这样就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正确记忆方法。物理需要记忆的知识多,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指出概念或规律的几个关键字或词,组成一句简单的话来用缩略记忆法记忆;为防止枯燥记忆,可采用编顺口溜、口诀、韵语歌谣等形式帮助记忆等等,具体地说有联想法、比较法、规律记忆法、谐音法、歌诀法、观察法、图示法、目标法、因果法、表象法、公式法、类比法、归纳法、复现法等,这些巧妙的记忆方法,都能缩短记忆周期。如此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事实证明,培养学生的任何能力都离不开记忆力,如能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巧妙加以记忆,不但容易记住,还能帮助理解,一举两得,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也不例外。
三、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好习惯终生受益”。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物理成绩好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养成好的预习、复习和认真听课的习惯。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上课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边听边思考;课后要求学生结合听课情况,再次认真阅读课本;及时进行复习和总结,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其次,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层层深入,使学生逐步达到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目的;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理清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物理学的知识结构和一般思维方法。第三,培养学生良好解题习惯。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分析思路,而且还要有完整、准确的表达习惯,这就需要平时严格训练。教学中物理教师要耐心指导,力争让学生都能够达到规范解题的要求,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
高中物理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建立起信心,只有具备了坚强的自信心,再难的事情,也能从容面对,冷静解决。有人认为学习犹如品茶,越是用心去品,越能从苦涩中体会到甘甜,学好物理尤其如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自信心。还可以多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物理,增加了和物理学科的亲切感,同时也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最终将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当然,还要告诉学生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好物理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有困难,肯定受挫折,但要永不言败,增强耐挫能力。
五、重视实验,做好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效率;方法探究
课堂有效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学习,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这一根本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使得教师“教的课堂”逐渐转变为学生“学的课堂”;使教师“教知识”转变为教授学习知识的方法,从而达到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根据笔者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高中物理新的课程标准,总结出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
一 教师要注意用情感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影响到学习效率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就要加大感情投入,作到精神抖擞进教室,意气风发上讲台。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我们的课堂就会精彩不断,其实这正是我们的教学效率高的时候。调节情绪,提高效率。课堂外,我们和学生一起运动;课堂上,我们用自己的言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赏识自己的学生,在学生回答对一个较难的问题时,带领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学生回答错的时候,没有批评,还有一句安慰的话语“感谢你的参与,请再思考一下吧!”,当学生感到在你的课堂上是安全的时候,他们就会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这门课的学习中来。
二 教师要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取决于两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与和谐统一。因此,教师备课时,在制订教学目标和任务及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当前的基本知识结构状况、思想动态发展与学习志向的选择。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决定。就拿在分科之前我所教的班级来说,四个班分为两个层次:重点班和普通班。从高一刚开始进行物理教学时我就发现这两个层次的班级在整体上已经表现出了差距:重点班相对整齐些,而普通班由于学习习惯、学习志向等诸多问题使得整个班级虽然有些许冒尖的学生,但大多数同学在对待物理学习上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中物理太难,早就打算在分科时选文,同时所谓的“后进生”较多。所以对于这两个层次的班级,在教学上我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有了不同。对于重点班,不仅每节课相关的知识要讲到位,而且还要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对于普通班,我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调动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每节课上知识的难度不能加得过深,要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习并不困难,每节课他都能听懂,每次作业他都能做对。
三 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文字教学,通常让学生感到单一、枯燥,时间久了,难免就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充分地运用到了教学当中,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在教学中增加了视频、动画、声音、图片等元素,增强了学生的感官感知,使之融入教学情景,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如“电场、电场强度”这一知识点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的基本物理量之一,是个矢量,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大多无法表示电场的存在,更难以描述电场的大小及方向,使教学变得空洞乏味,学生也难以理解这一知识点,往往只能死记公式而不能运用于实际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展示电场的方向、大小以及电场的作用等,可以使“电场强度”这一概念形象生动地印在学生脑海中,这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课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不过在运用多媒体时也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多媒体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整堂课不能全部依靠电脑播放。教师仍是课程的主导,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将多媒体、黑板、粉笔、实验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切不可成为“多媒体”的单一教学。②多媒体信息量大,播放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节奏,而不能整页出现或一闪而过,尤其是推导过程、例题解析等内容,必须逐句播放,留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
四 教师要利用实验,创设物理情境。
关键词:初中;高中;物理;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7
中学物理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不同的知识体系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依托,任何一个知识点或者学习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在高一物理的教学中,要注意科学、灵活地衔接初、高中两个学习阶段的新旧知识,确保高一学生顺利适应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以及教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改变。本文结合笔者对初、高中教材、大纲、学生等的研究,分析初、高中物理衔接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存在的问题
1、内容目标的变化
初、高中物理所学的知识类型上都局限于力、热、光、电、运动、功和能等几方面,但是,高中阶段的知识明显比初中阶段的知识信息量大、难度大、要求高,相关概念、定理等也由定性了解延伸到定量计算、推导分析等,强调物理教学的重心由培养学生物理常识和基本应用转向培养学生对物理过程的抽象、还原能力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能,同时,加强了物理与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联系,特别是加大了对结合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依赖性。
2、教学方法上的变化
初中物理主要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方法,强调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采取以激趣为主的教学手段,以此来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对知识的教学主要强调对概念的记忆,习题练习也相对简单,题型单一少变化。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点明显增多,大多数的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题型灵活多变,教学进度明显加快,单纯靠记忆的方法很难跟上教学进度,也不能完全掌握这一阶段的知识。
3、学习方法的变化
初中物的学习理强调学生的形象思维,记忆能力,要求学生能熟悉物理现象、概念、定理、公式,并运用相关公式来解决基本的物理问题。高中物理的学习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抽象出物理现象中的物理模型,综合运用不同体系的物理概念、定理、公式来解决复杂多变的物理问题。这就要求高一学生养成在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多思考,课后举一反三,多次复习的习惯,才能摆脱初中物理学习习惯,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特点,学好高中物理。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的解决办法
虽然初、高中所学习的物理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在信息量、难度、要求上有较大区别,所以,要解决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就要做到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运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
1、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异同之处,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二者兼顾,游刃有余。教师通过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研究,明确二者的侧重点,在教学中对同一物理概念运用的不同表达方式对学生做解释,使学生在面对相同知识点时既能回顾初中知识,又能在教师的带领下知道新旧知识的区别,接受对初中知识的升华和难度的拔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利用初中知识来推出高中知识,以此衔接初、高中物理知识,帮助学生明确二者的关系,掌握新知识。对于不能用初中知识来推出的部分高中知识,教师要另辟蹊径,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和物理模型,引出新的知识。
2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
除了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透彻了解,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制订适合的教学计划,教师还应该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据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原有的仅适合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习惯,建立新的适合高中物理学习要求的方法习惯。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善于引导,科学设计,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此外,对于个别对物理存在畏惧心态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单独指导力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尽快适应和融入到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中去。
3、运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有教法,教无定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如何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于能否帮助高一学生尽快由初中物理的学习思维模式转变为高中物理学习思维模式有着较大的影响。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在大多数知识点上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容易让高一学生在两个思维模式下混淆不清,学习无所适从。所以,在起步阶段,首先要适度降低难度,放慢速度,让学生尽快地了解和熟悉高中物理知识特点,适应学习方式和节奏。其次,因为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利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等实际操作过程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过程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以此来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自身对高中物理的理解和学习模式。
总之,高中物理知识源于初中物理又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高一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既可以借用初中物理知识很快地理解和掌握高中物理知识,有容易在新旧知识交织的情况下混淆知识点。同时,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习惯有较大的区别,如果运用不当,就容易导致学生学习高中知识时力不从心,无所适从。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下功夫认真研究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等,合理安排,科学设计,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教与学的节奏,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1]徐光杰.对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反思[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9
一、让学生走出自卑,坚定学习的信心
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非常重要,在上课前要对学生进行动员学习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这是学生学好物理的第一步,如果学生一开始就觉得高中物理很难,或者在初中的时候基础不好,也没有信心学习高中物理,那么,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我告诉学生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就会有所成就。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大多数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存在智力差异,更多的是个人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问题。教师要教学生预习教材,培养自学能力,教学生记笔记,学会总结,提高听课效率,教学生认真做作业,练习本常放在手边,且练习本上也要写整齐等。学生学习一旦入门了,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灵活变通教学内容
学生情况各异,基础参差不齐,任课教师做好深入的摸底工作,吃透班情很重要。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密切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认识能力,采取巧妙灵活的办法,增加或删减有关章节的教学内容,对难度较大的知识,开始可适当降低坡度,既按教材系统教学,又不呆板单一,使学生在学习上既吃得饱,又吃得消。对于基础好的班级,其学习潜力较大,应适当拓宽知识面,多增加实际知识,开阔视野,也为今后学习或深造奠定了基础,而对于部分有升学要求的学生,应在课外再布置一部分选学内容和较大难度的选做题,以拓宽知识面,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差的班级,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按照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采取学一点、会一点的方式,循序渐进。
四、增强科学应用意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使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尤其是职业中学的学生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1.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
2.关注一些社会重大问题,如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与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物理是一门实践动手很强的基础学科,在动手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学了电学知识时,指导学生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当学了电磁波时,将电磁波与现代通讯相联系,这样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这些动手操作能力,并不受学生成绩的影响,甚至有一大部分学生思维特别活跃,动手能力特别强,课外的操作为他们才能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只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大部分学生均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达成.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调查与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10).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原因;对接;方法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学习,普遍反映物理难学,有的越学越难,直至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仔细分析造成这种教学困难的原因,深入研究初高中物理教学对接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顺利地从初中物理学习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把物理学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是每一位高中物理老师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从学生、老师和教材三个因素来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对初高中物理教材比较发现,高中物理要求高、难度大、内容多。高中物理不仅要求学生能理解,而且还要求学生会灵活运用,不仅要求学生记住结论,而且还会推导、论证结论等。一句话,即初高中物理间的“台阶”太高。
2.从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上来分析,初高中物理的思维方式不同,并且它们间转换存在较大难度。高中物理现象相对比较复杂,跟生活联系不象初中那么密切,对这些现象要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研究,有的需要找出它们之间本质联系,因此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有的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或者从已有的概念出发,经过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建立起新的概念或规律,不一定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其思维形式是以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为主,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心中无底,思维方式的改变难以跟上,必然感到难学。
3.老师在了解学生和处理教材方面,教学认识错位和教学行为不当,会人为造成学生学习物理困难加大的后果。作为老师应该知道,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无论生理、心理还是知识基础,相对而言比较稚嫩。有的老师教学要求把握不准,教材处理不当,违背教学规律,高一就开始“瞄准高考,一步到位”,随意补充教学内容,盲目增大习题难度,人为加高教学“台阶”,加大学生学习困难。
二、教学对接的方法和策略
(一)遵循规律,把握原则,优化方法,是做好对接教学的关键。
1.循序渐进的原则。
布鲁纳曾说:“学生在学习时困难有多大,在一定程度上与出示学习材料所采取的程序有关,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领会方法、提高能力的过程。针对初高中物理“台阶”高的特点,在高一起步教学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对策特别重要。
2.多种教学方法最优结合原则。
要知道,物理学是实验、观察和思维的产物。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抽象的方法得出的。要学好物理,必须使直观、抽象思维及实践结合起来,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协同参与。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高中生以抽象思维为主,高一是学生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的过渡期。随着高中教学内容要求的提高,抽象程度加大,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同参与,学生思维往往跟不上教学要求,必然会造成学习物理的困难。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教学方法最优化结合原则.
(二)重视方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是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对接的保证。
爱因斯坦说过:“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达尔文也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有关方法的知识”。可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多么重要,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的关键。高一物理起步阶段的教学,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按学习的程序来分,如:听课方法、复习方法、预习方法、笔记方法、应试方法等;按学习方式来分,如:自主——指导学习法,探究——发现法,质疑问难学习法等;按思维方式分,如:整体法、推理法、归纳法、假设法、等效法、类比法、极端法、逆思法、图象法、守恒法、近似法、估算法、微分法等等。但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必须持之以恒,切身实践。通过体验掌握它,变为自己的一种学习能力,让方法发挥持久的作用。按巴甫洛夫的“习惯是条件反射累积并强化为的一种‘动力定型’的结果”的说法,持之以恒的方法实践与体验将养成习惯,反之,则良好的学习习惯便成为好的学习方法。
(三)克服心理上的学习障碍,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磨炼学习意志,是搞好对接教学的有效措施
造成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心理障碍有:自卑心理、依赖心理以及畏难心理。学生害怕困难和挫折,意志薄弱,缺乏毅力,缺乏学习自信心。学习上表现为,学习被动不刻苦,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学习热情,不肯动脑,不去思考问题,遇到不懂问题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现成答案;如何帮助这类学生克服障碍战胜学习困难呢?
1.兴趣的激发,成功的体验。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达尔文在自传中也曾说过:“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对我后来影响最大的,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我感兴趣的东西,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怎样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之持久不衰呢?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我在这里阐述一个重要的并且又常被老师们忽视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坚持激励评价,尤其是对差生,应特别偏爱,对他们的成功与进步,哪怕是极为微小的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各种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唤起学习的热情,获取奋发向上争取更大进步和成功的动力。
2.意志的磨炼,信心的树立。
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对自己能力不敢去充分信任,甚至认为自己必将失败。”由此可见,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讲是十分宝贵的。
(1)家、校密切联系,强化磨难教育。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是几经验证,屡试不爽的格言。当代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大到长辈的精心呵护,父母用自己的身心、财力为孩子搭起一片绿荫,以保证子女生活幸福、顺利、快心遂意,好像家长的责任就是满足孩子的各项要求,一切为孩子着想,不肯让孩子受一丁点委屈,不愿让孩子吃半点儿苦,娇生惯养,过度溺爱,使这些学生从小只体验享受权利的快乐,不曾体验过“责任”、“义务”为何物。
(2)建立发展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曾有人问居里夫人:“您认为成功的窍门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说:“恒心和自信心,特别是自信心。”作为我们老师,要帮助学生找优点,挖潜能、树信心,尤其是当学生遭受失败、挫折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客观、冷静地分析和查找原因,特别要让学生看到进步的一面,及时加以鼓励。教学上,用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试卷让学生补考,获得较好的成绩,让他们体验成功,找到自信。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对接,有利于高中物理教学开好头、起好步,乃至高中物理整体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初高中物理教学对接的新策略,又将是物理老师面临的一个新的具有挑战性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刚,舒信隆.新编物理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物理中考复习 见解 三个方面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认识新事物的时候,遗忘也同时开始。十九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与遗忘现象最早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1),表明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随后便平稳了。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复习,但不能把复习当作简单的重复,它实际上也是一个知新的过程。学生平时每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初学某一概念或规律时,不可能理解得很深刻、很全面,对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可能通过一两节课的教学就掌握好;同时,学生在理解新知识的过(图1)程中,往往会出现某些错误。中考虽重点考初三内容,但初二内容也涉及不少,因此复习就显得很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通过复习,学生才可以把以前零散的、片断的、遗忘的知识条理化,更利于对整个初中物理内容系统化。物理中考复习涉及的内容较多,而复习时间又有限,那么如何做好复习工作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对复习的见解。
一、避免在中考复习中出现的误区
1.有些教师为抽出很长时间来复习,加快初三新课进度,导致新课没讲透,最后复习时还得重新讲解初三内容,得不偿失。
2.在复习中,一味追求几轮复习。复习时追求简单化,只是讲讲概念、做做练习,靠简单机械记忆的方法复习。不注重内在联系和系统化,复习流于形式。
二、复习前要研究市教研室命题动向
为了使复习少走弯路,复习之前教师应认真研究物理中考要求,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突出重点,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使复习具有针对性。
如:我市的中考有两个功能――毕业与升学。为了考虑大部分学生要毕业,试题中60%―70%是考查课标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紧贴教材、课标。因而,我们在复习中要注重基本的东西。由于考查同时还兼顾到升学,因此肯定会有一些提高题,如考查学生对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试题的解题能力,以及知识背后的物理思想、方法,并延伸到社会、能源、能源利用率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复基本要求外,还要适当拓宽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具体复习入手点
1.多阅读教材。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考试题有60%以上的题目是基础题,来自课本,因此认真阅读物理书,对于提高得分率很是关键的。据我调查,中考考生中平时有认真阅读物理书习惯的不足总数的10%,而中考对物理知识考查的内容80%以上来自课本。此外,物理课本中的“生活・物理・社会”中的内容,都可以作为试题的背景。因此认真阅读物理书,对于学生在中考基础题上不丢分、少失分至关重要。导致优等生中考失分的往往不是难题,而是基础题,中下等生丢基础分更是比比皆是。比如:海陆风的成因;南京长江二桥;用电造成火灾的原因:除了短路、电路中总功率过大的原因之外,还有就是接头处接触不良。很多重要内容,可能在知识点的复习中复习不到,这些只能通过学生阅读书来解决。
2.夯实基础,构建网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中考总复习不是一般的复习,且中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能力考查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求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由点到线、由线成网,搞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打破原有教材的章节界限,按知识的内在联系,重新科学地组织教材,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建立知识网络。中考复习内容多、范围广,教师不能平均用力,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如苏科版物理教材共18章内容,如不分重点,势必造成复习时间不够。因而我们在复习时,可以把整个初中物理教材从三方面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和能量)来把握,要向学生明确指出哪些是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哪些是关键性问题,在重点和关键的地方要针对学生的糊涂概念和模糊认识进行讲解或讨论,使学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获得深刻印象;要从不同的角度抓住教材的线索和内在联系,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3.突出科学探究,关注过程和方法。
课标精神应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试题在中考试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虽然它包涵的要素有很多,但具体考查时可以对包含所有要素的探究过程进行考查,也可以只对探究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要素进行考查。复习时有的内容要让学生们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使学生在形成知识的同时,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数据能力等得到培养。例如:我在复习比热容时,引导学生看书,说明小明与小华在沙滩发现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样猜想?并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如何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如何设计表格)通过对这个内容的复习,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避免了复习的枯燥、无味。
4.多种方法齐头并进,促进复习效果的提高。
对于概念性强的单元,教师在复习时应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总结,或绘制知识结构图表进行总结;对于概念、规律本身学生不难理解但应用起来比较困难的单元,教师可以在对本单元的基本内容作简洁的概括以后,用一些典型的习题练习来进行复习,组织学生边思考、边练习、边讨论,总结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纠正学生理解上出现的误区。在复习实验时,教师不能纸上谈兵,而应该将实验搬进课堂(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实验),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复习的兴趣,而且能唤起学生的回忆。教师可配合一些实验的练习,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关键,以及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欧姆定律》的内容很重要,但是教师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把《欧姆定律》的内容背下来就行了,而应该把具体的探究过程讲解透,从而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我通常利用视频将整个实验过程重新演示一下,通过演示这个过程引导学生从科学探究的每个要素入手,并且说明数据处理方法:列表法和图像法。利用实验中的有限数据,作出图表后,学生很容易看出各物理量之间的规律。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当前的面临问题;策略探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研究为主的学科,很多物理现象的解释、物理规律的验证都离不开物理实验,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科学探究实验的重要性。可见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和高考升学率的影响,很多高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理论知识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大多数物理教师偏重课堂讲授,忽视实验教学,甚至存在动手做实验不如动笔考高分的思想。有的教师很少花时间从事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和形式。
1.物理实验的现状。
(1)重视不够。大部分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层面普遍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教学理念还是填鸭式的理论教学为主,对于物理实验往往是挑几个做一做的心态,其他的是“以讲代做”,甚至于认为上实验课是杂耍,让非教学时间。
(2)设备跟不上。很多学校缺乏充足的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从而导致物理实验教学无法进行。
(3)教师自身素质跟不上。实验教学设计仪器准备、学生组织、实验演示、实验操作、现场点评、实验启发等诸多环节,从难度上来讲比单纯上好一节理论课难得多,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在自身素质跟不上。
(4)缺乏科学的物理实验教学管理。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管理,没有进行精心策划,对实验要求、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填写缺乏系统管理,这就直接导致了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5)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僵硬老化。教师在实验教学当中没有与时具进的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比如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2.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1)思想认识要到位,把实验教学提升到应有的关键性地位来对待,这是根本点和出发点。思想认识问题,是一切行动和结果的根本问题。认识不到位,努力都白费。为此,无论是教学个管理层次还是一线教师,均应该把实验教学纳人重点监督和考察范围,保障实验教学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改革实验模式,激发实验兴趣。物理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探究的平台,特别是新课程教材中增加了很多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应用型实验,使学生亲身感到了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物理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时机,突出实验设计的新颖性、实验方法的创新,增强实验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要注重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提倡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进行各种实验,使实验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进一步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二要善于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每学期定时举办规模较大的实验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探索实验原理,打好实验基础。实验原理是学生实验的灵魂,对实验原理进行挖掘和探索,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做实验的目的,而且要知道这样做的道理,还要提倡发散思维,让学生想出更好更妙的方法。其次,要让学生熟练使用各种常用的物理实验器材和仪器,如游标卡尺、天平、打点计时器、簧秤、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到不仅要知道实验仪器的原理,还要能正确熟练地使用。
(4)学校给予实验教学应有重视、完善实验器材设备。高中生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每一门学科都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学校要格外注重物理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不应将目光过多的停靠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还要从学生的能力素质方面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学校要积极完善物理实验教学所需的的各项器材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如期开展和进行、以免打消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5)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很多老师对于理论知识教学具备较好的能力、但是对于实验教学却缺乏很好的业务素质,因此、学校可以根据老师的自身情况、定期组织老师进行实验教学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的实验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确保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很多高中的实验教学老师较为欠缺、学校应当积极扩展教师队伍、让更多热爱物理实验教学的老师充实进来、为实现高水准的物理实验教学储备过硬的师资力量。
物理是一门和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物理学知识的推动作用。只有学好物理,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生产当中,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面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都有责任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做出自己的贡献。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一、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由于高考的压力,高中生本来就精神紧张,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如果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强调物理知识的难度,就会给学生在无形中带来压力。教师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当中,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把分数放在了教学的第一位,使得课堂教学的气氛紧张、沉闷,学生感到压抑,在身心不能放松的情况之下,学习也受到了影响。
虽然高中学习紧张、忙碌,但是,也不能让学生始终置身于沉闷的课堂当中。活跃、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轻松的状态之下,学生的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在学习中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为新课改下的高中教师,要认识到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的艺术,调动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的过程。由于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之上,学生就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进行知识的探究,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学生互相讨论探究的学习氛围形成,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学生的参与过程当中逐步提升。
二、和生活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许多物理知识都是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最终又回到生活当中接受生活的检验,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对于抽象的物理知识,依靠自己的知识水平很难做出清晰透彻的理解,为了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做到所学知识的熟练运用,就必须让学生先对知识进行直观的了解,在形象化的教学中学习物理知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把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通过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更多直观上的认识。
在运用生活情境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紧密的联系,只有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如果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就会使情境教学流于形式,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带花纹的车轮、鞋底等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从中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再如:在学习《光的折射》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曲”的例子等等。由于学生对这些生活实例比较熟悉,他们都愿意进行探究,在生活中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也帮助学生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三、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现在的很多学生都缺乏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这是不符合时展的需求的。在物理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使合作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头脑当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进行分组实验之前,教师要对学生小组的划分做出精心的安排。实验小组不是随意组合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为学生合理分组。在一个小组当中,各个成员之间要发挥出优势互补的作用;各个小组要水平相当。只有这样,每个小组成员才能够在分组实验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体会到自己的实验当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利于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实验的环节中,教师要发挥好每一位学生的作用,要在最大的程度上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只要学生在实验中能够亲自参与,他们就会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学习的喜悦。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材优势;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31-01
一、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八年级学生一开始的那种自豪感和迫切心情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们就因势利导,让他们回答这幅图是什么意思,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看得很认真,教师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阅读,并把“阅读材料”中的内容稍加宣染,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
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险较原教材多很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如“引言”中的演示实验1,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杯子应固定在桌面上(抓在手上不可靠),当教师用木尺敲击硬塑料片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自由主地用手做接的架势,他担心鸡蛋会掉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打破。突然鸡蛋落到杯子里,学生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又如第三章第二节的演示实验2,若用一般的橡皮筋来做既看不出振动快慢,又听不出音调高低,如用钢直尺来做,把一端压在桌子边缘上,拨动另一端,钢直尺的振动快慢非常明显,音调高低非常清楚,效果很好。
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第一章第二节分组实验的第三步“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若按书上的图排绕,学生的两只手不能松。要测出线圈的总长度,必须抓住铜丝两端连同线圈往刻度尺上靠,或者让另一学生拿着尺来测量,这样操作既吃力又不容易测出准确结果。对于一个初学物理第一次做实验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很难做好。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和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出一个改进方法:把铜丝的一头弯曲折回压在铅笔上,再在上面一圈一圈地排绕,既紧密又不易松动,学生可一手抓住铜丝的另一头,一手拿刻度尺轻松自如地测量。学生高兴地笑了,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信心。
二、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在八年级学生对新教材中力、声、热、光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很亲切,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为难之处。如第一章第二节最后的一个条目“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学生在记录数字时,总写不正确,可以说是个小难点。教师在这里不必花很大力气讲解举例,否则适得其反。最好的方法是简化些,就讲一种目前学生普遍使用的、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结果的记录方法,然后在黑板上画图:用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让学生写出结果就行了。这样疏通教材,使学生不觉得这个地方有困难。另有第二章的“平均速度”,以前的教材一直把它作为选学内容,新教材是必学内容。按理说这是个难点,但由于新教材写得好,简洁明了易懂,教师就不要再拓宽加深了,学生一般学习都较平稳。只有在做过“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教师才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变速运动由于速度是变化的,所以各段路程或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概念,并告诉学生这是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同的地方。至于这方面的定量计算,在这一阶段只限于严格要求解题方式和物理量单位的问题。这样处理教材,使已经降低难度的新教材显得更平坦了,学生踏上这个轨道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三、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应注重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师自己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