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四年度个人总结

时间:2022-12-26 03:05:15

导语:在大四年度个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四年度个人总结

第1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2011就成为了不可更改的历史。回首过去的一年,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记忆,仔细想来,却又有纷杂的思绪在脑海里转悠……上学时,我就坚称自己是中文系的“菜鸟”,要啥不会啥,字写不好,更不要提写文章了,由于我思想的粗浅,因而只能还是按照一贯的月小结套路来完成本年度的总结。

一、读书

从小学到中学,可以说我读的书真的很少,很多文学名著都没有认真读过,上了高中,更是觉得自己的阅读量少得可怜,以至于高考语文都没有考及格。上大学时,曾经想过,一定要在长长的四年里,多读优秀的书籍,用以充实自己单薄的脑袋。可是,到了大四,蓦然发现自己读的书依然还是少之又少,可是再想时间能够回到从前,那是绝对的不可能。工作后,为了准备“一桶水”上好课,也曾试着多去看书,不过更多的是带有功利性质的——为上课服务。最终我也没能逃脱这个浮躁社会带给我的虚浮,再加上网络的及时方便快捷,让我很少再会触碰相关书籍,甚至连《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都不想去翻阅。每次在课堂上却又对着学生不遗余力地“吹捧”读书的好处,说完之后,似乎心里会发慌,自己都没有认真阅读,能让学生依照执行?很多时候,知道自己读得太少,也想应该静下心来潜心阅读,可是一旦忙起来,似乎这样的想法也就挥之即去了。

来到校区之后,听了高校长的一席话,觉得是应该让自己飘荡的心降落下来,找找自己的“位置”。于是,慢慢拾起相关的书籍读起来。古今中外有许多优秀的文学名著,虽然略知其中内容一二,并没有从头至尾连贯阅读过,于是《窗边的小豆豆》、《简•爱》、《傅雷家书》等成为床边书;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学生第二》、《不跪着教书》、《成人之美兮》等让我看到教育的多面性;《明朝那些事儿》系列、《汉书。后汉书》等书籍填补历史的盲区。虽然有时工作忙起来,及个人事情多时,也会暂停阅读,却会在空闲时间尽量多读。说句实话,这一年我读的书并不是很多,较之于以前算是进步了,不过,重要的是要将这样的习惯坚持下去,这需要我的努力。

二、学习

谈到这一年的学习,似乎绕不开“新基础”教育这个话题。在听了相关老师的语文课堂后,觉得这样的课堂的确是以学生为本,不再是简单地将一些零散琐碎的、所谓的考试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最大可能地得以发展。在评价上,也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老师评价机制,课堂上更多的是生生评价,一旦有了不同意见,就会进行思维碰撞,智慧的火花油然而生。这样的课堂更重视知识结构的不断重构或更新,与以往的教学注重知识的复制或再现,注重的是结果即知识的掌握情况完全不同,老师能依据不同文本的特色和学生的认知,从而不但授学生于“鱼”,更授之于“渔”。

学期中,参加过两次教研室组织的大教研活动,说句内心话,就我个人而言,更想听到专家们对课堂的优点及不足之处进行正面点拨,课堂好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如何改进可能会更好等等,我想这样可能对于像我一样还是只会“看热闹”的门外老师会有更多帮助,或者说学到得更多。

三、工作

工作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经历过最初的懵懂、不知所措,现在较之于最初,在班级管理方面应该说相对进步了不少。曾和苗老师同轨两年,很佩服苗老师的班级管理方式,特别是能在和风细雨的方式下进行有效班级管理,这一直是我学习的方向。或许由于自己天生的大嗓门,总是控制不住,有时也并不是真正的生气,就是音量比较高。因而在现在的工作中,总是提醒自己,降低分贝,试着用自己的表情去管理。另外建设好班级小岗位,更能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做过班主任的老师,也都知道班主任工作的繁琐、零碎,特别是小学班主任。记得曾经听过老班主任说,班级工作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日常事务,智慧地做个“偷懒”的班主任,我想这和班级小岗位建设有着异曲同工的思想,想想我平时的工作中,牵引包办的成分还是较浓,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思考,努力做到班级各项工作有序高效的开展。而本学期的班队课,上面已经提到,就不再赘述。

第2篇

陈小青没想到毕业四年,会在公司招聘会上见到马飞。

他怀里抱着简历,到处张望,不像是找工作,倒像是找人。陈小青打算走开一下,这种场合遇见熟人不好,搞不好会被认为走后门找关系的。

“哎呀,陈姐,好久不见,你还是这么年轻。”陈小青刚一起身,她那一米七五的海拔,就被马飞瞅见了。而且他那热情劲,真的让陈小青脸上不知以何种表情面对。

“我有点事,你先忙你的。”陈小青尽量把表情调到一个比较自然又很客观的频率上。

陈小青走了,马飞立马坐下。那意思很明显,他要应聘陈小青所在的公司,而且他手里拿着双学历证书,一本是外语,一本是广告营销。最后,马飞成功地由陈小青的学弟,变成了下属。

在这个知名的广告公司,陈小青用四年青春,和一千个没日没夜的加班,换来如今的主管位置。作为一个领导,她在公司尽量保持着一个固定的表情,那就是面无表情。

而马飞初来乍到,新人一枚,最不能吝啬的就是笑。逢人就亲热地喊姐喊哥,讨教业务流程,人家应酬,他屁颠跟着提包,纵然双学历,也谦卑行事,这样才能尽快融入圈内。

一个早晨,马飞提着热气腾腾的小蒸包,一口一个陈姐叫着,说是大学门口包子店的,让她趁热吃。完全不顾陈小青的脸上已经晴转阴,阴得都快挤下了雨水。

“马飞,这是在公司,请你注意一下形象。”陈小青丢下几句冷冰冰的话,踩着五公分高的高跟鞋,拎着包进了办公室。

马飞吃着包子,心里闷闷的。他偷偷在微博上发一段话:“她这鞋跟真高,走路踩空了多危险,她真的不适合什么卷发,像方便面堆在肩膀上,还有那一身西装,一点也不好看。牛仔裤加白衬衫,才最适合她。”

陈小青也不喜欢这一身,可是,人在职场身不由己,下属需要一个看起来很有气魄的领导,客户需要一个自信满满的合作伙伴。这些,首先就得在衣着上,给人一种气势。

下了班,马飞早已在公司门口等陈小青。

刚入职场的毛头小伙,自然没有四个轮子的代步车。他斜着身子,跨在一辆电动车上,说要送陈小青回家。

陈小青无奈地扭头,马飞的身高一米七二,她的身高一米七五,站在一起怎么那么不登对呢?而且,他还总是喜欢围着她,上学那会就这样,毕业分别四年了,兜兜转转,又遇见了。

就是不领情

陈小青没坐马飞的

电动车,而且厉声地表

明自己的态度,以后,除了上班,下了班就是陌生人。

“为什么?”马飞瞪着眼睛,无辜地问。

陈小青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上大学那会,作为学生会主席,陈小青给新入学生会的学弟学妹开会。她就注意到了马飞,个子不高,拍手声却最响亮。

学生会有活动,马飞是最积极的那一个。大学里,感情一直处于空窗期的陈小青,在大四那一年的情人节,却收到了象征爱情的玫瑰花,来自马飞。

他站在陈小青的面前,仰起头说:“陈姐,我喜欢你。”

如果眼前是一个高大的男孩,即使不帅气,不捧着玫瑰花和巧克力,陈小青都可以接受。只是,个子比自己矮的学弟,怎么看怎么都觉得像是一个笑话。

从那以后,陈小青开始讨厌马飞。他只要出现在她的视线范围之内,她的心情,立马就飘来一片乌云。所以,在公司她第一次利用职权,打算把马飞调到本城的另外一个分公司。

只是,还没有调走,总部下了通知。马飞升职了,理由是他拿下一个大单,而且在公司人际关系良好,是一个当领导的合适人选。

陈小青心里明白,在这个公司,作为一个女人,再努力也是要被男人替代的。公司的高层,全是未婚大龄女子,他们这个性质的工作,只能让人抛开家庭,全身心地投入。在上司的眼里,如果有可塑的男性员工,他们绝对不会放过,因为女人,最终回归的还是家庭,而男人,却愿意为了事业,抛妻离子。

“我这辈子绝对不结婚。”在给马飞开的庆功宴上,陈小青喝多了,说了这么一句,像是说给老总听的,又像是说给马飞听得。

因为听完这句,马飞连灌了自己两杯红酒。过了好一会,他步履不稳地走向陈小青,结结巴巴地喊着陈姐,只是不胜酒力的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就晕了过去。

在公司,马飞一直把自己和陈小青就读同一所大学的事,津津乐道说给大家听。而且向大家夸陈小青的能力,说她写得一手好文章,最适合的发型是短发。

公司的女孩子们都羡慕陈小青被马飞这么关注着。马飞来公司三个月,已经升职两次,如今和陈小青平起平坐。但是,又替陈小青可惜,个儿太高了,马飞虽然只有一米七二,也不算矮,只是他们站在一起,马飞看上去,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小男人。

马飞一直给陈小青买包子,只是陈小青从来不吃。她说吃面食会长胖,坚持早上只喝咖啡,一块面包。短短几个月,马飞的坐骑已经从两个轮子,增加到四个轮子,依旧为陈小青停留,但是陈小青却从来没赏过脸。

公司禁止办公室恋情,可是,没人把马飞对陈小青的这份情,归结为恋情。因为马飞对公司的每一个人都很好。身高不是问题

陈小青一直关注一对情侣的博客,两个人_边工作,一边穷游,已经游历了欧洲八个国家。这是陈小青幻想的爱情,在强大压力的工作之余,她也问过自己,到底要什么?干嘛这么累?

公司年度总结,她所领导部门的业绩,在马飞部门业绩之下,而且差距不是一点。

“陈姐,你可以不这样。”马飞端着酒杯,一身西装革履,公司的女下属眼里,全是爱慕。只是,他再帅气,在陈小青面前还是一个小男人。

陈小青喝得有些多,她指着马飞,靠近他,用一种近乎责备的口气说:“你不知道女人很忌讳人家喊姐的吗?即使,年龄比你再大。”

“我一直以为这是爱称,我喜欢你。”马飞的声音不大,可是,陈小青听得清楚。可她还没有赚够钱,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一个八十平方米的房子,只付了三分之二款,她不能因为一份子虚乌有的爱情,丢了自己的面包。

“我比你大三岁,我个子比你高。”陈小青几乎痛苦地说。四年前,这是个坎,四年后,这依旧是个坎。

“我妈说,女大三抱金砖。孩子的身高,百分之六十遗传妈妈,我们的娃一定是高个子。”马飞笑眯眯地说。

陈小青头疼得很,什么破理论。他马飞不知道三年的意义,女人多不经老,他三十七岁时,她四十岁了,多恐怖的事。更何况,哪个女人不想要一个高大的男人依靠,而不是一个小鸟依人的男人。

陈小青真的喝多了,不然,她不会把身高这个理由说得那么铿锵有力。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马飞不买包子了,下班也不等陈小青了。虽然,这些像是一些已经习惯的东西,从陈小青的生活抽离出去。但陈小青轻松了,本来他们就不适合。

陈小青的父母,如别的父母一样,开始为女儿的终身大事烦恼。陈小青说迟早会结婚的,可是,从大学到工作,一直单身的陈小青,真让父母发愁。于是,借口来看女儿的老两口,听小区的人说,很多老人在公园替儿女贴征婚广告,他们也跃跃欲试。

而那天,正好公司有一个活动,在公园做公益,当时,马飞对这些相亲的信息来了兴趣。一个个看着的时候,就看到了陈小青的名字。看完,他就乐呵了。

正在公司忙得焦头烂额的陈小青,接到爸妈的电话,让她务必回家一趟。

刚一进家门,就看到在沙发上正襟危坐的马飞,看上去有一些苍老。陈小青一头雾水,不知道这到底怎么回事。只见马飞从口袋里掏出陈小青父母贴的征婚广告。上面写着对伴侣的要求,除了车房,就是有责任心,善良,不抽烟喝酒。

“陈小青,我是来面试征婚的。”

“你我不可能,我已经说过了o”

“为什么啊?我和你爸爸都很喜欢马飞啊,很不错的一个小伙子。”妈妈拉着陈小青的衣角,一个劲给她使眼色。

“我年龄比他大,身高比他高。”陈小青看着马飞,字字清晰地说,她希望马飞这一次,能如上次一样,知趣地走开。

“叔叔阿姨的征婚广告上,对身高并无要求,年龄上,刚才我已经替你问过二老了,他们猜我是三十岁,比你‘大’三岁呢。你能化妆变年轻,我为什么不能化妆变老?”

而陈小青的父母责怪着女儿,谁也没规定,夫妻两个人,男的非得比女的高。这倒是真的,因为陈小青的妈妈就比她爸爸高。

“妈妈,都赖你。人家说,儿女的婚姻,都是重复父母的婚姻,你找个这么矮的,害得我也要找一个矮的。”陈小青小声回应。

马飞早已喜上眉梢,拉着陈小青妈妈的手,一口一个阿姨地叫着,说他以后就是她的半个儿子,想怎么使唤都成。

其实,这一年通过在一个公司共事,陈小青看到了马飞的优秀,他的果断和对人事的把握,让她刮目相看,这些足以弥补她所说的差距。只是,她是那么不自信,怕小男人的心态善变。

第3篇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90后”大学生 有效实施模式

当前,学分制的实行、素质教育的实施及高校的扩招等促使本科生导师制(以下简称本导制)在我国快速逐渐兴起、发展起来。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对本导制内涵进行统一、规范和权威的界定,使得本导制在各高校的实行情况不同。除个别高校开展较为成功之外,本导制在实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如定位不清、制度不健全、保障措施不得力、导师学生比例不协调、导师素质不高、学生了解程度不够等。当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90后”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急需一种全新的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重要形式的本导制急需转型,充分发挥其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

一、“90后”大学生“本导制”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1.科学合理定位。

定位模糊是影响本导制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定位不清使得本导制的目标、功能及职责复杂化。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因此,将“教书育人”作为本导制的基本定位不容置疑。

目前,高校教师有着较为明确的分工。如任课教师管教书,辅导员负责思想教育、就业指导等,班主任负责处理学生日常事务,心理咨询师负责解决学生日常心理问题等。从表面上看,涉及学生的“五导”即“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成才向导”基本都有专职教师负责。但事实上,“90后”学生受应试教育、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人生规划,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再加上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学生数激增等压力,“五导”的指导深度远远不够。因此,围绕“教书育人”的定位及“90后”大学生学习和成才的实际需要,本导制的工作应主要定位在以专业辅导、成长辅导为主,协助开展其他工作。同时应注意的是专业辅导、成才辅导并不是代替原有的任课教师,而属于“锦上添花”的个性化指导。即针对学生学习现状,帮助他们提高自学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并结合专业制定成才目标,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

2.组建“90后”大学生专属的优质导师队伍。

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导师队伍是本导制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聘任优秀高年级学生、学校管理人员、离退休教师、社会名士等担任导师是各高校解决导师数量少的主要方式。“90后”大学生的导师除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责任心强、热爱导师工作等基本条件外,更应对“90后”大学生有“三心”,即热心、耐心、信心。相比于以往的大学生,“90后”大学生思维更为活跃,个性更为鲜明、自我意识更为强烈,这就需要导师很“热心”,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有“耐心”地进行引导,坚信通过努力会帮助他们有所进步。因此,在扩充“90后”本科生导师队伍的同时,必须严格把关导师的“三心”。在正式聘任之后,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以提升导师指导水平,保障导师队伍的质量。

3.充分发挥“90后”大学生的主体性。

据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对本科生导师制实行情况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对本导制了解不多:了解一点的占79.1%,不知道的占15.7%。调查还显示,大学生的主动性不强,积极联系导师的较少,有的连导师召集开会都不参加,更不与导师交流。作为导师制的参与对象都不了解本导制,那本导制的实施又有何意义呢?因此,在学生群体中加大对导师制的宣传力度。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导制,才能让他们真正受益。那怎样的方式才能切实提高本导制宣传的有效性呢?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90后”大学生对网络、手机等的热爱程度达到“痴迷”。因此,高校除采用传统的宣传方式外,可通过QQ群、飞信、微博、微信等宣传本导制的重要性与实施方式,鼓励教师通过这些方式与大学生保持互动,增进了解,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90后”“本导制”的实施模式——全程多样化指导模式。

当前,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单一指导模式已经无法完成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同时,受导师数量少等因素的制约,采用全程“一对多”的指导模式也无法实现。因此,本导制急需一种新的实施模式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在这里,我们探索运用全程多样化模式来实行“90后”本导制。具体如下:

1.针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共同特点,一、四年级实行目标明确的“一对多”本导制。

一年级时,学生步入大学校园,面临着学习、生活的巨大变化,极易产生不适应。大学四年级则是全面总结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期,也是大学生转型为“社会人”的转折点。因此,大学一年级、四年级都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特殊期,也是本导制发挥作用的重要阶段。在大一学生中开展以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的“一对多”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大学学习方法,了解所选专业,明确奋斗目标;在大四学生中实行以论文指导为主,兼顾就业指导或考研指导的“一对多”指导,帮助他们顺利步入人生的下一阶段。

“一对多”本导制对导师数量和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挑选导师时应慎之又慎。如“90后”大一学生需要能指引学习、生活的导师,可适当增加“亲近感强”的高年级优秀学生及刚离退休不久的教师比例;而毕业生可适当增加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就业指导能力的企业导师的比例,以壮大导师队伍。

2.尊重“90后”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三年级实行分型指导的“多对多”本导制。

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打通本导制与学生社团、科研团队、研究性兴趣小组之间的界限,实行分型指导的“多对多”本导制对于“90后”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十分有利。“多对多”本导制不仅有效缓解了导师不足的现状,使学生获得了向多位导师求教的机会;增进导师与学生、导师与导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促进相互了解,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以社团为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相应的社团。高校可根据学生社团特点及人数,选配相关教师担任导师,通过指导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分型培养的目的。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逐渐提高,鼓励学生以自己拥有的研究项目为支撑成立研究团体,高校为其配备项目导师,给予必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水平。

3.慧眼选拔“90后”精英大学生,实行“英才导师制”。

英才导师制是大众化教育平台上实施精英教育的内在要求。随着大学生进入二、三年级,其专业发展方向开始趋于固定。“90后”大学生中的优秀学生凭借其突出的综合测评成绩或某方面的特长脱颖而出,这也是实行“英才导师制”的基本前提。首先,根据专业领域的导师数确定指导学生数;然后,鼓励学生通过竞争申报和公开选拔来确定导师。值得注意的是,受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在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有特长的大学生涌现出来。他们可能综合素质不高,但是某一方面却很突出,需要有一名“伯乐”加以培养。因此,在实行英才导师制时,不仅要考虑综合素质好的学生,还要善于发现某方面的“千里马”,全面实施精英教育。

三、实施“90后”“本导制”的保障措施。

1.健全符合校情,适合学生的本导制。

在明确本导制定位后,应将其纳入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中。各高校根据学校的现状及学生特点,通过制定包括导师职责、导师选聘条件、导致培训制度、导师奖励条例、导师评价考核办法等在内的制度条例来规范本导制。同时,各高校应成立以学校行政为龙头,联合人事处、学工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为主体的本导制工作小组,指导、监督本导制的规范、有效、有序运行。健全的本导制不仅明确了导师的责、权、利,有利于导师工作开展,还可以作为导师的评价奖励的依据,以此进一步提高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感。

2.实行“学生自愿、双向选择”制度。

当前,为了本导制的实行,高校普遍采用“捆绑式”的本导制,但“捆绑式”的本导制没有考虑到教师的意愿和“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进一步完善“学生自愿、双向选择”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将严格遴选出来的导师资料和指导意向予以公布,学生根据个人志愿和兴趣爱好选择导师。在学生自由选择结束后,导师可根据学生报名及面试情况,最终确定所带学生。应注意的是,在入学之时,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及今后自身的发展方向不清楚,对于导师的选择无从下手。因此,不妨在入学时采用“捆绑式”,在学生了解本导制后适时“松绑”,再根据意愿重新选择导师。

此外,“学生自愿、双向选择”不仅仅表现在选择导师的过程中,更应体现在本导制开展中。具体来说,学生在了解“本导制”下自身的权利、义务及导师工作职责后,“自愿”在导师的职责范围内与导师保持交流,不打扰导师其他的教学、科研工作。导师也应清楚自身的工作定位,明确其与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分工,有所选择地在其工作范围内指导学生。

3.实施导师培训制度。

遵照导师选聘条件遴选出的导师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等。但当前“90后”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呈现日益复杂化的趋势,迫切要求导师充分了解学生。因此,通过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座谈等培训活动,让导师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学习状况、思维方式等,使其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提升工作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月秀,谭仕林,徐正春.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115-117.

[2]王利利.大众化教育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J].文学教育,2011(9):57.

[3]李晓阳.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减负”与转型[J].江苏高教,2009(1):68-70.

[4]严燕,耿华萍.论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制度的建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0(6):144-146.

[5]丁林.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74-77.

[6]田媛.高校本科学生导师制多样化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27-28.

[7]陈晔,徐凌霄.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素质教育的切入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9):148-149.

[8]丁林.高校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三个关键问题[J].教育研究,2010(9):106-109.

[9]陈静媛,毕强.建设教学服务型 大学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2(10):47-49.

第4篇

关键词:全面发展;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1-0149-02

收稿日期:2012-01-09

基金项目:河南省2011年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项目“基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成果之一(JYB2011127)

作者简介:刘娜(1981-),女,河南郑州人,助教,从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研究;王保栋(1981-),男,河南新乡人,助教,从事计算机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研究。

国外发达国家的就业指导起步较早,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及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但很多不太适合中国国情,尤其是对于中原地区高校,因地理位置、社会需求、思想意识等因素,致使我们引进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及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更显得水土不服。按照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的“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主题,要重点围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本文初步构建了全程化、全员化、全面化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强调大学生的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

一、中国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现状

国内近几年大学生就业课程得到初步普及,但是,中国目前的课程体系呈现出政策化、经验化、程序化的特点。首先是偏重就业政策讲解、就业形势分析、择业技巧传授等理论讲解,缺少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锚、人格测试、职业能力测试等实践性环节,教学效果不明显;其次,课程形式不够规范,很多高校多为上百人的大班授课,就业指导课缺乏针对性,课程形式存在很大随意性;最后是讲课手段缺乏多样化,大部分学校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实践锻炼,这与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很大偏差。我们应该在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和多年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研究的实践,创造性地构建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的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中国化及中国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像河南省这种人口大省,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结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各批次学生特点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对促进河南省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储备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二、影响中国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健全的因素

1.课程设置目的性。根据对河南省内几所高校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可以发现,一般毕业生们都基本掌握了与就业相关的求职技能和职业知识,而其自我认识能力、职业价值观、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却比较差,可以看出学生在校期间更多是听就业指导教师灌输理论类知识比较多,让学生参与的实践类课程相对很少。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是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在学科内容上的具体化,也是课程设置目的的体现。很多高校为了完成各类评估,硬搬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而忽略了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是否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2.课程内容。根据对河南省内部分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情况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就业课程内容重政策,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进行心理调节,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却比较少。更多是强调学生求职技能,却忽略了学生责任心、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致使出现单位总是觉得大学毕业生不安心工作,而毕业生总是在不停跳槽来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很多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学生都能通过网络寻找到丰富资源,这就导致学生来上就业指导课是为了课程的学分。

3.课程教学方式。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很多为教师一言堂,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播放求职礼仪视频等也都不能很好调动课堂气氛。学生能够参与进去,形成更多互动的环节才是能够激发学生听课积极性的关键点,也是帮助学生现场解决就业疑问的有效途径。很多学生有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想法,但是缺少与老师的有效合理沟通,得不到老师专业的指导,会让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道路走得更坎坷。

三、初步构建的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1.明确培养目标,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为例,《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面向全院各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其设置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规划自身的大学生活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并付诸实践,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就业力。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大学阶段自觉地提高个人职业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2.日常专业教学与就业相结合,全方位渗透就业指导理念。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目前更多的是依赖就业相关部门,还未渗透到教学教育的全过程,未引起全员的重视。高校现在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能力提高,所以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应以职业领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渗透到各门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要深入企业和一线调查、实践,熟悉相应的职业领域,结合学生实际,保证课程教学与职业实际的紧密联结,而不只是由就业指导老师在就业课堂上单纯去讲如何去找工作。

3.全程化和全员化的就业指导课程要做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结合。就业工作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生命线”,应该形成 “招生―培养―就业―招生”和“院领导―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各系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学生助理―学生”两种多级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构筑科学顺畅的就业对教学与招生的导向与反馈体系。学生在大学四年不同阶段都会反映出不同特点,而不只是刚进入大学的大学适应期和快要毕业时的就业期需要关注,在大学中间也是培养学生的黄金期。(1)构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就业指导课有着理论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特点,单一的课堂理论授课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课程实行分阶段授课,遵循大学生在校四年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分七个学期开设相应的课程。第一学期“职业规划”(大一上学期),主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基本理论,初步树立人职匹配的理念,初步学会运用职业测评工具及SWOT决策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实践环节为职业测评及结果分析,完成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学校在学期末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第二学期“时间管理”(大一下学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时间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记录分析个人时间管理的状况,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时间管理水平,养成良好时间管理习惯,在实训中提升学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环节为个人时间行为记录及结果分析,个人时间管理实践报告书的撰写。各系学期末组织时间管理大赛。第三学期“目标管理”(大二上学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目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分析个人价值追求、兴趣爱好及能力特长的状况,结合现实,养成良好的目标导向行为习惯,提升制定职业发展长远目标、实现近期目标的能力。实践环节为个人与环境特点分析,撰写个人目标体系的建立与管理规划书。各系在学期末组织目标管理辩论赛。第四学期“初始创业”(大二下学期),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理财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团队合作与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实践环节为组织拓展活动,培养个性特点与团队合作精神,进行创业计划书案例分析。可以适当引入社会上创业培训课程,让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参加培训。学校在学期末举行创业大赛。第五学期“职业定位”(大三上学期),使学生了解专业、职业和现实环境,能够结合个人条件,合理确定个人的职业发展定位,提高学习专业技能的方向性,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实践环节为职业与专业社会调查,学生进行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同时撰写访谈报告。各系在学期末举行职业定位展示大赛。第六学期“就业准备”(大三下学期),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求职与就业的方法技巧,尝试完成个人的求职实践或就业实习。实践环节为模拟招聘,学校在学期末举行简历大赛。第七学期“就业实战”(大四上学期),使学生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程序与步骤,能够依法保护自己的就业与劳动权益,能够运用求职就业方法,通过就业实战,实现适合自己与社会实际的就业与职业发展阶段目标。实践环节为求职就业实践,召开已经毕业学生与在校生经验座谈会。(2)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实训等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态度、观念的改变和技能的获得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引导学生掌握求职原则、方法与技巧,合理定位,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与就业能力。

4.结合教育部及教育厅编制的教材,编写符合学生实践需求的就业指导课程随堂册。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教学随堂册的编写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参与性和以老带新性。同时,这样的教材会更符合学生需要,吸引学生的关注。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为例,由老师和学生助理共同编著了《大学生职业发展笃行册》,以“认知篇―时间篇―总结体会篇”为章节的结构顺序,学生可以根据理论知识的认知,进行实践达到与自我结合,形成个人的能力,为人生的发展和职业道路的进步奠定基础。

大学生就业课越来越受到高校重视,但是这门课程如果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素质不仅仅是需要普通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政策,以及求职技能教育那么单纯,更多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花时间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学做人学做事,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艳.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实践及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0,(7).

[2] 黄志荣,孙传浩.对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若干问题

第5篇

关键词:职业规划;辅导员;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332-02 一、职业规划的内涵和意义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的变革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推进,大学生就业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国家、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衡量高校组织管理、教学管理、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借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大学生尽早地认识自我,明确学习目的,对于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实现成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职业规划的概念。职业规划(Career Planning),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行动,以达到职业目标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系统工程,它指的是大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作的方向性的方案。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社会职业的现实要求;二是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大学生自身。

2.职业规划的意义。(1)可以发掘自我潜力,增强个人实力。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主要是在完成学校安排的课程和家长布置的任务中度过的,大学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大学生需要积极主动的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个时期是职业规划的准备期,如果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现有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制定职业规划,就能合理的定位,并不断的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可以提高人生发展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学生的心智成熟,精力充沛,反应敏捷,正是学习和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的大好时机。因此,制定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帮助和鼓励学生努力奋斗,把握机会,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浪费青春。同时,制定职业规划会使人更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个人严格执行职业规划,逐步走向成功。(3)可以有利地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过引导大学生自我认识、规划设计、具体实施等阶段,让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以便扬长避短,有的放矢;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社会需求、行业职业特点,调整就业期望值,明确就业目标,准确定位,从而推动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高校辅导员在职业规划教育中的意义及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就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际来看一般包括学生的思政治教育、资助工作、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当然,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辅导员也开始承担就业教育工作。而且,作为与大学生们接触最多的教育者——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最直接参与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辅导员作为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教师,对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人生发展等负有指导职责。同时,作为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第一课的思政教育开始就可以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这样能使学生尽早地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鼓励和引导他们科学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可以让每一位大学生充分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度发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不断丰富实践经验,积极应对社会形势变化,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从容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化“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赢在职场的起跑线上。

2.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最合适参谋者,能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对大学生个体的了解也最直接。在日常教育服务管理的工作过程中,他们可以根据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职业梦想,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参谋,并因人而异地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意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专业、 有不同的智力基础、 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水平,这些使大学生的个性有所不同。如果职业规划指导不结合大学生的个性,为求简便而使用统一模式指导,必然使职业规划流于形式,也必然没有实效。

3.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最理想教育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辅导员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事务的管理者、 指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最基层、 最直接履行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是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活动的最理想人选。在对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活动中,不断地弘扬核心价值,坚定理想信念,使他们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自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愿意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贡献力量。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民族、人民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始终把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三、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两项重要工作,而职业规划教育是就业教育的系统性表现,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目的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为学生毕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抓住一年级,灌输职业生涯设计基本概念。许多大学生在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混淆职业与专业的区别,选择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职业规划工作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就引入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兴趣所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有初步的设想,增强他们学习专业的自学性,同时适当灌输就业竞争意识,教育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设计概念,培养职业意识,引导他们适应从高中到大学教育方式的转变,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学好专业知识。

2.深入二年级,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经过大一的过渡,学生基本上了解并适应了大学生活,这时候,职业规划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开始着手职业生涯设计。要侧重于教育学生正确认识、 塑造和完善自己,激发专业兴趣,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建立合理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1)“知己”——学会分析自身的的得失、优缺点。大一被动的适应的大学生活后,大二要对大一生活进行分析总结,找准个人得失,扬长避短,树立正确的职业奋斗目标。(2)“知彼”——了解专业就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找出自己的差距,调整今后的努力方向。(3)“实践”——理解、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如参加兼职工作、 社会实践活动,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工作责任感、 质量意识、 服务意识,学会与人沟通,培养工作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4)“实现”——根据“知己”、“知彼”、“实践”,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并为之努力。

3.把握三年级,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调整性的指导。大三,通常被认为是大学的分水岭,有人开始为考研准备,有人开始为就业做准备,有人开始在出国深造还是个人创业上犹豫等,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一定要指出职业规划的不确定性,可以根据个人或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的有效调整。这个阶段应侧重指导学生:(1)引导学生对大一、大二生活进行总结,纠正错误的就业心态,更新就业观念,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2)使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状况和就业市场对应聘者素质的要求,分析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个人的就业条件,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确立职业目标。(3)使学生了解就业方针、政策,学会如何收集就业信息,掌握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程序和内容,知道常见的劳动争议,了解劳动关系权益保障,从而增强劳动法规、法律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企业的操作和对人才的需求,提早做好就业准备。

4.立足四年级,对毕业生进行择业技巧、个性化就业指导。大四,大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在校的时间只有半年,在这半年时间内,应该对毕业生侧重择业技巧、和个性化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本年度就业形势和政策,居安思危,降低期望值,准确定位,调整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科学务实的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等,从而促使学生顺利就业。

总之,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管理,作为教育的直接承担者——高校辅导员,应与时俱变,有的放矢以职业规划教育为切入点,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实施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就业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明析自我定位,尽快适应大学,全身心投入大学的学习、生活。通过职业规划教育的开展,既提高了大学生的专业技术、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实现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好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形成优良的学风。

参考文献:

[1] 胡雪飞.浅议中国高等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设计[J].社科纵横,2004,(4):120-121.

[2] 王若光,许溪沙,张徽.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建设教育,2009,(7):19-21.

[3] 陈莉,白冰.浅谈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J].东方企业文化,2012,(1):90.

第6篇

[关键词]多目标;土木工程;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01-04

一、引言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是我国土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362所高校开设了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在校学生人数约60万人[1],其中教学型院校297所,研究型院校(主要指985和211院校)65所。[2]近年来,国家基础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大型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各类新的工程技术问题也不断涌现,这给广大土建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的舞台,同时也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工程问题复杂多变,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师应具备以下能力: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土木工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及一定的领导能力;能胜任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具有终身学习和保持科学创新思维的能力与习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胜任复杂多变的职业岗位。[3]

然而,目前国内教育体系对于工程类本科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较为重视,对于其科研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则相对不足,导致很多初出茅庐的本科毕业生科研素养不高,甚至很多工作多年的工程师的科研创新水平也较低,在面对复杂的工程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据统计,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约为10∶1,但我国高校科研创新的主体力量却集中在占人数比例相对较低的研究生和高校教师中。[4]这样巨大的反差说明当前我国高校工科专业本科生总体上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较差,但同时也说明,我国高校的科研创新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因此,高校如能采取有效的教育培养模式,积极调动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充分挖掘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将能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省部共建211高校郑州大学为例,通过对土木工程及相近专业的本科生进行调查,了解其科研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试图探索一套有效的教育培养模式,以提高土木工程以及相近工科专业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我国土木工程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注入新的力量。

二、土木工程及相近工科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现状调查

以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及相近工科专业的四年级本科生为对象展开随机调查。之所以选择这一群体,主要考虑到大四本科生已经历过近三年半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短期的专业实践实习,他们对个人能力、个人的培养需求、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以及所学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等方面已经有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认识,针对这一群体的调查更能反映问题,也更有利于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此次随机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62份,回收率87%。调查采用半结构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内容包括:工科专业本科生个人的教育培养定位、个人的志趣方向、个人科研创新能力的自我评估、对现行教育培养模式的认同感以及对培养模式改革方向的建议等。

调查结果显示:有65.5%的被调查者赞同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重点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有84.9%的被调查者对在大学期间参与各类科研创新活动非常感兴趣,但只有20.7%的被调查者对于本专业方向的科研创新活动非常感兴趣;有73.6%和21.8%的被调查者自我评估科研创新能力水平为一般和不强。调查还发现,90%以上的被调查者强烈不认同目前的教育培养模式和考核机制,认为必须结合时代的需求进行变革;近80%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读研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简单总结可知,目前土木工程及相近工科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该群体总体的科研创新能力还待提高。该群体对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但他们专业方向跨度大,随意性强。因此,对于本科生群体的科研创新意识必须加强引导和管理,使本科生发散性思维较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要保证本科生参与的科研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二)原因分析

造成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有:

1.缺乏有效的引导

很多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活动是根据个人爱好在“地下”状态自发进行的,随意性较强,往往只重视科研创新过程本身带来的刺激性、探险性和趣味性。[5]由于缺乏有经验的教师和科研团队的指导,本科生对于类似的科研创新活动的研究现状了解不足,对于创新活动的社会实际需求了解亦不充分,因而其科研创新活动大多停留在验证性的水平上,科技含量低,成果缺乏应用价值。

2.缺乏管理制度保障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尚未有效跟进,使得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活动长期处于无序进行的混乱状态。[5]由于得不到制度的保障,很多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成功率较低,且少有的成果一出来就束之高阁,很少能转化应用,这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成果的流失。

3.缺乏资金和物质条件支持

资金支持对于科研创新活动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各类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的创新成果占主导地位便是明证。由于本科生基数大,高校对多数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活动资金支持力度不大,能提供的硬件条件亦有限,导致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活动难以为继,很多富有创意的项目因得不到资金支持无法顺利开展或半途而废。

三、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一)采用多培养目标的教学管理模式

上述调查表明,有近80%的本科生希望通过读研来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学生的需求,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适时调整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和培养方式,探索更有效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以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土木工程专业年均培养本科生240名,其中有100多名学生毕业当年考取研究生(含推荐免试生36名),约占总数的40%(推免生占总数的15%)。当年未考取研究生的学生近一半仍有继续考研的打算。

可以看出,在研究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继续读研的比例较高。因此,可以考虑采用多培养目标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有志于读研的学生,实行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方案,统筹安排课程学习、科研训练、考核管理和毕业答辩等环节,重在培养其科研创新思维和理论创新能力;对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则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校企合作的培养方案,重在培养其实践操作技巧和技术创新能力。

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是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有机结合,也是现行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制度的有益补充与延伸。这种培养模式对于研究型高校来说尤其适用,不但可以缓解招生数量与培养质量之间的矛盾,而且有助于吸收本校优秀本科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进而优化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实现了以人为本。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形势下,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对于促进优秀本科生努力学习、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即高校与企业充分挖掘并发挥各自潜在的优势所形成的一种联合培养模式。由于高校和企业各自的职能定位、文化背景、社会资源及规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该模式具有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学研一体的特点。这种培养模式尤其适合实践性更强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能使本科生在学习期间既能进入工程的前沿,遇到更加实际、具体的问题,又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拓知识视野、提高科研素养、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快速转变角色,适应岗位工作,进而获得企业的青睐。

目前,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教育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分制度,允许学生在修满毕业要求的学分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学习进度,这就增加了人才培养的灵活性,使本科生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既可以选择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也可以选择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了个性化发展。弹性学分制度的优越性可见一斑。

(二)形成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和考核体系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主要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模块组成。以郑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电工学、计算机与程序设计等公共基础课,以及土木工程概论、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主要包括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工程地质、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砌体结构、钢结构原理与设计、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土木工程CAD、高层建筑结构等。基础课主要在大一、大二开设,专业课在大三、大四开设。

考虑到基础课涵盖的学科领域相对宽泛,学生的学习目标亦较为分散,该阶段的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可考虑以多角度启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为主。在师资力量的分配上,建议由中老年教师多承担低年级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这是因为中老年教师具有长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经验积累,已经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研态度,同时他们对学科和专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更容易讲解透彻,也更有助于本科生夯实科研基础,同时还能从思想上对本科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本科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科研创新思维。

由于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课和选修课涉及的学科领域相对集中,而且学生有了基础课知识的储备,对专业课知识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主动思考意识,因此可考虑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科研信息的传达,增加专业课教学内容中的学术含量,留出足够的教与学互动讨论的空间,进而达到多层次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师资力量的分配上,建议由中青年教师多承担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工作。这是因为中青年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不足,但思维活跃,能接触到土木工程学科最前沿的研究课题,他们往往能站在学科的制高点上看待和讲解问题,这将有助于开拓本科生的科研视野,培养其科研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建议教师要加强引导和示范作用。在课堂上应多提出与当前生产和工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与所讲授的专业课程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们参与交流探讨,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增强学生们的主动求知意识和专业学习兴趣。在课堂时间使用上,还应把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考虑进去,使其达到一定的比例。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这个比例在30%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这样既能满足课堂教学容量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科研思考能力的提高。

在课程考核方面,建议采取“5+3+2”的综合考核模式,即专业理论知识占总成绩的50%,专业实践能力占总成绩的30%,剩下的20%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科研创新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多目标、多标准的考核方式,即只要学生在任意一方面表现突出,而其他方面表现平平,也应视为考核合格。这样灵活的考核方式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留出了较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空间。

(三)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在科研界,导师是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助跑者和引路人。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导师制主要是针对研究生而设立的,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行的则是辅导员管理制,这与多数高校师资力量相对紧张有关。[6]随着本科生规模的扩大,辅导员管理制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上均已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

为加强对本科生的引导和管理,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为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对导师制的看法,笔者也做了随机调查,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有74.7%的学生期望在大学期间得到导师的指导,有83.9%的学生对于导师的期望在于导师能直接指导其进行科研创新工作,而不是导师的名气(期望导师名气的仅占5.7%)。这说明本科生对于导师的期望趋于实际,而不是虚无。

可见,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行导师制既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仅依靠在校的专业教师,师资力量明显紧张,同时实践资源相对匮乏。因此,为了解决导师不足的问题,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高校可以考虑向科研院所和企业伸出橄榄枝,大力招揽在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工作在科研和土木工程一线的人员作为导师,从而增加导师的基数,以合约的形式联合培养学生。

(四)构建依托科研项目的有本科生参与的科研梯队

本科生自发的科研创新活动的一个显著弱点是,随意性大且成功率低。因此,以已有的科研项目为依托,吸收本科生参加课题工作,将其纳入科研组织和团队中,形成学术带头人―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生―本科生一体化的学术梯队,是实现研究生、本科生协同培养,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捷径。

本科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不仅要依靠教材知识的积累,还要靠科研项目训练和试验经验。试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很多科研课题和工程项目及其涉及的专业理论都需要通过试验来解决和验证。与研究生相比,本科生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都相对薄弱。因此,在科研梯队中,本科生可以从最基本的试验环节入手,以科研助手的形式协助研究生进行具体的试验研究和其他工作。

本科生通过上述方式参与导师团队已有科研项目的研究,可以尽早接受专业教师的指导,熟悉专业知识,获得第一手的科研实践经验,同时还可以在与导师和其他研究人员交流的过程中,获取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些基本理念、思路和方法,掌握科研的基本程序,避免自发进行科研活动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另一方面,本科生的参与也可以解决团队部分教师,特别是新入职的博士教师指导研究生人数不足的问题。

构建依托科研项目的有本科生参与的科研梯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本科生科研创新缺乏资金和物质条件支持的问题,同时也使本科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意思想得到合理引导和使用。在科研梯队中,本科生不需申请经费就可以接触到前沿的研究课题,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还可以与多层次的研究人员进行互动交流,使自己的思想火花得以绽放。有本科生参与的科研创新梯队人才培养模式为本科生提供了科研创新训练的平台和实施空间,同时也为新入职的博士教师提供了智力资源。这种培养模式也是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

自2011年9月至今,经过4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所在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就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进行了小范围的实践和尝试。笔者所在的团队共有校内指导教师4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1位为教授兼学术带头人,3位具有副教授职称;校外指导教师3位,分别在设计院、房地产公司和建筑科学研究院任职,全部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2名。

实践过程如下:

(一)甄别需求、组建团队

在学院党总支、教学办、团委和辅导员的帮助下,从大一和大二本科生中精心选拔6名有志于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的学生和4名倾向于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根据他们对自身发展目标的不同定位,分别制订不同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之所以选择低年级本科生进行尝试,主要考虑到他们可塑性强,受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影响较小,便于根据其个人发展需求来调整知识获取方式。

在选定的学生和导师之间进行匹配,遵循自愿组合的原则。导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在研课题或工程项目,并提出自己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学生可以向导师介绍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科研或工作设想,供导师选择和参考。通过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分别组建有本科生参与的科研项目研究团队或工程技术研究团队。

(二)因材施教、分工指导

研究团队组建之后,各责任导师负责对团队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导,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辅导、文献资料搜集与查阅、工程结构软件使用、结构试验技术培训、结构施工工艺及检测技术培训等从事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创新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为了确保参加科研创新能力训练的学生保持正常的本科学习进度,全面协调发展,各团队的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们还对团队的本科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课程辅导。

经过大一、大二阶段有针对性的培养,笔者团队的本科生在进入大三、大四之后,基本上掌握了科研活动的基本流程,在团队科研项目研究和工程问题解决过程中,如项目前期调研、文献检索与查新、申请书撰写(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试验方案等)、成果总结与发表,以及工程问题的现场技术指导等方面都有本科生的参与和贡献。在2013-2015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中,笔者团队的本科生申报的项目全部获批立项,其中2项为国家级项目。此外,团队培养的6名有志于读研的学生,全部获得读研资格,其中2名被保送到同济大学;4名毕业后拟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深受实习单位好评,其中2名已和实习单位签订了工作协议。

五、结语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是我国土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在当前社会不断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土建工程问题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不仅要拥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本文以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及相近工科专业的本科生为例,通过调查了解了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了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途径:采用多培养目标的教学管理模式、形成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体系、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构建依托科研项目的有本科生参与的科研梯队。

对上述培养模式的小范围实践表明:多目标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提升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和考核体系为本科生科研思维的训练和科研意识的提高创造了较大的培养空间;导师制和有本科生参与的科研创新梯队人才培养模式使本科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意思想得到了合理引导和使用,是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为研究型高校土木工程以及相近工科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和创新人才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祝明桥,谢献忠,皇晓东等.深化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56-59.

[2] 汪峰,张国栋,杨俊,刘鸿琳.基于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63-66.

[3] 赵桂峰,张猛,李瑶亮,陈淮.浅谈新时期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13(3):11-14.

[4] 赵彤洲,蔡敦波,鲁统伟.工科类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索及实践[J].河南科技,2012(13):42-43.

第7篇

【一】

对建筑设计过程的认识“拿到一个方案,你务必清楚这个方案基地在哪儿,环境怎样样”

这是我们公司产品研发部丁总说的。丁总负责整个公司内部日常事务,并负责建筑设计方案创作。他喜欢和员工在一齐,个性是我们这些实习生。实习生一拨一拨的来了又走了,但他的个性依然不变,就是个性地喜欢跟实习生在一齐做方案、讨论方案。每当一个新的设计任务那过来,他就会让我们实习生单独做方案,他来评说。同时他也会做一个方案,然后一齐交流。每个项目的设计能够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能够说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漫长的时候如遇到大型住宅小区,几十万平米的小区,分期而建,至少也得一两年。短暂的如一些投标,或者一些委托设计,也就一两周,甚至一两天。但不论是大型小区也好,小型投标也好,委托设计也好,总会有设计开始的时候,也会有设计结束那一刻。

老总说,拿到一个方案,你务必清楚这个方案基地在哪儿,环境怎样样其实他讲的也就是方案的前期工作。方案的前期工作是整个设计的基础,在这个阶段,需要超多的信息和资料,要对方案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一般来说每个方案都有一个甲方委托的设计任务书,这个任务书上所包含的信息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出发点。但是仅靠这个任务书上的东西肯定是不够的,所以需要对任务书上的资料进行深化,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最原始方案的构成过程,因为在深化任务书的同时也就对在整个方案中要解决的问题作出一个初步的回答。所以,建筑设计前期工作也不只是收集资料那么简单。在前期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大概有,对方案基地的分析,对基地周围整个环境的分析,找到设计的出发点,找出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中也许会遇到资料收集困难的问题,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到现场观察,照相,然后对资料进行汇总。通常,这个过程会以一个前期报告的形式总结出来,然后跟同事们一齐交流,讨论。透过交流,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在下一步的方案设计中解决问题。然后就是方案的设计过程了。这是方案构成的关键过程。也许在最开始方案只是在思考中,但这个阶段就要求我们动手动脑,讲方案表现出来。手绘方案草图是必要的,也是最直接最方便

的表达方式之一。这个时候老总不会打扰我们,会让我们自由发挥。草图过程后,又会有一轮交流会,对每个方案进行剖析简评,找到设计的突破点。但是这并不是最终的方案。方案过程是漫长的,也许直待到出施工图甚至是施工图纸后还有改方案的。方案的设计有不断反复的过程,即便是这样,最后的方案也不是最完美的,而只是最适宜的。方案的初步设计中或许会用到电脑,手工模型等工具来推敲方案。模型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工具,这在我所实习的公司用到的时候很多。几乎每个方案都会有模型,有的方案甚至好几个模型。这个设计过程中会构成一些实际的方案的东西,公司一般构成一个幻灯的文件,方便大家在一齐讨论总结。这之后构成的方案已经有必须的可行性了,但还需要深化。深化的方案会构成一个方案文本。这个文本能够用来更甲方交流,也能够公司内部交流。但这都还是初步设计过程。然后便是方案深化过程。方案的深化过程意味着方案基本定下来了,能够进行施工图的设计了。施工图设计在我所实习的公司是用跟方案设计不同的人来进行的。这样的安排合理性有待商榷。尽管是不同的人来进行,只要有团队意识,一般也能顺利完成。这样,一个大体的方案设计过程也就是这样。我在公司实习期间,还听了一设计成果回报会。

公司的老总陈总(董事长)对一个已经设计好的方案进行的总结。也就是说,对每个已经设计完的方案,还需要重新在脑袋里面过滤一次,及时总结方案中的足与不足,以便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少犯错误。有时候方案的设计往往会因为甲方的意见重新再做,中国的建筑行业里面,甲方甚至超过建筑师对建筑方案进行总体控制。所以方案往往不是一轮两轮能够做完的,有的时候会做很多轮。更有甚者,在做了很多轮后,甲方自己拿出一套图来,然后说照着那套图做就行了。所以说建筑设计的过程不是直线性的发展过程,有的是曲折的无规律可循的一个过程,充满了反复,充满了否定。我们在设计中要保证,最后的结果却是明确的,清晰的。

对专业分工合作的认识

“此刻老板要求我们化施工图的也要学着画建筑方案,每样都要懂一点。”

这是我们一组负责施工图的王工说的。王工和另外一位张工负责一组的施工图设计。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包括建筑部内部之间的分工合作,也包括建筑部跟其他部门的合作。我所在的公司方案设计过程和施工图设计过程是由不同的人来承担。公司分了4个建筑设计小组,每个小组里面有两名负责施工图设计。但最近公司的新规定是负责施工图的人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参与到方案设计中来,同时方案设计人员也要参与到施工图的绘制中去。相互学习,相互渗透。除了组内部的分工合作外,建筑部跟景观部,结构部,设备部,暖通部,电器部也有密切的合作。跟景观部的合作主要是方案阶段建筑设计的场地绿化景观设计部分。有时方案催的急,这部分工作就交给景观人员去做了。这样的结果也有收效很好的,也有没有效果的,有的时候景观部设计的绿化场地拿过来还得经过建筑部改,或者干脆弃用,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跟其他部门的合作也十分密切,一个成熟的项目不仅仅仅包括建筑设计,而且包含了其他的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电器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有时候会给设计带来约束性,需要建筑师认真对待。在我实习期间,曾见过结构部的人过来跟建筑部的人沟通,调整建筑设计方案。我的室友是搞建筑电气的,曾跟他说起建筑电气的事情,他说搞建筑的(主要是方案设计)图要是画的准确,拿到他们那儿去他们很省事,用不着麻烦改图层什么的。所以说最后所构成的成果往往不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整个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毕竟还是要回到专业上面来,各司其职,干好自己的专业问题,整个设计流程才会少走弯路。在中国建筑行业还有特殊现象,那就是本来是整个建筑设计中要思考的问题被层层细化,有很多外包公司,专门负责建筑设计中的某一项。如效果图公司,专门做效果图,建筑动画什么的,跟他们之间也就应要有合作意识。设计小组内部也有明显的分工,每个设计师有自己的强项,比如有画总平好的那么他在设计中负责总图的绘制设计就会多一点,有户型潜力很强的那么他在设计中就专攻户型方面,也有立面造型潜力很突出的在立面造型的时候就多分担一些职责。但是如果分工太明显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段工(户型潜力很强的一个同事)说

,去年公司没有分组的时候,那时候来一个项目,大伙儿都分着干,干总平的就负责总平,干立面的就负责立面,那样做事确实很快,但是把建筑师的个人素质给降低了,长久下去,干总平的可能立面造型方面就会弱下去,干立面的呢,总平方面又可能又会弱下去,所以整个公司的人力没有得到最大化得锻炼,不利于个人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公司的发展。所以个人的综合专业素质,综合专业知识修养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要做一个全面的建筑师。

对建筑设计方法的认识

“建筑师就是业主和住户之间的桥梁,我们需要解决的却不仅仅是业主和住户之间的问题。”

这是在实习的最后一天,丁总给我们实习生做的一场专业知识培训上讲的话。每一个建筑设计人员都有一套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法,都有一套自己的建筑设计节奏。建筑学学生课程作业和实际建筑设计工作有很多的不同,而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实际,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最后的成图上的每一个东西都得有理有据,都得让甲方心服口服。一名“专业”建筑师有处理各种复杂设计问题的潜力。当然对于一个从学校刚出去的本科大学生来说,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建筑设计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约定俗成的,每个建筑设计人员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阅历都会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都会体现到建筑设计当中来。进入设计院,所要处理很多关系,设计师,客户,用户,立法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些人群有构成了来之外部和内部的一些约束,有基本的约束,有形式上的约束,有实际问题的约束,也有象征性的约束,种种的约束都是向着建筑设计本身来的。一个专业的建筑师所面临的就是平衡这些约束之间的关系。那里,设计师是指我们自己,以专业眼光来看待的建筑师自己。客户一般是甲方,投资方,不必须最终住到房子(建筑)里面去。而用户呢,是最终享受房子(建筑)的人。

【二】

一、实习目的,任务:

1、了解设计院不同专业相互合作方式,学习建筑师的职业素质、及协调潜力。

2、了解设计院的工作程序,建筑师的基本工作资料和工作方法。

3、结合实际工作,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二、实习资料:

1、了解有关建筑设计的法规、规范、标准。结合实习工作,在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的具体安排下,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建筑设计方案或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2、了解设计院的工作和程序,建筑师的基本工作资料和工作方法,了解设计院的不同工种的基本工作资料和合作方式。

3、指导老师检查指导实习工作。

三、实习日期:

第二学期教学周1―17周。

四、实习单位、地点:

单位:******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

地点:**省**市**路**号****中心*楼

五、实习经过:

大四下学期,我有幸来到******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实习,在为期四个月之久的实习期里,我进一步了解了建筑的深刻内涵,从书面的理论水平攀升到与实际结合的新的高度,同时,对具体设计流程,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效果图的要求规范都有了更深层的体会,空间概念也逐渐明晰,对未来有了新的定位,相信这段实习经历在我未来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我实习的经历和心得体会。

实习第一天,当我来到设计院,端详那些即将陪伴我度过四个月实习时光的新同事们,环顾着那全然不同于学校的新环境,看着办公桌上那一叠叠图纸和墙壁上贴着的成果图,情绪用激动万分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强烈的表现冲动涌上心头,我下定决心,把那里当作人生新的战场,来走好人生关键一步,证明自我,超越自我。

刚来的时候,所长就给我找了个指导老师,他的名字叫王伟,由于我是自己搬电脑来的,所以平常在学校做的设计都在电脑存着,所长把王工找来,让我们认识一下,以后好跟着他学习,他开始也没有给什么活,就看了我平常在学校做的设计,给我指点了一下,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是我的指导老师。

来这的前两星期,不明白该做些什么,什么也插不上手,只是那里看看,那里逛逛,有的时候看看书,看看别人画的图,给自己找点事做。过了两周以后,最终还是公司里的王工程师给我指了条路,他告诉我一些简单的要求让我用CAD软件画一个两层的办公楼的平面图和立面图,最后有事情做了,于是我就乖乖的做起了图。说实话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经常画图,速度和质量相对来说都是很高的,但是当我以很快的速度完成后,王工指出了很多规范上的不足,然后他就耐心地告诉我设计的流程和不同建筑种类的设计规范要求。

首先,是对建筑的整个流程的了解。建筑物的构成、流程如下:投资商投资--国家审核批准--设计院做出建筑方案--中标--设计院进行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物正,立,剖面,水电,供暖的设计)--建设部审核批准--施工单位施工--监理进行审核--施工完成,交工--装潢公司进行装修--交工--由投资商和房产公司进行买卖。

整个过程中,建筑的设计部分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所以设计的时候,每一步都要按照规定,每一步都要谨慎。设计时也有它的过程:做方案(务必贴合结构要求)--进行平面设计(设计的同时,由结构师就行调整,平面做法应贴合结构要求,调整的同时,结构师进行结构设计,两者属于同步进行,同步完成)--立面,剖面设计--水电,供暖,电梯设计。

对这一些方面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绘图。绘图所用程序为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具有二维,三维绘图功能。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建筑物平,立,剖的二维绘制。绘图,要先对功能进行了解,再就是熟悉里面各个工具的用法。绘图的时候也有步骤:轴线--墙线--门窗--楼梯--屋内布置--标注。

还要一边绘制一边修改。刚开始画一些简单的房屋平面图,学着用快捷键做图。在绘制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弧线与直线的交接,图形的闭和,楼梯的绘制,在做这些时候经常出现错误,影响下一步的操作。在这些操作中,就需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去修改。

在以后的日子里,进入了上班的模式,帮忙别人干点小活,也参与几个小型的方案的设计,但是我的设计一般不被使用,因为我方案还处在现实与理想的交融处,也就是不结合实际,但是这能够锻炼我的思考,积累更多的经验来为以后做铺垫,方案的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的方案的出炉,需要更多思考和更多的经验做后盾的,而我是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对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熟悉,这有从实践中吸取经验。

有时候别人给你个小区让你用PS处理,这都是常见的事,所以学到PS也是当务之急,在这段实习的过程中,PS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关键是学习和请教,不会的有高手在,大部分都是精英。在我们所里,3D是不常用的,一般做效果图都拿到效果图公司去做,大部分人都用SketchUp来画效果图来表现一下,所以在这不会3D能够,但必须要会SketchUp这也是方案表达的一种形式。以上这些都是画图手段,必不可缺少的,想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关键要不时的学习,我们这设计院有好多书,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就用看书来提高自己,总之学到东西就行。

在所里作为一个实习生,什么小活都干,能够说会有学长给你活叫你做,有时候给别人给你一个平面图叫你画立面和剖面,都是设计好的,这样的活并不简单,也需要开发大脑资源和充分的想象力,还有要准备多次的修改,好的方案都是在多次修改中完成的,我也不例外。

在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之外,还要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的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人际利益关系就像是一张张的网,连之后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而当你能够把这张网不断地进行扩张,并且持续其完好的状态,就有在社会中立足的基础和取得发展的机会。

也许我们不必将这个关系看得太复杂和过分重要,毕竟我们才刚从学校里走出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必须的时间慢慢积累和沉淀。由于这次实习时间短暂,因此并没有多少时间让我对设计院的同事进行详尽的交流,一般只能够把握在每一天的吃饭过程中以聊天的方式促进了解。

除此之外,在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还有两次聚餐和一次群众户外活动的机会,我也用心参加了,这多少也会增加我与同事之间的交流。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认识到了一批设计人员,相信这是我在实习中获得的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但是对于自己在交流上的不够用心主动以及他们交流的有限性,成为了我在这次实习过程中的失败教训的一部分。

六、实习心得

其实,四个月下来,才发现自己大学四年学的知识太少太少了,专业性的知识只接触个皮毛,我突然发现我的未来、我的期望、我得曙光我要努力学习,毕业前的一年内,我要大补,充实每一天,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每一天都有进步!

在设计院这段时间,充分的让自己了解的更多,更全面。透过与其他同事的交流,间接的了解一些规范、控规方面的资料,以前只是理论上研究,此刻在设计院透过图(2016年度大学毕业生会计实习报告)纸,实际的工程去接触,别有一番味道!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次在设计研究院的实习还算是比较满意的。首先,这次实习到达了我设定给自己的最低要求:初步了解到设计院的架构设置和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设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开展状况,以及认识到一些从事设计工作的结构师、设计师等等。

其次,我还提高自己对电脑制图软件的应用水平,并学到了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学过的制图软件。除此之外,在多次的修整制图的过程当中,让我加深了对设计的认识。但是令我觉得不满意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日常的交流中不够主动用心,引致在工作时产生困难。

此外,自己的电脑软件操作水平有限,再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遇到相当大的难度相信我能够充分吸取这次实习的经验和教训,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完善自我,尽自己最大的潜力成为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年青人。

【三】

一,实习目的

透过在设计院的实习,体味设计工程师的根基工作轨范、工作体例、职业素质要求,毕业后能更好顺应市场的成长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磨练学生在校的进修下的功效,填补课堂进修之不足,提高综合设计的手艺,以到达专业培育的方针。

二,实习资料

1,阅读学习《东至县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东至县城污水处理工程(一期)初步设计第一册-设计说明》《安徽东至县城污水处理工程(一期)初步设计第三册-设计图纸》《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等设计院的相关资料,了解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污水处理厂的功能和好处,了解各构筑物的功能,并亲自演算各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巩固的课本上学习的知识,也拓宽了视野。

2,经过中南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师的多次耐心指导,参与设计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工程师们节约了时间,我们同时也学到了专业技能。

3,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公司的上下班时间,遵守职工制度,服从管理和安排,尽量在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知识。三,实习时间2013.3.18~2013.4.26四,实习单位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安庆分院。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南市政总院,英文缩写:CSMDI建立于1954年,原直属建设部,2000年中央所属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后,进入中国中信集团。

该院是综合性甲级设计院,具有市政公用行业甲级、建筑工程甲级、水利行业城市防洪甲级、公路工程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风景园林专项甲级、工程咨询甲级、工程监理甲级、造价咨询乙级、生活污水运营甲级、城市规划乙级以及压力管道GA1的设计资质。能够承担甲级城市给水、排水、燃气、热力、道路、桥梁、建筑、隧道、公共交通、轨道工程、园林景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及城市规划、市政工程规划、工程勘察、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工程咨询、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业务。

总院有限公司共设有九个设计院和监理公司、工程咨询公司、信息中心以及附属水处理设备工厂等生产机构,能为工程设计和建设带给全方位服务。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除继续服务中南部地区外,我院先后在全国建立了一批分院或分部,在泛珠三角有:珠海、深圳、汕头、东莞、广州、佛山、惠州等;在闽三角有: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在长三角有:上海、杭州、南京、温州、扬州、宁波、安庆等;在西南区域有:重庆、海口、三亚、昆明、南宁、新疆等。这些分院为我院开拓市场和生产经营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五,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实习我有幸在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安庆分院实习,收获颇丰。我们在徐院长的带领下来到实习单位,受到了设计院相关人员的热烈欢迎,我们坐下开了一个简短的回忆,各位领导为我们接下来的实习做了细致的安排。我们被分在一个独立的办公室里,每人一个办公桌,配备电脑,工作环境还是十分好的。

在实习前期的一段时间里,我初步接触了给排水设计的一些运作,熟悉了粗、细格栅,旋流沉砂池,氧化沟,二沉池等构筑物的设计和图纸绘制,积累了必须的工作经验。指导我们的是一位姓范的工程师,在他的细心和耐心教导下,我很快就熟悉了相关的操作,使自己的基础更牢固,技术更全面,实际操作潜力有所提高。在设计院工作,最基本的技能就是使用CAD软件了,我抽空就自己看视频看网上教程学习,慢慢的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制图工作。之后一位姓程的工程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帮他做一些工作。开始我个性紧张,因为根本就不太会CAD。他耐心的教了我一边,并操作了多次给我看,最后我最后学会了,其实就是最简单的管道尺寸标注。帮他忙活了几天,真的收获了很多,那些在网上学习的知识经过实习练习更加熟练了,CAD运用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所学的理论常识进行实践之外,还要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的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人际益处关系就像是一张张的网,毗连着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而当你能够把这张网不竭地进行扩张,而且连结其无缺的状况,就有在社会中安身的基本和取得成长的机缘。也许我们不必将这个关系看得太复杂和过度重要,事实上,我们才刚从社会里走出来,创造精彩的人际关系也需要必然的时刻慢慢积累和沉淀。除此之外,在我实习的这段时刻里,能够在短时刻之内熟悉到了一批设计人员,相信这是我在实习中获得的珍贵的人际关系资本;但是对于自己在交流上的不够用心自动以及他们交流的有限性,成为了我在此次实习过程中的教训的一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