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1 23:55:16
导语:在历史经验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指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从开始到整个项目竣工为止,通过对项目进行控制和策划,确保项目进度目标、费用目标及质量目标等能按期实现。
在整个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分为:1、先确定目标。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前提,如果缺少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么工程建设的所有行为也就失去了目的性,一切建设行为也就无从谈起;2、确保实现目标的整个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唯一的任务是确保目标的实现,即运用一些较为恰当的方法,整合、运作一些较为基本的资源,确保实现目标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组织、筹划、沟通、激励、检查及控制等一系列活动能顺利实施。其中,综合在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有偿的服务过程,此过程给业主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进而收取相应的报酬。
从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从业主的要求出发,确定工程的目标(包括工程中各分项工程的目标),确保施工管理方对所需做的及所需达到的目的十分明确,以此作为前提进行下一步施工管理工作。
二、了解工程概况
怎样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呢?先要做好对建筑图纸、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熟悉,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的具体做法,弄清技术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其次,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进度、技术措施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完成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最后勘察了解施工现场。熟悉了施工图纸只是在纸上了解了工程,要全面、清楚的了解工程,掌握工程概况,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落实施工方法,做好工作的完善。
三、人员管理控制
现场施工项目管理人员是施工生产的主体,包括项目经理、技术员、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安全管理员、统计核算员等,他们的生产技能、质量意识、生理体能、文化素养、心理行为等各方面素质,加上合理组织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群体素质,这些都将会直接关系施工质量的形成和控制。
工程施工前期,项目工程建设部要对各工种进行适当的培训,既有技术培训,也要有文明施工细则培训。合理组织、严格考核,辅之以必要的激励措施,更好的发挥施工人员潜在的能力,保证质量控制过程中生产主体的自控得到充分发挥。
四、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控制材料成本
控制材料成本包括控制资料用量和控制资料价格,而在其中控制材料用量有:合理堆放材料,加强施工场地管理,减少搬运费用;工程施工中,在对材料性能进行合理有效分析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用更加廉价的材料来替代价格相对较高的材料,降低材料费用;做好验收工作,合理回收剩余材料,降低材料消耗。
控制人工费用
从用工数量和质量方面做好控制管理工作。
4.2.1 对于某些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的工程项目(如切割工程),可以让班组进行承包,自行分配人员、工作,降低公费。
4.2.2 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班组管理水平,减少无效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4.2.3 采用包干控制。把劳动定额工量分配到每一个班组,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多劳多得。
3、控制机械费用
充分、合理的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做到一机多用。及时引进一些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机械利用率,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数量,降低设备零配件费用。
4、强化法律意识,加强索赔管理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施工企业要加强法律意识培养,在遇到施工风险时要及时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承包国际工程项目时,更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身利益。加强索赔管理能力建设,使承包工程合同风险分担趋于合理。
五、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1、做好工程施工前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2、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组织、协调、控制、调整和检查的重视,通过试验检测数据来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
3、做好施工技术标准
施工开始前,开发商在进行工程招标时,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工程工期。不合理的工期会造成进度的失控,出现欲速则不达。而一旦工期确定,工程建设各方就要严格按照合约约定,并以此作为进度款拨付的依据。而当工程进行正式施工时,承发包双方就是一整体,开发商不再是主动位置,此时开发商若经常调整工期,会降低招标和合同的权威,失去有效工期。所以,开发商要尽量减少变更工程工期,尤其是一些牵涉到材料标准、承包内容、建筑功能的。开发商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严格遵守工程进度管理制度。
六、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按图施工
施工中,管理人员可以对工程建设人员是否按设计图纸施工进行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处理,该返工的就要返工。其次检查是否有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材料、建筑设备和配件是否达标,发现问题的责令改正,如果情节严重,可以责令整顿,降低资质等级。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
把建设工程质量监管记录录入到监管管理信息系统中,将主体结构工程、地基基础工程及时备案,做好竣工验收条件审查。在网上监管报告审查签况,及时查询工程建材检测结果,对不合格情况及时做好跟踪处理。
七、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为主
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行业的一项重点工作,此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声誉和管理工作素质。所以,我们在进行施工管理时,须要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安全管理牵连人命,安全是企业的命脉。施工管理人员须做足安全工作,对进场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让大家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效益。
2、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反应安全长期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加强安全理念,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做好班前安全活动教育,要将此经济性的安全教育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让安全教育面向一线、贴近生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给施工人员具体的讲解安全要领,注意不安全因素,消除不安全隐患,保证职工安全生产、提高施工效率。
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控制
及时准确地识别控制危险源,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常见的危险源有施工用电、高空作业等。危险源一经确定,就要通知到现场的每一位施工人员,设置危险安全警示牌,任何人不得擅自挪动或拆除。现场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本区域安全动态,危险源发生变化须及时做好应对。
八、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须紧紧围绕繁复和多样的建筑施工内容进行管理。合理控制施工工作,及时同施工、设计、监理等工程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保证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保证整体工程项目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罗晓生.浅议建筑安全管理创新探索[J].工程与建设,2009(10).
[2] 林军.浅析施工管理中进度费用控制[J].工程与建设,2008(6).
[3] 标.浅谈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9).
[关键词]重睑术;埋线法;三针式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4―0517―02
“眼睛”一向被人们誉为心灵之窗,在外貌美学中极受人们重视,因而在众多的美容手术中重睑术开展地也最多。单睑与重睑的区别:单睑人眼睑皮肤较厚,皮下组织较多,眼轮匝肌比较发达,肌后脂肪也较多,重睑者则相反。目前重睑术主要有埋线法和切开法两种。切开法损伤大,被切断的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术后肿胀较重,恢复时间长且切口遗留瘢痕,多数患者不易接受。本院整形美容中心自1983年以来,埋线法重睑成形术在临床中应用达15万余例,其中多为经典“三针式”埋线法,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1万例,男性3879例,女性147121例,15~26岁组占65%;27~45岁占25%;45岁以上占10%。主要为上睑较薄或中等偏厚,也有部分为轻度肿泡眼。术后随访1000余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20年,效果满意。
2 手术方法
2.1 定点画线:在上睑画一平行线,使之与上睑缘平行,距睑缘约4~12mm,在线上定3针6点,每1针2点,2点相距3mm,其中中间一针最为重要,应为眼睑长的黄金分割点。如图3所示。
2.2 设计距离:受术者年轻、眼睑皮肤弹性好、睑裂较大者,设计线与上睑缘距离为6~8mm;对于年龄较大,皮肤弹性差、松弛者,设计线与上睑缘距离为7~10mm;男性则因其心理要求一般设计偏窄。对于上睑肌力7mm左右、眼珠外凸者其设计线距离偏窄,一般为4~5mm左右。另外,还需根据受术者的眼形、职业特点做适当调整。
3 手术步骤
3.1 麻醉:常规面部消毒铺巾,用2%的利多卡因加盐酸肾上腺素沿设计线行皮下浸润麻醉,每侧眼睑的注射量为0.6~1.0ml。
3.2 操作方法:用4mm×1mm三角针穿上7―0尼龙线,先缝中间一针,由皮肤进针缝挂部分睑板或睑板前筋膜,再由皮肤出针,距离间隔为3mm,再由原针孔进针,经皮下进针沿皮内潜行至进针孔出针(内进一下前一内出),然后打死结剪线,留一长线头,以便修改。同样的方法做内侧和外侧两针,操作时注意调整重睑的弧度,尽量使其流畅自然。最后令术者坐起,再次观察重睑的形态,如满意则剪去所留的残线,用针挑起线结周围的皮肤,使线结埋入皮下深处,无需缝合、涂药及包扎,水肿消退即可正常工作,3天内眼部不沾水。
4 讨论
4.1 埋线重睑术手术要点
4.1.1 用量要适宜:一般用量为0.5~0.8ml,过少受术者易疼痛难忍,过多则易引起上睑提肌麻痹无力,影响重睑弧度。主要应注意双侧对称,注入量均等,注入深度为皮下层,不必注入深部组织,以免局部肿胀及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因为重睑术后痛点主要在睑缘附近的皮肤,眼轮匝肌及眶脂肪的痛觉很轻微。注药后按压1min,使肿胀均匀,避免局部凸起影响重睑宽窄。
4.1.2 定位准确:经典“三针式”埋线重睑术其中问一针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整个重睑的弧度及高低。另外,内眦、外眦两针,以中间一针所形成皱褶线为准,每缝一针时均不拔针,让患者睁眼观察重睑弧度是否优美适宜,不适宜可立即纠正。
4.1.3 防止缝线松脱、线结囊肿:缝线松脱是因为到位不准、结扎不牢;缝线是因为缝线过浅或未沿原孔进出针;线结囊肿是因为皮下回针未从原孔进出,结扎缝线带有部分上皮组织,线结过大过浅。
【关键词】 痹必夹湿;风湿病;健脾化湿;名医经验;王承德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12.011
王承德教授为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他从事临床40余年,擅长治疗疑难杂病,尤其在诊治风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风湿病也称痹、痹证、痹病,是多病因、多病机、多系统、多脏器、多属性、多表现的一类常见、疑难疾病;是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燥等外邪侵袭,或者内生风、寒、湿、热、燥、痰、瘀,热毒闭阻经络,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等疼痛、重浊、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以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的总称。本病以皮肉、筋骨、脉络,甚或脏腑的经络气血不通、不荣为主要病
机[1],临床上具有慢性、渐进性、反复发作性等特点。
王承德教授在读研究生期间曾就“湿”与“风湿病”的关系做过深入研究。他依据古代文献的启示,在总结导师谢海洲[2]和自己诊治风湿病的临床经验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痹必夹湿的观点。其对认识风湿病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临床表现、辨证治疗、转归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其痹必夹湿理论整理总结如下。
1 痹必夹湿的含义
风湿病病因病机虽由多种因素引起,但湿起到主要作用。
1.1 理论溯源 《说文解字》谓:“痹,湿病也。”《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张仲景将痹病列在《金匮・痉湿》篇湿病之中,吴鞠通将痹病列在《温病条辨・中焦湿温》篇中论述[3]。张从正《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指出:“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阳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为甚。”
1.2 病因病机 湿有内外之分,但脾虚才是湿邪致病的内在根据。外感湿邪多因气运太甚,或非其时而有其气致天暑下迫、氤氲蒸腾,劳作之人居处潮湿,汗出当风,或受雾露雨淋、冒雨涉水而得之。内生之湿多由脾胃先伤,运化不力,水饮内停,则生内湿。同气相求,脾虚一方面易生内湿,同时又易遭受外湿侵袭。更进一步,湿邪阻遏阳气,日久则常常变生湿热。今人多恣食生冷、肥甘厚腻,暴饮无度,饥饱不调,损伤脾阳在先,又为外感湿邪所伤,更有因避暑而久居空调室内的人造寒湿环境,外感与内伤交织,初始不知,日久为患。外感者风、寒、湿、热、燥可有偏重,然而一旦与内生之湿结合,就成为缠顽难愈的风湿病。
1.3 湿邪致病特点与风湿病症状的对应 湿为阴邪,其性黏滞、重着、隐袭、秽浊、潮湿、趋下。湿邪在痹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是一个重要因素。大凡风湿病者,多为肢体肌肉疼痛重着,关节肿胀,肢体浮肿,周身困重,纳呆乏味,病势缠绵等。湿留关节则关节肿胀疼痛,晨起僵硬。湿留肌表则肌体浮肿,四肢沉重。湿留脾胃则纳谷不香,呕恶腹胀,舌苔腻。湿邪久羁,化生痰浊,阻滞经络则关节肿大变形。湿为阴邪,故阴天、雨季、夜间、潮湿寒冷,阴盛之时,资助阴邪,更伤阳气,病情加重。就发病地域而言南方高于北方,就季节而言雨季多发,就性别而言女性高于男性[2]。湿为住着之邪,必依附他物而行,内蕴之湿,多可从化,非附于寒热不能肆于里,感于寒则为寒湿,兼有热则为湿热,夹之风则为风湿。湿性黏滞故痹病缠顽难愈。湿性趋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故久坐湿地,涉水行走,水中作业,易感湿邪而为风湿,常见下肢恶寒怕冷明显,上身汗出等症。
2 痹必夹湿的临床意义
痹始于湿,病机于湿,变生于湿,治难在湿。
2.1 解决湿热辨证难点 风湿病在临床最多见的证型是寒湿阻络证和湿热阻络证,尤其是急性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湿热阻络证候最为多见[4]。而辨湿热阻络证又当依据热与湿孰轻孰重,有湿重于热和热重于湿的区别。临床对寒湿痹阻证和湿热痹阻证中的湿重于热证的辨证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患者前来就诊,关节红肿热痛者很好辨证,一般多为湿热痹阻证中热重于湿证;而有的患者症状寒热错杂矛盾,颇难辨证[5]。例如关节肌肉红肿热痛,皮色如常或反复发作关节局部色素沉着,患者自感全身或局部怕冷畏寒,得温则舒;关节肿痛,医者触之不热,但患者自感局部发热;或关节肿胀,局部不热反而怕冷,全身恶热,口干便结,多汗恶风;或下肢恶寒明显,肢重乏力,但上半身畏热,多汗,口干且黏。舌象可见舌红苔白腻,或舌红苔黄,或(关节热象兼见)舌淡苔白腻,或舌淡苔白厚上浮黄腻。若将此辨为寒湿痹阻证,用温热辛燥剂治疗,则往往导致病情加重。
区分寒湿痹阻证与湿热痹阻证中的湿重于热证,应从关节局部是凉是热、关节疼痛是否能得温缓解、局部和全身是恶寒怕冷还是畏热发烧、大便稀溏还是干结、舌质是淡是红、舌苔是白腻还是黄腻、脉象沉迟还是滑数来区分。寒湿痹阻者俱无热象,而湿热痹阻则有分化的区别。湿重于热者,因湿邪易遏伤阳气,使寒湿更甚,故本证易向阳虚证候转化,虽出现寒象但仍然属于湿热证。热重于湿者,因热重易耗伤阴液,易向阴虚热盛证候转化,甚则伤及肝肾之阴。湿热并重者,则易耗液伤气,常常向气血阴阳两虚之候转化。因此在临证中,应根据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详细辨识,并依据症状改变,参照有关证候的治疗方法灵活达变,随
证治之。
湿热痹阻证之热重于湿证辨证要点为关节肌肉局部红肿、疼痛、热感、肢体重着,烦闷不安,发热或恶热,无恶寒;关节局部触之灼热,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数。寒湿痹阻证辨证要点是肢体关节冷痛剧烈、肿胀变形、重着、痛处固定,局部畏寒,遇寒疼痛加重,得温缓解,舌淡苔白腻,脉象弦、沉、缓。
2.2 提出健脾化湿应贯穿风湿病治疗始终 风湿病本虚标实,以虚为本,虚实夹杂。本虚往往有脾胃虚、肝肾虚、气血虚、阴阳虚之别[6],以往各医家多以重视肝肾不足为主。王承德教授认为,风湿病以脾胃虚为多,重视脾胃虚弱在风湿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脾虚是“痹从内生”的主要因素,治风湿病应首重脾胃。因脾主肌肉,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利关节,脾气虚则四肢不用。痹多有关于湿,湿之本在脾,土旺则能胜湿,祛湿必先实脾。通过补益脾气,使脾运得健,水湿自去。健脾化湿是治湿的基本大法。
2.3 健脾化湿用药经验 依寒热不同,有温补、清补之异。寒湿痹阻证当以温补化湿,选药宜既能健脾,又能利湿,以黄芪桂枝五物汤[2]为基础化裁,选药如炙黄芪、附子、苍术、白术、炒薏苡仁、党参、茯苓、熟地黄等。湿热痹阻证当清补以化湿,以防己黄芪汤[2]加生薏苡仁、茯苓、猪苓等为主方,选药宜既能健脾,又能利湿,清热而不甚寒凉之生薏苡仁、猪苓、白扁豆、白术、山药、沙参、生黄芪、泽泻之类;兼有阴虚热偏盛者当养阴清热,选药如生地黄、生石膏、知母、玄参、生薏苡仁、土茯苓、穿山龙等;兼阳虚寒湿偏盛者当温阳化湿,选药如附子、肉桂、川乌、桂枝、狗脊、巴戟天、仙茅之类;兼血虚风燥者当养血祛风,选药如白芍、当归、川芎、防风、荆芥穗、羌活等;兼水湿偏盛者当淡渗利湿,选药如茯苓皮、猪苓、泽泻、车前子、大腹皮等。
其中黄芪、苍术、白术、生薏苡仁是历代医家治痹之常用药,用量宜大。王承德教授经验为黄芪30~60 g、苍术10~15 g、生白术30 g、生薏苡仁30~45 g。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有抗炎镇痛、抑制肿瘤的作用[7-10]。当代医家对黄芪治疗风湿病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11-12],黄芪健脾行气,可利湿化浊、行血散瘀,痹病但见气虚证即可用之。生薏苡仁健脾化湿,法自张仲景麻杏苡甘汤,无论寒热均可用,用量30~45 g。生白术健脾利湿,30 g方可见效。此外热盛多养阴以清热[9],宜重用生地黄,治疗湿热证降炎症活动性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效果好,急性期偏热者20~30 g,偏寒偏虚者30~45 g。
2.4 治疗风湿病应守法守方 湿与它邪裹结,胶着难解,决定了风湿病病程缓慢缠顽,证情变化较小,因此在治疗中只要辨证准确,药证合拍,须守法守方,依症之变,稍做加减。
3 小 结
王承德教授提出痹必夹湿的理论,认为风湿病的病因病机离不开湿,临床表现离不开湿,辨证分型离不开湿,治疗原则离不开湿,遣方用药离不开湿。湿贯穿于风湿病始终,对认识风湿病具有重要意义,揭示了风湿病为什么病程缠顽,久治难愈。风湿病的临床常见证候是寒湿阻络和湿热阻络,而湿热阻络证往往见寒热错杂,症状矛盾出现,既有热象,又有寒象,临床上难以辨别。实则许多寒象是由湿引起,辨证的机要在于是热重于湿,还是湿重于热,治疗时依热与湿孰轻孰重,决定清热与祛湿的治则。
王承德教授在风湿病的治疗中,不仅重视肝肾的作用,更重视脾胃在风湿病中的重要作用,治疗风湿病以健脾化湿为基本法则,从而提高了风湿病的诊疗水平。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为治疗湿热痹阻,尤其是风湿病急性活动期的一般方法[13-14];而健脾利湿则是通用的基本法则,每方中必及健脾。该理论与他提出的“痹多夹瘀”“扶正培本”有机结合,辨证思维易于掌握,组方用药主次分明,指导临床疗效颇佳。
4 病例举例
患者,外籍,女,50岁,钢琴教师,2012年12月初诊。患者在当地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已3年,初起时双膝关节反复积液,轮流抽取积液达7次之多,服解热镇痛药和免疫抑制剂,但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特来我国求助于中医。初诊时患者双手、腕、肘、膝、踝肿痛,双手尺偏畸形,指关节晨僵至中午,左肘关节屈曲畸形,伸直受限,双膝双踝关节触之微热,其余关节局部皮温不高也不冷,腰背疼痛喜暖,不能转侧、下肢沉重乏力,行走不稳,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微畏寒,自汗较多。舌暗红,苔薄黄,脉弦。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F)
20 IU・mL-1,CRP 72 mg・L-1,ESR 80 mm・h-1。
辨证为湿热痹阻证,治宜健脾化湿、清热通络。处方:生黄芪60 g、生薏苡仁30 g、生白术15 g、山药15 g、茯苓皮30 g、生地黄30 g、生石膏60 g、知母15 g、金银花30 g、雷公藤20 g、独活15 g、川续断15 g、牛膝15 g、桑寄生15 g、全蝎6 g、蜈蚣2条、白芍15 g、莪术15 g、肿节风20 g、焦三仙各10 g、甘草3 g。7剂。同时配合清湿热加化痰瘀中药关节局部离子导入。二诊: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在上方基础上加减又服药20余剂,关节热肿渐消,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生活基本能自理,并独自坐飞机10 h回国。患者回国后电话联系,从国内邮寄中药坚持服用10个月,生活已能完全自理,并从事少量工作。
2013年10月来院复诊,患者腰背活动度恢复正常,左手小指、左腕、左肘、双膝、双踝微硬肿疼痛,局部不红不热,项背部疼痛、头腰转侧不利,双手晨僵数分钟,纳可,小便少,大便溏,自汗畏风,无恶寒发热,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实验室检查:RF 20 IU・mL-1,CRP 6 mg・L-1,ESR 18 mm・h-1。
患者已属缓解期,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基本正常,辨证仍为湿热痹阻证,治宜健脾化湿、补益脾胃、清热通络,住院治疗1个月余诸证缓解,带药回国。
按语:本例患者症状以寒湿之象为主,如畏寒、腰背疼痛喜暖,关节肿胀晨僵,同时也有热象,如双膝双踝关节触之微热,无红肿热痛。有热象,即可先辨别是湿热痹阻而非寒湿痹阻。患者有一个特点就是下肢不怕冷,即使冬季取暖,病室内也只有20 ℃左右,但患者仅穿睡裙拖鞋,不穿长裤和袜子,而舌红暗苔薄黄、脉弦皆提示内有郁热,恶寒、自汗、乏力为气虚见症,故辨证为湿热痹阻、气阴两虚。治疗上扶正用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祛邪用利湿、清热、通络。扶正用此两法是因为:①治湿必先健脾,用药以清补之品为主,如薏苡仁、山药、白术、茯苓皮,同时以大剂量的生黄芪补气行气,助利湿通络之力;②更年期女性生理特点为肝肾亏虚,滋补肝肾常用独活、桑寄生、川续断、牛膝,既可强筋健骨又不滋腻助热。在重用白虎汤石膏、知母、雷公藤、肿节风、金银花清热通络的基础上重用生地黄,取热痹宜养阴的清补法,是迅速控制炎症,扭转病势的关键。同时方中生地黄、白术、白芍与雷公藤、全蝎、蜈蚣配伍使用可降低后者毒副作用,便于守方常服,使得疗效及安全性都得到保证。
5 参考文献
[1] 王承德.《内经》论痹[J].山西中医,1985(2):10-11.
[2] 谢海洲,王承德.扶正培本法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J].新中医,1986(2):37-40.
[3] 王承德.痹病新识[J].中医杂志,1993,34(5):315.
[4] 王承德.中成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中国临床医生,2000(4):14-16.
[5] 马桂琴,王承德.提高风湿病辨治疗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医正骨,2001,13(8):51-52.
[6] 王承德.痹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治思路[J].中医正骨,1999,11(9):47-48.
[7] 邵佳,骆殊.黄芪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8,27(4):306-308.
[8] 杨沁,陈敏珠.黄芪总苷的抗炎与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0,35(5):376.
[9] 杨沁,路景涛,王斌,等.黄芪总甙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索[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1,6(1):21-24.
[10] 胡兵,沈克平.黄芪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药材,2008,31(3):461-465.
[11] 朱象鲁,朱兆元.浅论血痹及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应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6(2):22-25.
[12] 李丹.冯兴华教授应用黄芪治疗痹病学术思想研
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3] 刘维,王慧,左芳,等.活血清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2):748.
关键词: 卡塔尔;石料;管理与控制;总结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多哈新港码头及内防波堤工程项目地处卡塔尔莫赛义德(Mesaieed)工业城内,离多哈市区40km,地理位置见下图。项目合同额8.8亿美元,合同工期1616天(2011年1月24日至2015年6月28日),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营区建设、围网和进场道路施工、降水施工、陆上港池土、石方开挖、陆域回填及地基处理、预制场建设及方块预制、码头主体结构(小方块叠层)施工及安装、防波堤、防洪堤及护岸施工。
图1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
项目所用当地石料分为三种:堤心料(Core material)、回填棱体料(Crushed rock backfill material)垫层材料(Blinding Layer),材料数量及用途见表1,材料各项技术指标参数见表2和表3。
表1:材料工程数量表
序号 材料名称 单位 规格 数量 用途
1 堤心料 M3 0~500mm 1309121 防波堤和护岸
2 回填棱体料 M3 25~300mm 784200 码头结构物回填
3 垫层材料 M3 2-75mm 21984 码头、防波堤和护岸
表2:各材料要求技术指标参数
项目 内容 堤心料 回填棱体料 垫层材料
检测方法 合格要求 检测方法 合格要求 检测方法 合格要求
1 密度 EN 13383-2 ≥2.50 t/m3 BS 812 ≥2.50 BS 812 ≥2.30
2 吸水率 EN 13383-2
3 洛杉矶磨耗指数 EN 1097 < 35% BS EN 1097 < 35% BS EN 1097 < 35%
4 无侧限抗压强度 ASTM D7012-10 >30 N/mm2 ASTM D 7012-10 >30 N/mm2 ASTM D 7012-10 >20 N/mm2
5 Cu (D60/D10) CIRIA P C683 ≥3.0 - - - -
6 级配 CIRIA P C683 见表3 CIRIA SP 83 见表3 CIRIA SP:83 见表3
7 形状 CIRIA P C683 长宽比 (L/D>2) 3) 2) 3)
8 点荷载强度 ISRM 1985 - - - ISRM 1985 ≥1.5MPa
9 硫酸钠损失百分比 - - ASTM
10 伸长指数 - - - - BS 812 ≤30%
11 片化指数 - - - - BS 812 ≤25%
表3:各材料级配要求
项目 级配(过筛率) 要求
堤心料 回填料 垫层材料
1 Passing 500mm(%) 100% - -
2 Passing 300mm(%) 90-100% 98-100% -
3 Passing 225mm(%) - 40-60% -
4 Passing 200mm(%) 30-60% - -
5 Passing 100mm(%) 15-30% 15-30%
6 Passing 75mm(%) - 10-15% 98-100%
7 Passing 63mm(%) 10-30% - -
8 Passing 25mm(%) - 0-2% -
9 Passing 20mm(%) - - 50-85%
10 Passing 2mm(%) - - 0-2%
11 Passing 63微米(%) 0-2% - -
当地石料分布情况
卡塔尔是一个滨海国家,整个国家大部分地区表面被沙漠覆盖,以下为黏土层、砂砾层、中风化或若风化石灰岩,当地石灰岩资源丰富,但都是处在地表以下,分布深浅不一,材质也不同。项目所需石料为弱风化石灰岩,经过项目委托第三方试验机构进行实地取样检测,发现其北部及中西部地区岩石材质好(见图2)、坚硬密实、无孔隙,东部及南部地区岩石材质较差(见图3),表现为密度小、强度低,孔隙较多。项目所选部分地区石料检测各项指标特性如下表:
序号 所在城市名称 大致部位 大致埋深(M) 石料性能参数
密度(t/m3) 吸水率 洛杉矶磨损指数(%) 无侧限抗压强度(N/mm2) 外表描述
1 Simisima 北部/东北部 5.0~10.0 2.5~2.65 1%~2% 20%~26% 35~70 坚硬密实、无孔隙、略带青灰色
2 Al Rayyan 西北部 3.0~5.0 2.45~2.55 2%~3% 25%~30% 30~50 坚硬密实、无孔隙、白色
3 Al Kharana 中部 2.0~5.0 2.45~2.55 2%~3% 25%~30% 30~50 坚硬密实、无孔隙、略带土黄色
4 Al Wakrah 东部 3.0~7.0 2.2~2.40 3%~5% 25%~30% 30~50 较坚硬、有空隙、略带青灰色
5 Al Kharatiyat 中西部 2.0~5.0 2.45~2.55 2%~3% 25%~30% 30~50 坚硬密实、无孔隙、略带土黄色
6 Al Wukair 中东部 2.0~5.0 2.40~2.50 2%~3% 25%~30% 30~50 较坚硬、有空隙、略带青灰色
图片2:Al Rayyan 石料 图片3:AL Wakrah石料
石料供应的质量管理控制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原材料的质量又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对建设工程总体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项目所需石料用于结构物码头墙后回填及防波堤和护岸工程的内层填充料,项目建成后,此码头结构物将长期被水浸泡,若石料中粉尘含量超标,则会因水的渗入而使粉尘流失,将会导致结构物回填部分出现不均匀沉降,影响结构物安全使用功能;若石料粒径超标或级配不良,则会导致回填及填充不密实、空隙多,同样会给结构物安全使用带来很大的质量隐患,由此对石料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将直接影响着结构物的安全使用。
石料供应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结,得出关于业主对石料的要求及在石料供应方面具有以下特点:⑴项目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为欧美标准;有个别专项要求高于欧美标准,标准要求高,⑵石料按4000吨左右进行料场归堆,然后对每堆料进行料场试验(Quarry Test),运到现场后再次进行现场归堆,最后进行现场试验(Site Test),频率100%。试验检测由两家检测机构共同见证完成,一家为项目管理咨工(PMC)委托,一家为施工方委托;⑶当地石料质量参差不齐,差别较大,材质好的运距远,周边地区运距近的材质较差;⑷当地石料供应商综合实力强、信誉好的较少,小供应商很多,且很多供应商没有自己的运输队,短期内供应如此大量的石料,现场生产能力及运输能力往往跟不上;⑸受阿拉伯人工作习惯及风俗人情的影响,如阿拉伯人时间观念差,不守时,到了规定时间点要做祷告,很多阿拉伯人不会说英语,语言沟通交流困难等;⑹供应商及司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但同样也存在着弄虚作假、的现象。
鉴于以上特点,为能更好的管理控制石料供应的质量,除了需要考虑选择当地综合实力很强、守信用的供应商、具有稳定合格的一定数量的料源等这些因素外,还需重点加强料源、供应过程中及适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体总结如下:
料源的控制
稳定合格的料源是控制石料质量的前提和保障,项目首先要求供应商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稳定的合格料源,在料源上要求一定要非常严格,且不得随意更换料源,若更换,一定要实地察看,现场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决定是否采用。根据本项目对材料的技术指标的要求,结合本地石料分布情况,经过多次的比较筛选,最后选择了Simisima、Al Rayyan、Al Kharatiyat等地方作为料源,供应商选择了Arcoast、Alzeeb、Alfutooh、MBD等当地很有实力的几家。确定料源之后,按照如下流程进行质量管理控制:石料归堆申请堆号及料场试验 料场试验石料装料供应现场归堆申请现场试验现场试验使用。将破碎完成的石料按照约4000吨的整数倍进行归堆,形状呈梯形,完成后由项目向PMC申请归堆的编号,按照堆号由双方检测机构进行料场试验,试验合格后开始供应。
供应过程控制
料源控制固然重要,过程中更不可轻心,供应商为节约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出现掺杂一些杂物或从别的未做试验的不明料源将石料运送到现场,因此除加强料场的管控外,还需要加强供应过程中的管理控制,在供应工程中重点对以下三个指标加以控制:⑴对超粒径的控制,一些供应商为了节约成本、加快供应速度,往往会将超粒径的石料运送到现场,这样容易造成石料级配不良,留下质量隐患,为此项目要求供应商配备了筛网,筛网孔眼间距与允许通过最大粒径尺寸一致,石料在装车前需经过筛网过滤后装运;⑵对粉尘的控制,粉尘含量超标也会给结构物带来严重的质量隐患,为此项目要求各供应商在装运石料时,配备抓斗带有滤网的钩机装料;⑶对石料中杂质的控制,如有些料场为建筑工地,会存在钢筋、砼块、建筑垃圾等,运输时往往会夹杂在石料中运送到现场,为此项目要求供应商在料场必须将此类杂物清除干净,同时要求收料员对每车料进行检查,合格方可接收。
此外选择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收料员及管理人员对于质量管控也是非常重要的,供应过程中从严要求供应商,严把质量关,从而遏制其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的行为。
使用过程控制
供应完成后,现场首先需要再次进行归堆(要求同料源)。然后项目按与料场试验相同的堆号向PMC申请现场试验,试验同样由双方检测机构来完成,最后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使用中,因石料反复归堆及在运输过程中石料相互碰擦会产生一些粉尘,所以在使用时,剩余的尾料需要做筛分处理,以清除粉尘。对于回填深度大于两米的结构物,为避免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不得将石料直接倾倒回填,可以设置溜槽或用长臂钩机直接送至回填部位进行回填。
石料供应的安全管理控制
项目施工现场因有7000余万m3土石方开挖需要遗弃,以及140余万m3混凝土所需材料的供应,还有其他材料的供应,由此出现施工现场高峰期有多达700多辆运输车日夜来回运输,车水马龙,如此多的车辆每天来回穿梭在现场的几条临时道路上,若安全管理措施、安全设施投入不到位,很容易频繁发生安全事故,事故的发生将会影响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给项目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影响项目安全任务总目标的实现。为此项目部在安全运输方面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除了在完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保证专职安全人员数量质量、确保各种安全设施设置投入到位外,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供应车辆安全管理方面总结如下:
1、根据项目安全管理要求,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HSE培训。对每家新供应商首先要将相关的司机及现场工头(forman)集中起来在项目部进行一次HSE培训,培训主要向他们讲解项目业主在安全健康环境方面的管理要求以及进场后的安全行驶注意事项,如进场后需要穿戴安全帽、反光衣、劳保鞋,不得超速行驶,怎样应付一旦出现的安全事故等等,通过培训让他们熟悉本项目安全管理的要求,增强安全意思,以便降低安全风险,减少损失。培训完毕后项目配发安全培训标签。同时,为便于管理,供应商应将所有相关驾驶人员ID、驾驶证复印件交项目备案,以备查。
2、过程中加大安全巡检力度,对于违规者将严惩。安全培训是行驶安全的基础保障,过程落实是关键,虽然对他们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但开始阶段依然会出现超载、超速、逆行、不穿安全衣、不穿劳保鞋等违规现象,对此项目加大了安全巡检、监督力度,每天安排专职安全人员在现场不定点巡逻;增加现场安全设置,如为治理超速,在个别路段设置了自动测速仪,同时在很多路段增加人工测速仪;在一些交叉路口增加设置减速带数量,对于超速者,采取了一次警告、二次罚款、三次清除出场的办法。
3、材料堆放场地压实平整,布局合理。由于车辆载重加上自重一般都在65吨左右,加上在卸料时来回倒车,若场地不平或压实度不满足要求,很容易出现车辆侧翻或者深陷等安全,所以项目对几块场地首先进行了场地整平碾压。对于碾压处理相对容易,很多地方不需要碾压处理,因为卡塔尔许多地方岩石层很浅,将表层沙土稍作清理,岩石层便露出地面,且岩石大都为坚硬的弱风化或中风化石灰岩,强度满足要求。同时,为了避免车辆在场地内因次序混乱拥堵而出现车辆相碰撞事情发生,料场用土埂作为格栅进行田字型合理划分,每块被分离的部分仅供一家供应商使用,场地内设有进出口明显的标示标牌,便于车辆较多时及时疏散。
4、合理选择堆料场地,供应时尽量绕开车流量大的路段。在项目选择料场方面除了首先要考虑就近结构部位方便使用外,还考虑到了在运输时尽量避开流量很大的路段,这样,从安全角度考虑,能够减缓车流量大的路段的压力,大大减少车辆发生事故的几率,能够保障运输正常进行。
通过一系列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大大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现场车辆安全行驶,确保了石料供应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益气疏肝养胃汤 辨证论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98
资料与方法
1997~2007年收治胆汁反流性胃炎18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05例,女77例,年龄22~67岁。病程1~6年,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肝胆B超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其中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4例,糜烂性胃炎36例。合并胃窦炎者63例,十二指肠球部炎症27例,小弯溃疡者1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胃大部切除者6例,其中HP检测阳性者42例。
治疗方法:以益气疏肝养胃汤为主方。药物组成:黄芪30g,白术20g,茯苓10g,当归20g,木香10g,枳壳30g,元胡10g,郁金10g,白芍30g,柴胡10g,三七6g,茵陈30g,甘草6g。加减:胃热炽盛型加丹皮10g、栀子10g、黄连6g、蒲公英30g、大黄6g;脾胃虚寒型加高良姜10g、肉桂10g;胃阴亏虚型加太子参30g、麦冬10g、五味子6g;泛酸频者加乌贼骨20g、煅瓦楞15g。1日1剂,早晚空腹各服1次,连续服15剂为1个疗程。
对照组药用诺氟沙星+多潘立酮。用法:诺氟沙星0.2g,每天3次,早、中、晚餐前半小时服,连续服15天;多潘立酮10mg,每天3次,早、中晚餐后半小时服,连续15天为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临床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活动炎症消失,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正常,胆汁反流消失;②好转:自觉症状好转,胃镜检查黏膜急性炎症好转,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减轻,胆汁反流减少2/3以上;③无效:达不到显效标准的病例,而未见恶化者总有效率94.0%。
结 果
结果见表1。
讨 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多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任何减低及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或胰腺液等反流入胃,使胃黏膜遭受胆汁酸等碱性反流液损害而引起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改变。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②自身免疫缺陷;③胆汁反流;④病毒感染。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嘈杂”、“吐酸”、“痞满”等范畴。多由情志、饮食等因素致病。其病位虽然在胃,但与肝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肝胃气机失调,脾虚肝郁,上逆犯胃,胃失和降为主。针对这一基本病机,杜氏在临证时均以健脾益气,疏肝解郁为基本治疗方法,配以活血养血为原则,临床应用益气疏肝养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方中黄芪、白术、茯苓甘温益气,健脾养胃,加强胃黏膜屏障的作用、柴胡、白芍同入肝经,疏肝解郁;木香,枳壳可减少十二指肠的逆向蠕动,使十二指肠液和胃液能顺利的向下流动,从而阻止了胆汁的逆流;三七活血化瘀,可改善胃黏膜的血液循环,促进胃黏膜的修复;蒲公英入脾胃二经,清热解毒,健脾益胃,消除胀满而散结,具有抑制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松驰,有利于胆汁排入肠中且有抑菌消炎的作用;茵陈有显著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综观诸药配伍,具有益气而不温燥,行气而不伤阴,清热而不伤正,活血而不碍胃,标本兼治,共奏益气疏肝,和胃降逆之效,药切病机,故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贝政平.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北京:北京科学术出版社,1996:226.
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把“绿色”内涵贯穿增产模式攻关全过程
按照农业部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工作精神要在“三推”、“三控”上下功夫和突出“五个优先”的技术路径要求,结合全县玉米生产特点,重点推广玉米大垄双行(宽窄行)增产技术模式,集成6项增产技术:一是推广耐密、高产高效多抗、适宜熟期并宜于机械化的新品种。推广生育期128天左右的中晚熟耐密优良品种,如良玉99、金庆202、农华101等,推广种子磁化处理技术,集成合理密植、化学除草、化控防倒、保穗增粒等技术;二是推广旱作节水技术,集成深松深耕、“坐水种”、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提高玉米抗旱防冻能力;三是重点推广生物防治玉米螟和粘虫、大小斑病等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四是推广使用安全投入品,推广商品有机肥、高效缓控释肥、生物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五是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推进机械化作业,通过统一品种、统一行距、统一管理、统一机械化操作规程等,提高玉米全程机械化水平;六是推广先进信息技术,利用玉米精准变量施肥系统,指导平衡施肥,建立完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和病虫害监测系统,实现智能化、精准化农业生产过程管理。
脚踏实地,积极而为,为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玉米增产模式攻关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玉米增产模式攻关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玉米增产模式攻关任务落实和组织协调工作。成立玉米增产模式攻关技术保障指导组,负责集成技术攻关、方案制定、技术指导、测产验收等技术工作。
二是提供资金保障。将高产创建补助资金重点向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片倾斜。加大配套资金投入,整合项目资源,发挥集聚效应。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充分利用省和农业部专家组资源,发挥专家组的作用,深入指导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县级专家小组与攻关专家组相衔接,进一步研究有针对性的集成推广技术,开展好技术模式推广试点。落实专家包片、技术人员包点责任制度。量化任务指标,开展全程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做到村有一名技术责任人,户有一个技术 “明白人”和一张集成技术应用“明白纸”。
四是创新工作机制。在开展模式攻关过程中,积极探索行政与科研相结合、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增产模式攻关。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成熟技术模式的示范推广,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五是强化督导检查。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技术集成方案,明确任务指标和工作进度,细化技术集成措施和人员配备。明确行政、技术人员工作责任,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层层建立督查报告制度,做到每季度一调度,半年一碰头,全年一总结。对关键生产环节,派出督导组,了解情况,推进落实。秋季组织专家对模式攻关示范片和攻关试验田进行测产验收。
关键词 学术水平 生存心态 教师生存心态
一、小学教师是否需要科研能力
教师科研能力影响教师的专业认同水平,也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校本课程的推行,更是给我们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校本课程在某种意义上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只有三者(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完整地体现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才能发挥其作用。这三者的整合需要教师的深入理解与课程的“二次开发”。这都取决于教师的理解能力、交流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只有教师拿出一流的学术作品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故而,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但我们知道,具备杰出科研能力的小学教师在现今学校中很少存在,尤其是农村小学。因为那不仅仅意味着各类资源的外部支持,更是外部资源和教师专业发展“内心引导”两者之间的函数。也就是说,教师科研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充足的外部资源提供和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而后者更是关键性的因素。因此,关注、发展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不仅需要改善教师外部生存环境,更需要促进教师科研能力自我发展的觉醒。
如何提升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术界已有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入职初期的学术课程设计。通过在入职培训中设置相应的课程来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抑或邀请科研型教师传授成功经验。第二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并进行研究,也就是在科研活动中去培养和提高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例如小学教师普遍参加课外补习活动,这一现象可以形成研究问题:为何这类现象屡禁不止?小学教师可以从社会环境、文化、教师待遇甚至是教师权利等方面去思考和研究。第三类,提倡教师进行反思性活动,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来提升科研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点共识。首先,小学教师需要较强的科研能力,这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是新时期课程改革进行深化和发展的要求,更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要求。其次,现有的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外部制度或环境,而对于“内心引导”的研究和探索比较缺乏。即使个别研究者提出对课程进行反思性研究,例如张世明认为,走向“科研型教师”需要“每天都盘点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问自己:今天我做了哪些?做得怎样?还可以怎样做?还能怎样做?”[1]但这种现实性教学反思的思考忽略了教师的反思方向和程度是由过往的历史经验和教育经历决定的,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效果和程度会有所不同。只有深入分析教师科研能力核心组成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那如何分析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核心组成要素?呢在本研究中,我们借助了布迪厄的“生存心态”概念:任何一种科研状态或者科研能力的现状都是一种“生存心态”。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生存心态”的概念、机构以及如何根据“生存心态”的结构提升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最后,我们认为只有注意教师“生存心态”结构的三个方面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二、小学教师“生存心态”:概念与结构
布迪厄被称为“近40年来被人们引用最多的当代法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思想家”[2]。在他的理论体系中“生存心态”乃最核心的概念。虽说布氏没有在其著作中对“生存心态”的概念下明确定义,但透过其著作我们可以知道,“生存心态”在布氏的理论中“具有明显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既是静态的内化心理、精神和情感结构,又是行动中实际发生外化作用的精神力量”。所以“生存心态”一方面是在个人或集体意识中内化了特定的历史结构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内化了历史结构的经验又反作用于个体的现实实践。这样“‘生存心态’成了人的社会行为、生存方式、生活风尚(style devie)、行为规则、策略等实际表现及其精神方面的总根源”[3]。
可以看出,“生存心态”的形成不仅是特定场域中历史实践的产物,更在主体现时以及未来的行动中产生影响并不断得到修改。因此,我们认为,布迪厄“生存心态”概念具有“历史实践”、“场域”和“内心引导”三要素,这三者的互动构成布迪厄理论体系中的“生存心态”概念。故而,我们认为,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小学教师的“生存心态”。
首先,小学教师的“历史实践”。布迪厄认为“生存心态涉及某种历史的、和个人历史相连的,以及属于思想发生模型的东西”[3]。个人或者群体“生存心态”作为历史的结果,是在历史实践中不断累积形成。同时,“生存心态”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性,因为作为历史结果的“生存心态”在实践中不断凸显其作用,因此,“人们不但得以可能同以往的历史重新连接和来往,而且,也使人们有可能将历史本身拉回现实,并推给未来”[4]。这意味着“生存心态”在表现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地复制历史经验,而是创造性地运用历史经验和现实逻辑的结果。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历史性表现在过往的受教育经历、教育教学经验等都构成“生存心态”的一部分。
其次,小学教师生活中的“场域”。一般意义上,“场”指涉特定的物理空间,而在布迪厄认为,在一个特定的“场域”中必然涉及到一系列的权利位置关系,是作用者实践并发挥作用的空间。也就是说,“场是由作用者组成的,也是属于作用者的一个空间。因此,场和作用者是相对的且可以互换的。这就表明,任何社会团体,例如社会阶级、种族组织等,都既是它所存在的场中的作用者,也是属于该团体中的各个成员的一个场”[4]。小学教师生活中的场域一般包括所在的城市、社区、学校、教研组以及家庭等。在不同的场域会有不同的关系系统,认识场域的差异性和场域内关系的差异是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最后,小学教师科研生活中的“内心引导”。在布迪厄的理论中,“生存心态”的形成是一系列经验创造性地生产与再生产的结果,但对进行生产与再生产经验的选择并不是偶然的结果,而是具有“性向”的。“性向是以词语表达的感情和判断,是评估和把握的艺术。”[4]也就是说,这是主体选择时“内心引导”的结果。因为经验的选择,一方面涉及到选择的空间的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选择的坐标,也就是个体在选择时的“性向”。这样才能理解主体行动的意义。教育是一项价值活动,是良心事业。自然科学研究可以做到价值无涉或价值中立,然而,小学教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来说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性。“内心的引导”体现在教育科研活动中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三、小学教师“生存心态”结构与科研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生存心态”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的分析,我们知道,“生存心态”不仅是存在于主体内心深处的“内心引导”,而且它是主体在历史实践中累积并不断地被重新建构的经验结构。这样,“生存心态”要素中的“历史实践”、“场域”以及“内心引导”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就非常清晰。对“生存心态”三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的了解,是我们分析教师“生存心态”构成要素的有益参照。
对小学教师而言,“生存心态”的形成关涉教师科研历程中的“历史实践”、教师科研发展需要的“场域”以及教师科研发展的“内心引导”。小学教师“生存心态”形成过程中,这三者呈现的是相互联系并存在于“生存心态”发展的统一体中。这对我们分析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是教师“生存心态”发展的必然结果,教师“生存心态”发展呈现的结构影响着教师科研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生存心态”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存在于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中。我们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教师“生存心态”的结构以及对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影响。
首先,教师的“历史实践”经验与科研能力。“历史实践”是教师“生存心态”形成的历史来源。教师“生存心态”形成中,需要观照其过往历史体验累积经验的影响。历史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来源。因此,被纳入教师生命结构中的历史经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来说,教师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教师在学生阶段的学习体验、教师在学生阶段对任课教师或者对其有影响教师的记忆、在教师任职阶段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等。
同时,教师“生存心态”形成中的“历史实践”呈现是开放的。教师科研能力发展中,教师历史经验的积累不仅是科研发展的历史来源,而且历史经验会根据现实的情况作出必要的改变,改变并发展教师的经验结构。教师在现时的教育生活中根据需要对以往经验进行适当的吸收、改变,以期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因此,我们可以说被纳入教师生命结构中的历史经验具有一定的流变性,改变并发展了教师的经验结构。总之,“历史实践”作为教师“生存心态”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来源对教师科研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不仅需要合理的利用以往历史经验中的合理因素,更需要根据现状或者未来发展的需要对经验结构进行修改和发展。
其次,教师生存“场域”与科研能力。“场域”是教师“生存心态”形成并发挥作用的特定空间。根据布迪厄的理论,“生存心态”的形成是主体与特定“场域”在互动中形成并得到发展的。教师“生存心态”的形成过程中受到作用的“场域”不仅指的是特定的社会背景,更指的是教师生活、工作的场所以及影响教师经验形成的关系网络。简单来说,教师科研能力发展不仅受教师所处的社会背景因素的影响,更受教师工作、生活场域(这里主要指的是物理意义上的学校和社区)以及教师在场域中的关系网络的影响。这些要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呈现复杂的互动关系状态。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场域”中的结构,并加以合理的利用,以期实现自身学术能力的发展。
最后,教师的“内心引导”。“内心引导”是教师“生存心态”形成过程中的意义之源。教师“生存心态”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经验的积累与发展,而这又必然产生选择过程中的意义问题。因为,经验的选择并不是偶然,是经过“内心引导”而做出意义判断的结果。正如韦伯指出的“社会行动应当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指向性,‘可以指向他人过去的、现在的或未来预期的’;第二,行动者赋予行动主观意义”[5]。这里,指出的是行动选择中的第二点。
另外,现代社会呈现的总体特征也促使教师“生存心态”形成中必然需要意义指引。现代社会是一个被彻底启蒙的时代,工具理性成了窒息时代精神的元凶,“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6]。这样,对于教师来说,关键在于怎样去理解启蒙带来的后果,启蒙让人思考的方式趋于理性。但如果当理性替代精神成为行动的唯一准则时,阿德诺所说的“灾难”就会出现在教师的工作、学术生活中。因此,经验的“内心引导”在教师科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师“生存心态”形成和科研能力发展的意义之源。
通过分析,我们对教师“生存心态”结构有了详细的了解,同时也知道教师“生存心态”结构中三要素对于教师学术能力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教师在提升科研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历史经验,更需要根据现实或未来发展的需要改变经验结构,以期更好地促进学术能力的发展;教师在科研能力的提升中不仅需要注意所处社会背景的影响,更需要了解所处场域中的社会结构,为科研能力的发展利用并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中不仅需要外部资源的提供,更需要注重“内心引导”的作用,这是避免科研能力发展过程受工具理性控制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世明.教师由“实践型”走向“科研型”四部曲[J].教学与管理,2015(32).
[2] 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 高宣扬.布迪厄的“生存心态”概念[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 田玲.布尔迪厄生存心态理论中的互动关系及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2006(5).
[5] 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顾忠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重视历史的国家,史书修撰在古代受到高度重视。史书修撰大体上可分为官方修史和私家撰述两大类,其中官方修史源远流长,持续不断,成果显著。我国古代前期官修史书制度的发展为后期高度发达的官方史学奠定了基础。
一、先秦时期:官修史书制度的萌芽
(一) 史官的设置
我国史官的设置很早就有了,传说中黄帝之世始置史官,仓颉、沮颂居其职。 有史可考的史官在商代已正式设立,史官在甲骨文中称为“作册”“史”“尹”等,其职责为纪录时事,管理文书,同时兼管祭祀等。西周时期,史官的职数增加,分工已经较为具体,据载已经有了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等名称[1]333,336,340,341。周王室之外,各诸侯国也先后设立史官。先秦的史官一般是终身的、世袭的,这就更容易把大量的资料积累和保存下来,使得丰富的连续不断史事得以记录。
(二)官修史书修撰中编年体和国别体体例的出现
这一时期,史书的编撰体例出现了编年体和国别体。一般认为,《春秋》是我国第一部正式的编年体史书,它虽为孔子私人编撰,但依据的史料则是鲁国及其他诸侯国官方的记载和史籍。编年体是这一时期史籍编撰的主流。另外国别体史书也开始出现,著名的如《国语》和《战国策》,但在后世官修史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纪传体史书体例还没有出现。该时期专门记录国家大事及帝王言行的史官初现,史书著作的形式还不完善,可视为官修史书制度发展的萌芽时期。
二、秦汉至南北朝:古代官修史书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一)纪传体的创建与完善
西汉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时间为中心的编年体史书已经不能囊括整个社会的全部史事,司马迁应时代的需要,首创包罗万象的纪传体史书体例,构成以帝王为中心,从各个角度记述人类社会历史的体系,由此被统治者确定为正史的修撰体例。但是《史记》是一部通史,东汉统治者急于总结前代的历史经验,于是班固撰修《汉书》,开创纪传体断代史之先河。《汉书》既突出了汉代的历史地位,经验更为直接,因而受到统治者的欢迎。《汉书》以后,统治者确定的正史,除《南史》《北史》外,都沿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
(二)史官职能的专业化发展
两汉史官职能则由兰台令史、校书郎官及以它官兼职撰著史书的官员承担。太史令向天官发展,但其记事职能仍然存在。魏明帝太和中始置专职的史官――著作郎,负责修撰国史,记起居注,这是历史上由朝廷设置专掌国史修撰官的开始。西晋形成著作官制度。著作官按照职责分工合作:在国史修撰方面,佐郎负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正郎执笔撰写,秘书监即负责统筹协调,有时还参与撰写,还具有监修的职责。
(三)专门修史机构的出现
汉代兰台和东观则渐成为汉代官方修史的主要场所。但是兰台和东观并不是官方正式的修史机构,只是东汉时期的官方著史的著述场所。
晋武帝泰始初,始置著作局,初隶中书,遂称中书著作局,著作局是见诸的最早的修史机构。西晋后置秘书监,著作局改隶属秘书监,著作局的史官有著作郎、佐著作郎、著作令史等。著作郎负责朝中记注、受命撰制策文,职如内史。惠帝元康二年(公元292年)后,著作郎的主要任务转至修撰晋史。著作局在以后的东晋、南北朝直至唐初,均递相沿置,成为该阶段专门的修史机构。
(四)大臣监制度的确立
南北朝时期官修史书制度的重大变化就是大臣监修制度的确立。南朝的修史制度主要继承了两晋的传统,而官修史书制度对隋唐有影响的主要出现在北朝。北魏的官方修史机构是著作局,隶属秘书省统辖,著作官有著作郎、佐郎等。著作郎职能是主管国史撰述,还负有监领职责,展到后来逐渐形成了大臣监修国史制度。太武帝拓跋焘经两次召集朝士撰述国史,命大臣崔浩总领其任,开国史监修之先河,并被后来的东魏、北齐、北周所沿袭。北齐立国后的大臣监修国史,除第一任平原王高隆之以宗室身份任外,监修大臣大都属才学名士,并且从魏收开始,诸监修大臣均负有实责,尤其在国史的体例断限方面,不再是挂名。至此,大臣监修前代官方史书制度完全确立。
总之,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从史官职责的明晰化,设置专门的修史机构,再到史书修撰由大臣监修,表明国家对修史活动越来越重视,政府对重大修史活动的监控越来越严密。这一官方修史的操作运行机制为以后王朝所效法,产生了远深影响。
三、隋唐:官修史书制度的正式确立
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史馆取得独立地位,成为主要的修史机构;二是宰相监修制度的形成;三是史料来源的规范化、制度化,官修史书内容的固定化。
(一)官修史书的主要机构――史馆的正式设立
隋朝政府明令禁止私人修史,将修史活动置于在官方的严格控制之下。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下诏:“人间(即民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2]38。从此,国史只准朝廷指派人专修,国史的修撰权被官府垄断,对后来的修史制度产生了双重影响,既推动了史馆的确立,又成为朝廷修前代纪传体史书的先声。
唐朝初期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非常重视对隋亡教训的经验总结。早在武德五年(622年),唐高祖李渊就接受大臣令狐德芬建议,下令修魏、周、隋、梁、陈、北齐六代史。唐太宗李世民不但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且将史学与治国之术结合起来,最终促进了唐代史学的发展和官修史书制度的正式确立。其标志是贞观三年,唐王朝正式设立史馆于禁中。唐初史馆是对魏晋以来官方修史机构的完善与总结。《唐六典》在讲道史馆沿革时称:“后魏并置著作,隶秘书省。北齐因之,代亦谓之史阁,亦谓之史馆。史馆、史阁之名自此有也。”[3]281从此,史馆作为官方的主要修史机构,历经宋、辽、金、元、明、清等朝,有千余年的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史籍修撰机构,除为修撰前朝史而临时设置的秘书内省和主要修撰本朝国史的史馆外,还另有著述机构,如《唐六典》就是在集贤殿书院完成的,前代的修史机构秘书省著作局,则只是负责修撰碑志、祝文、祭文,不再负有修史职责。
(二)宰相监修制度的形成
唐初继承北齐大臣监修国史制度,形成宰相监修前代史制度。唐初大规模的修撰前代史,因修史的需要,多由宰相或其他重臣一人或数人同时兼领监修国史之职。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房玄龄改任宰相,随即监修国史,这是唐宰相监修国史的开始。此后,高季辅、令狐德芬、长孙无忌、来济、韩瑗、李义府、许敬宗等都先后以宰相身份监修国史。特别是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以太常卿监修国史的姜皎被罢免后,形成了史馆设宰相一人监修国史的定制。监修者在国史修撰中要体现皇帝的意志,并且应是宰相群体中负有才学之人。其职责主要有:一是领旨接受修史任务;二是奏取史官,组建修史班子,分配任务;三是确定体例断限,删断史事,或者亲自参与撰写;四是审定书稿,撰写论赞,掌握褒贬大权;五是书成之后,领衔表上朝廷。由宰相总领监修国史和前朝正史,最终完成由正史由私修向官修的过渡。从此,各朝各代在其建立起政治统治之后,都要将修前一代或数代政权的史书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建设来抓,皇帝颁诏,宰相监修,著名史家集体修撰,形成“国灭史不灭”的传统。
(三)唐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史料征集制度
隋代起居舍人的设置,它进一步完善了自汉代以来的记注制度,为国史修撰建立了一套官方史料系统。唐朝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史料征集制度。该制度规定史料征集的范围包括皇帝、朝政和驻外司、地方州县等。其史料的搜集、积累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起居注》和《时政记》,这是反映最高统治集团政事活动的基本史料。《起居注》撰自省禁记注官,记注官不仅记天子言行,还将朝廷大事系自年时月日,成为修撰国史的主要资料来源。《时政记》则是皇帝与大臣商讨军政大事的纪录汇编,令宰臣一人专门纪录,每月封送史馆。二是各部门报送史官的文书,这是反映社会各侧面重要时事的基本史料。外朝及地方州县材料征自诸司,为此唐初制定了《诸司应送史馆事例》[4]1089这一具体的制度。三是遗闻佚事及行状、文集,主要来自于史官的自行采访和诸司的报送。唐朝史料征集制度执行得比较好,为官方修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四)唐朝官修史书的主要内容:前代史与本朝国史
唐朝官修史书主要内容有两大部分构成:前代史和本朝国史的修撰。唐初重视对前代史的修撰,形成了以后封建王朝官方修撰前朝史的传统。唐太宗时期,为避免高祖朝诏修六代史未能完成状况的重演,贞观三年为加强组织领导,唐朝在中书省设置了秘书内省,专修前代史。随后在太宗朝、高宗朝,相继修成了《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六部前代史和《五代史志》[5]3313,达到古代官修正史的一个高峰。
在传统二十四史中,唐初修撰了八部,其中六部来自官修。这不仅使纪传体断代史的独尊地位进一步巩固,而且使“正史”的修撰走向官府化、制度化,并把中国古代史学的鉴戒功用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高宗以后,唐将修史的重心转移到当代史修撰上来。唐朝国史修撰主要由史馆负责,相继修成了《武德、贞观两朝史》及《高祖实录》《太宗实录》《高宗实录》,以后唐朝的各个皇帝都修撰了实录。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创意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
目前,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归纳不同,李世忠在他的《创意产业概念析》中对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分别有了定义的归纳。他指出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世界各国基本都沿用了2001年英国出台的《创意产业图录报告》(CreativeIndustriesMappingDocuments)中所定义的:“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干,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而文化创意产业则在2008年北京市政府通过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中被作出了最权威的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如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释放的巨大生产力、推动力和影响力,都超乎了人们的想象。曹新卓在他的《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巡览》中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全球主要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英国是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的国家,并最早提出了创意产业的定义和内容。1997年5月布莱尔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英国创意产业领导小组以及一系列推动政策,用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拯救英国经济困难的重要方法。自1997年起,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率为9%,远远超过了传统工业的2.8%的增长率,英国经济逐渐从制造型转向了创意服务型。喻翠玲在《英美创意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中归纳了英国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1.政府的大力推动;2.因地适宜的发展模式;3.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政策。曹新卓介绍到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是美国,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版权产业,在2001年为国民经济贡献了5.24%的国内总产值。《英美创意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中归纳美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1.用政策促使投资主体多元化;2.用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创新;3.用国际影响力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4.用教育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人才;5.用法律保护文化产业发展。《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巡览》中介绍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日本以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特别是日本的动漫艺术及其相关产业,已经成为了日本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则是以在10年期间在全国建设10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形成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新加坡也早在1998年就将创意产业定为该国21世纪的战略产业。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下,全球各产业都受到各种影响,文化创意产业也在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求发展。例如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泽珲在《金融危机之际正式文化雄起之时》一文中,用各国的历史经验总结出宏观经济的萧条期往往是文化产业的机遇期。其中,他把美国、日本、韩国的经验描述为文化产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支柱;是打破资源瓶颈的战略支点和动力引擎;是走出发展困局的本土根基和国际名片。
同样的观点还在李光斗的《创意经济迎战萧条寒冬》提到:“萧条年代,要想突出重围,用创意振兴经济是最快的捷径”。他认为创意具有巨大的改造力量,它可以改变竞争格局、改变国家、改变历史,它有力量迎战经济寒冬。
同时,中国人民全国委员会的厉无畏2009在《中国流通经济》发表的一片文章《创意产业:经济寒冬里的一股暖流》中,对文化创意产业在金融危机下的发展也持乐观态度。文中指出,创意产业是一项可以将文化资本重新组合引入经济系统的新兴绿色产业,它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面临着的更多是发展机遇,它可以通过文化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经济另一面实现经济崛起。
另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埃德蒙•菲尔普斯在《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中认为创新与消费和竞争是促进世界经济变化的三个主要市场力量。他指出了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特别给出建议,呼吁中国需要在创意产业上自给自足,不依赖其他国家独立生产出更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学界中也有持保守太度,提醒大家要认真分析情况以应变严峻形势的,例如黄志祥在《金融危机对传媒业的影响和对策》一文中,以传统报刊业的身份就不同形态的传媒业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做了说明。他提到了在同样属于传媒业的不同形态的媒体们,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是具有差异的。就广告收入这一项为例,以网络、移动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金融危机中能够逆风飞扬,获得了傲人的广告收入业绩。而固守传统媒体产品、传统产业结构的报业,广告收入增长极为困难,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李艳在《职业》杂志的《在金融危机中做创意》的采访中提出了对金融危机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的观点。李艳认为金融危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采访稿中提到历史的经验证明,往往在经济萧条时期,文化产业能得到更多的发展,因为人们在危机中,需要通过文化消费来缓解精神压力,从而调整再金融危机中的心态,并且增强信心。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积极应对,相关部门也提出了针对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划以及扶持政策,如《领导决策信息》中了《10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的文章,该文提到了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后,各地都响应号召,推出规划发展蓝图以及相关政策,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中总结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十名的城市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政府支持力度。从文中的数据及表格中可以看出,这10城市都以各自的方式和政策大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喻翠玲.英美创意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19(2):69-73.
[2]刘晗.在金融危机中“做创意”[J].职业,2009,(19):14.
[3]周任远.上海创意产业聚集现状分析及动因探讨[J].管理观察,2009,(5):13-14.
[4]曹新卓.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巡览[J].中国商界,2009,(1):46-47.
[5]陈泽珲.金融危机之际正式文化雄起之时[J].今日中国论坛,2009,(4):45-48.
[6]领导决策信息.10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J].领导决策信息,2009,(2):26.
[7]厉无畏.创意产业:经济寒冬里的一股暖流[J].中国流通经济,2009,(2):4-6.
[8]李世忠.创意产业概念析[J].生产力研究,2009,(9):130-132.
[9]埃德蒙•菲尔普斯.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长新动[J].
中国流通经济,2009,(3):4-6.
[10]黄志祥.金融危机对传媒业的影响与对策[J].新闻与写作,2009,6):18-20.
[11]李光斗.创意经济迎战萧条[J].现代企业文化,2009,(5):34-35.
[12]魏爱梳.创意产业文献综述[J].经济论坛,2009,(1):64-66.
[13]UnitedNationConferenceonTradeandDevelopment.CREATIVEECONOMYReport2008[M].UnitedNation,2008.
[14]Marta-ChristinaSusie.TheCreativeEconomy[J].LESIJ.2008(1).
[15]NormaMRants,DeborahLeslie,SusanChristopherson.Placingthecre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