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0 13:59:08

导语:在开国大典教学反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 影视作品 中学语文教学 影响

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厚重的经典名著改编成了电视剧、电影。影视作品以其生动具体的银屏幕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本质。集多种媒介的优点于一身。声图并茂、视听兼顾,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大众喜爱,尤其得到青少年朋友的青睐。影视作品不仅成为中学生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且已成为日常关注追踪的热点话题。如何顺应时代潮流,研究利用影视作品的优势为教学服务,是中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影视作品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研究影视作品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合理引进,使之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 利用影视作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人了较多的中外名著节选。比如小说节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空城计》、《美猴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等,戏剧节选如《茶馆》、《开国大典》、《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等。一般来说,品读文学作品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品味语言对故事情节、人物外貌、语言、心理:矛盾冲突、环境描写有所认识与把握并体味小说的意蕴与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教师可以在文字解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视觉性解读,即通过影视作品的欣赏来加深理解。比如一位教师教《雷雨》,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戏剧语言。通过品味剧中五个片段中极普通、极容易被忽略的词语“洋火、你们、汗涔涔、半晌、支票”。引导学生耐心咀嚼,精细品味,嚼出“言外之意”来。并播放了电影片段欣赏:(孙道临、秦怡主演)从周、鲁相逢到鲁烧毁支票的片段。引导学生观看影片并与课本做比较,从语言、电影形象中揣摩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另外,影视作品的直接介入还可以重现历史宏大的场景,如《开国大典》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现在有大量的根据文言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有一定的文言含量,可以利用学校的电视系统播放。比如《三国演义》、《荆轲刺秦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言知识,提高文言素养。

2 利用影视作品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写作素材

影视作品作为学生文化生活的有机部分,备受学生关注。写作课可以利用影视作品这一资源,引导中学生关注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可以把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情节、细节的叙事技巧,以及结构的章法都可以借鉴到学生的写作教学中。比如一位教师在一次主题为《作文,用什么打动“我”的心》的作文评讲课上,通过学生的作文拟题、选材等的评析,引导学生得出:“真实、思想、创意、文采”是作文取胜的法宝,接着播放“FLASH”音乐剧《人不能没有鸡的世界让学生讨论,这个音乐剧。在写作上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学生讨论达成共识:换个角度去观察生活、去思考问题、去表达情感。如果我们的作文能在这“真实、思想、创意、文采、换角度”几方面考虑,一定会打动人心。生活、阅读是写作的源泉,中学生喜爱的影视作品也是他们写作的重要素材,可引导学生写影视评论文章等。

3 利用影视作品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影视艺术是一种语言性很强的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越来越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运用才能逐步实现。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走向他们所喜爱的影视作品。如确立话题,“我喜欢的电视剧”“我喜欢的剧中人”,“电影、电视给我们带来什么”,“你对影视剧中的什么最感兴趣?”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说说电影、电视的利与弊。还可以与同学进行对话、甚至争辩。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交际能力。确立话题时,应考虑到话题的价值、现实意义、难易程度等因素,这直接关系到影视的话题一定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

4 利用影视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心灵的愉悦,从而受到了以美感为前提的特殊的启迪、教育。影视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刻程度和艺术质量的好坏方面存在着优劣。像《开国大典》、《任长霞》、《亮剑》、《英雄》、《十八岁的天空》、《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优秀影视作品。引导中学生观看、欣赏、读解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比如当师生观赏电影《雷雨》后,课堂上四两拨千斤,只一句鲁侍萍的台词“你是……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教师点拨一下,学生就能从语言的巧妙中体会侍萍复杂的感情。好的影视作品是一座充满魔力的桥梁,把学生引向文学的殿堂,引向无限广阔的审美鉴赏的天地。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获取经济利益,影视作品中也充斥着厌学、出走、比阔、赌博、暴力等内容,对中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阅历尚浅,可塑性大。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正面引导。对一些格调不高的、有害的影视作品。可结合语文课进行影视欣赏指导,开设影视艺术讲座,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力和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

二、影视作品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

1 文字想象的退场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一位教师在教鲁迅的《药》中“茶馆谈药”一节,剪辑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黑白影片《药》的相对应部分,课前播放了电影《药》中与课文第一部分对应的片段。学生扮演角色、说台词,课堂很热闹。课后这位教师进行了反思:“热热闹闹的背后是思考的冷冷清清,课堂活跃的下面是智力的低幼和倒退。鲁迅先生已经用文字给我们真实深刻地再现了生活,这说明了文字本身的魅力,再还原回去,真是不折不扣的倒退”。文学语言本身形象生动,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它所提供的想象空间要远远比直观的影视广阔得多,丰富得多。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产生丰富多样的理解,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方式,对学生个体的审美能力和行为个性的培养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在播放电影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兴趣盎然,但学生的兴趣仅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他们的阅读兴趣还没有真正地调动起来,在文字面前没有形成对文 字的感觉,即语感并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有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未让学生品读文本,就用影视作品来全部代替学生对语文的独特体验,将这种无形的想象转化为有形的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造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单一化。因此,展示影视作品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

2 人文性的缺失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部分影视作品不忠实于原著,给学生正确的解读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影视作品《雷雨》,导演在排演《雷雨》时删去了序幕和尾声。序幕是十年后的周公馆成了教堂医院,老态龙钟的周朴园来教堂医院看望两个疯女人一繁漪和侍萍,彼此都没有话。借两个修女之口,交代出这里十年前的故事。尾声写十年后钟声悠悠,大弥撒的音乐阵阵。周朴园在圣经声中作着无言的忏悔。整个故事放在这样一个忏悔的格局内。是有深意的。周没死。也没疯,活在深深的忏悔里,只有活着的人才是最痛苦的,突出了人物的悲剧色彩。作家曾经为此感到深深的遗憾,他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创作主旨的是序幕和尾声,序幕和尾声被删掉以后,就导致了后来人们仅仅从社会学、政治学的层面来理解文学作品。于是《雷雨》的人文特征被遮蔽了,它成了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形象读本。

三、教师要适时适度用好影视作品资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对影视作品的适时适度的利用,将会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又要讲究相应的策略方法。

1 取其精华合理利用

面对着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教师不能抱着拿来就用的心理,要有鉴别、筛选的能力。选择学生关注较多的、普遍喜爱的作品,所选的影视资源必须符合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的经验契合,才能引导他们采用审美批判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审视作品。如2005年江西高考话题作文“脸”。面对这个题目,你会联想到哪些材料呢?可引导学生结合影视作品《任长霞》、《西游记》等,体会孙悟空嫉恶如仇的脸,任长霞对百姓柔情似水、嘘寒问暖的脸。对邪恶势力拍案而起、铁面无私的脸等。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写作必须做好材料与题目的和谐对接。

2 文本与影视作品对比研究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反馈 有效性

课堂的有效性是课程的核心。何为有效?就是达到预期的目的。预期的目的不仅指完成教学目标,还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解决相应问题,在课堂上真正学习到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一节四十分钟的语文课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多少有用的知识?怎样才能让教学更有效?这些都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着重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一、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展现老师的语言魅力

小学生在课堂上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的现象,老师应当抓住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喜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由讨论和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互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例如,讲解《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先让同学们通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学生认为最令人感动和自豪的句子,并让同学们思考:“如果你此刻就在天安门广场,你就是三十万群众中的一员,你有什么感受呢?要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如果你见到了,你会对他说什么?”思考后再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对同学们的言论都多加鼓励,并适当开拓他们的思维、总结他们的言论。这样的预设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出发,把学生的思维开拓到了更远的发展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高备课和批改作业的有效性

备课是教学准备的重要阶段。备课强调的是独立钻研,不少老师把网络上的课件复制下来,不经过修改就直接使用,这种做法很不科学。教师应该深入研读课本,把握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课堂质量也有不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预习方法,如背诵生字词、熟读课文等。学生提前熟悉了课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教学效果也会随之而提升。另外,批改作业也是教学的重要步骤,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的另一种形式。教师在批改作业和试卷时应该注意几点:第一,批改过程要严谨规范,不要出现误判对错的现象;第二,批改后适当加一些鼓励性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第三,每次作业要标注好日期,注重细节,让学生感觉到信任;第四,批改完作业要及时发给学生,批改的过程注意字迹工整,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反馈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要把课程结构安排合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结构是高质量课堂的必要保证。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修养和人文素养。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反映在学生身上,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对于接受基础教育的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最后,科学的教学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愉快高效地进行,提高课堂效率。除了良好的教学策略,课堂反馈也是教学的重要过程,能够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教学的时效性。收集学生的学习效果信息,还能帮助老师对教案进行调整,掌握教学内容,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完善学习知识。及时的反馈可以保障学生的积极性和严谨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有人曾经说过,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写五年的教学反思就很可能成为名师。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过公式: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反思才能促进教学的不断改进。反思能记录教学中的失误,总结教学的成功之处,作为以后教学的宝贵素材和案例,使日后的教学更加轻松、更加完善。除了记录教学的精彩和不足之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迸发的灵感和学生创新的思维方式也值得记录,独到的见解、语言、行为都是十分可贵的,若能记下来,既可以用于教学,又能激励学生,使教学过程新鲜有趣。除了独立记录,教师也应该与其他老师沟通交流,互相探讨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的进步。通过一系列不同方式的教学反思,老师可以巩固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五、总结

不管是小学语文还是其他学科,只有有效性教学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注重备课和批改作业试卷的严谨性,课后总结课堂上的优缺点,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只有脚踏实地地开展教学工作,不断总结改进,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升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

我校自2005年开始归属瓯海中学主管后,学校在硬件装备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不仅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而且为每个班级都装备了多媒体设备,代替了之前上课只用粉笔的这一现象,也为老师的备课与上课带来了方便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老师喜欢上了用多媒体上课,而逐渐淡忘了粉笔上课的这一传统现象,于是用多媒体上课成了老师们经常性的教学行为。开始时,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积极性都很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很多学生就向我反应能否不用多媒体上课,于是我对我所教的班级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令我大吃一惊,主张用与不用的学生大约各占一半左右。总之,实际运用的效果与原来大家的预期出入很大。

于是我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了系统的反思,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同时也不能过分相信多媒体教学,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不能滥用。多媒体教学在以下几个课堂教学环节上优势最明显。

一、运用多媒体声画并茂导入新课

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很容易达到教学效果。高一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阶段,思维的逻辑性并不是很强。所以在引入新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叙述,就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实现向新课过渡会产生积极作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这一特殊历史时刻的盛况,单纯用语言的描述和图片的展示都显得力不从心。可选用相关的视频资料等最终形成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课件。这种真实的视频媒体能成功地再现历史场景,是任何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取代的。这种模拟的历史场景极富感染力,也同样能达到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作用让学生在其中去品味历史、把握历史,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优化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重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尤其明显!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的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三、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每节课、每单元、每学期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对本节课、本单元、本学期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使其结构化、系统化,做到主干分明,层次清晰便于学生充分理解,能够接受,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等历史学科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很多好处但是在教学中也不能滥用,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1)运用多媒体的目的一定要明确。历史的多样性常导致大量图片、资料被牵扯进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面对丰富的材料,正确的取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依据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去选择材料。做到既能将重点突出,又能将难点讲清,若设计课件时不注重教材整体结构的优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很难体现出来,使整堂课下来感觉平淡无奇,轻重难辩。运用课件时应该重点突出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4篇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芒东民族中学679200

【摘要】历史是人们对过去的人和事进行考究的一种综合载体,也是一门艺术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其学科特点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记录,既纷繁复杂、又丰富多彩。过去的人和事,无法重现在现代学生的眼前。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枯燥乏味、昏昏欲睡,再也无法触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 师生关系教学理念教学设计

历史是人们对过去的人和事进行考究的一种综合载体,也是一门艺术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其学科特点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记录,既纷繁复杂、又丰富多彩。过去的人和事,无法重现在现代学生的眼前。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枯燥乏味、昏昏欲睡,再也无法触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要想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教师不但要把握好45分钟的课堂教学,而且要通过自身素质的展示、各种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下面是本人多年探究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几点方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初中历史教学奠定基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师生情感的凝聚,也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发展,为教学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教学的艺术在于对学生的鼓励和唤醒。关心、关爱、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帮助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鼓励和唤醒学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创造。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没有教育者真情的投入,便没有学生真情的回报。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和谐的环境中活泼成长。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真正成为他们课堂上值得尊敬的良师,课外值得信赖的益友。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尊敬你、拥戴你,就会积极、主动、乐意的去学习你所教授的学科,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历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2.1转变教育观念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这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教育模式。在二十一世纪和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已脱变出一种全新的概念,教育不再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施以礼仪的手段,而是一门全新的艺术。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初中历史教师,应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转变教育观念,立足于创新教育和多元化教育,更需要彰显"爱"的教育,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2更新历史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的教师不再是过去的教书匠,而是学生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专用场所,学生也不再是接纳知识的容器。因此,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知识的平台;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精心的、有针对性的和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其实就是教师课前的备课,教师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就会得心应手,能随机应变、左右逢源,而且学生学起来也会轻松愉快。现在的历史教学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备课方面我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对历史学习的认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只有了解学生,结合学生实际,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

2、备目标,即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备教材,即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只有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4、备教法,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和课文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学生实际、班级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创建六步教学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六步教学法是:

4.1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的方式是否得当,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方法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如:教授"唐朝的对外关系"时,我就采用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导入新课;教授"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时,我就采用讲历史典故"澶渊之盟"和"杨家将"的故事导入新课。有时我会采用短片、图片、投影、幻灯等不同形式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2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让学生自主、快速地阅读课文,了解整篇课文的具体内容,大胆质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动起来,参与到教学中来,又培养了学生大胆质疑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3师生互动,新课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讲解;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再派代表讲解。无论学生代表的讲解正确与否,我都会要求全班学生给予热烈的掌声,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然后教师再作具体讲解,让学生自己对照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样既给理解错误的学生留住了面子,又不打击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4.4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检测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覆盖全课的重点内容课堂练习,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说明学生掌握了所教学内容,教师也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的;假如学生不能完成,说明学生还没有掌握,教师应再想办法再给学生讲授、复习、巩固,直至大部分学生理解为止。在教学中,我还把需要学生记住的重点内容设计成不同类型的题,如: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材料题等,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所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5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快速、简洁地给学生复习、巩固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快速地在头脑中过一遍。课堂小结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小结时要尽量语言简洁、短少精炼,以便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记忆所学的重点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6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一种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课文的重点内容的复习、巩固、练习和提高,让学生重温所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靠。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后和学生学习后所反馈的信息,对自己所设计的教学作进一步反省、评价和总结。有时我会让学生针对我的教学给我提一些意见和建议,这样有利于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和弥补自己的教学不足,进一步的提高教学效率。

5.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提高教学效率

在九年级下学期复习时,我是这样做的:

5.1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让学生通过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开元盛世、大运河、丝绸之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了解割让香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了解八年抗战、开国大典、改革开放、神州飞上天、举办奥运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2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明白做人

让学生通过了解屈原、文天祥、邓世昌等人的悲壮之举,帮助学生感受民生的艰难,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了解司马迁、罗斯福、贝多芬等人的身残志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善恶美丑观念。

5.3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明白事理

让学生通过了解秦始皇、武则天、铁木真的是非功过,培养学生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做事品质;了解汉高祖、华盛顿、的创业艰难,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求知精神。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的每个历史人物,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着生动、真实、感人的故事;作为历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拓宽视野;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因地、因人制宜,创设不同的教学课件,创设不同的"乐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真正目的。

?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 键 词:水彩画创作 深入生活 借鉴融合 精神内涵 教学

    美术创作是美术院校(系)学生毕业前进行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整体艺术素质的综合训练与提高。由于学生在对生活感受的深度、对艺术本质的认识以及艺术观念、创作经验等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与不足,在美术创作中普遍存在着游离于生活、凭空臆造、表现技法模式化及主题思想苍白无力等弊病。水彩画作为美术创作教学的一个主要画种,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必须要强调和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注重生活感受

    美,蕴藏在生活之中。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积累和情感。古往今来,“搜尽奇峰打草稿”已成为画家从生活到创作的必由之路,也是画家走向成功的阶梯。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有着极其生动的内容,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艺术家只有深入生活,通过创造性劳动,才能创作出渗透着浓厚感情的更鲜明、更集中地反映生活本质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又从精神上愉悦着人们,从情感上打动着人们,使人振奋并促进生活美的发展。

    艺术作品反映出来的生活,是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典型的生活。画家走出画室,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当某一事件或事物深深地打动了他,就会激起他情感上的波澜,使他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面对众多美的素材,要独立作出判断,分析选择,去粗取精。经过概括、提炼和加工的过程后,才能达到艺术家创作的最高境界——感悟。也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才可能是激动人心并区别于他人,才有可能产生精品力作,具有艺术的生命力。正像黑格尔所说:“艺术家不仅要在世界里看得很多,熟悉外在的和内在的现象,而且还要把众多的、重大的东西摆在胸中玩味,深刻地被他们感动,得到过很多的经历,有丰富的生活,然后才有能力具体形象地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这段话,体现出黑格尔对艺术的深刻观察,也说明艺术创作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和特殊的精神活动。王式廓的素描《血衣》、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等大批激动人心的不朽之作,无一不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认识、积累、提炼和加工的结果,这也足以说明生活是孕育艺术之果的母体。只有在面对自然,以生活为根基,以自我感受为灵魂,用心灵深处涌动着的激情而获得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为作者的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美国当代着名水彩艺术大师安德鲁·怀斯,他的水彩艺术中洋溢着使人迷醉的诗情画意。他的画作之所以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灵魂,是与作者挖掘生活的深度,以及转化为画面上的艺术激情和独特的艺术感受有着深刻的关系。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无动于衷,在创作时闭门造车、凭空捏造、无病或仅仅依赖照片、画报和资料等,依照葫芦画瓢,这种死抠硬磨的“照相式”工匠的方法,不仅会使作者对生活的敏感度退化,创作精神变得懒散,甚至会使艺术生命走向枯竭,也就根本谈不上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了。因此,在创作教学中,只有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创作观,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正确地感受、体验和认识生活,不断挖掘蕴藏在生活中的美,把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全部融入作品之中,力戒创作中的主观臆造,才能使水彩创作教学包括其他美术创作教学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广泛借鉴与融合

    水彩艺术的创作,只仅仅局限于一般传统技法的表现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赖于对东西方艺术传统和其他绘画艺术精髓的继承、吸收、借鉴与融合。传统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要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沿袭下来的思想行为方式和艺术形态,是一个文化上的共同心理习惯。传统有其精华,也有可怕的习惯势力。我们要取其精华,为水彩艺术所用。中国水彩艺术百年发展的历史,也正是一部在继承、借鉴、融合中西文化和其他绘画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历史。西方当代水彩画艺术从表现的内容到表现手段早已步入到了一个多向、全面发展的阶段,在创作中,要善于学习、吸收和融合西方水彩艺术的精华,按照创作的主题和要求去进行选择、改造和发展,这样才不至于盲目沿袭和师承。

    生活在具有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环境里,我们的血液里自然流淌着民族传统的东西。我们要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去学习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创作观;从“形神论”中去理解外部现象和内在精神的关系;从“气韵生动”里去了解表现的最高要求;从“迁想妙得”去认识想象与移情的作用,等等。还要善于从中国历代的造型艺术中,去吸取形象的风格和艺术的趣味。从古代青铜器或者盛唐仕女画里去吸收浑厚、凝重与丰满的风格;从明式家具或者宋徽宗的书法里去吸收俊秀、挺拔与精炼的风格;从汉代画像石里去吸收奔放、强劲与古朴的风格;从梁楷的人物画或者怀素的草书里去吸收洒脱与飘逸的风格等等。这些不同风格的学习与吸取,会不断地丰富、完善和提高水彩画的艺术语言与表现力。同时,在水彩画的创作中,还应借鉴和吸收油画、中国画、版画及民间艺术的创作方法、艺术语言与表现技巧。既不应固守水彩艺术原有的模式,也不必不加选择地效仿其他画种的艺术语言。理想的境界应该是融入中国画、油画、版画、民间艺术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文化因素、审美精神与情趣,而仍保持着水彩艺术独特的语言个性。学习、借鉴一切有益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增强水彩画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逐步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水彩(转第99页)(接第102页)画创作中,对中外优秀绘画艺术传统及其他艺术形式的继承、吸收、借鉴和融合,不应是简单的模仿和拼接,而应当通过嫁接、消化与重构,获得新的生命,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在创作教学中,教师正确与灵活多样的启发、引导与鼓励,将对学生开拓思维,广泛借鉴融合,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和丰富水彩作品的个性艺术语言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关注作品内涵

    水彩艺术虽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但仅仅沉醉于形式趣味,其发展将是不健全,也是没有前途的。一幅好的水彩画创作,应该是精湛的绘画技巧与高度的精神内涵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作者对生命及社会人生密切关注并将真情实感反映和流露于画面的结果。作品表现什么样的题材和内容,反映什么样的主题思想,画面大小以及用什么风格技法表现,都是由作者的思想意识、艺术观念和表现能力来决定的。从近几年全国水彩画大展中可以看到,尽管水彩画在题材的广泛性、形式风格的多样性、形象刻画的深度以及强化作品的思想内涵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过去水彩画作品所呈现的小品性与习作性强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风采而又包容了众多形式风格、有较强的创造意识和艺术表现力、艺术处理十分精到的作品,但是,由于许多人存在着思想认识的低浅、创作态度上的业余性和表现能力上的有限性,仍表现出作品深度的不足。大多数作品局限于江南水乡、北国风光、农家小院和山林小景等小品性与习作性的内容上,缺乏能直接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人物画创作,尤其是人物活动的重大题材的创作,从而影响了水彩画创作的艺术质量和艺术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