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

时间:2022-06-23 14:59:02

导语: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

第1篇

一、指导思想:广泛开展对《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和《广州市小学思品学科开展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的工作意见》的学习。开展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以新课程实验推广为中心,以发展性评价为抓手,以评价改革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二、工作要点:

1、加强理论学习,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学习内容:《广州市各学科开展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的工作意见》、《小学自主学习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各年级新课标、教学科研的理论和经验。

3、举行以发展性教学评价为主题的研讨课。

4、完善科组建设,参加“优秀教研组”、“优秀教研工作者”评选活动。三、工作安排表

周次

内容

负责人

1

学习学科课程标准

各级备课组长

3

选送论文交教研室评奖

科长

4

将研究课题送教研室申报立项

科长

5

理论学习:《发展性评价的工作意见》

科长

10

一年级《品德生活》研讨课

李冬菊

待定

说课设计讲座

教研室

17

1、选送新课程论文

2、征集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案

第2篇

论文关键词:整合课程资源提高课堂实效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对原来小学低年级思想品德、科学、社会、生活等学科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对原来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思想品德、社会等学科进行整合而产生的,课程设计努力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有机融和在一起。面对全新的品德课程,任何把握其综合性,上好综合课,是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开发品德课资源,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品德课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课程改革需要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支撑课程改革。教科书是素材性的课程资源。但它又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要摈弃教科书是唯一课程资源的认识。

如何有效地使用各类课程资源呢?教师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自主整合”,即将教科书的课程资源和其他课程资源有机地组合起来,为教学服务,“整合”不是“拼合”,而是有机地“结合”。现阶段,主要体现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可以肯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小学品德课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优势是:

一、丰富了课程资源,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教育论文,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整合,带来了课程资源的变化。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共享性,它极大地丰富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不再是单一的书籍、教材,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加大了课堂密度,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动画、图像、文字、音乐等音频、视频信息的融入,多方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有利于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趣的最佳途径,是再现课堂生命活力的有效办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条件。例如,我在讲《宝岛台湾》一课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播放台湾风景图片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看的这些图片美吗?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这个地方还有些什么值得我们去领略的风光呢?这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到台湾的美丽,激起了学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cssci期刊目录。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整合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在学习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收集所需要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分析的能力。根据课堂要求,学生能够将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进行筛选,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整理的能力。学生将从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加工整理,用于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资源共享等特点,能够满足品德与社会包罗万象的课程需求,使信息技术和品德与社会学科整合发挥优势。但我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影响学生道德行为完成和持续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激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道德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的、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整合课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多媒体网络能提供文本、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的信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极佳的表现力、感染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巨大的情感磁场,让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奔腾而出。现结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我的祖国多辽阔》教育论文,谈谈自己的一点实践做法。

(一)利用多媒体营造激情氛围

小学生由于受特有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他们热情、真挚、善良,心弦一旦被触动,情感很容易被激发,能表现出强烈的爱憎。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激发学生情感方面有其显著的优势,它可以把音乐和图片协调地融合在一起,营造氛围,渲染气氛,达到诱发学生情感参与的效果。

课始,伴随着学生熟悉的《龙的传人》音乐地缓缓响起,大屏幕上出现了从网上搜索来的雄伟壮丽的长城、秀丽神奇的黄山、碧波荡漾的漓江、白雪皑皑的珠穆朗玛峰……学生慢慢地溶入到旋律当中,陶醉在动人心悱的音乐声中。面对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学生发出一声声的赞叹,心中情不自禁地涌动起作为一个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龙的传人的自豪之情。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多媒体网络播放的音乐和呈现的画面像磁铁一样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心底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并为接下来文本知识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同时,“想进一步了解伟大祖国”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转向了对文本知识积极自主地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动情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时间和空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动静搭配,弥补教材中插图和文字说明的局限性,使呆板的画面生动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活现文本内容,让学生看到、听到不易直接接触到的事物、现象或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以此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拨动他们心中的情弦。

在“祖国幅员辽阔”这一版块中,文本只提供了一幅图,单靠这一幅图片,是很难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为了弥补文本中这一空白,我精心制作了“徒步旅行”,比较和感受四个行政区差异的活动。

首先,我问学生们:“我们湖北省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都齐声回答:“春天!”然后,我马上追问:“黑龙江和海南是什么天气,你知道吗?每天早上8:00,我们已经到学校里上学,新疆的小朋友却在干什么,你想知道吗?请随教师一起去看一看教育论文,看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点击地图上的黑龙江,链接到大兴安岭的雪景;点击海南省,链接到天气炎热的海边游泳场景;点击新疆,链接到繁星满天的夜景。操作完毕后,马上有学生疑惑不解:“黑龙江和海南的天气怎么会差别这么大呢?”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就回答到:“我知道,因为它们之间相距很远。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首儿歌《祖国多么广大》,老师讲过的。”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在坐的很多同学干脆念起了这首儿歌:“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长江两岸,柳枝已经发芽cssci期刊目录。海南岛上,到处盛开着鲜花。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看到他们那么眉飞色舞动情地念着,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知道那是对祖国妈妈的爱,这种爱不仅在孩子们的身上涌动,同时也深深地感染了我……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祖国面积广大再也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它显得那么的清晰,那么形象。作为面积这么宽广,幅员这么辽阔的国家的一员,是多么的自豪呀!此时,学生的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师、学生和文本中对祖国的情感互相交织在一起,那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这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道德,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主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模拟情境使人入情

学生的情感是在具体的情境和真正的情感氛围中产生的,学生只有入情入境,才能受到心灵的震动,情感的熏陶,教学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模拟具体形象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以境育情。 在“风景线”这一环节中,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在学生观察地图汇报了长江和黄河所流经的行政区后,我问:“你们谁真正去过长江,到过黄河,游览过沿途秀丽神奇的风光呢?”很多学生面面相觑,一脸遗憾。这时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从网上截取的视频录像。

视频录像将学生带到了风光旖旎的长江三峡和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真实动人的画面教育论文,扣人心弦的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们个个都被长江和黄河的美震撼了。他们个个瞪大眼睛,嘴里不停地发出:“哇……哇……”的赞美之情。再问他们观看后的感受时,有的说:“长江真美,我恨不得马上去真的看看长江。”有的说:“黄河气势好大啊!”有的说:“长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爱长江、黄河!”……

通过以上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不仅延伸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还使分散独立的学生个体牢牢地凝结为一个学习团体,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同学们没有一个不被祖国锦绣河山的美景醉到,没有一个不为祖国的壮丽山河感到骄傲,对祖国的爱深深地写在他们稚嫩的脸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载体,抽象枯燥的品德教育课变得形象而生动,并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在无形中渗透到了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底逐渐亮起了一盏笃行的明灯。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使它和传统的品德课堂有机地整合起来,让课堂激情飞扬,让学生心灵激荡、让情感之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

第3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因此,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品德的培养,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倍受重视,从而促使品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研究,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借鉴经验。例如,1989年日本文布省颁布的新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均进行了调整。为培养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现适切性,力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相吻合;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体现阶段性,由低年级体验性活动逐步向高年级反思性活动推演。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品格教育列为各国教育应进一步努力的首要方面之一。1996年美国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1997年总统的《国情咨文》都强调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英国在1999年9月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肯定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

我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从1981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去生活化、成人化倾向的原因之一。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必然承担着改变德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低的责任。值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小学品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研究将以在实验区试教的新教材为依托,围绕小学品德课程建设展开,验证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探索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一)品德教育的模式

目前国外影响比较广泛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模式等,对于这些模式我们应合理地进行借鉴,使其成为我国品德课程改革的推动力量。国内现已被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情感道德教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体验道德教育模式等,各实验区应灵活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任何一个模式不可能就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进行阐释,因此,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任一德育模式,而应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将德育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儿童品德培养中,并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品德教育模式。

(二)新教材的编写和实施新教材是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又是教学实践工作的工具,因此,本课题将借助新教材推动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同时积极吸取实验区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推进新教材的编写,使实验区工作和教材的编写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对品德课程本质特征研究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新进展

(2)现阶段品德课程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3)适合我国国情的品德课程的构建方式

2、小学品德教材编写研究

(1)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式的研究

(2)教材的形式问题研究

(3)教材综合资源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3、小学品德教材实施研究

(1)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新教材与生活性特质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完全生命投入、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民主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2)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对教材的评价

学生对教材的评价

不同实验区对教材的评价

4、评价研究

(1)品德评价的理论研究:

品德评价的本质研究

品德评价的基本理念研究

品德评价的功能研究

(2)品德评价实施工作的研究:

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收集和分析数据与证据

明确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四)品德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本课题将探索有效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内容、途径,提升教师的品德课程开发参与意识,确保培养培训工作与新教材开发实施的同步进行。

(五)品德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和课程形态,在品德课程开发中也应突出地方品德课程和校本品德课程的有效开发,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

1、品德地方课程的开发

2、品德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品德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建设的基础,除去教材以外,还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多种资源。

1、品德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2、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七)品德课程内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1、《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的衔接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50-01

当下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可以说教学的质量不是很如意,有些甚至也流于形式。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定位的重要阶段,这一个时期,学生将接受到爱国教育、爱家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温、良、谦、恭、让等美德,学生也将一一受到教育。小学阶段如此重要的德育任务,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刻不容缓和任重道远。对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课堂上要体现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接受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由于传统的影响,以往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新的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讨、研究,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明白道理、分清是非,同时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的能力。首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学生身上打主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量让学生去思、去做、去发展。教师想参加学生活动,那么就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加入。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教师不要担心自己不讲学生就无法学会,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行,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即使结果是失败的,但过程也是有价值的。这样,理性知识上升到感性知识,把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结合起来,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把培养情感与提高能力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实现多赢。

二、师生互动,建构自主探究的组织

自主探究并不等同于让小学生单干,恰恰相反,要想发挥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会学、想学,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质量,教师还得善于把学生组织起来,发挥出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参与课堂的互动。这样才能让自主探究更高效,更务实。构建合作学习小组,能解放学生的头脑,开发学生的潜能,形成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内在凝聚力的、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构建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参与互动,教师就要处理好以下的两方面因素:(1)开展问题探究,鼓励学生多问。提高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关键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问问题,有意地去启发学生的思维,课堂互动,不再仅仅只是学生间的互动,也存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激活小组间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 “探究”而有所得。(2)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小学生多说。小组中的成员能力及知识面等各不一样,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小学生都得到发挥。这就需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探究氛围,尤其要为相对“较弱”的学生提供发挥、展示自己创造才能的空间。

三、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巧结合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即在教学内容的设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时常发生的、和学生关系密切的实例,让实例进入学生的教学中。课程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直接地反映了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一方面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恰当处理教材和学生生活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以教材为纲,在学习教材的同时能帮助学生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让孩子们摆脱生活中各种困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开设学生活动或者学生实践课程。结合课程设置,通过社会实践或者学生活动,检验课程知识,体验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在这个课程上,学生不是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身体验。因此,教师在组织、安排教学各环节时,要合理分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或者实践活动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把道德寓于小学生的生活中。

四、联系实际,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要时常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国际新闻、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了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年段评比。这样,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思想品德课程,并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多少上,而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探索中潜移默化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思想品德教学在小学教学活动中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师德方面

身为教师,我深深认识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多年来,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较好的品德修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积极实践“三个代表”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转化后进学生,从来没有从事过有偿家教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上,我近几年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上,本人能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相互联系,挖掘教材的思想性,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能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巩固能利用课堂及课间时间,不失时机的做好课后辅导和提优补差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不仅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我十分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自己,“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能始终以热爱学生为突破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合作和谐的课堂气氛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做到以表扬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能研究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三、班主任工作

四、指导青年教师

近几年来,我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关心他们的成长,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义务,指导他们的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青年教师邵有良老师进步很快,各方面有所提高2006--2008年青年教师邵有良老师撰写的多篇论文都获得了较好的奖项,指导他上的课也获得了一致好评

五、取得成绩

从教11年,我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善于进行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2.“优质课”评比2007年3月,我在县第六期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的“构建有效课堂,体现学科特色”为主题的实践课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09年5月,在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我荣获三等奖;2008年12月,我在实小协作区研训活动中

上了一节县级公开课,并得到了一致好评;2008年12月,我在南京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实践活动期间,开设了一节研究性观摩课,受到在场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3.撰写教学论文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篇教学设计获省三等奖近几年来,我撰写的多篇论文都在县论文评比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5.考核评定2007,2008年我两次被高淳县考核委员会评定为优秀等次

6.教科研活动2005年7月被高淳县教育规划课题《针对小学生的个性,有效进行数学学习》聘为课题组组员;2005年2月被高淳县教育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家校和谐关系的研究》聘为课题组组员;2005年7月被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农村小学家校和谐关系的研究》聘为课题组组员2008年,我主持的高淳县教育科学规划第一期个人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能的策略研究》顺利结题2009年,我主持的高淳县教育科学规划第二期个人课题《数学猜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也即将结题

第6篇

关键词:生态智慧课堂;初中思想品德;策略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长期存在着只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和情感体验,教学与生活疏离等情况,最终致使其教学脱离现实,难以取得实效。

要改变这些不良现状,就必须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跟上时代的步伐,构建生态智慧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1.生态智慧型思想品德课堂的内涵

“生态课堂”是指课堂由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谐共生,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生态系统。“智慧课堂”是基于生命发展、基于智慧唤醒、基于培养合格公民的课堂。

生态智慧型思想品德课堂的基本内涵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共生的学习生态环境中,积极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力量,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实现自身生命的成长和发展。生态智慧课堂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师生的智慧和潜能得到开发,它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思维、集聚智慧的平台;二是师生情感体验得以丰富、有效思维得以提升;三是学生个体的独立人格得到充分尊重,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实现圆融共生。

2.构建生态智慧型思想品德课堂的策略

(1) 树立生态智慧型的教学理念。构建生态智慧型初中思想品德课,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传统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习惯于思维跟着教师走,只是满足于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被动地接受,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落实新课标提倡的“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在这种互动的教学过程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新知识,培养创新意识。

(2) 拓展生态智慧型的教学内容。生态智慧型的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生命需要为依据,开发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规范和技能。首先,要善于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挖掘生活教材、活用生活教材。其次,用丰富的社会信息充实课堂。应从教学内容着手,善于捕捉生活素材,充实社会丰富信息。最后,我们要关注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及时把社会生活中的新焦点、国内外发生的新事件、科学技术新成就、学生生活中的新问题等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去。

(3) 运用生态智慧型的教学方式。生态智慧型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学要为学生服务,提供更多贴近学生个体生命成长和发展的灵活形式,让学生主动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生命需要。首先,创设生态化教学情境。着眼于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基于情景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可就一些学生关注的问题,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实现从教室到社会的转移,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做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情境表演、现场直播、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

(4) 营造生态智慧型的课堂环境。构建生态智慧型的思想品德课堂,要建立起民主平等、开放自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第一,要营造生态化课堂语境。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立自主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心对心的对话与交流,而教师扮演思想品德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第二,真诚关爱学生。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错误,可是学生却常常因为一点点错误就受到严厉的批评,而他们的进步却常常会被忽略。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鼓励和赏识每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求知的动力,更懂得用爱心来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做负责的公民。

参考文献:

[1]俞世赞.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2).

第7篇

关键词:理财教育;小学生;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259-02

现代生活离不开理财,理财能力应从小培养,并应贯穿于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近几十年,中小学的教育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顾不上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仅有极少数学校开设了专门的理财教育课程,如我校的“家长进课堂”活动,就请相关家长给学生们讲合理消费,做他们的理财顾问。好在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中涉及到金钱、消费等内容,虽然有些是抽象的理论,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太紧密,但是如果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引领学生主动、独立地思考,并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去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明辨是非,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教师对学生的消费理财有了正确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自然地获得了理财知识、发展了理财技能,理财观念渐渐地形成,理财教育应有的水准也就慢慢地达到了。

下面笔者就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第四单元“购物的学问”为例,初步谈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操作,自然渗透理财观念,从而形成健康的金钱观、消费观,在此基础上,逐渐掌握理财知识和理财技能。

一、明确定义,有的放矢地备课

理财教育的定义是什么?生活中,我们常常提到金钱教育、财富教育、消费教育,它们貌似与理财教育相联系,其实各有侧重点。金钱教育侧重于对金钱本身的认识;财富教育侧重于形成创造财富的观念以及创造财富的技能;消费教育侧重于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与以上定义相比,理财教育涉及到的范围更广、内容更多。

小学生理财教育怎么定义呢?笔者阅读了一些资料,王卫东[1]认为“‘中小学生理财教育’要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由学校有目的地实施,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财富观、明确的理财意识、基础性的理财知识、初步的理财能力和良好的理财习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成为社会的主体,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并有效地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关颖[2]认为“未成年人的理财教育是为了提高人才的素质,从幼年开始的与‘钱’有关的教育活动。对未成年人的理财教育也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是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应参与其中的教育”。乔晓丽[3]认为“理财教育是指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学校主导,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所进行的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促进中小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理财知识、形成初步的理财能力和良好的理财习惯的影响活动,促进中小学生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上述几个定义大都认识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中小学生理财教育中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但忽略了理财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关系。

综上所述,小学生理财教育初步定义为:小学生理财教育是指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配合下,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自然地渗透理财意识、学习理财知识、掌握理财技能,并与德育等其他教育同步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小学生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定义明确了,备课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购物的学问”这一单元包括“价格的秘密”、“合理购物ABC”、“买卖中的道德”、“试试看”(模拟买和卖)、“货币天地”、“认识人民币”(还有有关外国货币和信用卡的内容)。“价格的秘密”、“合理购物ABC”、“买卖中的道德”可与德育结合,逐渐渗透理财观念,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原来在不同的场所购物,相同的商品价格可能是不同的,购物时要多比较、想清楚,确实需要再购买,尽量买实用的、性价比高的商品,形成健康的金钱观和消费观。“货币天地”、“认识人民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识别真币和假币,了解外国货币和信用卡,提升对货币的认识,有金钱的概念,获得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同时初步掌握一些理财知识。“试试看”可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体验买卖活动,学生从中体会到商家与顾客的不同心理,以亲身实践的方法感知“制作―销售―购买”的整个过程,自然地让学生将所学到的商品常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逐渐实现理财技能的培养。

二、面对现状,有的放矢地实施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在理财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有:对金钱没概念、家长包办购物、攀比消费、无储蓄与节约意识、理财意识淡薄、理财行为缺失等。这些问题说明中小学迫切需要理财教育,也必须做好理财教育。

尽管理财教育体系中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很多家长不认可理财教育,有些家长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与孩子无关,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有些家长意识到了理财教育的重要性,但因为不知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也就忽略不提;还有些家长用自己错误的金钱观、消费观误导孩子,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理财能力的发展都产生了消极负面的影响。此时学校教育就要发挥正面引导的作用了。

大多数的小学课堂是以授课为主,可理财是一种综合能力,师讲生听的授课形式不太适合,而且品德教育未纳入考试体系,难免会有部分学生不重视,对此无兴趣。这时教师就得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此感兴趣,从而自主学习。在课堂实践中,“价格的秘密”可以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学习等形式,制作一张商品价格调查表,学生亲自调查填表,揭示价格的秘密,之后小组讨论研究“商品的价格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说说自己的发现,展示总结之后引导学生利用“价格的秘密”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合理购物ABC”、“买卖中的道德”可将辩论、演讲、竞赛等形式引入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讲授“认识人民币”时,针对三年级学生的水平,设立合理的目标,在课堂上开展理财规划大赛。讲授“试试看”时,安排角色扮演的活动,先引导学生设计出新颖独特的背心,然后举办一个“小小产品推介会”,让学生试着当老板,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这时学生们的兴趣倍增,有的忙着为自己的小组准备广告,宣传产品;有的精心设计广告词;有的根据产品的成本制定合理的价格……各组轮流推介完产品之后,再把教室变成服装超市,大家一起试试怎样当受欢迎的老板,合理赚钱,或者试试怎样当聪明的顾客,用合适的价格买到满意的商品。让学生在调查实践、自由买卖等活动中体验感悟顾客、老板的不同心理,学会买卖活动中的技巧,这样既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和生活性,又深化了学生对理财知识的理解,加强了学生对理财知识与理财实践的联系。

三、联系生活,有的放矢地实践理财

在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要动员家庭教育的参与。家庭是中小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理财的最佳场所,因此要动员家长积极地配合与支持。比如“居家生活讲节约”一课,课堂上先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节约?小组讨论后用多种形式进行汇报,比如漫画展示、动手实践、图片展示、实物展示等。学生在讨论、汇报中懂得: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日常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并不难。此时趁热打铁,为学生设计一个可操作的表格,课后开展“争当勤俭小当家”的活动,建议家长让孩子当一周的小管家,通过自评、家长评、互评,每日争星,一周后争章。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学生自己学会了合理消费,节约与储蓄的意识也渐渐地形成了。

为了让孩子学会跟钱打交道,可推荐家长和孩子共读理财童话――《小狗钱钱》[4],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理财。《小狗钱钱》讲述了12岁的女孩吉娅救助了一只受伤的小狗,并给它取名钱钱。会说话的理财高手钱钱告诉我们,学会和钱打交道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书中还有钱钱语录:语录一:人们总会想要很多东西,可是你必须清楚自己心里最想要的是什么。语录二:很多事情不能“实验”,你只有两个选择――做或者不做。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必须在72小时内完成,否则你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做了。语录三:为自己的梦想准备储蓄罐――只有有一定的储蓄才能有能力去实现梦想。有的学生读完后还学着小主人公的样子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比如买航模、去看大海、遨游太空等,甚至还准备了储蓄罐,为实现愿望而坚持存钱。

钱钱不仅有许多经典的语录,还给了小主人诚恳的忠告,比如这一条:在自己的钱包上贴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真的有必要吗?”生活条件好了,大人孩子花钱都大手大脚,我觉得这些语录和忠告对我们很有帮助。孩子学着像吉娅一样正确地对待金钱,慢慢成长为既能帮助别人,又能实现自己梦想的富翁。如此,让理财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给孩子理财实践的机会,不就促进理财能力的发展了吗?

在理财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巧妙结合德育中的法制教育与理财教育。德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健康正确的理财观念,在理财过程中以道德自律,不要为了钱财损人利己、不择手段;而法制教育的作用是让学生在理财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不要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除此之外,还需要家庭、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卫东,信力健.中小学理财教育的认识与探索[J].教育研究,2003,(7):91-95.

[2]关颖.城市未成年人理财教育略论[J].当代青年研究,2005,(1):16-22.

第8篇

一、把生活引进课堂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首要特征。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增强道德意识。

1.教学内容选自生活

源自社会生活的事例是鲜活的、动人的、令人信服的。因为来自生活,就更能用共同的生活准则去审视其中的人和事;因为来自生活,就更能达到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因为来自生活,就更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心灵撞击。

我教《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一课时,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英勇的白衣战士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奋不顾身地抢救非典病人的事例。当我朗诵到“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位白衣战士,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健康、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时,学生们对白衣战士肃然起敬;当我讲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时,学生们热泪盈眶;当我讲到“姜素椿教授在抢救非典患者中感染非典,仍在病床上撰写论文指导预防、治疗非典,并执意用非典患者恢复期的血清在自己身上做试验,探索非典治疗的有效途径”时,学生们真正地感受到:我们的医护人员视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白衣战士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学生对医护工作者有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我还让学生讲述了清洁工等其他一些普通劳动者的感人故事。生活中的实例震撼了孩子们的心,他们深切地体会道: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要尊重各行各业劳动者”的道德情感也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强烈的体验。

2.教学情境再现生活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指导学生生活的课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有道德的生活。只有当我们的品德教学牢牢地植根于生活这个大舞台时,我们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可爱。

在教学《节约水电》一课时,我走下讲台,很随便地与学生聊起了天:“同学们,今年暑假特别炎热。在那酷暑难挡的日子里,你最渴望做什么?”学生们侃侃而谈。但我马上话锋一转:“可是今年用电特别紧张,经常拉闸限电。在停电的时候,你们遇到什么烦恼事?”我的话题引起了学生的一片哀叹:有的为不能每天看动画片而难过,有的为冰箱里的冰棍融化而可惜,有的为买了空调却仍在酷热中睡觉而烦躁……看学生已被再现的生活情境所感染,我抓住契机,导入了新课:“是啊,我的感受和你们一样,有时正在备课,却停电了,真让人烦心。看来,我们的生活确实已离不开电了。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用电紧张还将持续几年。那么,我们该为缓解用电紧张做些什么呢?”……

在这堂课上,我撷取了生活中的真实事件,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它们再现出来,以引发学生的直觉体验,从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我们要节约用电。

二、把课堂融入生活

生活是一本无形的百科全书,很多内容是品德教科书无法写下的。带学生走向社会,把课堂融入生活,是品德教学的真正成功之路。

1.开展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将品德课堂与现实生活相对接,引导学生开展参观、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能使学生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的德育信息,获得亲身体验,有利于心灵的成长。

如教学《我从哪里来》,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调查活动:①问问爸爸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②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出生的情况。③问问妈妈自己在妈妈肚子里,妈妈有什么感受。④问问爸爸妈妈自己成长中有什么难忘的事情。⑤请父母提供自己的出生证。⑥准备一张自己满意的照片。我让学生通过询问爸爸、妈妈,或者是在父母的协助下查找资料来完成这项调查。通过调查,学生不仅了解到生命的一些常识,还在心灵深处受到震撼:父母给了我生命,生命来之不易,父母养育我非常艰辛,我应该要珍爱生命,敬爱父母,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高兴。

2.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不仅仅只是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对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开放课堂,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研究专题,让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第9篇

从7月份第一次走进中学的校门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多半年了。回顾这一个多学期自己在中学的学习与生活,我对自己做了以下两大个方面的总结:

首先是学习方面。自开学以来,已经经过了三次大的考试。这几次,我本应都能够比现在考得好,可每次却总是因为不认真读题,或是不仔细答题,以致分数并不是十分理想。

而这个学期我做得最好的就是对于学习的态度。我以前在小学的时候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十分的端正,常常都是“得过且过”,不过自从上了中学以后,我开始养成一种谦虚、勤问的学习态度。因为我知道学习上的东西来不了弄虚作假,是不懂就不懂,绝不能不懂装懂!要想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例子都证明了,只有保持这种学习态度才行。这学期,上课时,我认真听讲,仔细地记好每一科的笔记,课余的时候,我就经常翻阅笔记,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先是自己思考,还是不懂就去问同学,如果这时候还不是很清楚的话,就要去请教老师了;

针对老师留的作业,我每次都是自己的作业就自己做,不抄袭不作弊,对于写总结,我往往先是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再写一个简单的提纲,最后才是动笔写。而说到写论文,我除了自己先思考外,还会借助一些课外资料,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例如历史课在期中时让写的《我眼中的成吉思汗》一文,我就是这样写的。

为了以后更好的学习,我针对这学期各个方面的优点以及不足,我为自己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学习上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

第一是语文。最基本的当然就是基础知识一定要牢固,并且在做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中的基础知识和自己会做的题是一定要做对的,剩下的,就是要全力去攻较难程度的阅读题了,这可还是个难点。课余时间,我就要多做些练习,并且多读一些中外名著,阅读之后还要做好读书笔记,这样一来,我可是一举七得:在阅读时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写作手法;可以与老师平常讲的知识串连起来,以更好的吸收;在阅读古文时,可以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理解;有些书是英文版的,这样一来,我在阅读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这些阅读,不仅使我在语文方面增长了许多知识,同时,里面写到的许多东西,也涉及到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历史、数学、政治等;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拓宽了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多方面的考虑问题,避免片面看问题,养成不好的思考习惯;在写读书笔记时,我在无形中又一次练习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二是数学。月考的题目对我来讲,并没有什么不会的题目,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每天放学回到家之后都抽出一些时间进行复习和练习。

第三是英语。对于英语,最基本的就是多听、多读、多说、多写,而我现在最大的问题则出在语法上,虽然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可有时总不能把语法题全部做得很好,所以,我决定利用放寒假这个大好的机会,好好补习并拓展一下自己的语法,令自己的英语语法水平在开学后能够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