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八生物下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5-14 06:40:32

导语:在八生物下知识点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八生物下知识点总结

第1篇

摘 要:微课短小精练,方式灵活机动。借助生物微课,根据实际情况,巧用微课,能够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升生物课堂效益。主要介绍微课特点,探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巧用微课突破重难点,提高生物课堂效益,以及在微课制作过程中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巧用微课;突破重难点;课堂效益

生物教学中有很多重难点,教师往往难以用语言讲述清楚,或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其教学效果受到了教和学生的一致认可。相比视频教学,微课的特点更加突出,优势更大,其主要表现是:主题明确且具针对性;短小精悍,利于传播;资源容量小,方便移动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准确理解微课的基础上,发挥微课的优势,制作并巧用微课,可以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下面,笔者就自己利用微课进行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微课及其特点

1.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但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习题测试、教学反思、教师点评、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也包含在内。因此,“微课”不同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资源类型,而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学习方式灵活

所谓“微课”,首先表现在它的时间很短――其视频一般都在5~10分钟左右。它化繁为简,让学生只学最有用的,从而使学生更易于掌握。

(2)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

学生理解水平参差不齐,微课的出现可以解决学生水平上的差异问题。教师不可能反复讲授某一内容,而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而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来反复观看。更利于学生学习。

(3)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微课”只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因而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容易突破。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活动指向更加明确、集中。

二、如何巧用微课处理教材,提高生物课堂效益

1.借助微课,促进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学习

课前预习,找准预热点。微课视频能提升学生预习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提前预习将要讲授的知识。

课后复习,巩固重难点。教师可以把生物各单元中的章节重点内容制作的微课视频随着教学进度发到班级QQ群中,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使学生根据自身状况去学习没有掌握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突破重难点。

2.发挥微课优势进行课堂教学,有效突破重难点

生物课程中有很多微观领域的内容,教师往往难以用语言讲述清楚。教师可以制作微课,以微课形式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内容,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直观地感知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问题。如借助微课展现显微镜下的血细胞的种类,将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有关血细胞的种类以及它们各自的形态和特点的知识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很快就认识了血细胞。通过微课的放大形式,学生也能在观察中总结其各自的特点。

3.活用微课演示实验,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生物教学以实验为基础,离不开生物实验学习。但有时生物教学实验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如设备、条件、时间等,教师无法演示,或没有时间操作实验。这些限制导致了生物实验教学效果不佳,很多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生物内容。此时,教师可以巧用微课,把现实中难以操作的实验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弥补实验操作的不足,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借用微课章节复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内容

微课也适宜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巩固。教师在复习阶段,借用微课,可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时,我将本单元分为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鸟类的生殖与发育,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及生物的变异,人的性状与遗传,人的性别决定及遗传病和优生优育这八个部分分别用微课的方式呈现。如此一来,通过微课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复习已学知识的积极性,避免了复习课“炒冷饭”的结果。

“微课”对于每位教师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探索,巧加利用,完全可以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运用“微课”的有效途径,加以巧用,可以在生物教学中较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参考文献:

第2篇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1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具有日周期节律活动,这个核团是体内日周期节律活动的控制中心。破坏动物的视交叉上核,原有的一些日周期节律性活动。

体温调节

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在下丘脑以下横切脑干后,其体温就不能保持相对稳定;若在间脑以上切除大脑后,体温调节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现已肯定,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前部是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所在部位,它们感受着体内温度的变化;下丘脑后部是体温调节的整合部位,能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以保持体温稳定于一定水平。

摄食行为调节

用埋藏电极刺激清醒动物下丘脑外侧区,则引致动物多食,而破坏此区后,则动物拒食;电刺激下丘脑腹内

侧核则动物拒食,破坏此核后,则动物食欲增大而逐渐肥胖。由此认为,下丘脑外侧区存在摄食中枢,而腹内侧核存在所谓饱中枢,后者可以抑制前者的活动。用微电极分别记录下丘脑外侧区和腹内侧核的神经元放电,观察到动物在饥饿情况下,前者放电频率较高而后者放电频率较低;静脉注入葡萄糖后,则前者放电频率减少而后者放电频率增多。说明摄食中枢与饱中枢的神经元活动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这些神经元对血糖敏感,血糖水平的高低可能调节着摄食中枢和饱中枢的活动。

水平衡调节

水平衡包括水的摄入与排出两个方面,人体通过渴感引起摄水,而排水则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活动。损坏下丘脑可引致烦渴与多尿,说明下丘脑对水的摄入与排出均有关系。

下丘脑内控制摄水的区域与上述摄食中枢极为靠近。破坏下丘脑外侧区后,动物除拒食外,饮水也明显减少;刺激下丘脑外侧区某些部位,则可引致动物饮水增多。

下丘脑控制排水的功能是通过改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完成的。下丘脑内存在着渗透压感受器,它能感受血液的晶体渗透压变化来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渗透压感受器和抗利尿激素合成的神经元均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内。一般认为,下丘脑控制摄水的区域与控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核团在功能上是有联系的,两者协同调节着水平衡。

调节腺垂体激素分泌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小细胞能合成调节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肽类化学物质,称为下丘脑调节肽。这些调节肽在合成后即经轴突运输并分泌到正中隆起,由此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促进或抑制某种腺垂体激素的分泌。下丘脑调节肽已知的有九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色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对情绪反应的影响

下丘脑内存在所谓防御反应区,它主要位于下丘脑近中线两旁的腹内侧区。在动物麻醉条件下,电刺激该区可获得骨骼肌的舒血管效应(通过交感胆碱能舒血管纤维),同时伴有血压上升、皮肤及小肠血管收缩、心率加速和其他交感神经性反应。在动物清醒条件下,电刺激该区还可出现防御性行为。在人类,下丘脑的疾病也往往伴随着不正常的情绪反应。

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2一、昆虫的发育

1.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并经过卵幼虫蛹成虫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金龟子。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蜕皮是外骨骼,蜕皮是因为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4.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5.昆虫发育若是经过四个时期消灭的时期是卵期;

发育经过三个时期的消灭是在若虫期。

6.要想得到更多的蚕丝应在幼虫时期更好的喂养。

7.蚕宝宝指的是蚕的幼虫。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3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还有菜青虫取食。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初二生物考点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

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蚂蚁初二生物考点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4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

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

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

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

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5、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第3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生物课堂;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042-02

关于多媒体的概念,通常来说,狭义上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如对计算机的综合利用,对声音、文字、符号、图像等多种媒介信息的利用和控制,以及将电视、录音、计算机等技术有机组合在一起完成的教学;广义上指将多个具有单一功能的教育教学使用媒体进行应用式组合,如投影仪、幻灯片、挂图的组合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到所学的知识,将晦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长和优势,能完善生物教学结构,充分调动初中生参与生物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强化学生自主进行生物学习的效率,实现激发学生创新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1 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问题

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实际效果,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采用。在实际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1.1 多媒体技术存在与传统课堂教育教学手段脱离现象

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部分生物教师会认为,一旦利用多媒体之后,就可以不用书写板书了,于是放弃了粉笔和黑板。事实上,作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优秀的板书能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体系中的学习要点以及重点结构进行结合,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清晰的教学思路,有助于学生及时理解知识。而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出发,教师还可以及时调整板书。因此,这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具有多媒体无法替代的功用。在初中生物实践教学中可以发现,选择、组合媒体必须坚持信息最优化原则,需加强传统媒介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互补。

1.2 应用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节奏不适应问题

教师对生物教学节奏的把控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实际教学效果产生影响,需要教师为主导,对多种媒体使用的速率、利用频率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将多媒体技术进行交叉利用,最大程度丰富课堂教学质量。如将紧张的、轻松的教学画面穿插传授给学生,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讨论、交流和观察时间。另外,可以允许利用多媒体展示模拟实验,但是不允许利用多媒体的操作演示替代学生的实际操作[2]。

2 生物课堂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所在

2.1 将抽象的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

通过教育教学专家的研究发现,中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基本的认知规律在于先直观再抽象、先现象后本质。有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体在获取外界信息的时候,视觉获取的信息量约占84%,听觉获取的信息量约占12%。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多媒体技术教学既能让学生直观看到信息,还能通过音频设备接听到需要的信息,此外还可以进行动手操作强化获取信息,较之教师一味单调地“满堂灌式”教学效果好很多。另外,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直接参与和交流讨论知识信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记忆程度,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大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功能。

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殖”章节的知识点时,生物教师如果使用手绘图片进行教学,则获得效果较差。教师可通过播放对应的教学课件,将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制作成动画,通过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图片,对绿色植物传播花粉、运动、植物卵细胞、花的结构(图1)等生长过程进行讲解,这样学生能更深刻掌握种子形成过程、受精现象等知识要点。

2.2 提升学生的空间和时间思维想象能力

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能快速提升教学效率和信息传播速度,在课堂上全面灌输电、光、声、形等知识,利用图像、动画、音乐等技术,减小传递信息的距离。另外,多媒体还能直观展示给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多种生命构造和生物现象,视频、动画等技术能对微观世界如人体新陈代谢、遗传物质DNA等进行直观阐述,拓展学生时间、空间想象能力,轻松化解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

在学习“血管和心脏”知识点时,多数学生无法掌握的心脏规律为心脏瓣膜位于心室、心房间,动脉与心室间,为能开闭瓣膜,但只能朝一个方向打开,确保血液流动的方向,避免出现倒流情况。学生对心脏瓣膜缺乏直观感受,掌握这一知识则存在困难。教师可通过播放血液流动过程瓣膜活动的影像(图2为心脏结构图),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进行形象化教学。

3 优化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措施

3.1 加强动画的演示

中学生物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大量抽象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讲解时,单纯依靠教师“满堂灌”或者只进行板书教学则无法将知识点讲透彻、讲深入。可以用模拟动画的形式将部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转变为可观察的多媒体画面,将复杂的生物变化过程进行直观动画演示,辅之以教师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点。

教学“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章节时,教师可播放动画,展示给学生尿液形成和排出体外的过程。观看完动画后,可以让学生讨论:血液在肾小球内流通是什么物质?哪些物质无法穿透囊腔?肾小囊中的液体是怎样产生的?毛细血管中包含哪些物质?等等。学生通过对动画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可以得出最终结论:人体血液中包含的成分包括葡萄糖、无机盐、水等物质;形成尿液过程包含肾小管重吸收以及肾小球的滤过等。学生利用动画的演示能开拓思维,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3.2 将多媒体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灵活结合

第4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纷纷反映该科目学习内容多,各章知识联系性不强,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些现象除了跟科目知识点涵盖广,抽象理论概念多的学科特点有关外,以下几个因素也不容忽视:

(1)学生的化学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学生学习过普通化学且部分学生修过有机化学,整体说来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掌握依旧不多,知识储备不够,学习重视度也不高;

(2)科目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由于课程知识点杂多,如果仅仅是重点讲述部分知识内容,容易破坏科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缺乏实际应用的案例。课堂上基本原理知识阐述过多,和现实案例及实际环节关联较少,讲解容易枯燥无味。针对上述几个反映普遍的问题,我们和学生充分交流后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应调整,在补充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改善加强知识点的复习和梳理,以及在相关章节添加生动案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改进的几个方面

2.1补充化学相关基础知识

在学院制定的培养计划中,环境化学科目开设时间为大三第一学期,在此之前大部分学生已经修读过普通化学和有机化学,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由于培养计划对化学科目的课时分配相对较少,同时环境专业的学生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的化学基础比较薄弱,给授课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学生能听明白,理解清楚,在某些章节我们适当补充相关的基础知识,这种做法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可。我们采用的教材是由2006年高教出版社发行,戴树桂教授编著的环境化学。其中大气环境化学章节中提及自由基的稳定性,我们相应补充了键的解离能和共轭、诱导作用以及空间位阻与键稳定性的关系,引导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理解相应自由基的稳定性。谈到自由基的活性时,我们把有机化学中讲过的烷烃卤代自由基反应与之关联,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忆学过的内容,这样接受起来更为容易。在讲到多环芳烃的结构和性质时,我们及时帮助学生回忆了有机化学科目中对芳烃芳香性的介绍,其电子结构特点以及和化合物结构稳定性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理解多环芳烃的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迁移和转化的特点。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在相应章节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毒理学,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等科目进行对照学习,相互印证,既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同时也能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深层次去理解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2.2总体把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培养计划中分配给环境化学48学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八章内容,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挑战。我们在正式开讲前,先给学生大致剖析了一下该科目的主要脉络,便于学生了解科目的重点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环境问题的出现导致环境化学的诞生以及环境当中主要污染物的类别,环境效应和迁移转化。从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谈及污染物进入大气,水和土壤后的赋存状态,迁移转化等内容。第五章涉及污染物历经上述三个圈层后进入生物体以及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第六章主要是一些具体的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第七章重点介绍受污染环境的几种具体修复技术。而最后一章则是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通过分析,学生大致了解了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脉络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开始初步建立一个关联体系。随着教师授课工作的开展,学生可以把相应知识点置于关联体系中,最后形成该科目的完整知识体系。另外针对科目课时较少而内容丰富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简单的和常识性内容仅做概述,和其他科目有交叉的章节如第二、三和五章,我们侧重讲述和化学相关的内容,其他部分以课堂提问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督促学生针对相应的交叉科目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自主进行对照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时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我们设置“每课一个小结,每章一个总结”,便于学生及时复习课堂学到的知识点。

2.3补充真实典型案例,充实教学内容

环境化学中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阐述较多,学生学习起来容易觉得枯燥乏味。引入环境中的真实典型案例,充实教材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研究实际环境问题中有关污染物存在,化学特性及控制原理的能力。通过介绍11种农药“喂养的豆角”,可爆炸的西瓜以及一系列生活中有毒的食品(毒馒头,毒油条,瘦肉精,辣椒中的苏丹红,毒木耳等等),到富含有机物的工业废水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充斥室内外环境,以及最近出现的“雾霾”现象和人们高度重视的PM2.5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环境化学的重要性。在大气污染物的迁移章节,介绍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印度博帕尔事件,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事件以及洛杉矶和伦敦烟雾事件,使学生把大气中污染物扩散及对环境的影响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充分理解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各种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方案。另外我们也选择在适当的章节中插入一些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小故事来调节课堂的气氛。比如在讲到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时,介绍完有机氯农药后,穿插了瑞士化学家米勒和滴滴涕以及德国科学家哈伯和毒气的故事。这些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血淋淋的事件,深深震撼了在座学生。课后学生纷纷上网查阅相关事件进行讨论,同时也反馈了一些其他的案例供参考。通过真实典型案例的介绍和小故事的穿插,提高了学生对环境化学学习的重视程度,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另外我们会在课余时间或答疑时间和学生充分沟通,鼓励学生对该课程授课内容和方式提出建议,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实际学习情况也对教学质量的改善大有裨益[6]。

3结论

第5篇

目前的生物教学重视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和教学实验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课件,但是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高效率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己的特长。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一、口诀法

在生物课本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难懂的知识点,学生对这些知识点难以掌握。我们老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将这些知识点变成通俗易懂的知识点。

例如可以总结一些口诀法来化繁为简。

案例1:关于心脏结构的记忆很繁琐,我们都知道心脏的上面是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是左心室和右心室,学生有时记不清楚,我们可以用“上房下室”这个口诀来记忆,这样学生会轻松

很多。

案例2:心脏的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学生记忆很难,我们可以用“房静室动”这个口诀来记忆,这样会好很多。

案例3:关于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节知识点很抽象很难懂。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习题:爸爸和妈妈都是正常的,突然生下来一个白化病的孩子,请问父母的基因型是怎么样的。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会一头雾水。我们可以用“无中生有”(即形状从无到有)这个口诀法来记忆,则这个“有”为隐性性状,基因为aa,则可推测出父母的基因为Aa和Aa,学以致用,例如当你父母都是双眼皮时,生下来一个单眼皮的孩子时,利用无中生有这个口诀可以得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父母双方的基因为Aa和Aa。下次再遇到相关的习题就容易多了。

二、对照法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生物学概念,而七、八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概念教学面临挑战。

例如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节的学习中,什么是能量?提供多少能量?“能量”一词对大部分初中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如果简单地照着课本进行讲解,学生既不感兴趣又不理解,很容易就会忘记。我们可以对照生活中的知识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知识,自然界的能量有很多的形式,如光能、电能、热能、风能等,太阳能热水器等能将冷水变成热水,说明太阳光具有能量,光能使水的热能升高。将烘干的柴燃烧,给水加热,可以使水的温度升高,说明水中增加的热能来自于食物的燃烧,说明柴中含有能量,燃烧等量的牛肉干(主要含蛋白质)、花生种子(主要含脂肪)、宽面条(主要含淀粉),加热等量的水,从温度的上升值可以感知蛋白质、脂肪、糖类所含能量的多少,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燃烧,说明这些食物不含有能量。

三、利用幽默的语言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的情感就是互通的,这样良好的教学环境才会形成。但是很多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维持严谨的课堂教学秩序,在教学过程中表情是严肃的。而学生由于在课堂上缺乏话语权,同时受到师道尊严的影响,只能表现出俯首听命的形象。“也许学生在刚开始时确有一种朝圣般的心理,但是长期面对这种模式化形象,学生便会感到单调和枯燥,由对教师本人的失望导致对课堂失去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能高吗?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可以利用幽默的语言来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对植物进行

“饥饿”处理的方法和意义,我对此进行了幽默处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学生,当时萨克斯选取了生长良好的绿色植物来研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他首先找了一个密不透光的黑屋子将这些植物“关了禁闭”。植物们都很委屈:我们何罪之有呢?为什么要将我们关在黑屋子呢?幽默的话强烈地激发去思考和探究的兴趣。通过后续教学,学生理解了“饥饿”处理的目的是消耗掉植物中储藏的有机物,以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四、巧用实验

在讲解植物的蒸腾作用这节时,学生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概念很难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突破这个难点。做法如下:选取两枝粗细相同的枝条,一枝将叶片全部去掉,一枝保留叶片,分别插入两个锥形瓶内,露在瓶外的枝条用塑料袋罩住,袋口扎紧,两个瓶内的液面高度一样,液面上用食用油液封,并在瓶壁上做上标记,然后将锥形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观察现象。其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对照实验明确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经过叶片散发出去的,从而使学生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有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塑料袋内壁上有无水珠,锥形瓶内液面有无下降。这样的教学,从感性到理性,从实验现象到结论,很符合初中生的学习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学斌.巧设对照,突破概念教学“瓶颈”[J].中学生物教学,2015(10):22-23.

第6篇

下面笔者结合几个借助实物教具进行教学的教学片段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第一,实物教具更具真实感受,直观性强。

实物教具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且它的直观性强,能促使学生的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帮助其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实例1]人教版生物学(2012年6月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中,要求学生认识这三种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并能区别它们。平时学生很难见到这三种植物,所以课堂上教会学生辨认它们的结构特征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展示相关照片,讲解这些植物的结构特点,而学生看似弄清楚了,但从练习考查可看出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记忆也不够深刻。今年,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带了水绵(藻类)活体、苔藓和蕨类(鳞毛蕨)的标本进课堂,引导学生从植物体个体的大小、结构上进行观察比较。课堂效果显示,学生基本上能自己总结出这三种植物的特点:藻类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有茎、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假根)――这点需要教师指出,因学生观察到苔藓是有“根”的;蕨类有根、茎、叶的分化。其中学生观察到藻类的个体最小,蕨类的个体最大,笔者正好利用学生观察到的这一点告知他们,这正是因为藻类体内无疏导组织,蕨类从根到叶通体都有疏导组织,苔藓的“根”内无疏导组织而茎叶内有疏导组织。疏导组织能够运输营养物质,有该组织则植物体就能离开水环境且保持个体长高。考查效果显示,这样组织课堂教学使抽象的知识点由学生观察的已有的事实引出,更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二,让学生通过对真实物品的触摸、观察甚至品尝来学习知识,这样学生的记忆更为深刻,对所学内容的吸收也更加迅速和牢固。

[教学实例2]在教学人教版生物学(2012年6月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六节“鸟”时,笔者将“家鸽”和“家鸽骨骼模型”带入课堂,首先安排了一个学生活动:“隔板猜物”,由此自然地引入主题,且在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我们人类的“朋友”――家鸽的外部形态及家鸽的骨骼标本,自主总结出鸟类的形态结构。本节课教学效果显示,让实物走进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观察更加直观和逼真,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亲自触摸和操作,解决了学生缺乏自主体验这一问题,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知识形成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概括,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更加迅速和牢固。

第三,实物教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也是学生形成具体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学实例3]人教版生物学(2012年6月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展示一个鱼缸(鱼缸中有一大一小两条鱼、水草、小石头),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在鱼缸这个环境中

影响小鱼生活的因素有哪些

。与以往展示图片或资料让学生分析相比,实物鱼缸一出现,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学生都纷纷抢着回答。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探究课堂问题,效果非常好。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适当准确地应用实物教具,可以使生物教学更为形象直观,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拓宽学习渠道,提高记忆效果,从而优化生物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生物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第7篇

2017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1】 时间匆匆而过,这一学期任教七年级八年级共八个班生物课,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人成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我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平时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认真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周例会,从不缺勤。

二、教育教学方面

由于从今年这届八年级开始改用人教版教材,这就需要我们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把握三维目标教学。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组织好课堂教学。

认真实施学校推行的以学定教,巩固训练教学模式,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时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本学期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业务学习方面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及时组织教研活动,对学校实施的以学定教,巩固训练教学模式进行交流探讨,发挥了集体和个人的多重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其它方面

除紧张的教学工作之外,还参与学校的英语竞赛监考等工作,有人可能认为做一个科任教师太清闲了,但是,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充实了。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在教学上下功夫,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3、进一步强化教研工作,抓实教研工作,组织好生物实验教学。

2017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2】 初一上学期的生物教学工作结束了,回顾这几个月的工作,做为一名年轻教师,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积极改善我的教学方法。课前认真备课,积极从网上、报刊上搜索各种相关知识,努力使课堂知识能够联系实际,使学生有主观上的印象,更利于他们记忆,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这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点。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讲课时要注重知识的逻辑性,重难点要着重讲,因为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不强,所以要教师帮助他们理解一些比较难的东西,通常我会努力找一些他们能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或在电视报纸里都见过的东西来帮助他们理解,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较好,一开始他们对某一知识点都不知所以然,一举例后他们都开始恍然大悟,我也感到比较舒心。学生能够学会知识,这是老师感到最高兴的事情。

平时我喜欢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通常是上完课后,还有中午放学去车站的路上同行的学生也很多,他们也很愿意和我说说自己学习上的事,还有生活中遇到的烦恼。今天中午我和两个七年级八班的学生一起走的,我记得她俩这次期终考试考得不是很好,我就询问她们原因,有一个女孩告诉我她比较喜欢数学,对生物只有一点点兴趣,我就乘机教育他们要端正学习态度,上课要认真听,自己要努力培养学习兴趣,兴趣确实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但是做为学生有些东西是你必须去学的,并不是每个人他做的事都是他感兴趣的。看着她们并没有多大反应,我又接着说,就像你的父母他们也不喜欢洗衣服啊,但是这是必须做的啊,她们终于呵呵笑出了声,并且表示赞同。我又继续说初中阶段是不能太偏科的,每门都要兼顾到,她们表示同意我的说法,看来后面就要看她们是否真的想明白了,是不是真的愿意付出努力了。我会进一步关注她们的学习情况,并且试着与更多的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并且关注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帮助他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实施教学,尊重每一位学生,巧设情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氛围,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力争使全体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都得到发展。生物一定要注重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尽量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并注重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和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生物是学生进入中学以来首先接触到的一门实验学科,在课堂中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积极向上,为教育事业更多更好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7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3】 本学期,本人担任七年级125班的生物课教学。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由于七年级学生才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对生物还比较陌生,因此我在学期开始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及学生情况,认真制定计划,注重课堂内容的兴趣性,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能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生活实际,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与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相结合,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去进行教学,对于个别差生,能利用课间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生物学》老师,明白现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新教材,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多媒体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8篇

初中生物是学生们接触生物学知识,并建立起生物学习思维意识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学生们之前几乎没有了解过相关的生物知识,在刚开始学习期间,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而情境教学方法,以其更直观、生动的特点,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正是基于此,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结合实例做了详细的探究,希望可以对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提高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水平,起到一定的积极思考作用。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直观感受;生物标本

从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来看,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环节,授课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按照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创设基本相似的场景和氛围,让学生们在生动、形象的场景氛围中,更好的学习知识。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将教材中一些植物、动物等内容,借助生动的生物学电影、照片等情境,例如,让学生们观看动物世界等题材的视频短片,从而吸引学生们建立起对动物学的热爱。可以说,情境教学法运用的方式方法非常多,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创新,进而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

一、在课堂内容导入环节,创设问题式情境

生物学知识相对其他科目,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正式讲述教材章节内容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们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引导,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们建立起对学习内容的大体印象。如果教师的导入内容设计的生动有趣,并且还能构建一种形象的情境,在这种情景下,学生们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因为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通过情境导入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做出一些举例、假设,以及提问等,这样丰富而生动情境导入,一定会激发学生们生物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举例来说,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基因的显性和阴性”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我并没有一开始就讲解本节内容的生物概念和知识要点,而是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一位长相特别漂亮的小姐给一位获得诺贝尔奖且相貌不好的科学家写信求婚,信中一部分写道‘若我俩结合,生的孩子一定像我一样漂亮,像你一样聪明’,这位科学家马上回复了一封,信里面说:‘假如我们结合,生的孩子可能也会像我一样丑陋,像你那样愚笨,因此我们不宜结合’。”学生听完,都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我趁机说道:“同学们,到底他们两个谁说得正确,原因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道:“想!”这样,在上课的一开始,我们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为我们接下来的生物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直观式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育是目前VR正在发展与改变的一个重要领域。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因为枯燥的学习方式而逐渐消磨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抹杀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力。现在运用VR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可以营造完全不同于教学环境的师生交互方式,学生可以在模拟的教学场所中自行去探索,并配合游戏等趣味元素,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平时容易被忽略的知识点,在寓教于乐的情况下,为学生完善知识架构,并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湖南虚拟现实世界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在VR情景教育领域深耕多年,并与北京重点高校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沉浸式教学”VR课程,广受师生好评。VR的全景教学模式的“沉浸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构建真实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带来场景式学习体验。生物课件《分子与细胞》,打开课件,戴上VR眼镜,你便如置身风景优美的荷塘边。出色的引擎渲染技术甚至能让学生清晰的看到荷叶上颗颗凝结的露水,伴随着声声蛙叫和蝉鸣,让学生如置身真实的场景,极其震撼。将vr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结合,为课程内容做辅导和优化,集终端、平台、内容于一体,为学生打造开放、可交互、沉浸式的三维学习环境,不仅可以创设更加形象的情境,还可让学生们切身体验到这种情境,对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生物学的学习兴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式情境

让课堂教学尽量的源于生活,融于生活———创设生活情景。生活情境是类似于现实生活的情境,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现实而又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就会有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能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生物,感受到生物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生物,以此开启学生的思绪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光照、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可以这样设置情境:市场上卖的哈密瓜多数都是来自于新疆的,因为新疆的哈密瓜既大又甜。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新疆的哈密瓜大而甜呢?教师展示了情境后,有学生马上提出疑问:“是不是因为新疆地区地处高原没有污染呢?”另有同学提出:“是不是因为草原上牛羊的粪便为哈密瓜苗提供了氮源?”(学生大笑)突然有学生站起来说:“是不是因为光合速率较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的合成量较多呢?”教师引导该同学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是因为新疆地区光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较大有机物的积累量较多造成的,最后再稍做总结。这样会激起其他同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教学内容上。

四、结语

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形象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像生物学这样,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课程,合理的运用情境教学方法,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本文在研究中,在不断总结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述几种比较成熟的运用模式,希望可以对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作者:黄宁波 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白果镇大地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晓蕾.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买日叶木•卡地尔.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生物词汇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

第9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性

高中生物是一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由于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导致课堂氛围非常压抑,学生没有学习生物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轻松松学好生物。

1通过多元化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生物教学方式非常单一,通常都是教师负责讲解,学生负责听讲,教师占领了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学生没有开动脑筋思考的机会,这种单一的模式使得课堂气氛非常压抑,学生学习过程提不起兴趣,甚至很容易走神,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效率是很难提高的。多元化的教学是指教师从实际出发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开拓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以及能力的培养,可以很大程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而掌握灵活地思维方式是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思维的综合型人才。所以对高中生物进行教学时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开展调位式讨论,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讨论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下座位找到和自己同一观点的学生展开讨论,自主形成几个小组,在讨论之后再进行课堂竞赛,打破了学生被座位束缚的传统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时更自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

2.1结合实验增强教学效果

实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自己对知识进行总结的过程。高中生物实验包括很多种,有一些是教师演示学生进行观察的,有的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而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是一种更有效地实验,可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可以前期对学生进行演示性的实验,慢慢教会学生实验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对知识进行更好掌握。例如,在学习“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长素在植物中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以及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规律,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来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自己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根的向下生长现象以及茎尖的向光生长现象,这样可以对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进行培养,使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提高学习生物的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对生长素在植物的运输过程进行更好理解,把自己和同学不同种子的生长做对比,对不同植物的生长进行更直观的观察,从而对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2.2将表演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高中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压力较大,常常在一种比较压抑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适当将表演运用到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来,以表演的形式可以把枯燥的生物知识以形象地形式深刻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对于有趣的东西都是会认真观察学习的,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课堂效率,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口才以及表演能力,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以及观看表演的过程中轻轻松松掌握好生物知识。例如,在对“基因的表达”一课进行学习时,这是课本上一节非常枯燥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整个基因的表达过程记不牢。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基因的表达过程之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将基因的表达过程表演出来,可以很形象地把基因表达的每一个过程都展现出来,这样对基因表达过程的学习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表演,学生们都乐于接受,对于表演中出现的错误观看的学生可以提出来,让学生观看表演的同时对知识进行思考总结,达到很好地学习效果。

2.3进行开放式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下,开放式教学也渐渐的走进了各大学校,实行开放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师人员思维的创新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可以把学生从课堂上带出去,打破了学生学习地点的局限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还能将学生从高考的压力中暂时解放出来,尽情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程进行学习时,在课堂生对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讲解完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森林公园或者学校的周围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去公园寻找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例如池塘,池塘中的水草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小鱼提供营养物质,所以小鱼是消费者,而小鱼和水草通过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以及自身产生的残落物为微生物分解,所以池塘中的真菌和细菌是分解者,它们之间构成了完整的物质循环。在开放式教学之后,还能让学生根据自身在自然环境中找到的生态系统,并根据其特点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生态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对课本上学习过的知识进一步理解,真正找到自己身边的生态系统,并对身边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从有限的课本中跳出来了,不仅使生物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还学习了更多接近自然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3结语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特色的表演艺术,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多变有趣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技巧运用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来。采用趣味化的教学语言,结合生物实验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表演,采用开放式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内在乐趣,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果的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芳.高中生物课堂如何实施趣味性教学[J].考试周刊,2014,25(17):167.

[2]班勤梅.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J].中学教学参考,2014,65(16):96-98.

[3]于小丽.谈趣味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3,52(3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