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优秀班级申报材料

时间:2022-10-31 04:02:37

导语:在大学优秀班级申报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优秀班级申报材料

第1篇

一、 问题:差额式学生评优遵循的是甄别性管理范式

目前,大多数学校仍把优秀生名额分配到年级、班级,由教师(更多的时候是班主任)差额评选优秀生。这种“矮中取高”式的差额评选遵循的是甄别性管理范式,学生评优变成了一种甄别性管理行为。学生遵循这种甄别性管理范式,从而衍生了诸多问题。

1.学生评优价值的定位存在的突出问题

学生评优是为了找到优秀生,放大了甄别、选拔、管理功能。学生评优起初是为了实现两个目的――鼓励“优秀生”、鞭策“后进生”,但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只追求后一个目的了。

2.学生评优标准的制定存在的问题

首先,统一标准多,关注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标准少,缺乏对大多数学生个体实际的关注。其次,标准大多只能评判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质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预见不足,不利于预测学生今后的发展趋势。再次,标准过于关注优秀生的个别成长体现,漠视其他学生的成长体现。绝大部分评优标准以学习成绩、纪律遵守与音体美特长为基本内容,不能涵盖学生多元化的成长时空、丰富的成长行为。

3.学生评优主体的选择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学生评优的主体比较单一,一般都由教师来操作评选,学生的自评和同学互评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更缺乏家长和社区人士的参与。

4.学生评优方式的选取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用外在评价方式评选出优秀学生。现在,学生评优的项目、标准、程序等大都是教师设定的,忽视了学生自我评价方式的选取。其次,从上到下分配名额评选出优秀生。分配优秀生评选的名额只是考虑了各个班级的人数基数,没有关注各个班级的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别。

5.学生评优效益的发挥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学校、教师组织优秀生评选并不单纯是为了肯定优秀生的成长行为,更不是为了理性地提醒优秀生和其他学生找到今后的成长方向,只是想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近期成长的优秀生榜样,让其他学生向优秀生“看齐”。但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成长轨迹是独特的,不能复制别人的成长经历;每个优秀生的成长轨迹都是独特的,不会被别人复制。尤其是,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向成人塑造的优秀生模型。其次,学校、教师在找到优秀生后,不管是发奖状、奖品,还是“登报纸”、“上宣传栏”介绍优秀生的事迹,都是想给学生们传输一种逻辑:成为优秀学生“不白做”,做到了会受到表彰、奖励,大家都应当争做优秀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导向作用会趋于平淡,并不能长时间地引导学生的成长。再次,这样从横向上评选“优秀生”的同时,还会间接地“评选”出“后进生”,会打击这些“后进生”的成长积极性,也使学生评优的鞭策效应大打折扣。

二、 归因:学生评优遵循甄别性管理范式的主要因素

学生评优选取甄别性管理范式,它不是理论或政策支持的取向,而是教育实践中现实存在的取向,它拥有深厚的社会支持文化背景。

1.影响学生评优价值合理定位的主要因素

首先,受选拔性评价的负面影响较大。在选拔性评价的背景下,学生评优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要依据,侧重其甄别、筛选和批判的发挥。其次,班级的行政管理功能被放大。为了尽快地形成稳定的班集体并让班集体有秩序地运转起来,学校管理人员尤其是班主任只好不断地强化班级的管理功能,加强对学生的控制、束缚。

2.影响学生评优标准科学制定的主要因素

首先,现有的技术支撑只方便教师制定甄别性的学生评优标准。学生评优标准要根据收集到的学生成长信息来确定。由于教师普遍缺乏教育诊断、教育测量与教育统计等专业素养,导致其收集到的都是对比性信息,学生基本信息、即时性成长信息却很少。对比性信息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类,形成不同规模的学生群体完成管理行为。因此,立足于这些成长信息,学校、教师只能制定一些宏观的便于区分学生目前的成长质量的评优标准,而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同学的成长实际,更无法预测学生的成长方向。其次,多元智能理论没有在学生评优中真正发挥支撑作用。学校、教师在制定学生评优标准时只能形成大一统的宏观性条文,无法有指向性地契合学生的个性实际。

3.影响学生评优主体合理选取的主要因素

首先,由于学生评优片面地强调和追求学生成长质量(主要是学业成绩)评价的精确化、客观化,往往不允许学生参与评优内容的选择、评优标准的制定,从而使学生的自评变得无足轻重。其次,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实质性内涵,家长、社区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机会、领域普遍较少,差不多只有教师在孤军奋战,学生评优工作也便由教师来完成了。

4.影响学生评优方式正确选取的因素

由于中小学的班额普遍过大,为了尽快地完成大量的学生工作任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只能快捷地追求学生的外在成长行为的一致性,从而无暇追求精致的教育行为,学生评优方式的选取自然也不例外。

5.影响学生评优效益有效发挥的主要因素

学生评优效益的发挥不注重长期效应,是功利主义的教育倾向在作怪。学校、教师意图让所有学生按照成长人塑造的优秀生模型快速地成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优秀生。只关注当前,从不关注长期的教育效应发挥。

三、 求解:建构发展性教育范式是学生评优改革的必然选择

发展性教育范式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质,激发学生的成长智慧,让学生在充分关注自己的智能结构、性格志趣、优势特长后,不断地满足自己的成长需要,直至成为完整的自我。

1.学生评优价值的定位:从甄别性管理走向发展性教育

首先,应把学生评优当做“育种行为”去落实。必须让每一位学生从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发展、进步,意识到自己非常有可能成为优秀学生,或在某一方面是优秀的。这样,学生评优的频率越高、项目越多才越有助于培育学生自信快乐、幸福成长的种子,有助于学生不断地走向完整的自我。其次,应把学生评优当做“培根行为”去落实。学生评优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个性,充分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取向,运用不同的学生评优方法培育学生挖掘成长潜能的能力。再次,应把学生评优当做“见证行为”去落实。在学生走向优秀的过程中,他们是第一体验人、见证者,学生评优理应有效地引导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从而让学生体验、见证自己的成长。

2.学生评优标准的制定:从选拔设计走向发现设计

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在系统地、科学地、全面地搜集、整理与分析学生的成长信息后,对学生的变化、发展情况进行价值判断,并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学生评优标准。这些标准定位于让学生发现新的自我,能对优秀学生的发展行为、普通学生良好的发展趋势进行肯定,强化学生走向更优秀的意识与行为,促使学生在现有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学生评优主体的选取:从教师为主走向学生为主

在制定学生评优标准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完成;在收集学生评优信息时,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在形成学生评优结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参与互评,通过协商达成学生评优结果;在发挥学生评优效益时,教师更要与学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提高改进措施,以保证能影响别人,尤其是提高自己。

4.学生评优方式的选取:从他评为主走向自评为主

学校、教师在选取学生评优方式时,既要有他评,更要有自评,而且要以自评为主。他评的落实载体是教师评判和同伴互评,要帮助学生辨别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继续前进。另外,要突出学生的自评方式。学生要在自我评价中论证、明晰自己应当达到的成长境地,并在具体真实的任务解决过程中提高和发展自己、在多种成长表现形式中展示和证明自己,使自己的潜在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激励自己向人生的更高层次迈进。

5.学生评优效益的发挥:从注重横向引领走向注重自我发现

首先,学生评优要引导优秀生正确地展示自己的优秀素养。通过发挥优秀生的辐射作用,引领落后的学生走向优秀。其次,学生评优结果出来后,学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新的优秀生创建方向,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潜能,寻找到更优秀的自己。

四、 实践:发展性教育范式的建构方向

1.确立发展性的学生评优价值追求

在多元智能理论、发展心理学的视野中,不断地探讨发展性学生评优的核心概念、基本主张,并加大理论的转化力度,使广大教师确立起发展性学生评优观念。

2.建构序列化的学生评优标准框架

首先要设置多样化的评优项目。设置选拔类的学生评优项目:学校年度优秀学生、十佳学子等要设定一个时限,明确学生评优的创建目标、规则,让有发展优势的学生进行一个时期的创建,使自己的优势更加突出。设置发展现状鉴定类的学生评优项目:针对有音乐、体育、美术等特长的学生设定一些学生评优项目,意在鼓励这些特长生的特长更为明显。设置促进潜能发掘类的学生评优项目:意在让学生立足于自己的成长现状,对照优秀生创建标准,找到差距,以便日后做更好的自己。设置及时性肯定类的学生评优项目: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成长体现,然后设置一些每日表现最佳学生、每周进步之星、单元学习进步奖等。

其次,每种奖项还要设计申报层次,可以设计为基础奖、发展奖、优秀奖三个层次。比如,在“自我服务”这一领域里的“自尊自爱奖”,教师就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奖项:“自尊自爱・基础奖”“自尊自爱・发展奖”“自尊自爱・优秀奖”。还须注意的是,在这些申报项目的设计中要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进来,突出个性化内涵,可在学年或学期初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申报方向,然后开始创建。

3.选用自主化的学生评优申报方式

固定时间的优秀生项目的自主申请。学期初,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学生可以一起确定各类优秀学生的申报标准,公示出来,让学生们选择自己的创建方向,并照着标准去努力。学期末,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成长情况填写优秀生申报表,注明申报理由后申报相应的优秀生类别。最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学生代表一起根据学生的申报材料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优秀生条件。每一类优秀生的名额不作限制,具备条件的学生就可以申报。

随机优秀生项目的自主申请。学生的成长速度、优秀生在不同班级的出现频率是不一样的,学校、教师理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成长速度随时申报一些优秀生评选项目,并进行认定。

学生可以不参加任何奖项的申请。如果学生能自主、理性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自己又对外在评价不感兴趣,完全可以不参加学生评优的申请。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写日记、总结等方式肯定自己某一个时期的成长质量。尤其那些大型团体活动,学生们普遍参与了,都得到了成长,就不适合再分三六九等地进行所谓优秀团队、优秀学生的评选。

4.注重动态化的学生评优效应发挥

督促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教师要定期抽查学生优秀生称号的保持质量。在下一次评选优秀生之前,如果多次抽查某一位同学的某项优秀生称号均显示为合格的话,可以在学期末免评并再度授予该生这一荣誉称号,另外用基础奖励、发展奖励、优秀奖励三个不同的档次加以区分。对于抽查中发现的已不具备优秀生称号的“优秀生”,督促其在一定期限内整改、提高,否则追回证书,取消称号。

奖励要突出个性化内涵。首先,改变奖状、证书的设计方式,尽量让奖状、证书能凸显学生受表彰时的背景因素,比如学生获奖后拍的照片、学校的校徽等。另外,设计奖状、证书时,教师要征求学生的意见,以保证奖状、证书能体现自己的成长内涵,让学生觉得有收藏价值。其次,奖品设置尽量实现个性化。学校、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保证不同年度的奖品不一样,还要实现奖品的多样化,尽量满足受奖学生的挑选需求。另外,购买奖品前,学校、教师还要征求学生们的意愿,保证购买的奖品是学生们需要的。

参考文献

[1]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 王威.美国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中小学学生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 刘付林.学生评价对不同阶层学生的差异性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

[4]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5] 王立华.“学生评优”的改革与探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2(4).

第2篇

关键词 团总支 理念 实践活动

高校团总支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础,肩负着团结青少年,提高青少年觉悟的重要责任。在新时期,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让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变的更为快捷,但是网上的信息资源良莠不齐,各种思想都在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认知,这又使高校团总支工作变的更为艰巨。因此,新时期高校团总支必须要结合当前的新形势,本着培养 “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四有”社会主义公民为目的,切实抓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那么如何才能够做好现阶段的高校团总支工作呢?

第一,明确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团总支,要积极响应团委的工作要求,围绕当前教育重心,设计一条主线开展工作。如针对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礼仪常识,不懂得温和谦让,不善于与周围的人交往,讲究个人自由,忽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缺乏良好的礼仪习惯的状况,团总支可以开展 “传承儒雅构建和谐”的礼仪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利用学生课外业余时间,邀请老师就课堂礼仪、着装礼仪、行为礼仪等方面作国旗下的讲话;并组织开展礼仪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同时,还可以通过校园电视台聘请专家进行礼仪知识讲座,校园掀起了学礼仪的风气。此外,还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使礼仪教育理论联系实践,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转化为行动。

第二,转变工作理念,注重人文关怀与沟通。

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学生学习的渠道不再仅限于课堂,他们通过很多途径进行学习与交流,他们所涉猎.的知识在有些方面并不亚于团干部,甚至比团干部知道得更多。对于这样的学生再用老办法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要求我们团委先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平等的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不断改进中学共青团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德育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感这种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需要情感的支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团干部对学生应做到:一是应有充分的爱心与尊重;二是应有充分的了解与理解;三是应使学生充分感受教师的意图,并与学生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对话、理解、欣赏、倾听、关怀、信任中,用人格的力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共青团工作才会声色并茂。

第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做好评优工作。

一方面,团总支要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的时间活动,并可以与学校外部联系,定期的组建团队开展青年志愿者援助活动。开展青年志愿者的活动过程中要做到务实求效,大力培养团员青年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团总支部书记以及各部门要组成的综合测评工作小组,团总支部书记任组长。始终贯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切实做好评优工作,审查与监督工作要做到及时、到位,严格把握测评的各个环节。首先,在各年级学生干部层面进行广泛宣传,然后再要求各班召开支部动员大会。进而推荐出可以申报参加院系评定的优秀个人。院系必须对所上交的个人和集体评优申报材料进行认真评定、统筹考虑,并经过初评和复评最终确定优秀个人和班级。团总支最后对优秀个人和班级进行表彰、宣传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勉励全校大学生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戒骄戒躁,以促进全校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真正成为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第四,要注重提高团干部的工作素质。

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执行者和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团干部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共青团组织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共青团在学校德育中作用的发挥。同志在建团80周年的讲话中,希望团干部努力做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好干部。总书记对团干部提出了“一是忠诚党的事业,二是要热爱团的岗位,三是竭诚服务青年”的要求。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要严格选拔任用程序,重视和加强共青团干部的教育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学习刻苦、工作扎实、开拓创新的团干部队伍,真正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为此,团总支要要重视和关心团干部队伍建设。要始终牢记,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要始终站在党和国家的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重视和关心团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各级团的班子,认真做好团干部的教育培养和选拔使用工作,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广大团干部在磨练中更快地成长成才。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爱护青年、关心青年、支持青年,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年健康成长和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

总之,团总支是高校团员教育工作的基础,其工作任务繁琐而又艰巨,工作的好与坏都事关当前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高与低,为此,团总支要高度重视、认真思考、开拓并举,整合利用学校当前的有限资源,做好共青团员的教育工作,让党放心,让国家放心,让人民放心。

参考文献:

第3篇

团建活动策划方案范文一

一、活动目的:

为了让员工更加熟悉公司现有的业务和资源;了解公司其他

部门的日常工作;增强部门与部门间,同事与同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加强公司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布置公司下半年的工作任务,携手并进,为完成最终的目标而努力。

二、活动主题:

“敞开胸怀,自由奔放”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X日下午X点:

四、活动地点:

(附近酒店会议室)

五、活动参与主题:

XXX全体员工

六、活动主持:

XX为主,各部门领导轮番上场

七、活动形式:

培训+互动游戏

八、活动方案:

(共分两个部分,共约4个小时左右)

前奏:(时间约30分钟)

老板布本次活动的意义,介绍公司情况,介绍各部门情况及负责人,同时公布下半年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下面的时间交给各部门负责人。

各部门负责人轮番登台介绍本部门成员,最好以此种方式,比如:“这是客户部最具有活力的美女—XX”,然后XX登台跟大家打招呼,用最幽默最具代表性的语言自我介绍,包括工作职责,兴趣爱好等,目的是让大家对自己留下深刻印象。部门成员全部介绍完毕后,负责人描述本部门工作职责,日常工作情况,结合成员展开,同时找出最能代表本部门工作情况或未来期望的词语或句子作为本部门的代号(此代号可以作为互动游戏中口号)。

第一部分:培训(每个部门时间控制在15分钟,Q&A阶段控制在2分钟,中间有10分钟休息时间,共计2小时30分钟)

所需物料:投影仪、投影幕、摄像机、照相机、音响系统、合适的背景音乐。培训师:各部门负责人或代表,本部门员工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

流程:各部门负责人结合本部门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和主要产品,为公司员工培训。

客户部:

媒介部:

设计部:

策划部:

第二部分:互动游戏

宗旨:加强团队合作,促进各部门之间协作,增进同事之间的了解。

一、活动主题

强学风,促教改,构建班、团一体化建设新模式

二、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20日至20XX年11月20日

三、主体活动

1、优秀主题团日活动

活动主体:20XX级团活动小组

20XX级团支部

活动流程:悬挂条幅,号召开展基层团建活动

团支部上交活动策划书,根据活动策划书团建部进行有重点的跟进

团支部积极开展团活动并做好团活动的宣传工作

做好活动总结,并开始着手准备优秀团日活动的申请

2、新老班级、团支部换届工作

活动主体:学生会团建部

活动流程:收集大一至大四班级、团支部信息

做好班团干部信息统计表并写好学院班级团支部换届工作报告

上交校团委组织部及学生工作处

3、科学规划团支部建设

活动主体:20XX级团支部

活动流程:根据“五有”优秀团支部和“四好”红旗团支部的标准各团支部制定团支部发展规划

开展团支部交流会,由各团支部的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进行交流探讨及时总结交流信息与宣传工作

4、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活动主体:学生会团建部。

活动流程:团建部联系各大二至大四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进行协商

开展关于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的大学自身经历专题演讲,对大一新生进行创先争优的鼓励及指导

5、扎实开展班团干部、团员的培养教育工作

(校团委、学生工作处联合对百名20XX级新生团支部书记、班长进行培训)

6、开展专职团干部“走进基层青年——团干部恳谈日活动

(结合我校实际撰写高质量调查报告)

7、开展好《青年思想引导大纲》转化工作

(撰写《×××学院大学生思想引导案例》,案例要包括引导内容、引导目的、核心观点、引导路径、活动案例等内容)

四、具体要求:

(一)突出主题、形成合力:

1、通过在活动中的紧密配合与协调工作,调动学生会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团队意识。

2、在活动中挖掘团员的潜力、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后备力量,提高团支部的整体能力,使团支部具有更好的创新性和延续性

3、各团支部负责人要积极参与并配合好此项工作。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1、团建部配合宣传部以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

2、各团支部根据自己拟订的活动方案进行自我宣传,由宣传部配合。体现活动主题,显出我院特色,营造良好活动氛围。

3、将各项活动情况及时上传到我校网站,进行宣传,扩大我院的影响力

五、总结活动

做好活动总结,找出出彩点及不足,做好记录并及时准备好各类上报材料并上交

六、上交材料

1、活动月自评表

2、主题团日活动申报材料

3、专职团干部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

4、团员思想引导案例

5、学院第八届基层团支部建设暨班级规范化建设活动月总结材料(活动结束时间11月10日上交材料准备结束时间11月17日。

团建活动申请及活动策划方案二

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为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充分放松,促进加深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本周公司组织员工开展户外拓展活动---XXX拓展之旅。

一 活动时间:20XX年xx月xx日(具体时间暂定为:9:30—17:00)。

二 集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 活动口号:放松心情,勇攀高峰。

四 活动组织:业务部及行政部。

五 参加人员:公司所有员工。

活动总指挥:________;

监督:________;

后勤服务与记分:________;

安全与纪律:________;

游戏主持人:________;

后勤保障:________;

六 活动形势:

以户外拓展活动为主,宣传为辅。

七 活动行程:

拓展活动行程安排表。

八 拓展活动安排:

(一) 拓展竞赛部分

全体员工分为红、黄、蓝三组,每组需任命一名队长,由该名队长组织确定队名口号并负责该队拓展竞赛的进程及相关事宜。

1、 拓展竞赛评分标准

任务1(15分):跟陌生人要电话号码。

每组必须跟陌生人要3个电话号码,3个号码必须来自不同的陌生人,要到1个号码得5分、2个为10分、3个为15分(判定标准为手机号能拨通并与人对话(采用扬声器方式拨打),说声“谢谢”!)。

任务2(15分):跟陌生人合影。

每组所有成员需分别与3个陌生人合影,合影一张为5分、2张为10分、3张为15分(判定标准为全体队员及路人都必须必须正面清晰出镜)。

团队建设活动方案三

一、组织人员分工

指挥员:总经理

培训师:副总经理

裁判员:行政经理

二、团队比赛

1、破冰活动

时间:20分钟

活动目的:打破隔阂、建立相互熟知、相互信任的团队氛围。相互之间的沟通是树立这种信心的基础,一旦信任完全建立,你会感觉到团队的工作气氛是那么的轻松、愉快。

活动内容:

1、将所有成员分为三组,让每组队员围成一个向心圆,直径2—2.5米,选一位队员站在中央。

2、每个人伸出自己的双手,中央的队员则双手抱在胸前,并做出以下的沟通对话。中心队员:“我叫„„(自己的名字),我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了没有?”全体团队成员回答:“准备好了。”培训师“我倒了?”全体团队成员“倒吧!”

3、这时整个身体完全倒在团体成员的手中,这时团队成员把中央队员顺时针推动两圈。

4、建议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来试一试。

5、要求在圆中央的人倒下时应保持身体直立,并不要打开双手,以免伤及他人。

2、毕业墙

第4篇

为响应xx团省委和xx大学校团委的号召,结合关注民生,服务广东的社会实践主题,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让大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使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团队拟定于20XX年暑假期间(即7月中旬)赴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20XX年是龙川县建县2222年纪念,一直以来,龙川县都在努力打造客家古邑,人文龙川的形象。 20XX年,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同志提出了河源作为客家古邑的文化形象,而这一计划的实行又以龙川成功申办20XX年世界客属肯亲大会为载体。

自秦汉赵佗开发龙川以来,北方先民不断踏入龙川这块热土,并通过龙川向南迁徙,使得龙川成为客家地区中开发最早的一个地方,堪称客家古邑,也在20XX年通过申请,成为千年古县,因此在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形成的历史上,龙川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学术界对此问题研究甚少,考察河源在客家形成历史上的历程与作用,对客家文化将是一个重大补充,对河源打造客家古邑的文化品牌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龙川县的大部分历史文化至今保存的十分完好,在龙川佗城,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至今保存完好。如:越王井、越王南庙、正相塔等。

我们将努力通过本次暑期社会调研活动,为龙川县乃至河源市建设成为客家古邑形象的目标提供科学的调查数据和文献支持,为广东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河源市20XX年世客会的顺利举行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二.活动意义和目的

龙川县陀城于20XX年1月被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批准成为千年古镇,镇内很多的古迹至今保存完好,是客家千年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为河源市成功申办20XX年的世客会作出巨大贡献。

基本上都因为一些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而让各种宝贵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为什么龙川县的文化遗产保护得这么好?为什么像陀城这样优秀的千年古镇并未被世人所认知?这其中的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通过大量的网上搜索和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在客家文化保护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空白,或者是进行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专项研究,不能很好地进行总结和概括,而一些民间学者的研究又只能小范围发表,不能很好地宣传和推广。

我们团队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针对龙川县作为一个千年客家古城的文化保护经验的一个调查,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其他地方的文化遗产保护方案。让我们的优秀而又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还可以传播优秀的客家文化,为河源市打造客家古邑的文化形象的策略提供助力,河源市世客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带来河源新的一轮招商引资热潮,为龙川乃至河源的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服务广东。

三.实践课题

实践团队选题为:客家古邑文化保护经验及借鉴---以河源市龙川县为

四.完成课题的设想及方法

(一)可行性分析

1.运用多种适当的调查方法,前期信息收集充分。如我们查找大量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在当地政府多方协调和大力配合下实地参观调研;邀请当地的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与老百姓参加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为课题的论证提供充足的论据,课题确立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很强针对性。

2.我们的团队稳定而优秀。团队成员都具备社会调查研究相关经验,队伍搭配科学,准备充分,具有很高的配合度。有专业且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带队,请专家论证我们的报告初稿,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确保了调查任务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我们研究课题具有很大的可提升价值。通过探讨客家古邑文化保护研究的现状,总结并分析前人得到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其研究方法的改良和具有创造力的提升,使得我们的研究体现出卓越性和突破性的飞跃,填补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缺。

(二)研究方法

1.基本思路:

本课题按照问题提出-构建分析框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首先,从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出发,阐明政府机构与民间团体近年来对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现状,分析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制约因素,并结合大量证题研究与理论分析,进而搭建课题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界定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性质、特征和范围;接着,采用理论思辨的方法解答相关理论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和模型;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方法,收集材料和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检验假设、修订完善理论认识和假设模型;最后,以理论论据和实证论据为支撑,对问题进行多维度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思路。

2.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的调查和分析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围绕客家古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这一主题,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归纳、对比和提炼,获取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的基本理论认识和假设。此外,搜集涉及古邑文化保护与修复、旅游资源开发、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数据,为评估保护研究效果提供素材。

(2)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与普通百姓的调查中:①在开发证题研究时,运用问卷调查检验、筛选指标体系初稿,选定景点附近百姓未调查对象,调查当地保护方案落实情况,以及文物真实保护情况②用于评估客家古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效果。采开放式问卷和结构化问卷调查相结合,拟在案例发生地龙川县,选取普通民众中分层抽样调查,获取他们对客家古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主观评价和期望。

(3)实地研究法:由深度访谈法(XX人次)和观察法(不确定次数)组成,拟在龙川县选取相关政府机构及其官员、教授专家、与政府业务发生关联的人士为调查对象,呈现详尽的调查客家古邑文化的背景、原因,保护措施的运行状态和效果,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

(4)统计分析法:主要用于问卷调查信息处理,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效果认知和误差控制等。拟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因素分析以及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等筛选指标、确定权重,并划定等级标准和确立标度、标号;综合应用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模型的项目质量和信度、效度。

五.预期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题目:《客家古邑文化保护经验及借鉴----以龙川县为例》

我们团队会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统计分析的得到的资料和数据,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反馈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同时,到各大媒体投稿,争取发表,在总结出客家古邑千年文化保护的经验的基础上,将这种具有共性的文化保护经验推广出去,让其他地方得到借鉴。因此我们的成果将会以报告以及论文的形式展现出来。

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调研活动之中,我们会全力做好准备工作,完成前期的申报工作以及申报后的完善细化工作,中期的调研工作,后期的总结和报告撰写工作,最终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六.实践前准备工作

1.查找大量相关文献,为课题的论证提供充足的论据。

在期刊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人们在文化保护方面的研究已经进行到哪一方面,哪些方面又还有待加强和改进。同时也登陆当地政府门户网站,了解当地的有关于文化保护方面的政策以及当地的一些其他信息。

2.制定调查方案,制定并细化调查问卷,并请校内知名教授指导问卷。

3.与当地紧密联系,构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及时政府部门以及文化相关部门联系,做简单的电话访谈,了解当地的相关情况,也为我们今后的调查研究提供便利。

4.每三天召开一次会议,确定工作的进度。

至少三天就会开一次例会,明确团队成员的工作进度,而且也将大家的一些准备工作的经验分享。

5.分工合作,准备申报材料。

在团队信息交流畅通的前提下,我们团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每一个模块,例如有小组负责计划书的撰写,有小组负责问卷的制作,每个小组的成果出来之后大家一起讨论修补,最后通过。

七.实践期间完成的任务、详细计划安排(略)

六月社会实践活动计划【二】一、活动指导思想:

以环境保护卫生、名人风学习、家乡支柱经济、自然实践操作为主题,在初二年级实行, 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钱清镇中办学特色。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一种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升综合素质,自觉推进素质教育。

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通过学习名人,进行德育教育,在学习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主要措施

1、内容框架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的目标要求及自身特点,结合我校的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系列活动设计课题方案,开展富有实效的实践探究活动。

2、学生负责人配备情况

在落实学生负责人时,实行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每次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都有一人负责,同时班干部队伍发挥好团体作用,在具体活动中实施互帮互助,另有指导老师一名。

负责班干部:徐凯 指导教师: 吴志军

3、课时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一般在每周二下午,每周安排2课时,课内以辅导讨论为主,课外实践以共同探究、每生参与为主。 4、实施策略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1日前

①组织负责班干部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理论的书籍,全面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内涵。

②内容的选择体现本校本班及所在社区的特色,在此基础上确定本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研讨并制订实施研究方案。

③根据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学生,可以家校联系。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①根据计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每周进行。

②举行大扫除,参观社区环境,制止河道污染等环保卫生行动。

④学习《名人风》教育读本,撰写名人心得,读后感。

⑤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自然。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①写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

②召开班干部和部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和交流。

5、课程研究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准备从环境保护,名人风学习,自然实践操作这几方面选取课题,展开具体的实践探究活动。

(1)环境保护

我校位于镇中心,周围毗邻好几家大型企业,这里的空气、水质等环境问题都是倍受人们关心的话题。另外组织学生走出校园,看看家乡的环境变化,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渗透环保意识,建立起全新的人与环境的观念,这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2)名人风学习

名人是人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名人的事迹感召人,以名人的品德陶治人,以名人的精神鼓励人,名人是引领学生驶向理想彼岸的灯塔。

(3)了解家乡经济

参观钱清原料市场、柯桥轻纺市场及钱清各大超市,了解家乡的支柱产业,开始了解社会实际。

(4)自然实践操作

结合中考的自然实践操作考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各方面来探究自然现象,通过观察,测量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活动安排

时 间 主题 具体内容

9月至XX月 环境保护卫生 1、观察家乡的环境现状;2、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

3、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XX月至11月 名人风学习 1、学习《名人风》教育读本;2、讨论名人的各种精神;

3、撰写名人心得,读后感。

11月至12月 家乡支柱经济 1、钱清原料市场2、柯桥轻纺市场3、钱清各家超市

12月至1月 自然实践操作

第5篇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对策

课题组为详细了解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当前状况,对我省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采用座谈、问卷、电子邮件等方式,对辅导员的专业、学历、职称评定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统计和分析。

1 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

(一)高校辅导员可以评聘职称、享受与教师同等待遇

从2014年起,将高校辅导员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范围,在综合评委会中单独设立学科小组,对辅导员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按照相关文件要求,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

(二)专业背景复杂多样化

调研结果发现,辅导员队伍中大部分辅导员并不是思想政治类专业,很多高校选任了跟自己学院或系部专业相关的人来担任辅导员,也有部分高校为了解决自己学校本科生或研究生就业,接收本校本科生或研究生担任辅导员。

(三)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我省省属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中主要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中少部分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大部分都是本科学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大部分都是本科学历,也有部分专科学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省属高校辅导员要求是硕士研究生,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要求至少是本科以上。

(四)职称结构偏低

高校辅导员中高级职称的几乎没有,中级职称的不到3成,初级职称的不到3成,还有部分大专学历的辅导员和没有编制的辅导员没有去评职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中明确规定高校"结合各高校实际,制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具体条件,突出其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然而部分高校将辅导员评职称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评职称放在了一起同等对待,忽视了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辅导员工作繁忙,在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在办公室处理事务,老师下课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给学生开会、组织活动、处理学生事务等工作,占用了辅导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如果辅导员还要花更多时间去搞科研,那么势必会降低学生工作的质量。而调研发现如果辅导员晋升了高级职称,那么肯定会转成教师岗,不再担任辅导员,这样也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五)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调研发现专职辅导员担任10年以上的几乎没有,5年以上的占3-4成,绝大部分入职在4年以下。在辅导员队伍中部分辅导员转入行政岗位或教学岗位,部分辅导员考入公务员或离职,反映出高校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辅导员工资相对较低,特别是没有入编的辅导员属于临时工,工资就更低,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成正比。辅导员普遍反映工作压力大、责任重,工资低,没有激励措施,职务得不到提升,只要有其他更好的岗位就立刻转岗,使得辅导员队伍没有梯度,大大影响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六)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

部分高校辅导员职责不明确,与班主任职责界限不清晰,部分高校出现了学生事务都是辅导员做,班主任不管;也有的高校出现了学生事务工作都是班主任做,辅导员不管;还有的高校出现了辅导员不管,班主任也不管,最后就是无人管的境地。辅导员日常考核受到系部(院系)和学工处的双重管理,而职称评聘和工资待遇又是人事处管理,存在考核机制、激励机制、晋升机制实际操作性不强,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2 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职责不明确、定位模糊、数量不足、专业技能差、经验缺乏、知识结构不合理、思想不稳定等问题。故此,高校急需解决这一重要现实问题,大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辅导员队伍工作不到位

在日常工作中,每个辅导员要管理200多个学生,处理学生相关事务繁多,辅导员个人精力和能力有限,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特别是很多辅导员非科班出生,对辅导员工作不熟悉,不专业,效果不好。同时辅导员工资待遇差、地位低下、晋升不快等问题,很多人把辅导员岗位当做临时过渡工作,不认为是稳定的职业,大大影响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二)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经验缺乏

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队伍都是引进刚毕业的大学生担任辅导员,队伍呈现年轻化,工作经验不足,特别是很多辅导员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二三年刚有点经验就要转岗或离岗,高校又要找一批新辅导员来充实辅导员队伍,很多新任辅导员又缺乏经验,形成恶性循环,这样大大导致了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不利于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三)辅导员队伍职业认同度低

当前辅导员队伍主要是很多不能从事教学的人来担任辅导员,能从事教学的都担任任课教师了。故此高校整体对辅导员职业认同度较低,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影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影响辅导员进取的动力。

(四)辅导员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技能有待提高

当前辅导员队伍来自各类专业,有教育类的、非教育类的,知识结构较单一,反映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相对偏低。高校辅导员要求辅导员队伍具有较好的思政政治素质,具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具备较扎实的思政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灵活运用,更好地做好辅导员工作。同时高校辅导员队伍还要加强交流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亲和力等技能。

(五)高校辅导员队伍总体投入较低

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辅导员收入与普通教师收入差距太大。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没有进行中期、长期规划,在辅导员队伍选拔、培训、发展规划、制度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对辅导员考核、激励、惩罚等机制也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六)辅导员职责不清晰

在部分高校中,辅导员工作岗位职责模糊、不清晰,特别是配备了班主任后,班主任与辅导员职责界限要进一步明确,要召开全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大会,对班主任和辅导员职责进行明确分工。

3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是我国高校发展的需要。职业化就是辅导员队伍能够长期稳定的从事辅导员工作,把辅导员当成自己从事的职业,全力以赴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化就是把辅导员培养成学生思政教育、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

高校的教学、科研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工作亦非常重要,没有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旦学生出事那就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声誉。很多高校在招聘辅导员队伍时没有进行严格考核,不是那么公正公平,最后导致招聘的辅导员队伍质量不高。同时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要严格按照200:1来进行标配,新招聘或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要进行严格培训才能上岗,后期还要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

(二)完善辅导员的选拔与培养机制,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高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选拔聘任工作,建立严格的辅导员选拔机制。对辅导员的选拔招聘要从严、公正公平,尽量招聘综合素质高、思政专业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对学历要有最低限制,要重点考核辅导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不要随便招聘人员上岗。高校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完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个性化的培训制度,要对辅导员队伍工作进行思考和规划,对辅导员要进行岗前培训、专题培训、日常工作培训、外出进修、挂职锻炼等相结合,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整体能力水平,让辅导员队伍不断职业化、专业化。

(三)建立辅导员队伍的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应该建立起辅导员考核评价标准和科学评价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学生评价、辅导员相互评价、系部或学院领导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及辅导员自我评价等方式来进行考评。高校要把考核结果与辅导员工资待遇、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干部提拔、临时工转正等挂钩,对考核优秀的辅导员予以全校表彰并重奖,优先安排外出学习进修,对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予以辞退或调离岗位,进一步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

(四)完善辅导员的激励措施,稳定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工作难度大、事情繁杂、耗费时间多,导致科研成果相对较少,评聘职称不占优势,收入较低,没有相应激励措施,导致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高校应当采取激励措施,对做得好的辅导员给予重奖,对辅导员的付出给予肯定,对辅导员队伍生活、工作、感情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辅导员工作时间长、精力投入多,高校可以增加辅导员的工资待遇,增加岗位津贴,对辅导员周末及晚上加班提供交通补贴和加班补贴,对辅导员辛苦的付出与努力给予肯定和支持,对辅导员生活要多给予关心、帮助和支持。

(五)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和班主任职责及角色定位

让辅导员和班主任找准角色定位,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辅导员具有教师、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主要职责有思想教育、督促检查、组织协调、服务协助等。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其只要职责有思想教育、学习引导、班级管理、心理疏导、活动组织、生活服务等。

(六)积极搭建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平台

高校要积极搭建辅导员职业发展平台,提高辅导员的地位和积极性,使辅导员队伍建设朝着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高校要为辅导员队伍发展创造条件,对辅导员队伍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一是鼓励辅导员去评聘职称;二是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校、省、国家的思政类课题,提高科研能力,进而更好的促进辅导员相关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大力度对优秀辅导员的宣传和表彰,使得辅导员队伍享受更多的荣誉感、成就感、自信感;四是辅导员队伍与高校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打通,优秀辅导员可以升格为党政管理干部,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

(七)设立辅导员专业,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在部分高校试点设立辅导员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深层次研究学习辅导员相关知识与技能,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高校要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地位,进一步稳定辅导员队伍,才能使高校辅导员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职业成就感,从而使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业化、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只有坚持职业与专业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勇. 高校辅导员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发展对策研究 [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