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绩效实训总结

时间:2022-12-10 22:32:44

导语:在绩效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绩效实训总结

第1篇

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局长在开学典礼上富有意义的演讲,*教研员的《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教材分析、案例研讨、写评课稿和写教材设计等方面的交流学习,让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培训第一天早上是培训开学典礼,教育局*局长为老师们做了精彩的发言,他从明确培训目的、善于学习实践、锤炼师德师风的角度,以独特的视角,精辟地阐述了教育大业、人才为本;科教兴国,关键在人。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使得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所学校加快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而我们是培养人才的教育者。可见,我们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大。况且,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拓宽新的视野,那么我们将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业务的水平,我们就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地自我提高,从而增强新形势下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局长在发言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责任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育对象上,要关注全体学生;在教育目标上,要关注人的整体发展;在教育途径上,要关注教育规律和人才的成长规律,特别是我们要付出爱心,教师的爱心如同阳光雨露,时时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茁学壮习成网长。

在培训中,几位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与经验为我们做了教材分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教研员给我们上了一堂绘声绘色的《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通过这节课,我进一步认识到以后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一定要认真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这就更需要我们吃透教材,明确目标,合理安排。在此期间,还观看了兄弟学校老师的精彩评析,不仅使我增长了见识,还增进了友谊。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新的旗帜作为引导,教育局组织的这次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在思想、行动和理论方面给我我们切实的指导和鼓励。

第2篇

**

短暂的十天国培学习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结束。在这些天里,有着充实,有着快乐,也有紧张忙碌之后的想家!尽管不适应、想家、困惑、疲惫,但常常还是能感觉到紧张后的充实快乐!说实话我本身就是抱着求真向上的态度来参加此次培训的,既然抛夫别子孤苦伶仃的来到这里,就应该克服困难,珍惜机会,学有所收获。一天一天,我被这些老师吸引着,推动着。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感染着我。我为我末走进国培而庆幸,我为我在国培班结识这些专家型的教师而感到庆幸,我为我是他们的学生而有点小小的骄傲感。所以我用眼睛注着他们,我用笔记录着他们,我用心采撷着他们。这次给我们任课的教师全是

精英”这些老师学历高、经验丰富,每个人都有特别之处。他们的课堂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对教材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课堂实录、还有耐人寻味无穷的经验之谈。每天能倾听他们对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思想方法,让我感觉到不是一种学习,而是一种享受。常常能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艺术的教师是大师。大师的分析总是充满灵动与启示;大师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智慧与情趣。给我们这70名学员授课的专家、教授中,基本都是大师。他们全身闪耀着大师的光环,却无法因这耀眼的光环而遮挡住自身的才华、韧性、探索求知的的渴望。

第3篇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33)

摘 要: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为社会提供最多技术人才的资源库,注重的是学员的实践能力了,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重要。

关键词 :计算机;基地建设;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G65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196-02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51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首批江苏省重点职业中学、首批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占地249亩,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在校学生5 000多人,是一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是首批江苏省示范专业、省品牌专业、无锡市重点专业和第三批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实训基地曾被评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3年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2〕34号)要求,申报成为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建设基地。经过一年多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我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学校锐意创新,多方借力,深化实训基地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基地特色,取得很好的成效。

一、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细化计算机专业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原有的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专业优势得到削弱。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专业办学的市场导向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的重点转到专业的“精细化”发展上。一方面对原有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内涵的提升,突出“3+4”(3年中职+4年应用本科)一体化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的社会紧缺的计算机类的应用型专业,2013年,新开设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2013年以来,学校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性学校建设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应用专业深化与江阴市信息化协会的合作,成立了由政府、企业工程师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利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开展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成效显著。

二、积极教育,厚德励技,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学校坚持面向信息服务业,及时把握IT发展动态,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终身学习发展能力,达到计算机应用类(办公自动化、数字媒体制作、网络技术应用等方向)中级工技能水平的具有项目主管潜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基于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本着“积极德育塑人品、积极教学育人才、积极拓展绘人生”的原则,创新学生积极教育体系。具体做法如下所示。

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完善“积极德育”工程

学校实施德育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聘请社会劳动模范、行业企业技术能手等人员担任德育导师,通过讲坛、授课、交流等形式,借助德育导师的模范与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修养,创新德育课程教学。

2.剖析专业及课程,夯实“积极教学”工程

学校以“积极教学”为落脚点,通过专业剖析,厘清计算机专业相应的岗位职业活动,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本着“生产合格产品,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思路,以典型项目(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同时,学校联合企业技术专家和课程专家,制订课程教学标准,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专业技能课程特色教材。在专业细化、小班化教学、项目推进的实施下,学校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入好企业、有发展的岗位进行定岗实习,通过企业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员工,这样才能使专业办学出现良性循环。

3.开展“九个一”活动项目,做强“积极拓展”工程

学校在实施职业教育“双证制”的前提下,每年举办计算机文化节,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并将课堂实践教学模块向课外拓展,以“九个一”项目为主线(做一名金手指、装一台电脑、组建一个局域网、设计一个网站、办一份电子报刊、出一份海报、制作一分钟宣传片、获取一张ATA证书、走进一家IT企业),分层递进,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社团,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一专多能,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目前为止,我校计算机专业利用江苏省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项建设资金300万元(江阴地方财政需配套350万元),按照省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评审要求,第一年度到帐的200万元,学校根据实训基地申报书中的规划,将新增和改造10个实训室(具体见项目申报书)。学校将省财政计算机实训基地专项拨款到帐的200万元前期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计算机基地建设项目。

序号建设项目内容预算资金(万元)

第一,改造第4、第5、第9、第11和第12机房,报废五个实验室计算机 216台。添置一体化教学用计算机200台。并将1、2机房改造成2个高级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将第4机房改造成1个印刷编辑排版综合实训室,第5机房改造成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室,第9机房改造成1个图形图像实训室。 75.5

第二,改造和扩建1个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 44.5

第三,新建2个动画设计与制作实训室。 53.5

第四,计算机实训基地的网络改造。 22.5

第五,其它(学生创新工作室、各室投影设备等)。 4

合计 200

此外,企业对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也给予极大的帮助与支持。学校现代图文工作室,全部由江阴现代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三、夯实基础,锐意创新,完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学校围绕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强化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基地管理体制。

1.实施“分线分块”管理,构建基地日常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框架如下:

岗位名称工作职责

实训中心主任总体负责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等各项工作;负责实训教学安排、职业技能鉴定安排,实训中心人员管理。

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学生计算机类实训教学实施。

辅导员具体负责计算机专业实训德育工作,指导实训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

对外培训与校企服务110负责人具体负责对外培训和企业技术服务,包括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管理,承接对外项目开发等业务。

2.积极实施实训基地日常巡查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实训基地运行状态,学校实施实训基地安全巡查、教学巡查制度。重点查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与班主任沟通,并立即加以解决。

3.实施实训基地晚自习值班制度

学校为了让实训设备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增加计算机设备使用率,增强学生计算机专业动手能力,晚自习安排计算机系的学生在机房进行自习,让学生合理利用这段时间,完成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学习训练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技能。为此,学校实行晚自习值日制度,计算机专业教师晚自修都要轮流安排到机房辅助管理,避免夜间可能出现的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有效开展。

第4篇

在综合型大学中,加快工商管理教学实训模式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办出特色和扩大社会知名度、产生社会效应等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此深入研究很有价值。

一、根据教学要求确立有针对性的实训方案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四年的教学要求,其教学实训模式的目标是: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体系为抓手,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设施利用效益。为此,选用高水平的、有针对性的企业应用套件(ENTERPRISEAPPLICATIONSUITE,简称ASE),此类系列软件至少应该包括6个模块:一是模拟企业管理工作的策略和战术的制定和执行,构建战略管理实训模块;二是模拟细化客户管理,构建识别客户价值的客户关系管理实训模块;三是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办公管理等,构建组织管理实训模块;四是模拟员工招聘、培训、考评、奖惩、工资福利管理,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模式;五是模拟企业账务处理程序及操作流程,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实训模块;六是模拟公司、部门和个人绩效的信息化管理,构建企业绩效管理实训模块。为此,做好六方面的教学实训:

第一,通过战略管理运作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目标确定、方案选择和评估、方案实施、追踪和反馈、方案修改和目标达成等步骤的战略决策程序。指导学生模拟参与企业经营、生产、财务管理和资本经营、研究发展、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发展、信息系统建设等专项企业管理工作的策略和战术的制定和执行。

第二,通过客户关系管理运作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客户的基本类型,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销售业绩,规避销售风险。指导学生模拟企业市场营销:根据特定产品,确定调研主题,设计调查问卷,选准市场目标,实施市场定位策略,完善跟踪服务。第三,通过组织管理运作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的具体运用。建立现代企业组织模型,提出企业高效管理机构组建与解决方案,完善企业项目投资开发高效运作模式。

第四,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运作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人事管理、能力素质模型、绩效管理、招聘与培训管理、薪酬管理、考勤管理以及全方位的员工自助平台的实际运用。通过帮助企业从人力资源基础应用开始,逐步实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级应用。采用WEB技术,既可独立运行,又可与K/3ERP其他系统无缝集成,为企业提供更完整、全面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

第五,通过财务管理实训,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会计操作整个完整的业务循环,即从初始建账、原始凭证填制、审核,记账凭证填制、审核,会计账簿登记、核对、错账更正,会计处理程序的运用到会计报表的编制,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第六,通过绩效考核管理信息运作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新一代基于互联网的移动绩效管理工具,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出差都可以随时进行绩效管理。应用先进的NET技术架构,分集团公司版,公司管理版,可在同一时期同时启动KPI考核、计划考核、目标考核、360度考核、平衡计分卡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提供全面的查询分析功能,通过考核总结出公司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库,并进行持续改进。

二、依据教学规律选择有效的实训模式

新型的教学过程已经被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高校工商管理教学实训也不例外,其有效的实训互动教学可以可以采用三种基本形式:

一是双向式,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相互传递、互相反馈。在实训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生问师答或生问生答等对话形式。这种方式一般多用在教学改革之初,这一时期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内容信息很不对称,学生和学生之间信息接受能力大不一致,双向式互动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受益也很不均衡,但对推动教学改革有积极意义。

二是网状式,即教师和学生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信息网,在实训教学中每一个人都是这张网的一个结点,触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网状式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教学活动,教学信息全面开放。这种互动对教师的引动能力与学生的适应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一般采用在互动教学的成熟阶段。

三是团队式,即教师和学生不仅是信息网上的一个结点,而且可以自由游动、相互组合成学习团队。团队式教学互动一般适用于内容难度比较大、教师单体指导难以完成的课堂教学,这对调动团队内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特长,增强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拼搏意识有促进作用。互动教学是目前教学改革成果推进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构建的“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氛围。结合实训教学的实际,互动教学的方法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案例教学,实现师生认知互动。选用案例教学,使案例紧扣教材,师生通过理论回顾、案例讨论等互动形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使学生真正感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2)采用电化教学,实现师生感性互动。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的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学信息,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师生共同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去。师生在动态的感性认知中,不仅人与人互动交流,而且可以人和物(多媒体)互动交流,真正发挥电化教学的作用。

(3)开展模拟教学,实现师生情景互动。师生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特定的仿真条件,创建主动的、动态的、情景交互的实践环境,提高学生“以变应变”的实干能力。实训教学开展模拟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交互式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而且可以发挥实训教学优势,以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大的教学实践效果。

(4)建立教学网站,实现师生空中互动。教师在教学网站上采用网络信息、成果展现、辅助教学、网上交流等多种形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从传统的单主体模式向双主体模式转变。学习主体与教师主体通过互动实现同步或异步的互动过程,使学生与教师更近了,与现代技术、前沿知识更近了。

(5)实施参与教学,实现师生全程互动。为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潜能,老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备课,参与资料收集,参与学习成绩评估,参与实践活动的联系与安排。让学生在全程参与中增加自信、掌握方法、明确道理、提高技能,真正体现互动的功能。

第5篇

在积极、稳步地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式的呼叫中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有效树立了专业教学优质典范,打造出了创新型职业教育模式和品牌。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基本技能及职业能力训练,加强的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呼叫中心产业园区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就业互动体系,从而保障就业和职业发展。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也是专业建设的物质基础。建设目标是:建设满足工学结合项目课程和职业技能培养教学需要,技术先进,制度健全,能够真实再现真实工作岗位情境,引领专业发展方向,为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可靠保障。我校共建了100坐席的商教两用实训平台,保障在实训的同时,执行商业外包业务。

通信运营服务专业的实训平台,是按照呼叫产业和呼叫企业具体要求,建立的集商用和教学为一体,集成了国际一流CTI、通讯、软件、职业教育等领域的技术与理念的高科技水平的实训平台。

根据我省内呼叫企业的类型,定制了囊括商旅、电信、汽车、医药等行业的实训知识库,建设成“以呼叫中心岗位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与训练体系、任务驱动”的实训体系。

100坐席的商教两用实训平台主要功能有:通信运营服务专业综合实训以及呼叫中心外包业务运营两大块。

实训平台主要功能有:知识库功能、录音功能、报表功能、题集管理功能、题集设计功能、学员执行题集功能、老师阅卷功能、软电话操作功能包括、坐席平台系统管理功能。

教学实训授课内容有12个相关行业的教学应用题集; 8个行业的教学录音题集;有各行业教学支持知识库与相关背景材料;不低于300组人机对话练习内容。教学应用题集包含如下行业:市政、家政服务;物流行业;商旅服务; 通讯行业; 金融、保险行业; 企业客户服务;医疗行业; 电子商务行业等。

班组长功能方面可支持监听、挂断、强插、强拆等话务管理功能;支持对坐席人员监控,能提供图形显示和列表显示;提供信息发送、跑马灯发送,公告栏刊登等管理功能,主管可根据发送对象和实时性进行不同的信息应用;提供丰富的实时与历史报表,让管理者可实时掌握整个Call Center的运作状况,清楚掌握每位坐席的服务效率与效能;班长可自行定义坐席离席原因;主管可以自行建立编写常见问题(FAQ);主管、班长可进行录音调听。

知识库功能方面有关键字、标题的搜索查询方式,有树形的目录结构形式逐层展开,可以进行文字、各类型附件等多种展现形式,支持管理员搜索记录并修改。

坐席话术方面有可视化的图形话术设计工具,可根据业务规则需求,通过鼠标拖拽轻松定义标准化话术程序。可实现话术的新增、修改、审核、、打印等管理功能,立即生效。在话术中可实现的人工步骤包括:信息陈述、问题交流、新表单填写、已有表单搜索、调查问卷填写、外部Web应用调用等。可随时仿真话术程序执行的操作页面,设计工具能验证程序的正确性。根据话术所针对的业务,可设定该话术可选择的联络小结类型。可实现话术的多版本管理。设计过程中可进行“回退”和“重做”。话术能根据客户具体信息动态生成显示内容。在坐席作业平台上,根据客户选择的服务类型,可通过配置实现相应话术的自动调用。话术执行过程中,坐席可以在话术执行界面上随手记录相关信息,且可选择回退,补充前面的信息。能提供相关的话术统计报表。

呼出活动管理上,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任务运行的状况,并进行实时优化,保证活动有效进行。可对活动进行如下操作:活动终止;活动暂停;数据重新分配;更改外呼清单的电话列表的状态。可关联相关话术、问卷。提供自动平均分配、手动按批分配等多种任务分配方式。

录音功能方面可显示基本信息,包括开始日期、截止日期、总录音文件数、总录音时长、总文件大小。

显示录音文件列表,默认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可听取录音。可将录音文件保存到本地。实时监听、ACD运营监控提供现场图形监控窗口可即时监控工位值机状态。可现场监控坐席,对其进行管理操作。

报表方面有坐席工作绩效统计报表。可以进行坐席工作效率统计报表。进行坐席工作量时段统计报表等。

客户坐席人员是呼叫中心的基础岗位,也是呼叫中心最具生命力的岗位,是保持呼叫中心绩效和团队能力的关键,业务执行能力是呼叫中心每个一线坐席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它为呼叫中心企业提升团队绩效提供了保障。

业务执行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通信运营服务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掌握一线坐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能力,以及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为呼叫中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教师充分发挥业务执行能力课程的特点,利用呼叫中心教学平台,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的学习兴趣,激发的学习热情,营造有利于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业务执行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坚持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自评、互评相结合。在考核与评价过程中,要重点考核参与情境活动时掌握的能力点。重点关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热情及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师在进行考核与评价时,应跟踪记录参加活动全过程的表现,评价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提高的幅度。期末考核与评价采用理论操作双重考试的方式,即期末有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

第6篇

关键词:高职;专业建设;专业评估指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019-02

高职专业质量评估是验证专业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高职教育的目标是满足社会区域经济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要,培养质量如何,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成败。建立科学有效的专业质量评估机制对于促进高职教育专业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专业评价,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制度,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活动,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此可见,开展专业建设评估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最为有效的方法,而专业建设评估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因此,笔者选取高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力图构建一套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评估规律的高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高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的内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是专业建设者开展专业建设实践活动的指南,是对专业实践活动及其绩效进行评估的标尺。它既规定了高职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也规定了高职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因此,专业建设评估指标的设计在高职专业建设和评估过程中具有根本性意义。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引导专业建设向更好的方向迈进;一个设计不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会导致高职专业建设顾此失彼、轻重不分,最后严重影响专业教育的质量。大多数学者和实践者都认为专业建设评估指标包括条件指标、状态指标和成果指标。条件指标主要是专业建设资源方面的指标,状态指标主要是专业建设过程方面的指标,成果指标主要是专业建设绩效方面的指标。目前,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重点专业验收等评估方案中的指标即是按照上述思想进行开发设计的。从这些方案的实践效果来看,还有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笔者认为,仅仅依据条件指标、状态指标和成果指标来设计专业建设评估指标是不能充分保障专业教育质量的,应将“专业建设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纳入指标体系。

ISO9000是世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是其精髓,而管理职责、测量、分析与改进则是过程管理的“四大支柱”之一。我国的《卓越绩效评价标准实施指南》将领导作用,组织治理,组织的战略制定与部署,组织绩效评审,顾客满意测量、分析、改进纳入了指标系统;美国的“绩效优异教育标准”共七条,“领导层”、“测评、分析及知识管理”是其中的两条。不同的质量管理理论强调的是相同的质量管理内容——工作系统的管理和工作绩效的测量、分析与改进。陈玉琨教授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内容可分为四大方面:输入质量保障、过程质量保障、输出质量保障、系统效率。他强调,保障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要关注系统管理,包括发展目标的分析、发展潜力与关键因素的评价、发展规划的制定,要关注绩效管理,重视发展过程的诊断、发展成果的检验。

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认为,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基本信条,质量是在不断发现问题、改进管理中提升的。高职专业建设质量同企业的产品质量一样,都存在一个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对高职专业建设的质量进行评估的目的,不仅仅是看一个专业是否达到预定水平,更重要的是在于引导、督促专业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质量、上升水平,这才是进行专业建设评估的真正目的所在。因此,对高职专业建设进行评估时,绝对不可忽视测量、分析与改进系统。只有通过测量,方能了解专业管理和建设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分析,方能找到问题的成因;只有通过改进,方能解决问题,稳步提升质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应包括专业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专业发展资源与环境,测量、分析与改进,专业建设绩效等五个方面。

高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专业建设管理指标

高职专业建设管理指标包括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年度工作计划以及专业建设年度工作评审三个二级指标。高职专业发展规划规定了一个专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及策略,它对该专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的影响。高职专业发展规划指标的评价标准可概括为:基于调查资料剖析专业发展环境(区域产业现状与前景、就业现状与前景、同质状态、生源趋势等);基于事实分析专业发展基础(师资队伍、实践条件、经费保障、课程资源、专业特色等);厘清专业发展目标,包括专业调整、课程改革、教学与教育改革、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等过程目标,学生发展、就业质量、学生与用人单位“满意度”等绩效目标;围绕目标制订切实的措施。专业年度工作计划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评价标准可概括为:对接发展规划;目标明确、措施明确、要求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重视年度评审问题的改进。专业建设年度工作评审的评价标准可概括为:过程总结(人才规格定位、课程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基地建设、支持力度)与绩效总结(学生发展、就业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质量工程成果)结合,成绩总结与问题总结结合;问题成因分析客观、深入;改进措施充分、可操作。

(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指标

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指标包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教学团队三个要素。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评价标准为:基于调查资料分析、确定学生初始就业、职业迁移和职业发展岗位,准确描述岗位能力(态度、知识、技能)需求;依据岗位能力需求,综合考量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全面设计、详尽描述专业教育目标;使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目标。

课程与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它涉及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课程评价。课程体系的评价标准主要为:围绕专业教育目标策划课程体系,保证学生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充分发展,保证学生道德、人文、身体、心理、创业和创新素质全面提高;突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安排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课程标准的评价标准主要为:课程(包括实训、实习)目标明确;课程内容体现时代特征,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兼顾多元发展需求;课程内容组织合乎知识、技能发展逻辑,课程形式设计不拘一格;行业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充分融入专业课程标准;对课程教学、教材、资料、学生成绩评定、任课教师配备、实践条件配置等提出明确指导意见。教学方法手段的主要评价标准为:将专业前沿理论和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有效保证教学目标实现。课程评价的主要标准为评价方法能充分反映学生态度、知识和技能达到或超过课程目标的程度。

教育教学团队是高职专业建设的关键,是专业建设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评价标准可概括为:任课教师人均周课时12节以下,辅导员与学生比大于1/400;专业理论、实训、实习课程教师具有技能资质和生产实践经验;教师(含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双师素质”不断提高。

(三)专业发展资源与环境指标

高职专业发展资源与环境指标主要包括实训实习基地和支持环境两部分。实训实习基地的评价标准为:场地、设备符合课程标准的设计要求,突出“生产性”;管理制度科学、合理;企业制度、行为、物质文化融入中心建设与管理;数量充分;企业管理较规范、条件较先进;实习管理制度严密;实习指导教师、管理教师责、权、利明确;学生的实习过程有效监控。支持环境的主要评价标准为:班集体发展目标明确;班级组织核心(班委、团支委等)建设常抓不懈;思想、道德、学风建设措施扎实;班级管理制度合理并有效落实;专业发展规划、人才规格定位、课程与教材开发、兼职教师配备、专职教师培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得到行业、企业较为充分的支持;专业建设各项工作开展具有较为充分的经费保障。

(四)测量、分析与改进指标

测量、分析与改进是确保专业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的有效机制。任何一个专业评估指标系统如果缺乏测量、分析与改进指标,很难保障专业建设的质量。现实的各类评估实践正是由于缺少测量、分析与改进指标,才导致评估的发展被极大弱化。

高职专业建设评估的“测量、分析与改进”指标的评价标准可概括为:系统开展在校学生、毕业学生、用人单位体验测量和就业质量测量;及时进行测量结果分析,问题归因,改进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有效实施,效果良好。

(五)专业建设绩效指标

专业建设绩效是专业建设投入与产出的衡量标准,主要显示专业建设的成果。专业建设绩效指标的评价标准可概括为:智能发展、职业技能发展、品行习惯养成、综合素质发展;就业率、对口率、薪资水平;任课教师及其教学、班级导师及其教育、学习场所及其管理;指导教师及其工作、管理教师及其工作、实习条件、实习成效;人才规格定位、职业能力满足度体验;职业道德、岗位能力、职业心理;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团队(名师)、示范基地、教育教学成果奖等。

参考文献:

[1]彭立新.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4).

[2]陈寿根.建立高职教育专业评估制度的若干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13/14).

[3]赵文华,龚放.现代大学制度: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2,109.

作者简介:

第7篇

摘 要 自2011年以来,供电企业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室的建设、使用和培训管理工作。作者在总结实训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班组实训特点,在探索和改进培训形式方面不断探索,本课题是通过建立和完善创新工作室“创新+实训”功能建设,强化创新工作室“四大功能”,着力打造创新工作室“五个基地”,使创新工作室真正成为基层培训、考评、培养、攻坚、创新的实训基地。

关键词 创新工作室 基地 创新 实训

一、创新工作室建设研究的背景

目前创新工作室的创新实训功能仍不能满足一线工作需要。随着“三集五大”“五位一体”的深入推进,业务管理更加集约化、精益化,一线岗位业务能力和技能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五大”、农网配电与营业等核心业务的培训需求由集中培训转向现场化、小型化的常态实训,对培训设施的需求由大型专项实训基地转向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实地动手方便易懂的小型化实训室,这就需要创新实训功能离散分布、重视技能实操、业务涵盖小而精、贴近一线工作场所。

创新工作室实训功能定位不够明确。创新工作室实训功能涵盖内容广泛,因专业性质、岗位需求、技能工种等差异造成创新工作室实训功能存在较大差异,对实训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偏差和闲置,技能水平与绩效考核这一“牛鼻子”没有挂钩,影响了一线员工实训的积极性。

创新工作室的培训形式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员工多方面的创新实训需求。传统的实训模式一讲课、演练为主,以培训计划为纲,缺乏灵活性和吸引力。特别是对于学历层次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一线青年员工,更愿意通过自己动手,自我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补充和创新探索。另外对于不同的培训对象,像新入职员工则跟需要系统的逐步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老职工来说,跟需要一个系统归纳和整理自己经验的场所;对于创新团队则希望有一个能够进行理论验证和试验探索的平台;因此对于不同培训对象、不同培训目的如果固守原有的培训模式将不能很好的发挥创新工作室的作用,一方面是培训员工的高涨的实训需求,一方面是培训资源的浪费。

二、主要做法

打造员工技能实训基地,实现岗位技能实训全覆盖。一是建立岗位技能需求列表。对照“三集五大”“五位一体”、班组建设的岗位职责及技能要求,由专业部室、车间管理人员协助班组分类梳理班组核心业务和常规业务,建立班组核心工艺和岗位专业技能列表,进一步明晰工作、工艺、技能标准要求。二是实现技能实训全覆盖。对照岗位技能需求列表,建立健全实训场地与设备,做到技能与实训项目一一对应,使各岗位技能均能在实训现场进行训练。三是为专业内外实训提供平台。既组织本专业员工开展常规实训,又提倡员工根据自身短板自行特训,还能为相邻专业员工拓展实训及帮助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管控研究提供平台,促进员工多技能训练,增进专业间工作融合。

打造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为人才带动提升搭建平台。一是创造深层次学习培训条件。通过解体设备、配置模拟试验设备等方式,直观展示设备内部构造,明晰运行原理及故障类型,为高级人才学习培训、创新研发提供技术设施、实验场地等,满足专家人才深层次培训需求。二是建立“带头人”培养机制。选拔“金种子”班组长、“四级四类”人才作为带头人,以“带头人”组建创新创效团队,命名创新工作室,以工作室深入培养带头人,以带头人带动培养接班人,实现人才梯队培养。三是建立互助交流共享机制。深化员工“导师带徒”“互助结对”,在专业相近、业务互通的创新工作室之间,推行创新工作室结对共建,开展联合创新攻关,培养“精一会二懂三”的复合型人才。

三、组织保障

(一)建立四级责任体系

1.公司层面:工会作为创新工作室归口管理部门,由其负责所有工作室的建档立制,对工作室的使用过程和使用成效进行监督,开展挂牌、摘牌管理和考核。人资部作为实训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对实训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负责导师出徒的出徒考核、新员工定(晋)岗的技能考核;负责各级人资的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工作室所属专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并参与公司重点课题和重大科技项目在工作室的落地,指导专业室开展实训,邀请系统内知名专家对专业室管理短板和薄弱环节进驻指导,对跨专业协同工作可指定工作室开展联合攻关。

2.专业室层面,建立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工作室带头人、培训专责的“四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必须紧紧抓牢员工素质提升和创新创效两个要点,落实考核体系,督促培训专责和工作室带头人开展好日常管理,负责协调工作室使用所需要的设备、材料、资金,并参与公司重点课题和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分管负责人要带头参与实训,承担管理创新项目,指导分管专业和班组定期、定量、定质开展实训和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负责工作室日常使用管理,协调并监督各专业实训设备使用和安全管理,履行实训许可和终结手续。负责创新创效项目管理,开展实训需求和实训设备改造升级调研、申报,指导和参与创新创效和实训项目。培训专责人负责组织开展大讲堂、编制实训项目计划、项目实施及成效监督,建立工作室使用考核标准,提出考评意见,并实施日常监督。

第8篇

应用型人才概念是随着社会分工细化而出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四次大的社会分工,包括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商人形成独立的社会阶层,以及科学技术成为单独的行业。在科学技术行业中,人才一般又分为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三类。应用型人才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人才,其任务主要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由此可见,应用型人才是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概括而言,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应用型人才成长的源动力;其次,应用型人才从事的工作性质是理论知识的横向应用,而不再是理论内容的纵向挖掘或研究;最后,他们应具备将理论或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且能够从实践应用中总结提炼共性技术问题。

二、信号专业特点剖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和铁路运输是两种主要的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可以总结为如下五种技术系统(见下页表1),主要涉及电子电路、继电器控制、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通信、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集控制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大主要学科,是典型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行业体系。

三、人才培养措施

1.树立应用型培养理念。所谓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既包括学校管理理念的应用型、也包括教师教学理念的应用型。建设应用型专业的首要任务在于围绕应用型培养目标,改变或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一是改变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或修订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利用政策指挥棒引导教师改变理念。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新进教师大多为从“校园”到“校园”,在应用型如何实践方面必然缺少切身的感悟,因此需要加强对此类教师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

2.构建“深度校企联合”培养体系。校企联合是众多高职、应用型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合作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首先,探索校企之间的硬件资源共享机制,包括实验条件、实训条件等,如学校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进行实训培养,企业利用学校的教师、实验环境进行优秀员工的能力、学历提升教育等。其次,探索校企之间的智力资源共享机制,包括优秀企业员工聘任专业课教师;优秀教师到企业协助解决部分技术难题;双方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实训课程等。

3.建立应用型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平台+模块”的发展策略,建立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平台,根据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群模块。通识课模块主要包括数学类、物理类、设计类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遴选控制类、通信类、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中的核心课程组成。设置国铁和城轨两大培养方向,国铁和城轨两个课程群模块。其次,采取“小课程、短课时”课时设置模式,缩短讲解时间,预留课时增加到实验或实践环节。构建“掌握基础理论—实验提升认知能力—实训强化应用能力”的“一条龙”式的培养体系,创造条件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实践应用”两者之间的交互式提高。

4.搭建应用型实验、实训室。培养应用型人才,实验室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是基础,更是必要条件。实验条件直接决定着课程体系的建设,开设何种课程,课程如何设置实验实训内容,都由实验室硬件条件决定。因此,在实验条件设计上以学生“能动手、愿动手”为目标,改变“观摩式”实验模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

5.加强建设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是安全苛求系统,从业人员一般均需经过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从教育角度而言,实验室或实训室锻炼了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要真正提高他们的一线生产能力,在走进工作岗位之前,仍然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培养。综合实训基地主要是以轨道交通实物实训实施,构建一个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多个部门、多个工种的综合性实训考核基地,满足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信号与通信、车辆维修、供电系统维修等多专业的实训演练、教学指导、实做考核以及技能鉴定等工作,并且可以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四、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商务交往能力;三段式实训体系

胜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胜任力也称胜任能力、胜任素质、胜任特征、素质能力,等等。胜任力是一种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将卓有成效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是驱动个体产生优秀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胜任力通常与岗位职责联系在一起,胜任力结构描述的是达到某一特定岗位要求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市场营销岗位人员的商务交往能力是胜任力技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用和提升与日常生活交往能力在运用环境、目的和正式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商务交往能力的运用环境更加复杂,具有很强的商业性和明显的契约达成意向,其所展示给交往对象的言论和行为往往比较正式,对双方都具有一定的行为约束性。推销学课程实训中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实训体系对实训对象商务交往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某地方本科院校2014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共48人,其中农村学生41人,占比85.4%,主要来自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尽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拓展了实训对象接触外界的渠道,但是受制于父辈的文化水平和视野以及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实训对象的商品经济意识不强,独立经济交易行为偏少,对商业运行规则不熟悉。由此造成大部分实训对象的商务交往能力处于初级阶段,人员推销成功率低。

二、推销学三段式实训体系的基本思路

1.原始展示:识基础,提信心。原始展示即实训对象在商务交往能力、推销情境应对上的原生态展示,主要通过对课堂上设置的推销情境的讨论和表达,以此了解实训对象的商务交往能力的基础,包括吐字、语气、神态、音量等方面。对于部分不敢在公共场合发声的实训对象,教师要给予恰当的鼓励,提升其自信心。

2.组队演练:识模式,熟规则。课后学习小组需要练习与推销程序紧密相关的11大类推销情境中的106个具体情境。推销情境的选择来源于推销一线人士的总结与认可。在该阶段需要结合第一阶段的摸底,根据实训对象基础的差异,分三项不同的要求来开展:要求课后多次练习已有的推销情境应对方法、说辞,然后回到课堂向全班展示;要求实训对象对推销情境对话的空白处补全后再练习、展示;对基础较好的实训对象直接给出情境主题,要求实训对象自行编写情境对话剧本。通过该阶段的训练,实训对象能有效理解与应用推销模式中的爱达、迪伯达、艾德帕、费比等模式,掌握各类推销情境的正确应对技巧与方法,对正式商务活动中的交往规则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体验。

3.综合实训:找差距、获匹配。综合实训主要是为了使实训对象进一步掌握推销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综合运用推销学知识分析、解决推销活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培养其正确的推销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观;通过高介入度的训练和对训练结果的分析寻找差距,从而找到与实训对象个性特征相匹配的推销模式和应对技巧,最终使实训对象的商务交往能力获得质的提升,在综合素质与技能上更符合市场营销岗位的需要。综合实训方式有着多种选择,包括包含推销情境设计、演练和摄像反思于一体的现场测试方式,也包括“小贩练摊”的现场测试等。例如,以推销情境实训小组分组为基础,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有形商品或服务针对个人用户或组织用户完成任务。首先,运用推销学知识、方法与技能,设计一段字数不少于2000字的推销情境实训剧本。其次,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结合剧本认真演练并摄像,选取一次效果最佳的演练视频,利用视频剪辑软件进行后期剪辑,最后获得一段视频。

三、实训体系成效反馈及后续改进方向

在综合实训的现场测试和后续的视频观摩分析中,实训对象对自身的表现比较满意,并认识到了差距所在。此外,实训对象在后续的行业营销培训课程环节中,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反馈也证明了实训体系的有效性。在后续改进方向上,我们认为推销情境的进一步优化筛选、实训课时的增加和市场营销一线人士的加入是后续改进的方向。

⒖嘉南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