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2 08:12:27
导语:在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的心理年龄等同于自己的生理年龄,甚至有点过于成熟。我通常会按部就班中规中矩地走着人生的每一步,脚印还算是扎实。有些时候,我也会回忆起我的过去,无论是美好还是伤感,现在都已经远离而去。我所在意和把握的是我现在的时间和岁月。我的朋友们有事情会来征求我的意见,因为,我很能给人一种依靠感。
我具有还算强的想象力,总是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这使我做事很有效果,想象给我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我知道我的想象力还为我的见识和阅历所限制。所以我应努力扩大视野,向更高级迈进。
我多思多虑,有点自我主义,但善于保护自己,有时显得有些反覆多变,会犹豫不决,常有标新立异的行径。
我善于在创造性与习惯做法之间找到均衡,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并不墨守陈规,经常会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但同时我也很注意尊重人们的传统习惯,不会做出过于惊世骇俗的事情。我这种个性或许对于管理岗位十分适合,同时也适合从事其他许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如市场人员等,因为人们在与我交往时会觉有趣,又不会因为过于激进而不能接受。
我习惯把自己看成一个点。积点成面,由点连面。点,可以是中心,引领着整个面;可以就是一个点,可缩可涨、可进可退,有时也可有可无、进退自如。我习惯也较擅长收集整合资源,我知道某些问题从哪可得到解决,我可以为了做哪些事情而把各方面可用资源都调动起来,我也明白什么时候该进该退、需强需弱、要实要虚……
我讨厌做没把握的事情。当遇到没把握的事情挡在面前,只要还有其他方法变通,或者说还有其他更好的事情来取代,我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做这没把握的事情!而很多时候,总会有很多没把握的事情摆在面前却躲避不了不能不做,这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做了……
同时,我爱好比较广泛,文体娱乐皆有涉及。对商业很感兴趣,在市场分析定位与扩展普及、搜集整理信息与整合利用等方面比较擅长,即可以确定自己在策划营销这块较有潜力。
还有需要说明的是我很看重自己的感情,在投入前,总会陷入思考,思索我和对方的适合度,等到确定那真的是我想共度一生的伴侣时,我的心就会放在对方身上,毫不动摇。所以在感情方面应该不会对职业生涯产生多少不好的影响。
总得说来,我是个积极乐观的人。我知道怎么去面对和解决压力以及烦恼,即能正确掌握心态调整,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压力。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的那样:“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 我们要认识到危机即是转机,遇到困难,产生压力,一方面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整个问题处理过程,就成为增强自己能力、发展成长重要的机会;另外也可能是环境或他人的因素,则可以理性沟通解决,如果无法解决,也可宽恕一切,尽量以正向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件事。如同有人研究所谓乐观系数,也就是说一个人常保持正向乐观的心,处理问题时,他就会比一般人多出20%的机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正向乐观的态度不仅会平息由压力而带来的紊乱情绪,也较能使问题导向正面的结果。从这点看,我可以很好地处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可以使各方面都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而不必担心自己会因为工作不顺而影响自己甚至身边人的心情。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其次,自我定位:我准备做个什么样的人?
我喜欢读各种门类的书,无论是历史文学类还是自然科学类,也不管是人物传记类还是报刊杂志类;喜欢关注时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也不管是地球还是太空的;喜欢运动娱乐,无论是篮球还是羽毛球,也不管是唱歌还是跳舞……同时,我习惯自我思考与分析,而不会人云亦云。我总会在各类文章中发现有用的东西并加以吸收整合利用。也就是说,我比较善于发现、创造并利用资源。那么,我准备做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得明白两个问题:
(1)人为什么要活着?没有为什么,因为活着所以活着!
因为活着,所以就得做活着的事,就得为了活着而活着!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啥时自己的生命就行将终结!而当你不再活着了,那还要思考活着干吗?既然活着,就要思考,就要不断地想着做什么才可以更好地活着!因为活着就这么短短几十载,而死了的状态却要持续很长时间!可悲的是那么长时间却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也用不着去思考了,哪怕是想一分一秒都不给你机会!世界,不管是你的还是我的,因为未知,所以才更加可爱,也愈发精彩!失败算什么?伤害又算得了什么?因为我们还活着,还能做着可以做的事,这就是最美的姿态!
(2)怎样活着才有意思?让大家快乐,让自己更快乐!
无论你说什么,也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感到快乐,那就是值得的!因为你快乐了,所以生活就有意思了!当然,还有个前提必须加以留意,那就是你真的快乐且永不后悔更不会良心不安!否则,就表明你的所作所为错了,你也就感不到快乐……因此,我们就把让大家都快乐作为自己奋斗的最大目标!只有大家都快乐了,自己也就快乐了。
根据上面所分析的那样,我要做个让大家都快乐的人!
最后,自我规划:我要怎么做?
在金融危机严重渗入各处的时候,由于经济本就是一环套一环的关系,而全国上下所关心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难免首当其冲地受到打击不小,同时获知众多正找工作之好友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正如上周在我们郑州大学新校区的那场持续三天的招聘会所见,招聘企业较往年大幅减少,而求职学生倒不减反增,如此也就不难奇怪为什么会造成12月4号郑州人才中心大门被1.7万余求职者挤破的失控场面了!如果此种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还是得不到改善的话,真难以预料这百万毕业生会如何选择生存方式,尤其是在乐观估计一年后形势会比今年还要差一点点的情况下……
下面就简单谈些我个人对应聘者的一些看法:
(1)应聘者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公司招聘职工的唯一要求是职工能够为公司赚钱!
公司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所以,无论是谁,只要能为公司获利即最终赚钱,那么你对于公司来说就是有价值的。而评判一职工的价值大小,就看你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利益。因此,作为员工就得牢固树立为公司赚钱的念头,且想法赚的越多越好,唯有如此,你才会受到公司青睐,才会发挥自身最大价值,同时才会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2)应聘者理应明确自己的特点以及专长:公司更喜欢“招来即用”型的人才!
你必须明白自己擅长什么,能做什么,不能迷糊消极度日而得过且过!现在的社会可很难再有机会来了还停留在你面前而专等你抓了!现在的公司也很难再愿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为日后、更甚者是为别人培养人才了!所以,作为求职者,必须给自己定位好,并早作准备,使自己在擅长及爱好的领域里加强自身储备而有一定的实力,争取能够到公司就能为公司所用而可以立即给公司赚钱!
(3)应聘者最好有不错的人脉关系网络:如今社会,关系通了,通吃世界又何奇?!
公司的发展,本身就是与各种关系打交道。显然,你有良好的人脉关系网络,本身就说明你擅长交际、知道怎样打通以及处理与各种人物的关系,而或许在某些时候,你的关系网对公司的发展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便利!
由于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是水利水电工程,本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如果要从事此专业,那么我必须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河流动力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工程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4.掌握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河道治理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
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所必需的测绘制图、运算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但同时,由于我的性格特点以及优势与爱好所在,并且对应聘者的固有认识,我也会在策划营销、市场管理以及商业运作等方面进行发展。所以,近一年的目标就是根据需要,多积累知识、多加深能力、多扩宽人脉,同时对一些公司进行了解与把握,以便使自己达到相应职位求职时所需要的各方面要求。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1.时间管理——关键是不要让你的安排左右你,你要自己安排你的事;
2.提升能力——疏解压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设法提升自身的能力;
3.活在今天——集中你所有的智慧、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4.生理调节——保持健康,学会放松;
5.日常减压
以下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帮助自己减轻压力的10种具体方法,简单方便,经常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1)、早睡早起。在家人醒来前一小时起床,做好一天的准备工作。
2)、同家人和同学、同事共同分享学习、工作的快乐。
3)、一天中要多休息,从而使头脑清醒,呼吸通畅。
4)、利用空闲时间锻炼身体。
5)、不要急切地、过多地表现自己。
6)、提醒自己任何事不可能都是尽善尽美的。
7)、学会说“不”。
8)、生活中的顾虑不要太多。
9)、偶尔可听音乐放松自己。
10)、培养豁达的心胸
要注意:
(1)学位证书、资格证书,是我们求职的敲门砖,是一个公司招聘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在大学生期间,拿到相关的证书。
(2)公司招聘人才看的不仅是文凭和证书,更多的是注重的个人的能力与素质,所以,我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同时,还在注重的是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3)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经验的缺乏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要想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就要在变方面占优势才行,所以,我们还要在大学生活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兼职来实现,但在其过程中,要懂得总结经验。
(4)一定要在大四之前把简历制好,留下更多的时间来找工作。
(5)要时刻关注招聘信息,积级参加招聘活动,在公司选择我们的同时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
结束语: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现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较为严峻的考验。而高校辅导员作为校园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领路人,其角色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新的转变,对于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辅导员也逐渐的参与其中,成为了就业兼职人员,这就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探讨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现阶段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所在
1、就业指导课不够专业化
相关教育者要想更好的开设就业指导课,就务必要了解当前国家就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具备过硬的理论、专业的知识与实践经验,但是目前各高校的辅导员由于工作时间较短,又存在普遍年轻的现象,大部分都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知识,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就业指导的内容一般比较单一,主要就是简单的就业政策讲解、目前就业形势分析等。因此,在指导大学生就业时,大部分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知识。而所谓的实际操作,往往指的是单纯强调简历的制作、专升本或考研等升学的途径,这些都过于笼统,并不能很好的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划,比如,有些辅导员过于盲目的渲染和一味的对学生强调“考研”、“降低就业期望值”、“不做假简历”等,而往往忽略了学生本身的个性发展和其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没有进行较为全面和更好的引导,甚至过分的渲染就业形势的严峻,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阴影,有心理负担,以致在日后的就业工作中盲目的与企业签约、毁约等等。如果没有引导好学生正确对待就业,就会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2、辅导员工作繁杂,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高校辅导员队伍配置一般是1:200,由此可见,辅导员需要指导教育的学生数量过于庞大,而辅导员又处在教育工作第一线这样一个位置,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状况,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奖罚管理等等。此外,辅导员还需要进行教学和科研等其他工作,甚至还有一些党团、学生会的各项工作需要辅导员兼任。因此,辅导员很难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来,从而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3、就业指导课不受重视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以就业指导课的形式开展。而对其内容来讲,仅局限在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技巧的指导以及就业信息的传递等几个方面。一般由高校辅导员担任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教师,而且课程多是专科第二年和本科的第三年开展,属于选修课不算学分,再加上给学生毕业前的指导很有限,因此也不被学生所重视,这就形成了毕业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课程,没受到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知识讲授。
三、关于大学生就业培养策略分析
1、辅导员应不断的完善自我给自己充电
高校辅导员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把握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就业政策的新特点、新内容,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探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规律、实践方法和就业指导的新思路、新方法,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领域,以人为本,促使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对于就业实践工作进行不断探索。因此,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知识储备,时时刻刻不忘给自己充电,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才能高质量完成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辅助学生在择业期间做出正确的判断。
2、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一定的规划
面对部分因为没有考出理想成绩而与心中大学失之交臂的情况,辅导员应该尽心尽力的采取多样形式对大学生心理开导工作做好基础,努力使学生振作起来,同时树立学生今后就业方向的意识,正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并培养竞争意识和艰苦创业意识。
3、专业的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是否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是用人单位选人的重要依据。因此辅导员要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地开拓创新,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不断的开展科技竞赛、专业学习参观等等活动来刺激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4、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改善与提高
辅导员要做好就业心理教育工作,将就业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大学生,在就业一线工作的辅导员需要积极调整思路,转变认识观念。辅导员应及时了解学生就业问题并积极对待处理,这样逐渐找到了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解决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而又需要和社会就业相结合的的问题,为准毕业生建立与企业和社会必要的沟通机制,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市场需求,以便提升自身素质修养。
5、深入了解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强的个性辅导
由于辅导员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以及和学生长时间的沟通交流,能够真实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性格特点、思想动态、心理变化等,并对学生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也都有一定掌握。然后又针对性的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和方法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进行客观分析问题,走出自身的认识误区,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培养大学生符合个体情况的就业技巧,从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成功率,实现顺利就业。
四、结束语
关键词:工科女大学生;求职;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14-02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早在2008年总理就曾经强调中国政府必须把大学生就业问题摆在首位。不容置疑的是一直以来,在择业方面,女大学生常常处于劣势。这一劣势在工科女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招聘单位“男生优先”的原则不知阻碍了多少优秀工科女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如何开展工科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她们增强主体意识,开拓美好前程,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现培养高素质工科女性人才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工科女大学生的一些特点,试分析影响工科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对高校进行工科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一些看法。
一、影响工科女大学生求职的因素分析
1.性别的歧视
用人单位常常用“只要男生”和“优先录用男生”等话将工科女生拒之于门外。同时他们对此还做出了类似的辩解:绝非歧视女性,只是考虑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某岗位要求员工经常出差或需要干一些较为粗重辛苦的工作,女生不合适也不方便。用人者看似出于爱护、照顾妇女的良好动机,事实上却是男强女弱、女不如男的偏见,并且在客观上给工科女生就业设置了障碍。
2.传统观念的束缚
据西北某高校对女生的一个调查――如果可以嫁给成功人士,是否愿意放弃工作回家做全职太太,结果超过一半的女生选择了放弃自己职业的发展,甘做全职家庭主妇。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让部分女大学生在求职时给自己定下家庭为主,事业为次的框子,导致相当部分女生较男生而言,事业进取心、自信心、社会责任感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也欠佳,这些无形中束缚了她们事业上的发展。
3.专业的原因
根据调查,不少工科女生当初并非主动进入了工科专业的学习,很多女生事实上对这些专业没有兴趣,但由于种种原因,扎在一群男生堆里,硬是把四年的工科课程啃下来了。即使这样,她们并不热爱自己的专业,然而在择业时,她们又觉得放弃自己的专业,另外择业很可惜。
4.以貌取人的社会偏见
尽管很多工科业务岗位和容貌的美丑实在毫无关联,可是用人单位却人为地在招聘时对女性求职者的美丑特别挑剔,他们倾向于忽视女性的真才实学,以女性作为工作环境的点缀品和工作氛围的调节剂。这对于并不擅长修边幅的女生而言,社会给她们的求职路上又多设了一道容貌的门槛。某高校在针对女生求职的访谈中,不少女生感叹:女生长的漂亮在找工作时还是很重要的。
5.实践经验的缺乏
根据调查显示,在工科女生成绩往往优于男生,但最后就业时却不一定比男生满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男生喜欢通过实践获得更多的锻炼,而女生则更多停留在理论学习上。而动手能力、实践经验往往是用人单位看重的。
二、工科女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大一):自我了解,认知职业生涯
自我了解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大学是学生接触的一个小社会,是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成熟的一个通道。在这个小型社会中,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知,对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技能、兴趣、人格等多方面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这一阶段,女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本身的特质以及周围客观环境对自己的限制(如专业难以改变等),对自己有个大致的职业定位。在明晰自己对将来职业的经济利益、社会地位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之后,要了解职业特别是所学专业可能从事的职业及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初步了解自己可能涉及的职业的现状和前景。同时大致了解这些职业所要求的职业素质,选择自己在大学校园内应该参加的活动或社团,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2.第二阶段(大二):确定方向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磨炼,对自己的定位应该渐渐明晰,通过周围同学对自己的反馈,以及自我的反思,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时需要给自己订立一个详实地科学发展方案。通过参加校级或院级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可以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要坚持,最好能在课余时间长期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抗挫折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性地辅修其他专业以充实自己。
3.第三阶段(大三):充分准备阶段
如果是准备就业,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用人信息方面。在撰写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搜集工作信息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和已毕业的校友交流沟通,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
4.第四阶段(大四):分化阶段
绝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的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三年的准备进行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情况;最后要预习或参加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进行演练。
三、工科女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实施措施
考虑性别差异,按照上述四阶段分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取得未来职业生涯成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配合课改,根据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职业心理指导课程,尤其是结合女生自身特点,对女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进行整合,分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第一阶段(大一)
搜集工科女生相关专业信息,通过与同专业学长学姐的交流会等形式来帮助她们更好地了解专业,增强大学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培养专业学习目标,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为将来制定的职业目标打下基础。同时学校可完善女大学生人才测评机制(如对个体职业发展潜能、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等方面的测试等),帮助个体全面客观认识自己,寻求自己的最佳的职业发展道路。在大学的初级阶段,可要求工科女生参加学校专门为其量身定做的职业规划课程,并写出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学校方面作以备份。
2.第二阶段(大二)
通过课程以及游戏活动等形式,帮助女大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方式,帮助她们初步确立自己所想从事的职业。一旦初步确定了目标,可通过搜集信息等方式协助她们了解自己所期待的职业要求具备的各种素质,鼓励她们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并要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充实自己。
3.第三阶段(大三)
制定明细规划,充分准备。这一阶段重点是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如果学生选择就业的话,应把目标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上,培养独立实践能力。如学校可以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实践工作;学校应加强和已毕业的校友联系,建立成熟的人脉网络系统,充分利用优秀的往届毕业生,开展求职工作心得体会的交流会活动,传授写简历、求职信的小技巧,加大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等。同时,学校应充分鼓励工科女生时刻保持与男生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使自己在择业时更有竞争力。
4.第四阶段(大四)
调整和评估职业生涯规划。这是一个分化期,这时可指导女大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其次,开设就业指导课,有针对性地对工科女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如开设面试礼仪、化妆课堂等;最后,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这样可以帮助女大学生克服自卑,树立信心,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职业选择。
诚然,目前各高校都把就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并且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组织志愿者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帮扶,为招聘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加快职业规划课程的建设;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全方位地给大学生以就业指导;联合心理咨询中心,完善针对大学生的人才测评机制等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针对女工科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各方面工作目前还是很不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侯丽萍,邓思清.新形势下优秀工科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案例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
[2]张姝,陈彤.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杨霞.试论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J].教育与职业,2007,(36).
Analysis on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of femal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ZHENG Xiang-guo
(Xian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China)
关键词:三全育人;就业指导;高校;队伍
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作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有必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寻找解决办法。本文从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角度,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下,探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探索一个多渠道、全方位的就业培养体系,建立“四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新模式,借助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和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在实际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取得了不错效果。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视角下“三全育人”理念的解读
“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者的简称。首先,是全员育人,指由教师、校友、朋辈、家庭、学生组成的育人机制。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高校辅导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积极寻求校内外多方力量的支持,努力构筑就业工作合力。其次,是全过程育人,从学生进入校门到毕业,就业与学业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能力决定就业能力,学业质量决定就业质量。所以,就业指导应当是全程化的,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最后,是全方位育人,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提升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如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通过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通过朋辈引领和榜样示范作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就业指导提升学生求职技能。在“三全育人”的理念和视野下,学校、用人单位、家庭都将承担就业指导的职责,学生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都成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阵地。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统筹协调,形成就业指导合力。同时,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加强就业指导的连贯性、阶段性发展。只有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形成一个全面和谐的就业指导氛围和环境,使就业指导工作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加强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参与度,切实提高就业工作的实效性。最终实现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以解决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为切入点,以扩大学生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为着力点,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落脚点的工作模式,达到整体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双重提升。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部分高校相比,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都处于初级阶段,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就业指导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就业指导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队伍建设力量薄弱等,造成学生缺乏择业观念、缺失就业能力、缺少就业技巧、沟通渠道窄等问题,导致了就业工作的效率低,学生就业盲目性大,就业质量受到制约。
1.就业指导工作的时间安排过于局限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很多是从毕业季开始,实行“快餐式”就业指导模式,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政策的宣讲以及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都是从毕业前一年开始,仅限于学生正在择业的过程中。而此时学生正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毕业相关手续,所以开展的指导都只局限于做学生的表面功夫,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能力培养和涵养提升,而用人单位在用人挑选的过程中更多关注的却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本身的素质内涵,故而收效甚微。对于就业指导从什么时间开始,各高校的理解和行动都存在不同的差异和滞后,对于“全程化指导”的目标和要求都存在一定差距。
2.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设置有待深入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宣传,过多的就业形势介绍和政策教育会使就业指导工作局限于表层,缺乏对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树立就业观念和强调就业技巧方面的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忽略了学生的择业心理和社会适应的需求。因此,就业指导的工作内容应当结合所在院系的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跟随市场经济变化,结合用人单位需求,设置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内容,注重学生及用人单位反馈,不断更新调整,同时对现有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持续改进。
3.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单一,缺少个性化
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因为缺乏整体安排和系统性指导的思路,所以开展就业指导方法单一,注重“普遍性”教育,而忽视了“个性化”指导。学校往往是通过召开相关会议灌输就业思想,没有结合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与专业特色结合不明显。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创业创新能力的开发、职业生涯的规划、正确择业观和价值取向的引导等内容较少,也更缺少了对学生就业心理辅导、适应性辅导、体验式和实战式的训练等。
4.就业指导工作的队伍建设力量薄弱
就业指导团队建设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学校是开展就业工作的主体,但社会、家庭等也是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全员育人的理念来开展就业工作,让国家、用人单位、学校、家长和学生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共同组成,共同参与协作,实现就业工作的推进。对于高校而言,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就业政策、就业指导方法、职业规划指导能力,同时还需要有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开发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而目前高校中专业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较少,同时也缺乏系统培训,所以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同时,对于专业教师、用人单位、校友等资源的开发有待加强,所以缺少对学生的实际就业指导工作的体验。就业指导队伍资源的整合和效能开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探索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有的就业形势,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提出并初步建设了“四位一体”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四位”,即整合一支就业指导的专兼队伍、建设一个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搭建一个就业结合的网络平台、组建一支提升就业能力的就业社团;“一体”,即为构建院级就业辅导中心,辅导中心各项辅导和活动的展开以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升自主学习和就业能力为目标。
1.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构建院级就业辅导中心
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为学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基础的团队保障,并且集管理和服务职能于一体。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通过聘请校内外职业发展导师,定期解答学生就业疑问,结合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实现一对一“问诊式”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职业发展导师聘请优秀校友和导师,将“学长伴我行”精品活动和校友导师制相结合,建立朋辈学长“一对一”帮扶、优秀校友访谈、学术沙龙、校友企业参观实习等实践形式的开展,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就业能力等方面进行锻炼和培养。
2.注重“普遍性”和“特殊性”指导方法,建设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
课堂作为教育启发大学生的主渠道不可或缺。学院注重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将学习指导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以及校友面对面、学长面对面、企业面对面等专题讲座、就业沙龙等,以大学生发展需要为基础,以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就业形势与就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提升就业能力”等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发展能力与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师生互动,紧密结合学生学业和就业实际,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形式,以问题提出与问题讨论的形式带动课程内容的呈现,达到教育启发和就业辅导作用。学院加强“特殊性”的教学方法,收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年级、分学生群体进行分类整理,按照学习篇、考研篇、就业篇、出国篇等进行针对性分类解答。基于学生需求编撰《大学生学业—就业指导手册》,发放给不同年级学生,服务于学生的自我就业指导。
3.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整合就业指导队伍
为了促进就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是提升及指导工作的基本保障,在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全员育人理念,不断丰富就业指导服务人员的类别,提升整体指导水平,同时需要具备就业创业的实践经验。学院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积极利用知名教授、优秀校友、辅导员、朋辈学长、家长、学生等资源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邀请来自教务处、就业中心、国际处、研究生院的教师参与到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中来。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学院通过“给全体教师的一封信”来倡导全体教师积极加入帮助学生就业的队伍中,并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利用各种机会动员学院资源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校友资源是高校宝贵的一种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学院通过聘请毕业生担任校友年级理事和人才培养质量观测员,与校友建立广泛和充分联系,积极邀请优秀校友返校作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沙龙,通过保持与校友长期稳定的合作,鼓励校友利用自身掌握的社会资源和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机会,帮助更多的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也为校友企业输入大量优秀人才,实现了学校、校友和毕业生的“三赢”。家庭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家庭关系网络和人脉资源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渠道,学院通过“给毕业生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通报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帮助家长和学生在就业意向上达成一致。
4.实现就业服务工作的信息化,搭建就业指导的网络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院结合就业指导工作中对信息量快速传递和交流的切实需求,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向信息化的管理服务模式转变,不断向网络化的目标迈进。学院通过建立学业—就业相结合的网上平台“博客”,以传播科学的学习方法、推广就业技能、交流就业成功经验、弘扬优秀学生事迹的形式进行宣传,按照“学习方法论、校友风采展、出国早知道、创业风向标”等板块进行分类,搭建学生网络学习和就业知识共享平台。信息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平台,博客的建设创新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环境,同时为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学院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其他媒体渠道也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媒介,快速发送收集到的就业指导信息,成为了学生喜爱的交流学习方式和能力提升的平台。5.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建就业指导学生社团就业指导应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讨论,还应强调对就业能力的提升和择业过程的体验,不同程度地熟悉和演练,都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帮助。只有让学生自身进行主动参与,才能在其中收获更多心得体会。所以,应当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加强实践训练,组织暑期就业实践、生产实习、参观交流、模拟面试等。学院就业社团由学生组建,通过开展就业求职简历制作培训、就业信息共享、校友返校讲座、学长实习帮扶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就业能力提升的平台,定期将已签约学生的去向与学生共享,营造良好就业氛围,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能力的提升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扶。同时,学院还与多家用人单位合作成为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实习,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总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探索、体系构建和实践服务是一体的,只有在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方针,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创新和研究,才能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推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国强,李峤.论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育人意识”的提高[J].科技视界,2015(8):151-152.
[2]王晓岩.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8(2):54-59.
[3]解恒岩,房磊.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6-97.
[4]池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57-60.
[5]白剑波.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5):62-63.
[6]池忠军.简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念及其模式架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2(5):390.
[7]马东太,王竹芹.高校就业指导的反思与创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69-71.
关键词: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 主观能动性 就业 提升策略
一、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
1.就业去向单一。
以我院2010届环艺专业为例,该专业毕业生共54人,来系里举办招聘会的80%是私营企业,这些私营企业包括装饰公司、广告公司和设计工作室等,学生的择业认知与企业的需求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单一性。
2.求职过程中频繁跳槽。
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社会无法准确地定位自己,往往刚在某一家公司做了几天,就觉得苦累,或者认为自己的才华无处发挥,或者抱着看其他公司会不会薪水更高的心态频繁跳槽,这样的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越来越低,致使企业不敢轻易接纳刚毕业的大学生。
3.自主创业意识正在日益加强。
在高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中,创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开展也给更多大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还有国家和各地市出台的一系列帮助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所有这些都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就业思维模式,主动探索新的创业途径。
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基于艺术设计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就业特点,学生专业技能掌握得是否完备,就业意向,对公司忠诚度,言谈举止,以及沟通和表达能力都是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又是学生靠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加以改善和提高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后,大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就业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自觉搜集就业信息,积极投入应聘求职中,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调整,更为冷静和客观地对自己合理定位,种种努力之后面对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会更加珍惜。所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直接的推进作用。
三、就业过程中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要因素
1.政府的就业引导机制不够完善。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往往就职于装修公司、广告公司等私营企业,许多大城市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远远高于中小型城市,一边是拥有优雅的工作环境和较高的薪酬待遇,一边是正在起步或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较低的薪酬,相比之下,就造成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就业单位存在区域性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对学生就业加以引导,就会使很多大学生到中小城市或经济不发达地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
2.面对现实产生焦虑和矛盾的情绪。
对于一直处于象牙塔内的大学生来说,在即将踏入社会就业的前期往往存在诸多幻想与高度的自信,但由于缺乏生活和社会经验,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就业目标与方向。在面对地域不同、薪酬不同、发展空间不同、工作压力不同的诸多企业时,该如何选择才是最为正确的,是让很多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最为困惑的事情。往往这个时候会有部分学生急于求成,随意签订一个就业单位就算把这个难题给解决了,焦虑感开始在内心萌发。
3.无法达到职业期望,导致心理失衡。
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容易盲目自信,这种自信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过度在意就业环境、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等条件,忽略了企业的真正需求。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而言,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是其最为看重的,所以往往给予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的待遇不是很高,这又和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值相差甚远。面对这样的现实,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产生心理失衡,进而对就业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4.狭隘的就业观致使择业目标受到局限。
艺术设计专业由于专业性较强,很多学生希望在毕业后能顺利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或相关的工作,但现实情况是,设计专业毕业生所能从事的对口岗位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毕业生们的需求,对口岗位呈现僧多粥少的态势。艺术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一般都侧重于专业课,在面临就业时想要转行难度很大,大多数毕业生宁可选择自由职业也不愿意在其他行业或领域尝试。
四、就业工作中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策略分析
1.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增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1)辅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初期可以通过课堂讲授、个别咨询、职业测试等手段,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早日树立职业意识,理清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端正心态弥补不足。明确自己的职业意向、发掘自身的职业潜能,为日后就业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中后期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需要把企业的实际需求同学生的个人选择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企业文化及用人制度等相关信息。采取逐一交流的方式,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家庭环境和知识储备程度进行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这种依据学生性格特征并由学生自己制订出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也会逐渐得到满足。
(2)深化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指导课内容与形式的编排要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情景模拟训练,设定主题,邀请企业工作人员作为裁判当场点评,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面向企业的调研任务,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结果,在调研过程中逐渐了解市场掌握用人单位的信息;可以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举办经验交流会,展示成功的道路,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
2.加强就业意识的指导和就业观教育。
面对就业,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会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不能合理定位自己,认为一旦踏入公司就能独当一面,就是拿高薪受尊重的设计师。另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评价过低,认为在校期间专业和文化课都不好,肯定无法找到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自己从不考虑与就业相关的问题,认为家人或学校能给自己找个工作就去做,找不到的话也无所谓,对未来没有目标没有设想。对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健康择业心理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择业价值取向的引导等指导教育,纠正艺术类大学生的认知偏差,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就业和职业理念,避免学习和就业的盲目性。
3.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意识。
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意识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就业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锻炼创造性思维,使毕业生怀揣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义务感投入社会生活中,是一种积极的意识形态。随着自主创业意识的加强,学生逐渐树立开拓进取的意识,认识到进取和探索是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学专业技能性强,在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就业工作的开展应积极地为学生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如及时把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传达给学生;邀请合作企业指导学生自主创业;举办创业典型交流会,让已创业学生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拿出来与同学分享,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斗志。
4.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艺术设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就业工作的开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学生面临就业时产生的恐惧、失落和迷茫都是可以从校企合作中得以改善的。我们要定时召开专业发展研讨会,和用人单位一起探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以此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雇用性。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锻炼,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主动调整不良心态,理论联系实际,弥补专业技能的不足。和企业合作可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让企业根据自己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完全符合企业的需要,在校期间就把就业问题顺利解决,有效减缓学生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秦丽君,刘增安.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20).
[2]边慧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刘紫婷.高职学生就业指导[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4]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随着近几年高等院校扩招工作的展开,大学生越来越多,可是社会需求却并没有明显的增长。人们发现,大学生似乎没有过去那么抢手了,他们也开始挣不到钱,也开始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今年我市的高校毕业大军更是让人见识了什么是人才市场的供过于求。就在大部分学生还在为怎样才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求一份安稳工作而着急上火的时候,我院组织教师给我们上了几堂有关就业指导的课程。它的出现,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田。作为其中之一的我,听了这几堂就业指导课,颇有受益,感触良多!
以前我总是对就业充满着恐惧,担心毕业找不到工作而无颜见“江东父老“,也害怕看到父母为我的就业担心。从由中国石油大学毕业的哥哥身上我也看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前从来没有担心名牌大学的哥哥也会找不到工作,何况我他一向以来都是比较优秀的人,可是他毕业之后的工作并不满意,春节之前就辞职回家了,回到家里,父母十分为他担心,到处托人找关系结果一无所获。这让我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觉得念书没有用处,幸好哥哥透过努力在年初的招聘会上获得了一席之地。这虽然让我们所有人不再为他担心,可是却让我的心里蒙上了一层对工作恐惧的阴影,总是担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周围的同学也经常给我灌输一些毕业就等于失业的观念,这些外在的环境让我对就业有一种个性的恐惧感。幸好学校领导及时发现了我们的就业心理问题同时用心采取了措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这门课的开设彻底改变了我的就业观念,让我不再自卑不再恐惧也不再对前途失去信心。
在第一节课上,教师首先就给我们明确了就业指导课开设的好处即:对我们进行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帮忙我们正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看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把握必须的就业技巧,增强适应社会的潜力,以保证我们将来能顺利就业。同时,进行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使我们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必备素质和技能,尤其是了解独立创业务必具备的素质和潜力,使我们在毕业后能够进行独立创业,为国家排忧解难。
其次教师给我们分析了目前的就业形势: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由于人口众多,失业现象一向很严重,尤其是近几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大批生产线上的工人失业,官方统计的失业率一向在4~5%之间,在国际公认的失业率的警戒线上下。当然国家也在不断拓宽就业途径,尽力改善这种局面。
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因素
在市场规模已经成为配置人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基础的这天,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学质量、培训结构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从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模式上看,过于强调学科标准、知识灌输、静态评估,缺乏实际操作潜力和创新潜力,缺乏个性化特征。使学生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从学科设置方面看,专业的划分、招生比例和教学的组织缺乏应变潜力,对专业及课程的设置去哦法科学的需求预测和规划,具有必须的盲目性,对当前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等热门专业盲目追求,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超多增加,导致学校专业失衡,加大了就业的压力与难度。另外,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系统的就业引导机构,不能行之有效地为处于迷茫中的学生指路,从而使得原本就没有社会经验的毕业生找不到方向和目标。
2、劳动力市场日渐饱和。
近几年国家超多的转业军队干部、退伍兵、志愿兵的安置,农村人口的超多涌入等使得就业岗位更加拥挤。再加上现存的十年以来累计的国有和群众下岗职工,使得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劳动力不断膨胀,所以,今后几年劳动力市场都将呈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
3、用人单位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当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员工具备综合素质高、专业素质过硬、懂外语、熟悉国际法律和懂得国际惯例,要求员工具有开拓创新的潜力和对待工作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态度,一些偏科的学生就会因为某一方面的不足而失去被录用的机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在员工的聘任、培训、评估、待遇、沟通、尊重等方面在逐步向国际接轨。
4、毕业生自身因素
一是职业定位模糊。由于是初次择业,多自考毕业生大都抱着“边走边瞧,边走边跳,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没有认真想一想自我的职业定位问题,也没有一个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不能正确地评价自我。毕业生普遍的就业期望值偏高,导致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不切实际,从而失去了许多就业的机会。有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总是过高地估价自我,自我定位过高——工资看外企、职位看白领、单位看名气、环境看气派,所以总是找不到一个适合自我的就业岗位,到最终反而“嫁不出去”。
三是社会因素的干扰。—些毕业生往往受亲朋好友的影响较大,自我明明已看好某个职位,该职业也较贴合自我的综合潜力,可周围的亲友一有反对之声,自我就开始动摇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职位竞争的不公平、操作的不规范现象,也常常使自考毕业生感到很迷茫,找不准位置,看不清方向。
其四是心理素质可是硬。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一些毕业生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革,在职业定位时往往为心理因素左右,所以很准做出理性的选取,在择业中或盲目从众,或消极逆反;不是过于自尊,就是过于自卑,凡此种种,都会对自考毕业生顺利就业构成巨大的障碍。
其五是价值观不够用心。由于受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功利主义较突出,社会价值观淡化。现实主义倾向代替梦想主义倾向,注重职业的经济利益,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等等。另一方面就业观陈旧,期望进国企,享受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
最终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措施:
1、进行职业规划
在认识自我表现,了解职业的基础上,从自身的喜好、优势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确定职业的发展方向,明确职业目标,制定一系列长期的学习,培训,实践计划,拟定阶段性的目标,不断的挑战自我表现,超越自我,一步一步的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2、准确把握自身优势
我们务必较准确地找到自我与聘用单位的共同点。即自我的志向、知识、潜力、特长、兴趣、爱好等与聘用单位有共同之处。由于历史的、现实的、主观的、客观的原因,三类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职业的选取上却常常处于劣势。由于一些用人单位对其抱有偏见,甚至明确宣布“只要211工程学校”,从而给广大“三流学生”择业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事实上,无论专业知识积累还是动手潜力,我们往往都名校生毫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比其还更胜一筹。所以,我们务必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清楚自我的长处和弱点,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
3、努力克服心理弱点
对于面临职业选取的毕业生来说。能否战胜自身心理弱点,直接影响到其择业的成败。一是自愧不如的心理。应对激烈的择业竞争,不少毕业生容易在“本科生择业难”的影响下产生自卑心理和示弱心态:“我能竞争过研究生,名校生吗”“要是碰钉子多丢人!”“万一失败了怎样办”这种自我设置的心理障碍,往往使自考毕业生缺乏竞争的勇气和获胜的机会。
4、注意求职细节
首先写谋职信时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使你所求的工作在信中的以明析的表达。写自荐书信时,尽量扬长避短,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措辞巧妙,精辟,以便引起阅读者的重视。同时在简历中真实的写明自我的专业特长。其次,面试的时候要举止大方,谦虚热情。进入面试场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顺手、轻声关门;在对方介绍状况时要面带笑容、认真聆听,并适时点头、答话,一般不要打断主考官的说话更不能抢问抢答;交谈时要简单自如目光对接;回答问题时要口齿清楚声音适度,语气适中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有理有据。同时还要自信,诚坦率恳。在回答问题时要据实回答遇到自我不知或不懂的问题,不要闪烁其辞,默不做声,牵强附会,不懂装懂,就应诚恳的承认自我的不足或表示自我以前学过但一时想不起来,这样反而会赢得主考官的理解、信任和好感。同时还就应会说话,应对聘用单位人员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明白该说、详说那些,那些该回避,简谈,说话当中能给人以诚实、谦虚、稳重和成熟之感等。面试时还就应抓住时机主动提问,充分西显示自我对谋职企业以及职位很感兴趣。
【关键词】建筑类 高校 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51-01
目前国内需求存在放缓压力,房地产市场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政府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尤其是地方建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一、地方建筑类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
1.职业指导认识不到位,全员化程度较低
许多地方建筑类高校对于职业指导的认识不到位,目标功利化,注重短期效益,忽视了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就业稳定,引导学生实现中长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以及如何与用人单位、社会“无缝对接”的问题。
职业指导在学校的发展中应该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一些地方建筑类高校并未真正将其纳入学校发展一盘棋工作当中。很多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不能认识到职业指导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置若罔闻,无法形成全校齐抓共管、合力而为的良好局面。
2.职业指导与用人单位、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地方建筑类高校在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与用人单位、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应届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眼高手低现象普遍,缺乏正确的职业观点和态度;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应届毕业生不能有效找到与企业发展相契合的职业发展路径;学生在企业和社会中的创新意识缺乏,共同创业发展的精神需大力提升;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方面不能与用人单位、社会的当前需求无缝对接,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陈旧,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等。
3.职业指导重视“一站式”就业指导,轻视全过程化职业指导
许多地方建筑类高校由于师资、教学培养方案制定等因素的影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并不能做到全部学生,全过程覆盖。许多学校为了追求毕业生就业率,工作中心依然放在高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上,而忽略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指导需求。一些学校也比较重视低年级学生的职业指导,但是仅停留在入学后的新生专业指导讲座和短期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培训上,没有真正做到职业指导的全过程化。
4.职业指导队伍力量薄弱
一直以来,许多地方建筑类高校的职业指导队伍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辅导员组成,力量比较单一。扩招后学生数量激增,老师很难做到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只能是普遍式指导,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另外,许多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教师缺乏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制约了职业指导工作的高效高质量的开展。
5.职业指导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当前诸多高校在职业指导信息化平台建设上存在工作滞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指导工作网站建设内容单一,没有起到职业指导网络化教育功能;职业指导信息主要依靠传统媒介,未形成立体化信息覆盖模式;职业指导信息只注重了学生群体,没有兼顾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信息需求。
二、地方建筑类高校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的建议举措
1.建立全员化参与机制,科学化认知职业指导
高校主管领导应将职业指导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列,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抓,正确认知职业指导,纠正错误认知,同时建立可依据、可操作、可考核的全员化参与机制,真正投入到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中去。
学校应建立多层次的职业指导机构,组织和协调学校各部门和教职员工积极探索理论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社会实践等多个有效工作抓手来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2.多途径促成职业指导与用人单位、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解决地方建筑类高校职业指导与用人单位、社会需求“脱节”现象,首先要做好调研工作。高校应深入用人单位、社会做广泛的调研,以了解他们对高校职业指导的期待目标和需要诉求。其次,高校应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专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再者,通过邀请用人单位资深人员和优秀校友回校访谈,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职业发展要求和路径。同时学校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
3.构建全过程化职业指导模式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群体、不同年级,制定个性化、系统化、递进式的全过程化职业指导模式。专业不同,学生的发展路径也大不相同,因此在职业指导应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学生群体,职业指导需求自然各不相同,对于他们,我们应做到区别化指导;对于想自主创业的学生,要加强他们的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为他们提供创业相关支持等。年级不同,职业指导的侧重点也不同,要进行分年级、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指导。在大学一年级应侧重引导学生了解个体的职业兴趣、性格特质等,在此基础上拟定初步的职业方向。在大学二年级引导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开始尝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和收集相关信息,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在大学三年级指导学生要全面提高各种素质和能力,并进行就业形势教育。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假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写简历、求职信,收集招聘信息,有针对性地做职业调研。
4.多措并举,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应将职业指导的课时工作量考核和职业指导师的职称待遇问题明确化,尽可能为职业指导做好政策支持。其次,加大财力投入,输送现有职业指导工作人员接受专业化、系统化培训,打造专业化队伍。再者,加强与企业、校友之间的沟通,邀请企业专家和优秀校友做学生的课外职业导师。最后,要大力引导学生自发组织成立各种职业指导类学生社团,发挥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
5.强化职业指导信息化平台建设
职业指导网站建设应将职业指导网络学习平台和职业测评、学生简历、企业网宣平台、学生与企业互动交流平台等功能完善,真正起到促进职业指导,积极服务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功能。此外,应通过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微博、微信、qq群、校信通等新媒介宣传平台,把职业指导信息更快更直接地传递给学生群体,并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实现“无时差,多触角,零距离”的沟通交流模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对策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推进实施创业教育,完善和落实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和指导工作,推动创业教育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很多高校为了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走出毕业后难就业的窘境,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教育的同时,着重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例如清华大学的职业生涯辅导课将创业教育融入其中。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成立了创业学院,并将《创业学》、《创业管理》等课程作为重点课程讲授,建立了专门的创业基地,给予学生创业实践指导和各项支持。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创业教育最早被称作“事业心和开拓教育”,后被译为“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对学生创业意识和态度的培养,对创业技能和思维的训练以及对创业知识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学习。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大学生的参与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基本创业技能,更大程度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开拓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视野,对未来人才素质提出了更新要求,为传统就业赋予了新的内涵,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倡导新时期创业精神的形势下,于高等院校中大力推进和实施创业教育,对于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自主能力以及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创业教育未能融入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创业教育与其他专业学科相互脱节,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授基本技能和理论方法上。第二,很多专业只把创业教育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学生只能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接触一些创业教育的讲座,尚未形成独立系统的课程体系,更谈不上对创业教育有正确恰当的目标定位。
2.创业教育师资匮乏
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师资要求很高,师资成为创业教育首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大部分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教师普遍缺乏相应的教育和培训,都是由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或学生就业指导的教师来担当,尚未形成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普遍缺乏创业经历,在创业实践指导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而且教学当中多是以理论说教为主,对学生来讲缺少吸引力和指导性,不利于对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3.创业实践教育不足
创业教育对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高,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能传授学生基本的创业理论和观念,还能指导学生进行实操练习,从实践中体会和学习。但是长期以来,创业教育还是沿袭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模式单一,很难引起学生兴趣。毕业生所学的理论难以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实际能创业的学生寥寥无几。另一方面,多数高校目前还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创业实践培养体系,创业基地建设跟不上,创业园区不足,创业实践环节脱节难以控制等客观条件都无形中制约了创业实践教育的实施。
4.学生对创业教育认知不足
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十分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习这门课程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对创业相关技能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有些同学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创业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因此创业教育也只是针对少数家庭条件相对优越或者自身能力强的同学开展的,因此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我意识不强,主动参与性差,都无形中阻碍了创业教育的推进。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对市场需求不了解,投资和创业意识较差,对与创业相关的资产管理、市场营销、人事管理、生产作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
三、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1.整合完善创业课程体系
学校要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按照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技能的目标,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加强专业学科与创业教育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富有创业经验者一起开发创业课程和开设创业专题讲座,同时搭建实践平台,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操作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为培养创业型人才量身打造主导型课程,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课程体系。
2.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普遍存在创业课程教师缺乏创业经验的问题,照本宣科,学生得不到最实际的提高。因此高校应该:首先,建立一支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互补的教学队伍,由专职教师负责创业教育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教学以及创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课题研究。兼职教师由有创业经验的校友、成功创业人士或基层管理工作者来担任,负责组织和指导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讲述真实的创业历程和心得体会,介绍实际操作流程和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其次,鼓励创业课程教师积极投身创业活动或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创业专题培训,丰富其实际业务能力和管理经验,使他们对创业的各个阶段环节、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及实际困难有切身的体会和真实的体验,丰富课堂教学,提升整体创业师资水平。再次,与兄弟院校增强师资间的交流,共享优质师资,缓解师资匮乏的压力。
3.营造氛围和条件重视加强创业实践教育
高校要为学生创业实践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大学生创业信息渠道,强化创业实习与实践环节,提高创业服务水平和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资源,大力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鼓励进行校园创业,积极同企业合作开展创业项目,为学生创业搭建支撑平台。
4.深化创业教育核心理念,提高认识
高校应以具体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积极乐观的创业心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尤其重视家庭在培养学生创业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父母对待创业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子女的认识,有过创业经历的家庭更容易使孩子受到熏陶,对创业和就业的认知就相对客观全面。另外,媒体也要充分的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真实报道和客观评价,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创业的正面认知。同时,通过社会的力量,鼓励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全面及时的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渠道和信息。
总之,实施创业教育是时展的要求,培养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性强,具有创业意识与技能的跨时代人才是创业教育融入传统教育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焕亚,任聪敏.制造业视角的高技能人才两创教育途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
[2]管平,胡家秀.职业发展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刍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
[3]黄敏.高校创业教育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11(2).
[4]邓汉慧.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4).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材料科学;产学研;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40-02
作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培养出合格的卓越工程师类人才,开设了一系列相关课程。在“卓越工程师”项目的大力支持下,从2010年起,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与美国肯纳公司合作,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材料类专业职业生涯培训A》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得到了肯纳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担任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均为该公司相关岗位的资深专家和部门经理。该课程已持续开设了3年,受益学生达170多名。三年多来,我们教研室的教师与肯纳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就如何更好的开展和组织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流和探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选课的学生对这门课程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该课程讲授的范围十分广泛,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到“刀具的基本知识”,再到“陶瓷工程”及“销售技巧”和“财务培训”等,这些课程内容的安排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为他们补充了很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实用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及生活都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每个主题都安排3个学时进行讲解和培训。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中,肯纳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针对肯纳公司就新进本科生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及面试技巧等方面分享了经验,并在课堂上开展了模拟招聘环节,使学生真实的体会到面试的场景,并在面试官的建议下更好的完善和提高自己的面试能力。在“销售技巧”培训中,肯纳公司北方区销售总监刘刚先生在介绍了销售人员的一些基本素质和基本的能力之后,就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模拟销售不同类型的服装,让学生们进行销售案例情景展示。学生们积极踊跃展示和点评,课堂洋溢着浓浓的学习氛围。案例情景展示过后,刘经理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及丰富经验一一点评及分享,让学生们了解到销售领域的大学问。刘先生根据学生们在演练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了销售的技巧和经验。结合实际案例,刘经理又详细介绍了销售领域理论知识――销售六部曲。首先第一步是发掘客户,销售人员需要根据自己产品标准来寻找需要此类产品的客户。第二步是了解客户,销售人员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在替客户着想的基础上达成一笔合理公平的买卖。第三步是学习产品,只有十分了解自己的产品,才能够在客户提出要求的时候及时介绍适合客户的产品给他们,抓住客户的心。第四步是提品,在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产品必须具有差异化和独特性,满足客户的要求。第五步是达成协议,走到这一步客户与你就有了合作关系,而这个关系是否能够持续和长久还需要下一步。所以,最后一步就是管理客户,对客户进行分类。在“外资企业高绩效管理”培训中,主讲人是肯纳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娟女士。李女士以她丰富的人力资源培训技巧并结合学生们关心的评优工作,细致的介绍了外资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讲座一开始,Alice女士询问学生在校期间是否获得优秀学生、是否获得过奖学金,以及是否知道如何考核、如何评定。由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提问,她深入潜出的由学校延伸至企业,提出了三个在企业中关注的问题。“什么是绩效管理?”“如何设定绩效目标?”“什么是个人发展计划?”带着疑问,学生们专注得听着Alice的生动讲座。培训老师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演练让学生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外企是如何考察员工的工作成绩的,这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们对外资企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们对于财务培训也是相当感兴趣的。肯纳公司的财务共享中心经理丁苏宜女士讲课风格非常的风趣幽默。丁女士借用肯纳公司的一张资产负债表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如何制作资产负债表,里面的各种数据是如何得出的,然后从中得出“资产=权益+负债”的公式,由此说明了解一个公司的资产与负债就可以掌握这个公司目前的资产和负债规模,有助于公司作出优化结构、降低风险和提高运营效率的判断和决策。为了方便学生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她引用了诸如Dell、宝洁、家乐福等知名公司的许多例子,向大家介绍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其流动性的差异以及对公司的影响。在最后丁女士还给出数据请大家亲自动手制作一份资产负债表,实践练习让学生们对这次财务培训讲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短短的3个小时的时间就让学生们明白了一些财务知识。还有“刀具应用介绍”和“刀具设计”以及“物流和供应链”等培训都给学生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这门课程主要是针对大三学生开设的知识拓展课,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希望他们能够积累就业经验及对不同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规划。以往的教学方式,很多情况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一方面觉得课程比较枯燥,另一方面觉得和自己相关性不多,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的理想。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来自企业的各个资深的部门经理除了给学生传授一些实践经验,更多的是设置了很多模拟的场景和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氛围非常的活跃。同时,部门经理们还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公司真实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及提示,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自身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足之处,增加了很多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在“陶瓷工程”培训中,肯纳公司的斯泰克厂长郭志全先生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还准备了很多精美的小本子和小礼物。在他的课堂上进行了分组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并培养了合作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深奥的陶瓷内容介绍的非常容易理解。通过郭厂长的介绍,大家逐渐了解了陶瓷基本的判定标准及陶瓷的应用领域。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他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围绕“氮化硅(Si3N4)样品制造”进行相应工艺过程制定的练习。尽管学生缺乏专业系统的陶瓷工艺知识,但大家利用上课所学的内容,拓展思维,积极讨论,合作完成了制作工艺图,并派出代表阐述各自小组的设计思路和方案。最后,郭厂长针对四个小组的不同方案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并选出最佳方案团队。通过这样一个分组练习,学生对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市场培训”是由肯纳公司的市场传媒经理赵婧婧女士进行的。在课堂上赵女士详细的介绍了市场和销售的区别,使学生们在学校里就深入了解了将来若从事市场方面的职位应该做什么工作。赵经理还特意准备了海盐巧克力来活跃课堂气氛。
三、考核方式
成绩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和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又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他们是否达到规定目的,是否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方法。对于《材料类专业职业生涯培训A》这门课程主要是想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自身特点和各个职业的特征,为将来走入职场、正确定位自己在职场中的位置做准备。这门课程的考核主要通过开卷考试及学生心得体会报告来确定,开卷考试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每次培训的基本理论内容来进行的。同时,课程结束之后,让学生根据课堂上参与讨论的内容,写出自己对培训课程的感想及收获,目的是想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回顾和总结,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