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6 05:06:25
导语:在基础设施投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指导思想
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紧紧围绕民生搞建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土地资源与城市资源,盘活城市存量资产,按照“借、管、用、还”一体的原则,多渠道筹措民生建设资金,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滚动发展和良性循环,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联动、责权对等的投融资管理体制,为以民生为主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公司组建、职能及组织架构
市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城司)注册资本为万元,性质为国有独资公司,市国资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
根据市政府授权,市城司承担以下职能:
(一)投融资职能。负责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融资工作,负责偿还项目贷款本息。
(二)土地整理职能。负责城市规划范围内土地整理。
(三)建设职能。负责城区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及其他项目的建设。
(四)经营职能。经营城市的无形资产和其他优良资产,参与政府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中低收入住房、棚户区改造和其他特许经营项目。
(五)其他职能。
市城司组织架构:
(一)董事会。董事会由3名董事组成,设董事长1名。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
(二)监事会。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设监事会主席1名。
(三)经理层。经理层由3人组成。设总经理1人,副总经理2人。
(四)财务总监1人。
三、资产注入
(一)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优良资产;
(二)规划区范围内的存量土地;
(三)财政性货币资金;
(四)其他资金。
四、公司的运行机制
(一)建立融资、偿债机制。
1.该公司根据市政府确定的年度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协同相关部门编制年度融资计划方案,经市政府审批后实施。
2.夯实公司融资平台。将土地收益除按有关政策规定上缴外,其余收益拨入公司滚动运作,增强公司融资、投资和偿债能力。
3.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偿债准备金用于融资贷款的还本付息,其主要来源为:年度土地纯收益、政府列入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公司纯收益等。偿债准备金额度和归集办法根据不同项目融资需要由公司制订方案,经市政府审批后实施。
(二)建立土地储备经营运作机制。公司通过建立融资、偿债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组织进行土地整理。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负责土地收购储备,市城司土地整理后,由市国土局依法进行公开出让,公司土地整理成本从土地收益中支付。
一、农村基础设施的概念
基础设施是为人们生产和生活提供基本条件的物质公共设施,它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它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基础设施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用途来分,基础设施可以分为经济类基础设施和社会类基础设施。经济类基础设施包括公用事业设施(供水、供电、通信等),社会类基础设施包括文物、教育、医疗、防疫等物质基础设施;从空间分布和收益范围来分,基础设施可分为全国性基础设施、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局部性基础设施三类;从基础设施的所属部门来分,可以分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为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公共设施。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公共设施,如农业水利灌溉等。农村基础设施包括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乡村交通、通讯、自来水设施、水利设施、电力供应、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等。
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
1 农村基础设施具有非排他性,一个农户从这些设施中获利,并不影响其他农户享受这些设施。
2 农村基础设施的效益十分显著,很难用货币来衡量。比如道路不仅用来运送农产品,也用于非农产品的运送。总的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大、投资周期长、固定成本高。
3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广泛的社会正效益性,农村基础设施能够带来有益的外部性,如防风林,会改造和影响农业
生产环境,但同时也会影响其相邻地区的自然环境。
4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难以计量,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很明显的外部性,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完整计量。
5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农业生产过程中,小农户的分散经营难以形成利益统一的力量,不能对农产品价格形成影响,也不能使市场价格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这使得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风险加大。
三、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作用
农村基础设施的作用不可低估。它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利于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转型,改变农民的生存状态。
1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农民就业机会;降低农民生活成本。
2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能够促进农村社会文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会文明。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四、内蒙古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现状调查
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国土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60多年来,内蒙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高速增长。但是,与城镇基础设施相比,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相对滞后,这将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
1 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调查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影响农产品产量的一个基础因素,关系到水资源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问题。本文对农田水利设施中的机井、地面水渠、地下管道、喷灌等项目进行了调查,选择“机井”和“地面水渠”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59.75%和47.46%,而选择“地下管道”、“喷灌”等的人数合计占不到被调查者的20%(如图1)。这说明农村仍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对于投入高,节水强的喷灌或地下灌溉方式采用较少。
2 对农村交通设施的调查
据调查,约四成乡村之间的道路建设滞后,农村道路交通方面仍需加大投入。另外,在村内道路修建出资问题上,呈多元化态势。
3 对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
在居住条件方面,大部分家庭房屋结构为砖木结构,占57.42%,其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到32.83%。这两项调查占全部被调查者的90.25%。这表明,农村家庭住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家庭做饭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柴草、煤炭,占35.81%、34.11%。另外,也有一部分家庭采用电器做饭。在生活用水调查中,61.44%的村庄已经用上自来水,还有38.56%的村庄没有用上。
五、内蒙古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现状评价
1 农村基础设施总体投入不足,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小型基础设施投入较少,使得整个农村基础建设发展滞后。
2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发展不平衡(如图2)。通过对城市郊区、一般农村和偏僻地区的建设情况调查,发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郊区要好于一般农村,一般农村要好于偏僻山区。
3 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问题上,政府财政支出占主导地位,其次是集体出资、企业出资、个人出资。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盈利性差,所以,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市场化的动力不足,也因此,政府和村集体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作用巨大。
4 基础设施投资与收入相关,且投资需求存在差异。收入高的郊区基础设施状况要好于其他两类地区,偏僻地区状况最差。同样,每个类型的农村地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也不同。
六、政策建议
1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发挥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2 基础设施的需求不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应因地制宜。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消费水平也会对生活基础设施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选择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时,应依据当地生产、生活的具体需求因地制宜地予以安排。
3 改善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决策和资金管理方式,提高效率。减少资金的流通环节,降低运行成本。资金使用要公开化,避免暗箱操作。
参考文献:
[1]戴燕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J],探求,2006,(3):12-17
[2]刘伦武,农业基础设施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J]。财经科学,2006,(10):90-97
[3]郎永建,张尚民,李长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4,(2):81-84
[4]鲁德银,雷海章,“人世”后的中国农业
财政支持政策[J],财经研究,2002,28(2):7-14
一、指导思想
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紧紧围绕民生搞建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土地资源与城市资源,盘活城市存量资产,按照“借、管、用、还”一体的原则,多渠道筹措民生建设资金,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滚动发展和良性循环,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联动、责权对等的投融资管理体制,为以民生为主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公司组建、职能及组织架构
市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城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性质为国有独资公司,市国资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
根据市政府授权,市城司承担以下职能:
(一)投融资职能。负责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融资工作,负责偿还项目贷款本息。
(二)土地整理职能。负责城市规划范围内土地整理。
(三)建设职能。负责城区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及其他项目的建设。
(四)经营职能。经营城市的无形资产和其他优良资产,参与政府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中低收入住房、棚户区改造和其他特许经营项目。
(五)其他职能。
市城司组织架构:
(一)董事会。董事会由3名董事组成,设董事长1名。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
(二)监事会。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设监事会主席1名。
(三)经理层。经理层由3人组成。设总经理1人,副总经理2人。
(四)财务总监1人。
三、资产注入
(一)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优良资产;
(二)规划区范围内的存量土地;
(三)财政性货币资金;
(四)其他资金。
四、公司的运行机制
(一)建立融资、偿债机制。
1.该公司根据市政府确定的年度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协同相关部门编制年度融资计划方案,经市政府审批后实施。
2.夯实公司融资平台。将土地收益除按有关政策规定上缴外,其余收益拨入公司滚动运作,增强公司融资、投资和偿债能力。
3.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偿债准备金用于融资贷款的还本付息,其主要来源为:年度土地纯收益、政府列入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公司纯收益等。偿债准备金额度和归集办法根据不同项目融资需要由公司制订方案,经市政府审批后实施。
(二)建立土地储备经营运作机制。公司通过建立融资、偿债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组织进行土地整理。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负责土地收购储备,市城司土地整理后,由市国土局依法进行公开出让,公司土地整理成本从土地收益中支付。
私募股权与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在本质上同属一脉,二者同样面临问题要解决。严肃地讲,在职能作用上他们却存在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差别。
基金的进化与变革
私募股权基金目前正面临进化还是变革的两难问题。这些普通合伙人最终明白了,为了目前和未来的资本扩张需要,他们应回到原来的轨道上继续前行。管理一个高效、有影响的组织,他们就应该回到一线岗位上,掌握所有管理、交易和其他财政事务。最终,与所有者分享投资回报是对管理者事必躬亲的努力的最好报答。往往这些私募基金的普通合伙人不会为20%的回报比例而斤斤计较,除非这是他只能拿到的收入,换言之,这就要看他的工作是否全部达到了约定要求。
而变革,则是指有限合伙人隐忍多年,最终以强硬姿态迫使普通合伙人放低身份,回到其本来的行业地位上。最近由诸如ILPA的机构发起实施,旨在解决这些基础问题的举措就受到了欢迎。但应避免“一刀切”,毕竟机构众多,立场不同。只是单纯地以一整套标准化制度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不可取。深度了解、适度调整,才是最佳指导方针。但是,私募股权基金的既典型又广泛适用结构与风格则具有合理普遍性。且其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之间签立的目标奖励措施条款,也因其行业适用性而近乎成为标准化措施。
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相较而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则不同于私募股权基金,且复杂得多。好像农场里的新奇物种层出不穷,每种基金都有其独特之处。有些基金偏重短期效益,短期是相对于典型的私募股权基金运作周期而言。而有些基金则看好长期效益,其周期甚至比典型的私募股权基金运作周期还要长,我也强烈推荐此类基金!
此类基金项目独特,多为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据合理的推算,多数基础设施可以带来长期的丰厚回报。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回报多是为项目合同中规定的收入,但这种收入单纯受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很大。而同属基础设施投资范畴的对企业投资则会带来可预见的、长期稳定的丰厚回报。但是,不同类型的投资其风险与回报也是成正比的。
真正的伙伴关系应该是基金管理者与融资企业间心意相通、合作密切。但在这一点上,私募股权基金与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不同。基础设施投资是机构投资者组合投资项目中高风险的项目,其回报率与私募股权投资相仿且可用于长期准备金。通常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的收益也会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所以将其纳入通胀准备金或养老金储备的做法是更好的选择。另外,为防止房地产萎缩、流动资金大幅减少的情况发生,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有效的提供保证。
多长的周期和哪种基金结构符合私募基础设施投资的标准呢?至今为止,这个标准远比私募股权的标准要复杂得多。近年来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就基础设施投资机构的标准问题与众多的专业人士,如坎贝尔鲁坦斯的投资总监、各信托基金的总裁、储备基金管理和投资组合方面的主管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讨。许多机构都在其组合投资项目中寻求建立各种形式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但那些基础项目的运营方,如多数养老金管理机构、人寿保险公司和其他专项于长期项目的投资者都倾向于购进和长期持有该类项目的资产,以期获得长期丰厚的回报,而无意出售。
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一览
放眼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我们发现有许多基金机构已运营了25年甚至更长时间,也有长期专项机构和短期机构参与其中。而更多私募股权类型的机构更倾向类似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短期投资项目。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过探索可以真正平衡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利益分配的投资结构和投资周期的进展。举一典型事例:通常,有限合伙人会接受基础债券式的灵活、明确的收益,而普通合伙人则不会青睐此类事先加以时间、状况和差额等限制条件的基础投资回报。无论依据约定回报率还是受通胀影响后的实际回报率,这种可预先计算收益的基础投资方式只会受到有限合伙人的爱戴。由于可以事先确定运营中的障碍所在,所以许多基金机构还是可以完成预期效益的,但长期投资基金则会预先降低基础回报率,而放弃首期收益率的目标。
有趣的是,若发挥私募股权基金机构的有限合伙人的顽强实力,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交易相关费用完全不是问题。在许多案例中,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通常是控制在那些从事基本资产运作的专门机构手中。通常情况下,普通合伙人负责发起交易,而财团的专门机构负责资金问题。如果,普通合伙人为从项目交易中收益,那么他们则会劝阻投资方。
通常,项目的价值需与私募股权基金机构长期运作的基础资产投资收益作比较后低价的评估,用以冲抵从毛收益到净收益的机构收益损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普通合伙人享有较少合伙人分红,但相比私募股权基金机构的合伙关系而言,这种合伙人分红会持续更长时间。分析的最终结果,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普通合伙人的收益比私募股权基金机构的合伙人短期收益更高。
基础设施投资的初期管理
为实现25年以上的长期经营目标,则必须采取一些激励措施,而这些管理措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基础设施投资机构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投资的资产被变卖,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就必须由第三方机构出面评估,以便其掌握收益。
基本上,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结构的价值创造能力,近几年在私募基金领域内已有迹可循。而其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尝试,只是复制了私募股权基金的模式而已被弃用。在第一次的尝试中,长期稳定的回报模式尚未考虑成型,以致业绩平平。且无论运作情况如何糟糕,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皆回报丰厚。在第二次基金运作尝试中,回报资本的再投入都石沉大海,导致合作关系不欢而散。在目前的第三次基金运作尝试中,已出现对结构的考量,同时普通合伙人为实现长期管理一流基础设施资产的目标而提出基本管理质量要求。这些已成为新的模式范本。
关键词: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一、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生产部门的发展以基础设施为基本条件,其生产成本和效率受到基础设施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的供给效应,就是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直接影响的具体表现。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扩大,促进了部门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拉动经济的增长,譬如近几年我国在供水设施、运输设施、电力设施、电信设施等投入,不断地刷新人均GDP增长的记录。
(2)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成本。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缓慢经济发展对成本投入的高要求标准,而在交易活动的环节,可以促进交易的成功率和促进交易的成本费用。譬如通讯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可以减少生产和交易环节的沟通障碍,同时为产品的跨地区交易提供低成本的便利渠道。
(3)改善交易的环境,特别是在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方面,具体可以为贸易发展奠定物流周转的能力,刺激了地区之间货物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贸易的规模,促进贸易的专业化。
(4)有利于产业化结构的升级,加强了各产业之间的联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添加新的经济增长点,譬如农村运输、电力、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降低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成本支出,改善了农业生产结构。
二、基础设施投资在经济增长方面的相关建议
1.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规划
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在经济学的范畴里面,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基础性设施,因此必须按照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生活和生产所需,展开科学规划和统一论证,协调好各种资源之间的网络关系,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化效益水平,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够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使得投入的基础设施资金用到“刀刃”上。
2.提高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现代化基础设施形成经济发展的支持氛围,属于社会的潜在生产力,譬如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便地区之间经济交往;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电力资源,确保经济发展在电力资源方面不会出现空缺;水资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足够的水资源;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社会经济的环境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了环境污染造成的成本增加问题。以上这些基础设施,都是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迫切所需的,直接决定了社会生产力和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能否提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城乡的统筹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经渠道。而目前在水利工程、电网改造、公路设施、自来水工程等方面,城市和农村建设投入存在很大的差异,后者表现得更多的是落后。为了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尽快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我们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利用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调整整个城乡产业结构,尤其是在环境资源保护的板块,环保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已是势在必行。
4.改革基础设施融资的体制
非经营性的基础设施,譬如公路建设,建设权利掌握在政府的手中,因此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政府必须从经营的角度改革基础设施的融资体制,在政府预算中提高基础设施的投资份额,提高基础设施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政府应该尽快建立或者完善基础设施的融资机制,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借鉴先进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通过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缓解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压力,从而促使基础设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项目融资的时候,政府需要将基础设施的资产作为贷款的抵押物品,用基础设施的运营收入来偿还贷款。也就是说,基础设施要站在市场化运行的角度,发挥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的创富能力,从而提高政府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信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扩大,促进了部门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成本,并改善交易的环境,促进贸易的专业化发展,同时有利于产业化结构的升级,加强了各产业之间的联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添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投入资金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通过改善基础设施融资体制,促使基础设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基础设施投资将影响企业未来的竞争力。目前将实物期权运用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投资方面尚处于初步阶段,在运用期权模型评估IT投资时尚未建立一个一般性的评估框架。本文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建立IT基础设施投资评价模型,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需求波动率、成本优势等因素影响IT基础设施价值,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 基础设施 实物期权 投资评价
问题提出
在信息时代,IT基础设施投资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并将影响企业未来的竞争力。然而,IT基础设施投资很大,并且IT技术发展快速,IT产品市场需求变化较大,使IT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对IT基础设施投资这一战略投资进行合理评价已成为企业决策者最关心的问题。
金融期权是指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称为潜含金融资产或标的资产,Underlying Assets)的权利的合约。实物期权是金融期权在实体投资领域中的延伸。实物期权的核心思想是不确定性可以增加企业投资的价值,期权的所有者可以延迟选择是否对这些资产进一步投资,使资产贬值的风险最小化并保持实物资产收益的稳定性。在IT投资研究领域,运用实物期权来评价和管理高科技投资及类似的不确定投资的三个前提条件是:净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成本的不可逆性及项目管理的灵活性。期权思维意味着企业更加倾向于对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IT基础设施投资,也更容易及时中止或调整不确定投资项目。
IT基础设施是对企业产品开发的基础投资,它为企业产品的持续开发创造了一种权利,类似于实物期权结构。IT基础投资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主动性期权,企业可能同时实施多个新产品开发的项目,但通常企业的产品都是通过一个通用的IT基础设施相互联系的。
从IT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性特征和能为其它后续投资及各种创新活动提供支持的平台性特征来说,IT基础设施投资创造了战略性增长期权,而对这种战略性增长期权价值的估算是IT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期权价值评估模型来定量评价IT基础设施投资价值。
基本假设
IT基础设施所产生的当期收益是不明显的,其价值主要来自于基础设施的应用,即未来投资机会导致的后续投资项目(衍生产品)的收益。由于IT基础设施战略价值主要关注未来投资机会带来的价值,这种投资机会允许企业在将来调整或延伸IT基础设施的基本功能以适应市场需要,符合增长期权特征。
本文在构建IT基础设施投资价值模型时,从IT投资的成本―收益关系入手,考虑到市场对后续投资项目的需求波动是决定IT 平台价值的关键因素,将市场需求倾向视为随机变量。本文的IT基础设施投资评价模型基于 Black-Scholes等金融期权定价方法构建。表1归纳总结了期权的六大基本要素在IT基础设施实物期权中相对应的因素。
建立模型
(一)投资成本描述
若当前某企业对IT基础设施进行投资,相当于付出一定的代价创造了战略性增长期权。投资成本K包括企业支付的软件、硬件等外部购买成本,及内部开发培训、学习吸收成本等。已有的IT基础设施资产将影响下一阶段的IT基础设施投入成本。企业在目前进行了IT基础设施投资,那么在未来某一时刻就具备了应用开发、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后续投资的权利,类似于在金融市场中,可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执行看涨期权。
为了计量企业将来执行下一阶段投资的成本,引进产品性能指标参数s。性能指标优秀(s值大),则成本高;性能指标差(s值小),则成本低廉。此性能指标参数s宽泛的涵盖产品质量、差异性、先进性等各种意义。企业若执行下一阶段投资,则此时的成本付出为:与产品性能指标关联的固定成本fs2,和随需求量d变动的变动成本cd,其中f和c均是恒定参数。
若企业目前不进行IT基础设施的投资,将来执行同样的投资的机会,其提供的产品如果要达到同样的性能水平s,企业需承担没有及时投资的惩罚成本。惩罚成本包括为满足后续投资需要的额外的时间、费用和人力资本投入。用λ因子(λ>1)表示延迟IT基础投资从而对后续投资固定成本的影响,固定成本由fs2增加到λfs2。λ因子受IT基础设施利用程度、组织学习壁垒、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
情况一:若目前进行IT基础设施投资,企业成本为:
IT基础设施初始投资成本:
C1=K(1)
后续投资机会执行成本:
C2=fs2+cd(2)
情况二:若目前不进行IT基础设施投资,企业成本为:
IT基础设施初始投资成本:
c1`=K=0 (3)
后续投资机会执行成本:
c2`=λfs2+cd (4)
(二)需求函数
假设线性需求函数:
d=θs-p (5)
上式中,d表示对后续投资所提供的衍生产品的需求量;s代表产品性能指标;θ是随机变量,代表对具有一定性能水平s的产品需求倾向;p表示产品价格。上式表示,产品需求量随需求倾向θ增大而增大,显然应设θ>0。
假设需求倾向θ服从几何布朗运动,其期望值为θ0,波动率为σ,则根据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性质,有:
(6)
(三)投资预期收益
情况一:若目前进行IT基础设施投资,后续投资项目收益推导如下:
后续投资收益:
πInvestment=pd-(fs2+cd) (7)
将式(5)代入上式得:
πInvestment=-fs2+(p-c)θs+pc-p2 (8)
因为企业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首先要选择使收益最大化时产品最优性能水平s,根据一阶条件,获得最优性能指标。
在此最优性能指标下,后续投资项目的最大收益为:
(9)
当且仅当有利可图时,即πInvestment>0时,企业才可能执行后续投资机会,否则会选择放弃或等待。因此后续投资项目投资收益函数为:
(10)
因此,若企业目前投资于IT基础设施,在考虑了基础设施带来的后续投资项目利润后,整体的预期收益为:
πInvestment(θ)=E(πInvestment│θ≥θ1│)•Pr(θ≥θ1)-K (11)
情况二:若目前没有进行IT基础设施投资,后续投资项目利润流推导如下:
后续投资收益:
πNoinvestment=pd-(λfs2+cd) (12)
将式(5)代入上式得:
πNoinvestment=-λfs2+(p-c)θs+pc-p2 (13)
当且仅当有利可图时,即πNoinvestment>0时,企业才可能执行后续投资机会,否则会选择放弃或等待。因此后续投资项目投资收益函数为:
(14)
因此,项目投资预期收益为:
πNoinvestment(θ)=E(πNoinvestment│θ≥θ1`│)• Pr(θ≥θ1`) (15)
(四)IT基础设施价值评估模型
IT基础设施价值G(θ),即IT基础设施战略增长期权价值,也是创造的投资机会价值,它等于目前是否进行IT基础设施投资,而导致的目前和将来或有投资整体投资收益期望值的差值。式(8)减去式(10)得:
G(θ)=VInvestment(θ)-VNoinvestment(θ) (16)
当G(θ)≤0时,意味着IT基础设施投资没有价值,可以不投资,从而避免无谓的投资浪费;当G(θ)>0时,说明IT基础设施投资价值为正,值得投资。
(五)计算求解
为了求得IT基础设施价值的准确值,需推导G(θ)的解析解, 将代表不同情况下的项目投资收益期望函数式(11)和式(15)分别进行积分推导,便可得各自函数的解析解,再代入式(16)自然得到G(θ)值。
先对式(11)进行积分推导:
VInvestment(θ0,σ)=E(πInvestment│θ≥θ1)•Pr(θ≥θ1)-K
(17)
其中,,a2=a1-2σ,φ(•)表示标准正态分布的累计概率分布函数。
类似地,对式(15)进行积分推导可获得其解析解:
(18)
其中,,a4=a3-2σ。
IT基础设施投资价值:G(θ0,σ)=
VInvestment(θ0,σ)-VNoinvestment (θ0,σ)(19)
(六)敏感性分析
根据IT产品特性,利用数据模拟方法分析各因素对IT基础设施价值和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不失一般性地假设有关参数值:设K=3,f=c=1,θ0=5,利用Excel软件分别计算σ取值0.2、0.5、1.0、1.5时的IT基础设施价值,对计算结果绘制敏感性分析图,如图1所示。
结论
结论一:需求波动率越大,IT基础设施价值越大。 市场需求波动率由参数σ表示,σ越大,说明市场需求越不稳定,市场风险越大。图1绘制了4条曲线,由下往上,σ分别取值0.2、0.5、1.0、1.5,可以看出,σ大小对G(θ)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σ值越大,G(θ)价值越高,说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倾向越不稳定,基础设施投资的价值越大,这一结论和金融期权定价公式的结论是一致的,期权价值随基础资产的波动率增大而增大。当市场需求波动率非常大时,投资IT基础设施的灵活性价值体现得更加明显。 所以,企业在做IT基础设施投资决策时,要重点关注将来IT基础设施的后续产品需求,当有很高的潜在需求时,企业应该积极投资IT基础设施以便将来抢占IT应用开发的先机,即使将来需求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结论2:当产品需求波动率很大时,成本优势对IT基础设施价值作用更明显。 从图1可以看出,4条曲线中,高的σ值所代表的曲线斜率更大。所以图1还反映了一个一般的标准化分析模型没有反映的结论:如果企业在目前进行IT基础设施投资,无疑在抢占将来的投资机会中具有成本优势,从而增加IT基础设施的价值;但是当将来产品需求波动率非常低时,对基础设施价值只有微弱的影响,若将来产品需求波动率提高则将大大强化这种成本优势的价值,显著地增大目前投资IT基础设施的价值。因此,当挑选IT基础设施项目时,若预期后续投资项目和延伸应用的需求波动性非常大时,应该更加重视成本优势对IT基础设施的价值影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效应;CGE模型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123-06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与发达国家发展旅游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发展旅游业是在经济尚处于欠发达的背景下,期望通过旅游的经济效应来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基础设施的明显滞后,成为制约中国旅游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瓶颈”。为此,从2000年开始,国家首次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债投资计划,以完善旅游业发展的硬件条件,为建设旅游经济强国打好基础。至2005年末,全国共向30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617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安排国债资金68.1亿元,项目总投资额累计达238.96亿元;累计修建旅游公路约11 000公里,游步道4 000多公里,用于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约占国债旅游项目总投资的80%以上。国家利用大量国债资金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如何?这是政府和学术界都极为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对于未来国家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合理安排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关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英国发展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dem,1998)将基础设施视为一种“社会先行资本”,认为政府应当大规模地投资于基础设施,才能冲破发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基础设施瓶颈,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罗斯托(Rostow,2001)则将基础设施看做是社会变革、生产力发展、经济成长的前提条件,认为任何国家的经济起飞没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集中发展和积累都将不可能成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争论,目前经济学者们对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作用基本持一致的积极态度。Nijkamp(1986)将基础设施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总结为四个方面:(1)基础设施服务作为生产的中间投入,可减少投入成本导致生产获利;(2)基础设施可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力;(3)基础设施的存在可以吸引区域外的额外资源,如私人资本的涌入,降低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4)家庭对基础设施服务消费也有助于提高福利和真实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节约时间。世界银行(World Bank)在1994 年的年度发展报告中指出:“基础设施如果不是经济发展的引擎,那也是经济活动的车轮。”
关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则集中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特别是自Aschauer(1989)利用生产函数研究公共资本的边际产出之后,关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和争论越来越多。相关研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基础设施的相对贡献分析;二是测定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于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国内外研究中主要使用生产函数法、成本函数和利润函数以及向量自回归YAR法等方法:而关于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则主要是运用投入产出模型。
在中国,钱家骏、毛立本(1981)最早提出应将基础设施作为一个独立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问题(刘伦武,2003)。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由于中国基础设施的滞后对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日益严重,樊纲(1990)、马树才(2001)等经济学者对基础设施“瓶颈”产生的原因和对策以及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入21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关注于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先后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如娄洪(2002)、高峰(2005)等的研究。而对于国债投资效应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国债投资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挤出效应、财政风险以及乘数效应等方面,大部分研究以理论研究和定性分析为主,只有少量学者对国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如李子奈等(2001)运用投入产出投资乘数模型和投资矩阵对国债对GDP增长的拉动,对当年相关产业的拉动进行了分析。
经济学者们分别对基础设施投资和国债投资的经济效应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未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研究基础设施的学者很少考虑投资的性质和来源,而研究国债问题的学者很少关心国债资金的投向,从而使国债基础设施投资的效应问题成为双方研究中的一个空白点。并且,这两方面的实证研究均局限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问题,很少关注投资流量对于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也不能全面反映出国债投资或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存量在推动全社会消费、就业等方面的具体作用。另一方面,就本文的研究对象而言,由于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去向是旅游业。旅游生产分散化的特点与工业品的生产模式截然不同,因而传统的基于工业生产模式建立的生产函数模型不能直接套用于旅游业,必须根据旅游的生产消费特性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这使得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更加复杂,必须另外寻求适当的方法进行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
本文将利用CGE模型综合测量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于旅游业以及全社会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短期效应问题。CGE模型由于其严格的理论基础、灵活的模型框架、对现实经济多方面的综合描述以及价格内生等方面的优势,目前已经成为经济政策模拟和分析的标准工具之一(郑玉歆、樊明太,1999)。但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发展CGE模型建模技术,而是在于将现有的CGE模型技术拓展应用于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问题研究,重点考虑旅游与工业经济在生产和消费方面的特殊属性,并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对模型方程进行适当调整。
1.旅游生产函数的构建。将CGE模型应用于旅游研究,首要的问题是怎样将在各类统计资料中没有专门界定的“旅游业”作为一个单独的活动部门列入模型中。在这一方面,国外的旅游经济研究者和旅游CGE模型研究者都没有进行探索,而是直接沿用各国产业分类法,将旅游业分解为不同的原子部门,如住宿、餐饮等,无法反映出旅游消费(生产)的“综合”特色。本研究对旅游业的界定和划分没有采用“分解”的方法,而是借鉴了贝克尔的“家庭生产”思想,将旅游者视为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将旅游者活动过程中直接消费的各类物品和服务及其提供者如交通、住宿、娱乐等分别作为旅游产品的中间投入品和中间投入品供应商;由于旅行社并不为旅游活动提供任何具体消费对象,它并非中间投入品生产者,而是扮演着促进旅游产品及其中间投入品生产、交换和流通的角色,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生产“技术”(左冰,2008)。由于每一种旅游中间投入品仍然需要使用最基本的资源,如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因此,旅游生产函数的形式将呈现出三重嵌套形式(如图1)。
第一层嵌套,反映的是旅游者作为生产者将各类中间投入品相结合用于生产旅游产品的生产方式,即旅游者作为最终旅游产品的生产者;第二层与第三层嵌套,反映的是旅游中间投入品生产商生产其产品所需要的全部稀缺资源和组合这些资源的方式,与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相同。假设旅游产品生产函数形式为广泛使用的Cobb-Douglas函数,同时考虑到中国旅游业年均技术进步速度较低(左冰、保继刚,2008),则包含旅行社技术进步在内的旅游生产函数形式为:
Z=Aeλt・xα11・xα22…xαnn
pixi=I (1)
其中, xi、I 分别是生产(消费)单位旅游产品Z 需要投入的中间产品向量与总生产成本(总旅游消费支出)。A是效率系数; λ代表旅行社技术进步速度; pi是每单位中间投入品xi 的价格; αi是中间投入品xi的产出弹性。根据中国标准产业分类及其指标解释,可以将游客消费项目与投入产出表中的产业部门xi进行一一对应组合(共12项),根据公式(1),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即可拟合得到旅游生产函数。
2.对旅游市场的划分。在一个既定国家里,由于游客来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差异,存在着国内旅游(含一日游游客与过夜游客)、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种旅游形式。其中,入境旅游将被视为“出口”,而出境旅游则作为“进口”加以对待。
3.投资的动态化问题。模型将采用递推动态的形式模拟分期实现的基础设施投资所形成的资本,以实现模型的动态性。
4.其他产出部门中旅游产值的剥离。游客所消费的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交通等中间产品将作为其他产业部门的最终产品从其产值中扣除。
CGE模型的参数来自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社会收支矩阵(SAM)的校准数据。二是模型中的替代弹性、资本存量的计算直接引用了前人的研究结果或方法。三是关于旅游业的参数的测算通过收集相关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计算而得。四是模型中的转换参数、分配参数以及比率参数通过对基期SAM数据进行校准的方法反推求得,而关税、进口商品税等部分参数直接使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1.仿真情景假设
研究在利用CGE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国债基础投资的经济效应时,暂不考虑国债的利息因素。假设从2000年开始,在保持政府各项消费支出不变的条件下,政府通过向国内居民借贷投资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将情景分为两类。情景A是对现实投资状况的真实模拟;情景B假设全部国债资金在2000年一次性投入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可作为情景A的参照,以便于进行对照研究(见表1),分析期为2006年。
2.CGE模型仿真结果及分析
(1)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价格的影响。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生产者价格、资本品价格以及增加值价格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生产价格方面,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降低了生产价格,对于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对社会总产出的增加产生着积极影响;在资本品价格变化方面,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直接导致了旅游业以及建筑业资本价格的上涨,由于资本市场收益存在扭曲以及不同行业之间前后向产业关联强度存在较大差异,这种价格上涨压力因行业差异而有所不同,如表2所示。在增加值价格方面,由于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的投资量相对于整个经济的投资总量来说非常小,所引起的增加值价格上涨幅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一投资总量下,政府不需要考虑价格增长压力方面的财政政策和财政平衡问题。
(2)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于社会总产出的影响。从总的效应来看,68.1亿元的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国内总产出和GDP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国内总产出与GDP在基期的基础上分别增长了1 287.76和511.63亿元,增长率为0.47%,年均增长率0.08%(见表3)。
从结构上看,虽然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的去向是旅游业,但这一投资对于产出促进作用最大的并非旅游业,而是特别有助于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出增长,并且对于农业生产具有轻微的负面影响。这说明,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在诱导地区经济结构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的转换中发挥很大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进入性很差和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区域。
图2是A、B两种情景下旅游业总产出的年度增长率。图中可见,在模拟期末(2006年),情景A与B导致的产出增长额以及增长率虽然相差不大。但从发展的路径上看,一次性大规模地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应。图中,情景B 的发展路径OBB*与基准线(benchmark)OC所构成的面积OBB*C是情景A的发展路径OA与基准线OC所构成的面积OAC的1.71倍。这正是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 -rodan,1943)在“大推进”理论中所提出的基本思想。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应当对相互补充的产业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才能冲破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基础设施“瓶颈”,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
(3)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国债旅游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直接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图3反映了国债旅游投资所带动的产出增加值(GDP)在劳动者、资本与政府之间以及劳动者报酬在各产业之间的初次分配情况:在全社会增加的511.63亿元GDP中,劳动者获得了268.65亿元的劳动报酬,资本获得利润164.97亿元,政府获得间接税收入78.01亿元。GDP在劳动者、资本与政府之间的初次分配比例为53 ∶ 32 ∶ 15,劳动者报酬占有较大比重。
在总量为268.65亿元的劳动者报酬中,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劳动者报酬占有特别大的份额,这是由于国债旅游投资对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生产促进作用最大,农业劳动者收入因为农业生产的整体下降而受到了负面影响。但是,农业劳动者这部分下降的收入通过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中得到了弥补。表4反映出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都从国债旅游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中获得了更多的收入。
在国债旅游投资新增的268.65亿元国民收入中,农村居民收入与基期收入相比,增长了68.29亿元,增长率为0.26%;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了200.36亿元,增长率为0.30%。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额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额的2.93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也略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这说明,通过国债旅游投资新增的国民收入在分配上更加有利于城镇居民。对于旅游业而言,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单一的大众旅游发展模式,积极鼓励自助旅游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种消极影响。
(4)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在短期对于社会需求总量具有一定的正向激励作用。国内居民总消费与政府消费分别在基期的水平上增长了164.36亿元和57.5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0.37%和0.49%,略低于社会总产出增长率。由于旅游需求和其他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因而需求增长(相对比例)最为明显的是旅游业本身以及第三产业的诸多服务部门,其次是制造业;农业部门由于需求收入弹性较小的缘故,消费增长相对较小(见表5)。
(5)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就业的影响。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不但促进了全社会总产出和总需求的增加,还带来了世界各国政府都极为关注的就业机会。2000―2005年六年共计68.1亿元的国债旅游投资促进了135万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提供了87万个新的就业机会(见表6);平均每增加一个就业机会需投资7 827.59元。这也许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减贫作用和推动经济结构转换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途径。由于模型并未对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进行区分,即假设劳动力完全同质并可以自由流动,因而在分析结果中出现了农业部门新增就业机会较大的负增长。在现实中,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知识与技能,劳动力的转移并没有模型所假设的那样可以在不同部门间自由流动,因而实际转移人数应低于这一理想数值。
(6)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私人部门生产性投资的影响。通过国内举债的方式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对于私人部门投资不但没有产生挤出效应,反而刺激增加了338.012亿元的私人生产性投资,占全社会生产性投资总量的0.74%,略高于社会总产出的增长率(见表6)。如果将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本身视为一种存量资本的积累,那么其激发的生产性资本投入可作为第二重(存量)资本积累。两次资本积累总额是国债旅游投资额的4.96倍,且一次性大规模地投入所产生的效应也优于长时期分批小规模投资所产生的效应。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对旅游消费与生产行为的特殊性进行充分描述的基础上,尝试将CGE模型拓展应用于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宏观经济效应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宏观经济效应。2000―2005年累计68.1亿元的国债旅游投资推动旅游业总产出和旅游GDP分别增长132.59亿元和64.29亿元;提供旅游业就业机会21万个;带动旅游生产性投资53.87亿元;促进居民旅游消费增加4.82亿元,基本上实现了政策目标。(2)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具有较强的非旅游经济外部性,其非旅游经济影响约4~8倍于对旅游业自身的影响,在促进社会总产出和GDP增长、提高居民福利水平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而且特别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3)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加剧农村―城市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由于城市“规模报酬递增”的作用和中国经济结构中存在部门间要素收益扭曲,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将更多地支持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经济的增长,新增国民收入在分配上也更加有利于城镇居民。(4)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增长,但其效果不太明显。其原因在于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普遍较小,所建道路等级低,很难推动大规模的大众旅游的发展。(5)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极大地助推了旅游资本积累进程,为中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于私人部门投资不但没有产生挤出效应,反而促进旅游生产性投资增长了53.87亿元,旅游业累计新增存量资本226.37亿元(未包含折旧),必将对于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6)在投资总额不变情况下,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一次性大规模地投入所产生的效应优于长时期分批小规模投资所产生的效应。在今后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当改变小项目小投入的方式,集中性地安排资金用于一些重点项目建设,如此,可进一步提高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的实际经济效果。
致谢: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社会司生活质量处原处长饶权同志为本研究提供了详细的资料,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Aschauer, D.A. 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 [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23):177-200.
[2]Baron Raymond. Databank: defini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J].Tourism Economic,1996,(4):370.
[3]Nijkamp P.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a multidimensional policy analysis[J].Empirical Economics,1986,(11):1-21.
[4]Robinson S; Yu’nez-Naude A.; Hinojosa-Ojeda, R.; Lewis J. D. & Devarajan S. From stylized to applied models: building multisector
CGE models for policy analysis[J].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1999,(10):5-18.
[5]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4: Infrastructure for Developmen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6]W. W.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P.罗森斯坦―罗丹.东欧与东南欧的工业化诸问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8]刘伦武.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9]娄洪.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2.
[10]李子奈,娄洪,王佳.国债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分析[C].第五届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年会会议论文集,2001.
[11]樊纲.论“基础瓶颈”[J].财经科学,1990,(5).
[12]缪仕国.基础设施与江苏省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3]郑玉歆,樊明太.中国CGE模型及政策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4]马树才,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测算研究[J].统计研究,2001,(10).
[15]高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16]左冰,保继刚.1992―2005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省际差异[J].地理学报,2008,(4).
[17]左冰.旅游国债基础设施投资效应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Assessing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National Debts Invested in Tourism Infrastructures:
A Study Based on the CGE Model
ZUO Bing1, BAO Ji-gang2
(1. School of Tourism,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 China;
2. Center of Tourism Planning and Research, Sun Ye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关键词:民营资本;基础设施;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5:F29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103-02
1 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必要性、可行性
1.1 我国基础设施供求的基本态势
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能源设施类(包括电、水、气、热等设施),二是交通设施类(公共交通、地铁、地方铁路、公路、电站、港口、机场等),三是通讯设施类(邮电通信等),四是环保设施类(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建设)。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本承载作用的产业群体,构成了国民经济赖以运行的基础,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虽然近几年经过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在总体上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这一改善具有明显的弥补欠帐性质。当前,在电力、交通、通信等领域出现的供需平衡,只是一种暂时的与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相适应的低水平的平衡。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的另一些领域,如城市基础设施、防洪抗旱水利环境保护等则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必要性
基础设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它的快速发展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仅靠政府主体是难以达到基础设施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扩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大力引进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长期稳定发展。
1.3 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可行性
基础设施产业整体上具有消费上的准公共物品性,经营上的自然垄断性和投资上的资金集合性,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其必须由国家和国有资本来承担的理论,但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技术变革的影响,基础设施完全应由国家投资并垄断经营的观点受到了有力的挑战,民间资本完全有可能而且也有能力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1.4 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作用
当前,国家正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民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缓解基础设施资金短缺的问题;(2)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效率和运营效率;(3)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4)有利于加快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
2 国内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在民营投资基础设施领域方面存在的现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依靠财政资金与外资无法满足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吸引民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民营经济投资基础设施遇到一系列突出问题,如民间投资基础设施存在观念障碍、政策障碍与体制障碍等;确立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基本原则,明确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重点,拓宽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渠道,创新民营经济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融资方式,保护民营经济主体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合法权益。
3 面临的问题与障碍及对策研究
3.1 问题与障碍
3.1.1 观念的障碍。(1)中央综合部门的观念障碍。对于需要鼓励或需要禁止的行为,有两种方法:一是排除法;二是穷举法,我国管理体制一直用穷举法。(2)地方政府的观念障碍。在基础设施领域任何民营投资的兴起,受到竞争威胁的首先是当地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企业单位。民营投资的效率高于政府投资,这是普遍性的公理,竞争的结果不言而喻,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失败。这种情况下政府就难以做出公正的对待,民营资本总是处于弱势。
3.1.2 体制的障碍。政府是制度设计和政策的供给主体,政府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着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3.1.3 市场准入的障碍。市场准入是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主要障碍。它包括准入理论的误区、准人观念的误区和准入政策的缺乏等方面。(1)准入理论的误区;(2)准入观念的误区;(3)准入政策的缺乏。
3.1.4 融资方面的障碍。近几年来,我国基础设施融资是市场发展较快,形成了股票类、贷款类、债券类、基金类、项目融资类,财政支持类六大融资方式。但是这些融资渠道是只对国有大企业而言的,对民营企业的开放度很低。民营经济相对国有经济的融资机会少,规模小、期限短、比重低、品种少、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各类民营企业投资基础设施的需求。
3.1.5 自身素质的障碍。由于基础设施产业链条较长,从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到投资回收,需要较长的期限,因此需要一支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和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才有可能逐年收回基础设施投资,由于民营经济自身特性,在资本原始积累投资期采用了个体业主制、家庭制、合作制等管理方式,这是合理的并且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发挥了企业组织机制的优势。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管理方式就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和束缚。近年来,不少民营企业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3.2 对策研究
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缓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措施,以消解民营资本的进入障碍,积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我国的基础设施领域。
3.2.1 明确投资范围。对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必须明确投资范围。(1)制定投资目录。根据基础设施的特点对基础设施进行分类,然后像吸引外商投资一样,制定《民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指导目录》,对民营资本的投资范围做出具体规定,这样既可以为民营资本指明投资方向,也可以防止垄断经营对国有资本的威胁,还可以防止盲目投资造成的重复建设。(2)提供投资信息。政府有关部门通过新闻会、报纸和电台等,向社会提供有关项目的成本和效益的信息,这样既可为投资者提供可供选择的机会,还可提高投资者的信任程度,降低投资信息的成本。
3.2.2 拓宽融资渠道。为民营资本提供了明确的投资范围和投资信息后。拓宽融资渠道以提高民营企业的投资实力将十分重要。(1)完善银行的信贷体系。各级各类银行应该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设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制定适合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和管理办法,以市场机制代替行政力量,积极发掘和扶持有前景的民营企业。(2)逐步开放针对民营企业的资本市场。在保持国有资本对资本市场的控制和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有步骤地扩大对民营企业的股票和债券融资渠道的开放,有限度地开放金融服务领域,包括创办民营银行、民营担保机构、民营证券公司等。(3)建立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目前,我国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没有通过基金转化为有效的投资资金。因此,应该广泛建立行业发展投资基金和区域性发展投资基金,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4)积极推广BOT投融资方式。BOT方式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是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紧迫而又缺乏足够建设资金的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有益融资方式。
3.2.3 完善法规体系。完善的法规体系是营造良好的投资条件、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以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基础。(1)消除审批限制,促进民营资本的进入。对民营企业出资建立国家非限制类项目,取消审批限制,实行登记备案制,由企业自主决策。(2)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民营资本。基础设施公益性明显,其社会效益一般大于经济效益,为保证投资者的投资回收和投资回报,国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是必要的。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利益刺激等。(3)颁布政策法规,保护民营企业。目前,我国还缺乏相关法律和政策,往往是地方政府说了算;缺乏规范合理的收费标准,乱收费现象比较严重。(4)完善社保体系,优化民企条件。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而在民营企业中却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从而使民营企业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缺乏,民营企业的投资活动难以取得成功。因此,应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尽快将民营企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优化民营企业的条件。
3.2.4 消除政策障碍。政策综合体现了政府的意图,大力促进和引导民营投资已经成为现阶段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做到消除政策障碍,应该做到:实行公平的行业准人原则,拓宽民营投资的领域,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有更多的行业对外商开放。在向外商开放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如何向民营资本开放,将民营资本与其他竞争者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参与竞争,其中应重点引导民营投资进入以下行业:(1)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大型基础设施;(2)城市基础设施;(3)医疗卫生行业;(4)教育文化事业;(5)高科技,高新技术产业;(6)金融服务业。
4 国内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实例——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投资分析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海盐,南到宁波慈溪,全长36kin。大桥采用双塔钢筋混凝土斜拉桥结构,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00km,使用寿命100年。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的概念,设计师借助杭州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复杂的水文环境特点,将大桥整体设计为S型。这种设计既可以保证高速公路车辆通行安全,又能减少建桥对水流的影响,尤其是不会对著名的钱江潮造成破坏。在杭州湾大桥南岸14km处,设有一个约有两个足球场大小的海上平台,施工期间作为施工平台,大桥建成后将成为提供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海上旅游观光台。
【关键词】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外商投资;企业规模;经营绩效
一、陕西省城市公用基础建设行业外商投资的基本概况
鉴于数据的可获性和分析的有效性,统计分析了陕西省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本文合称为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外资企业2011年(年检月份)到2013年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陕西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基本稳定。从企业数量上来看,2011年共有55家,2012年共有53家企业,截止2012年底有52家企业,同比下降5.45%,其中合资企业20家,占38.46%,独资企业18家,占34.62%;企业规模方面,截止2012年底,企业投资总额合计为23.61万美元,同比上涨9.52%,注册资本总额合计为11.01万美元,同比上涨15.79%,其中外方注册资本为5.11万美元,占46.41%。
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外资企业的投产开业情况基本保持平稳,平均经营年限保持稳定增长。截止2012年底,正常投产开业的企业为39家,开业经营率为75%,平均经营年限达9.15年。
陕西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经营业绩近几年来稳步上升,总资产净利率、总资产利润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均稳定增长。
二、陕西省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外商投资的基本特征
根据2011年至2013年陕西省外商投资联合年检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进一步筛选后做详细分析,其中2013年数据显示的是2012年企业财务决算的数据,2012年联合年检数据显示的是2011年财务决算数据,各年份依此类推,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可比性以及数据提取的方便性,本文所表示的年份均为商务厅联合年检年份。
(一)企业数量
企业数量可以很好的反映该行业的集中程度,数量的变化也表明了该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对2011年至2013年的年检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外资企业数量稳中降,少数企业均因为自身原因选择停产;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外资企业中,以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居多,建筑业企业较少;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外资企业以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为主,合作与股份制企业占极少数。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外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极少,说明该行业外资引进为陕西省带来的技术支持很低,技术贡献率极小。
(二)投产开业
陕西省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外资企业投产开业情况近年有小幅变化。根据2011年至2013年的年检数据统计汇总可知,从2011年至2013年投产开业的企业逐年小幅减少,开业经营率也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分析企业停产原因,除一家是由于国家关停小火电这一政策原因,其余几家企业均因为自身发展原因无法正常营业。
表1城建外资企业投产开业情况
年检年份120111201212013城建外资企业155153152投产开业企业143141139筹建与停产企业11011119开业经营率10.78181810.77358510.75(三)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企业的生产力水平,特别对于规模效应较明显的企业,企业规模也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本文从总值方面分析了陕西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外资企业的规模。
从图1可以看出2011年到2013年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总而呈上升状态,截止2013年,投资总额已远超出200000万美元,较2011年有明显上涨,注册资本总额也已达110000万美元,这表明城市公用基础建设行业外资企业的规模在稳定的发展。而注册资本中外方注册资本略低于中方注册资本,外方注册仍处于不高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图1
(四)经营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