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软件工程学习计划

时间:2022-06-13 13:48:44

导语:在软件工程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移动学习 PRECTO

一、研究背景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终端普及率的持续增高,给“移动学习”的实现创造了条件,“移动学习”的概念早在2000年引入我国,限于通信技术发展的水平与节奏,各层次院校、各学科领域开始大规模尝试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始于2014年[1]。武汉市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移动学习在高职英语助考中的应用研究”成员试图将移动学习引入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备考,该考试是高职学生在校阶段的英语水平考试,涉及的考生群体广,社会公信度高,在备考教学做出改革性探索,有利于提高考试通过率和学习绩效,进而逐渐养成英语自主学习的习惯。项目组成员于2015年2月至5月期间,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开展了周密的调研工作,以便准确把握学生备考需求,改革“讲-练-考”式备考现状,提出系统化的方案和意见。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对象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2014级的学生,涵盖了7个下属学院的14个不同专业,分别是环境与生化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商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和计算机学院。被调查对象覆盖面广,随机性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通过所在班级的英语任课教师将问卷链接发送到班级群,学号为单数的学生进行填写,在15天的填写有效期内,共回收问卷362份,其中有效问卷358份,有效率98.8%。本问卷共涉及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的状况、学生备考PRECTO学习状况和学生的需求与建议三个方面。

三、研究结果

(一)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的状况

1.学生对移动学习概念的了解和接受程度:问卷中第2题涉及此方面,只有20.54%的学生表示了解移动学习的概念,其余79.46%的学生表示对移动学习的概念不清楚。

2.学生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的可行性条件:问卷中第6、7题涉及此方面,分别询问学生对每个月流量费的接受程度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情况,96.43%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70.54%的学生可接受每月5到20元流量费,截止到问卷调查的时间节点,学院的各栋教学楼和图书馆均已开通免费WIFI热点,在校学生可采取使用免费WIFI为主、自费流量为辅的模式开展英语移动学习活动。

3.学生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的现状:问卷中第8、11题涉及此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在自发状态下自主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的情况,数据表明,学生使用最多的是即时通讯软件QQ,占比92.86%,英语学习网站或APP使用者几乎没有,这说明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非常低,体验和挖掘英语网络学习资源的意识非常薄弱,亟待引导。另外,对于碎片时间(少于20分钟)的利用率较低,只有12.5%的学生会利用碎片时间做学习上的思维整理与知识回顾,对碎片时间存在缺少管理和利用意识。

(二)学生备考PRECTO学习状况

1.学生对PRECTO的认识及态度:问卷中第3、4、5题涉及此方面,75.9%的学生非常重视PRECTO考试,考前两个月平均每天花半小时以上复习备考的人数占比88.39%,青睐教师进行历年真题讲解与自我模拟练习相结合的备考模式的学生占43.75%,远超过期待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复习备考26.7%的占比,说明学生还是保留有较强的备考模式惯性,对于移动学习备考这种新模式尝试的信心和把握不足。

2.学生将移动学习应用于PRECTO备考的最大困难:问卷中第12、17题涉及此方面,学生对当前通过移动设备在互联网查找的实用英语三级备考资料满意度不高,61.61%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具有相似度高,无针对性,讲解不详,缺乏科学论证的特点,面对这样的资料信息,他们心存疑虑,欠缺适合的平台互动交流,没有安全感。

(三)学生的需求和建议

1.学生最希望获取的PRECTO备考资源的类型:问卷中第9、10、16题涉及此方面,学生最希望获取的备考资料模块依次为阅读、写作、听力、翻译和语法,这与PRECTO考试所设计的模块分值配比及学生的得分率是一致的。最常使用的英语资源素材类型依次为文本、音频、视频、图片和动画。比较一致的是,学生均认为移动端备考资料的推送需系统化、日程化。

2.学生对移动学习应用于PRECTO备考的意见:问卷中第13、14、15题涉及此方面,64.29%的学生对于移动学习应用于PRECTO助考还是抱有愿意尝试的态度,对于备考的效果能否落到实处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其次,必须有自主学习后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反复交流。

四、结论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已然接触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移动学习概念,但由于认知的局限,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移动学习行为呈现出无序、凌乱的特点。

大多数学生没有制订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计划,或是不具备循序渐进的节奏,以致移动学习行为如同昙花一现,不能持续,也就不会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

2.移动学习行为还不巩固,亟待强化。

行为的发生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反复才能强化成习惯,基于高职生的学习及认知特点,在学生尝试移动学习的初级阶段,需要外力作为辅助对其进行有规律的强化,方能逐渐在撤销辅助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学生的疑虑影响参与度。

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学习者对新型的学习方式的接受有快慢之分,体验后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均属于正常现象,应当建立规模适中的学习共同体以供学习、交流,方便师生及生生之间互帮互助、答疑解惑。

因此,在移动学习式PRECTO备考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坚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引导,偏离正常学习轨迹的告诫,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交流,才能帮助高职学生顺利渡过“尝试”阶段,固化为稳定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庞晓宁.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现状调查与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2]于芳.移动英语学习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外语交流,2015(07).

第2篇

课堂内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工程知识和工程能力的主战场,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却忽视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而且大部分课堂教学过程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学双边活动的学生方。虽然新型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开展课前自主学习,拓展了课堂内教育,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但课堂外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尚不显著,还需进一步扩展。目前,大部分高校通过课堂内工程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罗代忠、王存文、吕迎春等从人才培养体系、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学等诸多方面探索和践行了课堂内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而课堂外的工程教育活动研究较少,如孙素静和张新科构建与实践以导师制为主体的课堂外工程教育活动尝试,但缺乏较为完备的体系。因此,需要我们系统构建工程教育导师制体系。

二、目前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一)导师制欠完备,组织实施虚化

导师制是学校开展课堂外育人的一种有效模式,其概念由来已久,但尚未形成贯穿本科四年的完备实施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是覆盖面狭窄,未能覆盖一年级到四年级所有层次学生。二是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集专业教育引导、工程能力提升、工程素养训练于一体的实施体系。三是实施过程断线。目前导师制主要在大一或大二大三实施,大四学生在外实习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四是考核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导师制实施效果的定量考核,可信度差。

(二)支撑条件不够,师生动力不足

一个完备的教学体系必须具有相应实施过程的保障措施。目前大多数高校导师制的支撑条件不够以及师生动力不足,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学生课外创新创业平台。大多数高校建设了完善的实验实训平台,但课外科技创新平台还是短板。二是缺乏导师研究工作场所。因高校扩招造成教师研究场所等资源紧张,教师没有固定研究、实验和指导学生的工作场所,落实导师制大打折扣。三是缺乏配套政策支持,师生内生动力不足。导师制是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自由式教育学习活动,如何让导师主动参与、学生积极参加是关键,目前主要是教师靠奉献、学生凭热情,缺乏激励教师和学生的配套措施。

三、基于工程教育的导师制体系模型

(一)理论基础

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的结合,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社会、规范、生理和心理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规律的科学。教育生态学从构成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人、教育活动及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进一步剖析教育的生态结构,从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合作教育学”提倡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合作,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基于工程教育的渐进式导师制体系模型

根据合作教育学和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思想,工程教育必须重视课堂内外教育活动和外部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倡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合作,创造适合学生个体成长的生态学习环境,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健康发展。第二课堂导师制属于课堂外的工程教育活动,是课堂内的补充和延伸,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我们依据认识理论设计基于工程教育的渐进式导师制体系模型。(1)大学启蒙导航(教育引导型)。引导大学一年级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平稳过渡,培养新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逐步形成专业认同和归属感。(2)专业能力提升导航(项目实训辅导型)。提升二、三年级学生的专业工程技术能力,特别是项目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确保导师制工作效果。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个性需要,创设未来卓越工程师(精英人才)的成长环境。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专业俱乐部群(简称俱乐部群),加强项目实训辅导,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导航。(3)就业能力提升导航(工程实践指导型)。提升大学四年级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质量,实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指导的融合,进行捆绑指导和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战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具体实施途径

导师以专业咨询、指导为核心,兼具管理引领职能,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要务。导师制贯穿大学四年,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工作定位为三个阶段三种类别(“1+2+1”模式):一年级为大学启蒙导航(教育引导型),二、三年级为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导航(项目实训辅导型),四年级为就业能力提升导航(工程实践指导型)。基于工程教育的渐进式导师制实施,主要体现在学生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培养不断线。一方面是工程素养。一年级导师制是掌握学生思想状况、了解入职岗位能力等,二三年级通过项目研训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代码规范等,四年级是了解职场岗需、入职面试指导、职场素养指导等。另一方面是工程能力。一年级导师制面向个体因材施教、训练学生基本技能,二三年级开展项目研训和课外科技等,四年级是工程训练与实习融合。

(一)一年级导师制,大学启蒙导航(教育引导型)办法

1.导师工作。

一是掌握学生思想状况。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发展、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困难,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办法,成为学生可信赖的师长。二是认知行业产业前景。通过认识产业行业前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认同专业而激发专业学习热情,提升学风。三是解读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课程链关系,帮助学生优化重难点课程、核心课程的学习方法。四是了解入职岗位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入职岗位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和学业生涯规划,为其成长目标导航。五是面向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定制个性化指导方案,帮助学生制订年度和学期学习计划。六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开展部分公共或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非课程学习或训练内容),如演讲与口才训练、PPT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软硬件组装等训练。七是推荐学生入俱乐部。大学一年级结束时,导师根据学生个人特长推荐学生参加相应俱乐部的遴选。

2.考核评价。

由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定量评价指标,主要从上交材料、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巩固率以及学生对导师的满意度测试等方面按一定的权重综合考评。

(二)专业能力提升导航(俱乐部、项目实训辅导型)办法

1.组建俱乐部。

依据工程化人才培养目标,有资格的学院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根据本人技术方向和专长,申请成立俱乐部,经考核认定后成立,并聘任该俱乐部负责人,全权负责俱乐部工作。每个俱乐部导师限定在3~5人,俱乐部之间导师不交叉。

2.俱乐部成员选拔。

一年级新生导师制工作结束前,导师向其学生宣讲各俱乐部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填写申报表并签署推荐意见,各俱乐部自行组织选拔工作。

3.导师制工作任务。

一是指导学生研修。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按小组开展自主学习研修班,实行研修汇报制,研修内容包括专业技术前沿、专业认证知识等。二是辅导学生研训。辅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实训,引领学生参与商用工程项目研发。三是指导学生申报课题。要求学生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或承接商用项目,训练学生撰写工程项目书,鼓励公开正式发表技术性论文(专利)。四是指导学生参赛。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专业大赛等。五是指导学生认证。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和行业认可度高的高水平专业、行业认证(如计算机水平考试、华为认证等)。六是开展专题讲座。每个俱乐部为全院学生至少举办1次/学期的专题讲座。八是毕业设计替代。导师推荐有相应成果的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替代。

4.考核评价。

对俱乐部工作按年级两年周期结束时进行考核和奖励,考核主要从开展相关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竞赛、认证、项目、(专利),被辅导学生的学业情况及学生对导师的评价等方面按相应权重综合考评。

(三)就业能力提升导航(工程实践指导型)办法

1.工作职责。

一是掌握学生思想状况。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就业打算;掌握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困难,指导学生解决。二是毕业设计指导。与企业工程师联合指导,结合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工作任务,产生研究设计课题,真题真做,提升毕业设计质量。三是毕业实习指导。进行学生专业对口实习动员和推荐实习单位,加强与企业工程师的沟通交流,协助学生实习中的专业技术指导。四是了解就业职场岗位需求。帮助学生了解就业职场的岗位需求,进行求职指导和培训,指导学生撰写个性化求职自荐书。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指导和鼓励报考研究生。

2.考核评价。

由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于第八学期期末进行一次性考核。考核主要从指导学生的工作态度、指导方法的科学可行性、被指导学生的实际效果等方面综合评价导师履行职责的情况。主要从上交材料、毕业设计成绩、毕业实习成绩以及首次就业率等方面按相应权重综合考评。

(四)配套奖励政策

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一是教师方面。设立导师制专项运行经费,主要用于导师劳务和奖励。二是学生方面。学生获得的高质量成果者,可替换指定专业技术课程学分,也可按学院要求替换毕业设计(论文)。

五、结论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