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06:36:44
导语:在实训制图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优化教学内容体系,积极进行教材建设
针对“土木工程CAD”教学内容优化、授课用软件版本低等问题,我们组织“土木工程CAD”和“建筑制图”的任课教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将基本教学内容分为CAD软件的基本知识、绘图准备、二维图形绘制、二维图形编辑、图形注释、图块与外部参照、尺寸标注、设计中心及查询功能、图纸空间及打印输出等九部分,并通过实例深化对每部分内容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写了《土木工程CAD》教材[11],该教材以AutoCAD2013软件的基础命令为基本教学内容,结合土木工程图纸的基本元素和制图标准阐述二维图形的绘制和编辑方法,将CAD基本制图方法与土木工程制图规范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从绘图准备到打印出图完整的内容体系。为了保证内容的全面性,教材中设置了三维图形绘制和编辑、着色与渲染等内容,同时,结合土木工程制图相关规范和标准,介绍了利用CAD软件进行土木工程施工图的制图步骤和制图方法。教材的每一章都有针对性地设置了思考题和上机题,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2改善教学方式,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了改变“土木工程CAD”课堂教学效果差、课堂教学与实训间隔时间长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第一,将课堂教学转移到机房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对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演示,学生“一人一机”进行学习;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必要的动手操作时间,并在每节课中保留十分钟的时间为学生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课下或上机实训中解决;第三,通过与教学管理部门协调,缩短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训之间的周期,做到即学即练,使学生更有效地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将CAD绘图与土木工程专业制图知识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具体做法为,在第一节课将某建筑平面图大作业发给学生,该大作业既包含应用CAD基本命令绘制建筑平面图纸基本元素的内容,又包括制图标准的一些基本要求;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将该大作业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内容融入到各章节内容的讲授中,使学生在学习CAD基本命令的同时,掌握这些命令在土木工程制图中的具体用法;在讲授完最后一章内容后,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完整地完成大作业的绘制。在案例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图形,寻找图形绘制的快捷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为了改进上机实训效果,采用任务引导型教学方法。首先,制定详细的上机实训计划,明确每一次实训的具体任务,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其次,编制针对性的习题集作为实训任务的补充,使学生实训的任务充足,同时,加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总结,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最后,要求学生将实训成果上交,在批阅时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对比甄别,防止出现抄袭或雷同现象,并将实训成果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
3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动手能力培养
为了改变传统的纯粹上机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效果问题,采用综合评估的考核方式,即将学生的考核内容分为上机考核、上机实训和平时成绩三部分,分数分配比例为5:3:2。其中,上机考核采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图纸绘制的方式,上机实训成绩以学生上机实训提交的成果为依据,该成果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其上机考核成绩的真实性;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平时出勤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来确定。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训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外,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指导学生在做好实训任务基础上,多动手练习,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通过对往届学生实训操作中常犯的错误的总结,指导学生在上机操作中少走弯路,并且掌握一些必要的绘图技巧。
4重视认证考试,构建纵横交叉学习模式
为了使学生对“土木工程CAD”的学习得到社会的认可,将课程教学与认证考试结合起来。在“土木工程CAD”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学习,掌握从绘图准备到打印出图的全面知识,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有一个纵向的提高,以认证考试为契机,让学生通过复习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横向的扩充和巩固,将课程教学与认证考试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纵向提高和横向巩固,形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学习模式。在此基础上,动员学生参加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建筑CAD模块)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应用工程师考试(建筑设计方向),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增强其专业竞争力。
二“土木工程CAD”教学改革效果
在“土木工程CAD”教学实践中,将以上教学改革措施应用到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包含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材建设、习题集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和认证考试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体系。教学实践表明,“一人一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和操作,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方法改变了枯燥的CAD操作命令的讲解,将CAD操作与土木工程专业制图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任务引导型的实训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评估的考核方式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一年来的教学考核成绩表明,这种考核方式能客观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为任课教师提供了客观的教学信息,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积极动员和认真辅导,大多数学生参加了相关认证考试,通过率在90%以上。由于教学效果的改善,课程的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教与学中的问题被提出来并及时得到解决,真正促进了教学相长。
三结束语
一、前言
中职教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实干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强调培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具有在生产第一线中从事技术的工作能力。《建筑识图、构造与CAD制图》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为目标。本文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特点,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对课程的体系、内容等进行研究和实践。
二、重构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企业及毕业生广泛调研的结果,对识图投影部分内容的学习是枯燥但十分重要的,因此借助CAD制图软件中的空间模型,辅助教学提升识图能力,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将识图与CAD绘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用CAD辅助绘图的优势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和方位感,从而帮助提升识图能力。
三、重建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场所(综合实训教室),以真实项目教学为主线进行教学,使识图理论基础知识、手工绘图技巧与CAD计算机辅助绘图相辅相成。
四、改革教学手段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动画、仿真识图软件、建筑知识问答库、自测自评自学系统),综合运用讲授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三维模拟动画、仿真识图软件、建筑知识问答库、自测自评自学系统等教学辅助资源,帮助解决学生理论知识的薄弱环节。
通过科学的分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养成互相交流的习惯、把握自评互评的分寸以及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分析总结的综合能力,分组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到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
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互动等多渠道的信息化技术辅助教程,实现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的实训教学理念。
通过穿插游戏课堂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项目练习,将建筑制图规范深入实训实操教学,按照识图、绘图、审图、改图和出图的步骤进行规范地操作训练。
五、建立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知识、技能与职业态度的培养主要靠平时积累和训练,因此,课程考核主要采用过程化考核为主、理实一体化的综合性评价。考核内容可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团队合作、成果评价等要素。
自评互评总表
姓名: 班级:
评价项目 内容及要素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企业专家评价
分值 20% 40% 40%
过程性评价
65% 学习能力 识图知识
(20%) 识图理论知识
平面图识读
立面图识读
剖面图识读
建筑详图识读
构造知识
(10%) 基础
柱或墙
楼地板
屋顶
楼梯
门窗
手绘图实训能力
(10%) 绘制基本线型、图例
绘制平面图
绘制立面图
绘制剖面图
绘制建筑详图
CAD实训能力
(10%) CAD基本操作
CAD绘制平面图
CAD绘制立面图
CAD绘制剖面图
CAD绘制建筑详图
综合能力(15%) 识图、审图、改图、出图
学习态度 积极、有上进心、创造力
有耐心、努力刻苦不放弃
学习习惯 不迟到、早退、旷课、纪律好
有礼貌、卫生习惯好
团队合作 乐于助人
重视团队力量
成果评价(35%) 任务完成度、不作弊
六、一体化综合实训室建设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对建筑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要求,对建筑识图与CAD制图实训室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现有实训室出发,建设"教、学、做、评、展"一体化多媒体综合实训室。
七、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应具备整合企业现场工作与学校专业教学的能力,情境设计能力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方法上有所突破,需要同时对建筑识图与构造、CAD制图相关的理论及操作掌握透彻,因此,教师应加强培训、进修、学习交流、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多种途径培训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师资。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机械制图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46-01
《机械制图》课程在机械制造、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专业中属于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由于它的重要性,在这些专业的学生往往都非常喜欢这门课程。但是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里开设该门课程,在实施教学中往往出现大部分学生厌学情况比较严重,从笔者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爱上机械制图课的经验和观点。
一、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开设《机械制图》课的意义
在多年给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上机械制图课程时会发现,学生往往对这门课程的开设感到非常惊讶,他们都认为制图跟我们的汽车维修能有什么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因为他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
那么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机械制图课程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首先,本专业技能考证汽车中级证考证理论项目其中一项就是考核学生熟练绘制简单的零件图,这是国家职业考证的考核内容之一,要求学生对简单的零件图能够会看会画。再者,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入汽车维修公司、汽车生产公司或汽车保险公司等,从学生毕业后走上的职业岗位来看,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看图能力,从长远的职业发展来看,更是如此。少数学生从事汽车生产工作后,晋升汽车设计人员,这不仅要求有很强的看图能力,更多的要求绘图能力。由此可见,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开设《机械制图》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让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爱上《机械制图》课的几点措施
(一)改革传统的授课模式与学生评价方法
在传统的授课模式里,往往教师是把每个内容点一一讲授后(比如边框、标题栏、尺寸标注、圆弧链接…)才开始学画整体图,可是讲授课后往往就发现,开始画平而图时学生早己把前而的知识点忘得一千二净了。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互相促进活动,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基础较差、主动性较差的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多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向主动地学习、探索和应用知识的方向转化,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我将内容转为为每个学习项目来授课,老师先抛出解决的图形(比如给出一个线条与圆弧连接的平而图,让学生以合作方式将其独立完成,过程可以讨论、可以查阅课程知识,关键时刻教师起主导作用),在动手绘图后学生慢慢去解决遇到的每个问题,从而把教学任务――掌握,学生也有了成就感,重要的是把“要我学”转为“我要学”,让学生慢慢爱上机械制图课。
(二)激发学生对制图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在上第一节课时,可以把学生带到本校实习车间参观,熟悉机械零件的生产过程。告诉学生这里各种各样的汽车零件都是由技术人员设计,工人根据设计要求生产出来的。同时向学生提问:技术人员是怎样把白己的构思、设计方案表达出来的?工人又通过怎样的途径明白设计者的意图,加工机械零件,并按要求装配成符合要求的整套汽车配件呢?接着展示一套图纸,告诉学生:设计人员把自己的设计构思在图样上表达出来,一线工人先通过看图明白设计者的意图,然后进行零件的生产,产品的装配、检验等。虽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们毕业后不是所有同学是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但是汽车维修一样需要看懂图纸,现在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大家的读图和绘图能力,为将来作好准备。如此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建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机械制图模型实训室
(四)在很多的中职学校里,学校都是注重生产实训车间的建立,对于制图模型实训室都是很缺乏的,有的中职学校设有制图模型实训室,但是基本都是针对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专业所设立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根本没机会使用。在硬件设施缺乏的情况,想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或激发学生的兴趣都是大打折扣的。所以在中职学校里开设制图模型实训室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希望学校专业主任、领导能加以重视。建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机械制图模型实训室对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能事半功倍。
三、校企合作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汽车行业企业合作的单位有很多,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到企业里实践提升学生的认知力和专业水平,并给学生找到了解答疑问的实践平台。
四、小结
以上是笔者的个人观点,让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爱上《机械制图》课,不能仅仅只靠教师,更重要的还有学校的硬件设施支持,让我们专业教师在良好的教学设施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槐德机械制图课教学参考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职 工程造价 教学体系改革 创新
我院在面向市场需求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为了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重新修订了我院的工程造价教学体系,对原有教学经验总结、分析、修订、更新,使新课程体系在设置和实施的过程中,体现高职特色,使开设的各门核心课程与支持课程与整个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相适应。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
(一)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我院对本专业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高职三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理论课讲解阶段。第二阶段为实践阶段,该阶段又分为院内教学实训阶段及集中顶岗实习阶段。其中,在第一阶段本着必须、够用为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该阶段就逐步地将专业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树立专业意识,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在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在学院内部建设的实训基地内参与某项建筑工程从招投标、综合施工管理、工程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到预决算计算机软件上机编制工程量清单及综合单价的全过程,并到建筑工程工地现场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在建筑工地兼职,承担职责,初试身手,经受锻炼。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新一轮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中, 我们以工程项目为载体,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构建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在对执业范围、职业能力、工作过程知识分析的基础上, 将原有课程进行解构重构整合, 设计了新的工程造价专业学习领域,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学习情境设计, 尽可能保持项目的连贯性, 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中选择相同的项目来完成不同的工作和学习内容。例如,以框架结构办公楼的建设项目贯穿建筑识图、测量、施工、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工程造价控制等课程。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以项目为主, 但又不局限于项目, 要求适当拓展有关知识, 以弥补项目内容的不足。
(三)课程体系改革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将整个建筑工程的初始到其建筑功能的投入使用的全过程都相应设立了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来帮助我们的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例如:在项目设计阶段设立核心课程为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工程经济、辅助课程为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经济法与法规三门课程,在项目招投标及施工阶段设立核心课程为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计量与计价(含土建、安装、装饰),施工组织设计,辅助课程为合同管理、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四门课程,在项目竣工及后评估阶段,设立项目管理课程为核心课程,会计学为辅助课程,并且在整个学习计划的安排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贯穿始终,便于学生理解。
二、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
在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中实训实习条件是保证教学质量与提升学生层次的关键因素。我院先后为工程造价专业建立了建筑CAD制图实训室、广联达、神机妙算实训基地、招投标模拟实训室使,我们的实训培养模式可以分立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四个阶段,使专业教学按照 “全过程连续进行”的思路开展,使学生通过实习来获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具体实训课程安排如下:
(一)建筑制图与识读实训
在这一环节中包含四大块内容:①制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图纸以及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的测绘,将测量实训与建筑制图实训相结合。②建筑施工图读图:该阶段目的是要学生能独立完成读图的工作,为后续的土建预算工作奠定知识基础。③建筑结构图识图: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结构施工图的读图任务,使学生学会钢筋图的读图知识,尤其是将平法制图消化理解。④设备施工图识图:完成相应项目水施、暖施、电施、通风空调施工图的读图任务,让学生读懂安装施工图纸。
(二)工程预算的编制实训
在工程预算的编制实训这一环节中包括五方面内容:①建筑工程在定额计价方式下土建预算造价编制,锻炼学生土建、结构、安装工程的手工算量、套定额、取费的基本能力。②清单工程量表编制,使学生掌握工程量计价方法与计价原则;③清单组价工程(包括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作,在这一环节将招投标模拟实训安排其中,让学生参与到具体项目的招投标全过程中,了解掌握清单组价的内容;④工程中间结算和竣工决算文件的编制,掌握预算、结算与决算的差别;⑤预算软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将以前的手工计算的工程量转化为电算成果,利用神机妙算、广联达软件进行电算、套价,目的是锻炼学生电算水平,为工作上岗做充分的知识准备。
(三)施工组织设计实训
关键词: 制图课程 实践技能 必要性
制图课程应该说是许多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主要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应用型学科。机械制图、土木工程制图、建筑装饰制图、设计制图、水利制图、园林工程制图、化工制图、船体制图、家具制图等都属于制图课程,可见这门课程开设的范围之广。每年各类院校都为社会输送了很多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但多少是可以马上进入工作状态的“成手”的人才呢?这和学生的实践技能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一、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
1.“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的需要。
许多高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往往都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样一种办学理念。毕业生的就业是关键。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我们分为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一是就业心理;其二是就业能力。毕业生自身素质与社会要求之间是否有差距是很关键的。因此学生在学好理论的同时,重视实践性操作环节,可以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竞争力和择业适应性。同时在实践技能训练中检验他们的所学,发现他们自身能力与实际要求的差距。
2.产学研一体化大背景下的需要。
近十多年来,高等院校经过实践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已经日益成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企业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具有独特的、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产学研的教育背景下,对于技能型和应用型学生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更加注重他们的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不少学校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模式和“实训―科研―就业”模式,大都注重了学生专业课程的实训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而没有在基础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就开始注重“实战”,或者说在基础课程的授课过程过程中产学研合作教育还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教师通过产学研合作,在产学研一体化背景下进行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定会为其他的本类基础课程提供借鉴。
二、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的研究现状
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世界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例如前苏联要求高校培养“博学专家”,日本要求培养“世界通用人才”,美国要求培养“综合人才”,他们都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由此不难看出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关系。发达国家往往直接将毕业生与就业市场联系起来,所以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英、法等国通过学生参加工业实践,建立学校、工业界的联系;德国的培养目标不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高深的理论知识,而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如纽伦堡高等专业学院实践性教学环节约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二,还专门辟出两个学期下企业实习;日本一般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实训实践,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毕业时学生就业优势明显。据我们的了解,这样的一些实训,也往往注重专业课程的实践。
2.我省目前研究的现状
辽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数量多、实力强,同时高等教育也比较发达,科研机构众多,有天然的产学研合作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化,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技术进步的必要性,也越来越看重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高校也同样认识到,为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成效,必须与工业企业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高校长期以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在办学实践过程中,把产学研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此带动各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省内的院校往往是注重学生专业课程的实训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基础课程授课过程中的“实战”,很少和企业联系。刚毕业的高校工科学生,到企业中接受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是绘图(虽然学生学的是设计专业,但基本不会有企业让刚毕业的学生进行设计性的工作)。企业需要“成手”的绘图员,但是不少毕业生都需要企业的再培训或见习一段时间才能正式上岗。其原因往往是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类型、水平、质量与社会需求规格的匹配度有一定的差距,再者学生在工程图学的学习过程中缺少真正的实战的机会。不少学生在大一或大二时候学过工程图学课程,真到用的时候才发现用起来并不上手,根本不知如何正确地用图样来表达自己的设计。
三、制图课程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研究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行动教学 人性化 成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20-02
高等职业教育对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先进企业对熟练应用、创新CAD软件,有行业发展空间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需求大增。这就对我们日常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等职业院校应社会需求,加大了实训车间的改造、新建,加强了校企结合的力度、深度,为高职CAD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
近年,CAD凭借准确高超的数据及图形处理能力,方便快捷的图纸展现能力,在各专业设计领域中得到重用,职业高校开设CAD课程,是培养操作型技术人员的需求。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是知识掌握不均衡,对早期制图的基础知识、应用领域的实际需求了解不多,计算机操作水平欠佳。
教师在单纯的讲授了理论或知识运用演示后就都靠学生的自主消化和模仿,授课的方式也是大环境,面授式。学生在一门课程结束后,只知道了这门课程理论上可以运用到哪里,会使用软件中的各项功能,但是对于企业需求的综合创作和创新了解甚微。针对这一现象,很多高职院校更加重视企业的需求和回馈,对各就业单位进行更多的调研,投入了大量资金打造实训型课堂,校企合作,这也为进行行动课堂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对于CAD教学,本文主要探索怎样设计有效的行动课堂,它以学生为中心,以行为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充分强调了以学牛为主体,能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性。在CAD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进行全面深入的CAD行业考察,多方联络相应CAD设计单位,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书。对于行动教学,需要教师按照初期制定简单项目带领学生模仿教师学习,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再到教师指定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完成,最后学生通过自己运用各种方式自主拉回项目进行创新,同教师和企业或客户探讨完善。即通过简单有针对性的案例引入教学任务,学生围绕实例讨论合作制定实施方案,过程当中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先让学生对CAD产生更深的感性认识并进行各项实践活动,然后再总结和强调有关指令和作图技巧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通过实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学过程具有时空的双向辐射效应。
1 课堂空间延伸
CAD行动教学课堂的开始环节是教师演示完整的实际工作过程,学生照着做,期间穿插着基础知识的学习。后面三个层次的项目学习中就逐步变成:教师指导――学生学做,教师引路――学生独立完成,师生探讨――学生独立创新。这就要确定各阶段不同的课堂教学场地。
1.1第一行动课堂――多媒体课堂与实训课堂结合
CAD制图学习初期,学生没有任何软件操作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一阶段多采用案例项目展示,引导学生剖析,教师讲解基础知识的操作技巧,学生进行工具的反复操作练习从而达到熟悉软件操作原则的能力。只有有了坚实的软件操作基础才能保证下面几个阶段学习顺利进行。对于建筑CAD,开始实例的选取十分重要,要简单又有针对性,重点在于让学生能逐步的练习熟练每一个绘制命令,同时又充实建筑CAD相关知识:如材料、基础通用图形、绘制规则等。这一阶段主要采用的教学场地是多媒体课堂和实训课堂相结合。多媒体课堂用来展现已有的图形,让学生初步了解建筑CAD成图效果的生动直观。主要采用实训课堂讲练结合的课堂方式。实训课堂对于CAD教学有着能让教师直观演示绘制过程,通过网络教室软件引导学生掌握CAD绘制规则的优点。
例如:学生开始不知CAD最终绘制成型的图纸是何样,脑海中也没有相应的知识概念,在多媒体教室展示不同类型的CAD建筑制图图纸,能够让学生有了平面图、立面图等图纸的专业知识概念,多媒体教室也能更方便的将实际场景照片和二维CAD图纸进行对比,视觉上冲击力强,学生容易更快、更简单的知道自己要学习的是什么类型的软件。而对于基本工具的使用,教师采取在实训课堂讲解演示,同时学生模拟教师操作进行反复练习,将CAD软件的计算机操作流程形成熟练的概念,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制图习惯。这一阶段时间相对整体的教学过程来说相对较短,而且教师的讲解可以从开始的详细到后来的逐渐引导学生按照已有知识的学习规则自学,教师在必要地方进行提示引导,在实训课中,是实例展示――学生剖析――讨论方法――实际绘制――发现问题――教师引导解决――巩固练习――综合创新――知识延伸的一个过程。在实训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逐渐从讲解――模仿到提示――探索再到任务――创作的一个过程。而实训课堂的运用也是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无论是在CAD学习的初中期还是后期,都必须要在实训课堂中完成各种最终展示的图纸效果。只不过就是它从一开始的传授课堂逐渐变成了讨论课堂的创新课程,即从课堂变成了工作室。
1.2无限延展课堂――实训与课堂外穿插
建筑CAD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不但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软件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还要将空间几何与阴影透视知识,建筑相关知识,材料工艺等知识都综合运用起来。这些知识只靠讲解、图片展示是很难让学生真/EN解的。死记硬背又会让学生的学习回到原点。在行动教学中,我们尝试将课堂无限延伸,让学生走出去,动起来。在开始的行动中,可以让学生先从身边的简单小巧的建筑原件开始。
例如:让学生绘制校园操场平面图,可以从图纸中的一个个组成部分中分解出一个个小的行动项目。校园一侧的休闲长椅,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当场绘制手绘平面小稿,精确记录尺寸。测绘距离,实地观察触摸了解实体的材料特性。教师可以在教室外课堂讲解相关知识如材料的运用原理,然后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测绘完成后,通过网络、查阅资料等了解材料运用原理,了解人体工程学,建筑规划学等相关知识。实地考察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接触到实物,充分让学生行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测量、记录、自主学习。丰富了阅历,扩展了知识面。同时,学习的必趣会更高涨,当学生把自己亲手测量搜集的资料在实训课堂用CAD软件绘制出来时,胸有成竹的成就感让学生有了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同时也会更积极的规划学习自己未知的知识。
对于高层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学生无法完成亲身测绘,这就要学生要走入建筑公司、设计公司去和在职人员接触。与这些工人、设计师等各类行业内相关人员的接触,可以让学生在交谈中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直接看到成功的CAD成型图纸,与自己的作品有所比较、了解,让学生知道自己有何差距、如何消除差距。最终回到实训课堂,完成自己观察到的项目实例,中间融入交流中得到的绘图技巧,绘图要求,教师具有行动项目策划和学生项目实施指导的重要作用。
无论是多媒体课堂、实训课堂、还是延伸课外课堂。最终目的都是为学生行动提供每一阶段必须的场地,在这一特定场地中,学生逐步以主体身份完成CAD学习、相关知识积累的过程。多样的行动课堂可以调整顺序和交叉结合,在行动课堂的结尾阶段,多媒体课堂又可以成为成果展示交流的展示场地,课外课堂的人物元素又可以成为CAD作品验收评价的必要组成点。
2 教学内容延伸
行动教学应用于CAD中,课堂空间广阔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也更丰富多彩。行动教学只是有了大的骨架主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随学生情况、场地情况、企业需求情况灵活运用。
2.1授课内容、方式、技巧的延伸
在实际教学要立足于知识点,走出教材。这就要教师在设计整个CAD课程前做足各项工作。教师必须先吃透教材,将软件操作烂熟于心,有反复研究制作技巧的基础,并且有企业实践的经验。在设计课程时,将社会需求、学生特点、行动方式、可预测问题充分考虑进去,还要做到以实际情况作细微调整。授课的内容开始阶段要多设计学生能够看得见、读得懂的实例进行引导。在案例的选择中,遵循简单物体――身边课测量物体――自主考察了解物体的规律。比如:当学生学会绘制直线、矩形、圆形等基础物体时,可以加入学生测量绘制室内平面图、立面图的内容。
在授课方式上,要注重引导,开始可以给学生建立一个学习的流程体系。如教师会进行必要讲解的知识,会提出应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练习理解,让学生在项目制作中自己提出问题的知识等等。教师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内容的讲授时间,将教授的语言变为问题式,引导式,任务布置式,出错纠错式的语言。让学生在CAD学习中从模仿制作的简单大脑活动方式变为思考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主动发现问题并乐于自主寻找解决方式的活跃大脑活动方式。例如在“偏移”命令的学习中,存在闭合图形与直线绘制图形偏移效果不同的现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使用两种不同方式,将已经绘制好的同尺寸矩形让学生进行相同步骤的偏移。当学生发现问题时,必然会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基础图形的不同点,思考出现偏移不同的原因,并归纳总结出偏移使用时的原则。接着给出综合实例任务,其中包含了两种不同的偏移效果,让学生找出不同,根据每部分的特点指出应该使用的方法,然后实践,这样可让学生深刻的记忆这一知识点。
CAD制图在绘制时,同一图形可能有不同的绘制方式,但有的绘制图形会提高绘图效率,在开始的学习阶段容易出现只使用一种或特定几种绘图方式的问题。而忽略了绘图前的整体观察分析,忽略绘制计划的实施。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提示学生注意练习绘图技巧。可以通过开始告诉学生如何设置绘制思路,到提示学生应从哪些地方入手寻找更有效的绘制方法,再到让学生能自主养成绘图前综合分析拓展思路,使用有效技巧的习惯。
2.2学习方式、习惯的延伸
行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从学生情况出发,灵活搭配。学生要打破个人单独行动的旧的学习方式,采取团队组合的方式。在完成课堂任务时,团队间应是积极交流配合的关系。在课堂外行动时,应当由组织者合理分工,可以采用无尽所用的原则,运用每个团队成员的优势进行;也要采用避长促短的原则,让每个成员不去回避自己的劣势。例如:有些学生平时不够严谨,在制图时会出现不精确制图的原则性问题,这在CAD制图中是硬伤。可以在团队任务布置时,让这类学生等担任测量员记录员的角色。有些同学不会同他人交流,那就可以在室外课堂中,安排他去与企业人员交谈,了解相关知识,带回企业任务。这样的调整和安排,能够使CAD教学真正的转型为全员行动,任务导向。
3 社会课堂反馈
整个课堂设计中的课堂评价反馈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评价包括综合素质评价、课堂不同成员评价。在CAD课程学习的必要阶段和最终成果验收阶段需要每个人的学习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个人评价和互评,师生互评,企业人员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内容应当是技能水平评价和个人素质评价并进。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法;建筑CAD;应用与实践
1.引言
《建筑CAD》课程是建筑工程类相关专业,如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是将传统建筑制图与现代信息技术通用绘图软件AutoCAD相结合,以天正建筑(TArch)等应用软件教学相融合性课程。《建筑CAD》课程是建筑工程制图、工程识图、建筑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体系的补充与延伸。
我院(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建筑CAD》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AutoCAD与天正建筑软件,让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在熟练操作基本命令及绘制工程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前提下,能够熟练地绘制各种工程图,能熟练地应用天正建筑软件,快速绘制建筑工程图,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其它工程图的技能。
2.模块化教学法应用
2.1模块化教学内涵
模块化教学模式,主要以“MES”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和“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它们的区别在于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而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它们的共性与内涵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这也正是职业教育目标所强调的,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扎实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
2.2 模块化教学在职业教育的应用
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灵活划分、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知识、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其成为一名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本科层次以上的教育,高职教育突出的在于应用,在于具有某一工作技能,而模块化教学的内涵与应用正是“能力为本”培养的体现,所以模块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2.3 模块化教学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的应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版)中的结构要求指出:基本资源须按照课程概要、教学单元、教学资源,或按照课程概要、课程模块、教学单元和教学资源来组织。其中的课程模块正是模块化进行组织教学的重要体现与应用,各教学模块课程模块由模块概要、教学单元集合、模块作业等构成,可理解为课程的章和节。
3.建筑CAD课程模块教学应用与实践
3.1 关于建筑CAD课程
建筑CAD课是《建筑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简称,是将传统建筑制图与现代信息技术绘图软件相结合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于行动导向的职教理论指导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定位,满足高职教育专业计划中人才规格的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的实训要求。是从事工程设计及CAD建筑绘图应用的基础,课程共 60学时。
课程是通过学习AutoCAD与天正建筑软件两个软件,让学生熟练掌握与利用AutoCAD基本操作技能,熟练地操作基本命令来绘制工程图,并通过课程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工程制图的相关规范的理解,掌握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熟练地绘制各种工程图,如建筑施工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详图)、结构施工图等。通过天正建筑软件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利用天正建筑软件,快速绘制建筑工程图,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其它工程图的技能。AutoCAD通用软件侧重于基础训练与制图规范的掌握,天正建筑软件则重于实际应用。
3.2 建筑CAD课程模块化单元的应用划分
建筑CAD课程是在60学时内完成AutoCAD与天正建筑两个软件的讲解、实习、实训、考核,课程知识点多,而现行的教材编写的关于AutoCAD教材一般以是一个学期,70左右学时编写,所以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知识模块单元的教学方法,不完全以教材的章节为顺序教学,将两个软件划分为不同的知识单元(模块)教学。通过精心的教学模块划分,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划分到不同的教学模块中,在大纲的编写,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实习实训资源的编写都围绕模块进行。例如将通过矩形命令REC的宽度、标高、厚度等参数的讲授时,同将AutoCAD的各种视图模式、视觉样式、三维动态观察等知识点融合其中讲解,还可以进一步讲解平面窗、剖面窗的绘制、定数等分、点样式的设置,对像捕捉等知识点融于其中讲授。建筑CAD课程模块划分如表1。
模块在划分时要将整个课程,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划分在不同的模块中,如模块6:综合实例,模块主要内容有:CAD的综合实例项目(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绘制)图框与布图、打印出图技术,文字与尺寸标注等。
模块在划分时对于各项主要内容,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如根据不同的专业,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内容。如第7模块,CAD复结、建筑工程图与结构施工图、建筑大样图、三维图基础部分,要求学生了解三维实体的绘制与编辑,面域创建及布尔运算、三维视图与观察,掌握建筑结构施工图,熟练掌握与应用,建筑工程大样详图的绘制技巧。
3.3 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与建设中的实践
建筑CAD课程是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程,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应用技能之一,在学院市级精品课程《建筑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设过程中,模块化教学模式得以应用、在2012年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中,明确提出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版)的要求,整个课程的教学组织以模块为教学单元,将整个课程分为15个基本模块,AutoCAD分为7个模块,天正建筑软件也分为7个模块,还有一个综合考核模块。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学习指导教学课程录像、演示文稿、教案、实习实训、作业等主要教学资源都是以模块为单元进行组织教学与课程建设,
4.建筑CAD课程模块教学提升与发展分析
建筑CAD课程是一门专业应用非常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建筑工程类相关知识、掌握常见的建筑制图规范,并结合规范与知识进行讲解,让这门课程真正成为建筑相关专业的课程的补充与延伸。
学生通过建筑CAD课程的学习,能快速利用计算机绘制建筑工程图,课程教学要能满足学生在毕业后,在建筑相关单位,不同工作岗位群中对计算机绘图需求,培养学生毕业前,就拥有能完成相关岗位绘图的能力,实现毕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教学目标。
如何提升模块化教学质量呢?如何推进模块化教学法在建筑CAD课程中的发展应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部份建筑CAD教师,因历史原因由计算机教师担任,他们有些缺乏建筑专业背景,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更利于课程的教学;
第二:建筑CAD教师与建筑制图课程老师相互配合,提升学生在建筑制图课程学习的质量与知识,将更利于建筑CAD课程的学习;
第三:精心制作与划分模块,各个教师可以根据自我教学习惯,将整个课程的知识点融合于不同模块中进行教学,特别要模块化与实例项目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模块划分知识点要完整、要灵活而不呆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类别、所授课程的特点等各种不同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模块教学法来完成教学,达到所要求的教学效果。
第四:教学过程中,要将建筑制图的相关规范引入教学课堂中,各种建筑工程制严格按相关规范、以及建筑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与绘制。
第五:编写模块化校本教材与模块化实习、实训图集或教材。将所有建筑CAD课程相关知识要点设计有图集或教材中,利于教师教学,学后课后实训。
5.总结
总之,模块化教学法是应用于建筑CAD一种很好的教学法,再结合实例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模块化教学法是建筑CAD课程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教学法。当然任何一门课程要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都需要教师以实际的行动去研究、去总结适合于所教课程、所教学生的教学法,要以学生为本,以校为家,用心去教,用心去激发学生学的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之根本。
参考文献:
[1]王晶莹,高鸿翔.高职《土建工程CAD》课程模块化改革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纵横.2011年16期.
[2]卞素兰. 模块化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探索应用.科技风[J].2008年1月(上)
作者简介:
王武兵:(1971—),男,硕士,副教授,重庆市市级精品课《建筑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讲教师,现任教于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TH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08-001
职业中学的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特别是刚从中学进入职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困难、迷惑、不知从何下手的课程。对于职一的新生学习专业课,关键是教师能否在授课时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斗志,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一年级开设的《机械制图》这一课程的教学情况,总结一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体会。
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
《机械制图》课程对于职一学生是属于全新的课程内容,它以生产实际的机械为依托,对机械进行拆分,并根据视图的基本原则,想象并绘制该零件的其他视图,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扎实的制图基本功。如何在规定的课时教学时间发挥出更有成效的教学,就必须在教学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更合适的学习环境。
1.充分利用实训室模型现场教学,做到讲练结合。在实训室教学,利用真实零件或模型,在《机械制图》的初期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提供丰富的技术资料和支持。我们以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房等网络教学环境为支持,利用PPT图片给学生直观的零件外形,利用AUTOCAD和CAXA软件制作零件的多面外观和剖分表达。在班级QQ群里向学生提供网络参考例题和练习,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课件,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3.有效利用真实零件。到车工和数控车间进行参观和实训,以真实的零件加工和设计图,来考察和检验学生对零件的认识和学习效果。通过对零件的测量、检验、分析和比较,把书本的平面知识和实际的立体物体之间的尺寸表达、形状表达、面与面间的特征表达一一对应起来,从而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后续《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从学生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建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般性的整体策略或规划,掌握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和整体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自觉调节和控制。
1.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目的。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目的,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每个章节开始教学时,必须明确告知学生该章节的学习要求,在每个授课课时明确教学和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要使学生明白自己要参与的是什么样的活动,可以获得哪些经验和知识,从而避免盲从和不知所措。
2.向学生教授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可以在闲暇时传授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如笔记法、提纲法、循环法、复习法等,通过教师自身学习和他人的成功学习,和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情况下用哪些学习的方法比较合适,从而推己及人的在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境中使用这些方法。
3.理清学习步骤,自觉调整学习过程。根据认知活动的特点,教导学生学会在学习前,制定学习计划,科学的安排学习时间,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进行内容的预习,根据教师的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知识要求,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听课,并在课堂和课后的练习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和反思。
三、通过“教学做”的有机融合,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尤其如此。
1.用“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机械零件实训室、零件生产车间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认识范围,了解到形形形状的零件。在授课过程中,也运用相关的零件实物和模型进行投影演示。通过切割橡皮泥、积木组装搭建,观察并思考物体如何用线条表达。利用实训周进行车工和钳工训练,加工制造一些零件,在加工制造的过程中又渗透了尺寸标注和尺寸的计算。让学生通过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从而激起对知识的探索兴趣。
2.用“做”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安排授课进程时,往往因为课时原因,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内容进行时间的安排,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效果。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可能在实施中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做”在课堂上等一等学生,让学生经过思考去发现问题、大胆想象、总结规律,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发现学习,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3.用“做”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竞争和表现自我。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等方法,引导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尝试、获得,通过活动的进行正确认识他人、协调合作,正确评价自我发展,达成目标程度。
四、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分类指导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个体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接受知识的先后有异,在教学中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也不适合用同一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学生。因此,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分类指导方案。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对全面掌握课本知识缺乏信心的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力求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在学习中都有收获。
总之,在中职一年级的专业课教学中,根据中职培养目标,注重实用知识和能力培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用强烈的责任心,扎实的专业技能,勇于开拓、勇于创新,那么,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学习中必然能收获到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一体化教学 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土木工程建设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业,《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同样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基础课程,要想《建筑工程制与识图》的教学内容更合理,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同时做到统筹安排,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有条理系统化,将重复内容尽可能的减少扩大学习范围,缩短《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教学间,提高教学速度和效率,同时在教学质量上也能明显的提高,让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1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传统教学探析
很多的老师和学生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把《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当成一门非重点的基础课程。值得说明的是,在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都在不断的快速更新进步,这对老师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教学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对应的提高要求。那么为了适应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能力的新要求,如何更好更快的达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中的教学目的和知识技能的传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上课内容如何进行安排,什么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就需要教学内容内容的充分剖析,对教学需要和睦充分的解读。
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教学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一般都是先上理论基础课,再进行实际训练,理论和实际没有形成统一的合理,达到对学生对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么课程的教学促进作用,反而放学生之前忘后,,教学活动的层次和顺序较为混乱,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影响了学生读图能力和画图能力的培养,浪费了学生学生和学校宝贵的教学资源和师资。
2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新型教育方式方法。打破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新整、整合、理分了教学资源,这种对于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整理是基于教育效率的现状和教学目标科学制定的。重新整合购置的教学资源,有着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的特点,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好的规避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不科学的教学问题,在增强教学直观性同时,学生以受教育主体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对于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主要有以下优势:
(1)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应用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中时,能够很好的将测绘制图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际训练相结合,让课堂既是理论教室又是实训教室,冲破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理论课同实训课之间的教学壁垒,良好的课程流程和教学内容涉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并轨, 大大的减少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学习时间,同时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2)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际训练相结合, 将枯燥的理论和较为有趣的实践相结合,将抽象知识变成形象实物,让学生可触可感,不单单是提高学生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三维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教学效率将得到明显的提升。
(3)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快速上岗,能够适应企业岗位对于知识和技能的需要。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契合了新课表对于教学的新定义,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这样的方式中学习,让理论更加扎实,实践能力也有所提高。由于实行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的教育方法策略, 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得出课程理论知识,同时让理论知识引导实践,使得实践能力得到理论知识的深化加强。理论和实践技能互相渗透,沟通推进,达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3针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一体化教学的保障
3 . 1 制度保障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先就是要转变教育理念,以符合现展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观指作为导向,推进《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进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以学校推行一体化教学为前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契合了新课表对于教学的新定义,达到教学的统一和协调。
3 . 2 师资保障
师资力量和素质是保证一体化教学质量的保证,让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实际体验《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操作流程,让教师和企业对接,避免出现教学和实际脱轨,实现学校企业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以及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教学水平,理论和实践的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只有教师理论知识扎实,同时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方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实现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双促进。
3 . 3 设备保障
先进的教学设备是确保一体化教学有效实施的条件,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设备,建造出《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的专业教室。方能更好更快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周斌. 一体化教学思维的理论与实践,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
[2] 胡济群.浅谈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影响,理论探索,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