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

时间:2022-12-17 16:27:26

导语:在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 课程知识体系 改革创新

前言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中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连接传统中药学科知识与现代药学知识的桥梁与纽带。为了保证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药用植物学长期采用形态构造、系统分类两大部分,这种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已经难以满足中医药学科的发展需要。对此,我们必须结合当前药用植物学科的发展趋势,对药用植物学的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创新。

一、探索、建立新的课程知识体系

当前的药用植物学以描述为主,教学内容主要由形态构造、系统分类两部分构成。形态解剖是从细胞到器官的解剖,而分类则主要采用的是恩格勒系统,导致学科的名词、概念过多,分类结构复杂。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国内兴起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即加强知识结构的综合。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药用植物学要将近些年来植物科学领域的新进展全都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将各种分支学科和各种层次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既能够突出经典知识,又可以反映当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新型知识框架体系,从而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1]。

二、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在原有的药用植物学基础课程地位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进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工作,使教学内容突出“新”和“精”。在筛选过程中要掌握筛选的度,即要在充分考虑基础课程性质、学生的接受能力、专业差异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更新。目前我国中学的生物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识内容有了很大改动,可是大学的药用植物学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好多年没有进行改动,一些内容与中学教材的内容存在重复现象,比如细胞的结构、分裂等等。而且一些需要深入挖掘的内容却没有提及,比如细胞分裂时的分子机制。所以在更新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对植物概念和生物分界问题进行重新界定。以前都是按照林奈两界系统来讲授知识,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业界已经提出了3界、4界甚至8界系统。虽然尚未达成统一的看法,但是在一些问题上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比如细胞的信号系统。而且向学生讲授一些目前尚无定论的内容,向学生介绍各家的观点,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在2010年的时候,有关部门对《中国药典》进行了修订,所以教学内容也应当跟随药典的变化进行变化。比如在药典中增加了一些横切面的显微鉴别、 分子鉴定等等,这些新增的内容也应当出现在教材之中。而生物技术是目前药用植物学研究领域的重点方向之一,所以也应当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讲解,让学生熟悉这方面的知识。

三、对教学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综合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做实验等方式,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了苔藓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有关知识,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比较一下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试述细胞学说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对药园里的药用植物进行切片,并通过实验观察,对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分析[2]。

(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专题讨论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可以针对课程的有关内容进行专题讨论。比如:讨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对苔藓类植物的大气监测作用进行讨论、模拟植物拟南芥讨论等等。在讨论的内容上要涉及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现实成就以及宏微观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热门研究领域等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拉近学生与科学研究之间的距离。

四、适当增加相关的研究型实验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医药植物学的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比如观察药用植物的外部形态、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做这类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来验证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实验性实验[3]。

教师给学生设定实验题目和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从而拟定详细可行的实验方案,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的假设,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并写出实验报告。在实验题目的设定上要尽量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通过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再通过思考和实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

随着药用植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医用植物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中国药典》也在不断地修订,但是高校的药用植物学的知识体系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发展,它已经跟不上时展变化的要求。所以要对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去伪存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新设计。

【参考文献】

[1]刘薇.关于优化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4(05):11-17.

第2篇

【摘要】

目的在药用植物学验证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方法利用和改变单纯的“讲解-接受”的教学模式;实验中掌握合适的实验时机,多向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验中反复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方法。并简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列入实验教学计划,从基础课阶段开始多门课程共同实施,早期培养的观点。结果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结论 药用植物学中验证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验证性实验;培养;创新意识;探索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大量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探索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改革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改革实验教学的方向之一是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这方面人们探讨的较多。但创新精神,并非只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才能培养。赵媛等[2]曾通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实践了不同教学阶段均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观点,其关系见图 1 。作者通过探索认为,在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并且还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在药用植物学验证性实验中,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通过药用植物学的实践教学,探索总结了在验证性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

1 探索与实践

1.1 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实验中,多为验证性、描述性实验内容。按一般的教学实验方法,单纯的应用“讲解-接受”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从图 1 可见,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专业基础课阶段有很大关系。为了充分利用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中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们将“讲解-接受”教学模式,改变为如下方法。(见图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实际操作。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1.2 实验中掌握合适时机,多向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中,作者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实验原理、操作方法等理论和技能,达到该项实验的实验目的时,开始逆向引导学生对该项实验的方法、原理等进行复习、回顾、归纳,理清实验原理、方法、注意事项等,然后纵向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对该实验的新方法、操作步骤等,设计构思,并把这种构思活动向纵深处继续引导,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出新的、具体的实验方法。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实际操作,以验证新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实验创新的能力和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如:在做中药桔皮的油室观察实验时,学生按实验内容、操作方法,切制显微观察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了油室的大小、形状、分布、数量等。绘制显微特征图,写出实验报告。达到了预定的实验目的,实验完成。按一般情况,实验即为结束。此刻学生已具备创新的技能,思想基础和外部环境,为引导学生创新的有利时机。作者便采用“设疑法”,迅速向学生提出:结合学过的知识,自己能否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法,观察桔皮的油室大小、数量等?接着,我们进一步具体引导:可否改变桔皮的切片方向,切片部位制片观察油室?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灵感。此时,学生探索实验的兴趣、积极性、成功欲就调动起来了,思维活跃了。有的学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改变了桔皮的切制片方向,由纵切法改为横切制片;有的学生改变了切制片部位,由纵切断面制片,改为侧平面部位切制片等,不一而足。实验观察发现,有的切制片所显油室,不仅数量多易观察,且更完整。

在学生完成了自己的构思、设计,获得成功之后,探索实验的积极性、信心增强。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有利时机又一次到来。作者顺势横向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设计观察果实、种子或其他类药材中的油室。学生较为顺利地设计出生姜、橙子、柚子皮、花生、核桃仁等,切制片于显微镜下观察所含油室或油细胞的情况。学生的创新意识再一次受到培养。

还有的同学思路大开,思考更为广泛,认为桔皮香味较浓,可能含有挥发性成分。此问题已超出切制片观察油室的内容。表明学生的纵向思维活跃,创新意识的产生。适时引导,可萌发创新内容。作者感到很高兴,告诉学生桔皮中含有挥发油。作者又顺势纵向引导,向学生提出:能否检验和提取桔皮中的挥发油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了用“蒸馏法”检验测定和提取得到中药桔皮中挥发油的设想。

1.3 在实验中反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性、创新性意识的产生、强化、发展、形成,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培养。在用显微镜观察松针叶树脂道的实验中,作者有意识的培养、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性思维。当学生按实验内容,操作方法切制显微观察片,完成了观察松针叶树脂道时。作者先逆向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已做的实验内容。然后纵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向学生提出:根据本人已掌握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本实验你有何新的实验方法或改进,改变实验方法及设想等等问题。

学生经过思考,很快设计出由横切松针叶制片改为纵切制片法观察树脂道的方法。作者继续引导学生纵、横向的思维后,有的同学提出了检验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部位的松针叶树脂道有何不同。有些同学提出了松树脂和松针叶中所含树脂化学成分是否相同、是如何形成的、与环境有无关系、有什么药用、医疗效果、经济价值等问题。多种问题的提出,意味着学生创新意识、思维的产生和开拓。

2 讨论

2.1 各教学阶段与创新人才培养均有关系,应早期培养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源头,图1中表明了,专业课 3 大教学阶段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未谈及基础课阶段实验。张志洁等[5],在“验证性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一文中,实践了本科一年级学生的化学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作者认为,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各教学阶段也有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关系。(见图3)。故应从基础课阶段开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应列入实验计划实施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内容列入实验教学计划从基础课阶段开始,多门课程有组织的共同早期实施,并建立考核办法,评定标准,奖励机制。使之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既使师生双方有所遵循,便于操作。又是“法律”意义的教学文件,必须执行和执行的保障。

3 结语

经过药用植物学中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探索。培养、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提出设想,思考问题的思路,范围有所拓展。从一种实验内容,逐步多向拓展实验项目和范围。涉及到了植物生长环境、化学成分、经济价值、药用、医疗和实验方法的设计等方面。尽管有些内容是初步的设想和一般的方法改变等,较为肤浅。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性思维、实验操作能力均受到了培养。如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内容,列入教学大纲、实验计划,多门课程有组织的实施,早期培养。定会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等方面,有更好的作为。

参考文献

[1]马庆水.突出创新 强化管理 全面推进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25(1):1.

[2]赵媛,韩雪珍.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238.

[3]陈艾华,李 岚,傅戈雁,等.创新教育与实验教学并行培养模式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3):4.

第3篇

摘要: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但是生药学个论内容烦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对生药学教学进行了改革。改革方法如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把实验室作为第二课堂,建立参与与讨论式的授课模式;重视实践教学,建立实习基地和开放式标本馆;考核方式由终结性考核变为过程性考核。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生药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生药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11-02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属于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它是一门“应用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1]。潍坊医学院于2006年新设药学专业至今,针对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药学已经开设了八年。生药学和其他药学专业课不同,生药学个论中需要掌握约100种重要生药的基源、采制、产销、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等。生药学虽然学习内容较为简单易懂,许多内容学生都可以自学,但是各类生药却容易混淆,需要费时、费力去记忆,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枯燥、无趣,学习兴趣不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生药鉴定的基本素质。提高生药学的教学质量,是在生药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对生药学教学进行了下列改革。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生药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乏味的问题,课件制作需生动有趣,引用大量图片,如生药基源植物图片、生药性状图片、生药显微图片等。在课堂讲述时使用启发式、问题式、导入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多媒体中加入视频,如冬虫夏草的伪品区分;在讲述川乌时,加入相关草乌中毒及急救的相关视频,学生有了较直观的认识,学习积极性提高,对相关知识印象深刻,以加深记忆。此外,在授课过程当中,将一些有趣的民间传说穿插到课堂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如麻黄、何首乌、当归、黄连的名称来源,人参、柴胡、川芎等相关的民间故事,加深学生对生药特征和功效的记忆。

二、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开辟实验室为第二课堂,建立参与与讨论式的授课模式

传统的理论授课都在多媒体教室,对于个论中部分被子植物类生药,我们试行在实验室进行讲述(实验室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参照多媒w课件或对照生药讲述完生药的性状时,学生可以直接观察药材的外部特征。教师讲述显微特征时,学生可以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横切面装片和粉末装片。简单的化学鉴别也可以当堂完成,如黄连的粉末加稀盐酸,在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黄色针状结晶析出。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最直观的药材认识,避免死记硬背,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对于个论中部分生药的药理作用及功效等,我们采用参与与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源自英国[2]。“参与式教学”主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参与,全面提高学习质量。我们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8人左右,一般在上课前二周通知学生准备,让学生重点查阅相关生药的药理作用研究及最新研究进展。每组准备二种生药,分工交流讨论,共同制作PPT,讲述时随机抽取1人进行讲述,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自由进行提问。最后由老师进行提问、总结及评价。但是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有限、讲述水平参差不齐、讲述内容或表达有误、重点不突出、语言表达能力差等因素,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预留20分钟的时间进行评价,重新总结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及时纠正表述有误的学生,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另外,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课后教师把自己制作的PPT再传给学生。参与式与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缺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

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自开设生药学以来,我们选择潍坊临朐沂山、潍坊浮烟山森林公园、潍坊植物园作为野外实习基地,开展为期3天的野外实习,在认识中药原植物的同时,还制作腊叶标本,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全面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药学院还建立了50平方米的开放式生药标本室,各类生药陈列在玻璃柜中,全天自由开放,学生可以随时观察生药性状,充分满足学生对各类生药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四、考核方式由终结性考核变为过程性考核

考试作为教师教学过程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生药学传统的考试仅仅局限于期末考试,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察,考试评价不合理。我们对生药学课程实行考试改革,逐步由终结性考核过渡为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内容:(1)4次随机单元测验(10分);(2)学生独立撰写小论文(10分);(3)实验考核(10分);(4)实验报告及学生互评(10分);(5)期末考试(60分)。

(1)平时单元测验每学期4次,事先不通知,在课堂当堂完成,时间20分钟左右,这样既可以提高到课率,又可以督促学生课堂认真听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学生独立撰写关于对中西药的看法和中药未来发展趋势的小论文,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天然药物资源的观念,还可以增强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医药发展学习的志向。(3)对生药学实验考核进行改进,实验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①认识常见的中药,将常见的生药放在实验台上,让学生依次辨别,并讲述药材的名称、来源、药用部位;②粉末药材辨认,让学生自己制作水合氯醛实验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找出各部分的构造。(4)除平时的实验报告成绩外,我们还增加了实验小组各成员互评得分,实验小组每人根据成员平时在实验课的表现打分,平均分即为个人得分。生药学实验考核引入学生互评,使学生相互督促、相互学习、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3]。(5)学期期末考试。我们对期末考试内容进行了改革,除了传统的考试类型外,还增加了考察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性题目。

总之,生药学虽然是一门记忆难度较大、比较枯燥的课程,但是通过上述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后,我们将对“生药学”这门课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案,以期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的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少青.生药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过增元.倡导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3,(20).

[3]邱德敏,雷光东.在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中开展学生互评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8(12).

第4篇

关键词:药学;教学;创新研究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216-02

一、前言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由教育部启动,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实践的能力[1]。本文以药学专业为例,结合指导学生创新研究项目过程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有效指导药学专业学生实施创新研究项目做出了几点思考。

二、药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创新研究项目的意义

药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验操作,又以实践收获反哺理论知识。这个过程既是提高药学学生专业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平台;又是对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磨砺,其所感所获对自身未来努力方向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1.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在药学项目的创新实验中,以项目目标为导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具体的实验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开启学生创新之门。创新性实验又以其专业性和研究性为主要特点,在实验操作中,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形成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

2.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药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和实验中来,用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知识,真正把知识从传播载体中的抽象概念变为现实工作中可触可感的形象事物。在知识运用和动手操作中,明所缺、知不足,认清自己的各项能力,确立努力方向,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团队协作与沟通。在现代社会中,医疗、商业、金融、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开展都离不开“团队”。大学生创新性项目要求3―5人组建团队,在实验中,无论是集思广益还是合理分工,都是把大家的力量融入一个团队之中。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间协作与沟通,有各司其职的协同配合,也有集中攻关的各抒己见。合作与沟通是项目研究中的关键,也是同学们在项目中所能得到锻炼的重要一项。

4.资料检索以及论文写作。首先,创新小组需要组织撰写创新项目申请书,构思项目的内容和实验方案。然后,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对研究背景和瓶颈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而且需要学生能够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知识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案。最后,创新小组需要撰写项目的结题报告或者研究成果形成的学术论文。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接触更多、更深入、更专业的学术知识,大大提升了文献检索和论文撰写能力,并逐步规范了各项文本类的编写形式,以及汇总成果能力。

三、药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创新研究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1.实施时间。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最好是大二下或大三的学生[2]。这个阶段虽然有很大的学习压力,但前期的基础课或专业课都打好了一定的基础,如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免疫学等课程都修完了,有机化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分析化学等课程正在学习;此时参加创新项目的研究,既能巩固理论基础,又能拓展专业技能。

2.创新研究项目的选题。指导教师在选题时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现阶段的科研素质与水平,由于创新小组成员是大二或大三的学生,创新研究项目的选题通常要高于平常的教学验证性实验,以达到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如:2009年,我们的选题“g莶草(Siegesbeckiae)促进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活性部位的研究”、2011年“2种药用真菌的训化与活性成分研究”、2013年“金线莲抗糖尿病内生真菌的筛选”、2016年“树舌灵芝的培育与活性成分研究”等,这些课题难度适中、深度适宜、研究内容具体、结题也不难。

3.创新项目申报管理。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由院系教学管理办公室制订规范的制度,指导教师拟定项目名称与研究内容,学生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和项目团队负责人,院系再组织专家对所申报的团队和项目进行审核,确保申请项目的质量。

4.项目的实施和结题管理措施。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严格把关。如在“树舌灵芝的培育与活性成分研究”项目中,在采用组织块法对高等真菌进行分离的步骤中,我们进行手把手的教学,确保获得纯化菌种,因为后面的“活性成分研究”必须依赖于前期的菌种训化;而对次生代谢产物成分研究则按常规流程,放手让学生去做。项目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对实验方案、操作、影响因素、实验报告、实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自评与互评,每半个月向导师汇报实验进展,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按进度进行项目的期中检查和结题检查。在结题验收阶段,训练和培养学生撰写项目总结甚至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最后,院系组织专家按学科群分组,对材料审查和现场答辩两个环节进行结题验收。

四、药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创新研究项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参与意识。有的学生对科研不太感兴趣,只想把课程学好能顺利毕业就行;有的学生觉得课程压力大、无暇顾及其他,担心再参加科研创新项目会两头顾不上,出现课程未学好、项目没做好等情况。对于此,指导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宣传和鼓励,让大家对创新性实验的意义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推荐,让有能力的学生有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又不增加较薄弱学生的负担。

2.“混经历”或者“等、靠、要”。有的学生盲从地参与了创新研究项目团队,但在实验的目的意义、实验方案、技术路线、操作步骤等方面完全等着指导老师手把手地教,或者只等着团队负责人去完成,自己不积极主动地作为。这样一来,参加创新性实验就完全失去了本质意义,因为主动作为、积极思考才能在创新中成长,在实践中成熟。对此,指导教师要在“双向选择”之初提要求、讲清楚,老师只负责关键步骤的指导,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每个团队成员对具体内容都要明确分工,任务落实到人[3]。如在“树舌灵芝的培育与活性成分研究”项目中,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培育管理与条件、树舌灵芝抗炎药效物质基础三个方面,分别确定负责人和辅助人。让人人都能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担任相应岗位,履行相应职责,使其知晓自己的工作效益将会影响到整个团队,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和毅力来进行整个实验。

3.正确引导。学生刚接触项目时往往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但老师需要积极引导,讨论式启发,让学生先拟定方案,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4]。作为指导教师,没有必要去监管每个实验细节,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甚至得到阴性结果。如在“g莶草(Siegesbeckiae)促进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活性部位的研究”中,采用异戊巴比妥麻醉大鼠,具体的剂量与操作,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看视频,自己想办法解决。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树舌灵芝的培育与活性成分研究”,由硕士生带领大创团队具体实施,最终项目顺利结题。

五、总结

药学大学生参与创新性项目的研究,既能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树立科研思维,从而提升综合能力,达到竞争优势,促进就业和创业;同时,又能让学生提前接触专业领域、接触科学研究、接触导师,使其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科学预期,还能为考研和读研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指南[Z].2007:6.

[2]姚静,周建平.药学类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选题与实施建议[J].药学教育,2014,30(6):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