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金融业务论文

时间:2022-05-14 07:43:13

导语:在金融业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金融业务论文

第1篇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给金融业务的推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金融机构对网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银行等金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但同时也给金融信息的安全带来了更大和更多的风险。由于金融业务的特殊性,要求金融网络必须是“健壮”的,甚至在“带病”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具有足够的性能以维持业务的正常运行,金融信息网络相关的软硬件支撑必须能保证24小时×365天可靠运转;金融信息网络必须是安全的,要有严格的用户验证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本文主要分析了现行金融业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一、互联网环境下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

在黑客行为商业化日趋明显的今天,金融行业由于其信息内容的敏感性,自然而然地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从目前来看,金融信息网络受到的攻击主要来自以下途径:

1,非授权访问。目前。大量基于网络的金融业务产品(如增值业务、业务、网上支付等)的推广,需要广泛的网络支持才能实现,这必然要求金融业务部门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对外互联接口。因此金融企业信息对外开放的程度会加深,受到攻击的途径也就更加多样和复杂。很多黑客利用系统漏洞或者网络安全策略的缺陷非法侵入金融企业网络内部,窃取大量的敏感信息、篡改系统数据或用户资料、泄露敏感信息,给金融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2,非法窃取账户等机密信息。用户账户密码信息的失窃事件时有发生,盗窃用户账户也是大多数普通攻击者的目的。攻击者往往采用搭线、嗅探工具等方式窃取用户的数据,并在需要的情况下解密用户的敏感信息,或者通过木马之类的手段对用户的信息进行截取并发送给攻击者。

3,内部破坏。据统计,在所有网络攻击事件中,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占总量的80%。对于金融业务网络来说,尽管由于其承担任务的特殊性,从管理上会尽最大可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但对于熟悉金融业务和计算机技术的人而言,仍然有可能利用其掌握的知识篡改系统数据、泄露信息。

4,病毒侵扰。日趋扩大的网络环境为病毒的大量传播提供了条件,网络病毒已经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广泛的影响。随着国内多种操作系统的普及,除了Windows平台的病毒外,针对其他操作系统平台的病毒也逐渐增多,对于广泛使用UNIX的银行等金融部门来说,更是越来越容易受到病毒的侵扰。更何况很多金融部门的计算机本身就是使用Windows,一旦中毒会影响到通讯子网的运行,甚至会导致网络及其承担业务的瘫痪。

5,拒绝服务。拒绝服务简称DOS(DENIALOFSERVICE)攻击,目前常用的是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由于这种攻击并不是利用系统漏洞,而是直接使用SYNFLOODING方式,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攻击方式,故非常难以防范。拒绝服务攻击发生时会导致被攻击主机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比如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等,由于其服务器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访问,其受到拒绝服务攻击的可能性相当大。一旦受到攻击或由于安全策略等其他问题而出现无法提供正常服务的情况,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更会给企业带来信誉上的损害。

二、金融网络安全风险根源及共性分析

如前所述,虽然金融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既有可能来自网络外部也有可能来自网络内部。但究其原因,导致安全风险的根源不外乎两种:技术漏洞和管理漏洞。金融信息安全面临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环境的改变。利用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极大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也给普通用户办理金融业务带来了便利,但由于金融网络和普通用户接入互联网使用了相同的TCP/IP协议,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金融服务和用户的关系与实现网络化之前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服务商和客户的网络基于相同的TCP/IP协议,从网络技术角度上看,用户获得了以往任何形式下都不具备的和服务商几乎相同的“话语权”。因此,不法分子假冒银行实施诈骗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很多对网络不熟悉或者粗心大意的用户为此遭受了经济损失。另外,用户连人互联网的成本降低使得使用网上金融业务的用户数不断增加,黑客利用技术手段窃取用户银行账号、密码的可能性随之提高,木马、间谍软件都是比较常见的方式。网络环境的改善和上网用户的增多,也为某些针对服务器的攻击提供了便利条件。若黑客计划针对某金融服务器展开DDOs攻击,黑客找到能够长时间开机且拥有良好带宽条件“受控电脑”的难度也在迅速下降,这就为其攻击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并且,黑客在实施攻击行为时往往会采用多级“跳板”的方式,即不直接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攻击目标主机,而是先攻陷几台中间计算机并以它们为跳板进行攻击,这极大地增加了网上取证和追查的难度。也使很多网上金融犯罪人员存有侥幸心理。

2,国内软件平台环境较为单一。目前很多新的金融产品是基于互联网支持的,采用最多的方式就是WEB方式,从用户使用的便利性角度来看,采用WEB方式由于不需要特定的软件环境,只要拥有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即可实现对金融网站的访问。但这种模式在信息安全上存在很大的隐患。以最常见的网上银行为例,目前各个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对非IE浏览器的支持大都做得不好,用户只有在Windows平台下使用IE系列浏览器对网上银行进行访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的计算机用户普遍采用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网上银行的开发必然需要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一些用户尝试使用其他平台如LINUX访问网络银行,但发现由于网络银行大多采用了微软的ACTIVEX技术,导致非IE浏览器无法正常访问,即使能够访问也需要很复杂的操作,这种操作甚至是代码级别的,普通用户只能望而却步,从而退回到windows平台,这就使得网络银行应用客户端的单一Windows平台状况更加明显。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在国内拥有最广泛的用户群,因此目前绝大多数黑客软件和病毒等对安全构成威胁的程序都是针对它的,这就使用户个人信息由于木马或间谍软件的原因而泄露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进而增加了用户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三、提高金融信息服务安全的对策

(一)加强金融企业网络相关的研发及其管理工作

这里所指的研发并不仅仅指业务产品的开发,更重要的开发内容是承载金融业务专有通讯协议的开发。由于TCP/LP协议是目前互联网的事实标准,网络化的金融业务也必然要基于此协议,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化金融产品开发工作只能围绕着业务需求。以网上银行为例,目前采用的软件运行模式主要是B/S模式,即采用WEB技术服务,用户通过IE浏览器访问服务器上的相关服务。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户只要能够上网就能够访问网上金融业务,并且操作也非常简单。由于此种模式从根本上是基于开放HTTP协议的,在安全方面必须通过插件等技术形式的支持才能实现。目前尽管很多网上金融服务提供了安全插件,但大都仅仅针对IE浏览器提供支持,采用其他核心技术的浏览器访问时会由于插件问题导致业务不能正常操作。因此,加强对非IE浏览器的支持是提高网络金融业务安全性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段。可以让用户在客户端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尽量降低由于操作系统平台单一所带来的病毒、木马等问题。

从笔者的经验来看,采用专用协议和专用软件服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专用协议由于其不具备开放性,因而更安全。

(二)加强网上信息系统管理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出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各个金融企业也有相关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能否严格执行对于企业的信息安全关系重大。我国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和发达国家仍然有不小的差距,从很多金融信息安全案件来看,安全制度实施不严密占案件总体数量的很大比例。

(三)科学规划业务网络功能和区域

信息安全区域规划是近几年来网络安全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目前尚没有业内公认的严格定义。笔者认为,信息安全区域规划就是根据网络的业务功能、数据流动状况以及企业对不同类别数据不同的安全需求,规划网络的拓扑结构并对关键数据转发节点采用的安全技术进行选择。网络规划方面的缺陷在此称为结构性缺陷。结构性缺陷会导致信息安全实现的难度和成本增加,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比如,需要相互保密的数据流出现在相同的TRUNK链路上,这种情况就是由于网络拓扑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尽管从IEEE802,1Q协议规定上看,两种数据流在逻辑上是隔绝的,但它们通过了公用的链路,因此这种网络结构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和传输效率都是非常不利的。

在金融企业中,目前比较适用的规划方法就是根据业务类型及数据保密分级进行数据区域规划。网络安全区域得以规划并实施后,不同等级的数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被隔离,并且不同区域之间可以设置网闸对访问进行限制和认证,不但能够增强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内部攻击的难度,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四)合理使用并开发网络安全技术

1,合理使用加密技术和VPN技术,探索除WEB以外的其他形式的网络金融业务途径,特别是采用专用客户端并开发专用通讯协议和安全用户界面也是提高系统安全性能的可行途径。

2,引AQOS服务质景,改善关键服务的响应速度,在关键节点不论是数据转发节点还是服务器节点都采用双机热备份。使用状态检测技术,监视关键节点的数据状态,及时发现并抵御拒绝服务(DOS)等异常数据流。在划分了安全区域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加强信息系统抵御和发现黑客攻击的能力。

第2篇

传统的离岸金融业务包括货币信贷、投资、结算、外汇买卖、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和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伴随着新一轮全球性经济衰退,各国对游资监管力度加大,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前景逐渐黯淡,离岸金融业务也积极寻求着转型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之下,海南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的相关研究更显必要、紧迫。

海南省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的宏观环境

(一)天然优势的地理区位

海南省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内靠我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海南省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对海南省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亟需大量的资金及金融服务的支持,海南省离岸金融业务能有效满足此类需求;其次,毗邻香港有利于海南省离岸金融业务的加快发展,海南省离岸金融业务的兴起能有效辅助、巩固香港确立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的地位;最后,海南省与祖国大陆间的天然屏障可以作为防范省内与大陆境内金融系统协同干扰的防火墙。

(二)增长迅速的国民经济

海南省2010年国民经济总值达2064.5亿元,同比增长24.8%,增速位居全国首位,同年地区产业产值均达到历年来的最高点,且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53.67亿元,同比增长27.1%,较2009年同比增速5.27%①。

(三)发展迅猛的金融行业

银行业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末,全省银行类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217.3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8%。金融机构效益显着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547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2.8%。证券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1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8.16倍。保险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全年保险机构承保金额2172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实现保费收入47.95亿元,增长45.0%。

(四)持续加快国际化进程

第3篇

关键词:农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经营模式;创新能力;差异化程度;客户结构;营销管理;品牌效应

个人金融业务是银行在经营中按客户划分市场,对居民个人和家庭提供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以满足其金融需求的业务活动。我国农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顺应时代潮流,在近年来已经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个人金融业务服务开展速度很快,业务产品层出,但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仍然处于“试水阶段”。与国内外先进银行相比,除总体业务发展战略、内部管理、考核机制的完善有差距外,还存在市场营销工作中资源整合能力差、产品创新能力低、现有的理财概念狭窄、业务发展滞后等差距,因而需要尽快找准问题,逐步完善提高。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经营管理仍主要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模式。

行领导是高端客户的推销员,客户经理是企业客户推销员、理财师、柜员是大众客户推销员。虽然也是全员营销,但未形成合力,并不是一个高效的营销系统。例如目前金融产品中,核心部分还是储蓄产品,因为每个银行都有揽存款的任务,一线业务岗位任务尤其重。所以当储户到现金窗口办理存取款业务时,工作人员就会劝说客户继续存款或者购买保险。而理财中心的员工则希望现金窗口的工作人员能向客户宣传其它的理财产品,比如说基金或者理财帐户等。但是现金窗口的员工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起来都比较困难,更不用说帮忙宣传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业务。理财中心的员工都是从事过窗口业务,深知窗口客户资源的优势,但是现在分成了两个服务区域,虽然现金区可以把存款额在10万以上的客户名单给了理财区,但打电话向客户介绍理财产品效果不太好,态度好的往往敷衍说等下一次去银行时到理财中心看看,态度不好的干脆说没时间,感觉上好像是理财中心求现金区介绍客户给他们,这多少让理财中心的员工心情郁闷,大家工作都是为了整个企业,又都是一个支行,怎么能这么不团结?而现金窗口员工则觉得你们的任务为什么要我们帮你们完成,那我们的任务谁来帮助?

二、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市场调研不足。

基于个人金融业务产品是上级行分派的,任务指标也是上级定的,因而基层行只是做单一推销,未能做成功的个人金融产品组合,或捆绑式销售,做成多个客户可以选择的理财方案。成功的产品策略必须拥有增长率和市场份额各不相同的产品组合。高增长的产品需要有现金投入才能获得高市场份额,低增长的产品则应产生大量现金,这两类产品缺一不可。

三、个人金融业务服务不到位,差异化程度低。

目前,农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个人金融业务产品,与他行产品相比,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除了产品推出速度与他行存在差异外,多数服务趋同,产品和服务很快可以相互“复制”,无法形成真正的特色。尽管已建立多间“金钥匙理财中心”,意在为VIP客户提供全方位个人金融业务服务。理财室装修格调清新,设施齐全,不仅可满足VIP客户洽谈业务、办理业务所需,还提供舒适的休闲区,供目标客户小憩,便于拉近距离,交流沟通。硬件环境有了,但理财中心内仅有些基金、保险销售宣传单,以及当期销售的理财产品介绍,配有一个理财师,没有个人金融业务产品的完整介绍,也没有理财方案及理财流程介绍,很难传递理财中心为个人客户融资,个人财产保值增值理念,对客户来说,现在的这种个人金融业务只能说是一种技术服务,而不是让客户真正获得效益的智能服务。因为有些复杂的保险条款常常需要寿险推销员通俗化的解释才能让人弄明白,然而目前由银行的很多保险在理财室里却少有人主动地向顾客推销介绍。一些新的国债、基金等的收益、风险情况也是平常百姓所不熟悉的,单单看一下宣传册,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根本就很难弄明白。而针对普通客户的理财服务仍然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只是提供现有的理财产品和普通的网点服务,以及部分咨询服务,在理财产品的营销宣传和服务上针对性不强。理财中心给客户印象仅是一个基金、保险,以及本外币理财产品的卖场。

四、科技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客户结构不理想。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由于各种原因,或自身开发有难度或等总行统一,至今尚未正常运营,而无法挖掘数据,营销人员很难及时了解个人客户单位、效益怎样,辖内有多少家庭、每个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职业收入等相关信息,很难按一定的标准将众多客户的需求进行分层管理,使营销服务趋于表面化和同质化,难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五、个人金融业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受各种因素影响,个人业务理财经理和客户经理队伍难以建成。一方面,个人客户经理特别是个人金融业务经理队伍不足,阻碍个人金融业务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个人金融业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农业银行B分行取得个人金融理财师资格证的员工只有8人,远不适应个人金融业务规模,而且大部分取得金融理财师资格和参加过理财经理培训的专业人才仍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个人金融业务宣传不得力。

宣传作为促销手段之一,低成本,高效率,应该引起管理层高度重视。农业银行B分行理财产品基本靠网点张贴的传单,和客户的口传,极可能漏掉一些大客户和潜在客户。农业银行B分行有一个网站,栏目有新闻,内部员工通知事项,下载中心等栏目,鱼龙混杂,理财专栏在右下角,很不起眼,其内容仅仅是一些过期的基金知识,以及一些过期的基金行情,及保险的基本知识,对目标受众定位不明确。

七、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管理还是粗放式,客户仅停留在柜员的头脑中。

随着客户经理或管理人员离职,转向其他行,带来客户尤其个人客户的流失;和新型商业银行相比,对营销人员激励不够,或者是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严重挫伤前线人员的积极性,在潜在客户挖掘中处于弱势;再者,促销手段还是比较简单,一些管理人员仍然未能认识到个人金融业务是银行业竞争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无可避免的趋势,他们依然认为,国内金融监管采取分业经营体制,银行不能直接经营证券、保险等行业,现阶段开展个人金融业务仍不具备条件,在考核体制、分配机制等相关配套等激励系统措施不到位,仍然存在“重对公、轻对私”的传统思想,认为个人业务花时间、费工夫、见效慢,做一笔个人贷款与做一笔对公贷款所花费的心血相差不大,但收到的成效相差很远,个人收入上不去、单位业绩上不去,追求短期利益现象严重。

八、品牌建设不足,缺乏知名品牌效应。

第4篇

(1)互联网消费信贷仍处于试点时期目前,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消费信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虚拟信用卡,二是可透支账户。虚拟信用卡由互联网企业提供数据,通过银行发卡平成发卡,如2014年3月支付宝、腾讯联合中信银行拟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因不符合监管机构对于信用卡审核“亲访、亲签、亲核”的要求,已被监管机构暂时叫停。未来,虚拟信用卡的办理、审核流程是否能够符合监管机构对于安全性、反洗钱等方面的要求,将成为其能否投入实际应用的关键。可透支账户形式的网络消费信贷产品目前也仅在小范围内应用,如京东“白条”最长免息期30天,分期付款为3~12期,利率为每期0.5%,违约金为每日0.03%,仅限京东商城使用。与信用卡相比,京东“白条”在分期利率和违约金方面有一定优势。尽管关于监管机构暂停互联网消费分期产品的消息不断,但互联网企业对其的试验和探索并未停止,反而参与的范围愈加扩大。2014年7月初,支付宝“信任宝”意外曝光,与此同时,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微贷联手天猫推出了可在天猫赊购的分期服务。虽然支付宝于2014年12月中旬再次否认推出透支消费服务,但使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授信仍是各互联网企业觊觎的焦点之一。(2)互联网小微企业订单分期已初具规模互联网小微企业订单贷款以阿里小贷为主要代表,其基于买家订单金额系统给出授信额度,实际上是订单质押贷款,最高额度达100万元。2014年上半年,阿里小贷贷款余额约300亿元,虽与工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类贷款余额约4.6万亿元相比差距甚远,但其业务办理灵活、快捷的优势也值得银行业借鉴。与此同时,银行业迅速推出以POS收入绑定为还款来源的商务信用卡采购分期付款业务与其竞争,如工商银行的小微企业逸贷公司卡,广发银行的生意人卡,平安银行的贷贷平安商务卡等,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互联网企业与银行双方优劣势分析

1.客户信息来源各有所长

一方面,互联网企业获取客户交易行为、关联企业、市场动态的信息体量和连续性较银行更具优势。互联网企业与多家银行合作,掌握客户搜索偏好,了解客户具体消费信息;而银行无法了解资金进入第三方账户后的明细信息,只能掌握客户与自身开展业务的单边信息,信息静态且被分割,信息渠道上不占优势。另一方面,银行的信息质量和历史信息长度优于互联网企业,信息真实性更强,但急需将银行各专业、系统的信息集中、整合、共享和挖掘。

2.互联网企业形成跨界平台,银行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互联网企业将其定位从交易服务平台转向了信息服务提供商,充分利用平台搜集数据、互动营销、反馈分析,形成集成化平台优势。虽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平台运作已较为成熟,但银行的电商平台才刚刚起步。银行正在逐步完善整合多平台,但集成化仍落后于互联网企业,银行综合性平台建设应加快步伐。

3.互联网企业面临政策壁垒,银行存在特许经营优势

银行具备金融特许的政策优势,严格的金融监管已是银行生存的常态,其与监管机构沟通更充分,共识性更高,应对更自如。相对比,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正逐步加强,从虚拟信用卡的叫停到二维码线下支付遇阻,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创新也正触及监管部门政策壁垒。

4.银行业风险管理能力优势凸显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其风险管理能力优势明显。互联网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与银行业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也应看到,互联网企业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风险评估模型、在线批量审批模式、分散化的融资对象等方面的优势值得银行业积极借鉴。行业间相互借鉴,融合风险管理理念、技术、经验,以此不断提高契合市场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能力。

5.互联网金融挑战传统银行卡费率体系

随着互联网企业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银行卡业务的收入有所降低,多数互联网企业利用创新和规则漏洞规避监管,为了抢占市场采取降低手续费收取标准,甚至免收手续费等方式吸引并留住客户;而传统银行卡业务则因监管严格,收费标准只能在监管要求的范围内上下窄幅浮动。在监管统一标准、完善规则之前,互联网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机会,但银行业仍应积极应对,丰富业务功能,提高银行特有的综合附加值,形成特有优势。

三、互联网金融探索实践及启示

1.将互联网思维融入银行企业文化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开展的金融活动,客户至上、体验为王、开放包容的互联网文化和思维方式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基。(1)同业已尝试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运作信用卡业务互联网企业带给银行的不只是竞争和威胁,同时也是机遇与合作。日前,多家银行已积极与非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将互联网开放合作精神融入信用卡业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比如,中信银行携手阿里、腾讯,兴业银行作为百度在银行业唯一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已积极开始互联网金融布局。①将互联网创新精神融入信用卡产品设计。各银行信用卡业务部门积极推进卡片技术的更新换代,包括从磁条卡到芯片卡的升级、电子钱包、闪付、电子支付等支付介质创新,中信银行的POS网络商户贷款业务,华夏银行专用理财POS终端创新以及工行的多币种卡、逸贷业务等,无不体现了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②将互联网体验精神融入营销设计。交通银行“周周刷”活动、招商银行“刷卡达标抢礼品”活动、浦发银行信用卡微信红包活动等营销设计创新都体现了互联网精神,大大增强了品牌效应。(2)应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对于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变革,业界尚存在究竟是延续性创新还是颠覆性创新的争论,无论是哪种创新,各家银行都应将目光从同业之争扩展到互联网行业对手,尤其是信用卡业务,更需要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一是借鉴同业经验与互联网龙头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形成有利的竞合关系。二是积极研究互联网企业金融需求,研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三是关注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及时将互联网企业合作业务纳入银行的监控范围,通过各种手段构建有效的防火墙,严防第三方风险的传导。

2.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需深入贯彻“大零售”战略

(1)进军互联网金融不是信用卡业务部门一己之战融合是互联网金融的灵魂,对于信用卡业务部门而言,互联网金融不是一个产品的竞争,而是一揽子金融服务的竞争。比如,京东打造的金融生态圈,京宝贝提供电商供应链融资服务,与商户信用卡授信分期产品同质;京东白条提供消费透支帐户,替代信用卡透支功能,小金库提供余额理财,与银行存款竞争;这些核心产品集合成为网银钱包,为整条电商链条提供一体化一揽子金融服务。第三方收单机构,如江苏银商公司,为竞争商户、稳定市场份额,紧跟市场动态和需求,推出了“商户清算资金自动购买理财产品”,增加商户收益,使商户结算资金利益最大化,既留住客户,也发展了自己的业务。浦发银行将信用卡业务视为浦发银行布局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版图的重要载体,在2014年初全行战略管理会议上,浦发银行决定将信用卡部门回归总行体制,信用卡专业与零售业务一块牌子、一个体系“共同作战”,努力在交叉销售、资源整合、产品创新等领域创造“1+1大于2”的资源整合效果,最终推动实现大零售业务的大发展。工商银行已提出“大零售”战略,加快探索建立零售银行新模式,加强个人金融、信用卡、私人银行、金融市场、贵金属、小微信贷等业务的一体化营销、流程、管理,形成“功能多元化,载体集成化,服务立体化”的大零售产品。(2)应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创新合作银行信用卡业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创新合作,以提高信用卡的整体竞争力,比如,加快电商平台建设,持卡人通过信用卡购买商品享受专项折扣或加倍积分等方式引导、吸引客户使用信用卡,带动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发展,提高客户黏性,提升信用卡综合竞争力;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整合;通过微信银行、手机银行的功能设计和费率优惠,为信用卡客户提供更多便利,提高信用卡的产品附加值,提升动卡率;通过与科技部门合作研发新型支付技术应用,推广NFC-SIM、NFC-SD卡、二维码、声波、视网膜、指纹等创新支付应用;在营销链条上,加强与POS商户的合作,引入更多信用卡优惠商户,让利于商户、客户,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

3.大数据时代下信用卡业务的深耕

(1)银行信用卡同业已着手实践大数据技术应用①利用大数据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中信银行于2013年7月启动了“天罗地网”大数据项目。采集“客户线上信息”、“客户线下坐标轨迹”、“住宅商厦名址库”、“商户库”、“商圈库”、“网点库”等数据信息,突破数据的表层信息,把互联网、大数据、O2O模式和信用卡业务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利用银行客户数据信息,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并推动新客户引入、存量客户经营、风险管理、信贷审批、客户服务等业务模式的优化和创新。②利用大数据技术支持微信及APP客服。招商银行微客服平通了其内部的主机系统和十多个系统,利用行内客户服务数据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智能客服平台中的知识库,微客服将可以随时调动数万条知识为用户做即时服务。③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授信精准度。建设银行信用卡采用数据分析进行授信的动态管理,其为每个信用卡客户测算最高透支限额即影子授信,如一段时期内客户实际消费记录不高,则会在通知客户情况下降低日常透支额度,超出日常额度但低于最高透支限额的部分纳入影子额度进行管理,一旦客户提出调额需求可实时调整。这样既实现了最大信用风险敞口的事前管控,也有效节约了授信额度的资本占用。④利用大数据进行差别营销设计。浦发银行信用卡有针对性地向不同地域分配境外游抢票额度,旨在让更多持卡人享受刷卡消费实惠。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借助Greenplum数据仓库解决方案,营销团队可以对客户按照低、中、高价值来进行分类,根据银行整体经营策略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2)应加强大数据挖掘深度大数据的应用主要有四个维度,分别是客户消费行为数据挖掘、行为轨迹数据、社交数据和文字解码数据,目前银行对大数据的应用体现在客户消费行为数据挖掘方面,还需要在其他三个方面进行深挖,洞悉客户的全貌,对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开发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并调整相应的业务流程,以精准化的营销活动提升信用卡产品的客户体验和客户黏性。

4.互联网时代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根本是人才竞争

第5篇

商业银行在实际推进社区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应选择不同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等进行有机组合,形成科学系统的社区金融服务营销策略体系:

一、产品和服务策略

根据不同的社区划分,确定适应该社区销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根据产品的相关性进行组合,实现一个产品经理销售多个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当前社区发展的状况和金融需求的不同,将产品及配套的金融服务方案进行打包销售。

二、价格策略

1、折扣策略。在产品组合中,主打产品与相关组合产品间建立相应折扣。以整体效益为原则,整合各种金融业务,实现商业银行社区金融服务的整体效益最优。

2、竞争定价策略。以推出大型系列营销活动为契机,有针对性地以减免手续费等方式销售银行产品。

三、促销策略

根据网点所在社区的不同分别采用人员推销、广告、营业网点推销等手法宣传社区金融服务,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

1、人员促销方面,要建立等量对等级的分层营销体系,共同促进社区金融服务。

2、广告促销方面,要对社区金融服务产品组合进行商标化,并按产品组合进行包装宣传,设计适应不同社区服务的宣传折页,使社区金融服务营造出一个全新的形象而吸引客户。

3、网点促销。要建立大堂经理制,方便解答客户问题,并通过网点大堂经理,向每一位上门办理业务的客户营销金融产品服务方案。在网点整体布局和装修方面,要配合社区金融服务,调整、改造现有网点,建成与社区人文环境协调、社区客户认可的高品味特色化网点。如:女子银行在环境布置上应女性化,提供舒适的环境,重点向客户推广各类存款、银行卡和理财业务。

4、知识促销。要配合社区服务的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在社区开展各类金融业务知识培训和讲座。如:个人理财方案、银行卡申请手续、供楼按揭业务的手续、二手楼业务的办理方法、网上交易等问题。

5、电话(手机)促销。利用电话银行的优势,向社区提供金融咨询,并有针对性地通过电话服务向社区客户开展精准促销,提高营销层次和效果。

第6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1利用财务预警分析指标和现金预算制度

1.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源是对财务风险的不当处理,财务风险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1.2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就短期而言,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性,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企业有利润是预警的前提,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尽早采取措施。

1.3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建立了风险预警系统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应收帐款增大,质量下降,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2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

市场经济中,筹资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导致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基本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是应收账款,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

2.1企业筹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在提高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的比例时要充分考虑财务风险的大小。所以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搞好筹资风险的控制,即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2.1.1进行筹资效益的预侧分析企业在筹资前必须针对各种方案进行筹资效益预测分析,以最小的筹资资本实现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投资收益和筹集资金的资金成本是决定应否筹资和筹资多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事先做好筹资效益分析。不同的资金来源有不同的资金方式,企业为了减少支出,需要分析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进行合理配置,具体方法可以计算综合资金成本率指标(即不同资金来源所占比重乘以该项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之和)。

2.1.2确定合适的筹资方式、资金结构和还款期限确定合适的筹资方式,企业应比较各种筹资条件和筹资机会,确定合适的筹资方式。企业筹资的每种方式都有优缺点,并与金融市场密切相关,企业筹资时机的把握,筹资对象的确定,证券发行的价格,发行期限,发行方式以及利率的确定,付款方式和回收期限等的设立,都会对企业筹资成功与否,筹资成本大小,筹资风险的强弱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必须对各种筹资机会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计算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以降低筹资风险。

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企业应根据本企业财务状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率、各种筹集资金所占比例及各种资金成本比率等因素来确定最佳筹资结构比率,从而控制企业筹资风险。

确定合理的还款期限,企业应采用还款期限稍长于项目投资回收期的筹资方式,还款期限太长,可能造成长期借款短期使用,利率太高,增加资金成本;反之会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无力偿还负债。

因此企业必须做好预期的核算工作,来确定还款期限,降低企业筹资风险。比如企业通过对预期资产回报率的计算企业可以更好的确定回款数额和日期,从而更好的确定还款期限,以减少损失。

2.1.3确定合理的借款额度,确保借款偿还能力负债能否偿还是建立在投资未来的收益上,只要未来的收益大于资金成本,应该说,举债是安全的。财务管理上用税息前盈余和每股收益分析法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负债资本比例,这种分析法实际上说明企业收益能力对负债规模的影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时,还要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所处行业的经营特点、企业销售的稳定性、企业筹资能力和资产变现能力等因素.对于经营周期性波动小、预期收入乐观、筹资能力强的企业可适当扩大负债规模。企业应根据资金使用期限、预期现金流量状况,确定借款期限,并要运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负债资产比率、长期适合率等因素指标的计算来衡量。

2.2企业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必然的。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并取得收益,就必须敢于冒风险,富于开拓精神,善于捕捉时机,以便掌握主动权,取得较高的收益,但同时要学会控制风险,以最低的风险或代价,取得最高的收益。相反,不去冒险,过于谨慎小心,反而会使企业失去更多的机遇,从而抑制了企业的发展。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合理取舍并加以适当控制,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3企业营运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2.3.1合法经营,规避资金使用风险合法经营是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也是规避资金使用风险的第一要素。企业必须知道和明确界定哪些业务活动是合法的、可以进行的,哪些是被禁止的。像有些公司,在做进口时,不了解整个业务的全过程,对于客户只收取费,而报关、对外付款等手续都没有真正了解,这样由于企业对所做行业没有真正了解,企业不仅应该获得的收入没有获得,甚至还可能亏本经营,使企业资金使用风险增大。再比如对于创业投资公司,国家明文规定其不能从事房地产投资,那么即使房地产行业的利润再高,企业也不应该直接涉及。同时企业在进行风险投资时以及货物赊销时,应该充分考虑资金回收及回收期限问题。因为回收期限越长,企业所承受的利息负担越大,利润越低,并且企业要对账款计提坏账准备金,这样企业又损失了所计提的坏账准备金的机会成本。

2.3.2加强资金运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管理,降低资金使用风险对严禁从事的业务活动及财务活动,企业各部门要严格把关,不得从事。对于那些可以从事的业务活动,企业则一定要按规定章程办事,这也是防范资金使用风险的最重要、最具体的措施。业务部门,要由业务员和主管部门的会计人员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了解,并按照还款情况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来核定出与各客户的贸易条件、发货限额和还款账期,制定相应的监控程序和政策。

2.3.3全过程监控资金使用,防范资金使用风险付款以后,要对资金的活动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监控,这是有效地防范资金使用风险的重要环节.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要有业务部门的主管会计对客户的应收款项做好原始记录,随时了解客户的回款情况。同时可以通过相关因素分析,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如进行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因素指标的计算分析,查看资金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集团会计策略

 

一、企业集团会计风险的诱因

1、会计资料信息不真实是主要原因之一。任何企业活动都需要有真实的会计资料信息来对应,这些资料信息也是企业集团的属性体现,是外界了解企业集团运营状态的重要依据。而部分企业集团为了自身的某些利益要求,肆意更改会计信息,营造表面现象,使得会计信息资料没有真实性,甚至存在大量的假帐。这样会引起外界对企业集团的错误认识,无法得出客观的评价,为企业活动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对于外界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判断,而当发现自己的错误决定后又回抽资金,如此形成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2、违背是重要的成因。谨慎原则要求企业集团在会计核算时还应该对将来可能产生的费用支出或者资金流动方向作出基本评估,并计入本期损益。也就是对未来可能要产生的费用或损失提前做好准备和分配,规避资金风险,让会计资料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确保财务的稳定性。而我们纵观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来,是由次贷问题引起的外债偿付危机。由于大量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资造成外债过高。而紧张的外部环境使得这些资金无法回笼造成银行资金流断裂而坏账急速扩大,外债无力偿还,继而引发股市、汇市的频频波动。这一些都源于对未来资金损失项目和风险预计不足,没有保持足够的谨慎态度,金融机构盲目降息,降低资金投放门槛财务管理论文,最终导致了资金的断流,引发了这次金融危机。

3、监督乏力不力致使企业集团无法合理分配资金,财务出现混乱。当会计监督不力时,我们会看到盲目的生产投资,杂乱无章的资金流动,经常是行政花钱、会计记账,一切等事后核算。企业集团中出现的乱消费、无计划的生产、盲目攀比等不良财务支出,会计监督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最终会引起财务系统的紊乱甚至瘫痪。

4、无法把握整体经济脉搏。在我国,存在很多企业图一时的利益,不考虑和充分预计国际经济形势,盲目生产、兼并或者签定短期巨额合同,这样有可能在短期获得利益,但是一但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由此很可能给企业财务带来严重考验,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

5.会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无法在岗位中发挥足够作用,有的因为素质不够良好而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态度欠缺,操作行为不规范,粗心大意而出现会计差错;还有个别企业会计的道德素质低下,对企业缺乏忠诚,勾结外部人员肆意侵害企业利益,引发经济案件,这一类的会计人员属于违法人员,应当以法律的方式处理;其次是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缺乏束缚和管理,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纰漏,操作章程、制度均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会计人员的办事效率和质量,影响企业集团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集团加强会计工作的意义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业集团发展的根本需要。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以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工作是一项基本的经济管理工作,也是重要的环节,针对一个企业集团而言,制作并提供客观的会计资料,是对会计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取决于基础工作是否到位。而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已经涉及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情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基本功能的发挥;影响到利益分配,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运作。而这一切都源于会计基础工作。可见真实的会计资料,详尽而客观的会计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是多么的重要。

2、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符合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基本需要。理想的会计工作,应该以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为本。最近几年,我国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施,更多的人开始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和它的真实性,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客观的财务信息,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基本规范。

3、会计基础工作关系到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者素质的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良好有序进行是整个会计工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如果基础工作都做不好,会计信息根本就谈不上准确、真实、客观了,也谈不上有效率地进行会计工作财务管理论文,也无法实现会计工作水平的提升。现实情况告诉我们,部分企业集团会计工作出现秩序混乱、欠缺管理、假账、账目不清现象,这样的会计工作是不可能发挥会计效果的。

三、金融危机下企业集团的会计策略

1、是保障信息客观真实的重要手段。在现今经济体制中,信息存在着不对称性,而强制性会计披露制度可以规避这一问题,也是投资者利益不遭受侵害的基本保障。推行强制性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是符合加强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要求的,是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集团应该尽到基本义务。针对信息的不对称性,会计信息的披露前提以及时、准确、客观为主。

2、建立和规范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是对企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基本措施。在现代企业机构中,企业治理结构是实现内部控制的结构保障,建立合理、规范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是有效控制、实施企业活动的关键。基于此,首先要发挥的价值信息优势,制订企业合理的产销评估数据,降低无产劳动带来的损失;抓住企业产品特点,提高产品功能,降低成本。这些突进都是要依靠财务部门的合理方针的制订来实现。除此之外,还要拓宽财务考核领域,以财务为中心的考核体系。核算产品的有形、无形成本;将成本管理的中心转移到成本控制;推行成本责任制,在内部划分核算单位,设立中心,公正地评价成本中心的绩效,使财务部门在全员和全过程财务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3、实行财务的集中管控必不可少。

(1)对采购供应系统进行集中统一采购,在采购中进行对比,筛选优势成分,降低成本。取消核算实体的物资部门,由集团总部物资部门全面负责,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同时,对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资金要实行集中管理。利用结算中心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取缔下属企业的分户,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权限上移到总部,以统一的银行账户直接对外,保证了资金使用的效率,也强化了资金管理。

(3)销售要集中管理。作为企业的终端业务,销售业务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对其实行集中管理可以将产品的优势最大化,销售决策权集中于上层,能够更加果断的把握销售时机,也是最终实现集中管理的必要前提。

4、让会计行为必须实现规范化、有序化。企业集团的任何经营活动都是最终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出来的。因此,加强会计控制自然要从加强内部控制入手。首先是要提高会计监管的力度,提供足够的监管资源,分配监管责任,监管工作定期报告,真正实现财会工作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完善的有效机制。再次,是要对会计事后业务进行监督,进行内部审核,实行自动网络与外部对账相结合财务管理论文,实现网络自动化与人工操作的有机结合。最后,会计人员的任何活动都要依法进行,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拥有良好的道德标准。

5、适时调整负债结构,组织低成本存款,定期与活期存款比例进行合理配置。贷款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资产质量。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要加大,正确计算和科学地对资金预测,灵活调拨资金,大力压缩库存现金,降低无息资产的占有比例,有效地转化为有息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6、企业人员的素质是企业活动开展的前提。首先,应从企业领导做起,提高全员的企业共存意识,只有企业全员齐心协力谋求发展,企业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生存。做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其次对员工实施严格的录用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只用有用之才。适时的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考核,了解员工的实效状态。

总之,金融危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问题积累后的集中爆发,它的出现要引发是经济系统全方位的思考。会计思想在当代企业集团中的合理运用是规避风险,规范企业活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会计国际趋同及国外相关组织近期动态,会计研究[J],2008年第5期

[2]葛家澍,占美松,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J],会计研究,2008年第5期

第8篇

关键词:混业经营;分业经营;一体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77-02

金融混业经营是指金融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浪潮的不断高涨,金融业务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自1993年12月国务院做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我国实施的是分业经营政策。这一政策是在我国金融业处于发展初期这一背景下制定的,对防范金融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但在当今金融业务不断创新、国际金融业互联互通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分业经营,将会削弱我国金融市场效率,不利于我国金融业务与国际接轨。

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方面互相渗透,融合趋势不断加大,成立了诸如平安集团、光大集团等大型金融集团公司。我国金融业务渐渐地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应该说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选择。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发展方面作用的发挥,依赖于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金融学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在混业经营的趋势下,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金融业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业务操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当前,现代金融理论侧重从微观方面对金融行为进行研究。由于微观金融本身具有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在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分业经营模式下金融业专业人才实践教学弊端

1.专业过于细化,忽视金融业务资金融通的内在联系。传统的金融专业分为银行、保险、金融工程和投资理财等专业,实行专业模块教学。模块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忽视金融知识的融合性。比如,传统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分专业设置课程,这会导致银行专业课程很少开设保险专业课程,使得银行专业学生对保险学知识掌握得较少,不利于银行专业毕业生未来在保险行业中发展。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充分显示了金融各行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现在所谓的“专才”培养模式不符合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需求。

2.学生实践教学过于模块化,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前瞻性。一些本科院校,甚至是“211”和“985”院校的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也缺乏前瞻性,过于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实践教学与一些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没有多大区别,进行的金融实践活动基本上属于操作性、验证性实验。这些实践教学活动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前瞻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模块化实践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能较快地适应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但明显不适应日益创新的金融业务对学生的更高素质的要求,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

3.传统分专业的实践教学实验内容不适应金融业务混业经营的需要。传统的分专业的金融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在学校金融实践室完成的,一种是到相关金融企业进行实习。现在,大多数院校的金融专业实验室还处于初级金融实验室阶段。虽然金融专业实验室模拟了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业务,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但金融业务与现实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且不断创新发展。金融实践室的模拟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了解传统金融的业务上,由于缺乏对前沿和创新业务的引进,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等诸多金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紧跟金融业不断创新的发展新步伐。到金融机构进行实训,目前是众多高校进行金融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业务能力。综合我国目前金融机构业务方面的具体情况,大多数高校学生是自己联系单位去实习,多数是为了找工作才去实习的,学校并没有具体的组织和管理,也没有相关的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学生实习没有具体的计划和方案,实习后也没有系统的总结,这样的实践活动,其整体效果可想而知,不利于学生综合业务素质能力的提高。

二、混业经营模式下,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1.深化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了适应未来金融业混业经营人才的需要,要改变传统所谓的提高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本科院校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一些“211”和“985”院校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培养金融行业高端人才为目标,通过金融高端人才来引领金融学科和金融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不是“211”也不是“985”院校,但为了培养能适应未来金融业务发展新趋势的金融专业人才,学校进行了如下改革:①单独成立金融学院;②提出宽口径、厚基础、懂专业、会管理、通外语、强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③金融专业的招生实行大类招生,在大学前两年实行金融学通识教育,增开诸如《专业写作》、《心理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际能力;④将金融学本科专业申报为国家标准建设项目,以更高的标准规范实践教学这一环节;⑤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力度。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学院单独成立金融实践教学教研室,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实践教学理论研究。

2.在实践教学目标上,由单一性目标向综合性目标发展。为了适应金融业不断融合和日益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在设置一体化实践教学目标时,应该由单一性目标向综合性目标发展。为了使本科院校的金融专业学生具备适应金融业不断融合和日益创新的能力,必须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包括:①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化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具备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修正、拓展和创新的能力;②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阅读等多种形式来培养职业素养及创新能力;③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规范。

3.在实践教学内容上,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形式的多样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之一,教学内容规定着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实践教学目的的实现。对于金融专业来讲,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即以掌握基本专业知识为主的实训,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及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二方面,即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帮助学生把第一课堂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各类学术科研活动,如案例分析、金融文献阅读和金融建模竞赛等。

4.在金融教学中,积极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使教育的目标与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结合起来,因而,在混业经营模式下,可以采用这种经过实践证明有效且可行性较强的模式,将企业与学校的资源进行互补,达到互利、合作、共赢的目的。还可为学生提供到金融企业实习的机会,使其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科研项目中,了解当前金融企业的发展动态,从而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应对混业经营模式下金融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江日初.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实践、理论与制度变迁[J].经济师,2004,(4).

[2]袁凯.反思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

第9篇

摘 要: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理念,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措施,成为各国金融改革的核心措施之一。随着金融业的发展,我国金融服务纠纷也日益增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鉴于此,我国要明确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立法理念和监管目标,构建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维护消费者权益,以促进金融市场健康运行,顺利实现金融转轨。

关键词:金融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

一、金融消费者

(一)定义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构成消费者需具备的三个要素:自然人;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劳务。

我们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对个人办理金融业务的行为进行判断:第一,个人办理金融业务,符合“自然人”的标准。第二,从个人的银行存取款业务,信用卡业务、购买保险、基金、股票等行为,都是为了改善目前的生活,实现个人或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这些财富归根结底还是用于个人消费。因此,符合“为生活需要”这一标准。第三,金融业属于服务行业,个人办理金融业务符合“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的标准。综上所述,“金融消费者”是消费者概念在金融领域的扩展和延伸,对金融消费者的界定理应遵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的规定。

(二)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1.理论基础

(1)消费者与经营者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消费者”的思想,指在经济活动中,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在市场上购买所需的产品。随着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大生产的兴起,生产者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以一种有组织的形式出现,有能力采取多种方式让消费者按照自己的品种、价格、质量来购买商品,形成了经营者。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均衡的市场才是有效的市场,只有消费者利益和生产者利益都得到实现才能保证市场的效率。然而,在现代经济金融环境下,垄断造成的卖方市场,使得经营者处于强势地位,消费者无实质的,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严重的损害了市场充分、有效的发展。

(2)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拥有信息的一方可能会滥用其优势地位侵害另一方的利益,而不拥有信息的一方可能因为处于信息的弱势而做出非理性的判断。在金融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显著,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提供的信息不充分;信息收集成本高;消费者理解能力差。

(3)弱者保护理论弱者保护理念是指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弱者享有特权,使之与前者交易中拥有同等的条件,维护自身的权益,以达到实质的公平。按照弱者保护理念,金融消费者的弱者地位显而易见:第一,结构弱。金融消费者是分散的,势单力薄。第二,实力弱。单个金融消费者的经济实力是无法与金融机构相匹敌的,即使是金融消费者团结起来也很难达到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第三,手段弱。金融消费者缺乏保护自己的手段。

无论对于金融消费者的保护是基于何种理论,金融消费者遭受侵害的现象已成为共识,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刻不容缓。

2.现实意义

(1)有利于维护金融消费者个体的根本利益。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市场的血液,普通群众越来越多的参与金融交易,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共享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

(2)保护金融消费者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加深,金融产品多样化,金融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极大的影响着金融产品的设计。

二、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范围:金融消费者群体

(一)普通金融消费者

根据个人参与金融业务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普通金融消费者简单的划分为:

(二)个人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或者说自然人投资者包含于“金融消费者”,其合法权益应纳入到金融消费保护的范围之内。人投资者无论是购买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还是购买股票、期货等具有明显投资色彩的金融产品,其交易行为本身都具有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性质。

(三)不包括机构投资者

消费者保护理念本身是为了保护自然人,即便延伸到金融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关于金融消费者界定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自然人。其次,在与金融机构的博弈中,机构投资者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利益,甚至获得垄断利益,不处于绝对的劣势,机构投资者理应将其高额收益的一部分作为保护自身权益、防范侵害、弥补信息与专业劣势的成本。

三、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核心:金融消费者权益

(一)基础性权益

1.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指金融消费者有权获得所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的相关知识;有权获得政府及金融机构提供的宣传教育与培训;有权明晰保护自身权益的知识与途径。无论是现实的金融消费者还是潜在的金融消费者,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是他们维护自身权益、提高金融行为能力的重要手段。

2.受尊重权。受尊重权是指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依法享有姓名、名誉、肖像、人格尊严、风俗习惯等受尊重的权利。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破坏金融消费者的形象、侮辱金融消费者的人格。

3.隐私权。隐私权指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账户信息、交易信息等依法受到保护的权利。金融机构不得过度收集、不当储存、私自披露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更不能以此谋取利益;其次,金融消费者享有私人生活安宁的权益,金融机构未经金融消费者允许,不得私自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向其推销其它金融产品。

4.监督权。金融消费者依法享有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类型、服务态度等涉及自身权益的相关情况进行监督;依法对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有权对不恰当的保护工作做出批评。

(二)发展性权益

1.安全权。安全权是金融消费者享有的首要发展性权利,它包括生命安全安全、健康安全、财产安全。其中财产安全包括金融消费者购买、使用金融产品时本身财产安全;实际财产利益安全;可预期财产利益安全等。

2.知情权。金融消费者享有的知情权是其能否顺利行使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的前提条件。指金融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的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全部、真实、准确信息。金融机构有义务披露所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帮助金融消费者作出理性的选择。

3.自主选择权。金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包括自主鉴别金融产品或服务;自主选择金融机构;自主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的种类。金融机构不得实施强买强卖、捆绑销售等行为,侵害金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公平交易权包括公平的交易条件,如准确的计量、合理的价格;对金融消费者一视同仁,不得歧视金融消费者或用不同的标准将金融消费者区别对待;金融机构不得利用自身优势免除自己的责任,推脱自己的义务。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本论文是下面校级项目的阶段性论文

校级项目:《中小民营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项目编号:2015FSSK06

参考文献:

[1] 张为华.美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

[2] 高佳远.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途径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