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金融改革论文

时间:2022-07-02 21:33:35

导语:在金融改革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金融改革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改革,农业银行改革,邮储资金,政策性金融,农信社改革,农村金融机构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强化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

一、面向三农推进农业银行改革

如何面向三农推进农行改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农行内部也进行了大讨论,并将县域支行分为粮棉大县支行、贫困县支行、青海地区支行、经济强县和大中城市郊区支行,实行差别定位,确定相应的重点服务领域,争取发挥县域金融主渠道作用。

在改革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细节问题能否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行改革的成效。也正是这些看似细微的不同之处,才是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力的差别所在。

细节一:农行的贷款手续比较繁琐。

例如,一位农行的客户是农村的城镇居民,他向某农行支行申请贷款40万元,抵押品是自家的一座建筑面积520平方米的房屋,和11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为了拿到这笔贷款,他需要支付的费用有:一是评估费用,房产评估40万,评估费按评估值的0.4%收费,共计1600元;二是登记费用,房产抵押登记费130元,查档费400元,土地登记费100元,共计630元;三是保险费,按房地产评估额每年0.06%收,共计240元。以上费用总计约2470元,占贷款成本1.235%;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47%,如银行上浮40%,则利率达10.458%,借款人实际支出成本约11.7%。农行针对个人的贷款利率和农信社差不多,比民间利率也低不了多少。一些农行的贷款不管额度大小,大部分要上报市分行审批,有的甚至省分行审批,并且在审批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补充有关材料,不少贷款等审批下来,已经误了农时和生产旺季。农行要发挥县域金融主渠道的作用,还需要简化县域贷款的手续,否则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

细节二:惜贷问题还有待解决。

近年来农行实行了较严的贷款问责制,导致部分县级以下分支机构和信贷人员,在贷款发放方面存在这样的思想,那就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一些支行行长为避免贷款损失,年终被通报和扣奖金,不是看准了,有十分把握,宁愿不做贷款业务。

细节三:系统内上存问题。

农行存款的平均综合实际付息率约为1.27%,而系统内上存的平均利率为2.5%左右,能赚一个点以上的利差,并且几乎不用承担风险。我们都知道,涉农贷款风险一般较大,信用等级普遍较低,贷款风险系数较高,贷款利息收入扣除贷款营销费用以后,与系统内上存资金利息收入差距较小,而且还要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一些基层支行不想也不敢发放涉农贷款,宁愿将资金转入系统内上存获取利息收入,而不愿主动营销贷款,去获取风险不确定的贷款利息收入。调研中了解到,某省农行存款相当于农信社的1.6倍,但支农贷款只有农信社的44%。农行改革的定位是“县域金融的主渠道”,但如不解决系统内上存等细节问题,农行要想恢复在农村金融的龙头老大地位,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细节四:农行对县域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较高。

某县农行支行对有信贷关系的251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被评为A至AAA级的中小企业占37.45%,B级的占5.98%,C级以下的占55.38%。按照农行的有关制度规定,B级及以下的企业属于信用不佳、限期退出的企业,按照这个口径,该县60%以上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普遍偏低,很难从农行得到贷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除了严格的贷款问责制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县域担保机制不健全,银监会规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的贷款担保机构的注册资金应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且必须是实缴资本,这对从事县域信贷担保的公司造成了冲击,一些资金实力较弱、贷款困难、真正需要担保的县域中小企业,往往无法进入担保公司的视野。如果不健全县域担保机制,就很难解决县域支行“惜贷”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不是农行自身能解决了的。

二、拓宽政策性金融的服务领域

2004年之后,农发行加快了改革的步伐,积极探索开发性金融的新路子,服务领域逐步从产后的粮棉油收购等产后业务,扩展到产前和产中。

从2004年起,农发行开始市场化发债筹资,逐步摆脱了对央行再贷款的依赖。三年来已累计发债筹资4410亿元,累计归还再贷款2637亿元。另外,还通过开办同业拆借、组织企业贷款、与邮储办理协议存款等方式,开展市场化融资,降低了资金成本,改善了负债结构。

三、促使邮储资金回流农村

邮储银行已于2007年3月20日成立,作为一家长期承担普遍服务职能的新企业,其优势十分明显:一是网点多,3.6万个网点,遍布全国2800多个县市;二是网络大,拥有全国一体化的电子网络,能够实现资金实时到帐;三是资金实力雄厚,存款余额1.6万亿,仅次于四大银行;四是客户群体广泛,绿卡近2亿;五是历史包袱轻,不良资产几乎为零等。

当然,邮储开展存单质押贷款业务,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人才储备不足,风险控制能力弱;邮政的全资子公司,来自股东的支持不够等。另外,邮储银行是一级法人体制,这种体制能否适应农村金融发展的需要,还有待研究。

在农村,邮储和农行、农信社系统有许多重合之处,都有大量网点,重点业务特别是零售业务基本上以吸收存款为主,客户以中低端客户为主,网络、客户和业务重合,如何在竞争中加强它们之间的合作,也需要引起注意。

四、继续深化农信社改革

2003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江苏等8省市,启动农信社改革试点,2004年8月在全国铺开。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末,已组建银行类金融机构93家。资本充足率从-8.45%提高到5.89%;不良贷款率从36.93%降至17.54%,资产质量明显改善;从2005年开始,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开始营利,结束了从1994年以来连续10年的亏损。

农信社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各个地区要有所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信社改革,可继续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在经济发达地区,美欧等国社区银行的做法,可能更有借鉴意义。在美国的农村,社区银行的数量很多,其营业机构数量占农村社区所有银行营业机构的58%,存款份额占49%。美国还专门成立了《社区再投资法》,鼓励社区银行的发展,美国还规定社区银行免征各种税赋,不用交存款准备金,可参照市场利率,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在我国,如何建立一套适用社区银行发展的规章制度、监管机制和可供推广的操作性经验,对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很重要。另外,还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像一些国家硬性规定:社区银行要有一个较大比例的储蓄资金,用在本地,同时社区要定义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否则将很难保证社区银行的资金不会流向工商业,不流向城市。对老少边穷、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农村山区的农信社改革,要按照合作制原则进行改造,不能简单套用现代银行制度模式。

要尽快理顺省联社同县联社、信用社的管理体制,确保基层农信社的独立性,严禁上级联社指定下级联社负责人。省联社不能办成行政性管理机构,要在尊重法人经营权的前提下,树立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人才、信息、管理上的优势,建立有效的金融创新机制,开发适应农村各类市场主体需要的系列金融产品;要重点发展金融咨询、、保管、担保和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加快银行卡联网,实现联合经营。

五、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

2006年底,银监会放宽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截至今年2月末,已在6个省、区试点三类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开业了34家,取得了一定效果。下一步将在全国各省、市积极稳步地推进试点,正在筹建当中的还有62家机构。

应该说,这是个好办法,但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股东必须是金融机构、企业法人或自然人,不包括社团法人。一些NGO(即非政府组织)人士感到很遗憾,由此引发了一些争论,比如NGO的小额信贷是否应该向银行类金融机构过渡?如果能过渡将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

现在全国各地的小额信贷形式很多,差异很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第一,银监会合作部将各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纳入监管范围之内。发展小额信贷需要有个总体的规范。建议银监会制定一个“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指引”,并在实践中逐步规范。各种形式的小额信贷在成立之初,要到银监会的县监管办备案,这样也便于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各地小额信贷的发展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拓宽小额信贷融资渠道。股本融资是最好的融资渠道,但持有小额信贷机构股票不能在二级市场销售,所以投资者不会对小额信贷机构的股票感兴趣。国际经验证明,只有当小额信贷机构发育成熟并有一定的营利能力后,才有可能吸引社会投资者。考虑到我国尚未建立起针对小额信贷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所以短期内小额信贷机构债券融资的前景不乐观。另外小额信贷机构的信用贷款缺乏抵押物,虽然有预期的现金流,但信息不够充分,小额信贷顶多能算作关注贷款,想通过小额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目前还不现实。目前社会各界向小额信贷机构的投资大多被看作是一种公益行为,很少被看作是一种商业行为。

第2篇

一、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新形势

(一)改革背景。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的世界,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我国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需要我国认清当前经济发展态势,做好经济改革工作,将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作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促进经济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不断增长,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将促进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当前世界市场一体化正在建成,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影响,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时每个国家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来缓解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影响,使其遭受最小的经济损失,这时我们国家也需要对金融进行改革,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二)改革新形势。我们国家的金融制度的改革,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并且可以促进全球经济之间的关联,加速彼此之间的融合关系,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使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改革在进行的同时,给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变化。一是金融市场上的变化越来越显著,每时每刻金融市场都会有不小的波动情况发生,同时变化的幅度也愈来愈大,这给企业的长足发展带来了许多的不利影响。二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市场的一体化,我们国家的企业面临这些问题的同时,也需要应对国外企业发展的竞争压力,这就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将阻碍企业发展。三是缴纳税款的问题,企业都需要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税款,税款的不同就需要每个企业有不同的收入水平,这就容易导致企业发展的不平衡。

二、中国金融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一)金融改革的重要作用。中国在金融改革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战略部署,金融改革是重要的环节,需要从整体上把握金融改革的大体趋势,既要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需要从发展的客观需求出发,分析自身问题,从根源入手,同时需要根据金融改革背景与经济发展的形势作出判断,不仅从金融领域改革入手,也需要从其他领域入手,将改革深入到实处。金融改革是一个影响最深的改革方面,金融能够从我国各个领域入手,从而进行突破,解决问题。例如使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将利率的波动与市场相联系,使利率与企业的发展状况相适应,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压力,也可以增加国家税收。同时金融改革对于我国的经济形态的转型也有着重要意义,促进经济向全球化转型,使我国经济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金融改革也对下一次全面的总体的经济改革有促进作用。(二)金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经济体制之下,存在许多经济领域没有获得充足的金融服务。我国当前的经济体系是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类型,相应的就是对重工业服务方面的投资成本加重,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之下,这时其他领域的资金,技术投入就会相对应减少,资源的减少,就会使其他领域里对金融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需求难以满足的情况之下,企业就会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导致企业难以进行优化升级,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最终落后于时展。一方面现在的金融体系状况难以推动下一轮的经济体系改革向前推进,同时重资产行业也难以向轻资产行业转变。当今世界是一个以技术为主导的多极化世界,一个国家若长期以重工业为主导,忽视轻工业、科学技术的力量,那么这个国家终将难以维持自身的发展,这时我国的金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促进科技资源和新技术的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金融难以长足发展引发的双轨制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金融体系功能的紊乱和潜在金融体系之下的风险问题,利率和汇率的正常运行有利于引导金融资源的配置更加趋向合理化,使市场在一个稳定,良好的环境之下运转。在当前金融体系下,管制的利率体系与市场化的金融市场并存,在岸的人民币市场受到较多管制与离岸市场上自由的市场定价并存。(三)金融改革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数据统计,在2012年我国五百强的企业之中,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仅仅占总比例的6%左右,利润居然高达35%,但是五百强企业中有两百六十家制造业企业的收入占比是41%,但是利润只有20%多,这一现象就表明我国实体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还十分悬殊,企业的利润大多数被商业银行所吸纳,自身利益难以增长,商业银行的高利息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企业难以融资,资金有限,这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这时的金融改革就可以给企业带来发展的机会,例如利率的市场化,企业融资渠道在不断拓宽,企业融资金额也愈来愈大,这些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给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也带来了不小的机会,中小企业也可以融入国际市场,寻找更多适合自己发展需求的机会,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另外,金融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改革是在鼓励企业更多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加快市场竞争体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这将更加有利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使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更加拓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当然,金融改革也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挑战,我们国家的企业面临这些问题的同时,也需要应对国外企业发展的竞争压力,这就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将阻碍企业发展,国外企业竞争之下势必对我国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造成企业的发展环境难以维持企业的发展成长。例如,造成我国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抢占市场资源。同时金融改革背景之下,政府融资平台也在不断增加,如果依靠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的话,就会导致大量结构性矛盾的增长,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难以化解,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等方面的压力,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到来,导致我国经济泡沫化发展。

三、企业财务创新的措施

(一)重新建立起一个财务管理的机制。想要在金融改革之中革新企业的财务管理,就要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心,这时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去认识财务管理在市场运行中的规律,形成一个利益与风险统一的信息理财观念,使用筹集资金,投资,分配资金运行的财务管理的机制,更加全面并且高效地使用财务的运算,同时将资金的管理工作与成本管理相结合,将它们作为工作改革的重点内容,将企业利益最大化作为改革的主要任务,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和过程之中,强化财务的核算职能,并且需要将财务管理职能发挥到最大程度,同时需要提高领导部门的决策领导能力,作出正确的并且符合时代和市场发展的重要决策。同时发挥会计审计部门的监管职责,使其能够保证资产的价值增长。建立起资金的补偿积累体制,同样需要严格管理好资金的后续工作,财务部门对企业的资金进行一个统一管理与利用,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动,防止资金过度流入到员工工资、福利投入之中,以及和企业经营发展无关的事情当中,尽可能将资金投入到利益创造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税后分配利润计划,把税后利益投入到企业扩大生产中去,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二)加强资金的管理力度,更大程度的创造经济效应。一是要建立资金的投入使用机制,确保资金的正常使用,把握好资金源头这一重要环节。企业管理部门需要从各个资金渠道出发,利用各个信息的渠道和途径,部门做好主动研究市场的工作,同时自觉地参与到市场投资的预测中,对市场变化多多关注其中的变化。二是要考虑好货币在每一个时间段的价值和其中存在的风险,还需要比较一下项目的投资中对企业的收益情况和筹集资本时的成本投入,将财政预算控制在最低的情况之下,将项目资金融入到考虑范围,同时需要优化企业资金占用的结构,在企业的项目运算之前,需要先对财务进行一个严密的运算预测,从而确定最佳的购存点方案,并且需要与企业客户之间签订一些风险协议,这时不仅是给客户自身一个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将企业自身的损失降到最低,并且对企业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警惕,采取正确而又有效果的方式解决问题。三是需要建立健全企业的资金结算中心,牢牢抓住企业资金结算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将企业的资金运行形式逐步完善健全,同时企业可以模拟银行的结算方法,开拓资金成本的结算内容。企业自身也需要有一个健康的筹资结构,接受负债经营,但需要掌握好其中的度,权衡好两者之间的合理关系。(三)完善财政事务管理的方法和途径。面对金融改革的压力,企业要想获得更加广阔的融资渠道,促进自身的发展,就需要充分利用国家金融改革这一巨大背景,利用好国家的政策支持,抓住适当的发展机会和时机,积极将融资渠道进行拓宽,从而不断增加自身实力。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大创新的元素,不断培养更多有创造力的人才,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机器,积极开发新产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工作。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将每个部门人员都控制在管理之下,加大监管力度,尤其是加大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企业的每一次投资都需要担负巨大的风险,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就需要有对风险的判断能力以及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的能力,这样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这时,就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互相合作,将企业资金分散的做法,就可以将企业风险分散,从而使风险降到最低。

四、结语

当今世界正在快速发展,每个国家都希望在世界拥有一席之地,经济的发展,其中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金融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需要有企业构成,这个时候要想发展,就需要处理好金融与企业财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每一次金融改革的运行之下,只有财政管理符合时展需求的企业才能长久在市场中发展,所以这时企业的财政管理就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苏武俊.加强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设想[J].教育财会研究,2007,2:13~15

[2]李宝荣.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6:120~121

第3篇

关键词:金触法制;金融法治;金融改革

2008年以来自美国刮起的金融海啸,至今己波及全球。各国经济均不同程度的受到其影响,它也超越了虚拟经济,渗入到实体经济领域。作为市场化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此次危机的冲击。因此,籍此金融危机,加强对完善我国金融法治的研究,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一、完甚金触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完善的金融市场准入是保证金融市场有效竞争的前提条件,通过设置市场准入这一“门槛”,让不符合条件、资格的金融企业不能进入到金融市场。差的金融机构能在金融体系中继续残存。就是对金融稳定最大的威胁。江,同时,还要让一切符合条件的金融企业都进入金融市场,以实现充分、有效的竞争,以防止形成垄断。合理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让那些陷入困境的金融企业有序地退出金融市场,才能减少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防止金融动荡的出现。

二、规范金吸市场的竞争秩序各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按照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开展业务,对于那些采取非正当竞争手段的金融机构,应对其进行严惩,至于采取何种制裁手段,采取何种形式,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建立了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才能切实保障各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及社会、国家的利益,实现金融的安全与稳定。

三、加强金胜市场的监f金触监管包括金融机构、企业内部的自我监管和金融监管当局所进行的外部监管。2以抖年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三大支柱中的第二支柱,即是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我们必须正确评估新资本协议对我国金融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借此契机,不断推动我国金融的改革。

我国银行的也监督管理当局应不断转变监管意识,更新理念,完善制度,严格纪律,加强管理。

四、提高应对金胜风险的能力依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金融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交易风险三大类。事实上,金融风险可以分为市场性风险和制度性风险。前者是指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后者是指由于一国金融体制方面的不完善所带来的风险。就目前我国而言,后者更值得我们关注,因为金融体制方面的缺陷使得我国金融环境恶劣,金融体系脆弱,不堪一击。关于应对金融风险的出现,首先,必须明确各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的相关职责,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出现各机关相互推读的现象,令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只有明确了各自的分工,才有利于加强各金融监管机关的互相配合、协调。其次,必须建立相关的风险预普机制,对金融风险应做到预侧及时,对其作正确的判断、识别。各金融监管机构应帮助各金融企业规遥、处置金融风险,提高自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尽可能的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最后,金融监管部门应建立应对金融危机的紧急预案,做出相应的制度性安排,保障信息、政令通行的顺杨,以有效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金融危机事件。

五、应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目前,我国金融业仍然是高度行政管制,金融企业产权国家垄断现象严重,政府干预金融企业行为现象不足为奇。这样,份致大多数金融企业的行为不能正确反映市场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决策。

金融企业产权的不明晰,有效法人治理结构及独立自主的经营机制缺失。必然导致金融资产质量的低下,资源配置的错位。应实现国有银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的经营激励、监管制约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有两个,一是所有者支配,也即企业切实为其投资者所控制,并服从其意志和利益而进行运作;二是企业及其资本经营的市场化、契约化,使所有者能从供略大于求的劳动市场上自由挑选合意的企业经营者。“、就金融领域而言就是指金融企业要为投资者所支配,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企业投资者以及政府机关等,金融机构应对投资者负责,不得采用各种不当手段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同时金融企业也应享有自主经营权,不受投资者的非法干预,尤其是政府的行政干预,金融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则进行营业活动,排除各种干扰,并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六、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的立法,尤其是高层次的立法要真正实现金融法治,完备的金融法制是必不可少的。就我国11前的情况而言,金融领域的相关活动,如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业务活动的开展、金融调控、金融监管、法律责任的追究等,尚未真正确立法律的权威、在法治的化的基础上进行,而是更多地依行政权力,政令等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金融领域的安定性、可预测性、规范性等无从谈起。目前,我国高层次的金融立法还不够,许多领域甚至还存在真空,而有些领域即时有相关法律规定,其也早己跟不_目付代的步伐、情势的变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金融法律、法规、规章体系的建设,以法律制度的建设保障和规范改革的进行、金融业务的开展和金融监管、调控行为。但完备的金融立法,也并不能保证我们一定能实现金融法治,因为如果没有人遵守的话,则也无异于没有法律。因此,我们必须真正切实树立法律的权威,做到自觉守法、严格执法和独立司法。

第4篇

虽然我国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已经采取了很多的政策措施,例如为了鼓励中小型企业发展,给予了很多的财政补贴等,但是这些措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依然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应对金融危机,为了能够让企业在金融风暴下获得更好的发展,政府可以利用一些组合拳的方法来促使企业走向繁荣,但在所有的方法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政府要对财政税收进行改革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种方法不仅具有宏观性,便于国家对整体经济脉络的把握,而且是效果最显著的方法。财政税收的政策要时刻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税收的原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将财政收入充分地用到人民的身上,才能切实保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国家的经济出现隐性危机时,相关部门就应该通过对税收的改革来调控整个经济,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将我国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2、金融危机背景下财政税收改革的思考

上文中,笔者介绍了金融危机对财政税收政策产生的影响,我们了解到如果国家能充分地利用财政税收政策,那么即使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大部分企业都能应付自如。那么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笔者对财政税收改革到底有哪些思考呢?接下来,笔者就做具体的阐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2.1处理好财政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目前情况下,我国的财政税收主要依靠企业经济效益,简单来说,如果企业的经济效益高,那么我国的财政收入自然也高。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只有加大税收改革的力度,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我国的财政收入的增长。综上所言,相关部门只有处理好财政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才能使得我国的财政收入与经济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如何才能处理好这种关系呢?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更多的进入到竞争的领域,将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使财政税收转变为公共性的投入,如果政府财政税收投入到公共性的领域一定会给周围经济带来发展,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这样做而是直接将财政收入资金投入到企业中,不利于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如果运用不当也会造成浪费,不利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2.2国税与地税要有合理的协调机制

所谓国税就是指国家税务系统,地税就是指地方税务系统。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税收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拥有调控经济、组织财政收入等职能。我国每年的财政收入超过90%是来自税收,其地位可见一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所以传统的国税与地税征管机构分设,就显得不适应我国社会当前的发展。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拥有整合国税与地税机构的条件,但是由于地方税制改革相对滞后等诸多原因,使得将这两种征管机构整合的难度加大很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国税与地税的协调机制,可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进行实践,然后再推广,使得国家和企业都能达到双赢。

2.3建立税负水平适中的税收制度

所谓宏观税负就是指国家税负总体水平,它是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表现出纳税主体的经济负担。但是无论什么时候,税收制度的制定都是依据当时经济发展的水平。如果政府能够建立一个合理的税负结构,就有利于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那么如何能够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税负结构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适当降低纳税主体税外的负担,要建立健全宏观税负标准,在降低纳税主体的税外负担的同时,还应该增加宏观税负的水平;其次,要加快增值税的转型步伐,及时开征物业税。要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实行综合申报与分类扣除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适当降低工薪收入的税收负担,及时开征物业税,推进资源、环境税收体系改革;最后,要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统筹区域发展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税收优惠制度及相关改革。

2.4、建立资金来源可靠的科学支付体系

一是要合理搭配一般性转移支付与有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适当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二是要改革税收返还和增值税分享制度,稳定转移支付资金来源;三是要改革转移支付的分配方法,建立公开、合理、科学的资金分配制度,综合考虑地区人口、人均占地面积、人均收入状况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科学的测算方法;四是完善监督支付系统的运行,并制定公共政策,指导中央银行以外的支付系统的运行。在政策方面,还包括规划并运行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的总体结构、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特别是跟支付系统风险管理和保障系统安全相关的政策。

2.5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优化税收征管组织形式

2.5.1理顺管理职能

政府税收征管的职能是要平衡市场经济环境,越是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政府税收征管部门越要坚持专业化管事方向,吸收管户制的合理内核,实行“管事”与“管户”双管齐下、互为补充,切实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对税户、税源的监控能力,防止漏征漏管。采取双管的制度形式,就必须要减少管理层次,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把管理职能理顺,发挥其管理实效,为市场经济发展带来公平的竞争环境。

2.5.2建立扁平式的组织管理结构

扁平式的组织管理结构主要是指要开展平行的税收征管体制,按照信息流相对集中和职责明确的原则,对基层征管机构进行全面整合,减少执法主体的数量和审批环节,归并一些职责交叉、业务单一的部门,将有限的人力资源用于专业化管理和基层征管一线。这样的税收征管可以减少纳税人的缴税麻烦,适当地为纳税部门提供快捷支付方式,减少了大面积接触税务机关的麻烦。

3、结论

第5篇

1思南林业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

思南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后,各林农纷纷要求并积极参与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体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认真执行和落实了国家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定的政策以及技术规程。随之,启动了林业金融服务等一系列的配套改革。特别是林业金融服务这一改革为林农经营者在林业产业发展和营林等生产中筹集资金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与帮助,有效推动了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

2思南地区林业发展

金融服务改革情况思南根据国家推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文件和要求,进行了林业金融服务改革,林农可根据林业经营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通过抵押林权来获得营林资金,从而拓宽了筹资渠道,为发展林业经济赢得了有力保障,同时,加快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程。

3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对林农营林的影响

林农营林的内部因素是指林农经营者家庭人口特征、家庭收入情况等,而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均会对林农经营者的家庭土地面积以及资金等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林农经营者的个体资金以及社会支持林业生产资金情况,提高了当地林业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另外,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有利于提高当地林农经营者的信贷资金金额,有利于林农经营者发展自身的林业与林下经济活动,大大提高了林农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4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

第一,思南地区林业与金融服务中心加强合作。首先,与金融服务中心签订投放林业经营资金的协议;其次,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试点,并提高对林农经营者贷款金额比例,同时,开辟多种贷款方式,以满足林农经营者的贷款要求。第二,积极建立林业贷款贴息制度,包括贴息范围、贴息率等,并制定出相应政策要求等,保障林农经营者的切身利益。第三,林业局与其他相关部门组成森林资源评估机构,为金融服务机构贷款业务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依据。

5思南地区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思南地区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对林业经营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林农可以通过抵押林木而获得经营资金,大力开发多种经营渠道,有效进行林业或林下经济发展活动,但是,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中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5.1抵押贷款中要求林农抵押林权证且提供担保人

由于目前思南地区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中要求林农在抵押林权证时,需要提供担保人。为此,很多林农经营者认为这一改革与农村信用社贷款形式一样,甚至金融服务抵押林权贷款利息要高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利息。

5.2没有完善的森林保险制度

我国很多地区均得到了森林保险,并且制定了完善的保险制度,然而思南地区的森林保险制度还存在着缺陷,森林保险不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让当地林农经营者觉得切实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

5.3林业资金贷款中需提供实物抵押

林业金融服务中的林业资金贷款是一项刚启动的新服务,还处于摸索、探讨和总结经验的试验阶段,加上林农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素质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金融服务部门在林农申贷林业资金贷款中需提供实物抵押。

5.4森林资源评估费用过高

由于目前森林资源评估涉及到很多部门,森林资源评估费用过高,给林业金融服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难度。另外,当地森林资源评估机构资质水平有限,评估的结果与实际相差甚远,因此,得到的评估信息难以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造成当地林权贷款业务工作正常开展有一定的障碍。综上所述,思南地区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中存在着以上问题,为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三点相应对策:第一,林业发展金融服务中心需要合理、适当地调整林权抵押贷款利息,开拓新的贷款方式,方便林农经营者进行林业或林下的经济发展活动。例如:林权抵押贷款与小额信贷结合的新型信贷方式,既解决了林农贷款难的问题,又为国家经济支出降低风险,因此,这种信贷方式值得在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中推广与运行。第二,相关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推进森林保险保费补偿,为林农经营者的切身利益提供有利保障,帮助他们抵御森林产业中的各种风险,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对森林保险投保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以行政单位组织形式进行实现统一投保,提高当地林农经营者的参保率。另外,加强与先进林业发展地区沟通,积极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来应用有效经营策略,加快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第三,要提高当地地区森林资源评估水平,保障森林资源评估结果及评估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为林业发展金融服务中心业务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6结语

第6篇

关键词:温州借贷风波 成因分析 金融改革 内涵举措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71-02

一、温州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和发生“借贷风波”的成因分析

温州目前有30多万家中小企业,生产了占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温州低压电器、五金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陶瓷制品在国内也都占有重要地位。

去年以来温州中小企业关闭、停产约占8%。温州关掉的鞋革企业有1000来家,大多是产值500万以下的小规模企业,300多家规模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稳定。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说,金融危机导致外销订单少了40%。整个服装行业2000多家企业,40万就业人员,现在其中经营好的企业只有10%多,50%有困难,30%是差的。

温州市打火机生产厂原来1000多家,现在只有两百家了,多数属于正常淘汰。

去年下半年以来,少数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发生企业负责人“跑路”,至今有150多家左右,授信余额40亿元左右。据市法院披露,2011年审结金融借款和民间借贷案件11861件,涉案金额133.35亿元。

温州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和借贷风波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1.从国内来讲:一是银根收紧,中小企业从正规银行取得贷款很困难,只得转向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二是原材料上涨,制造业成本不断提高;三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劳务成本增加约30%;四是人民币升值、汇率调整、利润空间大幅缩水;五是“节能减排”,环境成本上升。

2.从区域经济条件来讲:温州要素资源紧缺,土地、能源(水,电)紧缺,土地价格(工业用地)已达到每亩200万元以上,所以制造业成本居高不下;温州长期实行“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战略,经济增长方式落后,靠“量”的扩张而非“质”的提升来竞争;温州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轻工产品平均利润只有5%左右,外部环境一变化,利润空间即被侵吞。

3.从国际环境来讲:国际金融危机、经济低迷,造成外贸订单直线下降,平均外贸订单约减少30%;外商违约现象严重,爽约率10%左右;外商“逃账”、“赖账”现象严重,很多企业货款无法收回,约200亿元货款被拖欠;国际贸易争端增加,外商转嫁危机。像俄罗斯以“灰色清关”为名,扣押了温州10多亿美元的温州货,造成约70多亿元人民币损失。

4.从企业内部来讲:部分企业没有核心产品;部分企业盲目多种经营,盲目扩大规模;部分企业经营不善;部分企业融资套现进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金链断裂,企业主出走,形成借贷风波。

二、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直接动因与改革试验的内容意义

从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来看,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是经济的核心。较长时间来,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银行信贷严重不对称:国有企业30多年来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40%,却获得占全国贷款总量70%以上的贷款资源;而占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率62%的民营经济,拿不到20%的贷款资源,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的发展资金来自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自古就有,这是最传统的借贷方式,高利贷的存在是因为有资金需求的土壤。债权人在利用债务人资金的匮乏,获取暴利的同时也满足了债务人的资金需要。长期以来民间借贷都是暗箱操作,得不到法律保护,容易产生借贷风波,影响社会安定。实践表明,把民间借贷从“地下”引到“地上”来,实施“阳光化”、“规范化”操作管理,有利于对民间借贷的引导,有利于民营企业破解“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丰厚,民间金融活跃。2011年10月,总理来温州调研,浙江省委、省政府,温州市委、市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在温州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准备把民间金融引入监管轨道,降低风险,引导几千亿民间资本扶持实体经济,实现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12项主要任务。

1.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2.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3.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4.研究开展个人境外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5.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6.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

7.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第7篇

关键词:金融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实验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将有助于深化化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一)是对金融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

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都设置了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可见它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入金融领域工作会接受岗前培训,但是培训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学生要真正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大学四年对理论知识的积累与足够多有效的实验、实训课程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金融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接纳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因此实验课程更多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

(二)是适应金融领域高度竞争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日益增多。对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已经不仅仅需要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交叉已经在所难免。因此加快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将会使现有的实验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交叉运用金融、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知识。

(三)是高校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复合型金融人才是指在具备金融学基本知识和能力之外,还具备其它学科较高相关技能的人才。例如,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IT技术技术经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之中,复合型金融人才将在未来几年内显得十分紧缺。因此高校金融学及相关领域基础课程的实验必不可少。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将不断吸收国外金融企业的先进经验,从国外引入高端人才,这会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没有相应技能的学生将很难脱颖而出。

二、当前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一)实验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当前许多高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一般高职院校实验课程体系那样完备。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对实验课程不如理论课程重视,对于教学方式、手段等的革新认识不足,固有模式的教学往往使实验课不能吸引学生。另外就是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程,从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在经过专业方向选择后,学生往往只对感兴趣的实验课程认真完成职。例如选择银行方向的学生消极对待证券实验课程,选择证券方向的学生又会消极对待银行课程等。

(二)实验课程安排与实际有脱节

从课题组发放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学生认为实验课程体系设计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参加金融机构岗前培训时,感到学校实验课程设置不足,有的课程未开设实验课,有的课程实验课时太少,对于提高学生技能的作用不明显。二是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采取实验室教学的模式,校外实训、校企合作的方式非常少,实验课程的设置容易受到市场上金融教学软件开发的限制。三是许多高校实验软件都是从软件开发公司购置的,软件开发公司与金融企业的实际业务脱节,影响了软件的实践可操作性。

(三)未能结合社会需求设计实验课程

现在高校实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理论课程体系来设置。按照教育部的整体规划思路,首先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再设置非核心课程。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及设计不是根据金融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设计,而更多的是根据课程的安排来设计。例如,很多高校取消了银行信贷管理课程,它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相关实验课程也被边缘化了。而对于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说,信贷仍旧是最主要的、对商业银行利润贡献占绝对优势的业务。

(四)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对实验教学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实验室做实验;或者单独设置某些实验课程,加大课时量,变成单独的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课程指导教材,因此需要教师先熟悉软件操作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难调动起来。此外因为文科类实验课程固有的缺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难用一个好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就无法实现。

三、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实验课程设置要体现社会需求

高等院校应转变思路,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围绕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为了解决知识更新速度快的难题,高院可以根据需求变化灵活组合实验课程,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自由选择。实验授课教师要积极寻找企业需求信息,力争在实验教学方式上突破现有模式,把学生吸引到实验中去。而学生则可以在完成基础性实验课层次后,选择增加综合性实验层次的课程。

(二)加强实验软件系统建设

高校需要改变过去实验软件针对性不强的选购方式,要多进行比较,反复对各个实验软件进行运行测试,选择与教学结合紧密的、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软件。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信息技术力量的优势,督促教师关注金融形势的发展,关注金融创新力量的发展,自主开发研制部分实验软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结合现有软件设计出新的程序,以便使实验软件更加适应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在软件设计中可以积极调动学生,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到软件设计中去,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金融企业参观或是组织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是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具体的设计可以是这样的:实验室实验+企业实训+假期实习的方式。高校要积极与金融企业联系,设计出校外实训课程的内容,并布置学生做好实训报告。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暑期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跟随指导教师写出实习心得,并要求提交实习报告。

(四)加强实验教师素质的培养

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将决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是否成功。可以单独选送实验教师到企业再学习,以便积累实践经验,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也可以由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到企业进行学习,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另外还要求实验教师必须拥有金融专业的技能证书,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实验课程变化。

参考文献

第8篇

【论文摘要】2007年7月,美国爆发的次级债危机引发了全球关注,危机导致美国经济放缓,全球经济受到波及。本文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前车之鉴,从我国金融投资环境的现状出发,探讨我国金融投资改革的方向。认为我们必须在坚持金融投资渐进式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支持并鼓励资本市场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稳妥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另一方面应加大力度,合理控制对外证券投资的风险。

一、次级债危机及影响

次级债是美国银行针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的住房贷款(即次级房贷),是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如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集合组成资产池,经打包定价后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特殊目的机构再将其以担保、保险等形式进行信用增强(CreditEnhancement),经过信用评级后以抵押担保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证券每月支付的本息现金流,直接来源于资产池中抵押贷款每月获得的计划偿还和提前偿还的本息金额。

作为近30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核心在于通过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设计,使资产的客观信用同原始权益人的整体信用相隔离,并提供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本身信用和衍生信用两个层次信用。目前,已在国际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与发展。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端于2006年下半年,在2007年2月引发世人普遍关注,到2007年8月则升级成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其影响并不仅仅限于次级债市场,已经蔓延至其他市场。在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下,道琼斯指数、伦敦金融时报指数、日经指数都在下降。与2003年6月29日相比,道琼斯指数2008年1月30日的市值损失了3000亿美元,去年美国金融行业裁员15.3万人,而2006年整个行业裁员仅5.03万人。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因次级债危机而导致资本市场缩水约8万亿美元。

受此影响,中国股市牛市步伐嘎然而止并调头向下,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上证指数下跌2000多点,许多股票被腰斩。我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这场危机的影响,同样也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如何稳健运行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提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我国金融投资的现状分析

我国金融投资从实物投资中分离出来并发展壮大,是融合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进程之中的,并已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工具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投资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困难,无论是融资工具的发行、流通、交易诸环节,还是资本市场现存的国有股症结、股市结构单一、吸收公司上市标准僵化等特点,以及证券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发育不全的金融市场环境和运行扭曲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严重地阻碍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但更现实的则是金融投资环境发育基础的薄弱与其环境要素组合体系的残缺不全。因此,改进和完善我国的金融投资环境已成为我们培育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投资体系,发展金融投资的关键。

三、次级债危机给我国金融投资改革的启示

1.加强金融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在实践中自我完善金融体系。

(1)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监控水平;

(2)应该警惕国内住房按揭贷款的潜在信用风险;

(3)谨慎加息,避免房贷资金成本过高引发的住房按揭贷款还款风险增加的金融风波;

(4)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前车之鉴,事先采取科学论证、试点推广、风险控制等手段,尽快推动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进程,化解集中于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

(5)严格控制并有效阻击银行资金尤其是境外资金非法流入国内资本市场。

2.立足于本国金融资本,积极引导个人投资者参与金融投资,鼓励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同时吸收国外金融投资为补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机构投资者进入金融投资领域的引导,降低其进入门槛,同时注意对其进行投资风险意识教育,树立投资理念。

3.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中介机构民营化,建立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和信用制度,强化会员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完善证券交易所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建立严格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信用制度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4.作为调控主体,政府退出对金融投资过程和投资行为的直接干预,成为整个社会金融投资活动的间接调控者。政府对金融投资的管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合理确定金融投资活动的宏观调控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2)管好、用好政府投资;

(3)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依法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保护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参与金融投资各方的行为;

(4)防范国家金融风险。

5.从实际出发,以切实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为宗旨,既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中的物质因素,又灵活地运用各种政策措施,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中的非物质因素。具体而言应从以下方面着眼:

(1)保持政治、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2)建立一个符合国际规范的、成熟而发达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

(3)建立高效率的证券交易系统和现代化的通讯网络,改进和完善信息传递系统,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4)建立和完善各种证券管理政策及法律,维持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5)加快培训金融投资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必须在坚持金融投资渐进式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支持并鼓励资本市场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稳妥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另一方面应加大力度,合理控制对外证券投资的风险。国内各类投资机构应从此次危机中汲取深刻教训,在对外投资之前深入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风险,合理防范和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易宪容.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对中国的警示[J].时事资料手册,2007,(5).

第9篇

关键词:金融 改革 举措

纵观各国的经济发展,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金融体系,才能保证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如今,尽管广东还是全国经济增长前列的省份,但这一无法掩盖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已经推行的金融改革起到了一定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还是需要加强金融改革的力度和效率。本文主要通过对具体的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案例研究分析广东新时期金融改革的新思路和措施。

一、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一)研究的意义

经济改革与转型并非一个简单地政策推行,而是需要一个不断根据经济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完善的复杂过程。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金融的改革与转型是广东省新时期发展的重要途径,所有研究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金融改革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当前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主要问题体现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出现了融资难的问题以及粗放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明显,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深化,使得金融系统需要进行合理化的调整。

二、以温州金融改革为案例分析

温州市近年比较频繁地出现在各大版面的头条之上,温州“炒房团”的背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温州金融改革创新的贫乏造成的。由于温州的金融体制的不完善,使得比较多的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而另一方面,民间资本又缺乏相应的投资渠道,使得金融资本环境比较恶化,其经济实体也就相对比较孱弱。

为此温州市金融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旨在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使得民间资本实现规范化的发展,保证金融环境的稳定性。为了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改革与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而截至目前,温州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金融改革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作用,使得温州的经济转型逐步的走上正轨,我们有理由坚信,在不久的未来,温州的金融改革必然会收到巨大的回报。

三、结合广东省中山市的发展实际情况,阐述广东省新时期金融改革的新思路和措施

以广东省中山市的金融转型过程中作为案例分析,目前广东省中山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产品加工、科技制造为主,而且在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相对比较大。广东省绝大多数的制造加工企业都属于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其对于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相对比较差,使得我们必须对这一类企业进行一定的金融保护,确保企业的资金周转的合理性和企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随着广东省中山市金融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使得民间的资本积累实现进一步的资产优化,也保证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再加上政府对于资本的宏观监控和引导,这一成功的金融经济转型,保证了中山市的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如何通过金融改革解决广东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的融资难

因此,我们必须推行有效的金融改革措施解决中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融资难的问题,其主要的思路和措施有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规范化市场的金融环境,多方位的对民间资产的合理管理和应用,使得小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通过不断地依据经济变化,合理的规范和调整融资体系,多方位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营的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使得企业发展环境更加有利。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二是对于民间资本的合理化的管理和使用,完善民间资本金融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小额贷款公司体系,使得民间的资本积累可以有效的保证金融市场中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需求,还可以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促进民间资本的规范化发展,加强金融发展的稳定性。

(二)如何通过金融改革解决粗放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

由于广东省在改革初期,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忽略了给环境造成的诸多影响,使得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粗放化的,使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问题严重,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比较多。而如何通过金融改革解决这一弊端呢?这就需要我们引入一个新的金融名称――绿色信贷。这一理念主要是通过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现自然资源的可循环使用,尽可能的规避破坏环境的风险,使得其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的集约化助力。这一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一方面,通过结合实际的经济运营状况,建立完善的绿色信贷体系,对企业的金融管理升级为全程的监控,使得环保的标准不断地提升,经济的发展日益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另一方面,不断地加强绿色信贷的创新,更有效的满足市场经济变化下企业的金融新需求。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各项的金融约束机制,多方位的建立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引导经济发展的科学性、绿色低碳性以及可持续性,为广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的保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金融的改革会直接改变现有的金融系统以及其生存环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改革,金融体系的改革是必然的。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广东省现今的金融发展模式以及存在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然后结合具体的地方经济转型的案例,提出了关于如何通过金融改革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思路方向,详细的阐述了这些措施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现状、原因及对策――从浙江温州金融风波看中小企业融资[J].特别关注,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