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人力资源创新工作思路

时间:2022-08-09 02:01:55

导语:在人力资源创新工作思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人力资源创新工作思路

第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i-meng777”为你整理了这篇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的通知》,我市于2020年11月23日—12月6日在全市范围开展了“2020年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

活动期间,全市共组织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24次,现场招聘会参加单位907家(网络招聘会464家),提供就业岗位20803个(网络招聘会9221个),参加现场招聘会毕业生数9778人;发放就业政策宣传资料5900份;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指导9场,参加毕业生总数1691人;开展企业HR经理进校园活动8场,企业HR经理参加110人;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加单位23家,提供就业岗位1980个。多渠道全方位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人才服务,不断优化改善就业生态环境。现将我市就业服务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举办各种形式招聘活动。活动期间,全市共组织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24场,现场招聘会参加单位907家,提供就业岗位20803个,参加现场招聘会毕业生数9778人,达成初步意向1114人;网络招聘会参加单位464家,提供就业岗位9221个,投递简历数3421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188人;其中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加单位23家,提供就业岗位数1980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人数367人,开展直播带岗7次,观看17750人次。

(二)强化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各地都积极开展各类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主动将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延伸到高校。全面梳理2020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情况,准确获取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录入实名信息系统,同时利用现有分布在全市各个村、社区的人力社保专职员对辖区内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统一作一次全面的排摸,确保实名登记准确无误。对在服务周活动期间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及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并及时更新到数据库中,做到动态管理。

(三)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新兴媒体各地区结合当地宣传平台,充分利用人事人才网、广播、电视、公告宣传栏、手机报、微博等途径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人才需求、招聘信息、服务政策、面试技巧等,深入解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开业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加便利地实现创业。南湖区、秀洲区等人力社保局组织50家企业分别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嘉职院、嘉兴学院等高校举办现场招聘会,同时开展就业指导进校园宣传活动,发放嘉兴市就业创业政策E本通等宣传手册,为高校毕业生送政策、送指导、送信息,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

面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我们将继续按照中央、省、市作出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从搭建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创新方式提升就业能力、加大力度创新就业服务、完善制度实施就业援助、积极扶持鼓励自主创业等多方面入手,整合资源,畅通渠道,形成合力,营造氛围,推进我市高校毕业生公平充分就业上新台阶。

第2篇

公司推行人力资源改革,为的是引导每位员工更加自觉地践行 “以人为本、用户至上、质量兴企、全面开放、不断创新”的太钢核心价值观,快速高效地提升员工敬业度,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以赴投身企业的生产经营建设中去,为公司快速适应钢铁行业新常态提供保障。然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核心是各方利益的再调整,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系统性和复杂性并存,必须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来保障。

一、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软渗透”能够有效弥补人力资源管理“硬要求”的缺陷

制度的灵魂在于执行,公司深化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和薪酬福利制度改革,必然会有机构重组、竟聘上岗、人尽其才、异岗异薪、员工身份转变等人事、薪酬管理等多方面的“硬要求”。

(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受整个钢铁行业严峻形势的影响,近年来部分钢企出现职工收人下降、消极情绪明显增多、工作动力严重不足、对企业缺乏信心等不利因素,使本来身处困境的企业难上加难。

(三)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职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承受能力

任何改革都需要充分的沟通交流,人力资源改革更是如此。公司推行三项制度改革,都要具体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员工身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政策宣讲不到位,职工不理解,思想上想不通,执行起来就会有抵触,执行的效果必然会打折扣。这就需要在工作过程中,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法宝,针对职工情况各异的具体情况,在相关人力资源制度实施前,就要向职工群众宣讲到位,充分运用好“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优秀工作方法 。

二、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提升

(一)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融合性

首先,必须把满足职工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公司提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目的就是要我们始终坚持把职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在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满足职工合理的物质方面的需求,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

其次,必须要关心职工。职工有干劲,企业才有奔头,职工才是企业所有工作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采取多种形式,鼓励职工以极大的热忱为企业服务。关心职工的生活和成长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真正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间题,急职工之所急,想职工之所想。

再次,必须要尊重职工。企业职工不仅是为了得到好的报酬,同时也希望自己在发挥才能和创造价值中得到肯定与尊重。要善于把握职工的个体差异和心理需求,多做得人心、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为职工搭建成长平台。

四是信任职工。信任是激发职工活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原则。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重视新时期尤其是新入厂青年大学生职工平等、自主和民主意识的增强因素,积极倡导民主管理,在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注重在交流、商讨和评价中进行思想渗透和教育。

(二)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一是加强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等实际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职工的思想引导。

二是加强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如在清理“外委、外包、外雇”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清理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还要做更进一步的思想工作,帮助承担更多任务的职工清除思想深处存在的观望和侥幸心理,帮助在职职工消除对此项工作“虎头蛇尾”的顾虑 。

三是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研究。要创新工作思路,尽最大努力挖掘一切正面信息,对一切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信息通过电视台、报纸、手机报、微信等载体立体式宣传,烘托浓厚氛围,使各种人力资源有利因素竞相迸发。

(三)加强思想政治队伍自身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示范作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示范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不只是政工工作人员的责任,行政领导职责同样重要。要把每一名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职工都纳入进来,充分发挥“大政工”工作机制的优势,从每一位领导干部做起,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责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示范作用。要区分不同职工的不同的思想特点,擅于采取一对一的疏导式教育,因人、因时、因事做思想政治工作。

第3篇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人才做为第一生产力,推动开发区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新,赋予了党的组织工作新的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乃第一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为关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开发区建设,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育人导向,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人才做为第一生产力:

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根本前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战略性资源。当今时代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国内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但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人才作为发展的后盾,是企业参与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的战略选择。

目前开发区投产企业207余家,在建企业180余家,签约企业800余家,用工需求量稳步增长。为满足企业投产经营用人需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认清形式,深谋远虑,在省内外建立近百个人力资源输出供给基地,已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万人到开发区就业,大大缓解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薪资待遇是人才流动的“风向标”,为防止人才过渡外流,对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我们积极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用人、感情待人、环境安人。真正做到爱才、尊才、惜才,增加人才引进工作的投入,推动技能人才对开发区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2、扶持企业发展,带动人员就业,推动经济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制定“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开发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在县委县政府和管委会正确领导下,近年来开发区发展迅猛,对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县已从传统的农业县、发展成为工业大县。

稳定就业已成为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开发区管委会创新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引导企业从“危机”中寻找“机遇”,保持经济增长,以此来带动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开发区结合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已经走出一条“依托开发区吸纳就业、返乡创业及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就业”统筹城乡就业的路子,使开发区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的主阵地,专业技术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截止到2009年3月份,开发区企业从业人员已达3万余人,预计“十一五”末,开发区将带动10余万人就业。

我深信,依照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有人才做为发展支撑,有着经济实力做为建设后盾,不久的将来*县一定是一座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新型化城市。

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提高个人的综合业务素质:

作为推动开发区人力资源工作核心一份子,我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深知人才资源对于开发区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政策我们可以制定,交通设施我们可以建设,高新技术我们可以购买。只有人才资源是我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价值的。

在领悟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上,自己还存在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坚持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丰厚“知识面”,树立“自豪感”,拓宽“新思路”。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引导自已,进一步开拓进取、勤奋务实,把人力资源工作当成人生的一个主要事业来做。尽自己最大努力,科学完成管委会所赋予的工作职责。

因为山高,我学会了攀登,因为路长,我学会了奔跑;因为热爱,我走上了人力资源岗位,因为执著,我会追求卓越。风正潮平,自当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

第4篇

关键词: 化工;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124-01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如今社会,人才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问题

①企业招聘人才的路径比较单一,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一方面大量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企业急需高技术高管理的人才。②在企业研发和市场发展上,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还比较紧缺制约了企业发展的需求。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的竞争,高层次、高学历的人员还是不够多。对企业做优做强、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④人员结构不尽科学,人浮于事的现象仍然是有的,管理岗位和辅助部门的员工偏多,这在企业管理成本上造成了浪费,在工作效率上也难以提高。

2需要加强的工作

2.1 搞好人力资源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认清人力资源的发展新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它正从简单化、随意化向规范性、制度性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所涉及的问题也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不在是由主管领导的主观意志和个人裁决所能应付的了。他必须需要具有人事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去管理去经营。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步发展演变成以下的几种趋势。

2.1.1 人力资源管理正向高效化和标准化发展。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才管理工作正向高效化、科学化发展。建立客观的人事评价与检测标准。传统的人事管理,对人和事的问题处理上一般是凭“长官意志”和“领导精神”。它的优点是应用快、灵活性大;当然缺点也是比较大的因为他是主观的,所以容易引起不公,同事也缺少连贯性。当然现在的人事管理正向公平合理、注重事实发展。

2.1.2 人力资源管理正向透明化和员工的高参与性发展。随着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事管理工作也大幅度的增加了透明性。较多的部门主管和相关人员参与人事管理也成了必然的。

2.2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人才是企业最核心最宝贵的财富,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人的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打破裹足不前,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一切为了发展的战略角度去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强化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干部结构的科学调整,更加关注人的合理使用和充分发展。要把促进人的发展和依靠人的发展作为人事工作的出发点,形成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用事业凝聚人心,以实践造就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2.3 重视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与别的资源相似人力资源也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形成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有形磨损是指人类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无形磨损是说在职的人员知识体系或技术老化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当然这种磨损是可以挽回的,就像电脑升级是一个道理的。所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多的再生性,不仅是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战斗力的一种途径,而且是促进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的必要条件。

2.4 要客观的认识人力资源的双重性

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具有高增值性,与一般资本一样具有投入产出的规律,既是创造财富发展企业的基础,同时又是投资的结果,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消费行为。好的人力资源投资能够为企业带来好的效益,当然要做到人尽其用。还要努力构建“心协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和谐稳定局面,让人力资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妥善协调企业与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2.5 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文化和相应的考核制度,将从业的成绩与待遇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真正的做到多劳多得人尽其用

要使人才得到相应的收入也报酬和相应的福利待遇,我们要坚持维护公平、公正,针对化工企业的特色来设计合理的分配制度和薪酬制度。

2.6 在技术型人才方面坚持实施导师带学徒的制度

专业管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以导师的身份带新人,由技术精湛又有资深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当然要给其相应的报酬与荣誉。通过“帮、传、带”的方式,将他们的技术,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作风传授给新入职的员工。

2.7 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能动性是人力资源区别与其它一切资源的重要特性,另外,人力资源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创造性,它能创造性的提出一些新的方法与创意,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和进步。利用好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协调的重要方面。

总之,要实现人尽其用的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要把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形成制度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努力提高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胡元钰,吕海波.化工企业重提师带徒人才培养法,化工管理,2011,(10).

第5篇

、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培训工作

3、根据各类培训班的需要,认真做好培训班培训教材的选购、入库、销售工作,并将书籍的销售收入及时交局财务。上半年,共购进各类书籍5000多套(其中2009年导游考试系列教材3000套),到6月5日止,共售出2500多套,目前还在继续与各州、市旅游局办理导游资格考试用书的相关销售工作;

5、为加大全省旅游教育培训的宣传和交流力度,拓展旅游教育培训信息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完成了第一季度《**省旅游教育培训简讯》的编撰、发放工作;二季度简讯正在办理中;

(二)考务工作

7、根据《2008年**省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安排,于3月份组织完成了2008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及习题集的再版和订购工作,并组织有关专家、教授认真修编了《2009年导游考试大纲》及《考务相关规则》;

(四)其他工作

9、根据局党组的安排,积极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科学发展观是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思想准绳和工作准则。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结合业务实际,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撰写个人总结,相互交流学习。通过本次活动,全体工作人员进一步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坚定了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

10、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导游考试考务工作管理水平和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在袁副局长的委派下,由局人教处、省旅游培训中心、昆明市旅游培训中心等4位同志于3月25日至27日赴四川省旅游局就导游考试相关考务工作等事宜进行了考察学习。

(五)日常工作

12、圆满完成了培训中心的2009年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劳动保障执法年检、社会保险、《机构代码证》等四项年检工作;

13、完成了局、处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2009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培训中心将在局党组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围绕省旅游局2009年的中心工作,加大推进我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旅游人才培训相关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人才兴旅战略,以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目标,以推进旅游教育培训改革发展、创新教育培训的机制体制为突破口,以导游考试考前培训、国际旅行社导游年检、领队年检培训,旅行社、旅游饭店经理等各种

培训为抓手,进一步充实和提高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手段,加大对旅游重点人才、短缺人才的培训力度。同时,继续全面提升我省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科学管理水平,为我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人力和人才保障。在局相关处室和局属相关事业单位的支持配合下,认真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培训、考务工作

2、在局导考办的

指导下,认真做好2009年**省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的报名、培训、考试等具体工作;导游等级考试为8月3日-8月28日。导游等级考试为12月5日;

3、认真做好各类培训班教材、资料的征订和选购工作。重点做好全省2009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和习题集、考试大纲销售工作。

4、在有关处室的配合下,组织开展好已定培训班的各项工作,如7-10月份拟举办的“导游资格考试考前授课教师及面试考官培训班”、“新考导游人员考前培训班”、“加试语种导游考前培训”、“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前培训”、“出境旅游领队年检培训、新考领队资格考前培训”等等培训班;

5、认真做好二、三、四季度的《旅游教育培训简讯》工作,扩大我省旅游教育培训宣传和交流工作;

6、配合人教处完成2009年全省28家非学历旅游培训单位资质复核工作;

(二)其他工作

7、根据《**省旅游局关于实施行政问责制办法等四项制度有关工作的意见》要求,中心将继续全面贯彻实施四项制度,结合自身的职能职责,对制定实施四项制度的方案进行科学分解职能,在明确中心各自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把四项制度的内容具体化,切实履行好中心的各项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中心良好形象。

8、加强与省外的交流学习,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拓宽教育培训工作思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组织全省旅游教育培训相关人员到省外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做得较好的省市、地区考察学习其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我省整体教育培训的质量。同时,促进全省各州市旅游培训中心的交流与合作。

9、加强与机关各处室,各州、市旅游培训中心的沟通和协调,及早制定2012年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计划;

第6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

作者简介:柯景利(1963-),男,辽宁大连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培训中心培训管理部,培训师,讲师。(辽宁 大连

116023)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143-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而人的技能和素质则成为了知识经济的先决条件。现代社会发展的历程和实践证明,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存量的不断扩大,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是企业成功的不竭动力,是构成国家和企业财富的最终基础。在电力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电力企业作为参加市场竞争的主体,如何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尽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是摆在每一个电力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树立人才观念,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是电力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电力企业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提供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是时展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后,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的崛起,推动了经济领域的一场空前革命。在这样一个以知识资本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时代,任何人都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也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知识不可能满足终生需求。有人对大学毕业生做过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很快。基于此,教育与培训必须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贯穿于人的一生过程,终生学习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每个人理所当然要采取的行动。

电力行业同样处于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革中,近年来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汹涌澎湃之势涌进电力行业,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前所未有,特别是大力兴建的智能坚强电网,其中的科技含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因此,在电力企业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是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客观要求,是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就是企业要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获胜一定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而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是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可以预测其未来的竞争潜力。

二、重视人才培养是成功企业的重要标志

人力资源是一种“活”的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是可以无限开发的资源,其中主观能动性是人力资源的主要特征。人力资源开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它能使一般劳动力发展成专门劳动力,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工作技能,提高劳动者适应现代社会生产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充分提升人的主观能动性。

企业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是员工发展的前提。世界上那些成功的企业家深深懂得,企业经济发展的链条是靠人才的作用来推动的。经济是个长长的列车,人才就是为列车提供动力的原料。比尔·盖茨有一个著名的说法:财富不是账面上那些资产,而是公司中那些人才。众所周知,青岛海尔集团之所以能从一个当年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山东电力公司之所以把多种经营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鲁能品牌,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始终把人当成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视员工个个是人才,也就是把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放在首要的位置上,进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创新空间。只有重视开发人才才能不断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国家电网公司要建设成世界一流电网,建设成国际一流企业,理所当然地要建设成一支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可以说,只有人才充足,企业才能兴旺,由此可见要想成为成功企业,重视人才培养只能是不二的选择。

三、当前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以及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电力企业只有进行及时、积极的调整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从当前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复合型人才缺乏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存在的人才规格单一的弊端,很多技术人员懂专业不懂管理,管理人员又不甚了解专业,导致真正急需的岗位没人干,而有的岗位人成堆。可以这么说,人浮于事的现象并没有绝迹,成为一个积重难返的问题,关键是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人才短缺,特别是缺少企业经营层高级管理人才,这是阻碍企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有历史与现实方面的各种原因。

以电力多经企业而言,由于多经企业人员身份复杂,存在着多种用工形式。从历史上看,多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承担和消化了电力体制改革中的许多困难,如安排子女就业,尤其是近年来在安置主业分流人员和富余人员、分担主业风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多经企业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用不上或者是起不了作用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普遍缺少高科技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职工队伍,也就是“结构性缺员”。

当然,主业人力资源情况是优于多经企业,但是也并非尽善尽美,同样存在着“结构性缺员”的弊端,也就是知识型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包括专业技术尤特长、熟悉业务的高级蓝领技术骨干远远不能满足电网发展的需求。

人们常听说这样一句话:学校是育人的地方,企业是用人的地方。这话固然没错,但是存在着极大的片面性,它割裂了“育”和“用”的辩证统一性,只强调学校的“育”,而忽视了企业是同样的“育”,而且是更全面、更深刻、更实际的“育”。如果企业光“用”不“育”,从长远的角度来讲,类似于涸泽而渔,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都是有害无益的。

当前,有的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中进展不顺利,雷声大雨点小,尽管可以说出这样或那样的客观理由,不过从本质上来讲,其错误认识却是根本原因,他们把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当成一件只花钱的事情,片面强调“实践”出真知。然而这个“实践”只不过是在生产岗位一味地干活。在电力企业,岗位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其实只长期呆在某一岗位上,必然形成技能的单一、视觉的狭窄。如某一供电分公司事故抢修班,以往抢修事故时需要全班出动,因为抢修作业需要各个岗位上的人员,后来这个班人员轮流脱岗进行理论培训,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轮换岗位,这样个个都成了多面手,也就是所说的提高了综合业务素质。这样每次抢修事故只用三个组成的小组即可,不仅缩短了抢修速度,而且提高了抢修质量。有权威资料证明,培训是一种回报率极高的投资,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材工”的道理尽在如此。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处于领导层的高级管理者,要像战场上的指挥员那样具有战略性眼光,而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把培训当成可有可无、可紧可松的事情,实际上这就是置企业的长远发展于不顾、杀鸡取卵的做法。这样的企业管理者首先应该接受培训,尤其是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

四、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思路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电力企业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只有在思想上彻底转变观念,认识并着手解决企业人才不足的现实问题,把实施“人才工程”提升到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才能够按照“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的工作思路执行“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方针,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以及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

要树立新型的人力资源观念。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开发和再开发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尽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还是实现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稳定的动力支撑,都必须把人力资源当成电力企业科学发展的动力资源,都必须以人为本,加强对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贯彻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营造干事业、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为电力企业健康发展作出“人尽其才”的最大贡献。

培养人才,企业本身应该是主体。只有企业最了解市场动态和未来发展,最了解需要培训什么样的人才。因此要立足于企业实际,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和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培育自有人才、用好自有人才,逐步形成为我所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下大气力建立一个符合电力企业实际的培训模式和培训体系。首先,统一规划培训项目设计,各自补充完善。其次,建立职工培训项目创新机制,以培训中心为主,有计划地组织类似于企业研发部门的培训项目开发小组。再次,建立培训中心培训和生产单位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建立专业培训基地。另外,以培训中心为主建立企业培训师资库。

企业领导是企业最关键的管理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命运的重要阶层,因此人才意识应该是企业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企业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中应特别注重企业经营者管理能力的开发与提升。要建立领导者能上能下、人尽其才的灵活用人机制,改变以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作风。

第7篇

据悉,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桂林生源毕业生突破2.4万人,驻桂林11所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6万人,创历史新高,且近年来,桂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走在广西的前列,因此在该市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具有较强的典型示范意义。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自2012年7月挂牌成立以来,共帮助14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驻桂林高校初次就业率由2013年3月统计的三成提升至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六成,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一个月里,就业率再次提升了10多个百分点,超过八成。

整合,19项服务“一站式”搞定

设在桂林市人才市场三楼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整洁宽敞、明亮温馨,分为接待咨询区、事务办理区和自助服务区三个功能区。在这里,每天都能遇见不同类型的高校毕业生,他们虽然经历不同,但“省时、省事、省力、贴心”是每一位体验过“一站式”服务大厅服务的毕业生们共同的感受。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过程链条,需要有良好的就业观念、明晰的就业思路、专业的就业指导、适应社会需求的就业能力、尽可能多的就业渠道、及时有效的岗位信息、实用的求职技巧、无后顾之忧的人事服务等,而毕业生要想在一处得到这些,几乎不可能。为方便毕业生就业,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在服务内容上创新整合毕业生就业所涉业务,从局内到局外,体现“一站式”理念。首先在桂林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原有的涉及毕业生就业的毕业生报到、改派、档案接收、户口转接、求职登记、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7个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整合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内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二层机构的业务,提炼出就业见习、见习基地、基层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培训、就业失业登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指导、权益维护、贷款贴息、社会保险咨询等12个服务项目,并将这些服务项目集中到“一站式”服务大厅内,实现局内服务的集中和优化。

同时,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在局内19项服务项目整合的基础上,还向局外拓展,将涉及毕业生的服务拓展到市内相关职能部门,如组织部、教育局、共青团市委、工商局、金融部门等,通过多部门联动的形式,邀请这些部门大学生村官项目、农村特岗教师项目、西部志愿者项目、小额担保贷款、微型企业扶持等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服务进入“一站式”服务大厅。

服务项目的整合,避免了高校毕业生“一事多次跑”或“一事多处跑”,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搭建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服务平台。目前在一家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李恒回想起自己找工作时的艰辛,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路奔波”。他说:“没找到工作时,要经常奔走于各大招聘会;找到工作了,又要去落实档案、户口;托管了档案,又要忙着报考各类考试。一路下来,跑了不下3个部门,由于对各部门办公场所和办事流程不熟悉,还常常跑错地方。现在好了,只要事先电话咨询办事流程、所需材料,跑一趟就能把事办完。”

延伸,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并无先例可循,所有的探索实践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站式”服务大厅的项目集中了,地点确定了,但让人不解的是,前来办理业务的毕业生并不多。经调研,桂林的很多高校建有两个校区,而毕业生们所在的校区一般距离市区较远。他们只在要参加招聘会时才会到市区。为此,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打破以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毕业生离校后工作”的思路,将服务前移至毕业生离校前,为就业工作赢得更充分、更黄金的时间,也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优势。2013年4月,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作站挂牌成立,随后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包括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等在内的11所驻桂林高校相继成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校园工作站。

“一站式”服务大厅校园工作站的设立,目的在于将“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服务项目挪入校园工作站,在工作站完成基础性工作,同时,在各工作站投资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宣传栏,把就业创业服务从市场前移到校园,从城区前移到郊区,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让毕业生就业更贴心,更省时省力,更便捷高效。

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作站站长黄少波说:“工作站在高校挂牌,建立了一种沟通协调机制,是服务工作的一种新尝试。”

不少毕业生表示,“一站式”服务大厅校园工作站让毕业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了解到服务大厅的相关服务项目。“以前见习要外出办理手续,现在在校园里就可办妥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毕业生马冉冉高兴地说。

此外,桂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还联合市内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职能的相关部门和高校,把“一站式”服务大厅搬到了双选会现场,给更多的毕业生带去就业指导、求职登记、就业失业登记、社保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并在会场设立“一站式”自助服务区,让毕业生通过电脑、网络等现代化设备,自助体验“一站式”服务。在双选会上的“一站式”自助服务区体验了网上求职的广西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小李说:“双选会上‘一站式’服务大厅提供的项目中,既有企业职位咨询,又有专家就业指导,还有网上求职自助服务,服务更集中、更专业化和一体化,让我们求职更方便、更快捷。”

联动,让各项政策落地生根

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主要职能部门有高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部门有工商局、市委组织部、团市委、教育局、财政局、税务局、金融部门等。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但从实际效果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分散,各职能部门各行其是,沟通不顺畅,优势不整合,供需不对称,形不成合力,导致效率不高,各类政策不能落地,资金扶持执行困难。对此,“一站式”服务大厅首先在服务项目上进行了突破,通过各类活动载体,让各职能部门实现横向联动,共同推进毕业生就业。

与高校联动,共同推进就业。“一站式”服务大厅通过邀请驻桂林11所高校、桂林市工商局、桂林市财政局等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参加“政、校对接会”的形式,一方面向高校讲解政府的扶持政策,演示各部门联动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要性,推介“一站式”服务大厅开展的各类促就业活动;另一方面,与各与会高校展开讨论,收集各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支持、缺乏哪些资源、有哪些困难及对“一站式”服务大厅工作的建议等信息。通过对接会,高校由原来被动地接受服务,变成主动要求服务,实现了政府与学校的直接对话。

同时,“一站式”服务大厅通过在各高校设立工作站和向区内、区外高校发函的方式,收集本地生源就业和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建立了本地生源就业和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数据库,对毕业生实现有效跟踪服务,履职尽责,发挥优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效地承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彻底解决毕业生一离校就流失的问题。截至2013年6月,“一站式”服务大厅共收集了6614名毕业生的信息,基本实现了桂林生源和桂林市内高校毕业生的全覆盖。

与职能部门联动,共同服务就业。“一站式”服务大厅首创与市委组织部、工商局、税务局、金融部门等联动,邀请各职能部门进入大型毕业生双选会现场,当场为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微型企业注册资金补贴、“基层四项目”(即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咨询,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体验等。

桂林医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高东对“一站式”服务给出了“主动有为、优势带动、务实有效”的评价。他说,“一站式”服务搭建的平台,让国家的各项政策穿过高校的围墙,真正进入了校园,落到学生们的身上,为高校带来了就业工作的便利,解决了长期以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困难。

创新,打出促进就业“组合拳”

“现在的农村还是道路泥泞、牛粪猪粪随处可见吗?”“社会主义新农村究竟是何模样?”“面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群众,应怎样开展工作?”关于基层、农村、农民的这一大堆疑问,来自驻桂林11所高校的毕业生们在临桂县中庸乡合峰村参加“桂林市2013年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体验日”活动时得到了解答。活动中,毕业生们通过实地参观和考察,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了解基层工作的环境、氛围、条件、工作难度等。此外,活动还安排了服务“基层四项目”代表谈体会、传经验,安排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和市教育局负责人就基层项目的相关政策回答了毕业生的提问。参加活动的毕业生纷纷表示,愿意投身基层服务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和热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服务基层体验日”是桂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为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创新举措,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属首创。据桂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安平介绍,作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的首个试点,桂林市抓住了“三条主线”(即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联动“四大主体”(即政府、高校、企业、学生),打出了一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组合拳”,搭建起“沟通无障碍、对接零距离、服务全方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平台,多项工作开创全区甚至全国的先河。

除“服务基层体验日”活动外,“一站式”服务大厅还创新开发了“企业职场体验”“求职体验”“就业服务体验”“军营体验”等活动,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从而顺利实现就业。2013年4月27日,广西首档电视招聘节目“职在必得”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举办。活动通过“讲授+体验”、“点评+指导”的形式,让毕业生亲身体验企业面试,挑战高质量的就业机会,通过毕业生和企业的直接对话,立体阐释企业的用人标准、岗位要求、职业素养等,增进了就业市场供需双方的了解。

创业是最积极的就业形式。作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试点,桂林市在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方面也做了很多亮点工作。2013年6月,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市工商局、商贸局、工信委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团体联合举办了以“创业·创意·创造”为主题的“赢在桂林”——首届桂林市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对创业项目进行评选和推荐,来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医学院的3个项目在现场与企业签订了投资意向书。代表创意团队发言的曾一表示,这次比赛的经历将是自己创业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通过比赛,他锻炼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团队而言,他们缺乏对市场和政策的了解,缺乏对项目长远的考虑,这些都是通过评委们的点评后才发现的问题。他们非常感谢大赛组委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8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主体意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积极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特殊作用成了现实问题。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只要与员工的关系达到心灵相通、和谐、融洽,所产生的效应就会变成强大的动力,推动各项工作,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企业文化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培养主体意识,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面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有效管理手段,去激励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达到组织的预期绩效。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做人的思想工作,去转变人的观念,引导人的行为,使个人或群体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涉及人事、薪酬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必然会触动各方的利益。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局限。人力资源管理决不只是简单地进行竞争上岗、考核和奖惩等,如果没有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渗透其中,员工对一些政策措施“口服心不服”,就容易在工作中敷衍了事,消极怠工等,就会影响团队主体工作的开展。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及从人的精神层面激发人的奉献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方法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刚性考核、奖惩等管理中,那么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就会更为有效。

思想政治工作就像一根纽带,表现在能把员工的力量集合起来,把员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要使潜在的能力变成实际能力,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主观能动性正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许多调查发现,在实际工作中,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正确与否是由人的世界观形成的,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利用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去正确引导并采取各种方法激励、鼓舞人们奋发努力,使员工的潜力能够最大化地发挥。

人力资源能力素质的提升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其动力和源泉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力资源本身。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弘扬和培育企业人力资源的主体意识,引导企业人力资源注重自我完善,更好地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面发展。一是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的主体意识,引导企业人力资源充分认识和发挥自己主体性的同时,尊重、肯定他人的主体性,并使自己主体性的发挥始终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发展;二是培养企业人力资源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形成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和主人翁精神;三是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主体能力,特别是使企业人力资源自身的主体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能力;四是塑造企业人力资源的主体人格,引导企业人力资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积极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面发展。

二、把以人为本贯穿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

人本管理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企业应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认真把握好人才规划、人才招聘、职位设置、薪酬与福利、绩效考核、生涯设计、培训和发展等多个环节,强化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从传统人事管理走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使企业的人力、物力处于最佳配置状态;另一方面也要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必要的诱导、控制和协调,以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作用,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一是关注企业人力资源的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客观环境变化对企业人力资源思想、生活等各方面引起的变化,并帮助解决好实际问题,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需要,为企业人力资源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适应企业人力资源的心理。企业要考虑到企业人力资源的心理状况,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方式方法符合企业人力资源心理特点,避免引起企业人力资源的抵触心理;三是要尊重企业人力资源的差异。要看到企业人力资源思想的多样化和差异性,注意区分人力资源不同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以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三、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各种激励手段更好地发挥作用,激发出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一是增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信任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企业人力资源能够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信任,并在企业人力资源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为企业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前提;二是树立榜样,进行激励。对于企业中的优秀人才或为企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积极开展宣传,并适当进行表彰和奖励,引导企业人力资源积极向先进学习,促使企业人力资源整体功能的发挥;三是建立必要的惩罚制度。惩罚作为一种负强化是与奖励相对应产生的,合理地利用同样能起到激励作用。要通过处罚防止和纠正企业人力资源中发生的非期望行为,保护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承受能力。我们在制订一些改革方案过程中,要主动深入基层,听取各方意见,与员工平等交流,找出他们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并把相关政策和要求向员工讲清楚、并讲清其目的与意义,增加工作透明度,启发员工理解各项改革措施的意图和必要性。通过坦诚的交流,使员工转变了观念,调整心态,增强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保证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

四、抓好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点

第9篇

一、“早”字当先,谋篇布局

一是创新实施“123”就业工程。逐步搭建一个市、县、乡三级培训就业信息网,从2014年开始,用2年时间培养和评选1000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头人、1000名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头人,建立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等3个信息库。

二是及时部署村级劳动保障工作。及时研究并代拟出台了《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村级劳动保障基础工作、加强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强化村级劳动保障平台管理以及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855个行政村、44个社区完成挂牌工作,落实人员334名,投入经费近100万元。

三是主动担当脱贫一线标兵。制定《百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百千万”结对帮扶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100个机构(市、县、乡三级)1000名干部结对帮扶10000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2016年,市、县、乡三级148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336名干部积极投身结对帮扶工作,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4024人,自主创业296人。

二、“建”字引领,真抓实干

一是建成五级联通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在公共就业信息平台已实现区、市、县、乡镇四级联网互通的基础上,加速向村级覆盖。2016年初,为全市基层就业服务人员配备了无线联网的平板电脑,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成为群众“足不出户,职位上门”的流动公共就业服务窗口,在农村搭起“永不落幕的招聘会”。2014年至2016年,百色就业网累计点击访问量超过320万次,帮助实现转移就业16万人次。

二是建档培养“双千”带头人。自2014年实施“双千”引领工程以来,共建档培养就业带头人2083人、创业带头人2287人,评选认定并表彰就业带头人1460人、创业带头人1597人。通过开展“双千”评选表彰,树立就业创业先进典型,不断激发广大农民工就业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建立健全3个信息库。从2014年开始,举全市之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共完成农村劳动力入户调查199.4万人,完成率100%。先后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返乡创业农民工人员信息库和创业项目数据库,为各级领导决策和有的放矢开展劳务输出、扶持创业、技能培训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

四是建设农民工创业平台。打造“4+2”园区模式(即以右江河谷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四县区为核心,以靖西、德保两县为腹地)的综合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搭建农民工创业就业平台。截至2016年底,共引进45家企业进驻农民工创业园,带动1.16万人实现就业。同时,以孵化基地建设为抓手,审核认定了市本级、右江区等10个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等创办的140家企业(团体)入驻创业,带动就业563人。

三、“准”字为宗,力求精准

一是贫困人口基本情况调查精准。精准调查贫困人口信息,建档立册。2016年全市贫困人口68.16万人,其中劳动力38.39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56.32%。男性21.54万人,女性16.85万人;外出务工共17.26万人,区内务工8.4万人,区外务工8.86万人。

二是培训就业组织精准。通过精准识别,2016年全市共开展农民工群体职业技能培训378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44人。同时,重点抓好“两后生”职业培训,组织12个县(市、区)与广西交通技师学院等9所技工院校开展结对帮扶,帮助715名贫困学生到技工学院或职业技术学校参加职业培训,确保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目标。

三是对口帮扶实施精准。主动对接做好深圳对口帮扶百色市劳务协作工作,通过精确调查及时掌握全市贫困劳动力“四个底数”,即:贫困劳动力总数、有赴深就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劳动力人数、已在深就业的贫困劳动力人数、贫困家庭应届中职(中技)毕业生和未继续升学初中、高中毕业生人数。在此基础上,按照“三来三往”撮合对接机制,通过对求职贫困劳动力的“求职清单”和深圳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供给清单”进行系统比对,做到人岗匹配的无缝对接,确保劳务协作精准到人到岗。2017年2月7日,成功举办了深圳对口帮扶百色劳务协作首场招聘会,成功组织第一批共194名贫困劳动力赴深实现精准就业。3月18日,利用广西高校毕业生春季“双选会”时机,与百色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设立专区开展百色市2017年农村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精准就业专场招聘活动。进场参加“双选会”的百色高校应届毕业生共518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1081人。共有183家企事业单位进场招聘,提供4180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167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148人。

四、“好”字检验,确保成效

一是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好。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创业热情。2016年,全市累计设立担保基金5948.9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62笔,发放贷款总额17407.2万元,财政贴息1251.36万元。扶持自主创业2367人,其中女性1149人,带动吸纳就业1051人。

二是就业服务活动效果好。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一系列专项服务活动,多渠道为贫困群体和用人单位搭建供需合作平台。2017年一季度,全市共开展“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43场,进场招聘企业443家,提供就业岗位17431个,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共9936人进场应聘,其中,登记求职3208人,达成就业意向2222人,成功输送469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三是真情帮扶农民工氛围好。2017年初,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开展“精准扶贫满关爱,回家路上暖人心”为主题的送在粤务工百色籍贫困劳动力返乡过年活动。通过精准识别,充分宣传发动,成功组织600名百色籍在粤务工贫困劳动力乘坐“爱心专列”返乡过年,让贫困务工人员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和家乡的温暖,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关爱贫困人员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