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立面论文

时间:2023-02-10 21:51:08

导语:在建筑立面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立面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实施技术界面划分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三方的关系

建设方、设计方、集成方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的三个主要主体。他们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实际上,参与工程实施的单位往往多达几十家,其承担的工作各不相同,就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实施中大致涉及到以下几方:建设方、设计方、系统集成方(弱电系统总/分承包方)、工程总承包方、工程建设监理方。以上各方在工程实施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与传统的建设工程相比,对参与工程的各方而言,无论其工作程序、内容、与其它各方的协调等都有所不同。为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工作的职责和界面,将贯穿工程全过程的各方归纳为:建设方、设计方和系统集成方。三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包括以下几点,见表1。

三方在工程中的职责和范围表1

对象

工作职责和范围

建设方

落实施工前的有关前期工作,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的明确需求,落实建设资金,制订工程时间目标,安排落实各项计划,协调各种关系,组织实施直至竣工验收,接收管理。

设计方

总体负责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设计规范和业主的需求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及有关文件编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平衡各工种设计问题,解决施工中的设计变更及有关问题,参与竣工验收工作。

集成方

依据与业主签订的总包合同,根据业主的总体工程时间目标,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施工规范,依据设计所提供的土建、结构、水、风、电设计图及有关技术参数,制定详细的节点计划时间表、系统深化设计、设备供货、组织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实施,协调各分包的施工、组织竣工验收,向业主提供竣工资料、系统培训、保修期内的维护和保修。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的系统进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范围,其设计、施工和安装等也朝着系统多、技术新和管理难的方向发展。事实上,建设方、设计方、集成方这三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既是利益的共同体,又是互相制约、互相牵制的一个临时组合体,他们对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实施,不管是质量,还是进度,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关系见图1。

注:合同关系协调关系

图1三方在实施过程中的关系图

三方对工程的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因素见表2。

三方对工程的影响和制约表2

对象

对工程影响和制约

建设方

资金筹措与到位情况,需求预测和项目建设的标准与定位,筹建班子、技术人员的水平,外界因素的影响。

设计方

业主需求明确与否,设计人员技术水平,土建、结构、水、风、电各工种的平衡协调,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响应的及时性。

集成方

设计方设计文件和系统深化设计的深度,系统有关技术参数、接口的提供与开发,前、后道工序的影响,与有关设备供应商的协调,与各其它工种的工作界面、进度和组织协调。

2各方的职责技术界面划分

为了保证智能建筑工程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基于对工程实施的各阶段的分析,除小型和技术要求简单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应按以下8个阶段进行:

(1)建筑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

(2)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

(3)建筑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

(4)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

(5)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

(6)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验收及试运行;

(7)建筑智能化系统竣工验收;

(8)建筑智能化系统保修及维护。

以下将工程各方的职责及相关工作的界面划分及其流程进行归纳和总结:

2.1建筑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阶段

建设方组织专家、顾问、设计方在建筑扩初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方案规划设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和立项等。

2.2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阶段(见表3)

初步设计阶段的职责及主要工作表3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建筑智能化系统需求书或招标文件编制

设计方

智能建筑扩初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

2.3建筑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阶段(见表4)

在这一阶段,系统深化设计工作主要由集成方来完成。集成方按照招标书的要求,根据设计方完成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进行系统深化设计。

集成方提供的深化设计,应由设计方来审定是否符合建筑扩初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初步设计和招标书的要求。如果符合,则进入建设方和集成方的合同签署;如果不符,集成方应对深化设计作出修正。以上工作应循环进行,直至全部相符,然后进入下一阶段。

深化设计阶段各方对工程的影响和制约表4

对象

对工程影响和制约

建设方

资金筹措与到位情况,需求预测和项目建设的标准与定位,筹建班子、技术人员的水平,外界因素的影响。

设计方

业主需求明确与否,设计人员技术水平,土建、结构、水、风、电各工种的平衡协调,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响应的及时性。

集成方

设计方设计文件和系统深化设计的深度,系统有关技术参数,接口的提供与开发,前、后道工序的影响,与有关设备供应商的协调,与各其它工种的工作界面、进度和组织协调。

2.4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阶段

2.4.1施工前的准备

在完成上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建设方与集成方可签订弱电工程总包合同,并可转入工程施工阶段,为保证工程施工的如期按质完成,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各方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如表5所示)。

施工前各方职责及工作内容表5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监督、检查集成方工程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②协调设计方和集成方的系统深化设计③认定集成方提出的工程施工计划、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流程、施工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措施和计划;设备安装、验收方法;隐蔽工程验收计划和方法;设计更改制度、协调会议制度等④参与工程所需关键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商或分包商选择的谈判并予以确认⑤提供和保证现场施工条件

设计方

①协助建设方认定集成方所完成的系统深化设计②协助建设方,认定集成方提出的施工有关制度,如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流程、设计更改制度等

集成方

①完成系统深化设计和工程施工组织②完成施工计划、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流程、施工管理制度、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和计划等的制订③完成设备、子系统和系统测试、验收程序、方法

设计方和集成方的接口

弱电工程管线施工图的设计审查和签署

建设方和集成方的接口

按照总包合同的规定,完成子系统分承包方的供应商的选择,并完成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

2.4.2施工阶段(如表6所示)

在工程施工阶段,上述各方的职责表明,相关各方在施工中有许多的接口或交叉。其技术接口就是设计文件、施工文件和安装验收文件。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设计更改流程和设计更改的各方权限。

施工阶段各方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表6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协调设计方、建筑总包方、集成方和监理方在工程实施中的配合②监督和检查工程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③参与设备安装环境及条件的验收④参与设备的开箱验收⑤参与弱电管线的安装验收⑥协助质监部门,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⑦参与设备的安装验收

集成方

①全面组织和协调弱电工程的施工②组织进场设备和材料的验收③组织对设备安装现场环境及条件的检查④参与弱电管线的安装验收⑤完成隐蔽工程的质监验收⑥完成设备的安装验收

工程总包方

①按照弱电工程设备施工图,完成弱电管线的安装②提供弱电大型设备的吊装条件和工具

工程监理方

①监督和检查弱电施工质量②参与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③参与设备的开箱验收④组织弱电管线的安装验收⑤参与设备安装环境及条件的检查⑥组织设备的安装验收

图2表示了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各方的关联。特别是涉及设计更改及其确认,应在工程施工以前就作出规定,一般来说,应由集成方进行设计修改,由设计方认可修改,由建设方和监理方批准修改。

2.5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阶段(如表7所示)

调试阶段各方的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表7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组织对系统的试用②审查准备接收的各种文档③准备接收系统的使用和维护人员,建立相应组织④组织对系统的全面测试

集成方

①实施并完成系统集成联调工作②完成系统功能和性能测试③准备并完成系统验收和移交的各种文档④系统提交建设方进行试运行

工程监理方

①参与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测试②参与系统试运行后的全面测试

2.6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验收及诫运行阶段(如表8所示)

试运行阶段各方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表8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参与子系统的用户技术培训②组织并参与各系统的初验③审查所有移交文档④完成试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设计方

①审查所有初验文件②参与子系统的初验

集成方

①提交所有初验文件②组织并完成系统的初验③组织实施子系统的用户技术培训④提交系统运行和维护文件

工程监理方

①审查所有初验文件②参与子系统的初验

2.7建筑智能化系统竣工验收阶段(如表9所示)

竣工验收阶段各方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表9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组织并参与各系统的验收②提交系统试运行记录③审查所有移交文档④提交系统运行和维护管理文件

设计方

①审查所有验收文件②参与各系统的验收

集成方

①提交所有验收文件②组织并完成系统验收③系统移交建设方运行

工程监理方

①审查所有验收文件②参与各系统的验收

2.8建筑智能化系统维护及保修阶段(如表10所示)

维护及保修阶段各方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表10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系统日常运行②监视系统的使用情况并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③定期完成系统使用情况分析和系统应用效果统计④提出系统扩充、更新或升级的规划⑤进行系统维护成本及其产生效益的分析

设计方

①定期回访用户,听取用户的意见②记录系统运行情况,检查设计效果

集成方

①按服务承诺提供系统维护和故障处理的技术支持和现场服务②进行系统使用情况的分析、故障情况的分析,提出系统扩充、更新或升级的建议意见

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互提技术文件及其深度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文件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即方案、设计、实施、调试、验收和运行维护等全过程的记录和依据,其中部分文件具有法律效力,是工程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全面综合研究建筑智能化各系统的技术关键、实施要点以及工程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对工程相关各方互提技术文件的内容及其深度提出有关具体要求。

为保证各阶段技术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文件编制的管理,在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有关要求。它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工程和一般工业建筑工程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

技术文件的编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和当地有关行业和工程建筑的政策和法令,应符合国家和当地现行的有关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规程)和制图标准,遵守有关行业的工作程序。

本研究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和"上海市智能住宅小区功能配置试点大纲"建立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互提技术文件内容及其深度要求体系,该体系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工程各阶段互提技术文件表;

(2)各个系统深化设计阶段互提文件表;

第2篇

本文通过对岭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的梳理,从岭南建筑的立面设计方面进行分析岭南建筑的特点,阐述在民居建筑中的设计手法和装饰手法。

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绪论主要阐述岭南的发展,各时期的文化,人口的变化,对岭南地区的建筑有着很大的影响。

整体分析岭南园林建筑的特点,在布局、装饰等方面与北方、江南园林建筑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再对岭南建筑外立面整体做分析。

【关键字】传统建筑;立面;装饰

绪论

夏商周时期,中原及江淮至江南地区的华夏或少数民族诸侯国、部族受到压迫和征伐,纷纷南徙,迁人岭南地区,文化上受到了中原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南北战争加强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

岭南文化对于岭南地区的建筑有很大的影响,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经过无数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在充分利用岭南的自然资源,并结合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我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岭南园林建筑设计

岭南,位于五岭以南。从秦朝开始的不断迁徒过程中,形成了岭南园林。与北方园林似曾相识,却又迥然不同,透着瘴雨气息。

岭南地处北回归线两侧,为亚热带季风型气候,长年繁花似锦,又盛产观赏石材,具备良好的造园条件。又因气候特点,岭南人常在住宅中设庭园,以调节小气候环境。

1.1岭南园林特点

(1)通透

岭南园林的通透特征,是它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截然不同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这主要是由岭南自然气候所决定。北方园林在建筑设计上,都要考虑气候特点,冬季的保暖尤为重要。但是在岭南,情况有所不同,气候炎热,冬天,也在零度以上。夏季酷热,周期长,所以,岭南的园林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宽敞,通透,遮光聚荫的降温效果。

(2)兼蓄

岭南人,从中原迁徙来到岭南,又往海外其它地方谋生。他们在海外创业,然后衣锦还乡,不仅带回大量财富,同时也带回来海外文化。具体表现在建筑与园林上。例如广东开平的碉楼。

造园时,吸收传统园林特色,在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上,融入西方建筑文化。同时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

(3)秀茂

秀,相对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而言,岭南园林总体秀气,轻盈,精巧。没有北方园林那样厚重,端庄,也不及江南园林那样繁密。岭南园林就是轻巧秀美。

1.2岭南园林建筑特点

(1)岭南园林建筑布局

在岭南园林中,园林建筑是庭园中重要内容,常为主体。岭南园林建筑重在选址,建筑体形简练,多无复杂的轮廓组合,屋面构造简单,檐口和山墙多用硬面硬檐。园林建筑的门窗等部件都精雕细刻,再镶上纹样图案的套色玻璃,显得极其绚丽。

岭南建筑具有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屋顶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岭南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

(2)岭南建筑装饰

在装饰部位上,施饰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门、脊、墙、窗、壁等。而装饰的重点因建筑类型的不同也有所变化。装饰题材或是传说故事或花木鸟兽,大部分源于生活,生动活泼、亲切自然。

从装饰手法上看,“三雕”、“三塑”及彩画等传统工艺被广泛使用的岭南民居的建筑装饰中。具有浓郁的岭南乡土气息,使人叹为观止。

岭南园林十分注重建筑的装饰,门洞口的楹联都要做浅浮雕造型。建筑装饰十分注意色彩的运用,装饰形式常敷以重彩,门窗的玻璃也大量使用彩色玻璃。因此,建筑显得十分鲜艳华丽。

2. 建筑立面综述

我们发现建筑立面构图,有着丰富的、变化甚多的外轮廓线,十分精巧的构造和装饰,适合近赏。大部分的建筑的立面基于为构成院内的景观而设计,受到院落的限制,近观梁、柱、隔扇、雀替、雕栏等精巧的形状肌理都能看得很清楚,所以装饰都做得很精巧

2.1 建筑立面形态

岭南地区遗留的古建筑中,立面上,可以见到在几根廊柱之间都有石枋相联结,这种石枋中间太高,两端向下,成一虾形。中国古建筑的梁枋多喜欢加工成月梁以求美观,月梁形式中间向上拱起,两肩下垂如弯月状。中央拱起的梁枋背上多有石料或木料的雕花垫木承托着上面的枋子,两端枋子下面还有雀替与柱子相联,这种构架与装饰形式在广东都能见到,成为一种有地方特色的式样。月梁位于入口立面上,与人视点很接近,它们与屋檐下的雕花封檐板,屋顶的陶塑屋脊,与大门的门枕石、门匾等组合在一起,装饰得华丽而细腻。

在厅堂建筑中常隔扇窗和隔扇门组合成通透的建筑立面。隔扇门以落地式给主,也有正面都是隔扇门,在开启的时候有很强的韵律感。建筑与建筑之间通过廊道连接,丰富建筑空间,灵活变通。

2.2 建筑立面

建筑可分为台基、屋身、屋顶三分。“下分”就是台基;“中分”就是屋身,包括墙柱和外檐装饰;上分”就是屋顶。

(1)台基

台基又称基座。在建筑物中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以承托建筑物,具有防潮、防腐作用,并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台基一般为砖石构筑,也有花岗岩的。在园林建筑和民居中常见的素平的普通台基。形成简单,整个台基构成简洁朴实、很不凸显的下分。

在岭南园林建筑中高度都很低,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现做法常为贴花岗岩片,在转角的地方砌花岗石。

(2) 屋身

屋身处理得十分平淡的,主要是柱子、隔扇和实墙,极少有非功能的装饰。在中国古建筑中,屋顶是建筑立面的特色。屋身高度,包括柱基、柱身、斗拱的总高。在屋身设计中主要是门窗、墙体之间的组合形式,

(3 )屋顶

曲线屋顶在单座建筑中较为常见,其高度可近似立面高度的一半。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使坡顶形成曲线,坡面、正脊和檐端都可以是曲线,在屋檐转角上做翘起飞檐。大体量和柔和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中最突出的形象。屋顶的基本形式简单,但变化多样。(图)华丽的吻兽和雕饰;陶土瓦、彩色琉璃瓦以至镏金铜瓦;曲线陡缓变化,出檐可短可长。屋顶的体量、形式、色彩上体现了建筑的等级和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景观几千年的洗礼,有完整的制度。岭南园林建筑在发展至今以其独特的特点,在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岭南园林建筑发展较晚,在融合北方、江南园林建筑的同时也受到西方的外来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健华. 2006.岭南传统民营造技术研究.硕士毕业论文

[2]田永复. 2004.中国园林建筑构造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刘大可. 1993.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楼庆西.李秋香. 2004. 南社村.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5]侯幼彬. 1997.中国建筑美学. 黑龙江.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6]冯钟平. 2000.中国园林建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7]陆琦. 2008.广东民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表皮围护界面建筑艺术 形式语法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 A

AB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the surface, clarifying the form andimportance of the surface reappearing architectural art. Combined the engineering fulfillment, carry on thorough analysis and make new annotation to it,and put forwardsome problems of modern surfacetheoreticalresearch that need to be noticed.At last carry on an outlook to its development foreground.

KEY WORDS/ surface ,enclosureinterface ,architecturalart ,form phrasing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品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岁月的烙印,历史的记忆,场所精神等都可以通过建筑表皮的塑造加工获得。表皮是建筑构成三要素(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把建筑划分为体量、表皮和平面三部分)之一,它对建筑外立面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皮的概念及其作用

“表皮(surface)”不是一个清晰和单一的概念,与此相反,它具有复杂多样的内涵。建筑表皮通常被理解为建筑空间的围护(enclosure),然而根据不同情况,建筑表皮可能指向围护结构的表层或围护结构自身。

建筑表皮对建筑设计意义重大:1)在建设场地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依靠体量以及体块的穿插组合取得外部空间艺术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时候建筑的体块比较单一,处理的不好往往显得呆板,单调。建筑表皮恰恰能弥补这个空缺,它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界面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生动丰富的内涵。可以在建筑结构、建筑功能、建筑内部空间等方面大的格局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外立面材质、肌理、色彩的精心处理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表皮对建筑艺术的营建

3,1固定表皮对建筑艺术的营建

将欧几里德几何体进行分解重构,强化面片的表现力,然后又对面片的肌理,材质,色彩等方面进行有机组合,赋予某种文化内涵,使其保持一定秩序,反映某种历史的记忆或者时代精神,以满足群众心理和视觉方面的要求。这些建筑立面外皮上的面片如果是不可变动的即为固定表皮。它是最普遍的建筑空间围护形式,主要由木材,钢化玻璃﹑砌块﹑金属等几种材料制成。木材表皮需要对木材进行防腐,耐久等性能的处理后才能使用,它在国外的中小型建筑中用的比较多,国内目前运用的并不多,下面就其他几种材料分别介绍。

3,1,1钢化玻璃表皮对建筑艺术的营建

钢化玻璃表皮即玻璃幕墙系统可以在建筑中营造出许多曲面形体,给建筑平添几分生气和灵性,使许多抽象的建筑概念得以实现,丰富了建筑的空间层次,美化了建筑的空间形象(见图6,图10,图12,图13,图14,图15,图18)。

3,1,2砌块表皮对建筑艺术的营建

砌块表皮即用砖等块状材料砌筑的建筑立面外皮。它可以使单调呆板的墙面充满空间层次感,肌理感,并赋予其建筑历史的痕迹与记忆,岁月的沧桑与变迁。使人浮想联翩,深悟建筑的底蕴而又不觉其肤浅平淡。“建筑是人类历史的石头记”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见图3,图5,图7)。

3,1,3金属表皮对建筑艺术的营建

金属表皮即用铝合金型材,铜皮,铝扣板,穿孔铝板等材料制作的建筑外立面,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清新现代,富有时代气息。同时,它可以塑造各种曲面,形成各种意象,满足群众对建筑形式视觉冲击力的要求(见图4,图8,图9,图11,图18)。

3,2可变动表皮对建筑艺术的营建

如果建筑护界面是由可变动的面片构成,则形成可变动表皮。它是一种生态﹑高效﹑节能,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制造而成的先进的建筑构造。目前各国都在加紧这种构造的技术研究。比如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及合作者在1987年设计的巴黎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时,将27,000个铝制仿相机光圈形式构成的“快门”置入南面表皮的双层玻璃内。这些构件符号一方面具有阿拉伯穆斯林传统文化的图案特征,注释阿拉伯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这些光电单元与计算机相连,利用气控方式调节阳光光线通过其表皮的量。在这里,信息符号被置入建筑表皮内,成为建筑表皮不可剥离的一部分。美中不足的是当天空稍有云层变化,走近建筑就可以听见表皮内电动机自动运转发出的嚓嚓响声,使人产生误会(见图1,图2)。目前正在研究并准备投入批量生产的可呼吸表皮墙体,可以随着室外温度,阳光辐射强度的不同自动开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及其照度,使室内获得良好的温湿度环境,更加有利于工作与居住。

总之,可变动表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其性能进一步完善,它必将成为未来建筑外立面首选的实施方案(见图16,图17)。

建筑表皮理论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表皮理论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沿革了数百年,已有不少学者不同程度的做过研究,其中不乏优秀的成果,但大多数研究都停留在历史上或目前建成建筑的表皮评价和作品介绍上,很少有基于建筑设计实践的理论研究,很少触及表皮技术本身,这种成果显然不能被工程实践采纳,研究初始的意义也大打折扣了。

因此,笔者觉得今后表皮理论研究应该:1)避免对建筑设计实践毫无意义的纯理论研究。建筑是宏观的空间组合体,不是微观离子的叠加,具有很强的工程性。那种将建筑表皮视做建筑立面外层同原子一样薄的一层表面物质的说法是不切实际的,任何脱离工程实践的理论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2)积极探索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应用性很强的表皮技术,使其加速向设计实践转化。3)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使之成为现代表皮技术创新的源泉。

结语

积极发展表皮技术,使之为经济建设服务,探索表皮技术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同时表皮理论研究要立足于建筑工程实践,立足于国家经济建设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这样才能有意义。否则,虚无缥缈的理论假说不但不能对设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会将其带入死胡同,使人功亏一溃。

图片目录:

图1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及合作者设计的巴黎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透视及立面局部放大图

图2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及合作者设计的巴黎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室内效果及可变动表皮局部放大图

图3 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设计的某大楼砖砌体表皮效果

图4 瑞士提挈诺学派建筑师设计的某大楼铸铁花饰表皮效果

图5 安徽皖南某民居砖砌体表皮效果

图6瑞士提挈诺学派建筑师设计的某大楼不透明钢化玻璃表皮效果

图7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设计的某大楼砖砌体表皮效果

图8南京奥体中心某场馆铝扣板金属表皮效果

图9南京奥体中心某场馆铝扣板金属表皮效果

图10南京图书馆新馆绿色镀膜钢化玻璃表皮效果

图11南京图书馆新馆穿孔铝板表皮效果

图12南京图书馆新馆绿色镀膜钢化玻璃表皮效果

图13南京金陵图书馆新馆绿色透明钢化玻璃表皮主入口处效果,它就是在建筑空间,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外包绿色透明钢化玻璃表皮取得艺术效果的

图14南京图书馆新馆绿色镀膜钢化玻璃表皮室内效果

图15南京金陵图书馆新馆绿色透明钢化玻璃表皮临街面效果,该馆以“琢石成玉”—多彩圆润的雨花石,晶莹剔透的巨型碧玉,为设计意象

图16可呼吸表皮室内外效果

图17可呼吸表皮的原理分析图

图18广东东莞富民皮具城办公楼铝扣板及钢化玻璃表皮效果,该楼以一群婀娜多姿的模特缓缓走来为设计意象

图片来源: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16,图17引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张宏教授《建筑材料,构造和结构的生成与表现》课程课件

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为作者拍摄

图18来自深圳三鑫钢结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原著诺伯格.舒尔兹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尚林出版社

冯路.表皮的历史视野.建筑师第110期,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王群.空间、构造、表皮和极少主义.建筑师第84期,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张晓晖..追踪建筑表皮设计.硕士学位论文.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3

刘涤宇.建筑表皮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3

陈志毅. 表皮,在解构中觉醒. 建筑师第110期,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第4篇

关键词 形式 功能 多元化

1 “形式追随功能”的缘起及弊端

上世纪初叶,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先驱者们号召建筑师打破僵化的传统章法,自由地创作。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新的僵化的传统章法又在形成。其中一条就是所谓的“形式服从功能”,这一点在中国建筑界表现得似乎尤为明显。无论是夸耀自己的作品,还是反驳别人的指责,抑或是褒贬某项成果,“形式服从功能”经常被当作不用推证的公理而被许多建筑师引用。

“形式服从功能”,最早由路易斯·沙利文倡导。由于顺应了西方二三十年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理论在西方建筑界及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发展,迅速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指导思想。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句话起初并不是从建筑的发展中产生出来的,而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的进展;二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工业的兴起。

然而,简单的将建筑比拟成生物和机器就得出形式与功能关系的答案吗?清华大学博士方可在其论文《“形式服从功能”的再思考》中对此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他认为,建筑本身是没有生命的无机物(它只存在美学意义上的生命),而且也不能将每个“新”的“当代的”建筑物,视作从其他建筑中自动进展而来的。因为你可以说是上帝创造了生物最初的形式,而建筑的形式却从来都是人类创造的。其次,建筑并不具有与机械同样的明确的目标。一部汽车基本上可以认为只具有行驶的单纯功能,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为这个目标服务。但一座建筑物却是人类生活的包容物,而人类生活的需求又是复杂多样的。

建筑比拟于生物造成的巨大危害就是它以进化的准则替代了美学评价的准则,从而给城市面貌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新建筑常常自认为高人一等,全然不顾左邻右舍,而旧建筑的维修改造也常常“整旧如新”;传统城市在追求日新月异的目标中失去了原有的魅力,而那些所谓新建筑在创造新的城市特色上又显得力不从心。为了“新”而“新”甚至“新奇”几乎左右了半个世纪的建筑创作思想,导致了城市建筑的混乱和衰退。而将建筑与机器进行比拟的最大危害就是建筑物经常被当作一个孤立的东西来处理(工厂对机器的处理正是这样),然后被随意地放到风景区或城市之中,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建筑可以任意摆放也导致了抄袭的漫延;建筑的相似导致了城市意象的混乱,而城市的相似则导致了城市特色的丧失。一辆汽车并不为一个固定的地点设计,然而一个建筑不可能脱离开它的基地,建筑的美就在于它所处地点上的美。建筑从设计的一开始就必须与地点相适应,建成后也应成为地点的一部分,因此,建筑没有理由不考虑地点和周围的环境。今天,环顾我们所处的城市,那种将建筑比拟于机械的所谓服从功能的形式,给我们城市带来的危害已经显而易见了。

2 建筑形式美的时代变迁

正如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的一样,建筑的形式美也经历着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之所以被誉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瑰宝,正是因为神庙庄严典雅的立面,与历经千锤百炼的完美柱式。曾几何时,这些柱子被人们从废墟中重新发掘出来,安放到各类建筑之中。柱式建筑到处享受尊敬的席位,学者们对它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根据它来探索美与和谐的“永恒”规律。但事物不可能停滞不前,人们的审美情绪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当看到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技术的工厂的立面用老一套的壁柱系统来“装饰”的时候,人们一定会感到,这样的形式不合时宜,表里不一。

2.1 形式的重新解放

现代派早期的建筑师们认为,建筑立面应尽量体现与内部空间的统一性、完整性,因为“形式”必须服从“功能”。他们的设计手法遵循由内到外的原则,先确定平面,再直接往上竖墙体,并按功能需要开窗。这种做法显得简便省事,尤其适合在当时的工业化时代大量的标准化生产,因而受到普遍的欢迎与称道,并日趋流行。

可惜是现代建筑过于理性了,使人们对其千遍一律的外表产生厌恶。建筑师们不得不开始进行新的思考与探索。直到柯布西耶提出了他的“自由平面”理论后,又把人们引回到最初的设计观当中。随之而来的是一大堆有关如何使立面具有艺术性之类的问题。柯布西耶本身就是一个集理性与感性于一体的极端矛盾者。从他的萨伏伊别墅到他的朗香教堂,人们难道还能说,这些建筑的立面仅仅是为了体现内部空间吗?而后,Robert Venturi利用非承重的外墙,把柯布西耶的理论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至。这种立面除了用于限定空间外,更重要的是为了体现美学上的图案构成,并强调立面与内部的“分裂”感。转贴于

2.2 叙事的形式

所谓的“叙事”是指建筑形式具有一种大众可接受的普遍性的特征,使得人与建筑之间产生一种对话与交流。这种形式属于西方现代艺术中的“社会艺术”范畴之内。

随着“后现代”的崛起,建筑立面更具独特个性了。后现代的建筑师们热衷于对历史文化的研究,沿用那些仿佛被人们遗忘的,却是经典的传统形式。这种探索的开端和动机都是极具创意的,只可惜片面地追求外在形式使其误入岐途,陷入极端。面对越来越多纯粹复制、修复、摹仿旧有形式的建筑物被任意地穿插于城市当中,人们开始感到彷徨了。而与此同时各式符号在立面上的泛滥,使得形形的含意都蕴藏于形象之中,建筑立面因逐步担负起标志、符号和隐喻的作用以至最后丧失了自身的形式。此时Jams Wines提出了他的“叙事立面”理论,即建筑须以一种大众可理解的方式来与人们产生交流。他认为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商品,其“商业形象”应能易于被大众接纳。

2.3 消失的形式

柯布西耶的“自由立面”中强调立面与结构的分离及立面的独立自由。这一理论竟被后人发展到了立面的完全消失。J·斯特林在他设计的斯图加特博物馆中就去掉了外墙,使内部结构、U形的房间、走道、楼梯等,直接暴露在外面。不过这种作法马上招来了众多批判。有人认为,以这样的方式去表现一座具有纪念价值及历史意义的博物馆,是无法让人接受的,甚至是“非人道的”、“极权主义的”。

Giorgio Grassi是持反对观点的一个,也是现代主义的追随者之一,他认为立面是建筑的“表情”,我们要去掉表面上多余的装饰却并不等于取消立面。在立面设计中他强调那是一种对美学原则的直接而忠实地运用。

2.4 有生命的形式(表皮)

从某点上说,现代建筑大多是由多个功能各异的部分相互组合在一起的综合体。这些组合体因受到城市机理、内部功能和结构等方面的制约,而不得不简化体量。因此,四方盒式的建筑应运而生,最大程度地适应了这些要求。但越来越多的“四方盒”使得人们难以再从外表上判断一幢建筑的个性。这种“简化”的趋向甚至也影响到了建筑的内部空间,使得公共与私密的空间区别变得模糊。另外,建筑师开始厌烦了那种一味的复古建筑,积极地从事形式的探索。种种的原因使得人们不得又从形式入手来改变原有的形式和增加建筑的可识别性,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建筑师们更强调立面的独立个性了。在R·库哈斯的作品中人们能看到,立面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力,完全独立于立面并能明显地标志出建筑物的类型及个性,真的有如生物的“体肤”,体肤的内部则包含着“器官”,即多个功能及形态各异的公共活动空间。这类表皮多数是透明、膜状的玻璃幕,内部空间及人的活动均清晰可见,使得表皮同时也成为了内外空间的无形交界面,其通透性有利于内外的交融。与之相反,另一种非透明的玻璃幕,既无法由外看透内部,也无法象镜子般地映射事物,成为了一个同时吸收内外环境的界面。

3 总结

正如某些学者所说:响亮的口号可以赢来激动的欢呼,有时却经不起冷静的思考。探究“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来源,我们看到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如何的悖理和脆弱,它实际上几乎是一种诡辩。现实中,城市和建筑的复杂性使我们无法理解现有的城市组织何以凭功能而把握。功能主义者所谓的功能如果是指实用功能的话,那它就无法解释纪念性建筑;而如果功能也可以是精神的话,那它又同样不能解释根本没有功能的只注重形式的作品。实际上功能本身也是无定性的,它只能在具体的历史情景中被确定;同时, 它也是历史地发展的。然而,形式结构却具有恒常性,这是在每一个城市及其历史中存在着的事实。一幢使用了上百年的建筑物,虽然经历了好几代人,功能也早已变化了,但它的形式却依然动人;一座历史废墟却在它失去功能以后才真正展现出形式的魅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建筑形式之丰富多彩,简直是不胜枚举。人们很难预料在下一世纪,建筑立面会发展到何种程度,观点是否会变更复杂和矛盾。形式的多元化是对“形式服从功能”教条的一种有力的批判,更会引发人们对建筑形式美的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垂直绿化;设计;影响因素;策略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垂直绿化的概念

建筑“垂直绿化”是指利用攀缘植物或者其他的植物材料装饰城市中各类建筑物的外墙、围墙、挡土墙,河道护坡墙以及一切垂直于地面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墙体,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墙面垂直绿化布置,达到增加绿地覆盖率,美化城市的目的。[1]

2、建筑垂直绿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墙面绿化未与建筑设计相结合

目前垂直绿化很少列入建筑设计的考虑范围,而只是对垂直绿化技术手段的简单应用,忽略了和建筑设计的结合;当建筑物建成后再进行墙面绿化设计,易造成各种先天不足或重复建设,浪费人力物力。

(2)重应用,轻研究,墙面绿化技术没有新突破

目前,墙面绿化虽有多种方式,但技术落后,没有取得突破,仍处在试验、示范阶段,对一些低矮的墙面绿化尚有一些办法,但对高的墙面绿化则难以实施。而且,相对应用上的发展,针对墙面绿化的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则寥寥无几[2]。

(3)绿化效果难以稳定持久

由于垂直绿化在植物养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墙面绿化效果稳定性、持久性较差,往往不能长期保持垂直绿化效果;此外,垂直绿化强调整体绿化效果的展现,对于一些生长状态无规律的植物(如攀爬类),往往会有绿化效果难以控制的问题,导致绿化效果的失控。

(4)建设及维护成本过高

垂直绿化的构建材料、施工机械等都与地面绿化有很大差别,难度较高,建设和养护成本相对较高;建筑后期再加入建垂直绿化的成本将更高。

3、影响建筑垂直绿化的因素[3]

(1)季相变化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随季节的更替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形态、色彩、质感等。因此,垂直绿化不同于其它建筑材料的表现,在建筑中作为表现元素,要充分的考虑植物可能呈现的面貌;此外,墙面垂直绿化植物的生态效益,基本是靠叶面完成,生态效益与单位面积绿地的叶面积成正比,所以墙面垂直绿化植物的选择还应充分考虑增加叶面积以充分发挥垂直绿化的生态效益。

(2)环境的影响

①地域环境

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各有特点,这关系到垂直绿化中植物呈现的形态和面貌,从而影响到垂直绿化中植物的选择。因此,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植物。乡土植物对于当地气候有高度适应性,在生长环境相对恶劣的垂直界面种植环境中,选用合适的乡土植物具有事半功倍之效[4]。

②城市环境

城市和城市区域的主色调是不同的,建筑作为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必须与周围城市环境及建筑环境相协调,保持城市空间环境的统一连续。建筑立面上的垂直绿化的表达,不仅要与单体建筑的色彩相协调,还应尽可能的与所在的区域和城市的色彩相融合。[5]

③建筑朝向

建筑不同立面朝向的日照情况存在的差异较大,这对植物生长习性提出不同的要求。垂直绿化的布置应在考虑立面对垂直绿化的景观、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注意不同朝向的日照特点对选择垂直绿化植物的影响。

(3)建筑性质的影响

建筑的不同功能性质对垂直绿化的表现力要求是不同的,垂直绿化效果应符合不同性质建筑所需要的空间环境氛围,营造出或热烈、或活泼、或宁静、或肃穆的建筑空间形象[6]。在建筑的垂直绿化设计中,应尊重建筑的功能性质,创造出既符合建筑的使用功能,又能表达出建筑的主题的垂直绿化形式。

(4)垂直绿化技术的影响

垂直绿化技术手段直接关系到垂直绿化的植物选择、基本形态、植物生长状态、建设成本等问题,垂直绿化的实施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撑。垂直绿化技术和设计手法是相辅相成的,改进技术手段可以使垂直绿化效果更加可控、稳定,使设计手法更灵活多样。

4、建筑垂直绿化设计的相应对策

垂直绿化的实施需要绿化技术和建筑设计的相互配合,针对上述建筑垂直绿化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建筑垂直绿化的影响因素,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垂直绿化设计的相应对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为绿化提供承载空间

应该把垂直绿化作为建筑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并结合绿色植物自身特性,有机的贯穿在整个设计中。要为绿色植物提供出适宜的生存环境,建筑中具有承载植物保证其正常生长的空间。这些空间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保证安全性,还应和建筑设计巧妙、紧密的结合,和建筑设计同步进行,可以将这类空间设置成种植槽、辅助植物生长的构架,或设置种植模块的建筑墙面[7],以避免垂直绿化在建筑上的重复建设,使得植物绿化和建筑结合更加紧密。

(2)垂直绿化的养护管理的考虑

在高度较低的建筑上,对植物的养护管理较为简便;而高度较高的建筑上植物的养护管理相对较困难。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应对垂直绿化的养护有所考虑,为植物提供生长空间的同时,也为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提供出便捷的操作空间,以形成最终的绿化效果并使得绿化效果持久。

(3)选择合适的绿化技术

垂直绿化的实施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撑,但同时也不能过分夸大技术手段所起到的作用;垂直绿化不仅应该对新技术、新材料充分利用和表现,更可使用本土常见的绿化植物,依靠常规的垂直绿化技术。

攀缘植物绿化技术和种植槽绿化技术中的植物为平面种植方式,生长状态稳定,养护管理简便,通过灵活的设计手法,能够和建筑很好的结合,呈现出多样的绿化形式,拥有较大的设计潜力。[3]

(4)绿化效果的控制

为避免垂直绿化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应注意对绿化效果的控制。

种植箱(槽)的垂直绿化技术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注意保持正常的养护时,容易有效的控制绿化效果。模块绿化技术应设计合适的养护空间,以随时养护或更换单元模块,并形成色彩、材质丰富的垂直绿化效果。攀爬植物的生长形态相对较难控制。应尤其注意选择合适的植物,并对攀缘植物的攀爬构架的进行合理设计,从而加强对攀缘植物的生长形态的控制;此外,还可以将总体绿化效果分解成相对独立的绿化单元,通过对单个绿化单元的绿化效果控制,形成整体的绿化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宝鑫主编.城市立体绿化[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0

[2]黄东光,刘春常,魏国锋,周贤军.墙面绿化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上海世博会的启发[J].中国园林.2011.02

[3]张小康.建筑立面垂直绿化设计策略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重庆:重庆大学,2011.05

[4]徐德嘉,周武忠等编著.植物景观意匠[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

[5]霍丹.建筑环境的植物构建意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

第6篇

关键词:LED照明;应用

中图分类号: J914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LED lighting technology,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LED lighting technology, andanalyzed the key points of the main technical principle and the use of LED lighting technolog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ED lighting technology.

keyword:LED light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N3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对于照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LED照明技术也在适应着时代的变化和需要,正不断的向前发展,目前,LED照明技术已经变得更加的成熟和先进。

二、LED节能灯的优势

1、节能环保。面对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以及恶劣的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而我国的能源危机更加严峻,其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我国人口众多,电能消耗较大,加之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家为了缓解用电紧张和有效降低能耗,推广使用绿色光源势在必行。LED照明灯以其节能、环保、高效、寿命长等优势,随着社会发展潮流逐渐成为了理想的绿色光源。

2、寿命较长。当前市场上有许多节能产品,然而从技术和环保层面来讲,LED节能灯都称得上当仁不让。LED照明灯也即半导体照明灯,其相比白炽灯可节约用电80%,相比荧光节能灯可节约用电50%。其中白炽灯寿命约在1000~2000小时之间,而LED灯的理论寿命可达10万小时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陈良惠说:如果LED节能灯替代1/3的白炽灯,则国家每年可节约用电1000亿度,而这相当于三峡工程一年的发电量。

3、高雅舒适。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随之提升,其中城市道路照明、夜景照明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城市夜景繁荣既可美化城市形象,为群众提供便利,同时夜景形象也代表了一座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然而,普通城市照明和霓虹灯等在美观上影响城市景观,其散发的强大热量及不断的闪频都会对群众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而LED照明灯能够将电流直接转换为直电流,光色柔和,光照度均匀,不会散发大量热度,也无闪烁现象发生,更没有紫外线,因此不会像普通照明灯一样吸引蚊虫围绕,确保了城市的干净整洁以及群众的身心健康,其对于打造和谐绿色宜居城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应用灵活。好产品的销售成功与否,既与其良好品质和性能有关,同时还应具备广阔的销售市场,方能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通常光色照明市场包括室外景观建筑照明和室内装饰照明两类。近年来,LED照明灯无论在护栏灯、数码墙、彩灯等室外景观建筑照明,还是在商场、酒吧、居家等室内装饰照明中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市场应用相对灵活。

5、色温可调。色温的可调性中LED照明灯的独特优势。其能够根据不同的温度环境智能变换色彩。LED光源能够利用红、绿、蓝三基色原理,通过计算机技术控制使三种颜色具有256级灰度并任意混合,从而形成不同光色的组合变化,实现丰富多彩的动态变化效果及各种图像,满足不同客户对个性光环境的需求。当其色温在3300K以下时,光色偏红气氛稳重,使人感到温暖;当其色温在3000~6000K之间时,显示出清凉蓝色,使人感到爽快,并对视觉有益。当前,许多学校为了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已经开始在教室内使用中色温的LED照明灯,因为当色温超过6000K时,光色偏蓝,能够使人感到清冷,兴奋,集中注意力,适合工作区域照明。

6、提高效率。灯具效率主要指有效发光率。通常普通荧光灯为360度发光,其在反方向的发光毫无用处消耗光源。而LED照明灯为120度发光,因此全部为有效光。虽然有时感觉120度发光角度较窄,但多数情况下已足够使用需求,并且发光角度能够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方便灵动,提高灯具效率。

7、安全可靠。普通灯丝灯源炸丝现象较多,容易引发火灾烫伤等危害。而LED照明灯没有灯丝,相对卤素灯发热量降低一半以上,从而降低了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再有普通荧光灯具外观均由玻璃制成,易碎伤害人体。而LED照明灯大大改善了普通灯具的不安全因素,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安全可靠。

三、LED光源提高常规照明质量方面的应用

LED光源在很多使用场所都有发挥其自身优势的应用潜力,例如:餐厅酒店照明系统、街景路灯照明系统、多功能厅照明系统、博物馆照明系统、高校图书馆照明等甚至办公室照明系统。

1、餐厅:随着经济的发展,餐厅的功能不再那么单一,可以提供快餐、可以宴会客人、可以喝咖啡休息谈生意等等,除了达到规范规定的照度标准,还应依据餐厅的功能、规模、等级及餐饮食品的特点,就餐者心理需求和室内装饰和整体艺术效果,对光源的色温、显色性进行合理选择。在设计宴会厅的光环境时,考虑到营造宴会进行时的热烈气氛,人们可以使用暖色调的白光LED作照明光源,而在平时一般快餐功能时,为了营造一个简洁、明快、高效的就餐环境,通常采用色温较高白光LED组合。光源的显色性是餐厅光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可以选择适当波长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LED,使显色指数达到95以上,这样能确保各种食物看上去都色泽鲜艳,不失真,诱发就餐者食欲。

2、室外景观照明:这种用途是LED的强项,根据建筑结构的要求,不同色温的白光LED可以产生不同的空间层次感,可以营造不同效果的心理感觉。城市景观照明就是用灯光重塑城市的夜间形象,为人们的夜间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光照环境,其主要是依照光和色的综合艺术效果体现的。LED能耗小,颜色纯,不管是建筑立面串灯彩色光照明(构建轮廓图),还是用于商业街、公园等彩色照明都是适用的,而且是首选。

3、建筑外立面泛光及装饰照明

(一)建筑化线性灯饰照明法。一般做法是将高亮度白炽或LED美奈灯或通体发光光纤,有时也用霓虹灯等线性发光条或带嵌装在建筑立面需要做夜景装饰的部位,以形成和建筑一体的线性内透光发光条。

(二)建筑化发光盒照明法。这种发光盒子有矩形、正方形、圆形等几种,光盒内一般装荧光灯或低功率HID灯。将光盒嵌装在建筑立面需要重点装饰的部位,与建筑结合成一体,来美化建筑立面。比如上海浦东八百伴百货大楼使用建筑化发光盒美化建筑立面,均收到了独具特色,日景和夜景双优之功效。

(三)建筑化外墙灯槽照明法。利用外墙上部或中部挑出的壁檐或横向勒线位置设计暗灯槽,将光源、灯具隐藏在暗槽中,并照射墙面,形成均匀明亮的光带,以装饰建筑夜景。比如北京东方广场壁檐暗灯槽照明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实例,由于暗槽宽大,检修十分方便。

4、建筑环境及园林景观照明

园区的景观设施主要有绿化(草坪和树木形成的立体绿化)、水体、雕塑、花坛、景观墙等,白天它们作为景观设施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优美的环境,晚间如果没有照明,白天绿化的翠绿、水体的透彻都看不见了,因此要给与适当的照明。对于树木和雕塑一般采取重点照明形式,要选取适当的光色,合适的投射角度和投射位置。利用间接照明技术的标志性灯具和隐藏式的地埋灯,用集中的光束照亮某一点,而让其他的区域保持昏暗会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而对于水体照明,一般采用水下照明的方式,并且用地埋灯标示水体的边界,起到警示的作用景观墙或柱一般采用韵律性较强的装饰照明方式,不但形成优美景观,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环境照明。对于路和台阶有必要有一定的功能照明,但是可在考虑功能照明的同时考虑其装饰作用。

四、LED照明产业发展的建议

首先,政府引导很重要。政府应合理引导,培育产品统一标准。同时,以政府的身份来客观而权威地向消费者提供关于LED照明产品的优劣报告,以及告诉相关企业应该注意什么,进而增加产业对LED照明产品的了解与信任,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其次,要提高和保证LED照明产品质量,必须完善LED照明的整个产业链。例如要实现来料管控,把关LED照明匹配材料的质量。由于电源、散热系统等配件严重影响了LED照明产品的等级,因此提高整个LED灯具的配套材料,提高整个供应链质量,才能保障产品品质。企业要重视LED照明的技术和工艺开发,重视产品研发力度的提高,自觉通过质量认证,例如通过UL认证工艺的管控。

第三,力求通过规模化生产来实现降低价格。目前LED照明产品价格普遍较高,这是由于行业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效率不高所致。

第四,要着力解决大功率LED的散热技术,最大限度的延缓大功率LED的光衰。大功率LED是LED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因其较高的光效和优越的流明维持率而成为各大厂商竞相开发的产品,但大功率LED对散热技术要求较高,环境温度达到一定的限度就会很快产生光衰,直接导致LED寿命的下降,目前仅1W和3W大功率LED小量应用于市场,而5W和10W的大功率LED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只有解决大功率LED的散热技术,最大限度的延缓LED的光衰,才能大面积的推广大功率LED的应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LED照明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的广泛了,为了能够让LED照明技术在人民今后的生活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必须要更加深入的研究LED照明技术,以提高其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顾列铭.LED照明产业的危机[J].上海经济,2013,3.

[2]朱秋曙.LED照明灯具的可靠性及安全标准分析[J].日用电器,2013,3.

第7篇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照明;照明设计

一、 绪论

城市景观照明设计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是巨大的,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现在,人们对照明的认识已不像以前那样,仅仅关注于照明的功能,而是开始追求照明的艺术化、高度节能和绿色环保。设计师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表达,绝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唯一的答案,因此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载体状况,结合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思想来做相应的照明处理。

二、建构筑物景观照明方式

建构造物是最常见的一类照明载体,也是照明设计实际工作中遇到最多的一种设计类型,分别为一般建筑物、构筑物、古建筑三种。建构筑物的照明方式有很多,通常有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重点照明以及建筑一体化照明等。

(一)泛光照明

泛光照明就是直接用投光灯将被照面照亮的一种照明方式,是景观照明应用最多的一种手法。这种照明方式的有点是成本低廉,安装便捷,所以早期应用较多。但该方法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很难表现建构筑物的细部,因此目前已经很少使用早期为照亮建构筑物而采用的简单泛光照明,而是经常使用所谓的分层泛光,这样可以更好地刻画细部,实现更好的照明效果。

(二)轮廓照明

轮廓照明就是用发光带勾勒出建构筑物特殊轮廓的一种照明方式,早期较多应用。该方式的优点是安装方便,造价低廉,缺点是塑造的景观效果有限,很难做粗比较恢弘的夜景效果。现在大多是与其他照明方式结合使用。

(三)内透光照明

内透光照明是通过室内的灯光透过玻璃而照射出来的一种照明方式,属于现代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优点是整个建筑立面照明的均衡性和整体感较强,缺点是缺少变化。所以,通常在使用内透光照明的时候,在建筑立面上还要做一些细部的处理,以达到整体效果的丰富。

(四)重点照明

重点照明是用灯光重点表现和照亮建筑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些细部的一种照明方式。当建构筑物表面细部变化丰富时,可以采用此种照明方式。显然此方式相对泛光照明方式表现更为细腻,而且可以使整个建筑表面层次清晰,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照明效果。

三、城市公共空间照明设计原则

(一)建构筑物景观照明设计方法

建筑一体化照明是将照明光源或灯具和建筑立面的墙、柱、檐、窗或墙角等部分的建筑结构融合为一体的照明方式。其优点是较理想地实现了照明和建筑的有机结合,装饰艺术性强,景观效果日夜皆优,还有利于施工和工程质量的提高。建筑一体化照明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常城市中最主要的景观照明构筑物是电视塔,由于电视塔自身较高,一般会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建筑之一。此外还有可能遇到的筑建物有水塔、信号发射塔、烟囱、大型雕塑等相对比较高大的物体。为了构建物明亮、多彩夺目,可采用多种灯光,如投光灯、光纤灯、空中花灯、探照灯、内透光以及塔身、塔顶的障碍灯和标志灯等对景观效果加以表现,从而达到照明的艺术效果。

古建筑大致分为真古建和仿古建两大类。中式古建筑表现的重点部位是屋顶部分,欧式古建筑表现的重点部位是柱体部分,要做好古建的景观照明设计,就需要了解建筑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古建筑照明的文化表现可分为忠实表达和象征表达。从设计创意的角度讲,照明艺术要与古建筑形式的特色、文化符号相配合,更要注意照明技法的合理运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城市道路照明设计

城市道路是城市构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关系到整个城市的有机活动。城市道路按其功能性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交通性道路主要起承载交通运输作用,无论是主干道还是次干道,其沿线主要载体由市政路灯、绿化隔离带或防护栏配套组成。生活型道路一般是城市生活区周围的道路或城市中的次干路以下级别的道路。景观性道路多存在于城市出入口处和城市重要区域之中,其主要作用是展现城市形象及文化底蕴,大多为开放式,其特点是主体由景观绿化、城市艺术小品和配套设施等组成。

因此根据具体道路情况来进行景观照明设计,结合道路沿线使用功能差异,做出一个合理的景观照明规划,使接到的景观照明效果经济且恰如其分。在设计规划时,我们应掌握尺度统一、动静统一和适宜性几个设计原则。

(三)城市广场照明设计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中最具公共性、最具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城市文明和气氛的开放空间。不同性质的广场需要体现其特征氛围,照明设计应事先适合于广场性质的气氛和其功能相适宜的景观照明氛围。

不论哪种类型的广场,其照度水平、亮度分布以及照明氛围均是塑造广场夜景形象的基本照明要求。基本照明要求氛围三大部分:功能照明健全、亮度分布适宜、环境氛围适度。照明亮度或照度水平、照明方式、光源的显色性以及灯具造型都应体现广场的功能要求和景观特征。

(四)公园绿地照明设计

公园绿地并非公园和绿地的叠加,而是对具有公园作用的所有绿地的统称。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的场所,通常有较完备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

按照功能、规模、服务对象和服务半径,城市公园绿地分为五大类: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如果按景观类型划分可归纳为三类:综合公园、主题公园(专类公园)及绿地公园(包括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公园绿地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公园类型(功能)、风格、周边环境和夜间使用状况,确定适宜的照度水平和照明方式,在满足效果的基础上,尽量避免散光对周围环境及园林生态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由于公园使用人群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某些大型或综合性公园,在其入口、公共设施、指示标牌等位置均应设置功能照明和标识照明

四、结 论

景观照明设计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创作,是因为照明艺术总是要适应它所依附的载体或介质,以及灯具的技术约束,总是要适应照明的实际功能和自然环境状况。在景观照明中应用先进的照明科技,努力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塑造建筑与城市景观的新形象,是21世纪景观照明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田海元.景观照明设计的光构成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2]李农.《景观照明设计与实例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1,8.

[3]陈巍.公共空间照明设计的心理学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作者简介:

第8篇

【关键词】聊城居住色彩 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1、3、4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0级建筑学本科2程兴国(1980- ),男,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及理论研究。(山东 聊城 252000).本论文利用《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金项目》〉研究,基金编号:SF2012232

一、前言

聊城是著名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水域广阔,河道众多,美丽的东昌湖环抱着方方正正的东昌古城,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风貌。不同的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了人类、人种、习俗、文化等方面的成型和发展,这些要素都导致了不同的色彩表现。城市居民住宅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风格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居的建筑形态和色彩运用,因此,最能体现聊城建筑特色的也是聊城的住宅建筑。

二、聊城市居住建筑色彩现状

著名城市规划师沙里宁有一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每一个城市都以它不同的色调、形体与特色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聊城作为江北水城应该有它的城市色彩。城市的建筑是城市色彩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占建筑绝大比例的居住建筑,为此,对聊城市居住建筑色彩进行调研分析尤为必要。我们选取了聊城市较为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了实地调研,分别为东昌湖北侧、及阿尔卡迪亚、金购物中心附近、古城区。我们将对色彩的调研重点放在了建筑本身的色调、店面广告色彩、绿化色彩、小品色彩和地面色彩。

1. 东昌湖北侧及阿尔卡迪亚小区

东昌湖是聊城市著名景点之一,有良好的景观环境,小区建筑色彩以暖灰为主,给人以安全舒适感觉。加上有层次的绿化不显得烦闷感,大的玻璃幕墙也为其增加了都市感。 白色常以条状出现,把立面分割成网状或分层, 这样处理有利于体现建筑结构,立面也丰富起来。

阿尔卡迪亚小区住宅建筑用色简单,褐色使住区整体格调定为沉稳大气,符合高档小区的建筑色彩。白色和蓝色点缀其中,整体不沉闷,丰富了立面。小品、道路、绿化为小区的环境丰富了色彩,小品颜色以朱红为主,体现传统园林特色,绿化给小区增加了活力,给人轻松愉快的享受,铺地是辅助部分用灰色来弱化。

2. 金购物中心附近居住建筑

金鼎购物中心附近建筑主要为商业建筑,虽然商业建筑不属于居住范畴,但其对人们居住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其建筑色彩、广告牌色彩、小品色彩相配合来烘托商业气氛。可以看到与居住小区色彩不同,这个地区的色彩较为丰富,大多色彩较为纯,灰色调减少。居住建筑主体还是以白或浅灰、米黄色为主,这样有利于突出广告牌的色彩,铺地: 多为赭石,褐色,米灰,铺地作为交通辅助,常被忽视,这样的颜色是很适合的。

3.古城区的居住建筑

古城区是聊城市著名旅游景点,也是能体现其文化底蕴的地方。古城区居住建筑屋面采用两坡形式,将民居特色与传统园林建筑特色相融合,结合古城区现存古建筑风格,形成统一的古城区建筑群。建筑立面结合平面功能分区进行处理,注重屋面轮廓线的起伏有序、自然流畅。

建筑色彩总体基调以基砖墙、灰瓦坡顶为主,门、窗以暗红色为主,突出建筑的门窗、入口、节点采用一定程度的对比色。建筑表层主要以清漆处理和青砖为主,局部重要部位根据建筑等级、使用功能及位置不同采用不同彩画,整体风格与老城风貌相吻合,古色古香、丰富有序。可以看出,古城区的建筑保持着传统风貌,墙体的基本色调是黑色屋面、淡茶色墙和灰白色,在这种强烈的文化背 景下,古城区在新的建筑的设计下仍需要与传统色系进行搭配,从而符合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聊城市居住建筑色彩主要以灰色调和白色为主,这样的颜色有利于给人舒适和轻松的感受,局部加以深颜色点缀,形成一定的风格。防古建筑虽然没有原搬当时建筑的结构和材质,但古建色彩还是可以看出的。但我们也能发现,和一些城市色彩较为成熟的城市相比聊城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建筑色彩主色调不明显、地域特色没能体现、城市色彩与当地文化结合不好等问题。

三、聊城市居住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初探

通过对聊城市建筑色彩的分析,我们也掌握了一定的关于城市建筑色彩的知识。通过学习也了解了一些城市色彩设计方法。大量的灰色可以有利于人们控制在压力下对敏感情绪的控制,但会对建筑活力的张显不利,我们保留灰色的基色调,但应该把冷灰和暖灰结合起来,以增加居住区的层次感,加饱和度相对高的颜色点缀,使建筑不跳又不乏活力。聊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应该赋予该城市的建筑其历史的特色,通过对古城区的调研,提取出了几个代表性的颜色――褐色、青色、赭石等中国古代建筑代表色,可以在设计中加入。

同时应该注意到,夏季日照充足气温偏高,为了避免产生浮躁的心理感受,建筑色彩的选取应避免鲜艳、夺目色彩,以免对环境造成过于强烈的色彩刺激;冬季气温偏低,不宜使用偏深冷色调。因此在聊城市的色彩应该采用活泼、轻快的浅暖色调为主。综合聊城的现状分析,初步确定了暖色调、中高明度、中低彩度的城市色彩主基调,点缀以深色,合理设计和选择建筑物的色彩搭配达到最佳的色彩视觉效果。

我们对聊城市某地块小区规划的模拟设计中加入了城市色彩的元素分析。建筑主体颜色为褐色、冷灰色和青色,其中褐色为老年人公寓,不仅可以给老年人安静、平和感觉,也是木的颜色,冷灰色是过度色,青色则是青瓦的颜色,与褐色共同烘托出古城的底蕴,青色也代表水的颜色,当然是想体现出水城的意思。熟褐是比较深的颜色,点缀在建筑基座或上部,不显建筑色彩单一。建筑之间冷暖有别,可以给人层次感。

参考文献:

[1]胡纹.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张为城、沐小虎、沈福熙. 建筑色彩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3]高履泰. 建筑的色彩.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第9篇

论文摘 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传统,这也必然导致其建筑风格的不同。人们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历史的载体,不同时期的建筑反映不同时期的人文艺术特点。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是具有独特东方艺术魅力的一种视觉元素。对其建筑风格中人文艺术元素的探讨,应用,发扬,能很好的体现贵州建筑的特色,弘扬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和精神。  

 

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无论是民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传统特点。贵州省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分别是侗族、苗族、布依族、水族和瑶族建筑等。以下是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 

(一)风雨桥,侗族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长廊式桥梁。是处于村头寨尾、连接溪河两岸的交通设施,可避风雨,故名风雨桥。因建造地名不同而各有专名。桥梁结构精密,坚固耐久。过去,在风雨桥上的亭阁里还设有神台祭坛,阁中有文臣武将的彩色塑像,四壁挂有彩绘帷帐。桥上备有长凳、泉水等物,供来往行人取用。风雨桥既是贵州侗族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结晶,也是侗族热心公益事业和互助精神的象征。著名的黎平南江河上的地坪风雨桥,包括上寨、下寨、甘龙3个自然寨。南江河从寨子之间蜿蜒流过,河上花桥将三个寨子连成一体,桥上建有长廊和三座鼓楼,均用小青瓦覆盖,可挡风蔽雨,故又称风雨桥。 

桥上有一大两小的3座楼,俗称桥上鼓楼。高大的中楼建在河心石墩上,五重檐四角攒尖顶,上有葫芦宝顶,宝顶下有如意装饰,与鼓楼建筑形式相同,桥廊顶脊上彩塑双龙抢宝,鸾凤展翅,鸳鸯比翼等图形,楼檐翼角彩塑各种珍奇异兽,楼顶天花板彩绘龙凤鹤牛等纹样,廊宇内侧檐板,彩绘历史人物故事、侗族人民生活情景、山水、花草等;中楼四柱浮雕金龙绕柱,桥头门柱镌刻对联,其余柱子髹涂朱漆,各处雕塑、绘画、无不形象生动,色彩鲜明。 

(二)鼓楼,侗族的一种融合宝塔与亭阁风格于一体的特有建筑物。可分为干栏式、楼阁式、密檐钟铃式、门阙式等构造。楼身全用杉木凿榫衔接,结构严谨。上部似塔,重檐斗拱,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少的5层,多可达11层;下部似亭,为一正方形厅堂,宽约二三丈见方,中砌大火塘,四周设座,可容二三百人集会。鼓楼全身均描龙雕凤、玲珑秀雅。在侗族人民擅长建筑,而且其建筑独具特色,侗族村村寨寨都有鼓楼耸立、花桥横跨,干栏式吊脚楼鳞次节比,构成侗寨特有风光,特别是鼓楼花桥建筑,无论多浩大的工程,整个建筑都不用一钉一铆,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中国侗族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侗族工匠不愧为“神奇的建筑师”。榕江县晚寨的鼓楼、从江县增冲寨的鼓楼都是贵州侗区著名的鼓楼。其中增冲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吊脚楼,苗族民居的典型建筑。是一种纯木结构建筑,采用穿斗式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无论梁、柱、枋、板、椽、檩、榫,都是木材加工。屋面则盖小青瓦或杉皮。吊脚楼的造型为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可分内外两部分,内部柱、枋、梁、檩互为垂直相交,构成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的相互垂直网络体系,奠定长方形结构的基础。由于这种型制的房屋在结构、通风、采光、日照、占地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而在广大苗族地区得以长期沿袭下来。 

(四)石板房,以安顺一带为中心的布依族民居建筑。与特定的喀斯特地区有直接的关系。人们就地取材、用石料为主构筑房屋,以石为基,以石砌墙,以石板盖顶。石板房的堂屋及两侧间均有楼板,门有朝门、大门、小门、后门和耳门之分,除大小门为木枋、木框、木心外,其余常为石枋或木框、木心。窗多以石条为棱、石枋为框。石板房的正面讲究装饰,以线条和图案为主,每一图案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一.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的人文艺术元素 

在贵州少数民族当中的建筑中,融合了大量的一些人文艺术元素,苗绣、蜡染、刺绣、银饰、面具、剪纸、原木艺术等,其中运用了我们以前学的平面构成当中的许多知识,如重复、渐变、对比、夸张等手法。 

在建筑设计当中,也大量的运用了苗绣、蜡染、刺绣、银饰、面具、剪纸、原木艺术中的手法,如在鼓楼的图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运用了重复、渐变的手法。吊脚楼运用了虚实的手法,把底层架空,当然架空不仅是为了美观,祖先们首先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为防止野兽、蛇虫的袭击。在建筑立面雕塑当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夸张对比的手法,也有很多写实的手法。在如侗族的门楼设计,作为迎宾送客之门。门楼的建造非常讲究,雕梁画栋,多姿多彩,从江银谭的广场双鱼图腾 ,岜沙木楼古朴厚重的黑色,都体现了丰富的人文艺术元素。 

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的平面构成元素也极其丰富,这些平面构成元素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无处不在,这里有侗族鼓楼立面的逐层渐变、村间邻里交通道路上鹅卵石的发射构图以及密集构成等都是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文件有的设计元素,这些元素就能很好的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当中,能在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上寻求发展契机,能使设计师们利用这些传统的民族符号、民族元素结合原有的作品本身的文化特色或历史风情重新组合,这样的设计既充满了现代气息又具有突出的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民族特色的人文艺术特征。 

在我国的建筑艺术文化宝库中,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艺术。少数民族的建筑,都是他们自己设计、建造。他们的建筑,是他们人民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产物,是少数民族人民辛勤和智慧的结晶。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是我国建筑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秉承和发展少数民族建筑的设计元素为,脱出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现,将这些少数民族建筑元素注入到设计师头脑中并与现代意识相结合也是我们立足于国际化建筑设计之林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