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课代表自我总结

时间:2022-02-12 12:37:14

导语:在课代表自我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代表自我总结

第1篇

“同课异构”是教师观课、议课、磨课的良好平台,现在许多地区正推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广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切磋教学艺术,反思自身教学获得有益启示,从而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同。课异构”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同课异构”是避免教学重复失误、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的有效途径。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可以总结课堂教学中哪些地方成功、哪些地方不足,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中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如果教师对于“同课异构”形成一种自觉的反思,那么必将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发展,有利于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有利于对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也有利于教学风格的形成。

2、“同课异构”式教学的案例及反思

在笔者20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相同的课型一年又一年不断地重复,但是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体会。下面试以初中人教版“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在不同时间的“同课异构”为例进行说明。

2.1 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

2.1.1 学习血液的组成

学生阅读教材P59“资料分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得出:

①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②血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2.1.2 学习血浆

学生观察血浆成分示意图,回答血浆的组成成分,思考血浆的功能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1.3 学习血细胞

学生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讨论回答血细胞的数量及形态特点问题。教师讲述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案例反思:教材的呈现方式较为传统,教学思路清晰明确,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的预设前提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学生像是被牵着鼻子往前走,课堂缺乏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的功能。于是,课堂显得激情不够,活力不足,氛围上平铺直叙。

2.2 “以学论教、先学后教”的教学设计

2.2.1 学习血液组成

观察血液分层现象,结合教材P59资料和P60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图解:

学生合作讨论交流:①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分层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②血液被称为“流动的组织”原因是______。

2.2.2 血浆

学生分析教材P60图,结合教材回答:

①血浆的成分是什么?

②血浆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大量出汗或腹泻时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怎么样来补充?

2.2.3 学习血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并结合教材P60~P61相关内容完成表1。

学生合作交流:分析某病人血常规报告单,判断该人的病情,并说明依据。

案例反思:这种教学设计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结构如图2所示。

这是一个以问题为先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先营造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设计解决方式,它具有较强地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的功能。

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是让学生带问题自学,经历困惑、苦恼,收获惊喜与领悟。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钻研和探索,当学生快要找到答案但又说不出来时,教师才帮助他们准确地加以表达,这正符合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商榷的是,问题再好,毕竟都是教师提供的,学生的思维还是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牵制。

2.3 “自主学习、汇报表演”的开放式教学设计

教师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每组学生负责一个小课题,如“血液的组成”、“血浆的成分和功能”、“红细胞的特点和功能”、“白细胞的特点和功能”、“血小板的特点和功能”等。以“血细胞”为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观察实验及搜集网络资源等得出各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接着在小组内讨论和完善结论,再由各小组代表在班上分别扮演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说明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学生代表在汇报时,其他学生可以向表演者提出问题,表演者回答有困难时也可以在本课题组内讨论,由于问题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提出的,所以整个课堂争论热烈。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甚至争论归纳出来的结论如有偏差,教师再发表意见进行引导,使学生全面理解三种血细胞。

第2篇

--------与新接手的班级磨合心得

保安小学 龚友玉

时间总是匆匆而过,刚刚还沉浸开学的喜悦中,转眼又到了自我总结的时刻,回首这一学期所担任的班主任工作,我感慨颇多。

一、磨合,就是真心实意地接受

接手一个新班级,远远比我想象的困难。之前,有个家长半开玩笑地说:“老师,我们家孩子被你宠坏了,总是想着你。”其实,我才是被宠坏的老师,我因为习惯之前班级学生的各种习惯,习惯了说话做事的的默契,所以,我总是无法适应新一届学生的种种种种。细细想来,与前一班对比,我不爱和这班人聊天,他们说的话题我总感觉没味儿;另外,对于表现好差,我没有表现出在乎,总觉得是他们弱,而和我没有多大关系。

不过,作为一个老师,我知道我应该对他们负责,所以我也做了许多努力,分上一学期的试卷,电话家长,始终觉得自己是在讲台上的老师,走不进他们。终于在他们写新班主任的一两件事的日记里,我听到了许多声音:

老师,你很忙吗?

老师,我们还不了解你。

老师,你可能不知道我是哪一个……

我看出来了,孩子们是在责怪我,没有亲近他们,没有用心去了解他们。所以,我想改变就从真心实意接受他们开始吧。

二、接受,从遗忘开始

上一届学生因为是我一手带到六年级,所以,我一举手,一投足他们都能很快领会。大家都觉得我是个挺会说话的人吧?其实,在管理学生方面我是不太说话的,因为我习惯了暗示,就像我不满意他们的纪律,我就会在门口站一会儿,学生领悟到了马上就安静下来;我若不满意卫生,我就会一直看着地上某一处垃圾,领悟到的学生马上就起身捡掉,其他就会马上清理自己的桌下脚边;我若想布置墙面,让人帮我改作业,我只需将作业本举起来,就会有课代表过来接走。

这些默契只有前一届孩子和我有。

第3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美术教学农村中学激发兴趣

一、打破老模式,创设新课程

以往的美术课堂是老师讲学生练,老师总结学生评,这样容易使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兴趣。培根曾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兴趣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在课堂上我总是尽可能地想尽办法调计教学情景,安排学生在美术教室内分小组团坐,组长为代表前坐,中心为活动区,营造一种平等、融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是教师角色的转换,适当时候扮演弱者向学生求助,这样就把自己的位置由台上转到了台下,把学生由台下请到了台上,让学生当主角我当配角。能让学生说的我尽量不说,把课堂讲授变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不懂不会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公开的提出来,再由学生商议解决,到最后我再进行点评或总结。课堂上我只起点拨和引导的作用,融课堂争论、讨论等形式于一体,最大限度的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二、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上我总是尽可能的多想办法,让学习方式多样化。把歌曲、舞蹈、乐器演奏、演讲、诗歌等形式引入课堂。尽管美术不同于音乐,但我还是在课堂上运用一些肢体语言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用夸张的手势加强语言说教的效果。让诗歌和绘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手绘线条的表达方法》这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手绘线条来诠释诗歌,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向青天”“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等。虽然学生的线条还很稚嫩,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而且让他们觉得这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结合山区特点,开发校本课程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对校本课程我费了一番心机,结合本地特点,我把树叶装饰画、根雕、卵石画作为我们的校本课程。

1.树叶装饰画,对树叶进行“选美”,挑选出一组树叶,选取花片叶或局部肌理进行创造想象,尽可能见仁见智、迂想妙得。同一片树叶根据外形、色彩、肌理可以作为某动物的局部,也可作为某风景的一角。既可作为独立的装饰小品置于墙面、案头,也可用作贺卡、书签等。总之,要打破时空的局限和思维的框框,追求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百花争艳。

2.根雕。山区是艺术的滋长地,那些山荆根、柿树根等盘根错节的不知名的树根,就更成了根雕的上品。可以说,根雕艺术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想象的空间。

3.卵石画。每学期我都抽出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溪边、小河中采集各式各样的鹅卵石,然后启发学生根据石块的不同形状进行创意绘画。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收效甚好。

四、搞好学习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

1.在课堂上搞好作业自我评价

(1)逐一评价。即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美术欣赏知识,从构图、色彩、思想内容、审美价值等方而分别评价。教师可根据作业的要求,适当制定些评价标准,让学生参照。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小组范围内讲述,也可以对照标准给自己的作业打分。

(2)对比评价。对比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操作,教师可选择一张学生作业作为参考,并指出优缺所在,请学生与其比较,给自己的作业一个正确的评价。

(3)综合评价。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或全班学生进行互评,相互提出在自我评价中遗漏的优缺点,最后老师给与总体的综合评价,使评价更为客观全面。

2.设计美术学科课堂激励卡

学生在上课时如果在某一项表现特别突出,老师就在激励卡的对应项目内划分,最后签上老师的名字和日期。学期结束时,它将作为学生是否表现优秀,课堂学习是否积极的重要依据。课堂激励卡的运用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课堂上有很大的反映。学生为了得到老师亲笔签名的激励卡,上课争抢着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3.运用好美术学期评价表

这个表格是以学期为单位的,每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采用分层填写的方法,学生本人先给本人下正确评语,接着是同桌给目己下评语。下来是组长下评语,课代表下评语,最后是老师给课代表下评语。基本形式采用层层监控式,侧重于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的评价。

第4篇

一、班会目的:

1)初三面临着升学,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在新学期到来之时,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以新的姿态、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学期,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新学期中,展现自我,超越自我。最后以自己满意的成绩向社会回报,向学校回报,向父母回报。

2)新学期新开始,本学期无论在规范做人、纪律、还是融入集体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把握新的起点,开始新的进步!

二、班会准备

1)每位同学写一份新学期新打算的演讲稿。

2)班委会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完善班级管理制度---《自拟班规》。

3)班委会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

三、班会活动过程:

班主任:

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这也是我们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在这个新学期里,每个同学一定都有自己的计划和奋斗目标。

同学们,新学期新打算,你们做了怎样的计划和目标呢?

请班委会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做准备。

3、班委代表发言

作为班委会的一员,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表率。升入初中以来,我总认为时间长着呢,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不理想。在这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一定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深造。

此外生活在这个班级中,我要和同学们团结起来,和睦相处在这个大集体里,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对自己的工作大胆负责,给同学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班主任:

谢谢班委会代表精彩的发言,下面请学生代表发言。

4、学生代表发言

来到闫什镇中学,相聚在九年级二班,是我们的缘分。原来,我从不预习,预习也就是只是个形式,做给老师看罢了,对于课堂四十分钟,心情好便听一点,心情不好也就开小差。学习也是依个人的喜好而定,喜欢的老师所教科目成绩优异,然而不喜欢的老师所教科目成绩却十分差。现在是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我感到了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我一定努力拼搏,为进入高中做好准备。另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班主任:

你们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经验,班规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请讨论一下。

5、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经验教训交流、完善班规。

6、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放飞理想,展望未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学生代表发言,畅谈理想。

7、班长带头宣誓:

让我们展望未来,迎接明天!让我们运筹帷幄,把握未来!

8、班主任总结:

本次班会课开展得非常成功,各位同学都勇于发言,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同学们新学期的打算也很好,

我希望同学们要行动起来,用的双手掌握自己的命运,用自己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

1)我希望大家做一个自信、阳光的人。要把学会做人放在首位,做人要从规矩始,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

2)我希望大家做一个会学习的人。领悟初中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严谨治学、脚踏实地的学风,在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5篇

关键词:中职 色彩基础课堂 多样性多元化 教学评价

一、中职校色彩基础课堂实施多样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背景

首先,中职学校由于受普通高中扩招的影响,生源质量难免相对较低。而色彩课程又是一门基础课程,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学来不一定有用”,对色彩学习不感兴趣,美术基础知识普遍较差,甚至有放弃的态度。个别学生学习习惯极差,主要表现为:教师示范时不认真学,不认真看;自己练习时不认真画,应付了事,甚至不准备绘画工具,不带书本进画室,在课堂上做与课程无关的事,说与课程无关的话。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不习惯修改画面,把课堂实践当成一项极不愿意的苦差事。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色彩课程的学习效果。

其次,多样性多元化教学评价力求产生一种能让学生在整个色彩基础课堂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验、在实验中创造的积极效应。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过去那种采用课堂最后几分钟通过一幅画来评论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的方式,是片面地理解了美术教学评价,忽视了评价的全程性、全面性,不能全方位地考虑评价问题,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那些单一的夸奖“画得好”“画得真棒”“不好看”等无趣、笼统、浮于表面的评价对中职生来说越来越无效。

因此,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让“评价”为课堂教学有效服务。而多样性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能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对色彩基础课程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素养。

二、中职校色彩基础课堂使用多样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个体之间存在智力差异和不平衡发展。这一新型的教育理论与当前的教育不谋而合: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个体差异。比如临摹能力不强的学生,有可能在创作能力方面很突出;素描造型能力差的学生,在色彩感觉方面特别敏锐等。多元智能理论对评价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评价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智能,而不在于判断学生的优劣;二是评价的形式是多元化的,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评价的角度是多维度的。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教育学家皮亚杰。建构主义教学评价观认为应重视评价学生知识建构过程,包括如何寻找知识点、使用认知策略与自我监控,如何在知识建构中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建构主义的评价观是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表达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科学地使评价以多样形式存在于整个课程教学当中。

三、多样性多元化教学评价在中职校色彩基础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是实施多样性多元化评价的主要场地。笔者根据学生色彩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学校2012级三个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色彩基础课堂中尝试运用多样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把多元化多样性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堂实践过程中的起稿、大体色、深入、调整四个基本环节相融合,教学效果取得成效。

1.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是指那些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作品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团体,评价主体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群体互评式:学生与学生之间评价对方作品。在绘画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尽量建议学生第一问自己,第二询问周边同学,第三询问教师。在询问周边同学或相互评价时,教师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往往充满了趣味性、独特性、创造性,同学间的意见与分析不但会使绘画者更容易接受,而且还更愿意修改,一改以往不愿意修改画面、应付作业的现象,同时也锻炼了提出评价者的艺术素养及绘画评画的眼力、水平,并且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有了第二次巩固复习。由此可见,学生互评方式能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提高效率,活跃课堂气氛;能让学生爱上色彩基础这门课程。

(2)个体自评式: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一张色彩作业需要6课时完成,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目标、评价标准,按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在习作的背面对自己进行评价。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可以连同课堂画作、自评详情一同上交。这是多元性教学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自评和自我总结是一种学习反思,是学生对自身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的一种反省、监控和调节,是学生内在学习意识的觉醒,是将学习内容内化的重要过程。只有将学习自评和学习自我总结这个环节做好了,学生的学习才更具自觉性和自主性。

(3)角色多元化他评式。①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情况,对其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进行评价。比如在上色彩课时无论是起稿、铺大体色,还是其他阶段,教师随时随堂指导,在指导过程中的纠正、修改、提醒均记录为评价内容。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对该课程和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在评价表上进行评价。②请学校以外的其他有关人员参与评价活动,如学生家长、专职的评价机构、教育决策机构、学校管理人员等。利用家长开放日、专业公开课、教学参观等各种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6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评价策略;自评;小组互评

一、引言

项目化教学是指按照学习目标将课程综合、细化成若干操作性强的项目,课程教学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同时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素质培养”于一体,围绕具体项目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由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侧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得项目化教学法应用尤为普遍。

通常情况下,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流程包括项目导入、相关知识铺垫、项目方案制定、项目任务实施、项目评价及理论拓展几个阶段,在项目评价阶段通常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过程评价及发展性评价。项目教学法重视项目实施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贯穿在整个项目中,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影响着项目最终的效果及质量。然而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形式大于内涵、学生对评价意义认识不足、评价所用时间不易把握等现象。笔者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的具体实践从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互评三方面对提升课堂教学评价效率的具体策略进行探索。

二、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目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职校被广泛接受并实践,在考核方式上多采用“过程性考核占60%(包括考勤、提问、作品完成情况、素质和实操考评)+终结性考核占40%(即期末考核)”的模式,学生综合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评价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评价形式大于内涵

评价按实施者身份的不同主要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本组内组员评价、其他小组评价四个方面。并不是每个项目都需要依次进行这四种评价,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组合进行。通常需要个体独立完成的项目侧重教师评价及学生自评,综合性强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项目侧重组员评价及其他小组对本组作品的评价。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项目评价这一环节常会出现教师点评后缺乏后续跟踪,学生欣赏过其他作品后缺乏对自身作品的反思,小组合作作品展示完成后学生说不出究竟学到了什么等现象。

2. 学生对评价意义认识不足

大部分学生自身对评价的认识常常还停留在教师的赞赏与批评,期末考试分数的高低方面,并未意识到评价的过程也是自查自省和知识共享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养成自评的习惯;评价他人作品时所用词汇单一或趋于雷同;在小组作品展示环节,如果自己不是本组代表多会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作品展示完成后即使从他人那里获取了良好的建议也不再修改。

3. 评价用时很难把握

按标准班级45人一个班来算,将会产生6-8个小组,完整的作品展示及小组评价将花费1-2节课的时间,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各异,自评及口头互评用时各异导致评价活动常常无法在预计时间完成而被迫在不连续的时间段开展,从而大大影响评价的效果。

三、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策略

1. 教师评价注重引导,做好示范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的主要评价形式为语言评价。在评价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宜向学生阐明评价的重要性并明确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评是自己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自我检验;互评可以共享知识,可以清楚地认识自己或自身所在小组所处的位置;评价用语要切中要害,可以彰显个性但不宜有攻击性;评价以促人提高为目的。在具体的评价活动过程中,针对表现突出的评价行为予以特别鼓励,为学生树立正确评价的榜样。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亦应做好示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步为主。避免使用“不错、很棒”这些粗略的评价语言,而宜使用如“界面设计美观大方,表格属性的设置完全正确。”或“这节课进步很大,操作迅速且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做得好!如果能再多留意一下细节就更完美了,瞧,这里要求设置下划线!”此类明确指出优缺点的语言,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评注重方式,培养习惯

学生自评是学生将知识内化的重要过程。以往自评活动多以课堂最后三分钟学生自我总结或者个别学生回答本节课相关问题的形式存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最后几分钟部分学生很难再集中注意力以致自评习惯难于养成。为改进此现状,笔者将自评形式改成自我评价量表的填写。如下图所示:

学生自我评价量表样例

自评量表的内容包括每个项目的基本完成情况及课堂总评;总评的内容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总评中应点明重点知识点避免简单的感情抒发;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每个学生可以为自己设计独特的自我评价量表。自我评价量表作为每堂课作业的一部分提交。半个学期后,学生就能基本养成自评的好习惯。・教学教法・1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3. 小组互评注重细节,树立榜样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项目,学生互评多采用小组互评的形式,这种评价方式多会用到评价量表,而由于小组代表展示时间及评价量表的填写时间的影响,评价时间的把握成为此种评价方式的一大难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评价时间的把握基于展示时间的控制及评价形式的使用。以word综合排版项目为例,项目具体内容为以小组为单位使用WORD排版知识为任务――社团制作纳新海报。完成此项目计划课时为6课时,其中项目评价为2课时(90分钟)。评价活动流程如图所示:

为确保评价活动在预计时间内顺利进行,小组作品展示环节需要严格把握时间即每组5分钟。超出时间即停止,若时间不够5分钟,可由组长或组员自评填充,表现突出的小组予以及时肯定。在小组互评环节为防止9个小组作品混淆可将作品统一上传至公共平台――班级群相册或者上传至教师机循环播放,小组评价应结合所涉及知识点及评价量表内容;评价量表的填写应综合本组成员的意见并注意把握时间,坚持过时不候的原则培养学生时间意识;教师点评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预留作品整改时间,确保每个小组在吸取其他小组作品精华的基础上修正本组作品,同时教师整合各个小组提交的评价量表并在课程结束时宣布结果;项目完成后将海报彩印并连同电子原件交予各社团社长用于社团宣传及纳新活动。

四、总结

课堂教学评价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是项目教学中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最终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 高玉萍. 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天津大学学报,2009(5).

第7篇

一、活动课形式灵活多样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学生情感丰富、外显,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活动。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语文教学中,把活动课付诸于教学实践中,把一些单调的枯燥的知识传授转化为有趣的灵活的活动课,化单调为灵活,化枯燥为有趣,化深奥为浅显,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如教学生修改病句时,往常我的做法是向学生传授病句的种类,修改的方法,可谓如数家珍,讲得头头是道,条条有理,可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收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大胆的课堂改革,开展了语病会诊活动课,组织学生分成四组,构成活动的主体,每组选出“主诊大夫”一人,其余为“助诊医生”和“护士”,另外由语文课代表或代课教师担任“监督”、“评判”,四小组以各种形式竞赛,有小组必诊、小组抢修、小组联合会诊等形式,看哪一组诊得准、断得快、疗效高,在整个活动中,各小组表现得很活跃,学生们兴趣大、主动性强,这样一节课学生总共学了八种类型的语病,不但掌握了分析语病的方法,还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方法。这一活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实践活动引入课堂,给学生课堂注入了活力,充满了生机,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鼓励了学生跃跃欲试、“敢”字当头的创新意识。如我在教山教版职高语文第一册时,课前要求学生大量收集商品说明书和商品广告,在我的帮助下学生精选出有代表性的商品说明书和商品广告,然后让学生说出自选的商品广告和商品说明的异同,以及它的格式和作用。而后组织学生办了“小小的广告部”和“产品推销部”,让学生对某产品加以说明或介绍。家电班有不少学生对于自制的小制作――电猫的制作方法以及它的功能、操作方法用说明书的形式加以介绍说明,同时还进行了广告宣传,销量还不少呢。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有关的知识,而且使学生整体素质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得到了提高。

二、活动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都“动”起来

语文活动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次活动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进行,学生个人或几个人,轮流主持,让学生在课间自找材料、自我准备,在活动过程中自我发挥、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力争使活动层层有序,错落有致。这样对每个学生都是锻炼和考验,学生在这种考验中、战胜困难中,获得了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

也许有人会问,让学生自主,那么教师呢?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调控、激励。如我在教《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之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社会实际,开展了一堂“向错别字,不规范的句子宣战”的活动,教师提出课题、时间、主持人之后,交代了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让学生广泛收集,找出错别字,不规范的句子的种类、原因、危害等。序幕拉开,让学生人人登台表演,收获极大。诸如怎样收集第一手材料,活动课的形式,程序活动的形式,程序等,即让主持人定夺,教师只是当好顾问、参谋、十分必要时才进行“干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正是老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尤其是在难度较大的活动课,教师则是幕后的主持人。

由此可见,活动课贵在人人参与、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兴味盎然,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则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活动课经常采用竞赛的形式,这符合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自我表现的特点,使人人都为自己,为小组去努力,人人参与,不甘示弱。这不正是每位教师所追求的语文课堂气氛吗?

三、活动课“活动”了整个语文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活动课起初是针对课后、单元后的练习而设计的,因为它有良好的效果而深受学生的欢迎,深受教师的青睐。任何事物都不会独立存在,它必然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尝到活动课的甜头,教师会有意无意将“活动课”移植到课文教学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单调的教学结构和沉闷的教学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职高语文第二册中的《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一课,是说明文。我认为教师花费力气去讲解,学生会听得索然无味,不讲又不行。教师不妨让学生自学后,在了解全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再带领学生到图书馆参观、学习,了解书目的分类、收藏、编书目、查阅等,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去观察体验,会对知识了解的比较透彻些,更重要的是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培养了终身受用不尽的能力。

第8篇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适时组织适当的活动,能够增强班集体生活的吸引力,同时能够为学生释放过剩精力找到正当途径,增强班集体的稳定。活动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得到集体的认可,找到自己的位置,使班集体显得更有吸引力,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凝心聚力,增强了集体的归属感。而活动策略还能帮助班主任树立能力威信和情感威信,增加教师的亲和力。

二、实施活动策略的方式

1.组织竞赛类活动,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对竞赛类活动情有独钟,知识竞赛、体育竞赛、才艺竞赛等都可以。竞赛类活动有助于班集体积极向上的风气的形成。笔者尝试过“歇后语接龙”、“古诗擂台赛”、“卫生知识知多少”、“奥运知识抢答”等比赛,争强好胜的天性使学生主动涉猎多方面的知识领域,比强调一百遍知识的重要性更有效。

2.组织节庆类活动,开发生活中的资源。

在每个节庆日到来的时候,开展相关的活动,是挖掘生活资源实施教育影响的可为之举。比如:9月可以开展“名人和他的老师”故事会、“假如我是老师”演讲、敬师卡制作比赛、“唱给老师的歌”演唱会等;10月可以开展“我爱祖国山河美”图片展、我最喜欢的风景名胜手抄报展览、共和国建设者的风采、家长讲述自己的工作报告会等;中秋节前后,可以开展天文知识竞赛、“月亮的传说”故事会、家庭中秋联欢会……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愉悦其身心,陶冶其情操,提高其素质,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激发其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组织社会实践类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可以面向社会、面向他人、面向家庭,寻找服务的项目与岗位,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笔者实践过的活动有“校园文明督导队”、“学当一天家”、“低碳生活宣传员”等。我们还多次带学生去福利院给孩子、老人表演节目,为他们募捐、做好事。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学习了劳动技能,更有助于学生增进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增强交往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树立为集体、为家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4.重视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传统教育、联系心理健康教育等可以确定多样的主题活动的选题。活动的形式很多,如故事式、展览式、竞赛式、表演式、演讲式、辩论式、游戏式、参观访问式、调查式,还可融入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

三、实施活动策略的原则

1.适宜性原则,不盲目追求活动规模。

活动不在于规模的大小,并不是只有主题班队活动才是活动。在班主任的字典里,活动无处不在。活动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形式和手段,而且是更受学生欢迎、活泼生动的形式和手段。

2.生本性原则,树立正确的活动观。

活动不是目的,不是成果,是过程,是手段,是契机。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占主要地位。刚开始尝试活动育人的时候,我未免有些急功近利,希望活动搞得热闹、漂亮,有时不惜亲自代劳,赤膊上阵,忽视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我的第一次活动是“敬礼,五星红旗”,是爱国主义教育专题。为此,我找故事、做幻灯片、编舞蹈、排诗朗诵、写剧本,还带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排练,学生教师都累得要死,最后,活动在全校观摩,热闹、漂亮。表面看来,这次活动很成功,其实,这样的活动和如今盛行的演课式的公开课作秀一样,只是表演,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作用不大。同专题的另一次活动就不同了,我把全班学生按照居住地分组,让学生通过寻找老照片、寻找家里的老古董、走访楼道各家的故事等途径展开调查,然后指导每组制作一份手抄报,准备一个演讲,集中汇报交流。这次活动学生参与面广,活动空间大,教师只是指导协调,轻松多了,还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有一组同学找到的老照片上,有爷爷住过的泥墙草顶的房子,有爸爸结婚时的简易平房,还有后来的套房,讲述了祖国的发展,在活动中孩子锻炼了能力,受到了教育,这样活动才达到了目的。

3.无痕性原则,避免生硬的教育印记。

活动的教育意义要能巧妙自然地渗透在活动中。当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明白地知道“我在受教育”,这样的教育就已失去了一半成功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做时间的主人,笔者做过一次模拟拍卖活动。给每个孩子发24张小纸条,每张纸条代表一个小时,到生命商店购买以活动命名的商品,如睡眠、游戏、劳动、学习、饮食等,买好后请学生介绍购买的结果以及这样购买的原因,合理分配时间的教育就在游戏活动中完成了。

第9篇

语文试卷的讲评更是难上加难,小到字音、字形,大到阅读作文,从古到今,从读到写,从知识到能力……容量太大!怎样才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出色的完成讲评,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下面我将结合一节试卷讲评课,浅谈我对初中语文试卷讲评的几点认识。

平时讲评中有的教师只是单纯和学生对答案,有的又讲得过细,效率不高。根据讲评课的教学水平层级由低到高依次又可分为只讲答案,讲评题意、思路和方法以及讲评联系、诱导创新等。因此,语文试卷讲评,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小组合作自主订正答案。教师则重点讲评题意,答题思路,讲评知识联系,引导创新,培养能力。那么讲评什么?为什么讲评?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准备,认真阅卷评分,做好成绩统计分析。统计好平均分、合格率、优分率、低分率,各分数段的人数的分布情况,统计好每题的得分率、每题的解答情况(包括独特的解法、典型的错误)等。最好课前将试卷发给学生,了解学生对试卷讲评的要求,做好问卷调查和调查情况统计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例如这次初三年级的二模考试:积累与运用(20分)、古诗文阅读(20分)、现代文阅读(27分)、作文(53分)共有24道题目,容量很大。

讲评后,除了要求学生做好试题的订正工作并作好答错原因的分析和说明外,还要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或者是教师及时根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些相应的逆思路题或变式题让学生再练习、再提高。不仅要做到考后一百分,而且要进一步深化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作文是语文试卷的重中之重,作文的讲评也尤为重要。对于作文我课前也做了详细的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这次作文存在下列问题:审题不清、选材不当、主旨不明、详略不当、文体杂糅、语言乏味、书写潦草、字数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课前印发了班级中周筱忆的满分作文,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赏美文,找亮点,思考如何打造考场高分作文,并且让周筱忆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技巧。这样让学生从班级中优秀同学的作文中学习写作方法和高分策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能从具体的作文中获得启迪。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