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一年级自主管理

时间:2022-10-15 16:51:46

导语:在一年级自主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年级自主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低段学生;自主管理;总结评价

低段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规矩,再加上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一遇到事情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都比较差。作为低段的班主任,班级管理该从何着手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认为班主任不能事事“包办代替”,忽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代替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管理,剥夺学生成长磨炼的需求。新时期的班级管理,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也不是繁琐的条条框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律,学会自管。这就需要老师千方百计地调动小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让班主任从琐事和烦恼中解脱出来,才能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真正将现代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

一、自主意识渗透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基础

思想决定行动,学生只有具备“我能行”的自主管理意识,才能慢慢转化为自主管理的行动。开学初,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树立“自己管好自己”的自主意识。该如何管好自己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对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然而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这些抽象的要求不能深刻理解,也不容易具体操作。儿歌无疑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愿意接受和最能理解的形式。比如“铃声响,进课堂,摆好书本坐端正。”“排队时,快静齐,你在前,我在后,不说话,不回头,不推不挤排好队。”这些儿歌让孩子一听就懂,就知道该怎么做。在朗朗上口的儿歌诵读中,孩子们逐步明确了自主管理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学习这些“规则”,能使刚入学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是他们进行自我管理的必要准备。

二、岗位责任设置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基本方法

光有老师的放手,没有孩子的自我承担,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管理班级的责任心是在实实在在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将班级工作划分得具体明确,便于学生履行责任。为此,班级可以设置各种各样的责任岗位,如六人小组长、领读员、眼操监督员、课间监督员、卫生组长、灯长、门长等等,使班级的每样物品、每样工作都有负责人,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呈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局面。学生服务管理班级的过程,也是他们知责任、负责任的过程,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也培养了他们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意识,由被动管理转化为主动管理。实践证明,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参与得越多,他们的责任感就越强,自我管理能力就会越快提高,班级的风貌也会越好。

三、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低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参加游戏性活动,因此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实践性的班级活动,使活动游戏化,比空洞的说教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可以结合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劳动卫生、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教育精心设计班级活动,如“整理书包比赛”“穿衣比赛”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我是小老师”“课堂之星评比”可以培养孩子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班级故事会”“班级朗诵会”

可以培养孩子主动识字、主动阅读的学习能力;“运水接力”“跳绳比赛”可以培养身体协调、团结合作的能力。在每一次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始至终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只需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而不是一手包办,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这样,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学会了相互合作。

四、及时总结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有力保障

每个人都急于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一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为了顺应孩子的这种心理,班主任要在孩子自主管理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典型情况,给予孩子及时有效的总结和评价。总结既要表扬优点,也要指出不足,让他们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也要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评价既有以“奖励阳光卡”为主的及时评价,也有“每月班级之星”的阶段评价,还有“阳光儿童评比”的综合评价。学生总结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反思、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重要过程,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参与管理、进行自我提升的循环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管理能力。

总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积极培养低段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的自主管理中成长起来,真正给予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对学生说一句“我相信,你能行!”

第2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孩育:实效性

自2004年10月教育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来,全国各省市区都相继成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各中职学校也大力加强了德育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改革德育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构建德育工作体系,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到现在,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的实效究竟如何呢?还存在哪些问题?主要原因又是什么?这些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为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实效做出客观评价,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采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设计的《德育工作调查问卷(学生部分)》,组织校团委调研部的学生干部,于2010年5月23日至28日,对全校08和09两个年级(07级学生已全部离校实习)共42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校园生活”,涉及42个问题,均为单项选择;第二部分为“德育与学生工作状况”,涉及六个子项共22个问题,有单项选择也有多项选择。

针对08级某班的学生笔者进行了全员问卷调查。抽样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平均每个班5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为85.71%;全员问卷调查的班级共发放调查问卷56份,收回53份,回收率为94.64%。

二、调查统计数据分析

笔者下面以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从10个方面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评析。

(1)学生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专业课,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在对“我觉得德育课比专业课更重要”做选择时,认为“完全不符合”和“比较不符合”的仅占受访者的25%;而认为“完全符合’“比较符合”的则占到了46%,比前者高出2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不仅仅是改变,甚至完全颠覆了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现在学生只看重专业课而轻视德育课的观点。

(2)学生学习目的比较明确,但学习态度差强人意。占6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学习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盲目的”;有68%的学生明确表示“专业技术是我学习的重点”;只有3%的学生坦承对学习目的完全不明确。然而在学习态度方面,只有47%的学生表示“自己会比较自觉地学习”;另有21%的学生表示“只要条件允许,能逃的课我都逃”,反映出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3)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比较端正和务实。主要表现在:有51%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我会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将来的职业”,表明多数人(尽管是微弱多数)能够把“服务和服从社会的需要”放在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的位置:同时有60%以上的受访者并不完全认同“我未来的工作一定要高薪、轻松而且稳定,和“我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这两种观点和说法,足以表明中职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在基本面上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4)学生在最基本的道德认同和道德责任意识方面,不同年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如在我认同‘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的观点”做选择时,认为“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一年级占62%,二年级占72%,超出前者10%;认同“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是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观点的,一年级仅占49%,二年级则高达85%,超出前者36%;另外对“我愿意从我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观点做出肯定回答的,一年级为59%,二年级则达到86%,超出前者27%,差异同样十分明显。笔者认为,这种差异正是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一定实效的充分体现。

(5)学生的法律意识、纪律观念亟需进一步强化。从法律意识看,分别有21%和27%的受访者对“只要不出事,没必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的观点选择了“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这意味着有相当部分学生怀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以身试法”的心态和行为倾向。在纪律观念上,认可“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一年级占28%,二年级占18%;认可“我觉得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的,一年级占34%,二年级占6%。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中职生总体上纪律观念比较薄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年级学生纪律观念尤其令人担忧。

(6)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比较脆弱,缺乏自信心。在意志品质方面,仅有43%的受访者认为“环境中的各种诱惑不会动摇我实现目标的决心”;在自信心方面,只有54%的人表‘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lP~自信心不足还表现在:占53%的学生“做事情经常犹豫不决”;另有近40%的学生“总担心自己的言行受到嘲笑”,其中一年级占到了受访者的一半。心理意志品质和自信心是一个人事业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各中职学校通过德育教育,都在努力地塑造和完善学生心理意志品质和健全人格,增强自信心,但成效不尽人意。

(7)学生在诚实守信方面离德育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受访学生在对“我有时候利用说谎来逃避惩罚”和“只要确信不会被发现,谁都会考试作弊”两个问题作答时,选择“完全不符合’,和“比较不符合”的分别只占54%和50%,勉强过半;而认为“完全符合”或“比较符合”及“不确定”的,合计分别占到46%和50%。因此,从总体上看,中职生诚信方面的道德品质不容乐观。

(8)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仍需强化,行为习惯有待改善。“随地吐痰”既反映出一个人的卫生行为习惯和文明程度,更体现其社会公德意识:同样,“按时起床,不睡懒觉”,既是一个人意志力的体现,也是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反映。然而,统计数据表明,对“我从不随地吐痰’,和“我每天都能按时起床,不睡懒觉”两个问题做出肯定回答的,均不到受访学生的6成。这充分说明中职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行为习惯散漫是个比较突出的现象。

(9)学生在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尊重他人等方面的道德品质值得肯定。首先,占半数以上受访者对“我不喜欢我的班级,更不可能为它付出”的问题做出了否定回答,表明多数学生懂得顾全大局,关心班集体,处理问题较为理性,不以个人好恶为转移。其次,占76%的受访者表示,“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可见大部分同学具有助人为乐的可贵品质。再次,在尊重他人方面,二年级学生中,高达86%的受访者表示“我尊重每一一位老师和同学”,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懂得自尊和相互尊重,非常值得认可。

(10)学生在情感交流方面的表现喜忧参半。作为在校生,情感交流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在学校里,我经常感到孤独”,这是占1/3受访者的真切感受。学生为什么不主动与老师交流呢?48%的受访者认为,“我觉得老师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所以,有42%的学生表示“我有心里话绝不会向老师说”,同比在一年级学生中竟占到~半!问题还不仅如此,一年级学生在与父母沟通方面也存在较严重的障碍,表示“我和父母沟通良好,关系融洽”的仅占51%;二年级学生同比则为83%。此外,高达86%的二年级学生表示“我有一些很谈得来的朋友”;而一年级学生同比只有62%。从而说明二年级学生在思想、情感沟通与交流能力上都更加成熟,一年级学生则需要学校方面主动给予更多的关心。

总起来看,被调查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及其实效是持基本肯定态度的。这首先表现在占71%的受访学生认同“目前学校最重视的教育是道德教育”,体现了“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职教理念;其次,多达79%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对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第三,占65%的学生从班级教育活动中,“感受到同学们真正成了学校的主体,老师们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第四,有76%的受访者认为,通过德育活动,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

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不得不正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在德育理念上,1/3以上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体。部分教职工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失去了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从而降低了德育实效。(2)在德育管理上,德育管理机制最受学生诟病,成为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德育管理机制包括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奖惩机制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机制存在严重弊端是不争的事实,也必然会影响德育工作实效。(3)在德育课程建设上,近1/3学生喜欢某门德育课的主要原因是“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有兴趣”,而德育教师“教法灵活、启发引导”。这说明,德育课教学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德育课教师作为对学生思想言行影响最大的人员之一,其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4)在德育环境上,学生对包括社会环境、校园文化、校风班风等在内的德育环境认可度不高。调查显示,对学生思想品德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中,社会环境占59%,位居第一,而学生恰好对社会环境的负面感受最为强烈。对校园文化生活的感受,觉得很满意和较满意的学生仅占39%,觉得一般和不满意的占61%。校风班风方面,52%的受访学生认为“问题比较严重”或“问题非常严重”。(5)在德育队伍建设上,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其他任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干部等,构成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然而,调查显示,除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对学生思想、言行的影响位列三甲外,其他人员都远远不及‘‘同学和朋友”的影响力。

三、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建议

(1)树立德才兼备,“德为本、才为用”的德育观念和全员德育理念,强化师德建设,把德育渗透到任一学科的任一课堂、任一活动的任一环节和任一场所,同时建立便于操作的检查评价标准和方法,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硬性化。

(2)改革和完善学校德育管理机制。成立由校长挂帅、副校长分工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委员会,研究制定全校性德育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和重大措施;建立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和问题,提出加强德育工作的具体指导意见;定期测评德育工作成效,加强德育工作的信息反馈;实行副校长挂专业、科长主任挂班蹲点制度,切实解决德育过程中若干重、难点问题;完善德育奖惩制度和保障机制。

(3)充分发挥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德育培养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特别是班主任,国为与学生关系较密切,所以,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调查显示,“班主任教育”是对一年级学生思想品德影响最大的因素,比例高达8l%;同时,“班主任”“同学和朋友‘德育课教师”也是对学生思想、言行影响位列前三的人员。因此,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关键是要加强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培训和传帮带,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发挥好骨干作用。

(4)改革德育方法和途径。学生的德育培养需要正确的途径,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旧有的方法与途径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调查显示,在学生喜欢的德育形式中,排列前五位的依次是观看影视资料、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公益劳动、大型教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从前面的评析中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学生对德育课以及德育活动并无抵触和反感情绪,问题源于德育手段较为简单化,故此德育活动收效并不十分明显。因此,改革德育方法,使德育形式多样化就势在必行。

(5)加强以德育为中心、体现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学校有较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的开展是息息相关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教育作用。中职学校应在重视校园文学和校园文化艺术培育和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包括壁画、雕塑、文化长廊、宣传画廊、休闲亭台、观赏景点等)建设,打造出秀丽宜人和富有特色的育人环境。

第3篇

记者从主管此项工作的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了解到,目前,实施新课程计划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课程设置学校有了自主权

我国中小学课程长期实行一级管理,即由教育部颁布全国统一的中小学课程计划,规定中小学课程的门类、开设的年级、每一门课程的总课时数及周课时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开齐课程和开足课时。因此,中小学的课程基本上均为国家课程,学校根据统一的课程计划即可编排课表,安排教育教学活动。

据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钟作慈介绍,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从一级课程管理变为三级课程管理,也就是说,中小学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部分。国家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在中小学必须开设的各门类课程,但是教育部仅规定这些课程应在哪个年级开设和各门课程在九年总学时中的比例范围,而不再具体规定各门课程的总课时数和周课时数。地方课程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自主开发和设置的课程,供本地区学生选择学习;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和设置的课程,供本校学生选择学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将占总学时的10%左右。

综合课程品德科学是必修课

据钟作慈介绍,新课程计划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传统的分科课程,如语文、外语、数学之外,增加了综合性课程,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其中,在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课以及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都是将原思想品德、社会综合在一起;初中的历史与社会课是将历史、人文地理综合在一起并增加了有关社会知识;初中的科学课则是将原先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课程综合在一起;而艺术课是将原音乐、美术综合在一起。综合实践活动则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这些课程都是以前中小学所没有的课程。

据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都是必修课。

小学英语暂停读写先练听说

新课程计划充分体现了北京特色,钟作慈介绍,新课程计划给予了“外语”特别的关注,教育部提出外语可以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也可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根据北京市两年的课程改革实验情况,特别是考虑到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新课程计划规定自今年秋季起全市均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外语课,外国语学校和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用地方课时安排,供学生选修。此外,北京市教委还在中小学进行多语种教学的实验,并在外教、教材、建立友谊学校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

钟作慈告诉记者,从一年级起就开设外语课程,最担心的是如何处理外语与母语的关系,如同时学习汉语拼音字母和英语字母极易使学生产生混淆,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新课程计划规定在小学一二年级英语先不进行字母的读、写,而是进行听、说练习,使学生逐步建立英语的语感。

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两门课也受到重视,在新课程计划中,这门课被单独设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内,北京市教委鼓励具备条件的区县和学校利用劳动教育基地和信息技术中心等机构和场所,集中使用课时,集中进行教学。

毛笔书法每周保证一课时

新课程计划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要把写好硬笔字作为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在小学三至六年级要利用地方课程课时安排毛笔字教学,每周一课时。而关于“预防艾滋专题教育”、“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安全和自救互救教育”等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

作为新生事物,如何设置和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成了许多学校首先面对的“难题”,对此,钟作慈告诉记者,新课程计划规定,学校可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进行,既可开设与国家课程相关的选修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也可开设时事政策教育、国防、环境、人口等专题人,开设有关本地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等内容的专题研究,还可开展校、班、团等集体活动,开展校外社团、俱乐部和兴趣小组活动。钟作慈特别提醒,在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不要盲目跟从,看到其他区县和学校开发什么课程,自己也一定开发什么课程,既力不从心,又脱离学生实际。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变成全体学生必须同步学习的课程,而要在设置少量的全体学生必须统一修习的课程之外,更多地设置可选修的课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

教师培训照本宣科必须革除

作为教学的直接组织者,教师对课程计划的最终落实起着关键作用。钟作慈告诉记者,与传统的分科课程教学相比,新课程计划对教师的数量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一些综合性课程以前没有教师教过,需要广大教师进行知识的大量更新;而随着外语等课时的增多,教师的数量将变得紧张;以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是两支教师队伍,现在都面临着转向承担“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教学的新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师讲生听”的教学方式迫切需要改革,而“照本宣科”、“满堂灌”等违背教育科学规律的做法更是必须革除。今后的教学方式则更加多样,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教学法都鼓励去尝试。

第4篇

关键词:年级负责制年级德育管理网络参与管理的原则全员育德的理念课程育德的方略

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据此,德育应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中学深入推进“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的实施,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机制,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趋势。为达成此目标,就必须提升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在实行年级负责制的中学,以年级为载体构建德育管理网络可以有效减少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管理层次与缩短管理距离,提高执行力与反应力,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年级成为全体教师真正参与常规德育工作,有效进行德育管理的平台,从而优化学校整体的德育管理效能。

1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意义

年级负责制,就是由同一年级的教师、班级组成担负教育教学等管理任务的基层管理组织,把年级作为一个与处室(教务处,学生处等)平级的实体来进行管理。

在年级负责制下,同一年级的教师了解本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并且由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得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因此更易创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和氛围;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使年级的德育管理活动既符合学校的宏观目标,又切合年级的具体实际,从而充分发挥年级管理功效,使整个学校的德育管理得到加强和优化。

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构成

德育是一个立体。其工作应该是纵、横向交织的立体网络,形成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全面育人的格局。

2.1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横向构成

2.1.1“参与管理”的德育管理原则

所谓“参与管理”就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从而体验出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参与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因此,参与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能确实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

在年级负责制下,德育管理网络必须遵循参与管理的原则。由于同一年级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信息渠道了解年级的现状,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因此更能主动承担促进年级发展的责任。而且在年级负责制下,教师个人目标与年级要完成的德育目标一致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群体易达成共识,年级德育目标也易为个人接受,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实际上,年级负责制下教师的自身利益和年级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参与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而真正地参与管理。

2.1.2“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

“全员育德”是从参与管理原则中提炼升华出的德育理念,全员德育要求教师做到“三全”,即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关注。有一种思想,认为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领地,德育是课外活动的主旨,将德育脱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视为班主任的专利。而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服务的义务。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并非专属干班主任。只有全体教师都认同“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才可能从彼此封闭的学科教学中走出来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2.1.3“课程育德”的德育管理方略

“课程育德”是实现全员育德的有效方略。一方面,任课教师在年级各个备课组的要求下,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对学生进行显性的课程育德,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隐性的课程育德尤为重要。隐性课程指的是没有在课程计划中显现,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包括良好的学校常规,教师的人格品质等。德育隐性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体验和熏陶作用,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期待、爱心等都容易感染学生,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显性课程育德。

2.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纵向构成

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纵向由四条具体的实施途径构成。

2.2.1年级党支部一年级团支部一年级工会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是实现全年级教师参与管理与全员育德的有力保障。党员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扬党员的带头作用,率先学习并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形成推进科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力量。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则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培养教师参与德育管理的意识,提升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使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成为全年级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政策方针与推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坚强阵地。

2.2.2年级主任一班主任一科任老师年级负责制下,年级主任对整个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班主任与该班任课教师共同对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可形成以班主任为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德育导师小组,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德育管理过程中。上课时间,教师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把德育渗透落实到课堂教学细节中;课余时间,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从而切实做到显性课程育德与隐性课程育德双管齐下。

2.2.3年级学生会一各班学生干部一全体学生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通过年级学生会来执行和强化。年级学生会承担了年级管理中的许多具体事务,如对各班每日考勤、出操、卫生、寝室纪律等各方面的统计与评比或在各种年级活动中起协调组织的作用。并在管理过程中整合各班学生干部资源,使年级学生会干部与班委干部协作管理,使年级管理的形式从纯粹由教师负责转换为以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的形式。组建年级学生会,可积极调动学生干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监督的能力。

2.2.4学校一家长学校一学生家长

第5篇

一、完善德育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年度,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完善《伍家实小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考核细则》、《伍家实小星级班级评价方案》等有关德育管理制度,形成以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年级组长、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学生家长会,促进了家校联系。依靠社区利用节假日开展教育活动,从而形成党、政、工、团队、年级组、班主任、学科教师齐抓共管,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教结合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通过多种途径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启思录》等规范和书籍,增强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真正做到面向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教育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继续做好班主任学习、培训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会,继续订阅《小学德育》《湖北教育》杂志、《现代少年报》等了解新信息,通过交流、学习、分享,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三、狠抓常规管理,落实德育工作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将使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

1、本学期,我们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文明伴我成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区教育局"创建文明校园,争当阳光少年"的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开学典礼"宜昌市民文明公约",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新学期新希望"、"争当四好少年"、"文明生活从秩序开始"等黑板报和主题班会,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教育活动。

2、落实伍家实小"一日常规管理",加大了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把检查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积极开展"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成立校园"不乱丢乱扔义务宣传员"、"课间不买零食义务督导员"、"卫生死角义务义务清扫员"等学生队伍,培养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3、为了使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校一直坚持在入学一段时期后开展这项比赛。传统比赛为三项:传递作业、收拾书包、路队整理。今年有所创新的是增加了自选常规展示。在练兵过程中,孩子们态度极其认真,看得出来一招一式非一日之功。比赛评委和观察员由班级管理金牌班主任老师担任。她们不仅用敏锐的洞察力帮助一年级班主任诊断,还把他们丰富的管理经验、智慧传授给一年级的老师。

四、体验科技活动,培养综合素质

1、解码泥石流探索生态路

10月12日下午,伍家岗区第十一届青少年科技节科技实践活动展示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11个学校参与角逐,我校科技实践活动《解码泥石流探索生态路》一举获得一等奖。

第6篇

按照中职德育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要求和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实施对学生进行分级管理、年级集中管理的德育管理模式,突出各年级管理重点和特色。以年度入校学生为单位,如2011级春、秋两季入校学生全部划入一年级组,2010年全年入校学生为二年级学生,以此类推。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德育教育方案。

1转变观念,狠抓年级组德育管理队伍建设

以前,班主任担心学生违纪“,恨不能有三头六臂”,又或者是“期望”用一根长绳,一头系着班主任,一头系着学生。虽然所有的班主任夜以继日的工作,真正做到了全天候24小时为学生服务,但却收效甚微,甚至还引起了一些学生的反感。因此,必须建立一种班主任能教、学生乐学的德育管理制度。只有年级组班主任转变德育管理观念,变“体力型”班主任为“智慧型”班主任,年级德育管理制度才能顺利进行。年级组按照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原则进行德育建设,由分管德育的年级组长为责任人,成立年级管理委员会,制定年级组常规管理制度,注重经验的总结提高,真正把年级德育管理落到实处。

1.1年级管理委员会年级组管理委员会是由年级组长、年级副组长、班主任为核心成员,年级学生会干部、年级团干部和班干部为的一种高效基层管理组织。

1.2年级组常规管理制度(1)建立班主任“联管”责任值班、反馈制度,即由本年级值班班主任统一管理本年级,事情即发即解决,再配之以事后班主任的“再教育”,杜绝“时间空白和空间空白”,改变一个班主任只管理一个班级的状态。(2)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构建“三级”教育管理体系,即:班干部、班主任、年级组协作管理体系。

(3)建立培优补差制度。由班主任根据学生表现和认可教师的反馈信息确定培优补差名单,各科任课老师积极参与,把培优工作具体化、日常化、细化到每一个教学和教育管理环节,高效完成对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

(4)执行每周年级组例会制度。定期总结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具体意见和措施。

(5)定期举行年级组德育工作培训,领导定点联系指导年级组工作。组织学习正确的教育观,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年级组迅速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2明确方向,拟定年级德育工作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年级制定不同的德育目标。这既是明确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向,也是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学习目标。一年级:帮助学生完成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角色的转换;二年级:指导学生怎样学习专业知识,拓展相关能力;三年级: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强化职业能力。

3注重细节,强化年级德育教育内容

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强大丰富的内涵支撑。只有把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可执行的可实现的步骤,良好德育体系的形成才不是遥远的梦想。一年级:主要围绕养成教育开展。进行学生行为规范教育,道德修养教育,心里健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习目的和方法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二年级:主要围绕专业教育开展。进行专业思想、创新意识教育,综合能力培养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三年级:主要围绕职业素养和成才教育开展。注重就业观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职业道德、就业技能教育。

4讲究策略,建立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

第7篇

为了增强全校师生信心,附小在新址建设了“启航广场”,象征着附小人破除困境、积极探索,在滨湖重扬风帆、开启新航程的决心。为此,经过反复斟酌,我们最后用“启明教育”来命名学校文化,这一理念是学校“启文化”的自然传承。

何为“启明”?“启”意为教育开导,“明”为亮、了解。概括言之,“启明”具有启迪心灵、明亮人生的含义。“启迪心灵”的教育是关注儿童精神世界的教育。“明亮人生”阐释了教育的目标和结果,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希望之中,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

从这个理念出发,“启明教育”应具备一些特征:生活化、尊重多样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爱与责任同在。

从生活中汲取真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附小的每位学生不仅会背,还能在生活中加以体验。

每到四年级,附小要为孩子们举行“十周岁礼”,“职业体验”是“十周岁礼”庆祝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

医院里,孩子们穿上白大褂,操作精密的医疗仪器;饭店里,孩子们端起菜盘,为客人献上一道道美食;超市里,他们认真地称量食品,为顾客送上热情的服务;农场里,他们拿起铁锹,栽下一片片新绿;书店里,他们整理书籍,为读者推荐书目。幼儿园、工厂、电视台、汽车店、大街上,到处都是孩子们体验的身影……

沈子涵同学体验的是汽车销售员,从迎宾的礼节到汽车性能的介绍,他都认真地学习。他说,要想成功地销售一辆汽车,真的好难!不是仅仅靠嘴巴说说,还要靠真诚和智慧。储健同学说,今天到爸爸的装修工地去体验,觉得老爸以前挺不容易的。如今,他开起了装修公司,更觉得老爸了不起!真挚淳朴的心语让听者动容,小小少年已然知道惜福感恩!

附小的“明慧”课程体系里,还有开心农场、美味厨房等课程,每当农场丰收时,“农场主”们会带着丰硕的果实到学校广场上义卖;美食做好后,“小厨师”们会拿来和同学老师们一起分享。

生活即教育。放开儿童的手脚,让他们到广阔的天地里去学习和体验,从生活中汲取真知,去激发他们对未来的畅想,这是教育的职责所在。

为每个具体的儿童负责

对毕业生张欣冉而言,除了美好的童年,附小还培养了她鲜明的个性。五年级时,她获得了合肥市“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这个11岁的小学生将奖学金全部捐给学校并成立了“启明星”基金会,用以寻找更多的个性小伙伴。

这一基金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做最好的自己。基金会采取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由10名学生部长管理基金会的日常运作。在“小部长”们和老师们的努力下,基金会的各项制度和申报流程已经逐步完善。首届评选有40余人申报,经过初审、个性复试和校内公示等环节,评选出首批个性奖学金获得者。

2015年,第二批申报已经火热开启,越来越多的附小学生提交了申报表,渴望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个性。

基金会成立以来,还收到学校各社团的捐款,开心农场、剪纸等社团用义卖所得为基金会注入资金。不仅如此,教师、家长、学生个人的捐款也如雪花般涌来,基金会用正能量影响着附小人和周边社区人群。

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人生,只有符合每个人的自然天性、社会文化背景和生长规律的人生才可能是幸福的人生。教育的责任不是把某种统一固化的生活模式套用在儿童身上,而是帮助他们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附小的教育就是要为每个具体的儿童负责,帮助每一个儿童焕发内在的活力。

让生命与伟大事物交汇

2015年5月4日下午,附小四年级共11个班级的学生齐聚学校乒乓球馆,与老师和家长们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十岁礼”。一张张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校园活动照片,记录了孩子们幸福成长的瞬间,缩放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孩子们都感叹:“真不敢相信,我们一年级时那么小,四年来,老师和父母为我们操了多少心啊!”

学生的成长需要关键事件。仪式、节日和庆典会使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伟大的事物能够拥有一种伟大的时刻。它们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生命与伟大事物交汇在一起,形成长久的动力。

附小六年中,学生至少要经历三大重要仪式:入学礼、十岁礼、毕业礼。

第8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吉教办〔2018〕16号)精神,推进我州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人才培养与选拔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灵活多样并与高考相互衔接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普职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高中阶段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

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人才培养与选拔规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二)坚持统筹协调,普职并重

统筹规划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按照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为初中毕业生提供多样的选择机会,促进普职协调发展。

(三)坚持公平公正,强化监督

不断完善“阳光招生”制度,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完善监管体制,健全监督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机会。

(四)坚持科学规范,遵循规律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规范教育考试,降低考试压力,促进学、考、招有机衔接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五)坚持改革创新,因地制宜

根据国家和省总体要求,坚持“省级统筹管理、市(州)组织实施”,从延边州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完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改革目标

到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维护教育公平,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实行学业水平考试

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统称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的基本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1.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设置。按照教育部关于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全部科目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的要求,从2018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调整为:语文(朝鲜语答卷考生为朝鲜语文、汉语)、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门课程。

2.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呈现及使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共设A、B、C、D、E五个等级,A、B、C、D为合格,E为不合格。各等级所对应的分数按百分制确定如下:90分及以上是A,80-89分是B,70-79分是C,60-69分是D,59分及以下为E。

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均达到合格者,准予毕业。报考县(市)普通高中的考生其未计入录取计分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需达到合格。报考延边一中、延边二中的学生,其未计入录取计分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需达到B等(含B等)以上。

3.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按照“学完即考”原则,及时安排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地理学科的考试在初二年级下学期课程结束后进行;语文(朝鲜语文和汉语)、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学科的考试在初三年级下学期课程结束后,采取与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的方式进行;体育与健康学科在初三年级下学期5月底前完成;其他科目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1.创新评价方式。各县(市)和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不断优化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强化评价工具、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提高评价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学校要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5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评价。每个维度分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定,D等人数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

2.强化结果运用。评价结果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毕业资格认定参考依据;二是作为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的参考依据;三是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

(三)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1.改革录取计分科目。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将长春、吉林、延边、白城确定为我省中考录取计分科目改革试点地区的通知》(吉教基二〔2018〕8号)要求,我州采取“4+4+1”录取计分科目模式,即第一个“4”指的是语文(朝鲜语文和汉语)、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科目;第二个“4”指的是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科目;“1”指的是在地理和生物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并公布分数后,由学生任选一科作为计分科目。招生录取计分科目采取“分数”呈现。

2.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普通高中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自主招生学校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主要条件之一。

3.科学确定普职招生规模。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继续实施指标生政策。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指标生政策,指标生比例不低于招生计划的75%。普通高中招生政策向农村学校和民办初中倾斜。

从2018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取消延边一中、延边二中综合素质推荐生。延边一中、延边二中在延吉市实行全部指标生制度,在其他县(市)实行指标生和择优生相结合的录取办法。

报考延边一中、延边二中的指标生和享受农村初中、民办学校录取倾斜政策考生须具有所在初中学校两年完整学籍并实际就读。由其他初中学校转入的,须在初一年级第二学期末前(以教育部学籍升级时间为准)取得该学校学籍并实际就读。

5.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和措施。就读我州各初中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参加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享受与当地考生同等的待遇。

(四)规范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政策

拟开展自主招生的普通高中,需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自主招生申请,经批复同意后,由州教育局向省教育厅报备审批,通过后方能进行自主招生,同时由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实行为期三年的动态管理。自主招生指标应控制在本校招生计划的5%以内。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五)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1.科学制定招生计划。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科学核定并一次性下发学校招生计划,向社会公开,不准调剂和二次录取。

2.严格招生管理。各县(市)及各招生单位要加强招生工作管理,规范招生行为,严禁跨区域招生,确保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3.严格执行有关奖励照顾政策。现役军人的子女、烈士子女降低20分录取;因公牺牲的军人和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和人民警察子女,平时荣获二等功、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子女,获得市(州)级以上“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人员或其子女,降低10分录取;港澳同胞、台湾省籍同胞和华侨、归侨子女,日语语种考生,降低5分录取;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普通高中(不含少数民族高中)降低1分录取。自主招生的考生和往届初中毕业生不享受奖励照顾政策。同时具备上述各类奖励和照顾条件两项以上者,只按一项计入。以上政策从2018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4.健全监督机制。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5.规范招生录取程序。按照“属地管理、分类实施”的原则,根据核定后的招生计划,设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分批录取;中等职业学校采取免费注册入学方式,从而实现合理分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升学需求。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健全经费、人员、设备设施等各项保障机制,确保考试招生改革工作必备条件落实到位,保障中考改革的各项举措顺利实施。

(二)深化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各县(市)教育局要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

各县(市)教育局要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招生录取等方面建设。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自主开展试卷评估和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严格落实试卷命题、印制、运送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探索建立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与高考改革省级管理平台相衔接,区域内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全省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

第9篇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结合一年级学生个性特点,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这些孩子都聪明活泼,调皮可爱,有很强的可塑性;但一年级孩子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本学期,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三、工作目标和要求

1、培养、形成良好的班风。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与家长密切配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4、使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公物,遵守纪律。

5、制订小干部培训计划,尽快培养一批得力助手,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培养小干部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

四、工作重点

1、严抓纪律、卫生,形成一定的班规。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4、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常规教育方面

刚踏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地引导,并且内容要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充分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学习《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则》,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将在班级开展评星活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在夕会时间进行一日总结,通过监督岗的汇报,评出“每日之星”。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一学期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和元旦等重大活动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2、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享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堂纪律

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的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

(2)路队纪律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将在班级开展:“路队小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不仅做到快、静、、齐,而且能够进行自主管理,每一个路队将分别设立一小队长,每天定时向班级汇报路队情况,及时监督,及时管理。

3、卫生方面

(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桌洞勤清,物品勤摆,两操勤做。

(2)班级卫生:每天中,早,晚分派值日生清扫,设立卫生监督岗,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主动,及时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同时利用花草美化环境,并进行爱护环境和花草的教育。

带一年级虽不是第一次带,但对我来说仍然是一种挑战,只有虚心向老教师们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更好的胜任这项工作。所以在平时不仅要把课备好,上好,还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懂多问,多反思,及时记录各种心得体会,更快的使自己成长起来。还给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这学期,我会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用心去交流,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孩子身上的每一处闪光点。我相信,只要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我们就能找到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上述措施只是我对班级本学期的初步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加以改进。

4、加强班干部的建设。

班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要切实加强班干部的能力,落实每个小干部的责任,并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对班级大事小事进行商讨研究,及时反馈及时处理。以此带动全体同学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

5、加强班级阵地规范化建设,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

设有生物角、黑板报、竞赛栏等,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促进班集体建设不断完善。同时也为良好的班风学风创造了条件。

6、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多方联系

通过电访、家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普访,使班级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并及时告知家长学生在校情况和应注意的事项,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配合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也促使学生提高参与意识,提高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8、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让他们做学习的的小主人。寓教于乐,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习的效果。

9、重视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积极评价学生,讲究批评的艺术,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10、加强安全教育。利用晨会、集会、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在平时多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铲除隐患,确保学生安全。

五、具体工作

九月份

1.做好开学的各项工作,如:做好各项工作计划。

2.庆祝“教师节”。

十月份

1.爱国诗歌朗诵会、爱祖国绘画大赛。

2.一年级拼音过关测试。

十一月份

1.班报刊出。

2.主题队会观摩。

十二月份

1.一年级跳绳比赛。

2.一年级口算过关。

3.迎元旦诗歌朗诵比赛。

一月份

1.准备复习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