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林业论文

时间:2023-02-18 22:24:53

导语:在林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林业论文

第1篇

林业发展力度进行加强要对林业资源产权功能进行重视。林业资源产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产权主体的激励、约束和对林业资源配置优化方面。林业资源产权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的体现,在利益的驱使下,林业资源产权的所有者要对产权的作用进行发挥,在实现林业资源产权主体利益的同时,避免出现林业资源浪费的问题,实现物尽其用。尽管产权未必会使产权主体最优地利用林业资源,但是产权可以激励主体利用林业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有利于林业资源得到高效、合理利用。同时,林业资源产权关系又演变成责任关系,即约束产权主体对自己林业资源产权的保护。一旦界定了林业资源产权,就有了林业资源产权的法律保护,林业资源产权主体就会主动保护林业资源产权不受破坏,从而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物质利益的驱动还会促进林业资源产权的流动,林业资源通过市场配置,可以转换到最善于利用林业资源的人手里。人们对林业资源进行利用时,对保护问题也要进行重视,并且要非常的积极主动,这样能够实现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在利用效率方面也能非常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实现林业的发展。

二、市场经济发展与林业资源的开发

1市场经济发展与林业资源关系在对林业资源进行利用时,对利用的范围也要进行明确,其不仅仅包含着传统的林业种植业,其还包含新型产业,例如培育业、花卉培育业。在很多的发达国家,林业产业都比较发达,森林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人均森林面积和储量都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利用森林资源种植野生植物,并且养殖野生动物,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形式的经济基地,对经济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森林培育业的发展能够为林业产业提供原材料,同时,也能为生态建设提供保障。在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通常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在这种地区对造林的力度要进行加强,保障林地的更新配套,同时,对林地利用率也要进行提高。在保证森林资源数量的同时,在质量方面要得到最优,满足人们对林业资源的需求,更好的保护环境。

2加强进行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是林业产业结构发展的一种新的状态,为了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进行提高,林业各产业要做到和谐发展。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要对传统意义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化发展,同时,对森林资源中比较稀缺的资源也要进行重视,将出现的矛盾问题进行解决,保证自然环境的平衡发展。林业部门在对林业资源进行利用时,要保证经济建设发展中的资源需求,同时,对可能出现的负面生态环境问题要进行解决,保证林业产业的优化发展。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要对林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发展速度问题进行重视,增加林产品的加工深度,对闲置资源进行利用,实现多层次开发利用。

3林业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林业产业的发展要建立在森林资源基础上,因此,林业产业规模的扩大也离不开森林资源的发展,但是,林业产业规模也不能无限扩大,要保证其和森林资源的数量匹配。在发展林业资源时,不能对森林资源进行破坏和过度消耗,保证林业资源可以进行自我更新和恢复。4坚持科技兴林,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持,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时,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利用,提高造林的水平。对森林资源的培植问题也要进行重视,对优良的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进行加快。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对观念也要进行更新,提高认识,对环境问题进行更好的发展,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保证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结束语

第2篇

本文作者:张桂英 单位:中卫市西郊林场

建立绿色生态林业、保护森林资源对于林区全部的居民都是有利无弊的,所以,林业主管部门应该尽快出台有关政策大力倡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中去。可以利用给予群众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奖励,动员他们科学地进行林分卫生采伐以及各项清林工作,切实清除林间植物的一些病残体,尽可能地对次级害虫以及锈菌的转主寄主进行控制,实现减轻病虫害发生的目的;此外,与有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对害虫虫卵价值的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例如天牛类以及蚕蛾类等,动员广大群众收集虫卵,特别是那些容易越冬的幼虫,林业部门通过收购虫卵的方式。针对那些无法被药用的,也能够通过收购例如花布灯蛾、舞毒蛾等容易集群越冬的,通过收购不仅提高了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效果,还能实现建立绿色生态林业的目标,同时也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化学防治通常用于应急情况下,并且需要“专病专药”,尽量选用那些毒性比较低、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者尽可能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此外,应当不时改变药剂种类以及混合用药的配方,以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而使得农药失去药效;并且需要采取科学的施药方式,尽可能避免采用大规模的喷雾防治,由于大规模的喷雾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药剂能够对靶标害虫从而起到作用,绝大部分都喷施在非靶标植物、水源、空气以及土壤中,不但造成严重的浪费并且还会产生污染。所以应当采用涂茎、根施以及注射等方式,尽量减轻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建立绿色生态林业系统。

病虫测报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以及农业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所以,为了随时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具体状况、造成的危害性,应进一步完善森林病虫害测报的预警机制以及预警系统。根据森林病虫害监测结果划分等级,按照问题危害大小、紧急程度、范围等各种综合因素进一步确定预警的等级,并且提交存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地区、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程度以及处理措施等。预警信息之后,监测预警中心还应当密切关注其它地区有关事件以及问题的处理经验,随时掌握处理情况及其实际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此外,也能够根据地区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地区出现的森林病虫害进行分类,在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监测过程中的针对性更强,高度重视林木营造种植、栽培、育苗以及管理等环节,针对由于气候的变化、人为因素等对森林病虫害造成的影响,实现准确好应对措施,以保证森林资源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伴随人们的环境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将防治森林病虫害有机结合建立绿色生态林业的理念是当前保护并发展森林资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现代林业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更加注重森林生态环境价值。不过,要想尽快普及预防森林病虫害有机融合生态建设的全新理念,不但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还应当从管理制度、创新科技、强化意识等各个方面的配合,才能真正出现那种森林资源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全新格局。

第3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第4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第5篇

城市林业是一门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其内容涉及林学、园林学、生态学、城市科学,与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关系密切,是一门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其课程内容与森林培育、园林绿地规划、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课程之间有一定的重复。如果不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的,再加以讲授,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而必须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课程内容讲授给学生后,要让学生明白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即了解、领会、运用、分析和评价这5个层次,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内容的能力。在各章节中,坚决删去、略讲或让学生自学与本专业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而有些内容虽然与其它课程重复,但作为林学专业的学生,在其课程设置中并没有这些课程,如城市生态学、园林绿地规划,对于这些内容保留并适当加以补充和更新,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北京林业大学开展了城市林业方向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一些专家学者根据实践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如蒋有绪提出新世纪的城市林业方向是生态风景林。近几年,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大力建设森林城市,以及农村城镇化建设等,一些新问题、新成果不断涌现。将这些中国城市林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成果以及国外城市林业的发展动态及新成果等及时补充于教学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2改革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事半功倍之益,为此笔者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多媒体技术以其在信息处理上所具备的直观性、生动性及高效性等突出优点,迅速地在各大高校的课堂上普及开来,似乎大有不用多媒体就不会讲课之趋势。但在几年的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变听课为看课件,如果放映速度太快,就变成了“拉洋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足等,单纯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但也不是说不可以用,多媒体只是教学的工具,要学会利用工具,而不能被工具所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采用黑板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讲授以粉笔板书为主,这样学生的思维是在跟着教师板书的过程进行运转的,有利于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补充一些板书不容易表述的图片图表等资料。这种方法既给了学生理解内容的反应时间,同时也给出了直观形象的图例,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量,这时的多媒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授时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如在讲授“城市森林的功能”时,采用研讨法,首先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结合以前所学各种专业课程的内容及自己的理解,提出各自的见解,并对为什么会有这些功能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汇总提炼形成条理清晰的功能。通过这样的启发讨论,使学生既巩固了已知的知识,又学到了新的知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课程有些内容涉及园林绿地规划,如“城市森林建设”一章中,居住区、工矿企业、城市道路等绿地的营建,在林学专业教师讲授时偏重于植物的选择,而对这些植物如何进行具体的配置则并不精通。城市森林除了具有生态功能,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因而请园林教研室的同仁就某一绿地的建设加以讲授,此处并不需要太多课时,重点是放在植物配置上,加深学生对于城市绿地建设的掌握。

3改进考评方法

成绩评定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对于教学内容的考核要做到灵活多样。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采取综合评定的办法,由课堂考核和期末考核2个部分组成。课堂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讨论、课堂小测验(主要考察基本概念和理论)、小组汇报和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以课程论文形式考核,占60%。为防止抄袭,论文根据课程章节内容出题,每章选择1~3个题目,尽量做到人手一个。这种考核评价体系无法靠“临阵磨枪式”学习方法获得高分,注重学生日常学习的积累,更能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也相对更加公平公正。

4加强教师的培养

第6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第7篇

从广大林农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在林业建设过程中最关系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所以一切活动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他们不会对其他任何因素进行考虑,这样就会危害到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速度和推广程度。也大大降低了林农的推广基层林技术的积极性。这些问题会增加林农对政府下达命令的抗拒,使其不接受和完成上面下达的指令。所以基层林业站在推广技术过程中这个问题是十分严峻的。这对我国基层林业发展技术的推广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必须要起到足够的重视。

在我国很大一部分农民的自身劳动意识和劳动力结构没有办法满足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要求。随着城镇建设速度的不断增减,现在很多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在农村务农而到城市中工作,这样就导致我国农村留守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儿童和老年人,这些人的劳动能力很差,这样会严重影响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老年人的体力很有限,有些老人甚至不能进行劳动,这样就很难落实基层林业的新技术。第二个是大部分老年人的思想观念都比较陈旧落后,对于新技术他们很难接受,即使有的接受了速度也很慢,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

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中存在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在推广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时,存在很多问题。除了在农村工作的劳动力日益老龄化之外,还存在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林业技术的推广。在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就要运用大量的研究经费,但是我国却没有投入大量资金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上,造成研究经费短缺,这样一些基层林业技术的研发工作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就存在惰性,不认真完成推广工作,认为下基层是很大的负担,很少有人愿意将技术的推广工作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完成,只把推广工作看成是一种不得不完成的工作,这样就不会把自己过多的精力用在推广工作上。这对我国林业技术的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我国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队伍建设不完善。现在在我国普遍存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的作用没有更好发挥,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一些乡镇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从事非技术工作,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时间不能保证,专业技术得不到充分发挥;人员流出严重。全国乡站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60%左右,其中专业对口人员只有一半左右。此外,自我补偿能动性差工作能动性差。推广人员一般被动地听从领导安排,一些人不能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主动在生产中学习完善自己。科学研究能动性差,知识在不断的更新、技术在不断的进步,这就要求推广人员的知识也要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生产。目前有些推广工作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任务、被动地完成任务,缺乏主动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在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各个有关的事业单位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合理的改变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使其真正应用到我国基层林业建设中。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些适当的解决办法。

(1)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要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农民是基层林业建设的主要劳动者,他们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林业建设的质量。所以要想推广基层林业技术就要从农民入手。这样在林业建设过程中真正运用全新的技术。对于这个政策来说,主要是为了提高农村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通过转变农民的观念,真正解决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此外,通过增加对农民的培训还可以不断地增强农村居民的思想意识,这样农民就可以学习到更多更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也能更好的接受外来的思想和知识。

(2)要构建完善的林业体系。对于该对策而言,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不断地改变现今国家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规则制度,让地方政府可以保障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另外,一个完善的管理控制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使基层林业推广工作顺利的进行,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工作质量与可靠性。

第8篇

黄土高原地区林业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传统林业将重心放在了木材经济上,却忽视了林业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作用,乱砍滥伐导致的环境恶化,不仅给人民带来苦难,也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植被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黄土高原地表森林植被相对比较贫乏,特别是近年来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加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严重恶化,很多地区面临着人畜饮水困难。

2只采不育,苗圃建设落后,更新造林任务艰巨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思想的存在,促使部分林业部门“竭泽而鱼”、“只采不育”,不仅严重减少了森林资源保有量,也使一些天然林区遭到破坏,加上苗圃建设落户,难以满足造林对苗木的需求。

3经济林生产管理粗放,技术力量薄弱

黄土高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比较适合经济林木的生长,但在引进、管理方面技术力量薄弱,导致果树产量低,影响了经济林木的发展规模。

4薪材耗量大,资源浪费严重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每年薪材消耗率也比较大,原本少有的森林资源被烧掉,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加强黄土高原地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实施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造林为本,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认真贯彻林业保护方针,调整林业经济结构,谋求协调、平衡发展思路,确保林业产业经济的重要地位。

2坚持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原则发展林业

林业资源不同于其他经济,周期长,见效慢,因此不仅要大力发展生长快、效益好的经济林,同时还要加强育苗造林,引进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3]。

3推广实用林业,增加林产品的科技含量

要想振兴林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农副产品的开发和利用,调整树种结构和苗圃基地建设,加快林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第9篇

1.1林业资源的优势分析我国竹类资源十分的丰富。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竹林面积700万hm2,约占整个世界的1/3,这为相关的竹材和竹制品的发展提空了广阔的空间。我国的松香产量也处于世界的首位,林业在解决城乡居民就业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目前林业产业已经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2我国林业资源存在的劣势分析历史上我国的林业资源遭受过极大的破坏,森林资源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式,且森林的面积也在不断的减小,森林的分布不够均匀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林木的质量相对比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和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几种比较典型的造林方法分析

2.1播种造林法播种造林法,也被称作是直播造林法,主要是将林木的种子播种在林地实施造林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减少了育种这个环节,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好操作。但是这种播种方法对于土壤的问题和湿度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只有符合播种造林法的基本条件,才能够采取此种方法看来实施造林,这样才可以保障有比较高的成活率。2.2分殖造林法分殖造林法主要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中的干、枝和根等作为造林的材料直接开展造林的一种方法。这种造林的方式极大的缩减了育种的实践,工作也比较简单,但是对于林木的自身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通过情况下多采取的是营养性的纸条来进行造林,这类植物大部分都是木本植物。

2.3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的一些方法之外,植苗造林的方法比较普遍,一般主要采取的是一年生的实生苗进行造林。这种方法比较多见,并且适用性也比较强,是目前很多地区都采取的一种造林方法。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