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沿线调查报告

时间:2022-02-16 06:39:39

导语:在沿线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沿线调查报告

第1篇

(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税人偷税手段逐步向科技化、隐蔽化蔓延,采取不建账、建假账、账外循环、现金交易、虚开发票、不开发票等各种手段偷、骗税收的行为较为突出。稽查人员如果对企业基本情况、具体生产经营方式不熟悉。在选择稽查方法、收集违法证据等等方面,极易造成判断失误或失查,从而引起税务稽查处理失当的风险。

(二)随着税收行政法律法规日趋完善,对税务稽查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税收法制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为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相继出台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征管法》、《税务稽查规程》等等,使得税务稽查人员的法律责任更加细化和具体,税务稽查人员在实施税务稽查执法行为时稍有疏忽,就会存在程序不规范或不合法的风险。

(三)随着税收法律法规政策数量众多,变化频繁,稽查人员掌握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难度加大,使得稽查人员实施税务稽查过程中因忽略某些法规政策或者执法程序不够规范而产生稽查风险。另一方面纳税人经营活动日益复杂化,这就要求稽查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尽可能掌握与稽查工作相关的知识,包括财会、电算、税收政策、法律等相关知识。但目前基层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远不能达到这一要求,使税务稽查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失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四)结合近年来稽查工作的实际经验,稽查风险存在于稽查办案的各个环节。在目前的税务稽查工作中,往往重实体法,轻程序法,执法过程中往往偏重于从各种税收政策性文件中查找办案依据,而忽视了征管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规定的办案程序要求,导致稽查办案程序上的缺陷,削弱了稽查办案的刚性,增加了税务稽查风险。

二、税务稽查执法风险容易产生的环节

(一)选案环节的执法风险,违背稽查对象选定的原则,私自对纳税人进行检查。举报中心人员或其他办案人员,不遵循保密原则,擅自泄露举报内容,致使检查人员无法正常开展税务稽查。对工作不负责任、擅自隐藏举报材料或不按规定进行处理,造成纳税人不交或少交税款的。

(二)检查环节的执法风险,对纳税人不进行认真的检查,造成税款流失。违反法定程序,该送达的不送达,该出示的不出示。泄露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违反《征管法》规定实施检查,超越或行使税务检查权。不真实上报检查情况,造成税款流失的。

(三)审理环节的风险,不认真执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不告知纳税人应有的权益。对应查补的税款不予查补或擅自决定减少查补税款。勾结稽查相对人伪造材料,弄虚作假。审理人员对案件证据未进行审查,对证据的审查不严或对证据是否合法审理不当。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资料不全的案件未按要求进行补正,造成税款的多征或少征的。对达到移送标准税务违法案件不移送的。

(四)执行环节的风险,不认真履行职责,执行不及时,或执行不全面。违反法定程序,采取保全或强制执行措施不当,导致纳税人利益受到损害的。三是,对决定追缴的税款、滞纳金、罚款不执行或部分执行。

三、防范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的几点建议

税务稽查部门如何在行使国家法定职权的同时,有效的防范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是税务稽查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税务稽查人员执法风险意识,提高稽查办案能力,一方面加强对税务干部的防止职务犯罪和两权监督、税收法规政策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稽查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训练税务稽查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稽查人员主动学习适应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和新时期偷、骗税手段的变化,提高专业化办案能力。

(二)严格按照稽查执法程序开展税务稽查,稽查人员要在执法过程中严格将法律规定的执法程序办案,以合法有效的程序保障税款及时足额入库。首先,规范税务稽查取证。在稽查工作中要注意证据取得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随着电子科技,如电子商务、网上购物、会计电算化等形式的出现,纳税人偷税的手段和方式也随之变化,证据种类也相当复杂。可通过案例所依赖的证据种类、形式进行统一,避免执法随意性引发的稽查风险。二是加强税务稽查证据与司法证据形式、内容和标准的统一。当前,税务稽查中案件证据因与司法证据的要求并不一致,极易导致败诉。因此,税务部门应与公安、法院多沟通,协调和统一取证的要求,确保在办案中,按行政诉讼中的取证规则收集充分的证据,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在执法过程中加强税务稽查文书制作和案卷整理的规范性。稽查文书和案卷可综合反映稽查相对人从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的所有情况,是税务机关了解税务违法案件的重要稽查档案,加强文书制作的规范性能为稽查执法行为的合法性提供相应凭证,因此是有效避免执法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在实施检查、调取帐薄、对纳税人进行询问等程序时,保证执法程序的合法、有效。

第2篇

一、基本情况

(一)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1999至2001年,由市政府组织、市建委牵头、市城建档案馆具体承办,开展了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种管线的平面位置、埋深、走向、规格、材质、管径及地上建筑物、道路、绿地等情况的数据、图表,全部输入数据库,并由二维平面显示提高到三维立体显示,地下管线排列的层次从各个角度清楚可见。至2008年7月,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共录入地形图2400多幅,共形成地下管线图2600幅,共录入地下管线总长2497公里,其中:电力125公里、热力230公里、天然气200公里、供水400公里、雨水230公里、污水250公里、路灯230公里、交警30公里、网通450公里、联通100公里、有线电视252公里。

(二)健全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和动态管理机制。2000年,市城建档案馆组建了专业测量队伍,并取得国家丁级测绘资质,配备了静态全球定位仪、全站仪、水准仪、探管仪等设施设备以及专用车辆,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标准化、动态更新资料入库、系统运行与维护。近10年来,坚持对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电力、热力、天然气、供水、雨水、污水、路灯、交警、网通、联通、有线电视等11种地下管线进行跟踪探测。目前,动态探测范围覆盖市中心区和两个开发区,并向东至延伸华能电厂、向南由江家寨立交桥延伸到温泉镇大部,向西南延伸到鹿道口,向西延伸到张村镇驻地以西。协调接收了供水及天然气两种地下管线的档案资料。坚持及时更新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较好保证了地下管线数据信息的完整、准确。

(三)完善了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法规依据和程序。2000年12月31日,市政府颁布《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明确由市建委负责本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市城建档案馆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市城建档案馆制定了与之配套的工作程序,即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在开挖前必须与市城建档案馆签订地下管线工程资料移交协议;在地下管线敷设后、覆土前,建设单位应通知市城建档案馆进行竣工测量;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在15日内向城建档案馆移交竣工档案。并专门印制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移交协议》和《地下管线工程开工登记》等工作文本。2005年1月,建设部以第136号令颁发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开始有了全国性的管理依据。同年5月,市建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道路挖掘管理的意见》,将市城建档案馆列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加强了对城市道路挖掘的监督管理。市城建档案馆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执法检查,督促有关单位的地下管线档案移交工作。

(四)积极为社会提供信息查询和利用服务。自2000年开始,市城建档案馆充分利用收集的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积极为城市规划、重点工程建设、路网布局和管网改造等提供真实可靠资料和数据支持。并专门建立了《地下管线资料查询登记》,购置了绘图仪、大型复印机、扫描仪等专用设备,方便社会查询、利用。在市区城南河改造、青岛路改造、国际展览中心、恢复改造大操场、世昌大道改造、悦海公园和悦海花园小区等重点工程建设中,先后为相关设计、建设和施工单位提供了大量地下管线综合图、断面分析图、电子数据图等地下管线信息资料,为设计、施工、管理等各环节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快速便捷的服务,节省了大量人力和开支,避免了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和财产损失。至2008年7月,共接待社会各界查询人员825人次,利用各类管线图4500多张。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私下建设工程较为严重。目前,大多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以下简称管线单位)未到市城建档案馆进行开工登记、签订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移交协议和提请竣工测量,导致市城建档案馆无法获得地下管线开工、竣工时间和工程进度等信息,使动态跟踪测量处于十分被动状态。特别是部分材质(橡塑等)管线铺设后,无法使用探管仪进行探测,造成地下管线数据库信息资料部分缺失。各管线单位废弃地下管线,也未按规定向市城建档案馆报送相关资料。造成许多新建、改建地下管线工程和废弃地下管线不能及时录入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直接影响了地下管线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管线单位不按规定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资料。目前,除市水务集团和港华燃气公司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自来水和天然气两种管线工程部分档案外,其余10种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均未按规定移交。而且,在各管线单位中,除市水务集团和港华燃气公司具备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外,其他单位均不具备地下管线空间位置探测能力,管线档案也无统一管理,造成管线单位对自身“家底”不清。

(三)建设单位不按规定查询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目前尚未形成对调阅资料的强制性措施,在大多管线工程和一般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施工单位在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前,未按规定向市城建档案馆查询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而采取盲目施工、探点试挖等手段,不仅造成大量经济和时间损失,而且导致地下管线挖断、爆裂等各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四)相关法规体制建设与宣传亟需加强。《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和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后宣传力度不够,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管线单位对有关法规规定认识不足,了解不多,理解也不深。同时,《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出台较早,尚未制定处罚条款,建设部《办法》虽然制定了相关处罚规定,但在实际管理中,对未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建设单位、未办理相关手续或违章建设的管线工程,尚未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无法保障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接收和已经形成事实的管线工程的竣工测量。

(五)管线探测和动态管理的范围、手段和措施跟不上。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地下管线建设不断扩展,而市城建档案馆在技术力量、探测设备、软件系统、交通工具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随着工业新区、新区等园区的开发建设,未能将其及时纳入探测和动态管理范围。

三、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和动态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管理程序建设。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程序,加大地下管线工程档案接收力度,确保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更新及时、完整准确。1、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先到市城建档案馆进行开工登记,并签订地下管线工程资料移交协议。2、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测量单位,按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GJJ61)进行竣工测量,形成准确的竣工测量数据文件和管线工程测量图。3、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须提请市城建档案馆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进行专向预验收。4、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建设单位须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相关档案资料,管线单位须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地下专业管线图。5、管线单位应当将更改、报废、漏测部分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及时修改补充到本单位的地下管线专业图上,并将修改补充的地下管线专业图及有关资料移交市城建档案馆。6、工程测量单位应当及时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有关地下管线工程的1:500城市地形图和控制成果。7、市城建档案馆依据地下管线专业图等有关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资料和工程测量单位移交的城市地形图和控制成果,及时修改城市地下管线综合图,并录入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二)强化动态探测能力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并加强培训学习,全方位提高专业探测能力与水平。要完善有关设施装备,在原有静态全球定位仪基础上,添置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动态实时全球定位仪,提高测量精度和野外作业效率。要升级改造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鉴于目前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更新换代迅速以及地下管线数据获取量增大,原系统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分析、管理功能明显不足,因此要抓紧对现有系统进行必要升级改造,并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树立超前意识,增加地形图录入,提高系统适应能力。通过强化动态探测能力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解决地下管线档案动态管理范围与城市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问题,逐步将工业新区、新区、工业区等新开发区域纳入地下管理档案动态管理范围。

(三)强化档案信息查询管理。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必须到市城建档案馆查询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取得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施工单位在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前须取得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避免因盲目施工而引发停水停电、通讯中断、燃气泄露、财产损失、人身伤亡等事故发生。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未按规定查询和取得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资料而擅自组织施工、损坏地下管线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3篇

一、天长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一)老年规模扩大,老龄化呈加速态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天长市老年人口增长迅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1990年天长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50194人,占总人口比重为8.98%;2000年增加到69954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84%;到2010年达到92705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37%。从增长趋势看,前10年增长46.6%,增加了1.98万人;后10年增长53.4%,增加了2.27万人。

国际上,通常把人口年龄结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初天长市人口的年龄结构类型处于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的阶段,2000年已迈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人口老年型结构更加凸现。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从5%上升到10%,一般需要40年的时间,而天长市老龄人口比重从1990年的5.0%上升到2010年的10.6%,只用了20年时间。

(二)老年人口仍以低龄为主,但高龄化趋势明显

2010年,天长市9.27万老年人口中,60-79岁有8万人,占86.3%;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1.27万人,占全部老年人口比重的13.7%,低龄老人占主体。但高龄化呈加快趋势,与2000年相比,高龄人口增加6460人,占老龄人口比重提高了4.78个百分点;比1990年增加了10061人,比重提高了8.44个百分点。

(三)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

天长市城镇人口老龄化水平明显低于农村人口,这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历程常见的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的特点不同。2010年天长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城镇常住人口为32.46万人,农村住人口为27.83万人。城镇60岁及以上人口39481人,老龄人口比重为12.18%;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51750人,老龄人口比重为18.60%,高于城镇6.42个百分点,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外出打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这也是农村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高的原因,显示出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四)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高龄老人女多男少

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4.43万人,女性4.84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为91.7;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女性8074人,占63.6%,性别比为57.3;百岁老人性别比仅为25.0,百岁男性老人明显少于女性。

(五)少儿抚养比大幅下降,老年抚养比大幅上升

本世纪以来,天长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和人口聚集力不断提升,劳动人口大量涌入,同时上世纪80年代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也使出生率持续降低,引起天长市劳动力人口总抚养比有所上升。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天长市总人口总抚养比,由1990年的38.92%上升至2000年的45.60%、2010年的45.07%;少年人口抚养比由1990年的31.46%、2000年的33.17%降至2010年的22.76%;老年人口扶养比由1990年的7.46%,上升至2000年的12.43%、2010年的22.31%。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天长市人口老龄化正呈现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农村需要照料的老人比例呈高发态势。

(一)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影响到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必然造成劳动力减少,从而影响到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普查资料显示,天长市16岁以下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如15岁10764人、14岁9450人、13岁7640人等等,加上劳动力人口外流,势必导致该市新增劳动力人口逐渐短缺。

(二)人口老龄化对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严峻挑战,社会养老压力增大。

一是养老保险压力剧增。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养老金缴费者逐步减少,领取者逐渐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直接冲击着养老保障制度。二是医疗资金需求膨胀。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逐渐下降,在医疗方面的支出也远远高于年轻人和中年人。除了医药费用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高龄老人会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长期照护服务和相应的资金支持,对公共医疗和公共财政造成巨大压力。普查资料显示,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依靠退离休养老金生活的只占9.80%,但依赖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占67.71%,还有3.47%依赖于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

(三)人口老龄化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实行计划生育后,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大量“四二一”家庭,一对夫妇要供养4个老人,不论是家庭的经济收入,还是夫妇能够用于赡养的精力和时间,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解决未来的养老问题。普查资料显示,天长市60岁及以上的单身老人户有4118户,一对老年夫妇户有26895户,约占全市家庭户总户数的17.2%,这是一个庞大的独居或空巢老人群体。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目前天长市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时期,同时,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和生育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还将加剧,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并将成为影响天长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加快经济建设,提高社会赡养能力

人口老龄化,必将给社会经济带来压力。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属于先富后老或边富边老。而天长市老龄化则提前来临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加快发展经济,要把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只有“蛋糕”做大了,很多事情才有能力妥善的解决。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社会财富,以获得足够的财政储备,提高社会赡养能力。

(二)强化全社会养老服务功能,提倡全社会养老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在现阶段亟须建设“梯度”养老模式,即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混合养老等方式并存,提倡全社会都来关爱老年人,赡养老年人,因地制宜解决养老问题。应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发挥社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优势,建立多家庭互助联合体,组建养老照顾网络,互帮互助,也可以法律咨询、婚介以及康乐中心等方面的服务,不断完善服务项目设施、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健全服务网络。发展专业的老年人服务机构,由专门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如老年人托护中心、心理咨询与保健。

第4篇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R181.8+1

2007年5~6月份,大丰市大中镇某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发病38例,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发现经过

某日,大丰市三院防保科接到大中镇某中心小学电话,称该中心小学发生多例学生发热、腮腺肿大等症状,并有部分学生缺课,原因未知。市三院随即电话报告大丰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市三院和疾控中心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前往该中心小学核实疫情,开展流行病学等调查,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初步结论这是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

1.2学校概况及发病情况

大中镇位于大丰市中部,全镇总人口15.7万人,该小学共有19个班级,1103名学生,男生564人,女生539人;其中住宿学生120人,半住生400人。学生来源于镇属各行政村,少数来源于新丰镇、刘庄镇。经现场调查,截至2007年6月2日16:45,该小学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8例,罹患率为3.45%,38名患儿中,主动去医院就诊的有23人,其余均为临床医生去学校晨检以及对缺课学生追踪而发现。

1.3临床特征

38名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最高体温为39.3℃,所有患儿均有腮腺肿大,其中单侧15例,双侧23例,少数患儿出现头痛(6例),颧骨痛(9例),畏寒(3例),食欲不振(5例),咽喉肿痛(3例)。

2.结果

2.1分布情况

2.1.1人群分布发病者年龄为8~14岁,其中13岁最多,为22例,占发病人数的57.9%,男女之比27:11;男生罹患率为4.79%,女生罹患率为2.04%,男女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624,P<0.05)。所有患病学生均于发病前3周内有与腮腺炎患儿接触史,但在此期间无外出史。38名患儿中有5名为住宿学生。

2.1.2班级分布病例分布于4个班级,一(1)班2例,四(3)班4例,五(2)班5例,六(1)班最多,计18例,六(2)班9例。经调查,病例发生较多的班级开窗通风效果不好。

2.1.3时间分布首发病例为2007年5月lO日,最后的病例发病时间为2007年6月2日。从图1可以看出,本次发病时间分布呈双峰型,第一个高峰在5月10~15日,第二个高峰在5月17~24日,提示首批病例感染后可能存在二次感染。

2.2预防接种史

1103名学生中有449人接种过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为41%。接种过疫苗的人中仅有6人发病。罹患病为1.34%,无接种史的有654人,发病32人,罹患率为4.89%,两者差异非常显著(x2=10.1,P<0.01)。经调查发现,38例患者中症状较轻的有11例,其中接种疫苗的6例均为轻型病例。

3.防治措施

流行病学调查后,针对疫情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市疾控中心和市第三人民医院对学校所有班级开展了严格检查,发现有身体不适、头痛、颧骨痛、耳骨痛等腮腺炎前驱症状的立即送医院就诊,及早发现、隔离病人,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②加强晨检、午检和夕检工作,发现的所有可疑病例立即隔离治疗或居家观察并及时报告。③对所有发病学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④所有学生症状消失后,由镇防保所决定复课时间。⑤对教室、学生宿舍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日用品。⑥给每一位家长发一张宣传单,宣传腮腺炎早期症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以及常规护理知识。⑦做好诊断、治疗工作,各村卫生室对接诊的患病学生实行日报告制度。

第5篇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发热和腮腺区肿胀疼痛为临床特征。该病除侵犯腮腺外,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炎、卵巢炎、胰腺炎、颌下腺炎、舌下腺炎和甲状腺炎等。该病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在小学和幼儿园极易引起暴发流行.该病潜伏期14d~25d,平均18d.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是传染源,后者无症状,易被忽略而不予隔离。因此更具传染性,控制难度较大[1]。今年四月份,我区在口岸、许庄两学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体健康,为了解流行性腮腺炎在我区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现对我区两起暴发疫情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3年4月6日至4月19日,高港区两所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患者23例。对其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主动疫情搜索。疫情资料来源于流行性腮腺炎个案调查表,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类和统计分析。

1.2 病例诊断

凡单侧或双侧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大,并伴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肿痛等症状之一,同时考虑流行病学接触史,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诊断标准参照《流行性腮腺炎标准》WS 270-2007。

1.3 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统计方法。数据录入采用EXCEL软件,结合临床特征,进行疫情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特征

2.1.1 时间分布 两起疫情发生时间均在4月份,分别为4月10和4月19日,其中实验小学首发病例出现在4月6日,在4月6日至4月10日其他11名患儿相继出现症状。许庄小学4月13日出现了首发病例,在4月13日至4月19日其他10名患儿出现症状。两起病例都是由首发病例引起,在短时间内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暴发流行。

2.1.2 地区分布 两起疫情,一起发生在口岸,一起发生在许庄,两镇街无地理的关联关系,表明我区的疫情为散在的暴发疫情。

2.1.3 人群分布 两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年龄均为6~13岁左右的儿童、青少年,表明我区的流行性腮腺炎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2.2 流行原因

从两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发生、发展到控制,分析造成疫情暴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通过对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得知,这是典型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呈现该病的流行特征,以冬春季为主;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符合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2)免疫力缺失。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多年后,免疫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缺失,使人群免疫水平降低。(3)隔离不规范。由于腮腺炎潜伏期长,隐性感染率高,一些病例未能及时报告和采取隔离措施,致使相互传播。(4)通风不良。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学生户外活动减少,部分教室关窗保暧,空气得不到及时排毒净化,易造成局部暴发。

2.3 采取的防控措施

接到疫情报告后,迅速由专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要求落实相关的防控措施。

2.3.1 迅速隔离病人,隔离治疗时间为自发病之日起至腮腺完全消肿为止。

病人需完全康复后方可到校。

2.3.2 做好开窗通风等措施 每日对教室内的课桌、门把手、地面、桌椅等物体表面及空气进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3.3 落实晨午检,及时发现病人。一旦发现患流腮以及有发热等可疑症状的学生,及时告之家长带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2.3.4 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开展有关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

2.3.5 开展预防服药和预防接种。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腮腺炎发生、传播的重要手段,[2]动员未患病学生接种腮腺炎疫苗,建立免疫屏障。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 讨论

此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特点是:疫情发生于春季,首发病例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暴发没有明确的传染来源,没有出现明显的流行高峰,发病范围全是学生,无成人病例发生,经采取对患病学生在家隔离治疗后,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

两起疫情均发生于4月份,与我区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高峰相吻合,通过调查,近三年来我区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逐步上升,疫情的发生与发病规律相吻合。

两起暴发疫情均发生小学,这也与我区的发病规律相吻合,通过调查表明,近几年来我区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青少年为主,这部分儿童由于免疫失败或者其他原因,免疫力较低,是防病工作的重点。

通过调查,这两起疫情虽然发生在学校,但病例仍集中在同一班级,扩散的现象较少,潜伏期均为一周左右,轻症病人较多,部分儿童无发热症状,只有轻微腮腺肿大,落实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

通过调查,发生暴发疫情的原因主要是:①发生疫情后未能及时发现与报告,首发病例和报告时间均有一周左右的时间。 ②发生病例后,学校没有及时向医院报告,病人未能及时有效隔离。③腮腺炎疫苗为有价二类疫苗,在学校推广接种有一定的难度,未能形成免疫屏障,容易造成易患人群的聚集。④学校人员集中,一旦有病例的发生,容易发生暴发疫情。

这两起暴发疫情发生后,通过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此次疫情处理,提示:①加强疫情的报告与管理,及时发现与处理疫情。②防控措施要迅速有效落实。③加强对学校防病知识的宣传。④根据我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规律,要加强儿童和学生等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提高免疫水平。⑤针对我区流行性腮腺炎高发于每年35月份的特点,要提前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因此,加强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尽早落实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不断提高人群免疫覆盖率,形成切实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要】“学生的学业成绩跟学生是否能做到自主、主动学习基本成正比例关系”。鉴于目前农村初中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现状,要加快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就必需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一、调查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方式。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学会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了了解目前农村初中化学科教学尤其是化学自主学习的现状、农村初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一些基本情况和想法,推动我校县级化学课题《自主学习在农村初中化学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从而更好的改善农村初中化学科的教学工作,因此对目前农村初中化学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

二、调查内容

我校化学课题组设计的《研究初中化学自主学习调查问卷》,其调查内容为:

1、你学习化学的目的是( )

A、学会知识B、感兴趣C、应付中考 D、学校安排

2、化学课上,你是怎样听课的?( )

A、只听老师讲B、只顾抄笔记C、边听边抄D、开小差

3、你在课前预习的情况是( )

A、全都认真预习 B、基本上预习

C、偶尔会预习 D、没时间预习

4、(选D的同学不用做这道题)化学课前你的预习情况( )

A、看一看课本 B、力求弄懂新的知识

C、借助教材重新推导有关的知识 D、了解一下教材纲目

5、化学课上,你会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思考吗?

A、没有过B、很少 C、经常有 D、每次都有

6、你对老师所给的解释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吗?()

A、时常会B、有时会C、很少D、没有过

7、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你会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释吗?()

A、每次都会 B、经常会 C、很少D、从不

8、当你看到或听到一些奇妙的化学变化时,你会有什么感想,又会怎么做呢( )

A、好奇,找老师或同学问答案 B、好奇,上网查找相关解释

C、好奇,做实验找原因 D、没什么感觉

9、你认为老师课堂教学在时间分配上总体状况是()

A、老师上课时应该适当多讲一些 B、老师上课讲的太多

C、老师讲课时间刚好合适 D、老师上课时讲的太少

10、做实验时,你更希望( )

A、自己独立完成 B、边请教老师或同学边做

C、与同学合作一起做 D、看着同学做,自己不做

11、当你的实验值与理论值不符时,你的做法是()

A、填理论值B、填其他同学的结果

C、询问老师D、重做,找原因

12、课后,如果是有条件的话,你会进行家庭实验来验证已学过的知识吗?()

A、每次都会B、经常会C、偶尔D、不会

13、你希望老师在你的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A、知识的传授者 B、合作伙伴

C、A和B 都是D、可有可无

14、你希望学校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辅助教学吗?()

A、非常希望 B、不希望 C、一般D、有无都可

15、你对参加化学课外研究型学习的兴趣( )

A、很高B、较高 C、一般D、没兴趣

16、是否经常阅读有关化学的课外书籍( )

A、经常读B、有时读 C、很少读 D、从来没读过

17、你自主、独立的进行化学单元复习()

A、能B、有时能 C、基本上没有D、从来没有

18、你乐意去主动探求问题的( )

A、乐意B、一般 C、偶尔 D、不乐意解决

19、课堂讨论方式感受如何 ( )

A、 不参与 B、一般 C、 参与D、偶尔参与

20、你常进行单元小结吗 ( )

A、 经常 B、 偶尔 C、 基本没有 D、从来没有

21、你觉得学习自主性高吗 ( )

A、 高B、 较高 C、一般高 D、不高

22、化学课堂中你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A、主动积极思考 B、有时参与一下C、有老师组织才参与 C、从不思考

23、你感觉现在老师化学课中的教学( )

A、重视知识的落实、经常教学习方法

B、注重培养观察、思维、实验操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C、经常传递一些思想、观点,如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环境保护思想

D、满堂灌的老方法

24、你认为自主学习对于你学习新知识的帮助大吗?

A、帮助很大 B、有所帮助C、有少少帮助D、没有帮助

25、令你印象深刻学习方式( )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 C、探究性学习 D、老师教

26、在学习化学方面你对自己的信心是()

A、充满自信B、比较有把握 C、需要再努力D、比较困难

27、你对化学科学习的建议有:

三、过程和方法

笔者与我校化学课题组成员一起对2010—2011学年和2011—2012学年两届的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以上的问卷调查,调查采取无记名形式,问卷调查完毕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工作;与此同时,笔者在近年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对自己所教的学生是否自主学习还进行了其他方面的调查,如面对面谈话,与家长了解情况,从其他科任老师了解情况,分析作业完成情况,分析考试、单元测试成绩,观察上课时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自觉完成家庭小实验、是否积极完成课外作业、是否自觉阅读课外书籍等。

数据统计

《研究初中化学自主学习调查问卷》答卷情况统计表(略)

结果与讨论

1、第1题选A答案(学习化学的目的是学会知识)的约占60%,说明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还比较明确;但对比新课程标准这个比例还是比较低。

2、第2题选C答案(上化学课时边听边抄笔记)约占70%,说明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但却有极少数学生开小差值得注意。

3、第3题选A答案(课前认真预习)只占少数,说明绝大多数农村初中学生还未做到自主学习。

4、课前预习只是看一看课本就算的约占一半,这种情况也不能忽视。

5、从第5—8题的答题情况来看,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未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更谈不上创新思维了。

6、从第9—13题的答题情况来看,说明多数学生还是比较习惯依赖老师传授知识或请教同学,不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思考并解决问题,而当实验值与理论值不符时大多选择询问老师,缺乏质疑的意识和胆识,课后自己找材料独立完成家庭实验的学生亦比较少,说明大多数农村初中学生未能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还未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7、从第14—22题的答题情况来看,说明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其主观能动性还末真正得到发挥,积极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还未形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扩充知识的渠道比较少,其能力亦显薄弱,也可以说学生学习方式还未得到转变,很多学生还保留着原有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农村初中学校还未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8、从第23—26题的答题情况和两个学年的数据比较来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认识、接受、逐步掌握自主学习方法的学生人数有上升的势头。

笔者曾对2007—2010年三届学生进行过“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的调查研究”,并已形成报告,初步得出结论:“学生的学业成绩跟学生是否能做到自主、主动学习基本成正比例关系”。鉴于目前农村初中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现状,要加快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就必需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写作;显著性差异;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简介

2013级1班和2班学生是入学进来后随机分配形成的自然平行班级,两个班级由同一个老师同时进行正常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随机选取1班学生作为实验班,2班学生作为对照班,经过1年的教学调整和实验,本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实验即将结束之际的情况,随机访谈将辅助了解问卷调查的情况。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3级商务英语专业1班和2班学生生。我们抽取商务英语1班和2班学生共90名,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问卷88份,回收率为97.78%,其中有效问卷86份,有效率为97.73%。访谈则在问卷结束后,随机从1班和2班各选出10%左右的对象,即10名同学进行。

(二)问卷设计

本研究的问卷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参照以往的相关研究设计,在秦晓晴书籍《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外语教学研究中定量数据分析》和韩宝成书籍《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的指导下,经过小组反复讨论形成里克特量表5等级问卷初稿,试测、回收数据后,用SPSS17.0进行项目分析,经过学生随机访谈等方式反复测试、商量和修改,最后形成商务英语写作影响因素调查里克特量表5等级问卷。

(三)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17.0软件的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分析功能和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分析功能。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我们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测,结果为:Alpha=. 9040,该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

三、商务英语写作影响因素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1班和2班在调查中的显著性研究

在使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后,我们发现1班和2班学生在熟悉文体结构特定句型、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情况和期待老师布置任务时给提示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1.

表1 1班和2班在商务英语写作影响因素调查的独立样本T检验

问卷调查项目 Sig. Sig.(2-tailed)

熟悉文体结构特定句型 .170 .032

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 .402 .002

期待老师布置任务时给提示 .426 .014

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Levine齐性方差检验表明1班和2班学生在以上选项显著性概率(Sig.)均大于.05,就说明以上变量的方差是相等的,因此需要查看“Equal variances assumed”一行的数据作为t检验的结果数据,即Sig.(2-tailed)为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通过观察表格1,我们可以看出1班和2班学生在熟悉文体结构特定句型、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情况和期待老师布置任务时给提示的情况等选项中,Sig.(2-tailed)的值都小于.05,这就说明商务英语专业2013级1班和2班学生在以上这一系列的项目选择中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讨论

通过表格1的数据分析,我们知道不同1班和2班学生对熟悉文体结构特定句型、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情况和期待老师布置任务时给提示的情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差异,那么这种影响和差异具体是什么? 本文将从基本情况、商务英语写作态度、商务英语影响因素等具体讨论。

1.商务英语1班和2班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基本情况

在熟悉文体结构方面,1班“总是困难”是0%,而2班是7.1%;“有时困难”和“经常困难”方面,1班占67.9%,2班占78.5%,“很少有困难”和“从没有困难”的总数方面,1班占32.1%,2班则是14.3%。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商务英语写作方面,2班的学生遇到的困难比1班的学生遇到的困难多。

2. 1班和2班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方面

1班和2班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方面,1班25%的学生表示“从没困难”,2班则占3.6%;很少困难方面,1班有35.7%,而2班有25.0%的学生,有时有困难到总是困难方面,1班占39.3%,而2班占71.4%。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1班学生在商务英语写作方面遇到的困难相比2班学生要少一些。

3.1班和2班学生期待老师布置写作任务时给提示方面

期待老师布置写作任务时给提示,1班学生“通常一致”和“完全一致”占85.7%,而2班占53.6%。以上数据表明,1班和2班学生希望老师布置写作任务时给一定提示,而且1班的比例明显大于2班。在随机访谈过程,我们从1班学生了解到他们希望学习好商务英语写作,但是基础欠佳,所以希望老师给出一定的提示。而二班的学生在访谈中表示,基础不好,班级气氛沉闷,为了完成任务希望老师给出一定的提示。

第8篇

【关键词】 免疫接种 卡介苗 腋下淋巴结炎 异常反应

临洮县发生1例接种卡介苗后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结炎的病例,现现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姓名龚恒宽、男,2008年3月4日出生,足月顺产。出生24小时内由新添卫生院经过专业训练从事预防接种工作3年的护士到病房于患儿左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经经75%酒精消毒后,用一次性注射器,皮内接种卡介苗(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6041001,有效期2008-4-20)0.1ml。观察15分钟后无任何反应,当天接种同一支疫苗的另外2名儿童接种后无任何反应。

2008年6月12日患儿母亲偶然发现患儿左腋下有一1cm的硬结,未到医院诊治。后硬结逐渐肿大且发红,到2008年6月20日破溃化脓,脓液呈米黄色,发病后曾在县医院就诊,按淋巴结炎口服异烟肼等药物,至 月 日仍无好转,家长即带患儿到临洮县中医院就诊(同时也告之县疾控中心)。

查体患儿发育正常、营养偏差、精神尚可、心肺无异常、四肢活动自如。流调时左腋下有2cm的肿块,顶部破溃溢脓,左上臂三角肌有以0.8cm的红色卡疤,未发烧,饮食如常。既往无药物过敏史,近期未患病,其父母无遗传疾病及传染病接种前患儿精神状态良好,诊断结果:左侧腋下淋巴结炎(卡介苗接种后引起)。

处理:用异烟肼液冲洗伤口,再用利福平喷丁粉撒于溃疡面,同时口服异烟肼50mg1次/日、利福平75mg1次/日,一周后局部溃疡收缩,分泌物减少,两周后溃疡明显愈合无分泌物,1个月后完全愈合。

2 讨论

接种卡介苗后并发同侧腋下淋巴结炎是预防接种卡介苗所引起的结核性淋巴结炎,比较少见。接种卡介苗一般无全身反应,局部发生的红肿和破溃,数星期后会结痂痊愈。文献报道:只有1%的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约1‰儿童发生淋巴结破溃,可能与个别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有关[1]。本例患儿接种卡介苗引起同侧腋下淋巴结炎,用外敷和口服抗结核药相结合效果很好,另外卡介苗纯化不够,运输过程及冷藏、保管存在问题,以及注射器选择不当、接种不规范等等,有可能造成个别人工感染结核病例,时有报道[2]。提示在今后接种工作中,要进一步规范疫苗贮存、运输接种的各个环节,确保接种安全,杜绝此类接种现象发生。

参 考 文 献

第9篇

关键词:山羊;小反刍兽疫;应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沿河县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6-0019-03

2014年3月中旬,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甘溪乡任家宅村发生一种以高热、眼鼻流大量分泌物、口腔黏膜溃疡和坏死、腹泻、肺炎等为主要特征的山羊疫病。接到疫情报告后,县畜牧兽医局立即派出多名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处置。经疫情排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鉴别诊断,初诊为疑似小反刍兽疫。同时,采样送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检测,确诊为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发生后,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按照《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理”的方针,快速反应,严格处理,迅速扑灭了疫情。笔者自始至终参与了本次疫情处置全过程,并进行了详细的应急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疫点基础信息

1.1 疫点概况

疫点系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甘溪乡任家宅村任家组,离县城31 km,离乡政府8 km,离县级公路7 km,位于通村公路两旁,海拔618 m,N:28°24.619′、E:108°27.804′,水源充足,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区域。该组共有农户31户,存栏肉牛19头,存栏生猪25头,共有4户农户饲养山羊151只。于3月中旬发生一种以高热、眼鼻流大量分泌物、口腔黏膜溃疡和坏死、腹泻、肺炎等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到4月3日止,相继发病死亡41只。4月4日上午,接到疫情报告后,县畜牧兽医局立即派动物疫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组成专家组、执法组前往现场调查处置。

1.2 常规免疫情况

该村系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山羊草地生态发展中心项目区,该村组猪、牛、羊、禽饲养户的动物防疫,除执行全县“春秋”两次集中免疫注射,分别实施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注射之外,山羊还实施山羊痘、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三联四防等疫(菌)苗免疫注射。疫情发生时,所有免疫注射已结束近半月有余。

1.3 疫病既往史

经询查,该村及周边乡(镇)历史以来均未发生同类疫病,县境内也未发生同类疫病。

2 疫情现况

2.1 感染畜群情况

该组共有4户养羊户,存栏山羊151只,饲养方式均为自由放牧方式,共牧道共草山草坡。甲、乙、丙、丁四户养羊户羊圈处在一个梯形位置图的四个角。3月18日,甲养羊户引进山羊到达本地后,即发现少部分山羊出现异常病状,随后相继发病死亡,到4月4日止,引进山羊全部发病,死亡30只,原有48只山羊发病12只。甲、乙、丙3户存栏山羊共144只,发病89只,死亡41只;丁饲养山羊7只,未发病。疫情发生后,疫点尚存山羊110只全部予以扑杀、焚烧、深埋。发病89只羊群中,成年公羊3只,能繁母羊17只,羔羊69只;死亡41只山羊中,公羊1只,能繁母羊11只,羔羊29只。

2.2 周边野生动物感染死亡情况

经询问村民和养羊户,尚未发现山羊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的情形,也未发现野生动物发病、死亡等情况。

2.3 病羊临床表现及剖检病变

患病羊主要表现体温升高至40~42 ℃,并持续3~5 d,病羊表现烦燥不安,食欲减退,眼鼻有浆性或脓性渗出液,齿龈、颊、舌头有溃疡或坏死,水样带红色腹泻,呼吸异常,咳嗽。病理剖检3只病羊,主要表现为结膜炎、坏死性口炎,特别是齿龈部的溃疡或坏死病灶最明显,严重病例溃疡或坏死性病灶蔓延到整个口腔的两颊、硬腭、舌头及咽喉部。在鼻甲、喉、气管等处有充血、出血班和脓性黏液。皱胃病变部呈有规则、有轮廓的糜烂,创面呈红色、出血。大肠和小肠可见不同程度的糜烂或出血,尤其在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表现条状充血、出血,呈现斑马状条纹。

2.4 临床诊断

4月4日中午,根据发病情况、既往史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类症鉴别,初诊为疑似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

2.5 实验室诊断

初诊后,采集全血4份、血清4份、口腔分泌液棉拭子4份,送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采用小反刍兽疫荧光定量RT-PCR检测,检测4份口腔分泌物棉拭子样本均呈阳性,确诊为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

2.6 疫情传播情况

甲农户原饲养本地山羊48只,3月18日,未经申报审批跨省引进3~4月龄波杂山羊50只,到达本地后,因自己无多余羊圈暂关在丙农户多余空羊圈内,2日后才将引进波杂羊关入与自家原羊圈相距30 m的临时搭建的简易羊圈;乙农户羊圈与甲农户羊圈处在同一地理水平线上,相距仅有30 m。甲、乙、丙、丁四家农户羊圈分别处在一个梯形位置图的四个角,甲羊圈处在临近通村公路旁,此段通村公路是4户农户山羊放牧必经之道。同时4户农户饲养的山羊,常有共同放牧于同一草山草坡的情形。甲农户引进的波杂山羊于到达之日起,近1/3羊只出现异常症状,当即按照应激反应、感冒、肺炎、腹泻等症进行治疗。到4月3日,自家原有山羊48只发病12只,引进波杂山羊50只全部发病,死亡30只。3月23日,丙农户饲养的21只山羊相继发病死亡,到4月4日全部发病,死亡11只。3月28日,乙农户饲养的25只山羊相继发病6只,丁农户饲养的7只山羊未发病。由此可见,疫情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而引起。

2.7 疫点及周边地理特征

疫点处于坐南向北的半山腰,连接县级公路的通村公路通过北方半山腰下行到谷底,再从谷底北偏西转向东南方向通过疫点,直行到下一个村为终点,中途向东有一支路直行到另一乡级市场连接县级公路。疫点南、北方向均为高山、森林茂密,西方无公路与外界相通。

2.8 疫区、受威胁区及全县易感动物存栏情况

疫区涉及2个村养殖农户87户,存栏山羊337只,存栏肉牛76头,存栏猪47头;受威胁区涉及4个乡镇16个村,养殖农户485户,存栏山羊2 466只,存栏肉牛1 836头,存栏猪2 411头;全县22个乡(镇)407个村,存栏山羊12.52万只,存栏肉牛15.71万头,存栏生猪33.56万头。

3 疫源追溯

该疫情系甲农户未经审批,于3月18日跨省到某地山羊调拨中心,引进3~4月龄波杂山羊50只而引发的疫情传播,本县历史以来从未出现类似山羊疫情,故该次疫情系非法引种而引起,属外来入侵疫情。

4 疫源追踪

疫点在发生疫情之前近一月内均未出售羊、牛、猪等动物及产品,也没有外出配种和参展情况;疫点现存栏110只羊已全部扑杀、焚烧、深埋以及发病死亡的41只山羊已作无害化处理;疫点相对处于偏避的山村,车辆、外来人员出入均较少,故疫源扩散机会较少。

5 疫情处置情况

5.1 疫点处置

扑杀现存栏山羊110只,无害化处理病死羊41只,彻底清除粪便、污物并作无害化处理;同时对山羊圈舍、路道、环境、放牧地进行化学药物消毒后撒布生石灰。发放消毒药品10件(100 g/包×100包)给疫点农户,每日对牛舍、猪舍、羊舍及周围路道、环境消毒一次,直至解除封锁;4月4日即对疫点实施严格封锁,设置警示牌,安排专人24 h值班,对进出疫点车辆、人员进行消毒。封锁期间,疫点共使用化学消毒药12件(100 g/包×100包),生石灰2 000 kg。

5.2 疫区防控

5.2.1 严格封锁疫区 4月4日,疫情初诊为疑似山羊小反刍兽疫后,县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立即启动《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县人民政府封锁令《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令》[2014]1号,按《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划定了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在疫区3个进出口设立3个临时消毒检查站,每个检查站由乡政府1名副科级领导、1名村干部、1名兽医技术干部组成,设立警示牌,设置人员车辆拦截竹杆,安装消毒设施,搭建临时值班棚,实行24 h值班,对进出疫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严禁动物及产品出入疫区,并认真做好记录。

5.2.2 实施紧急免疫 疫情发生后,县疫控中心向上级业务部门申请疫苗,于4月17日下午,对疫区存栏山羊337只进行了100%的小反刍兽疫疫苗紧急预防注射和免疫反应观察。

5.2.3 加强消毒灭源 疫情发生后,向疫区农户发放化学消毒药12件(100 g/包×100包),要求每户农户对羊圈、牛圈、猪圈及周围环境、路道进行每日一次消毒,直至解除封锁。

5.2.4 开展疫情监测 疫情发生后,安排3名技术骨干对疫区8户农户饲养的337只山羊进行监测,每日排查一次,详细记录羊群健康状况及数量增减情况和原因,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5.2.5 加强疫情巡查 县畜牧兽医局安排3个巡查组,每个巡查组由1名副科级领导、2名技术骨干组成,逐日轮流对疫区封锁、疫情监测、消毒灭源等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3 受威胁区防控

5.3.1 实施紧急免疫 4月18日,组织受威胁区16个村32名村委干部、16名防疫员,对485户山羊饲养户存栏2 456只山羊进行了100%的小反刍兽疫疫苗紧急预防注射。历时3 d,建立了免疫隔离区域。

5.3.2 开展疫情监测 疫情发生后,要求村委干部、村防疫员组成本村疫情排查组,每日对本村存栏山羊进行疫情观察,并详细记录羊群健康状况和增减原因,每日向乡政府、兽医站报告。

5.4 其他处置措施

5.4.1 严格关闭牛羊交易市场 4月4日,县人民政府了《关于暂时关闭全县羊牛交易市场的公告》(沿府通[2014]5号),关闭了疫区和受威胁区周围4个乡镇5个羊牛交易市场,全县其他18个乡镇关闭了山羊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禁止易感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禁止出县境引进种羊。

5.4.2 加强组织领导,通力协作配合 4月5日,县人民政府召开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成员单位会议,安排布置,将各部门、各工作组、每个人的职能职责予以明确;4月12日,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黄勇,在甘溪乡组织召开疫情处置协调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5.4.3 加强防控技术培训 3月中旬以来,县疫控中心举行了4次集中培训,培训人次达199人(次);培训并印发《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规范》、《小反刍兽疫消毒技术规范》、《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小反刍兽疫防控明白纸》、《小反刍兽疫疫苗注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资料5种计3 100余份。

5.4.4 立案查处非法引种行为 疫情发生后,执法人员通过调查取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违法人员认识态度,对违法人员作出了罚款人民币1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以示教育。

5.4.5 加强全县疫情排查,实施山羊紧急免疫 疫情发生后,县畜牧局成立了全县疫情排查办公室,实行24 h值班,督促22个乡镇开展小反刍兽疫疫情排查和实行日报告制,以便及时掌握全县山羊疫情排查情况,并对山羊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饲养的山羊进行小反刍兽疫紧急免疫,全县共免疫山羊11.86万只。

5.4.6 开展疫情风险评估,严格实施终末消毒,及时解除疫区封锁 当疫点所有病羊和健康羊群均进行扑杀、焚烧、深埋后,再经历小反刍兽疫一个最长潜伏期21 d后,疫区未出现新的病例。于4月26日,县畜牧局组织专家组和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的相应处置措施执行情况和执行记录进行现场察看、评估,再对疫点、疫区严格实施终末消毒后,建议县政府解除封锁。4月29日,县人民政府了解除封锁令《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令》([2014]2号),解除了对疫区的封锁。随后对受灾农户进行了灾情救助和扑杀动物补偿,鼓励农户开展生产自救,逐步恢复山羊生产。

6 小结与建议

(1)根据疫情排查、临床观察、病理解剖、类症鉴别,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疫情属小反刍兽疫疫情;同时,根据疫病既往史调查、疫源追溯、疫病传播流行过程观察、分析可见该起疫情在沿河尚属首次发生,系农户非法跨省引种而引起,属外来入侵疫情。建议加强引种监督管理,规范跨区域引种行为,阻止外来疫情入境。

(2)根据疫源追踪,结合该起疫情的各项综合处置措施的迅速严格实施过程可以看出,疫情得到了迅速扑灭,有效控制了疫病的传播和流行,阻止了疫情在当地的进一步扩散,可作为扑灭重大动物疫情的成功案例。

精品推荐